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产安全与环保管理作业指导书TOC\o"1-2"\h\u10944第1章生产安全管理概述 5213691.1生产安全的重要性 5230591.1.1保障员工生命安全:生产安全直接关系到员工的生命健康,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5275541.1.2维护企业稳定发展:生产安全可能导致设备损坏、生产停滞,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声誉。 540461.1.3保护环境:生产安全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影响周边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 5322421.1.4遵守法律法规:生产安全管理是企业依法经营、合规生产的基本要求。 5133071.2生产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 579891.2.1建立健全生产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和完善生产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 5188081.2.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任务分解到每个岗位和每位员工,保证生产安全责任落实到位。 528221.2.3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加强员工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5145371.2.4预防和控制: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制定预防措施,降低生产安全风险。 5322331.2.5应急救援和处理: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保证在发生时迅速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546741.2.6安全检查和整改: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5320541.3生产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527651.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安全生产的基本制度和要求。 6254391.3.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职业病防治的基本制度和要求,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 6203751.3.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和要求,防止生产活动对环境造成污染。 6315701.3.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了消防安全的基本制度和要求,预防火灾发生。 6287741.3.5相关行业标准及地方性法规:针对特定行业和地区,制定具体的生产安全要求和操作规范。 630831.3.6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根据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内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623915第2章安全生产责任制 6321432.1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 673672.1.1本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部门、班组及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 6191752.1.2安全生产责任制应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到人。 6156472.1.3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包括以下内容: 6206982.1.4各级管理人员、部门、班组及岗位应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履行以下职责: 6301992.2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 7182812.2.1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有效实施。 7111732.2.2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应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7257072.2.3各级管理人员、部门、班组及岗位应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职责,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7317712.2.4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 7224502.3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与问责 7253162.3.1本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制度,定期对各级管理人员、部门、班组及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核。 755322.3.2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应包括以下内容: 7138162.3.3考核结果应作为单位内部奖惩、晋升、评优的重要依据。 7192082.3.4对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应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严肃处理。 726542.3.5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应遵循以下原则: 828156第3章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 8181003.1安全生产教育的重要性 8144703.2安全生产教育的实施 869283.2.1安全生产教育组织 819513.2.2安全生产教育计划 843163.2.3安全生产教育内容 897463.2.4安全生产教育方式 8150013.3安全生产培训的内容与方法 930013.3.1安全生产培训内容 927323.3.2安全生产培训方法 97056第4章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 9208954.1安全生产检查的组织与实施 9326194.1.1组织架构 9101224.1.2检查计划 9302934.1.3检查实施 10249434.2隐患排查治理的基本要求 10212134.2.1全员参与 10314434.2.2预防为主 1043194.2.3动态管理 10237794.2.4责任到人 10262534.3隐患排查治理的程序与措施 10306824.3.1隐患识别 1048034.3.2隐患评估 1021854.3.3整改措施 10314634.3.4整改验收 11294864.3.5隐患排查治理档案管理 11319744.3.6持续改进 119729第5章应急预案与救援 11158935.1应急预案的编制 11187165.1.1目的 11179045.1.2原则 11283275.1.3编制依据 11276725.1.4编制内容 11198295.2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1269105.2.1培训 1285635.2.2演练 12135925.3救援的组织与实施 12267705.3.1组织 1262965.3.2实施 1210269第6章环保管理概述 12240566.1环保管理的重要性 1214286.2环保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1340666.3环保管理的基本任务 1360206.3.1制定环保管理制度 13202706.3.2环境影响评价 13138086.3.3污染防治 13112866.3.4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1339206.3.5环保设施管理 1314906.3.6环保监测与信息公开 14118206.3.7环保教育与培训 1431216.3.8应急管理 1415574第7章环境影响评价 1469007.1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与程序 14327397.1.1原则 1494537.1.2程序 1413417.2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15218117.2.1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15135837.2.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5324967.2.3影响预测与评价 1568797.2.4环境保护措施 15308597.3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与监管 15124247.3.1审批 1595397.3.2监管 15498第8章污染防治与设施运行 16185438.1污染防治的基本措施 16306638.1.1强化源头控制 16225338.1.2优化生产过程 16185368.1.3提高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效率 16286968.2废水处理与回用 16189288.2.1废水分类 16223698.2.2废水处理 16299718.2.3废水回用 16176928.3废气处理与排放 16102568.3.1废气分类 17232298.3.2废气处理 17291978.3.3废气排放 1762108.4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17129628.4.1固体废物分类 1721008.4.2固体废物处理 17302958.4.3固体废物处置 172197第9章环保监测与信息公开 17899.1环保监测的内容与方法 17719.1.1监测内容 17129929.1.2监测方法 1832559.2环保监测的组织实施 18210179.2.1监测计划 18209439.2.2监测机构 18179299.2.3监测设施 1898489.2.4监测人员 18185029.2.5质量控制 18271909.3环保信息公开的要求与实施 18154309.3.1信息公开要求 18298639.3.2信息公开实施 18320669.3.3公众参与 1921991第10章环保管理体系与持续改进 19755910.1环保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19592910.1.1确立环保管理目标 191054510.1.2构建组织机构 192585910.1.3制定环保管理制度 192040810.1.4培训与宣传教育 19647110.1.5设施设备管理 191305610.1.6监测与监控 19213410.2环保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认证 192042210.2.1内部审核 192209210.2.2管理评审 192115710.2.3认证与监督 193136910.3环保管理持续改进的措施与方法 20154010.3.1制定改进计划 20315210.3.2优化环保管理制度 201040810.3.3技术创新与应用 20245710.3.4员工参与与培训 201479610.3.5监测与数据分析 20443110.3.6交流与合作 20第1章生产安全管理概述1.1生产安全的重要性生产安全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员工生命安全、设备完好、环境质量及企业经济效益。生产安全管理旨在预防和控制各类,降低安全风险,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生产安全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1保障员工生命安全:生产安全直接关系到员工的生命健康,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1.1.2维护企业稳定发展:生产安全可能导致设备损坏、生产停滞,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声誉。1.1.3保护环境:生产安全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影响周边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1.1.4遵守法律法规:生产安全管理是企业依法经营、合规生产的基本要求。1.2生产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生产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1建立健全生产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和完善生产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1.2.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任务分解到每个岗位和每位员工,保证生产安全责任落实到位。1.2.3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加强员工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1.2.4预防和控制: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制定预防措施,降低生产安全风险。1.2.5应急救援和处理: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保证在发生时迅速采取措施,减少损失。1.2.6安全检查和整改: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1.3生产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生产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安全生产的基本制度和要求。1.3.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职业病防治的基本制度和要求,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1.3.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和要求,防止生产活动对环境造成污染。1.3.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了消防安全的基本制度和要求,预防火灾发生。1.3.5相关行业标准及地方性法规:针对特定行业和地区,制定具体的生产安全要求和操作规范。1.3.6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根据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内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第2章安全生产责任制2.1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2.1.1本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部门、班组及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2.1.2安全生产责任制应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到人。2.1.3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包括以下内容:(1)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2)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3)其他分管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4)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5)班组的安全生产职责;(6)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2.1.4各级管理人员、部门、班组及岗位应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履行以下职责:(1)贯彻落实国家及地方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2)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3)制定、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4)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隐患排查;(5)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档案;(6)及时报告和处理安全生产;(7)其他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工作。2.2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2.2.1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有效实施。2.2.2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应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2.2.3各级管理人员、部门、班组及岗位应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职责,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2.2.4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公正、公开;(2)逐级负责、层层落实;(3)全员参与、共同推进;(4)奖惩分明、激励与约束相结合。2.3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与问责2.3.1本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制度,定期对各级管理人员、部门、班组及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核。2.3.2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应包括以下内容:(1)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2)安全生产职责履行情况;(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情况;(4)安全生产处理情况;(5)其他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工作。2.3.3考核结果应作为单位内部奖惩、晋升、评优的重要依据。2.3.4对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应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严肃处理。2.3.5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应遵循以下原则:(1)实事求是、依法依规;(2)权责对等、惩教结合;(3)公开透明、接受监督。第3章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3.1安全生产教育的重要性安全生产教育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预防发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安全生产教育,使员工充分认识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方法,降低发生率,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公司财产安全。3.2安全生产教育的实施3.2.1安全生产教育组织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安全生产教育的实施。各部门、班组应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班组的安全生产教育工作。3.2.2安全生产教育计划企业应制定年度安全生产教育计划,明确教育内容、时间、对象、方式和责任人。计划应包括新员工入职培训、在职员工定期培训、专项培训等内容。3.2.3安全生产教育内容安全生产教育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2)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3)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和应急处置方法;(4)典型案例及经验教训;(5)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3.2.4安全生产教育方式安全生产教育可采用以下方式:(1)课堂讲授;(2)实操演练;(3)案例分析;(4)知识竞赛;(5)网络培训;(6)其他适宜的方式。3.3安全生产培训的内容与方法3.3.1安全生产培训内容安全生产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岗位安全操作规程;(2)岗位安全生产职责;(3)岗位安全风险辨识与控制;(4)应急处置;(5)职业健康与劳动保护;(6)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3.3.2安全生产培训方法安全生产培训可采用以下方法:(1)在岗培训:由经验丰富的员工对新员工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指导;(2)脱产培训:组织员工参加外部培训机构或企业内部举办的培训班;(3)实操培训:通过实际操作,使员工掌握安全操作技能;(4)网络培训: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和考试;(5)其他适宜的培训方法。通过以上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措施,提高员工安全素质,为企业安全生产奠定坚实基础。第4章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4.1安全生产检查的组织与实施4.1.1组织架构成立安全生产检查小组,明确小组成员职责,保证检查工作的有序进行。检查小组应由企业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为成员。4.1.2检查计划制定年度、季度、月度的安全生产检查计划,明确检查时间、范围、内容、标准等,保证检查工作全面、深入、有序开展。4.1.3检查实施(1)按照检查计划,对生产现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管理制度等进行全面检查;(2)采用现场查看、询问了解、查阅资料、仪器检测等方法,查找安全隐患;(3)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记录、归类、整理,为后续整改提供依据。4.2隐患排查治理的基本要求4.2.1全员参与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全体员工认识到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4.2.2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为主,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降低安全生产风险。4.2.3动态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常态化、制度化,形成动态管理机制,保证及时发觉并整改安全隐患。4.2.4责任到人明确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将责任分解到每个岗位、每个人,保证隐患整改落实到位。4.3隐患排查治理的程序与措施4.3.1隐患识别(1)通过安全生产检查,发觉安全隐患;(2)对安全隐患进行分类、整理,明确隐患的性质、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4.3.2隐患评估对识别出的安全隐患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隐患整改的优先级,保证整改资源得到合理分配。4.3.3整改措施(1)针对不同类型的隐患,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2)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整改标准等;(3)整改过程中,加强现场管理,保证整改工作安全、有序进行。4.3.4整改验收整改完成后,组织相关人员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保证隐患得到有效治理。4.3.5隐患排查治理档案管理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记录隐患排查治理的全过程,为持续改进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数据支持。4.3.6持续改进根据隐患排查治理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第5章应急预案与救援5.1应急预案的编制5.1.1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类,最大限度地减少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证生产安全与环保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预案。5.1.2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5)科学救援,规范操作。5.1.3编制依据(1)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2)企业生产安全与环保管理制度;(3)企业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特点及潜在风险;(4)国内外案例及经验教训。5.1.4编制内容(1)类型及可能导致的后果;(2)预警及信息报告程序;(3)应急组织架构及职责划分;(4)应急救援资源及装备配置;(5)应急响应程序及措施;(6)现场处置及后期处理;(7)预案的培训、演练及修订。5.2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5.2.1培训(1)定期组织对员工进行应急预案的培训;(2)培训内容应包括预案的基本知识、职责分工、应急响应程序等;(3)培训方式可采取授课、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4)保证员工掌握应急预案的相关知识,提高应对的能力。5.2.2演练(1)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2)演练内容包括预警发布、应急响应、救援组织、现场处置等;(3)演练形式可采取桌面推演、实战演练等;(4)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有效性,发觉并解决问题。5.3救援的组织与实施5.3.1组织(1)成立救援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救援工作;(2)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建立协同救援机制;(3)加强与地方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5.3.2实施(1)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2)组织救援队伍迅速赶赴现场,开展救援工作;(3)根据类型和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4)及时向上级报告救援进展情况,保证信息畅通;(5)救援结束后,组织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第6章环保管理概述6.1环保管理的重要性环保管理作为企业生产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的作用。加强环保管理,不仅有助于降低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还能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环保管理有助于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促进绿色经济发展。6.2环保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环保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是我国环保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企业应严格遵守以下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6)其他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企业应认真学习和理解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并积极履行环保责任。6.3环保管理的基本任务6.3.1制定环保管理制度企业应根据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环保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和员工的环保职责,保证环保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6.3.2环境影响评价企业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时,应按照国家规定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析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保证项目符合环保要求。6.3.3污染防治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各类污染,包括大气、水、土壤、噪声等,保证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标准。6.3.4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企业应积极开展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工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消耗。6.3.5环保设施管理企业应保证环保设施正常运行,定期检查和维护,提高设施处理效果,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6.3.6环保监测与信息公开企业应建立健全环保监测制度,对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测,并及时向社会公开环保信息,接受社会监督。6.3.7环保教育与培训企业应加强员工环保教育与培训,提高员工环保意识,使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到环保管理工作中。6.3.8应急管理企业应制定环保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响应机制,保证在突发环境事件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减轻对环境的影响。第7章环境影响评价7.1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与程序7.1.1原则(1)合法性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应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保证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合法性。(2)科学性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应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公正性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应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充分考虑各方利益,保证评价结果公平合理。(4)预见性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应全面预测和评估项目实施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为决策提供依据。(5)持续性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应关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完成后可能产生的长期环境影响,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7.1.2程序(1)项目立项阶段:开展环境影响预评价,明确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制定评价方案。(2)环境影响评价阶段:按照评价方案,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现场调查,分析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3)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评价结果,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明确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4)审批与公开:将环境影响报告书报请有审批权的环保部门审批,并进行公开征求意见。(5)环境影响评价后评估: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进行跟踪监测和后评估,必要时调整环境保护措施。7.2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7.2.1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因素,筛选出具有代表性和关键性的评价因子。7.2.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对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包括大气、水、土壤、生态环境等方面,评估环境质量现状。7.2.3影响预测与评价结合项目特点,预测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评估影响程度和范围。7.2.4环境保护措施针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保护。7.3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与监管7.3.1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完成后,报请有审批权的环保部门审批。审批部门应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审批工作,提出审查意见。7.3.2监管(1)项目实施过程中,环保部门应加强对项目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2)项目完成后,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估,对评价结果和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总结评价,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借鉴。(3)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监管制度,对违反环保法规和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的行为进行查处,保障环境权益。第8章污染防治与设施运行8.1污染防治的基本措施8.1.1强化源头控制(1)加强原材料和产品的选购,优先选用环保型、低毒、低害、低污染的产品;(2)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产生量;(3)加强设备维护与管理,保证设备运行稳定,减少污染物排放。8.1.2优化生产过程(1)加强生产过程控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证生产过程稳定;(2)对生产过程进行定期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3)开展生产过程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不断提高污染防治水平。8.1.3提高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效率(1)加强污染防治设施的管理与维护,保证设施正常运行;(2)定期对污染防治设施进行检测、校验,提高设施处理效果;(3)根据生产实际情况,优化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参数,提高运行效率。8.2废水处理与回用8.2.1废水分类根据废水性质,将其分为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和清净下水,实行分类收集、处理和回用。8.2.2废水处理(1)采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保证废水处理效果;(2)加强废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提高设施处理能力;(3)对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安全处置。8.2.3废水回用(1)根据生产需求,将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生产或其他用途;(2)加强回用水的质量检测,保证回用水符合相关标准;(3)对废水回用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8.3废气处理与排放8.3.1废气分类根据废气性质,将其分为有机废气、无机废气和恶臭气体,实行分类收集、处理和排放。8.3.2废气处理(1)采用先进的废气处理技术,保证废气处理效果;(2)加强废气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提高设施处理能力;(3)对废气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安全处置。8.3.3废气排放(1)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废气排放标准,保证废气排放达标;(2)加强废气排放口的监测,实时掌握废气排放情况;(3)对废气排放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8.4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8.4.1固体废物分类根据固体废物的性质,将其分为危险废物和一般废物,实行分类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置。8.4.2固体废物处理(1)对危险废物进行预处理,降低其危害性;(2)对可回收利用的固体废物进行资源化利用;(3)对无法资源化利用的固体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8.4.3固体废物处置(1)将处理后的固体废物送至有资质的处置单位进行安全处置;(2)严格执行固体废物转移联单制度,保证固体废物运输安全;(3)加强对固体废物处置过程的监管,防止二次污染。第9章环保监测与信息公开9.1环保监测的内容与方法9.1.1监测内容(1)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2)水污染物排放监测,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等;(3)噪声监测;(4)土壤污染监测;(5)其他法律法规要求监测的环境要素。9.1.2监测方法(1)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中规定的方法;(2)采用国内外公认的先进监测方法;(3)根据监测项目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9.2环保监测的组织实施9.2.1监测计划制定年度环保监测计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企业咨询服务与技术转让合同2篇
- 运输合同纠纷运输合同简单版本
- 化工原理自测题:第六章(自)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过关训练课件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课时1常见的金属矿石和铁的冶炼分层作业课件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3走进化学实验室课时2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和洗涤教学教学课件
- 最简单沙子购销合同范本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2氧气课时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学教学课件
- 客房员工年终总结
- 职业生涯规划课件
- 第一单元 少年有梦 单元思考与行动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2024北京市租房合同自行成交版下载
- 庆祝第75个国庆节共筑中国梦大国华诞繁盛共享课件
- 2024年江西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答案)
-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单元测试题-全册
- 2024-2030年中国PQQ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4年新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六三制
- 注册消防工程师案例分析真题(完整)
- 实验室经费管理制度
- 2024-2030年中国数字商务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