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十数加、减整百整十数,以及整万数的加、减法。2、通过大量的计算培养同学们仔细认真的习惯。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口算卡片若干张。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教师出示口算卡片)。27+3864-38670+80530-4002、把下面各数简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4000070000二、新课1、教学例1。教师出示例1口算:250+470。让学生自己先想该怎样算,然后说出不同的算法,教师把有代表性的几种想法板书出来,如:因为25+47=72,所以250+470=720,共同讨论,看一看这些想法都对吗?再看一看课本中小明和小华是怎样想的,他们都算得对吗?谁跟他们想的一样?然后教师告诉大家只要算得对,用哪种方法都可以。2、教学例2。教师出示例2口算:540-370。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这道题该怎样口算,想好后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再指名说,要启发学生说出不同的想法。如果有的`学生这样想:因为54-37=17,所以540-370=170,也是可以的。学生说完后,再看一看课本中小强是怎样想的,看看他算得对吗?谁的想法跟他一样?然后教师告诉大家,做这样的口算题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口算方法,怎样算得快就怎样算。3、做教科书最上面的做一做中的习题。第(1)题,让同桌同学互相说说口算过程和得数,然后指名叫几个学生在全班说一说。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订正。4、教学例3。(1)让学生翻开书,找到例3,看一看题目要求,然后在书上直接填写得数。填完后,指几名同学说一说口算过程,如因为17+8=25,所以17万+8万=25万。(2)做教科书下面的做一做。三、课堂练习做练习四的第1~5题。1.做第1题时,让学生把口算得数,按题目的顺序一栏一栏地写在作业本上。然后集体订正,对算错了的同学,要让他们说说是怎样口算的,帮助他们检查错误原因,及时加以纠正。2.第2、3题是加减法口算练习,这两题练习形式相同,都是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把得数填在表格的空格里。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做,也可以把表画在黑板上,教师任意指两个数,让学生很快说了得数。3.第4题和第1题一样,可以直接把得数写在作业本上,集体进行订正。还可以抽问几题,让学生说说口算过程。4.第5题,是前面学习过的有多余条件的两步应用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进行解答。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资源简介《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观察物体的正面、上面和右面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观察物体已有相对丰富的经验。本节课主要观察由4—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辨认从不同面看到的形状,体会所观察到的对象的空间特征。通过学习,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体会物体形状与平面视图之间的转换,发展直觉形象思维与空间观念。总体设计意图:空间观念的形成,离不开动手操作的过程。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尝试、想象、推理和反思的过程。本节课我按照“导入——探索——迁移——应用”的顺序进行设计。根据本课的特点,采用了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以灵活多样的问题方式,启发不同层次的数学思考。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以探索的方式学习观察物体,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目标:1、通过从正面、上面、右面观察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让学生积累辨认物体视图的经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进一步积累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形状的经验,能联系看到的形状进行直观的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3、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加强与同伴的交流与合作。教学重点: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和想象的活动过程,探寻不同的摆法,获得亲身体验。教学难点:体会立体图形与它相应的平面视图的转换与联系,能联系实物或看到的形状进行直观有条理的思考。教学设计:一、旧知铺垫,揭示课题。出示3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叙述:你能动手摆出这个图形吗?学生动手摆出图形。叙述:请同学说说怎样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的物体。(学生演示,板书:正对平视)叙述:我们已经会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简单的物体,今天,我们继续观察物体,看看今天我们要观察的物体有了怎样的变化。(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激活学生已有的观察物体的'经验,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下一环节的观察学习活动作好铺垫。】二、仔细观察,探索规律。1、教学例题自学指导(1)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如右图的物体。(2)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形状?先和同桌说说,再在方格纸上画出来。(3)如果再添一个小正方体,放在什么位置不影响前面看到的形状?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自己的想法。提问:谁来说说看,你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摆法,(适时表扬表现特出的学生。)提问: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借助教具、学具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只要对着原来的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任意添加一个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就都不变。【设计意图: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通过动手观察、操作、交流想法,亲身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使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经验,体验学习的兴趣,不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了空间转换的经验,发展了形象思维的能力。】2、教学“试一试”。叙述:如果从上面看到的是,这4个正方体应该怎样摆?先摆一摆,再看一看。学生操作后观察,在方格纸上画出从前面和右面看到的图形。提问:添一个正方体,从上面看到的形状不变,有几种不同的摆法?学生操作后交流汇报,引导学生发现:只要对着原来的物体的上面任意添加一个正方体,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就都不变。交流:通过刚才的观察与拼摆,你知道了什么,小结:在同一个位置看到的相同的视图可能有不同的摆法,也就是摆成了不同的物体;从不同的物体中也能看到相同的视图。【设计意图:积累辨认物体平面视图的经验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使学生充分感受物体与平面视图之间的转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活动中教师主动参与操作、研讨活动中去,不但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且引领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三、操作练习,巩固深化1、先摆一摆,再画一画。组织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比一比,同时要求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2、用5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按要求摆一摆。从前面看到的是从右面看到的是从上面看到的是3、观察下面三个物体,想一想从前面看到的形状相同吗?右面和上面呢?4、添一个正方体,使下面的物体从上面看形状不变,有____种摆放的方法。【设计意图: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有助于促进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形成技能技巧。所以有层次、针对地安排学生练习,体现的尤为重要。】四、课堂总结。提问: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对物体的观察,有什么收获,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叙述:最后,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在生活中,不仅要爱观察,还要会观察。【课堂总结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主动思考、回顾探索规律的过程、认清规律的本质、理清所学规律的脉络,使知识系统化,更有助于学生课后主动学习】板书设计:观察物体正对平时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除法笔算练习和交流算法,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方法,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法则,能用四舍五入法正确试商、计算得数,并用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使学生经历练习、比较和交流等活动,提高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技能和运算能力;在比较和发现特点或规律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3.使学生具有对事物观察、比较和发现数学特征的意识,形成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学习习惯,并且培养有错就改的意识和态度。教学重点:除数四舍五人的试商方法。教学难点:除数四舍五人的试商方法。教具学具:小黑板、课件或情境图等。教学资源:苏教版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光盘;《小学数学备课手册四年级上册》表达训练: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可以用四舍五人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计算时先看被除数前两位,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用四舍五人法把除数看成几十时,想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几十,就试着商几,再和除数乘一乘看商几是不是合适。板书设计:四舍五入试商练习用四舍五入法试商先看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教学过程:一、迁移互助1.口算。出示练习三第8题,让学生在课本上口算第8题、填写得数。同桌互助交流得数,呈现结果。提问:100里面最多有几个20630里面最多有几个90?【互助】①互助表达:100里面最多有5个20,630里面最多有7个90.互助方法:双号说给单号。互助目标:人人都会说。75÷5是怎样口算的?4_23呢?说明:除法计算时,可以想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几十,确定相应的商是几。2.迁移谈话。谈话:上面是以前学过的口算,上节课我们又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归纳了除法笔算的法则。这节课我们按除法笔算法则,围绕试商练习笔算。(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掌握试商方法,能正确地按笔算法则计算得数,并且要有细心、耐心计算的习惯。二、探究互助1.做练习三第4题。(1)做前两组题。比较:请大家看前两组题,每组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同桌互助;【互助】②互助表达:被除数都相同,除数一个偏大,一个偏小;互助方法:双号说给单号听,共同理解图意。互助目标:人人都能说。要求:这里两组题都是被除数相同、除数不同,请大家根据不同的特点想想笔算时要怎样求商,独立完成计算。(指名两人板演)小组互助交流:第一组题都是99除以30多,试商时有什么不同,各是怎样想的?得数对吗?【互助】③互助表达:一个用"四舍"试商,一个用"五入"试商;互助方法:双号说给单号听,共同理解图意。互助目标:人人都能会说。第二组题各是怎样试商的,笔算怎样算的?有错的学生说明错误原因,明确怎样订正。比较这两组题,一组被除数是两位数,另一组被除数是三位数,为什么商都是一位数?同桌互助交流;【互助】④互助表达:因为被除数的前两位都不够除数除;互助方法:双号说给单号听,共同理解图意。互助目标:人人达标。哪位同学能根据上面的计算说一说,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可以用什么方法试商,怎样确定商写在哪一位上?指出: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可以用四舍五人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板书:用四舍五入法试商)计算时先看被除数前两位,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板书:先看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2)做第三组题。提问:你准备把这两题的除数各看作几十试商,怎样想的?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一人板演。l引导: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题,自己看懂这里各是怎样算的,有错的地方告诉老师。(如果有错,学生指出后在原题上订正)提问:第一小题把59看成60试商,怎样想到商4的?第二小题怎样想到商5的?【互助】⑤互助表达:用四舍五人法把除数看成几十时,想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几十,就试着商几,再和除数乘一乘看商几是不是合适。互助方法:双号说给单号听,共同理解图意。互助目标:人人达标。指出:用四舍五人法把除数看成几十时,想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几十,就试着商几,再和除数乘一乘看商几是不是合适。(3)做第四组题。I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一人板演。小组互助交流:请观察、检查这两题算的过程和结果,对不对?比较这两道题,为什么商的位数不一样?联系上面的笔算,哪位同学能说说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算?小组互助讨论;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把除数用四舍五入法试商;先用被除数前两位除,不够除用前三位除,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每次余数要比除数小。(接前面板书内容呈现: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每次余数要比除数小)2.口答。下列各题除数可以看作几十试商,商可能是几?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指名口答。追问:把除数看作几十试商时,怎样想商是几?3.做练习三第5题。(1)判断商的位数。引导:请大家看第5题想一想,每题的商是几位数,你怎样知道的,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小组互助交流:每道题的商是几位数?你是怎样想的?【互助】⑥互助表达: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被除数前两位够除,商是两位数;前两位不够除,商是一位数。互助方法:相互说出思考的方法。互助目标:人人都会方法;指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被除数前两位够除,商是两位数;前两位不够除,商是一位数。(2)竖式笔算。让学生计算四道题,指名两人板演,各板演两小题。小组互助交流:第一小题除数看作几十试商的,商9怎样想到的?第二小题怎样算的?(检查笔算过程)大家看一看黑板上第三、四小题算对没有,再告诉大家;如果有错要找出错在哪里。(学生独立检查后交流计算是否正确,有错说明错在哪里)(3)引导验算。谈话:实际上要知道算得对不对,只要验算一下。现在请大家把第三、四小题用竖式验算。交流:你是怎样验算的?(根据交流依次板书验算过程,比较验算得数和被除数)4.回顾小结。引导:回顾一下我们练习的除法计算,你对除法笔算有哪些认识?(学生交流收获)小结:同学们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了试商方法,掌握了笔算法则,并且进一步熟悉了除法验算方法。希望大家按方法细心计算、验算,提高除法计算能力。三、应用互助1.做练习三第6题。(1)独立解答。让学生独立读题,说说知道什么,要解决哪些问题,"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引导:大家先思考平均每天生产吨数怎样算,生产天数又怎样算,再独立解答,求出结果并填写表格。(学生完成,教师巡视、指导)交流:第(1)题是怎样解答的?(板书算式、得数)第(2)题求生产的天数怎样算的,表里结果各是多少?(呈现表格数据)(2)引导发现。引导:大家注意观察表格里的数量,先想想每次计算时哪个数量没有变化,再比较表里的数量怎样变化的,看看能有什么发现。同桌可以互相讨论、交流。学生小组互助交流:能说说你的发现吗?(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互助】⑦互助表达:当每天生产吨数不变时,生产水泥的吨数增加,生产的天数就随着--(增加);反过来,生产水泥的吨数减少,生产的天数也随着--(减少)。或者,生产的天数增加,生产水泥的吨数就随着--(增加);反过来,生产的天数减少,生产水泥的吨数也随着--(减少)。互助方法:双号说给单号听。互助目标:人人都能理解;指出:当每天生产吨数不变时,生产水泥的吨数增加,生产的天数就随着--(增加);反过来,生产水泥的吨数减少,生产的天数也随着--(减少)。或者,生产的天数增加,生产水泥的吨数就随着--(增加);反过来,生产的天数减少,生产水泥的吨数也随着--(减少)。2.做练习三第7题。让学生读题,互相说说可以怎样想。交流:这道题可以怎样想?还可以怎样想?(指名学生交流,结合交流组织其他学生再说明,分别理解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的思路)学生列式解答,指名学生板演。检查解题过程。小组互助交流: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哪一步?可以用哪些策略想到先求剩下的盆数?【互助】⑧互助表达:关键是先求剩下的盆数。互助方法:双号说给单号听。互助目标:人人都能理解;交流:这里的关键是先求剩下的盆数。应用从条件想起或者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就容易想到先求剩下的盆数,再求平均每班分得几盆;找到解题思路,就能列式解决问题。四、评价互助提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同桌互助,同桌互说;小结:我们今天主要练习了除法试商,通过笔算和比较,进一步了解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在想商几时,要看被除数对应的部分中最多有几个几十,得出商是几。计算时要按照我们前面总结的笔算法则计算,得出正确结果。五、拓展互助奶奶说:"把我的年龄加上12,再用4除,然后减去15,再乘10,恰好是100岁。"你能帮助算出奶奶现在又多少岁吗?【互助】⑨互助表达:倒过来思考;互助目标:班级前50%的学生能理解。互助方法:交流研讨。提醒: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一、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师生之间也由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图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统计等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2、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3、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4、第四单元“运算律”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加法和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掌握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6、第六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7、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8、第八单元“可能性”。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感受简单的随机事件、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三、教学目标1.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2.学生将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3.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4.经历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两个运算定律,并能将其应用于简便计算之中。体验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和能力。5.学生能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6.学生将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7.学生将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8.初步感受到事件的发生随机性,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四、教学措施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五、课时安排:一、认识更大的数9课时二、线与角9课时三、乘法7课时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量角器产生的过程,渗透实践出真知的思想意识.2.认识1度的角,能正确的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3.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探究过程,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掌握用量角器量角这一技能。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量角器产生的过程教学难点:能正确的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请看屏幕。(出示三个滑梯)玩过吗?生:玩过师:大家都玩过!想玩哪个?生1:第三个,这样可以滑的快一些生2:第一个,我想滑的慢一些,我会害怕师:观察一下,这三个滑梯有什么不同?生1:有高有矮师:哦,你的意思是说它们的角度不同?原来角也有大小啊?生活中我们一般以2号滑梯为标准,今天这节课我们以2号滑梯所形成的角∠1为例一起研究:角的度量(板书)二、主动探究、合作学习1.明确测量标准要统一,为“度”的出现作准备师:∠1有多大呢?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学具来表示它的大小,老师为大家准备了∠1和一些学具,在1号学具袋中,请小组长打开,小组合作,借助学具表示出∠1的大小。学生动手测量师:量完了吗?谁能到前面来介绍你是怎样量的?生边操作边解说:角的顶点对齐,一边对齐师:你们这个方法非常好,老师帮你把它记录下来(板书:角顶点边)师:得到是结果是:3个(板书)师:还有不同的测量结果吗?生:2个。师:还有吗?生:1个师:我们测量的都是∠1,但测量结果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呢?把你们的小角举起来看一下生:我们用来测量的角大小不一样师:也就是标准不统一,所以测量同一个角的结果不一样,要想获得统一的'测量结果应该怎么办?生:用同样大的角来量2、引出半圆师:好主意!下面我们采用统一的标准角在小组内再来测量∠1的大小,这个统一的标准角就放在2号学具袋里,请小组长打开生操作测量师:哪个小组交流一下?说说你们小组测量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测量的?能边操作边解说吗?生:角的顶点对齐,一边对齐师:哦,你在测量的过程中也注意到了(指板书)角的顶点与量角工具的顶点对齐,角的一边与量角工具的一边对齐!谢谢你的交流!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钝角,你能量出它包含了几个这样的标准角吗?谁到台上量一量?生边操作:顶点对齐,一边对齐师:我刚才注意到这个同学在测量这个角时,把这个半圆又展开了一部分,(问生)你为什么这么做?生:三个小角不够了师:你真聪明!师:我们再来测量一个角,大家看这是个什么角?(生:平角)谁来测量一下这个平角?生边操作:顶点对齐,一边对齐师:你把这个半圆全展开了!数数你的测量结果生:8个师:操作非常规范,请回师:我们刚才用统一的标准角测量了几个角的大小,想一想,这几位同学在测量每一个角的操作过程中,注意了些什么?生:顶点对齐,一边对齐师展示:这些同学都把角的顶点对齐了半圆的这个点,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做中心点(板书),我们刚才说了,测量时角的哪一部分和中心点对齐?(生:顶点)师:看来这个量角工具真是方便啊,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老师把这个工具搬到课件上,再用它来量一个角(课件展示,一锐角不能量)老师也注意到了角的顶点和量角工具的中心点对齐,角的一边与量角工具的这条线对齐。用这个测量工具测量这个角,同学们觉得合适吗?(不合适)怎么办?小组讨论一下生:把半圆多折几次师:你的意思是说把半圆平均分的份数再多一些,对吗?3、引出并认识量角器师:你的想法真好,已经非常接近科学家们的思想了!其实早在很多年前科学家们已经发明了量角器来测量角的大小,量角器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都是1度,记作1°(板书)我们来看0刻度线到1刻度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就是一个1°的角(课件演示)你还能再找一个1°的角吗?生1:1刻度线到2刻度线之间就是1°的角生2:100刻度线到101刻度线之间就是1°的角师:你能找一个3°的角吗?生:0刻度线到3刻度线之间就是3°的角师:谁到黑板上来写一个3°?生写师:你写的真规范,请回师:我们把0刻度所对应的这条线叫做0°刻度线,如果用量角器来测量角时猜测一下0°刻度线与角的哪一部分对齐?生:角的一边(板书)师:我们来读一下刚才那个角的度数。生:39°师:你是怎么读的?根据角的哪一部分读出的39°生:角的另外一条边师:好方法!老师帮你记录下来(板书:另一边度数)师:再来尝试一下(课件出示两个角)生读数师:在3号学具袋中就有一个量角器,请同学们打开,仔细观察手中的量角器与屏幕上的有什么不同?生:还有一圈数师:哦,也就是量角器有两圈数字,观察手中量角器这两圈数字有什么区别?(屏幕给出内刻度线)生:内外圈数字相反师:也就是说:外圈从左向右顺时针数内圈从右向左逆时针数师:多了一圈数字,也就多了一条0°刻度线,为了区分,我们把中心点左边外圈所对应的这条0°刻度线叫做外0°刻度线,把中心点右边内圈所对应的这条0°刻度线叫做内0°刻度线。师:大家对量角器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能不能借助量角器读出下面这几个角的度数呢?请看大屏幕(30°的角)生:30°师:你是怎样读数的?读的是哪一圈刻度?生:角的一边对齐内0°刻度线,我读的是内圈刻度师:再来读一个角生:130°师:这个钝角是多少度?生:150°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什么时候读内圈刻度?什么时候读外圈刻度?小组讨论一下。师:大部分小组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生:角的一边对齐外0°刻度线就读外圈刻度,角的一边对齐内0°刻度线就读内0°刻度线师:同学们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借助量角器读出角的度数!5、用量角器测量角师:这个角是多少度呢?我们一起来测量一下吧!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在量角时注意到了什么?生:顶点与中心点对齐,一边与0°刻度线对齐,另一边读度数(生边说,课件边出示)师:想不想亲自量一量?(想)请同学们用手中的量角器测量这张练习纸上的每一个角的度数并做好记录(练习卡上有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开口不同,边长不同)开始!学生开始测量师:都测量好了?谁来交流一下测量结果?生:这个直角是90°,这个钝角是130°,这个锐角是60°这个平角是180°,这个周角是360°师:你能不能演示一下这个钝角的测量过程生:把量角器转一下,顶点与中心点对齐,一边与0°刻度线对齐,另一边读度数,所以是130°师:你能再演示一下这个周角的测量过程吗?生:转半圈是180°,它转了一圈就是两个180°,也就是360°师: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周角和平角有什么关系?生:我发现一个周角等于两个平角等于四个直角(师板书:1周角=2平角=4直角)师:谢谢你聪明的小伙子师:回忆一下刚才用量角器测量角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步骤?生:顶点与中心点对齐,一边与0°刻度线对齐,另一边读度数(师补充板书)师总结:这位同学总结的真好!在用量角器测量角时,就应该注意到这几点(指板书),也就是:中心对顶点,0线对一边,他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7、画角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量角器除了量角还可以画角呢!想试一下吗?(想)请尝试着用量角器画一个40°的角生尝试画角师:谁上台来交流一下?你能把你的画角过程演示一遍,画一个40°角吗?生:我先画一个点,再画一条线,在40°的地方点一个点,在连起来师:操作非常规范师:我们一起回顾刚才的画角的过程(课件)首先确定角的顶点,它与谁对齐?接着确定角的其中一条边,它与谁对齐?然后确定角的另一条边最后把顶点与这一点相连,我们画的这个角就是一个40°的角三、课堂总结师:同学们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出色的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四、拓展训练师:最后有几个问题需要在课下认真研究一下用这个坏掉的量角器能否量出角的度数?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材81-83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3、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试商的方法,确定商的书写位置。教学难点: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书写位置。教学过程:一、引入1、列竖式计算:96÷8145÷6说出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不够除,要看前(两)位。(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3)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2、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老师想考考大家。教师出示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题卡,让学生边读题,边说出答案。60÷30=350÷70=240÷60=140÷20=270÷90=560÷80=420÷70=320÷80=同学们对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掌握非常好,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下面去看看同学们今天上午交上来的问题。二、探究新知1、出示问题一:学校买来92根跳绳,如果每班30根,可以分给几个班?第一个问题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你能列式解决吗?(92÷30)为什么用除法?(这道题是让我们求92里面有几个30,所以用除法。)你估计可以分给几个班?(92÷30≈3(个))92÷30,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师板书课题:笔算除法)你会算吗?出示学习指导:1、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把你的方法写下来;2、同桌交流,方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样算?2、让学生上台板演竖式,并说出笔算的方法。学生在说完笔算方法后,追问3为什么写在个位上。3、出示问题二:学校十月份收到《小手牵大手,安全常相伴》200本,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让学生独立解决,独立笔算后汇报。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要看前三位)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商“6”,“6”应写在哪一位上面。三、巩固内化1、用竖式计算。60÷2096÷40140÷20160÷30585÷802、改错题(看书上的83页)3、问题三:一个足球20元,用75元钱可以买几个足球,还剩多少钱?4、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获得了哪些笔算经验?说一说笔算除法是怎样计算的?(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3)每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5、问题四:学校组织学生秋游,共有师生280人,如果每辆车能坐50人,一共需要安排多少辆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教学目标:1、明确角的大小同边的长短、两条边叉开大小的关系。2、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并比较角的大小。3、使学生经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的情境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掌握角的正确度量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量角器等,人手一个量角器。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现在,请同学们画一个角。(生画角)师:好,同桌之间比较一下,谁的角比较大?师:觉得自己画的'角比较大的同学请举起手来。(发现有些学生比较犹豫)同学们都知道,量线段的长短我们可以用尺子;量物体的质量可以用称;那么量角我们可以用什么呢?(有学生会说量角器,教师直接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度量”。(板书:角的度量)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1、观察量角器,认识量角器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量角器,它是什么形状的?(生:半圆)师:在量角器上面,你还观察到了一些什么?学生汇报自己观察的结果,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作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学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可提下列问题启发: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师:有没有同学来说说,这2个角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生1:相同点是都是50°,不同点是它们开口的方向不同。生2:它们边对应的内外刻度不同。师:其实啊,我们主要看的是0刻度线,0刻度在内圈,我们就读内圈刻度,0刻度在外圈,我们就读外圈刻度。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几个角的度数。3、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试着量一量题纸上题二的角1吧。(生尝试量角,师巡视)师:好,有些同学已经量出了角1的度数,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量角的吧!生:……(生边说量角方法,师利用投影仪展示量法,引导学生如何正确量角)师: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为了方便记忆,老师把你们的方法归纳成了一首儿歌:“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刻度看另边,内外要分辨。”让学生解释对这首儿歌的理解学生量题纸上的角2,深化学生对儿歌的理解。师:现在,我们一起观察下大屏幕上的两个角,你们发现了什么?生:边的长短不一样。但是他们大小相等。师: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师: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啊?从学生回答中归纳出: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师:现在,我们一起再来量一量上课开始我们自己画的角,同桌之间再比较下,到底谁画的角大,大多少?2、量一量生活中的角。师:我们看下书本38页做一做的第二题,先来看看这面少先队队旗。谁来估计一下,角1大概有几度?角2呢?角3呢?(学生量角,交流)师:我们再来量量,五角星上的角4和角5分别是几度。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课后延伸:找一找、量一量生活中的角。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教学目标:1、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2、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教学重、难点: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方法:尝试运用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让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二、综合练习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策略意识。)2、完成“练一练”第二题。根据情境图列式计算。(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果、发现规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3、完成“练一练”第三题。根据第1个算式写出第2、3个算式的得数,寻找其中的规律。(让学生自己编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次巩固和延伸,这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4、完成“练一练”第四题。列式计算后,与自己的同桌再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解答。5、完成“练一练”第五题。三、实践应用看线段图解答,然后提问:15分、35分分别在什么位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四、拓展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五、作业本。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教学目标:1、巩固如何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2、通过练习巩固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教学重难点: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画指定度数的角,会判断直线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课前准备:量角器,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教学过程:(一)复习本单元的知识重点1、直线、线段与射线的特点与读法2、平行、垂直的定义及平行线、垂线的画法3、角的度量及画法(二)练一练(1)将一张圆形纸对折三次,得到的角是多少度?A、学生试做,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B、引导学生发现,每对折一次,所得到的角是原来的一半。C、摊开折过后的纸,在这张纸上你能找到哪些度数的角。小组合作,可画一画。(2)用长方形纸分别折出45°,135°的角可先让学生独立操作,再全班交流。(三)课堂作业复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练习二第3题。先让学生估一估角的大小,在用量角器测。(四)课堂小结让学生交流怎样看准量角器上的度数。板书设计:练一练画角教学反思:第八课时练习二(走进大自然)教学目标:通过参观一个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的情境,巩固认识更大的数和线与角的相关知识,并能综合运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教学重难点:综合运用前一阶段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前准备:量角器,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还记得两天直线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样子吗?学生用小棒摆出互相平行和垂直的位置关系。(二)探究新知1、复习更大数的读法和写法出示教材第31页的前两句话。(1)我国最大青少年活动面积㎡,其中水域面积㎡,国家投资近1000000000元。(2)营地内有勇敢智慧区、科学探索区、生活实践区等八大园区,种植了十万棵大树和一百万株花木,铺设了十七万㎡的大草坪。指名回答,读出画线的数据。全班动笔,写出数的具体方法。2、出示教材第31页主题图。(1)学生观察主题图。找一找图中的平行线和互相垂直的线段。学生在小组内找一找,先说出互相平行的线段,再找互相垂直的线段,可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得最全。教师及时加以评价和鼓励。(2)学生动手绘图学生独立设计房子的门和窗,教师巡视指导。班级展示,互相交流,欣赏作品。(3)画垂线从A点到小房子设计最短的路。提问:想想画什么线距离小房子才最近?(从A点画一条垂直于小房子的线,这条路最近)学生画垂线,然后交流画图方法。3、出示教材第32页的画面学生独立思考(1)有什么办法把镜框挂正呢?(2)已经参观了2时,时针走了多少度?(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会看到,现在时针正好指向3时,这是参观了2小时后的时间,说明开始参观的时间为1时整,时针从1时走到3时时。正好走了60°)(3)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有问题可以当堂解决。(三)课堂作业(1)量一量风筝各个角的度数。(2)每块花砖每个角的度数。(四)课堂小结能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板书设计:练习走进大自然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学情分析】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线已经初步的认识,但学生一般会认为直的线都是直线,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与联系,同时学会用字母表示线。【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例,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与联系;2、会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直线;3、从生活中找“线”的练习中,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抽象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线段、射线与直线的区别与联系,并会用字母正确表示;教学难点:理解线段、射线与直线的特点。【教学过程】生活情境,引出线段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类现在居住的星球叫什么名字吗?(地球)那你们知道哪颗星球离地球最近吗?(月球)那你们知道地球离月球究竟有多近吗?(不知道)想知道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家们是用什么办法测量出来的'吧?(科学家用激光器测量出来的)提问:假如我们将从地球到月球的这束激光看成一条线,请同学们想想这束光可以用我们已经学过的什么图形表示呢?请同学到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作业纸上画。对比自己和黑板上的线段,回忆线段有哪些特点?并反问什么是端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线段的特点)根据线段的特点对比这束光是否符合线段的所有特点,如果分别用大写字母AB表示两个端点,该怎样命名?学生畅所欲言,老师统一意见,规定线段的命名方法。【设计意图:借助实物抽象出线的过程,让学生回忆起线段的特点以及画法】二、回到宇宙中,引出射线1、假如这束光拥有无穷的能量,同时又没有月球和其他任何东西的阻挡,他会怎样运行。2、引导学生说出,沿着原来的方向继续运行,无限延长,无法测量。3、让学生讨论并试着画一画,然后引出射线的画法,观察射线有哪些特点,讨论射段的命名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射线的特点)【设计意图: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再试着画一画,展示后,再统一强调画法和读法,学生印象深刻,在学习后修改自己的射线】三、根据动画区分线段与射线,引出直线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直线: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是直线,直线的特点有哪些,怎样命名,最后线段射线直线进行比较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最后引出今天的课题《线段射线直线》。【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区分线段与射线的特点,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是直线】四、进生活,区分三种线导语:同学们我们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咱们一起去生活中找找我们的新朋友们吧。1、依据图片,独立观察,寻找抽象出三种线2、学以致用,做练习3、猜谜游戏(1)线段:(有始有终)(2)射线:(有始无终)(3)直线:(无始无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P59~60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第1、2题。【教材分析】这个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情分析】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数学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在分物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情感态度: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P59情境图。观察动画,引出活动:这些同学在做什么?2、拿出11根小棒自己摆。3、揭示课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1、教学例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1)(课件出示草莓)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学具摆得试一试。(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2)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3)(课件演示分草莓)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4)学生汇报,形成板书:6÷2=3(盘)请你再说说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再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课件演示分草莓)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小组内思考、讨论)出示学生的。表示方法,比较各种表示方法。小结:在数学上可以这样表示:7÷2=3(盘)……1(个)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小结: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下1个草莓。省略号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个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余数表示什么?(3)比较归纳,完善认知结构。(课件出示两次分草莓的过程和算式)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观察比较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P60“做一做”: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反馈交流:17÷2=8(组)……1(个)23÷3=7(组)……2(个)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2、完成第2小题。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四、课堂小结、作业: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对自己和他们有什么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2、作业:练习十四第1、2题。【板书设计】认识有余数的除法6÷2=3(盘)7÷2=3(盘)……1(个)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知道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2、能将分步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并正确使用括号。3、体会四则运算的规则,培养认真仔细的好习惯。2.教学重点/难点能够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能将分步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并正确使用括号。3.教学用具教学课件4.标签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①师:上节课我们还有一部分问题没有解决,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把小胖列出的三个算式合成一个综合算式:3+2_6+9=24②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这节课继续来解决如何合并小巧、小丁丁和小亚的算式。二、新课探索:①探究一将小巧编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9+6=1515-3=1212_2=24生1:9+6-3_2师:你的想法和小亚是一样的。出示小亚的算式生2:这个算式是错误的,我们可以借助树状算图来解决。生3:我们先要搞清运算顺序,我的算式是:(9+6-3)_2师:你的想法和小胖是不谋而合的'。出示小胖的算式。问:想一想,到底谁列出的算式是正确的呢?括号要不要添加呢?生:小胖的算式是正确的,一定要添加上括号。(9+6-3)_2=(15-3)_2=12_2=24小结:这里有加法、减法和乘法,要先加减,后乘除必须加小括号,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的。探究一练习:试一试a、先把小亚编的算式合成一道综合算式,再用递等式进行计算。2+6=89÷3=38_3=24问:这题在合并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为什么?生:这题在合并的时候要注意加上2个括号,因为加法和除法要先算的。(2+6)_(9÷3)=8_3=24b、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用递等式进行计算。(1)821-21_(40-28)(2)821-(21_40-28)(3)400÷(100÷25)_4(4)400÷(100÷25_4)探究二:这是小丁丁编的算式2+3=59-5=44_6=24他的综合算式是(9-2+3)_6=60同学们对不对阿?(讨论时可借助树状算图并汇报交流)生1:不对!这题是先算减法了。生2:我发现2+3要先算的,所以2+3要加上括号。生3:可是9-2+3的和也要加括号,那怎么办啊?生4:这题先算2加上3的和,再算9减去5的差,最后算4乘6的积。所以这题要加上方括号阿!师:同学们讨论的很精彩,谁能完整的列出综合算式呢?并解答生5:[9-(2+3)]_6=[9-5]_6=4_6=24小结: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圆括号,又有方括号,要先算圆括号里的,再算方括号里的。探究二练习:试一试: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1)96÷8÷4_2(2)96÷(8÷4)_2(3)96÷(8÷4_2)(4)96÷[8÷(4_2)]三、课内练习:①练习一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用递等式进行计算。(1)96-[(43-27)_2](2)1015÷[75÷(60÷4)](3)125_[920÷(750-727)](4)936÷[167-(25+64)]②练习二动脑筋:在下面的数之间填上+、-、_或÷,使运算结果为24。8461=248641=2413574=24生1:(8-4)_6_1=24生2:8_(6-4+1)=24生3:(13-5)_(7-4)=24课堂小结四、本课小结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圆括号,又有方括号,要先算圆括号里的,再算方括号里的。课后习题五、课后作业练习册P/32~34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设计说明1.在不断的设疑中启发学生思考、自主探究、发现规律。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根本,通过不断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比较中感知加法结合律的意义。接着通过验证、猜想,使学生发现加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体。本设计在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抽象、概括、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初步感受应用加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形成疑问,提出问题1.观察、讨论。师:这里有两组算式,在○里填上适当的符号。(4+8)+6○4+(8+6)(19+82)+38○19+(82+38)师:观察这两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相互说出自己的发现)2.交流发现。师:通过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引导:(1)几个数相加?(三个,且加数相同)(2)分别先算了什么?(前两个数,后两个数)(3)结果如何?(得数相同)3.提出猜想。师:根据刚才的发现,请你猜想一下,加法中除了交换律外,可能还存在什么样的规律?(学生猜想: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与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所得的和是相等的)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计算给出的算式,发现两个算式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自觉地产生探索的欲望。⊙验证猜想,总结规律1.验证猜想。(1)仿写算式,验证猜想。学生仿写算式,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2)举例验证。利用生活中的`事例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自由举例,小组内交流结果。2.明确加法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高二化学选择性必修2(人教版)同步课件 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共价晶体
- 2025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12讲 振动与波
- 山东省武城县三校联考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8年级生物试题
- 集体和他人的利益不能违背道德、违反法律 你怎样看待恶搞人民币
- 医学教材 产科困难气道的问题及处理
- 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班会课件
- 《经济学方法论》课件
- 2025年中考英语一轮教材复习 写作话题4 日常活动
- 2025年中考英语一轮教材复习 七年级(下) Unit 5-3
- 《综合布线各子系统安装与调试 》理论习题三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名师教学课件
- 15建设美丽中国【中职专用】高一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低空经济与市场趋势研究报告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会计信息系统》期末终考题库及标准参考答案
- 2024-2024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总结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
- 2024儿童青少年抑郁治疗与康复痛点调研报告
- 《人工智能基础》课件-6.人类与人工智能如何和平相处
- 3.15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
- 云南省保山市(2024年-2025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人教版期末考试(上学期)试卷(含答案)
- 江苏省镇江市2024年中考数学试卷【附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