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7章人口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38/24/wKhkGWcifp2AR55FAAHR4DO8miw424.jpg)
![2022版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7章人口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38/24/wKhkGWcifp2AR55FAAHR4DO8miw4242.jpg)
![2022版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7章人口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38/24/wKhkGWcifp2AR55FAAHR4DO8miw4243.jpg)
![2022版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7章人口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38/24/wKhkGWcifp2AR55FAAHR4DO8miw4244.jpg)
![2022版新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7章人口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38/24/wKhkGWcifp2AR55FAAHR4DO8miw42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章人口
第一节人口分布人口容量
[课标内容要求]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
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知识体系导图]
[学科核心素养]自然
分因素
影
布
区域认知:阅读世界和中国人口分布图,认识区域响
的
人
因
口
索
的人口分布特征。人文
因素
综合思维:运用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人口分
区域资源人口人口合
布的区域差异;运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环境承载力容量理容量
素,多方面进行分析不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差
异。
---------、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主要特点:人口分布很不均匀。❶
2.主要规律
(1)从纬度看:近90%的人口集中于北半球,北纬20。一60。地带。
(2)从距离海洋远近看:60%左右的人口集中在离海岸辿千米的沿海地区。
(3)从海拔看:近80%的人口集中在海拔辿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3.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和北美东部。
4.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即“胡焕庸线”,自黑龙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
冲,此线西北部人口稀疏,东南部人口稠密。❷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因素表现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史」低纬度地区;过于寒冷、干
气候
旱的地区和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
地形壬原地区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❸
影响人口的具体分布。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
水源活,人口较为密集;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
地
<名师指律>
❶人口分布一般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但事实上,人口密度相同的地
区,人口分布格局却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人口分布的平均状况,
而且要分析研究人口分布格局。
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民的数目(单位:人/平方千米)。人口
分布格局指的是人口的实际分布状况。
❷我国东南部人口稠密区人口密集的原因
“黑河一腾冲”线东南地区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气候适宜,水源充足,
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达,因此人口密集。
❸平原并非都是人口密集区
一般来说,平原人口多于高
2.人文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如我国东部地区、
美国东北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❹
(2)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3)政治、军事、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概念: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
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2.影响因素
(1)自然资源状况❺
①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短板”所决定的。
②资源生宣的区域能承载的人口较多。
③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
依据。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3)人均消费水平: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隆低。
3.三种观点
(1)乐观者: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值。
(2)悲观者:目前世界人口已经超过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3)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一些学者认为,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在
100亿左右。
四、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❻
1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
最适宜
一个国家T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
或地区的人口
数量
-I不妨碍木来人口生活质垃
2.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
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1)发展史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⑵建立公平的国际秩序,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
利。
(3)尊重入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
原。但并不是所有的平原都这样,如巴西的亚马孙平原,虽然地形平坦,
但是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过于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人烟稀少。人口
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巴西高原。
❹如我国的省会城市,一般人口数量较多,有些国家的首都是单纯的政治
中心,如华盛顿等。
❺自然资源是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等也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因此,资
源虽然匮乏,但在科技发展水平高、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的情况下,区域资源
环境承载力仍可能较大,如日本。
❻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容量的概念与区别
--------、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
考点一人口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典题导悟」
(2019•北京高考)2018年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20.6%。下图
示意德国各州65岁及以上人口密度分布。据图,回答下题。
描述德国老龄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列举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可能带来的影
响。
【获取信息】
①德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20.6%o
②西部人口密度大,东部人口密度小,东北部差异大。
解析:由信息①②,可从德国区域地图上,判断出该国老龄化人口密度分
布的总体特征是不均衡,分布差异是西部密度大于东部,东北部差异显著。调
动所学老龄化带来的影响知识,从劳动力数量、对政府财政、国防兵源、经济
发展影响等方面进行回答即可。
【尝试解答】特征:分布不均,西部密度大,东部密度小;东北部差异显
著。
影响:劳动力数量减少,养老压力加大,国防兵源不足等。
「核心突破」
密破㈠世界人口分布
东亚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古老的文
一化中心,开发历史悠久;
人农业经济发达
口
世-I南亚地区
/例
界
物
人西欧地区卜--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工商
区
口业贸易繁荣
一
分、北美东北部下—
布工业、金融、贸易繁荣.
地经济发达
区
一
不
人高纬度、高山寒冷区
平\n
衡
稀自然环境恶劣.不
疏-I中低纬卜早沙国外适宜人类居住
区\低纬气候湿热豆研
一
展被©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案例
工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50%以我国人口集中
平原和低地
地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区分布在地势低
形土层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较的第三级阶梯
高山和高原
大,人口较稀疏上
北半球温带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热带干旱地区,
气温
住,80%的人口分布于这一地带人口集中分布
气
主要通过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不同植在气候凉爽、降
候
降水被带的农业、人口分布不同。一般来讲,水相对较多的
降水多,人口密集;降水少,人口稀疏高原、山地地区
我国西北干旱
干旱地区的人们往往逐水而居,人口稠密
水源区,人口集中分
区依水源多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
布在水源充足
的绿洲地区
我国东北肥沃
多通过农业生产间接影响人口分布;土壤黑土的分布地
土壤
肥力、性状不同,人口的分布不同区,人口密度也
高
人口密集,形成
产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
城市,如攀枝
矿产资源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煤矿、油田
花、克拉玛依、
等工矿点也是居民密集点
鹤岗等
2.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原因
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以农业经济为主
生产力、经济发
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工业化带动城镇化
展水平和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科技与管理技术
生产方式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
的进步
交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重要
交通运输条件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分布多
作用
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和
政治、文化
布的变化历史等
「定向训练」
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6年8月5日〜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
举办。里约热内卢由此成为奥运史上首个主办奥运会的南美洲城市,也是首个
主办奥运会的母语为葡萄牙语的城市。下列三幅图分别为巴西地形分布图、巴
西利亚和里约热内卢气温和降水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题。
巴西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解析:巴西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
土壤、开发历史、交通、城市速设等方面分析。
答案:气候湿润,适宜人类居住;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适宜
农业生产;是西方殖民者首先到达的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地处沿海,交通便
利;城市数量多,规模大。
【备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图中虚线为黑河一腾冲线的一部分。读图,
完成1、2题。
人口密度
(每平方千米人口数)
人以上
人
E100-41)0人
国50~](N)人
口]~5()人
1.导致图中虚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B.降水
C.地形D.河流
2.关于图中①区域人口稠密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历史悠久,开发时间长
B.地处山麓冲积扇,土壤肥沃
C.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适宜
D.位于陇海与京广铁路交会处,交通便捷
1.B2.A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虚线以西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
干旱区,气候干旱,水源缺乏导致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故人口密度较小。
故影响其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栗因素是降水。第2题,图中显示的①区
域属于渭河平原,该区域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故人口稠
密。
考点二人口容量
「典题导悟」
(2020•浙江7月选考)2018年9月,浙江省结对帮扶的青海省海西州率先实
现整体脱贫。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是我国东西部互利共赢之举。据此完成
下题。
我国西部许多农村贫困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较低,主要体现在()
A.人口密度大B.经济规模小
C.土地生产力低D.生产技术水平低
【获取信息】
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
【尝试解答】C解析:我国西部地区山地、高原广布,干旱、高寒等气候
区面积大,土地生产力低,这是导致西部许多农村贫困地区环境承载力较低的
主要原因;人口密度、经济规模不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虽然西部农村地
区生产技术水平较低,会影响到环境承载力,但这并不是主要方面。
「核心突破」
廖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
强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区域资源环境
件下和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
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
适度人口(最佳人口),即地球上适合
点口),即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养活多少人
大
小
某一地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决定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
关
系
【备选要点】
窿醒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世界:控制世界:建立
人u数址、公平的国际
制
定
合理城镇化秩序,消除
制定
域
区
关注老龄化贫困
人口
经
的
时格
地
故
略'谋求人「1'
发展中国家:济
洋
重
人
口、合理容的'
社
控制人口数量会
IX.帅调
政
策
发
展
规
海
AJ的
战
略
现
实
发达国家:提很
发
射
fll合理消费附
展
「定向训练」
下图是山西省耕地资源与人口承载力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
(。3G
YE
QM
量
矗2
n趣
Y祥
。Iy
・
01
1.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数量增加B.科学技术进步
C.消费水平提高D.土地资源减少
2.提高山西省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
A.控制人口数量,发展地方经济
B.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
C.鼓励人口外迁,减少耕地面积
D.限制消费水平,降低生活内需
1.C2.A解析:第1题,人口数量的增加与人口承载力关系较小,A错。
科学技术进步可以使人口承载力提高,B错。读图可知,2015〜2025年,山西
省人口承载力呈下降趋势,主要由人均粮食消费量的提高所致,随着消费水平
的提高,人口承载力降低,C对。山西省虽然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但是由于总人
口增加,所以土地资源并未减少,D错。第2题,山西省人口承载力的降低与人
口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应当控制人口数量,积极发展经济,A对。抑
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会使得人口承载力进一步降低,B错。耕地面积的
减少会加剧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C错。限制消费,降低生活水平,不符
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D错。
【备选题】
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
A.人口集中区向地势低平地区移动
B.环境承载力的直接影响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C.未来的人口合理容量有可能提高
D.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扩大绿洲面积
2.图中现在城镇相对于古城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A.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B.人类对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C.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高
D.交通条件成为现在城镇选址的首要条件
1.C2.A解析:第1题,图示地区为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降水少,
未来人类获取水资源的手段提高和利用水资源的技术提高,人口合理容量有可
能提高,C正确。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人口集中区向山麓地区移动,A错误;
该地区环境承载力的直接影响因素是水资源,B错误;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水资源问题,不可盲目扩大绿洲面积,D错误。第2题,图中现在城镇相对于古
城位置向河流上游移动,因为人口的增加和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河流下游水
资源减少,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反映出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A正确。当地
水资源缺乏,对水资源的数量要求越来越高,水质本身并没有太大变化,B错误;
如果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高,下游则不会出现断流,实际上是中上游
过度用水,导致下游断流,C错误。现在城镇逐渐向山麓移动,水资源条件成为
现在城镇选择的首要条件,D错误。
©核心素养
图表研析——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常见的人口统计图除人口金字塔图外,还有柱状图、曲线图和饼状图、平
面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等。这些图形可以反映人口增长状
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入或迁出状况,也可以反
映人口年龄构成、职业构成等。
【判读技巧】
一、与人口增长率有关的点状、折线或柱状统计图
该类统计图阅读较简单,以曲线图的判读为例。
(1)阅读纵横坐标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思考纵横坐标所反映的内容之间的联
系。
(2)对曲线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递增段表示纵坐标地理事物与横坐标要素
之间呈正相关,递减段表示纵坐标地理事物与横坐标要素呈负相关,曲线的斜
率越大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大,曲线斜率越小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小。
(3)对地理事物及变化过程和峰值、谷值、谷峰变化进行相关分析。
二、正三角形坐标系的判读
三角形统计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在内部作若干条三
条边的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三个变量的地
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百分比结构。读三角形统计图时必须注意,图中数据只表
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
个变量的坐标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
如上图中表示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可以采用平行线法,该法分三步:
⑴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箭头①②③。
(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
斜线。注意:在图中平行斜线应取a,而不是取b(因为斜线b的延伸方向与箭
头②不一致)»
(3)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
的坐标。在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是0〜14岁为23%,15-64岁为73%,65
岁及以上为4%o
三、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直观地表示了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人口金字塔
的每一层代表一个年龄组的人口,上部代表老年人,下部代表少年儿童;左半
部分代表男性,右半部分代表女性;水平方向的长度表示男性和女性人口的数
量各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主要有三种类型:
年轻型(增长型):年轻人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图甲)。
成年型(静止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很大,塔形较直,
只在高龄部分(即塔尖)急剧收缩(图乙)。
年老型(缩减型):年轻人比重小,中年以上比重较大,塔形上下窄中间宽(图
丙)。
【案例应用】
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1、2
题。
年龄(岁)年龄(岁)
a方案人口结构(%)b方案人口结构(%)
年龄(岁)
男女
I2*100
rJ'1
|L收=!二^
J'»'4I:
।].苗型.1
,h^=K-
J•<>A>1
I,玉*==?
r<•.:
..」.-1»T.______1
64200246
c方案人口结构(%)
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D.少儿人口比重
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
1.D2.B解析:第1题,比较a方案和c方案两图可知,a方案少儿人
口比重小,而c方案少儿人口比重大。第2题,分析三种生育率方案可知,a方
案生育率太低,导致老年人口比重过大,老龄化问题严重;而c方案生育率较高,
导致少儿人口比重较大,出现人口增长过快问题;b方案生育率使人口年龄构成
比较合理,故该方案较合理。
(2020•全国卷IH)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
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
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3〜5题。
A.2001—2005年B.1991—1995年
C.1981—1985年D.1971—1975年
4.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
期间()
A.生育政策放宽B.经济发展提速
C.育龄妇女较多D.生育观念转变
5.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
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
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3.D4.C5.B解析:第3题,2001—2005年出生的人口在2010年是5〜
9岁,1991—1995年出生的人口在2010年是15〜19岁,1981—1985年出生的
人口在2010年是25〜29岁,1971—1975年出生的人口在2010年是35〜39岁,
据图可知,这四个年龄段育龄妇女人数35〜39岁最多,说明当时出生率最高。
第4题,该市20~24岁年龄组出生时间大致是1986-1990年,由于该市妇女
生育峰值在21〜29岁,1986—1990年的育龄妇女2010年年龄在41〜49岁,据
图可知,2010年年龄在41~49岁人数较多,因此造成20~24岁年龄组出生人
数偏多的原因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育龄妇女较多;1986—1990年生育政策稳定;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在改革开放后均较快,不会仅仅影响某个短时间段;1986-
1990年生育观念不会变化太大。第5题,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变化,即
20年后的变化。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20年后进入生育年龄的人在
2010年是0〜4岁、5〜9岁,图示这部分人数量少且较长时间人数少,且10〜
14岁的人数也较少;因此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人口出生
率逐渐提高趋势不明显,且不一定是逐渐提高;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
为缓慢,2025年即15年后进入育龄年龄的人在2010年是6~14岁,这部分人
在2010年数量较少,不会在2025年出现生育高峰;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多,生
育政策较宽松,图示信息不足以判断其人口总量减少,且20年期间不一定是逐
渐减少。
第二节人口迁移
[课标内容要求][知识体系导图]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
国际人||[»1
其影响因素。迁移Ul'l然灾害I
国内人口r[^]
[学科核心素养]迁移
—|人文卜画1
L|AQ|
综合思维:运用人口迁移的影响因I国际国内人口函
素分析人口迁移的实例。
区域认知:阅读不同历史时期国际
人口迁移和中国人口迁移图,认识
不同区域人口迁移的特点。
、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
一、人口迁移❶
1.概念:是指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❷
f国际人口迁移
2.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
I国内人口迁移
3.影响
⑴影响某一区域的人口机械增长。
⑵对迁出地、迁入地和迁移者本身产生不同影响。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的推拉力理论
--
共
人
|推力(排斥力)迁出地的•种或多种劣势|—
同
H口
作
迁❸
用
|拉力(吸引力))—)迁入地的一种或多种优势|—移
_一
2.影响因素
⑴自然因素
①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资源丰富的地区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
②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
Q)人文因素
①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受其影响,人们常常迁往经济
发达或就业机会多的地区。
②政治、军事、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❹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1.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以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方从欧洲到美洲、大洋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到西欧、北美、西亚、北
向洲非
特以集团性、大规模的从发展史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
点移民为主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名师指律>
❶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的主要区别
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属于人口的空间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永久
性"或'‘长期性”变更定居地。
❷人口迁移的判断方法
一是必须改变居住地,二是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三是必须超越一
定的行政界线。
❸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都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或拉力因素,人口
迁移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人们做出迁移决策时,往往重点考虑
某种因素。
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非始终不变
对迁入地和迁出地来讲,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迁入地区对
人口有吸引力,而迁出地区有排斥力。但是产生吸引力和排斥力的因素会因环
境及个人价值观而变化。原来的吸引力可能变为排斥力,也可能减弱。
2.国内人口迁移
(1)工业化前:大规模的垦荒、严重的自然灾害、战乱等往往引发国内人口
迁移潮。
(2)工业化后:人口主要从农村迁往城镇。❺
(3)中国的人口迁移
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
实施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
原因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
户籍管理制度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人口流量增大;从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
表现
迁移地区,从农村迁往城镇
❻
❺人口由农村向城镇的转移,促进了城镇化和工业化,但也会给城市带来
环境压力。
❻改革开放后的人口迁移,促进了东部地区的发展,减轻了人口老龄化;
但使迁出地区老龄化加剧。
-------------、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
考点一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典题导悟」
(2020•天津等级考)读下表,回答下面两题。
2000和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跨省流入人口数量统计表(万人)
2000年排名2010年排名
广东1505121501
浙江369211822
上海31338983
江苏25447384
北京24657055
福建21564326
天津73122997
山东103102118
新疆14171809
辽宁104917910
内蒙古551514411
河北931114012
云南116812313
(1)据表信息,对跨省人口流动状况的正确判断是()
A.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口的数量均衡
B.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
C.西部经济地带中云南流入人口最多
D.上海流入人口在直辖市中增速最快
(2)广东是跨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最主要原因是()
A.交通发达,出行方便
B.生态环境优,居住条件好
C.政府鼓励,政策引导
D.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
【获取信息】
①表格为2000和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跨省流入人口。
②表中的部分省份分属于我国的三大经济区。
③各省2000年和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及排名变化。
④广东省为我国发达的地区,人口大量迁入的原因主要为经济原因。
【尝试解答】(1坦(2)D解析:第(1)题,由信息①②③可知,从2000
年到2010年,东部经济地带省份流入人口规模明显大于其他经济地带省份,数
量不均衡。第⑵题,由信息④可知,广东省位于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经济
开放程度高,经济发达,活力强,就业机会多,对人口吸引力大,故跨省人口
流入最多。
「核心突破」
感屋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因素影响举例
通过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而对人美国老年人口由东北部“冷冻地带”
气候
口迁移产生影响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
其分布及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塔里木盆地中向绿洲地区的人口移
水
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动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发展而对人口
土壤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
迁移产生影响
矿产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发生人口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由于矿产资源
资源迁移开采而吸引人口移入
自然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饥荒或生
西非的环境难民
灾害态恶化迫使人们“背井离乡”
2.人文因素
⑴社会经济因素
因素影响举例
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孔雀东南飞”体现
经济经济发展
经济收入,更高的生活水平;宏观了人口向东南沿海的
因素水平
经济布局的改变集中迁移
住
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小了近几个世纪以来人口
导)交通通信
迁移难度迁移高潮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和大学生的求学、“科技
文化教育
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移民”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
社会婚姻家庭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军人家属的从军
因素口迁移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犹
宗教信仰不同,导致大规模人口迁
宗教太人从欧洲迁入巴勒
移
斯坦地区
⑵政治因素
因素影响事例
国家
决定人口迁移能否正常、合理进行“上山下乡”、三峡移民
政策
造成人们无家可归,流落到邻近的阿富汗难民涌向巴基斯坦;我国历
战争
国家史上人口重心的南移
政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一些国家重
政治独立;国家解体
变化新划定国界,人口互相迁入、迁出
离巡㈢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因素分析
分析要素推力拉力
气候环境污染气候宜人
水水资源短缺水资源丰富
土壤(土地)人多地少;土地退化地广人稀;土壤肥沃
矿产资源枯竭资源丰富
经济水平高;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就
经济经济水平低;产业衰落
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
交通距离远;交通不便距离近;交通便利
教育水平低;生活条件差,
社会文化教育水平高;理想的生活条件
宗教迫害
政治战乱社会环境稳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超声波传感器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中国涡沦增压器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夹纱管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物体的质量沪粤版》课件
- 河南装卸搬运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
- 盐碱地土壤调查报告
- 员工服务礼仪培训课件
- 2025年袜型手机袋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绩效考核方法课件
- 年产2万吨丁二酸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
- (完整版)《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试题及答案
- 餐饮业绩效考核表(店长、前厅领班、吧台、厨师长、后厨、服务员、收银员、库管、后勤)3
- (2024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 集成墙板购销合同范本(2024版)
- 2023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案 新人教版
- 偏瘫患者肩关节脱位的综合康复治疗
- 1《陈情表》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持续质量改进项目汇报
- 2024版买卖二手车合同范本
- 中央2024年中国建设报社招聘应届生笔试上岸历年典型考题与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