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小题提升精练7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_第1页
统考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小题提升精练7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_第2页
统考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小题提升精练7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_第3页
统考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小题提升精练7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_第4页
统考版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备考小题提升精练7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小题必练7:社会主义小题必练7: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2024新课标全国卷Ⅱ,35,4分)表苏联1970年安排完成状况(单位:吨)类别1961年对1970年的预料或安排任务1970年实际产量钢1.45亿1.15亿煤3.9亿3.35亿肉2500万1230万蔬菜与瓜类4700万1300万上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更【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数据可知,苏联制定的煤钢等产量的目标基本上得以实现,但是以肉、蔬菜和瓜类为代表的民生指标却远远未达到,这说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已经积重难返,重、农比例依旧严峻失调,A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经济政策的连续性,B项解除。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发展重点是在工业方面,C项解除。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更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项解除。2.(2024天津卷,8,4分)1918年初,德军靠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夫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A.已把农夫视为当前最危急的敌人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D.开拓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苏俄为巩固苏维埃政权、退出一战选择了妥协,签下《布列斯特和约》。此后,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苏联严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所以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再次对现实妥协,推行了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实行固定粮食税的做法,从而再次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综上两件事情可以看出,苏维埃政权通过妥协让步维护了革命的根本利益,故选C。由材料“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夫的布列斯特’”可知,苏维埃政权留意维护工农联盟,将运用和平的方式来处理农夫的问题,解除A、B;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情动身,找到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而不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新道路,解除D。1.巴黎公社在中心委员的选拔上,废除了旧选举法所规定的各区代表人数相等的规定,实行按各区人数比例来安排委员名额的方法,使人口稠密的地区能选出更多的代表。这体现出巴黎公社()A.留意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B.践行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C.旨在变更地域发展的失衡D.建立了新型社会主义政权【答案】A【解析】据材料“巴黎公社在中心委员的选拔上,废除了旧选举法所规定的各区代表人数相等的规定,实行按各区人数比例来安排委员名额的方法,使人口稠密的地区能选出更多的代表”,可知巴黎公社留意民主建设,通过人口比例制度保障肯定数量的人口都有自己的代表,这体现出巴黎公社留意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故选A项;民主集中制强调的是民主与集中相结合,材料并未涉,解除B项;巴黎公社旨在强调人民民主,并不是变更地域发展的失衡,解除C项;民主集中制强调的是民主与集中相结合,材料并未涉及,解除D项。2.巴黎公社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方面取消了财产限制,淡化了国籍观念,甚至没有剥夺敌对者的权利,以致在公社内部出现了“大部分新人从未参与过政事,他们没能在以往的任何一个政府里受到熬炼”的状况。这说明巴黎公社()A.提倡机会均等的原则B.难以实现真正的民主C.实行开放的民族主义D.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答案】B【解析】巴黎公社关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规定体现出公社追求普遍的选举制度;“大部分新人从未参与过政事”说明选举结果不尽如人意,而公社领导层缺乏管理阅历,必定会影响到公社民主的实现,故选B项;A项叙述仅符合材料的前一部分,与材料的后一部分不相符,解除A项;“淡化国籍观念”并不等同于实行开放的民族主义,解除C项;材料未体现巴黎公社是由各个阶层参与的,不能说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解除D项。3.下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大事记。由此可知,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瓦解()时间事务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接受了恩格斯的倡议把名称改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同盟的纲领是《共产党宜言》1848年3—4月马克思、恩格斯等很多盟员回国参与革命。马克思创办《新莱茵报》,宣扬革命思想1848年革命后同盟内部的分歧加剧,有人无视当时的状况,主见马上发动革命1850年同盟发生分裂活动1851年5月同盟在德国的活动陷入停顿1852年11月同盟依据马克思的建议宣告解散A.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供应了借鉴B.使社会主义由志向变为现实C.表明同盟内部不具备联合的条件D.标记着空想社会主义的破产【答案】A【解析】由材料“1848年革命后同盟内部的分歧加剧,有人无视当时的状况,主见马上发动革命”、“1852年11月同盟依据马克思的建议宣告解散”可知共产主义者同盟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革命,同盟的瓦解对马克思主义供应了阅历和教训,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供应了借鉴,故选A项;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由志向变为现实,解除B项;“不具备联合的条件”表述不符合史实,解除C项;马克思是科学社会主义而非空想社会主义,解除D项。4.1825年在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第一次经济危机,以后大约10年就爆发一次,并波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到1847年发展为世界性的危机。一个被称为体现理性、将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制度,竟显得如此凶恶,这使人们深感震惊。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说明()A.资本主义固有冲突渐渐暴露B.社会主义革命条件已经成熟C.马克思主义诞生具有偶然性D.无产阶级革命须要科学理论【答案】A【解析】由材料“一个被称为体现理性、将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制度,竟显得如此凶恶,这使人们深感震惊”可知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冲突导致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社会固有冲突日益暴露,故选A项;19世纪正值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尚未成熟,解除B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具有必定性,解除C项;材料中并未提及科学理论,解除D项。5.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干脆推断出结论的是()

史实结论A1723年沃波尔拒绝了英王授予的贵族爵位,因为他接受封爵就必需放弃在下院的席位说明此时下院的权力已经超过上院B史学家发觉杰斐逊在《独立宣言》手稿中,将“臣民”修改为“公民”反映出民众普遍接受自由、同等思想C1871年巴黎公社规定,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娴熟技术工人的工资,禁止随意克扣工人工资,废除面包工人夜班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体现了对工人阶级经济权益的保障D1864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司法章程》,规定全部人都在同一法院,依据同一法律,遵照同一司法程序受审使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娴熟技术工人的工资,禁止随意克扣工人工资,废除面包工人夜班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可知,巴黎公社对工人的工资工时都作了肯定规定,体现了对工人阶级经济权益的保障,故选C项;沃波尔不愿放弃下院席位而拒绝贵族爵位,与此时下院的权力已经超过上院没有干脆联系,且此时下院的权力已经超过上院不符合史实,解除A项;材料中“史学家发觉杰斐逊在《独立宣言》手稿中,将‘臣民’修改为‘公民’”体现了自由、同等的思想,但选项表述过于肯定,解除B项;材料中“规定全部人都在同一法院,依据同一法律,遵照同一司法程序受审”体现了司法同等,与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无关,解除D项。6.马克思谈到:“罗伯特·欧文不仅在理论上鼓吹限制工作日的必要性,而且事实上在他自己的工厂内实行了十小时工作日。这种主见……被讥笑为共产主义的空想。现在,第一个空想成了工厂法,其次个空想成了一切‘工厂法’中的正式用语。”这说明()A.空想社会主义有肯定合理性B.欧文引导了工厂法的制定C.马克思误会了空想社会主义D.空想社会主义具有科学性【答案】A【解析】依据“现在,第一个空想成了工厂法,其次个空想成了一切‘工厂法’中的正式用语”可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人阶级的斗争,降低工人工作日的要求渐渐得以实现,这说明空想社会主义有肯定合理性,故选A项;欧文只是最初号召和试验了十小时工作日,并没有真正引导和制定近代的工厂法,解除B项;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理论来源,马克思对其是批判和发展,并不是误会了空想社会主义,解除C项;空想社会主义只是抨击了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没有阐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具有科学性,解除D项。7.列宁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只要把苏维埃政权收回到自己手中,就可以和平地剥夺临时政府的权力。然后再在苏维埃内部开展斗争,把小资产阶级政党解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表明当时()A.临时政府已经失去了合法地位B.列宁对革命形势的推断过于乐观C.工兵代表苏维埃驾驭全部权力D.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尚不成熟【答案】B【解析】七月流血事务表明和平夺权不行能,推断过于乐观,与材料“可以和平地剥夺临时政府的权力”相符,故选B项;当时俄国是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解除A项;当时俄国是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解除C项;十月革命表明无产阶级革命条件成熟,解除D项。8.学者对某历史事务分析指出,由于俄国资本主义的欠发达,工人运动的早熟,所以“一个阶级的任务经由另一个阶级之手去加以解决,这就是落后国家特有的叠合方式之一”。这一历史事务()A.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B.完成了和平夺权的既定方针C.开创了俄国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D.推动了俄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答案】A【解析】“一个阶级的任务经由另一个阶级之手去加以解决,这就是落后国家特有的叠合方式之一”,表明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是由俄国历史的滞后性造成的,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故选A项;俄国十月革命没有完成和平夺权的既定方针,解除B项;新经济政策开创了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材料所说得历史事务是十月革命,解除C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材料所说得历史事务是十月革命,解除D项。9.1920年10月,瞿秋白以记者身份赴俄考察并报道:世界无产阶级在抗拒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有了“极宏大的苏俄(联)国家做他的武器和工具”,能够组成“国家的权力”,“来进行解放一切被压迫、被剥削者的革命事业了”。这一报道强调了()A.各国无产阶级联合斗争的必要B.俄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十月革命为各国指明正确道路D.十月革命开拓了世界革命时代【答案】D【解析】报道认为,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苏俄(联)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为“世界无产阶级在抗拒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树立了榜样,赞扬了十月革命对世界革命的影响,因此,这一报道强调了十月革命开拓了世界革命时代,故选D项;报道强调了十月革命的影响,没有涉及各国无产阶级的联合斗争,解除A项;1922年成立的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除B项;十月革命为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白正确的道路,而非为“各国”,解除C项。10.列宁在《论我国革命》中指出,俄国是介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特别国家,既具有西方发达文明的印记,又同时兼有东方落后腐朽的烙印,“俄国能够表现出而且势必表现出某些特别性。”这些特别性指的是()A.领先发生政治革命B.革命与改革交叉进行C.斗争必定引起革命D.革命爆发具有偶然性【答案】A【解析】据材料“俄国是介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特别国家,既具有西方发达文明的印记,又同时兼有东方落后腐朽的烙印,‘俄国能够表现出而且势必表现出某些特别性’”,可知列宁在仔细分析总结俄国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认为俄国将走不同于西方国的特别道路,即先进行政治革命,故选A项;俄国革命并未与改革交叉进行,解除B项;斗争必定引发革命说法过于肯定,解除C项;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必定性与偶然性的统一,解除D项。11.图为19世纪后期以来西欧大陆形势变更示意图,按时间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②③

④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答案】D【解析】从①图中“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可知是1922年苏联建立后的西欧地图;从②图中“俄国”,可知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前的地图;从③图中法西斯的标记,可知是1939至1945年二战时期的地图,从④图中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可知是二战后两极格局下的欧洲地图;按时间依次排列正确的是②①③④,选择D项符合题意。12.“俄国现代化进程,要求冲决以沙皇专制为代表的反动的上层建筑和旧生产关系,而俄国国内种种不行调和的冲突则是这种冲突的详细表现。”这一论述可用于说明俄国()A.二月革命实现了既定的目标B.专制统治阻碍经济发展C.广阔民众对沙皇统治的痛恨D.二月革命爆发的必定性【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俄国专制统治之下冲突尖锐,因此爆发了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二月革命,故选D项;二月革命是一场自发的革命,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市民实行游行示威,要求得到面包和停止斗争,但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接着参与一战,解除A项;材料没有强调阻碍经济的发展,而是强调在俄国专制统治之下冲突尖锐,不行调和,解除B项;材料是强调阶级冲突尖锐不行调和,没有突出强调广阔民众对沙皇统治的痛恨,解除C项。13.如表为1928年和1932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运用不同播种方式的状况。这反映出苏联方式时间手播(%)马拉播种机(%)拖拉机牵引播种机(%)1928年74.425.40.21932年51.728.320.0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 B.工农业比例严峻失调C.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 D.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答案】C【解析】1928年至1932年,苏联农业春播方式中,马拉播种机和拖拉机牵引播种机的播种方式占比上升,后者上升速度尤其明显,而手播方式虽然在下降,但是占比仍旧较高,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基础较为薄弱,C正确;新经济政策在1924年斯大林执政后渐渐被取消,解除A;通过播种方式无法推断工农业比例结构,解除B;说明1928年至1932年苏联的工业化水平提升较快,D解除。14.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调整政策。依据下列图片推断,这个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农业集体化C.新经济政策D.工业现代化【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苏俄在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之后,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地复原,这与题干图片所反映的现象相一样,即经济得到了发展,故选C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1918年起先实施的,这与题干时间不一样,解除A项;农业集体化运动是斯大林统治时期,而1921年是列宁统治时期,解除B项;工业现代化是斯大林统治时期,而1921年是列宁统治时期,解除D项。15.下图为苏联“二五”安排(1933—1937年)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比较。据此可知苏联()图1A.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试图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C.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D.农业和轻工业呈现衰退趋势【答案】B【解析】从苏联的“二五安排”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制定的是重工业增长幅度要小于轻工业和农业,苏联确定这样的目标安排,可知是希望变更“一五安排”中重工业与轻工业和农业比例失衡的现象,试图协调国民经济的平衡,故选B项;从材料中实际完成的数据显示重工业的增长率远高于轻工业和农业,可知苏联实际实施时并没有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解除A项;材料中苏联“二五安排”实际完成的结果是轻工业和农业的增长速度还是落后于重工业,可知并没有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解除C项;材料中实际完成数据体现出农业和轻工业是呈增长趋势,解除D项。16.苏联的强大在其次次世界大战中快速呈现出来,已没有人能把社会主义斥之为不现实的空想。20世纪30年头,“安排”经济的思想起先受到赞扬。苏联的存在更加能使工人免受资本主义动荡的影响。苏联取得的成就反映了()A.“安排经济”避开经济危机B.东欧各国建成社会主义C.依靠本土的力气实现现代化D.苏联歼灭了德国法西斯【答案】C【解析】苏联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依靠本国力气实现工业化,不仅使本国工人免受大危机的影响,而且强大的工业生产实力奠定了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的物质基础,故选C项;“避开”一次说法过于肯定,解除A项;“建成社会主义”的说法与史实不符,且材料涉及的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与东欧国家无关,解除B项;并非苏联单独战胜德国法西斯,英美两国也有参与,解除D项。17.下图是沙俄时代和苏联时代工业总产值在世界的比例。其变更的主要缘由()A.战士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两个五年安排的建设D.斯大林模式建立【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1913年俄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只占2.6%,1937年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欧洲第一、世界其次,这得益于1928年—1937年两个五年安排的建设,故选C项;战士共产主义政策在1918年—1920年实施,解除A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时间是1921年—1928年,解除B项;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记着斯大林模式建立,其特征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单一公有制等,但材料的主旨是苏联工业飞速发展的缘由,解除D项。18.据统计,在1923—1924年度,苏联共收工业税5800万卢布,其中私人企业就缴纳了4110万卢布。据此可知,当时苏联()A.政策调整成效显著B.工业建设蓬勃发展C.私有经济占据主导D.国家性质面临巨变【答案】A【解析】题干提到1923-1924年度苏联工业税中的大部分来自私人企业,这说明苏联新经济政策下私人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所以相对于之前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言,新经济政策的这种调整效果显著,故选A项;题干所述是工业税收的状况,而没有提到工业建设的变更,解除B项;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驾驭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有企业的发展,所以并不是私有企业占据主导,解除C项;事实证明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所以国家的性质并没有面临巨变,解除D项。19.很快,与经济出现速度惊人复原的同时,被新政策所允许存在的小企业主和富农的数量也明显上升了……于是,俄国共产党内部对待新经济政策出现了泾渭分明的两种看法。这表明()A.苏俄未形成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共识B.新经济政策因贫富分化引发普遍不满C.新经济政策存在偏离社会主义的可能D.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据材料,俄国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经济复原使俄国共产党成员欣喜,同时“新政策所允许存在的小企业主和富农的数量也明显上升了”,又使得俄国共产党内部分人员对新经济政策产生怀疑,说明俄国共产党内对待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选择没有达成明确共识,故选A项;新经济政策下取消余粮收集制、复原市场和货币,各阶层人民都从中获利,解除B项;新经济政策是俄国无产阶级政权领导下的为了平缓过渡到社会主义而实行的生产关系调整,未偏离社会主义,解除C项;新经济政策推动俄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复原与发展,解除D项。20.《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或许,他真诚地信任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作者意在()A.揭露斯大林体制的弊端B.批判斯大林的极权统治C.指出赫鲁晓夫改革的局限D.探讨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答案】C【解析】据材料“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选C项;材料中作者意在说明赫鲁晓夫的问题而非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解除A项;材料中作者意在说明赫鲁晓夫的问题而非斯大林的问题,解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苏联解体的相关问题,解除D项。21.1987年通过的《苏联国营企业法》一方面规定企业可以“独立自主地制定和批准五年安排”、独立核算和自筹资金:另一方面又要求企业安排须建立在“国家安排的基础之上”。这反映出当时苏联()A.体制改革冲突重重B.强化对经济的干预C.国企改革不断深化D.经济政策实现转型【答案】A【解析】“企业可以‘独立自主地制定和批准五年安排’、独立核算和自筹资金”,说明企业具有肯定的自主权,而“企业安排须建立在‘国家安排的基础之上’”反映了国家加强对经济的限制,两者之间的先后对比,说明苏联经济体制改革面临问题,故选A项;“企业可以‘独立自主地制定和批准五年安排’、独立核算和自筹资金”,说明企业具有肯定的经营自主权,解除B项;据材料可知,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着混乱的局面,一方面须要自主权、一方面须要加强对经济的限制,解除C项;企业可以“独立自主地制定和批准五年安排、独立核算和自筹资金”,但企业安排须建立在“国家安排的基础之上”,说明并未摆脱传统安排经济体制的政策,解除D项。22.1980—1988年,美国进行的“苏联访谈项目”在符合标准的苏联移民中,访谈了3738人,有超过2%的受访者表示来自私营经济活动,其平均收入是公有制经济活动的7.5倍之多。这一访谈()A.说明苏联经济改革充溢活力B.表明苏联社会不同等有所加剧C.证明白苏联与美国区分加大D.弱化了美国对苏联的冷战战略【答案】B【解析】据材料“有超过2%的受访者表示来自私营经济活动,其平均收入是公有制经济活动的7.5倍之多”,可知苏联私营经济收入者远远超过了公有制人员,说明社会不同等加剧,故选B项;苏联经济改革失败了,解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美国,看不出区分,解除C项;美国以此强化了冷战战略,解除D项。23.1953—1958年苏联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图1该图可说明苏联这一时期()A.农业集体化运动有所扩大B.改革重点在于发展农业C.斯大林模式仍具明显优势D.赫鲁晓夫改革初见成效【答案】D【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