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维护保养操作规程_第1页
医疗器械维护保养操作规程_第2页
医疗器械维护保养操作规程_第3页
医疗器械维护保养操作规程_第4页
医疗器械维护保养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器械维护保养操作规程TOC\o"1-2"\h\u8066第一章医疗器械维护保养概述 3243081.1维护保养的意义 3266701.2维护保养的分类 39789第二章维护保养的组织管理 434672.1组织结构 4100122.2职责与分工 441362.3维护保养计划 51850第三章设备维护保养前的准备 5207553.1设备检查 5218363.2维护工具与材料准备 65767第四章常规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 7203694.1基本操作 7150904.1.1清洁 7202944.1.2检查 72764.1.3润滑 722324.2常见问题处理 777644.2.1设备故障 732874.2.2设备功能下降 721627第五章高风险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 883145.1安全注意事项 8323645.1.1在进行高风险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前,必须先进行详细的安全培训,保证维护保养人员了解各类器械的结构、原理及可能存在的风险。 8242475.1.2维护保养前,应关闭器械的电源,保证设备处于断电状态,以免发生触电。 8203855.1.3对于需要拆卸的部件,必须使用专用的工具,避免因工具不合适导致设备损坏或人员受伤。 817835.1.4在进行维护保养时,应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手套、眼镜、口罩等,以防止皮肤、眼睛等部位受到伤害。 8175115.1.5遵循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规程,不得擅自更改操作流程,保证维护保养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873445.1.6在维护保养过程中,如遇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以便尽快处理。 8289835.2维护保养操作流程 8281405.2.1对器械进行外观检查,查看有无破损、变形、松动等现象,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845115.2.2检查器械的电源线路,保证线路完好无损,无漏电现象。 8325145.2.3检查器械的运动部件,如轴承、齿轮等,保证运动顺畅,无异常噪音。 8316325.2.4检查器械的传感器、控制器等电子部件,保证其工作正常。 933805.2.5对器械的机械部件进行润滑保养,如轴承、齿轮等,使用合适的润滑剂进行润滑。 95305.2.6检查器械的紧固件,如螺丝、螺母等,保证其紧固可靠。 999915.2.7对器械的软件系统进行检查,保证软件运行正常,无病毒感染等安全隐患。 9273115.2.8对器械的清洁部位进行清洁,如过滤网、散热器等,保持设备清洁卫生。 942395.2.9定期进行设备的功能测试,保证设备各项指标达到规定要求。 9294585.2.10建立维护保养档案,记录每次维护保养的时间、内容、发觉的问题及处理措施,以备查阅。 96931第六章电气类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 942616.1电路检查与维护 947716.1.1定期检查电路系统 987666.1.2测试电路功能 9147506.1.3检查电路元件 9194826.1.4检查电路连接 9187526.1.5防范电气故障 9145126.2设备清洁与保养 10265336.2.1清洁设备表面 1033696.2.2清洁电路板 10181526.2.3清洁设备接口 1057526.2.4检查设备紧固件 10323336.2.5定期保养设备 1072816.2.6储存与搬运 1030095第七章光学类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 10292577.1镜头清洁与保养 10153067.1.1清洁工具与材料 10226327.1.2清洁步骤 11119357.1.3保养措施 1185637.2光学部件检查与维护 11152317.2.1检查内容 11237957.2.2维护步骤 1151837.2.3维护周期 117185第八章机械类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 12146948.1运动部件检查与润滑 12187408.2结构部件检查与保养 124053第九章医疗器械的清洁与消毒 1344849.1清洁方法与要求 1393959.1.1清洁目的 1360519.1.2清洁方法 1366019.1.3清洁要求 1384809.2消毒方法与要求 13178449.2.1消毒方法 13154579.2.2消毒要求 1311917第十章医疗器械的故障处理与维修 14285210.1故障诊断 143148410.1.1故障分类 143220110.1.2故障诊断方法 14533810.1.3故障诊断注意事项 142814410.2维修操作流程 142092810.2.1维修准备 141517510.2.2维修操作 142284410.2.3维修验收 152545810.2.4维修记录 153212910.2.5维修后跟踪 155741第十一章医疗器械的报废与处理 15891211.1报废标准 15483411.2报废处理流程 1529419第十二章维护保养记录与报告 161286712.1维护保养记录填写 161774012.2维护保养报告编制 17第一章医疗器械维护保养概述1.1维护保养的意义医疗器械作为医院开展诊疗工作的重要工具,其功能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维护保养是保证医疗器械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故障发生率的关键措施。以下是医疗器械维护保养的几个重要意义:(1)保障患者安全:通过定期维护保养,可以及时发觉并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降低医疗发生的风险。(2)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维护保养可以保证医疗器械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为临床工作提供有力支持。(3)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通过维护保养,可以有效减缓医疗器械的磨损和老化速度,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4)降低维修成本:定期维护保养可以及时发觉并解决小问题,防止故障进一步扩大,从而降低维修成本。(5)提高医院整体运营效益:良好的设备维护保养有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运营效益,降低运营成本。1.2维护保养的分类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日常维护保养:主要包括清洁、润滑、紧固等,目的是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状态,延长使用寿命。(2)定期维护保养:根据医疗器械的使用频率和功能要求,定期进行全面的检查、维修和更换零部件。(3)预防性维护保养:针对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前进行检测和预防性维修,以降低故障发生的风险。(4)故障维修: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进行针对性的维修,恢复正常使用。(5)特殊维护保养:针对某些特殊设备,如大型医疗设备、精密仪器等,进行专门的维护保养。(6)应急维护保养:在设备突发故障时,迅速采取措施,尽快恢复正常使用。通过以上分类,可以更系统地开展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第二章维护保养的组织管理2.1组织结构维护保养的组织结构是保证设备设施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公司应设立专门的设备维护保养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该部门应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设备维护保养政策、制度和流程,组织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2)设备维护保养技术组:负责设备维护保养的技术支持,包括设备维护保养方法的研究、维修技术的培训等。(3)设备维护保养实施组:负责具体实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包括设备的日常巡检、定期保养和维修。2.2职责与分工为保证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顺利进行,公司应对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1)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办公室:1)制定设备维护保养政策、制度和流程;2)组织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3)监督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实施;4)负责设备维护保养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总结。(2)设备维护保养技术组:1)研究设备维护保养方法;2)组织维修技术培训;3)提供设备维护保养技术支持。(3)设备维护保养实施组:1)负责设备的日常巡检;2)实施设备的定期保养;3)负责设备的维修。2.3维护保养计划设备维护保养计划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公司应根据设备的使用状况、运行周期和维护保养要求,制定详细的维护保养计划。以下为维护保养计划的主要内容:(1)设备维护保养周期:根据设备的运行周期和使用频率,合理确定各类设备的维护保养周期。(2)维护保养项目:明确设备维护保养的具体项目,包括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调整等。(3)维护保养人员:指定具备相应技能的维护保养人员负责实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4)维护保养时间:合理安排设备维护保养时间,保证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5)维护保养记录:记录设备维护保养的详细信息,包括维护保养时间、项目、人员等。(6)维护保养效果评估:对设备维护保养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觉问题并进行改进。第三章设备维护保养前的准备设备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的重要环节。在进行设备维护保养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保证维护保养的顺利进行。本章主要介绍设备维护保养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设备检查和维护工具与材料准备。3.1设备检查设备检查是设备维护保养前的首要任务,其主要目的是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发觉潜在的故障和问题。以下是设备检查的主要内容:(1)设备运行参数检查:检查设备运行参数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如电压、电流、转速等。(2)设备外观检查:检查设备外观是否有破损、磨损、松动等现象,如有异常,需及时处理。(3)设备润滑系统检查:检查润滑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如油位、油质、油路等。(4)设备紧固件检查:检查设备紧固件是否牢固,如有松动,需及时紧固。(5)设备安全防护装置检查:检查设备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好,如有损坏,需及时更换。(6)设备电气系统检查:检查电气系统是否正常,如有短路、漏电等现象,需及时排除。3.2维护工具与材料准备在进行设备维护保养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维护工具和材料,以保证维护保养工作的顺利进行。以下是维护工具与材料准备的主要内容:(1)维护工具准备:根据设备维护保养的需要,准备相应的工具,如扳手、螺丝刀、老虎钳等。(2)维护材料准备:根据设备维护保养的要求,准备相应的材料,如润滑油、密封件、维修备件等。(3)防护用品准备:为保障维护人员的安全,需要准备相应的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防尘口罩、防护手套等。(4)清洁用品准备:为保持设备清洁,需要准备相应的清洁用品,如抹布、清洁剂等。(5)应急设备准备:为应对设备维护保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需准备相应的应急设备,如拖车、千斤顶等。通过以上准备工作,可以为设备维护保养创造良好的条件,保证维护保养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设备维护保养过程中,还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第四章常规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4.1基本操作4.1.1清洁常规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首先应从清洁开始。清洁工作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关闭设备电源,拔掉电源插头;(2)使用软布擦拭设备表面,去除灰尘和污垢;(3)对于设备内部的清洁,应根据设备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避免使用硬物或化学清洁剂;(4)清洁完毕后,将设备放置在通风干燥处,避免受潮。4.1.2检查在清洁设备后,应进行以下检查:(1)检查设备外观是否有破损、变形、裂纹等现象;(2)检查设备连接线是否完好,无破损、断裂现象;(3)检查设备功能是否正常,如按键、显示屏等;(4)检查设备内部零件是否松动,如有异常,及时进行调整或更换。4.1.3润滑对于需要润滑的部位,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根据设备说明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润滑油或润滑脂;(2)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定期检查润滑部位,及时添加或更换润滑油;(3)避免使用过多润滑剂,以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4.2常见问题处理4.2.1设备故障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应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处理:(1)关闭设备电源,拔掉电源插头;(2)检查设备外部是否有破损、短路等现象;(3)检查设备内部电路板、插件等是否接触不良、损坏;(4)根据设备说明书,查找故障原因,进行维修或更换损坏部件;(5)维修完毕后,重新开机测试,保证设备恢复正常运行。4.2.2设备功能下降当设备功能下降时,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1)设备长时间未进行维护保养;(2)设备内部零件磨损严重;(3)设备外部环境恶劣,如温度、湿度等;(4)设备使用方法不当。针对以上原因,应采取以下措施:(1)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检查设备内部零件,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3)改善设备外部环境,如调整温度、湿度等;(4)加强设备使用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第五章高风险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5.1安全注意事项5.1.1在进行高风险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前,必须先进行详细的安全培训,保证维护保养人员了解各类器械的结构、原理及可能存在的风险。5.1.2维护保养前,应关闭器械的电源,保证设备处于断电状态,以免发生触电。5.1.3对于需要拆卸的部件,必须使用专用的工具,避免因工具不合适导致设备损坏或人员受伤。5.1.4在进行维护保养时,应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如手套、眼镜、口罩等,以防止皮肤、眼睛等部位受到伤害。5.1.5遵循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规程,不得擅自更改操作流程,保证维护保养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5.1.6在维护保养过程中,如遇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以便尽快处理。5.2维护保养操作流程5.2.1对器械进行外观检查,查看有无破损、变形、松动等现象,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5.2.2检查器械的电源线路,保证线路完好无损,无漏电现象。5.2.3检查器械的运动部件,如轴承、齿轮等,保证运动顺畅,无异常噪音。5.2.4检查器械的传感器、控制器等电子部件,保证其工作正常。5.2.5对器械的机械部件进行润滑保养,如轴承、齿轮等,使用合适的润滑剂进行润滑。5.2.6检查器械的紧固件,如螺丝、螺母等,保证其紧固可靠。5.2.7对器械的软件系统进行检查,保证软件运行正常,无病毒感染等安全隐患。5.2.8对器械的清洁部位进行清洁,如过滤网、散热器等,保持设备清洁卫生。5.2.9定期进行设备的功能测试,保证设备各项指标达到规定要求。5.2.10建立维护保养档案,记录每次维护保养的时间、内容、发觉的问题及处理措施,以备查阅。第六章电气类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6.1电路检查与维护电气类医疗器械的稳定运行离不开电路系统的正常工作。以下是电路检查与维护的具体步骤和方法:6.1.1定期检查电路系统检查电源线路、信号线路和接地线路是否完好,无损坏、老化现象。对发觉的问题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6.1.2测试电路功能使用专业的电路测试仪器,对电路的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进行测试,保证其符合医疗器械的工作要求。6.1.3检查电路元件检查电路中的保险丝、继电器、开关等元件是否正常工作,如有损坏或故障,及时进行更换。6.1.4检查电路连接检查电路连接是否牢固,无松动现象,保证电路系统的稳定运行。6.1.5防范电气故障针对电气故障的预防措施,包括定期进行电路保养、避免设备过载、使用合格的电源设备等。6.2设备清洁与保养电气类医疗器械的清洁与保养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以下为具体的清洁与保养步骤:6.2.1清洁设备表面使用干净的抹布,轻轻擦拭设备表面,去除灰尘、污渍等杂质。注意不要使用腐蚀性清洁剂,以免损坏设备表面。6.2.2清洁电路板定期对电路板进行清洁,使用专业的电子清洁剂,去除电路板上的灰尘、油污等杂质。注意在清洁过程中,避免水分接触到电路板。6.2.3清洁设备接口检查设备接口是否干净,如有灰尘、污渍等杂质,使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保证接口的清洁。6.2.4检查设备紧固件检查设备内部的紧固件是否牢固,如有松动现象,及时进行紧固。6.2.5定期保养设备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定期进行设备的保养,如添加润滑油、更换磨损的部件等。6.2.6储存与搬运在设备不使用时,应将其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潮湿、高温等恶劣条件对设备造成损坏。在搬运设备时,注意轻拿轻放,避免碰撞和振动。第七章光学类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光学类医疗器械是医院中常用的重要设备,其功能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为保证光学类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以下是对镜头清洁与保养以及光学部件检查与维护的具体方法。7.1镜头清洁与保养7.1.1清洁工具与材料镜头纸超细纤维布专用镜头清洁液气吹球7.1.2清洁步骤(1)关闭设备电源,保证设备处于非工作状态。(2)使用气吹球轻轻吹去镜头表面的灰尘。(3)将专用镜头清洁液均匀喷洒在镜头纸上,然后用镜头纸轻轻擦拭镜头表面。(4)如有需要,使用超细纤维布对镜头进行二次擦拭,保证镜头表面干净无痕。7.1.3保养措施(1)镜头不使用时,应将其放置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潮湿、高温等不良环境对镜头造成损害。(2)定期对镜头进行检查,发觉镜头表面有划痕、裂纹等损坏时,应及时更换。(3)避免将镜头暴露在强光下,以免对镜头造成永久性损伤。7.2光学部件检查与维护7.2.1检查内容(1)检查光学部件是否有灰尘、污渍、划痕等。(2)检查光学部件是否牢固,如有松动现象,应及时处理。(3)检查光学部件与设备连接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及时调整。7.2.2维护步骤(1)关闭设备电源,将光学部件从设备上拆下。(2)使用镜头纸、专用镜头清洁液等工具对光学部件进行清洁。(3)检查光学部件是否有损坏,如有损坏,及时更换。(4)重新安装光学部件,保证其与设备连接正常。7.2.3维护周期光学部件的维护周期根据设备使用频率和具体环境而定,一般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与维护。通过以上对镜头清洁与保养以及光学部件检查与维护的详细介绍,可以保证光学类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为医院提供优质、稳定的医疗服务。第八章机械类医疗器械的维护保养8.1运动部件检查与润滑运动部件是机械类医疗器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常运行对设备的整体功能具有关键性影响。为保证运动部件的顺畅运行,以下检查与润滑措施应当得到严格执行:(1)定期检查运动部件的磨损情况,包括齿轮、轴承、导轨等。对于磨损严重的部件,应及时更换,避免因磨损导致的设备故障。(2)检查运动部件的连接处是否有松动现象,如有松动,应立即紧固,保证运动部件的稳定运行。(3)定期对运动部件进行润滑,选用合适的润滑油(脂),按照设备说明书推荐的周期进行润滑。润滑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a.润滑油(脂)的质量应符合设备要求,不得使用过期或劣质产品;b.润滑过程中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过多润滑油(脂)导致的设备内部污染;c.润滑后应检查油路是否畅通,油枪、油杯、油毡等是否清洁。8.2结构部件检查与保养结构部件是机械类医疗器械的骨架,其稳定性对设备的正常运行。以下检查与保养措施应得到充分重视:(1)定期检查结构部件的焊接处、连接处是否有裂纹、松动等现象,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2)检查防护装置是否齐全、有效,如有损坏或缺失,应及时修复或更换。(3)检查设备的地脚螺栓是否紧固,如有松动,应立即紧固。(4)定期对结构部件进行清洁、除锈、防腐处理,保证设备外观整洁,延长使用寿命。(5)对于设备中的电气部件,应定期检查其接线是否牢固,绝缘是否良好,防止电气故障。(6)设备运行过程中,注意观察各部件的温度、声音、振动等情况,发觉异常及时处理。通过以上检查与保养措施,可以保证机械类医疗器械的稳定运行,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第九章医疗器械的清洁与消毒9.1清洁方法与要求医疗器械的清洁是保证其安全使用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医疗器械清洁的方法与要求:9.1.1清洁目的清洁的目的是去除医疗器械表面的污垢、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有机物,以及微生物,为消毒或灭菌创造良好条件。9.1.2清洁方法(1)手工清洗: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如中性洗涤剂、酶清洗剂等,对医疗器械进行彻底的手工清洗。清洗过程中,应注意使用软毛刷、清洁布等工具,避免损伤器械表面。(2)机械清洗: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超声波清洗机、高压水枪等设备进行机械清洗,以提高清洁效果。9.1.3清洁要求(1)清洁后的医疗器械表面应无污垢、无血迹、无体液、无微生物。(2)清洁过程中,应遵循从污到净、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避免交叉污染。(3)清洁剂应定期更换,保证清洁效果。(4)清洁后的医疗器械应及时进行干燥处理,以防止细菌滋生。9.2消毒方法与要求医疗器械的消毒是消除或杀灭医疗器械表面的微生物,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步骤,以下是医疗器械消毒的方法与要求:9.2.1消毒方法(1)化学消毒:使用适当的化学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醇类等,对医疗器械进行浸泡或擦拭消毒。(2)物理消毒:采用紫外线照射、臭氧处理、高压蒸汽等方法进行物理消毒。9.2.2消毒要求(1)根据医疗器械的类型、材质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2)消毒剂的使用应遵循产品说明书,保证浓度、作用时间和温度等参数达到消毒效果。(3)消毒过程中,应避免消毒剂对医疗器械的腐蚀和损伤。(4)消毒后的医疗器械应及时进行干燥处理,以保持无菌状态。(5)定期对消毒效果进行监测,保证消毒质量。第十章医疗器械的故障处理与维修10.1故障诊断10.1.1故障分类医疗器械的故障可分为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两大类。硬件故障主要包括设备损坏、电路故障、传感器失灵等;软件故障主要包括程序错误、参数设置不当等。10.1.2故障诊断方法(1)询问操作者:了解故障发生的时间、现象、操作过程等信息,为故障诊断提供线索。(2)现场观察:观察设备外观、指示灯、显示屏等,发觉异常现象。(3)仪器检测:使用专业检测仪器,对设备进行检测,找出故障点。(4)逻辑分析: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可能的原因,逐步排查。10.1.3故障诊断注意事项(1)保持冷静,不要盲目操作。(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安全。(3)做好记录,为后续维修提供参考。10.2维修操作流程10.2.1维修准备(1)确认故障设备,了解故障现象。(2)准备维修工具和备件。(3)保证安全,切断电源、气源等。10.2.2维修操作(1)根据故障诊断结果,确定维修方案。(2)对故障部件进行拆卸、更换或修复。(3)对相关电路进行调整、修复。(4)更新软件程序或参数设置。10.2.3维修验收(1)检查设备各项功能是否恢复正常。(2)对维修部位进行安全检查。(3)确认设备运行正常后,交付使用。10.2.4维修记录(1)记录故障现象、维修过程、更换部件等信息。(2)归档保存,为后续维修提供参考。10.2.5维修后跟踪(1)关注设备运行状况,及时发觉潜在问题。(2)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延长使用寿命。第十一章医疗器械的报废与处理11.1报废标准医疗器械的报废标准是保证患者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依据。以下为常见的报废标准:(1)达到使用期限: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达到制造商规定的使用期限,应予以报废。(2)功能故障:医疗器械出现功能故障,经维修后仍无法恢复正常使用功能,或维修成本过高,应予以报废。(3)严重损坏: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因意外原因导致严重损坏,无法修复,应予以报废。(4)不符合国家法规要求:医疗器械不符合国家相关法规要求,如产品质量、安全功能等,应予以报废。(5)技术更新:科技发展,新型医疗器械功能更优,原医疗器械功能相对落后,可考虑报废。(6)其他原因:如医疗器械在库存期间过期、受潮、污染等,也应予以报废。11.2报废处理流程医疗器械报废处理流程应遵循以下步骤:(1)报废申请:使用部门或个人发觉医疗器械达到报废标准,应填写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