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4、5单元教案_第1页
2021年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4、5单元教案_第2页
2021年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4、5单元教案_第3页
2021年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4、5单元教案_第4页
2021年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4、5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

11.太阳系大家族

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太阳和包括地球在内的8颗行星卫星、众多的小行星、

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组成了太阳系。

2.通过比较八颗行星的大小,知道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水星最小,木星最大,从由小

到大的顺序排列,地球排第四。

3.比较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知道八大行星中,水星离太阳最近,其次是金星,地

球排第三,海王星离太阳最远。

4.了解八大行星的概况,知道地球、金星、水星、火星是固态星球,而木星、土星、天

王星、海王星是气态星球。

5.了解八大行星的发现时间以及发现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太阳系的概况,探究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大小、距离太阳的远近、组成、发现等一

些知识。

教学难点

探究太阳系的概况,了解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体积大小、距离太阳的远近、星球组成、

星球的发现等一些知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等。

比较八大行星大小的活动材料:圆规、彩纸、剪刀、尺子等。

比较八颗行星距离太阳远近的活动材料:红色气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大小不同的

球9个、卷尺、硬纸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本35页的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初步了解这是一张宇宙的图片。

2.出示课本35页的一首小诗:

在地球面前,

月球很渺小。

在太阳面前,

地球很渺小。

在宇宙面前,

太阳很渺小。

浩瀚深邃的宇宙,

究竟有多少奥秘?

它等待着

探索者的足迹!

3.学生认真朗读这首小诗,了解这首小诗的内容,想一想在这首小诗中作者提到了宇宙

中的哪些物体?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预设:

在这首小诗中作者提到了月球、地球、太阳、宇宙等物体。展现了作者探索宇宙奥秘的

愿望和憧憬。

4.教师引导: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地球以外的空间,我们会发现宇宙的奥秘是无穷的,千

百年来,人类在这无边无际的宇宙中有着怎样的发现?又有怎样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

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四单元,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5.这一课,我们先来了解太阳系的概况。

6.板书课题:11.太阳系大家族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了解太阳系大家族的成员

1.出示课本36页上面的一幅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初步了解太阳系的样子以及太

阳系大家族的成员。

全班交流太阳系的概况,预设:

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

太阳系有太阳和包括地球在内的八颗行星、卫星、众多的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

物质等组成。

八颗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后的物质残余,太阳系内已经被发现的小行星有70余万颗,主要分

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主带以及海王星轨道之外的柯伊伯带上。

2.出示小行星带以及小行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进一步了解小行星以及小行星

带的知识。

3.出示木星以及他的卫星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木星的有关知识。

预设:

木星的卫星众多,到目前为止一共发现有79颗卫星。

4.出示彗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彗星,初步了解彗星的一些知识。

预设:

彗星俗称“扫把星”。彗星分为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主要成分是冰、尘埃和较小的

岩石颗粒。当彗星接近恒星时,彗星中的冰升华,在冰核周围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或几

条稀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太阳系中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因1705年英国天文学家

哈雷成功预言其周期是76年而得名。

5.教师出示各种有关彗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进一步了解彗星的外形特点。

出示整个太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的图片,进一步了解太阳系的特点以及概

况。

活动二:比较八颗行星的大小

1.教师引导:我们已经知道在太阳系中,有包括地球在内的八颗行星,那么这八颗行星

大小如何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2.出示课本37页上面的一幅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了解这些图片中的球体分别是

哪一颗行星?他们的大小又是怎样的?

预设:

最大的那颗行星是木星。

周围有光环的是土星,是太阳系中第二大行星。

接下来是淡蓝色的天王星和深蓝色的海王星,再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地球,最后三个分别

是金星、火星,最小的是水星。

3.如果我们把地球的直径换算成一厘米,按照这个比例,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的直径分

别是多少呢?

4.出示课本37页八颗行星的直径资料,学生读一读,了解按照比例标准换算好的八颗

行星的直径。

八颗行星的“直径”

水星:0.38cm木星:11.20cm金星:0.95cm土星:9.45cm

地球:1.00cm天王星:4.01cm火星:0.53cm海王星:3.88cm

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份数据,动手制作八颗行星的模型,比较8颗行星的大小。

5.出示课本37页比较八颗行星大小的学生活动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初步了解比

较八颗行星大小活动所需的材料以及方法。

全班交流

6.所需的材料:圆规、彩纸、尺子、剪刀等。

7.活动方法:

①按照八颗行星的直径数据,用圆规在不同颜色的彩纸上画出大小不等的圆。

②用剪刀将这些圆剪下来。

③分别在这些圆纸片上写上八颗行星的名称。

④将这八张圆纸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8.学生按照方法进行活动,比较八颗行星的大小。

9.全班交流,指生在黑板上将八张圆纸片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开来,并说一说太阳

系中的八颗行星体积从小到大的顺序。

预设:

八颗行星体积从小到大的顺序是水星、火星、金星、地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

星。

活动三:比较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

1.教师引导:刚刚我们比较了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大小,下面我们再来比较一下八颗行

星距离太阳的远近。

2.提出要求:用大小不同的球分别表示太阳和八颗行星,根据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摆出

太阳系的模型。

3.出示课本37页比较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的活动图片,学生观察图片,想一想本

次活动所需的材料以及方法。

全班交流

4.所需材料:大小不同的球、硬纸板、记号笔、卷尺等等。

5.活动方法:

①按照八颗行星的大小分别标出大小不同的球所表示的行星的名称,并且在硬纸板上用

记号笔写上行星的名称,摆放在球的前面。

②根据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分别摆放八颗行星球体以及相应的名称。

6.教师强调:因为在宇宙中八颗行星距离太阳都很远,所以我们不能按照实际距离摆放。

我们可以以地球为标准,把地球距离太阳的位置规定为一米,其他的星球按照这个标准

进行类推,测算出距离太阳的位置。

7.出示课本37页已经测算好的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的距离。

八颗行星到太阳的“距离”

水星:0.4m木星:5.2m土星:10.0m金星:0.7m

天王星:19.6m地球:1.0m海王星:38.8m火星:1.6m

8.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到操场上按照活动方法进行活动,摆出太阳系的模型。

9.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是什么?

预设:

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10.出示太阳系的整体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图片,进一步了解太阳系中八颗行星距

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

活动四:八颗行星的概况

1.教师引导:刚刚我们通过活动了解了8颗行星的大小,以及八颗行星距离太阳的远近,

除此之外,八颗行星还有哪些知识呢?下面我们继续去学习。

2.出示课本38页八颗行星概况的图片,学生观察这些图片,并读一读图片下方的文字,

初步了解八大行星的概况。

3.全班交流,预设:

八大行星根据组成物质可以分为哪几类?

预设:

八大行星根据组成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固态星球,一类是气态星球。

固态星球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气态星球分别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

星。

固态行星的表面是岩石;气态行星的表面是气体,大气之下可能是液体、冰层或固态的内

核。

4.八大行星各自又有哪些独特之处?

预设:

水星的运行速度最快。

金星是夜空中最亮的行星。

火星的环境与地球最接近。

地球适合生命的生存。

木星的卫星最多。

土星有美丽的光环。

天王星“躺”在公转轨道上自转。

海王星表面的蓝色是甲烷气体。

5.教师分别出示八大行星的图片,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八大行星,了解八大行星的样子,

体会八大行星的独特之处。

活动五:八颗行星的发现过程

1.教师引导:我们现在很容易就能了解8颗行星的大致概况,了解它们的大小、距离太

阳的远近等,其实人类发现八颗行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八颗行星的

发现过程。

2.出示课本38页“八颗行星的发现”文字资料,学生认真读一读这一段文字,初步了

解八颗行星的发现历史。

3.全班交流,八颗行星是如何被发现的?

预设:

第1阶段: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观察到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第2阶段:1781年,英国人威廉•赫歇尔通过巨型望远镜发现了天王星。

第3阶段:1846年,法国人勒维耶和英国人亚当斯在研究天王星轨道运行的反常现象时

各自通过独立计算,推算出海王星的位置。

4.出示课本38页下面的三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三幅图片,并结合相应的文字,了

解八颗行星发现的方法。

预设:

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这5颗行星是古人利用普通观测的方法发现的。

天王星是通过巨型望远镜发现的。

海王星是通过计算推算出来的。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了太阳系大家族的成员,知道太阳系有包括地球

在内的八颗行星、卫星、众多的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组成的,同时,我们

还了解了八颗行星的大小和距离太阳的远近,以及其他的一些概况。课后,同学们可以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太阳系的有关知识。

12.观察星空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星座,知道为了天文学研究的需要,国际天文联合会将全部天空划分为88

个星座。

2.通过看星座活动,寻找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了解观察北极星的方法。

3.通过做星座放映器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星座的知识。

4.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图片、交流讨论、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有关银河系的知识。

5.知道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是人类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愿望和兴

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星座,了解有关星座的知识,学会寻找北极星的位置。

教学难点

1.通过看星座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北极星的位置。

2.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愿望和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学生活动手册等。

做星座放映器的材料:纸杯、黑色签字笔、手电筒、锥子、白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太阳系的知识,了解了太阳系的概况。

2.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它能够发光发热。白天,由于太阳的关系,我

们不能看到更多的星星,到了晚上,当我们仰望星空,可以看到天空中无数明亮的星星。

这些星星又是什么呢?他又有哪些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星空的奥秘。

3.板书课题:12.观察星空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认识星座

1.出示课本39页上面的一幅图,引导学生观察这幅图,初步体会夜晚天空中明亮的繁

星,学生看一看星空图上画出的三角形星座和房屋星座。

2.提出要求:在这张星空图上选择几颗明亮的星星组成一个图形,建立一个“我的星

座”。

3.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星空图中选择明亮的星星,组成一个图形并且命名,建

立“我的星座”。

全班交流,展示学生建立的“我的星座”,并交流星座的命名。

4.教师引导:其实在我们的夜空中,天文学家已经命名了很多星座,那么什么是星座呢?

预设:

星座是一个天文学的专有名词,指的是天上一群在天球上投影的位置相近的恒星的组合。

5.天文学家为什么要建立星座?又建立了哪些星座?

预设:

为了天文学研究的需要,国际天文联合会将全部天空划分成88个星座,建立的星座有

天鹅座、大熊座、猎户座等。

6.出示课本39页天鹅座、大熊座、猎户座三个星座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观察这

些星座,了解星座名称和星座形状之间的联系。

预设:

天鹅座为北天星座之一。天鹅座的主星排列成十字形,十字的一竖是天鹅长长的脖子和

躯干,一横为天鹅展开的双翼。夏秋季节是观测天鹅座的最佳时节。

大熊座是北天星座之一。在中国古代,把大熊座中的七颗亮星看作斗形,这就是我们常说

的北斗七星。北斗七星组成大熊的尾巴。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大熊座。春季,大熊座正

在北天的高空,是观看它全貌的最好时节。

猎户座是赤道带星座之一。星座主体由四颗亮星组成一个大四边形,三颗小一点且排成

一排的亮星组成猎户的腰带。最佳观测月份为1月,民间有“三星正南,就要过年”的俗

语。

7.教师相机出示一些其他的星座,引导学生再看一看,进一步了解各种各样的星座以及

名称。

活动二:看星座,寻找北极星

1.教师引导:天空中的星星不可计数,在众多的星星当中,有一颗非常特殊的星星叫北

极星。

2.出示北极星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北极星。

3.出示有关北极星的资料,学生读一读,了解北极星的有关知识。

北极星是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离北天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从地球北半球上看,

它的位置几乎不变,可以靠它来辨别方向。

4.出示课本40页上面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北极星的位置,想一想怎

样寻找北极星的位置。

5.全班交流

在这幅图上有哪些星座?

有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

北极星在哪个星座上?

北极星在小熊星座上。

6.我们怎样才能快速的找到北极星的位置呢?

学生读一读这张图片下面的文字,初步了解寻找北极星的方法。预设:

方法1:先找到小熊座,小熊座尾部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

方法2:先找到大熊座尾部的北斗七星,再把“勺口”两颗星的连线向“勺口”方向延长

约5倍距离,那颗亮星就是北极星。

7.除了书本上提到的两种方法之外,你还有什么方法能够快速的找到北极星呢?

预设:

可以利用仙后座找北极星。仙后座的五颗亮星构成一个英文字母W,在秋冬季节的星空中

很明显。把W的外侧两边向南延长后的交点与中央的丫星相连,再把连线向北处长约5

倍距离,此处的那颗亮星就是北极星。

8.教师出示仙后星座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利用上面所说的方法寻找北极星。

活动三:做星座放映器

1.教师引导:刚刚我们了解了星座,下面我们动手来做一个星座放映器。

2.出示课本40页做星座放映器的活动图片,学生观察这张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

初步了解本次活动所需的材料及方法。

全班交流

3.所需材料:纸杯、黑色签字笔、手电筒、锥子、白墙等。

4.活动^■法:

①参照某一星座图,在纸杯底部画出它的形状。

②用锥子扎出这个星座。

③将手电筒伸进纸杯,把“星座”放映到白墙上。

5.教师提示:在做星座放映器之前,我们先要确定自己动手制作的星座是什么。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按照步骤制作一个星座放映器。

6.全班交流

各小组展示本小组制作的星座放映器。

将自己的星座放映到白墙上,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想一想,猜一猜做的是什么星座,看

看猜的对不对。

请放映的小组成员相机介绍本小组所放映星座的有关知识。

活动四:认识银河

1.教师引导: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又处于太阳系中,而太阳系又处在银河系之中。

银河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银河系的有关知识。

2.出示银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银河系,初步了解银河系的大概形状,了解银河系

的正面侧面的样子。

3.出示课本41页有关银河的文字资料,学生认真读一读这段资料,初步了解有关银河

系的知识。

4.全班交流

银河系的位置:天空斜向西南的方向。

银河系的大小:银河中每一个亮点都是恒星,银河只是银河系中的一部分,银河系中有

超过1,000亿颗恒星,太阳只是银河系中极其普通的一颗恒星。

人类观测银河的成果: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是人类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

5.关于银河系,你们还知道哪些知识呢?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的有关银河系的知识。

预设:

银河系的形状:呈现椭圆盘型,具有巨大的盘面结构。

银河系的大小:银河系的银盘直径为10万光年,中心厚度约12,000光年。太阳围绕银

心运转一周约2.5亿年。

银河系的总质量:大约是太阳质量的1.50,000亿倍。

银河系的年龄:大约在100亿岁左右。

银河系的组成:银河系自内向外分别由银心、银核、银盘、银晕、银冕组成。

6.再次出示有关银河系的各种各样的图片,学生观察这些图片,进一步了解有关银河系

的知识。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星座,知道为了天文学研究的需要,国际天文联合会将全

部天空划分成88个星座。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寻找北极星的方法,制作了星座放映器,

了解了有关银河系的知识。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星座的知识和

银河系的知识。

13.冲出地球

教学目标

1.知道一开始的时候,人类只能用肉眼观察太空,后来望远镜的出现,让我们能看得更

远。

2.知道随着望远镜观测太空的技术不断发展,人类已经能够看到很远很远的宇宙深处了。

3.了解望远镜的发展历史,体会望远镜在人们观测宇宙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了解人类冲出地球的实践活动,进一步体会科学技术在人类探索宇宙过程中所起的作

用。

5.通过体验地球引力的活动,懂得冲出地球就要克服地球的引力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望远镜的发展历史以及人类冲出地球的实践,懂得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探索宇宙过程

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人类冲出地球,探索宇宙的历程,体会科学技术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等。

体验地球引力作用的活动材料:沙袋、小球、羽毛、纸火箭、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两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系和银河系的一些知识。

2.我们人类要想冲出地球,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又该怎么做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

来探索科学技术在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3.板书课题:13.冲出地球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了解望远镜的发展历史

1.教师引导:人类一直尝试把眼睛看向太空,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只能用肉眼观察太空,

后来望远镜的出现让我们能看得更远。那么望远镜又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呢?

2.出示课本42页下面4幅图片,学生观察这4幅图片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初步了解

望远镜的发展历史。

3.全班交流,预设:

图片1,伽利略望远镜是指物镜是凸透镜(会聚透镜)而目镜是凹透镜(发散透镜)的望远

镜,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1609年发明的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伽利略利用它

观测到了月球的高地和环形山投下的阴影,接着又发现了太阳黑子,此外还发现了木星

的4颗卫星。

图片2,射电望远镜是接收和测量天体发射的无线电波的望远镜,由天线和接收机组成。

射电望远镜使天文观测突破了可见光的界限,摆脱了地球大气及气候的影响,帮助人类

获取更多的宇宙信息。

图片3,哈勃空间望远镜是安装在人造地球卫星上的一台望远镜,由于其避开了大气层的

干扰,对太空的观测效果更好。

图片4,中国天眼的正式名称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简称为FAST,它是利用

中国贵州南部洼地的独特地形条件建造的。

4.望远镜的不断发展对人类探索宇宙有哪些作用?

预设:

用望远镜观测太空的技术不断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能够看到很远很远的宇宙深处了。

随着望远镜在各方面性能的改进和提高,天文学也正经历着巨大的飞跃,迅速推动着人

类对宇宙的探索进程。

5.教师小结:通过对望远镜历史的了解,我们懂得望远镜的发明和改进,对于人类探索

宇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活动二:人类冲出地球的实践

1.教师引导:人们不仅把目光投向了宇宙,不断改进技术,使用天文望远镜不断观察宇

宙的深处。并且还进行了一系列冲出地球的实践活动。

2.出示课本43页万户和他的飞行器图片,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了解我国明朝的万户以

及他的光辉事迹。

预设:

我国明朝的万户是第1个尝试利用火箭克服地球引力飞天的人,为此他付出了生命的代

价。第一幅图描述的就是明朝的万户把多枚火箭绑在自己坐的椅子上作为动力装置,双

手各拿一只大风筝控制方向,结果点燃火箭后,他和飞行器灰飞烟灭。为了纪念万户,国

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这位古代的中国人命名,命名为万户山。

虽然明朝的万户为了冲出地球的实践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

类终于实现了冲出地球的梦想。

3.出示课本43页中国古代火箭模型和现代火箭的图片,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懂得人

类利用火箭实现了冲出地球的梦想。

预设:

第二幅图介绍的是后来的火龙出水火箭,它是一种二级火箭,第一级火箭是绑在火龙身

下的四支火箭,点燃后可推动火龙飞行,待第一级火箭燃烧完毕,藏在火龙腹内的火箭自

动引燃,这是第二级火箭,此时从火龙口里射出数支火箭,直达目标。

第三幅图介绍现代火箭,它依靠发动机喷射工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推进,自身携带全

部推进剂,不依赖外界工质产生推力。

4.出示各种火箭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这些火箭图片,懂得火箭在人类实现冲出地球

的梦想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5.讨论交流:明朝的万户尝试冲出地球,结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如今人们只有利用运

载火箭才能实现冲出地球的梦想。请同学们想一想,冲出地球主要有哪些困难呢?

预设:

冲出地球的主要困难是使物体获得足够大的速度,目前是靠多级火箭实现的。火箭需要

携带足够的推进剂,火箭在大气层内高速上升时与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都对

火箭的选材、设计、制造等提出了挑战。

活动三:体验地球的引力

1.教师引导:地球的引力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下面我们来体验一下地球的引力。

全班交流

2.什么是地球的引力?

地球本身有相当大的质量,所以会对地球周围的任何物体表现出引力,所有接近地球的

物体无一例外的会被地球吸引,朝向地球质量的中心。拿一个杯子举例,地球随时会对

杯子表现出引力,杯子也对地球表现出引力,不过地球的质量太大了,对杯子的引力相

对自身质量来说也就非常大,加速度也就比较大,所以就把杯子吸引过去了,方向就是

向着地球中心的方向,这个力就是地球引力。

3.体验方法一

(1)出示课本43页小朋友扔沙袋的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体

验地球引力的第1种方法以及所需的材料。

全班交流

(2)所需材料:沙袋、小球、羽毛等等。

(3)体验方法:将沙袋、小球、羽毛等等抛向天空,观察这些物品运动路径的共同点。

(4)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按照活动方法进行体验,仔细观察这些物品运动路径。

全班交流

(5)指生说一说,当我们将沙袋、小球、羽毛等一些物品抛向天空的时候,这些物品

会怎样运动呢?

这些物品先向上运动,当到达一定的高度之后就会向下运动。有时是直线下落,有时是

呈弧线下落。

(6)这个体验活动说明了什么?

这个活动说明了地球存在的引力。

(7)教师小结:当我们将沙袋、小球、羽毛等物品抛向天空的时候,会发现最后这些

物体都会落到地球上来。

4.体验方法二

(1)出示课本43页的纸火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纸火箭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

解纸火箭的结构、制作方法以及使用方法。

全班交流

(2)纸火箭的结构:纸筒、橡皮筋、纸火箭下拉的绳索。

(3)制作方法:

将一张纸卷成圆筒状,用胶水粘好。

在纸筒口固定一根橡皮筋,橡皮筋上竖直固定一个小三角架,三脚架下方连着一根细线。

(4)使用方法:

用不同的拉力将三脚架下方连着的一根细线往下拉,然后松手。

(5)活动要求:用不同的拉力将纸火箭射向天空,观察纸火箭飞行高度与橡皮筋弹力

大小的关系。

(6)学生分小组制作纸火箭,并且利用纸火箭体验地球引力。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

动情况,并加以适当的指导。

全班交流

(7)指生说一说,使用不同的拉力拉动三脚架下方的一根细绳时,纸火箭射向天空的

高度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拉力越大,纸火箭射向天空越高;拉力越小,纸火箭射向天空越低。

(8)纸火箭飞行高度与橡皮筋弹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预设:拉力越大,橡皮筋弹力越大,纸火箭飞行高度越高;拉力越小,橡皮筋弹力越小,

纸火箭飞行高度越低。

(9)无论纸火箭射向天空的高度是高还是低,最终的结果都是怎样的?

预设:纸火箭飞向空中无论是高还是低,最终都会落到地面上来。

(10)这个体验活动说明了什么?

预设:这个体验活动说明了地球存在引力。

5.我们怎样克服地球的引力呢?

出示课本43页炮弹的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且读一读“炮弹的速度”这段文字

资料,初步了解我们怎样克服地球的引力?

预设:

炮弹速度越快,飞行距离越远,假如速度达到7.9千米每秒,炮弹就会绕地球飞行,这

时候就脱离了地球的引力。因此我们要想脱离地球的引力,就要提高物体的速度,把物

体的速度提高到7.9千米每秒以上。要达到这个速度,需要很大的能量,因此每次火箭

发射时都需要大量的热量。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望远镜的发展历史,知道了望远镜的发展在人类探索宇宙

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还了解到人类冲出地球的实践活动,知道我们要想实

现冲出地球的梦想,首先要克服地球的引力。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

有关地球引力方面的知识,以及人类冲突地球的实践活动。

14.探索宇宙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向太空发射的航天器,知道航天器存在着人类对太空的无限梦想,去探索更

加遥远的宇宙空间。

2.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航天之旅,体会中国在航天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3.了解人类在探索宇宙中付出的巨大的代价,进一步体会人类探索宇宙的决心和重大意

义。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了解中国在航天事业中取得的巨大成成果,以及为人类探索

宇宙做出的巨大贡献。

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在航天事业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懂得我国为人类探索宇宙作出的巨大贡献。

体会人类探索宇宙付出的代价以及重大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学生活动手册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上一课,我们了解了人类为了冲出地球所做的努力。今天这节课,我们进

一步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2.板书课题:14.探索宇宙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了解航天器

1.出示世界上第1颗人造卫星一一斯普特尼克1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相机介绍:你们认识他吗?这是世界上第1颗人造卫星一一斯普特尼克1号,是由

前苏联火箭专家科罗廖夫利用导弹改制而成。为铝制球体,直径58厘米,重83.6千克,

前艇有4根鞭状天线,内装有科学仪器。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在拜科努尔航天中

心发射升空,升空后发射了三个星期信号,在轨道中度过三个多月,围绕地球转了1400

多圈,最后坠入大气层消失。

2.从世界上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始,到现在人类已经向太空发射了多种航天器,他们

承载着人类对太空的无限梦想,去探索更加遥远的宇宙空间。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其中

的几种航天器。

3.出示课本44页几种航天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初步了解载人航天器、空间探测器、

登陆器等航天器。

空间探测器又称深空探测器,是对月球和月球以远的天体和空间进行探测的无人航天器,

按探测对象分为月球探测器、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飞出太阳系探测器等。卡西尼号对

土星进行探测,新视野号对冥王星进行探测,旅行者1号是第一个提供了木星、土星及其

各自卫星详细照片的探测器。空间探测器实施探测任务时,可飞经探测对象、环绕探测

对象运行或在探测对象上着陆。

4.教师小结:人类正是利用这些航天器才实现了冲出地球,探索宇宙的梦想。

活动二: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航天之旅

1.教师引导:我国的航天事业起步较晚,但是在我国科学家、航天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

之下,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世界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出示课本45页东方红1号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

解我国的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一一东方红1号的有关知识。

教师讲解: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顺利升空,人们聆

听着来自宇宙的那首《东方红》歌曲。中国的航天事业揭开了新的一页。可是那个时候

航天对于中国人来说依然是一个遥远的梦,但是经过航天人的不懈努力,1999年中国第

1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顺利升空。

3.出示神舟1号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

教师介绍神舟1号:神舟1号于1999年在酒泉卫星中心发射升空,并在完成预定空间

科学实验后返回地球,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1次飞行试验,标志着我国成功实现

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

4.出示神舟2号、神舟3号和神舟4号的图片,引导学生继续观察。

教师引导:到了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载人飞船,把航天员杨

立伟顺利送上太空。神舟5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独立自

主的完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之一。

5.出示神舟5号以及航天员杨利伟的图片,学生观察这些图片,进一步了解我国的航天

事业的发展。

6.教师继续引导:2008年9月25日,神舟7号飞船发射升空。2011年中国首个目标飞

行器天宫1号发射成功。他先后完成了与神舟8号、神舟9号、神舟10号三艘飞船的6

次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突破和掌握了自动和手动控制交会对接技术。

出示天宫1号的图片,了解天宫1号是中国第1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

7.教师继续引导:中国人的航天脚步并没有因此停下,而是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前迈进。

过了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从2007年10月24

日嫦娥1号成功发射升空,到2020年12月17日嫦娥5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

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我国的探月工程取得

了巨大的成功。

8.出示课本45页下面的一幅插图,提出要求:看图,说一说我国的嫦娥工程飞行器是

怎样到达月球的?

预设:

图片呈现的是嫦娥1号探测器到达绕月工作轨道的原理示意图。嫦娥1号发射升空后,

先进入绕地球运行的16小时轨道,运行到近地点时,发动机点火增加推力,使嫦娥1号先

后变轨进入24小时和48小时轨道运行;当再次运行到近地点时,主发动机打开,嫦娥1

号速度增加到10.9千米/秒,嫦娥1号变换轨道,飞向月球;当其靠近月球时,进行制动减

速,从地月转移轨道进入12小时轨道,以后逐渐制动减速,进入3.5小时轨道,第三次制

动减速后,进入127分钟环月圆轨道。

9.教师小结:刚刚我们了解了我国的航天之旅。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我国的航天事业取

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人类探索宇宙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活动三:人类探索宇宙付出的代价

1.教师引导:在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中,人们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以

牺牲航天员的生命为代价去探索宇宙,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

2.出示课本46页上面的两幅图片,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并读一读相应的文字,初步

了解人类为航天事业的发展为探索宇宙付出的代价。

预设:

图片b苏联航天员加加林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不幸的是,他在之后的一次飞行训练

中牺牲了。

图片2,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发射升空后,因其右侧

固体火箭助推器的0形密封圈失效,毗邻的外部燃料舱在泄漏出的火焰的高温烧灼下结

构失效,使高速飞行中的航天飞机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于发射后第73秒解体,机上7名

航天员全部罹难。

3.除了书上列举的这两个事例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航天英雄为了人类的航天事业牺牲

了自己的生命。

出示苏联航天员科马洛夫图片,教师介绍苏联航天员科马洛夫的事迹。

预设:

科马洛夫是苏联的英雄航天员,1967年4月24日,由于返回舱的降落伞没有成功弹出,

最后返回舱以9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撞击在了地面上。当人们找到时,科马洛夫已经因

为巨大的冲击力而去世。科马洛夫是第1位在太空飞行中牺牲的宇航员。在此之后,返

回舱的降落伞弹出装置得到了改进,科马洛夫用自己的鲜血推进了人类航天事业的安全

性。

4.人类为了探索宇宙付出了这样大的代价,你认为是否值得呢?学生对这个问题谈一谈

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做适当的指导。

预设:

①站在人类未来的角度来讲,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牺牲的宇航员,用自己的生命换回

了人类的未来。

②是值得的,人类对未知充满好奇,冲出地球探索宇宙是必然的,在探索的过程中必然

会有牺牲。

活动四:空间探测器中图片的秘密

1.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全世界已经有两个空间探测器正在飞离太阳系,其中有一个

载着人类的照片和地图。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2.出示旅行者1号、旅行者2号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人类的两种飞离太

阳系的空间探测器。

3.出示课本46页下面的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教师引导:这张图片是人们放在

飞行探测器上的。你能读懂它的含义吗?

预设:

一男一女的后面是飞船的轮廓图。

左上两个圆中间一道是表示氢的分子结构。

下面是表示太阳系,最左侧是太阳,向右是太阳系中的各大行星,第3颗行星出来一个

飞船,表示这个飞船是来自第3颗行星,那个飞船的轮廓与两个人后面的图案是一样的。

中间那个放射状的东西的中心表示太阳,放射状的线条的顶端表示以太阳为中心的十几

颗脉冲星的方向和与太阳的距离,是为了给捡到这艘飞船的外星人指示太阳方位用的。

两个人表示地球上发射飞船的智慧生物的样子,男性的左手是在向外星人问好。

4.假如有外星人存在,你认为要不要把地球的信息主动发给他们?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这个问题,教师做适当的引导。预设:

可以把自己的信息发给他们,加强星球之间的互相交流与了解。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知道了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向太空

发射了多种多样的航天器,这些航天器承载着人类对太空的无限梦想,去探索更加遥远

的宇宙空间。同时,我们还了解了我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历史,知道了我国在航天事业

的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人类探索宇宙做出了巨大贡献。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

人类探索宇宙的资料,了解更多的探索宇宙的知识。

2021年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科技改变生活

15.影响人类文明的里程碑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不断的进行科技发明,正是这些科技发明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

展。

2.了解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发明,知道这些发明对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

的作用,其中有一些发明的影响特别大,比如轮子、蒸汽机、互联网等等。

3.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影响人类文明的里程碑,懂得火蒸汽机、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的发

明和使用是人类文明的里程碑。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历史上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科技发明,懂得在这些发明中火、蒸汽机以及

计算机互联网的发明和使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影响特别巨大。

教学难点

了解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科技发明,想一想这些科技发明如何推动了了人类社会的

发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学生活动手册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生交流:

同学们,现在的生活非常方便,平时大家是怎样出行的呢?

开小轿车、乘公交车、坐飞机、坐高铁等等。

我们又是怎样与在外打工的父母联系的呢?

通过视频聊天、打电话、发微信等等。

学习中遇到不会的问题怎么办呢?

上网查找资料等等。

是什么让我们拥有了如此方便快捷舒适的生活呢?

是科技。

3.出示课本47页的一首小诗:

科技

是神奇的画笔,

让周围的世界有了

新的面貌。

科技

是梦想的小舟,

让遨游天际变得

不再荒谬。

科技

是……

4.学生自由读一读,想一想科技有什么作用?

预设:科技让周围的世界有了新的面貌,科技让我们实现了梦想。

5.科技改变了生活,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五单元,体会科技在改变生活中所起

的作用。

6.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人类历史上的科技发明。

7.板书课题:15.影响人类文明的里程碑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科技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1.教师引导: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不断的进行科技发明,正是这些科技发明推动了人类社

会的发展,有一些科技发明的影响还非常巨大,比如轮子的发明、蒸汽机的发明、互联

网的发明等等。

2.出示课本上面三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三幅图片,初步了解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较

大的科技发明。

互联网,发明于上世纪70年代。轮子,大约发明于6500年前。蒸汽机汽车,大约发明于

18世纪年前。

3.教师引导:其实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特别大的发明还不止这三个下面,我们就来探讨

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特别巨大的发明。

活动二:选出对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产品

1.出示课本48页下面的7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初步了解7幅图片中的科技发

明分别是什么?又是什么时候发明出来的?想一想在这些科技发明中,你认为哪些对社

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请选出来并说明你的理由。

2.全班交流,学生从下列科技发明中选出自己认为对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发明,并

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预设:

轮子的发明:车轮的最伟大作用是使人可以搬动大大超过自身重量的物体。有了轮子,

彻底改变了人类的运输方式,进而为以后的机械时代奠定了基础。

蒸汽机的发明:传统的马力或者水力无法提供工业革命所需要的动力,蒸汽机能量的开

发为各个领域带来了一种有效而强大的动力。

互联网的发明:互联网作为信息技术的载体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的重要

工具,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人们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来共享海量

信息。

印刷机的发明:使得人类传播精确快捷,它的对外传播更使全世界受益匪浅。

电话的发明:使人类的沟通能力加强了,使社会的运转效率大大提高,不仅节约了沟通的

成本,而且节省了沟通的时间。

飞机的发明:为人类交通运输开辟了一个新坐标,催生了航空运输业,是人类交通运输史

上一次重大革命,从此人类真正插上了“翅膀”,完成了飞翔天空的夙愿。

青霉素的发明:青霉素的发明凿动了抗生药家族的诞生,人类进入了合成药的新时代,终

结了人类的大敌之一一瘟疫。

化肥的发明:人类打开了从生物圈获取能量和物质的一个通道,使人类的温饱和营养问

题得到解决,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口快速增长。

3.比较两份世界重大发明与发现目录,找出他们共同认定的项目。

4.出示课本49页两份世界重大发明与发现目录,学生认真读一读这两份目录,并且比

较这两份目录,找出他们共同认定的项目。

预设:共同认定的项目有电、青霉素、纸、互联网、蒸汽机、飞机、指南针等等。

5.这是人们共同认定的世界重大发明与发现的名称,为什么这些科技发明能够被人们认

定为世界重大发明与发现呢?请同学们找出公认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做一张他们

如何改变世界的卡片。

6.出示49页下面三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了解三种公认的具有里程碑意义

的产品是什么?这种产品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卡片又是如何做出来的?

预设:

图片1,青霉素。青霉素的发明结束了细菌性传染病无法治疗的时代。

图片2,蒸汽机。蒸汽机车比马车快,而且载人载物多,使人和货物的流通速度大大加

快。

图片3,互联网。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7.请同学们也学着这三种卡片的样式,制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技发明的卡片。

预设:

纸、飞机、电、指南针等。

飞机。飞机的发明使人们的出行变得更加方便,自从飞机发明之后,飞机日益成为现代

文明不可或缺的运载工具,他深刻的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纸。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发明也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

纸张的发明和应用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电。电是蒸汽时代之后最伟大的发明,电的应用成就了工业的第2次革命,使人类社会

进入了电气时代。电的发明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出行、交往形态等等。

指南针。指南针的发明对世界文明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和意义,他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与形成,为人类识别方向奠定了基础,为人类了解地磁场开拓了

先河,为军事、航海、航空、旅游等各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活动三:影响人类文明的里程碑

1.教师引导:在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有几项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

作用,成为影响人类文明的里程碑。

2.出示课本50页“影响人类文明的里程碑”的文字资料,学生认真的读一读这段文字

资料,想一想影响人类文明的里程碑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些科技发明成为影响人类

文明的里程碑?

3.全班交流

预设:火的发现与使用、蒸汽机的发明、利用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诞生。

“火的发现和使用”是原始农耕社会对能源的开创性使用。

“蒸汽机的发明和利用”是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火车和轮船的发明,促使物质运输的全球

化。

”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诞生”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形成了信息的全球共享。

4.教师小结:在我们现阶段,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诞生,真正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小到工作、娱乐、学习,大到商业、政治、社会,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

地的变化。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不断的进行科技发明,推动人类社会的

发展,在这些科技发明中有的影响特别巨大,例如轮子、蒸汽机、互联网等等,这些发

明成为影响人类文明的里程碑。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关人类科技

发明方面的知识,体会他们对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

16.人造肥料与现代农业

教学目标

1.比较有土栽培和无土栽培,了解这两种栽培方式的不同之处。

2.体会人造肥料的发明对农业发展所起的作用。

3.通过比较豆苗的生长情况实践活动,进一步体会人造肥料的特点及效果。

4.知道人造肥料可以是固态的,也可以是液态的。

5.了解什么是无土栽培,无土栽培有什么特点,并且选择一种无土栽培方式栽种一种植

物。

教学重点

1.了解什么是无土栽培,体会无土栽培的特点。

2.了解人造肥料的发明情况,懂得人造肥料在现代农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无土栽培的特点,并且利用无土栽培方式栽种一种植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学生活动手册等。

比较豆苗的生长情况实践活动材料:豆苗、杯子、水、硬纸板、液体肥料等。

利用无土栽培方式栽种植物的实践活动材料:泥炭或者珍珠岩或者岩棉、营养液母基液、

烧杯、玻璃棒、栽培容器、一种发芽后的植物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每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都要上菜场去买菜,菜场上有各种各样的蔬菜,大

家知道这些蔬菜是怎么长出来的吗?

预设:

是农民伯伯在田里长出来的。

是工人们利用无土栽培找出来的。

2.无土栽培是一种怎样的栽种技术呢?怎样进行无土栽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

讨这个问题。

3.板书课题:16.人造肥料与现代农业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体会有土栽培和无土栽培的不同之处

1.出示课本51页上面的两幅插图,提出要求:猜一猜这两处分别是什么地方?他们的

工作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预设:

左图是现代化无土栽培的植物工厂,右图是传统农民的田间劳作。

相同之处:他们都在种植物,进行植物养护活动。

不同之处:植物工厂富含科技含量,在育种、栽培、管理肥料等方面,对植物的光照、温

度、供水量、肥料等多方面有技术控制。

2.出示课本51页下面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这两幅插图,初步认识无土栽培和有

土栽培,想一想有土栽培与无土栽培有什么不同?

预设:

无土栽培是一种高科技种植方式。它的肥料是人工配制的营养液,基质种类比较多;种植

方式成本较高,对设备、技术等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但产量也非常高。因而,种植面积

较小,目前只有少数的蔬菜瓜果和名贵花卉是用这种方式种出来的。

有土栽培则是沿续了几千年的种植方式。植物主要吸收的营养物质是来自于土壤,栽培

方式投资小,虽然产量比不上无土栽培,但适合种植的面非常广,所以仍然是目前最主要

的种植方式,大宗粮油作物、树木、果树均采用有土栽培。

3.教师小结:刚刚通过比较,我们了解了有土栽培和无土栽培的区别,懂得无土栽培技

术是一种现代化的育苗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无土栽培技术中能否为植

物提供一种比例协调、浓度适量的营养液是栽培成功的关键。

活动二:人造肥料的发明

1.教师引导:我们通过刚才的学习,知道在无土栽培技术中,肥料是栽培是否成功的关

键。那么,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肥料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呢?

2.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本52页”人造肥料的发明”这段文字资料,初步了解在农业发展

过程中肥料的发展历程。

3.全班交流

(1)人造肥料是谁发明的?

184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

人造肥料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人造肥料是一种矿物肥料。

(2)人造肥料有哪些优点?

①养分科学、均衡、全面,既含有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氮、磷、钾,又有丰富的有机质、

腐殖酸、核酸、氨基酸;能提升作物体内的活性,促使作物快速而长久吸收,能充分满足

作物生长的需要。

②保花保果率高,有效提高作物产量。

③使作物根系发达、茎粗、叶茂、抗倒伏、内含物提高,从而增强抗病力,使病虫害减少。

④优化作物生长发育,适用水、旱作物,蔬果花卉,中草药等各种作物及土质,特别对贫瘠

土壤有特效。

⑤优化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土壤良性循环,保持土壤生物生态平衡,保证农

业可持续发展。

(3)人造肥料的使用,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人造肥料的使用,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养活了更多的人。

4.人造肥料除了固体矿物肥料之外,还有一种液体的肥料,这种液体肥料,我们称之为

营养液。下面我们试着利用营养液来栽培豆苗。

活动三:比较豆苗的生长情况

1.出示课本52页比较豆苗生长情况的实验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相应

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比较豆苗的生长情况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以及方法。

全班交流

2.所需材料:豆苗、杯子、水、硬纸板、液体肥料等。

3.活动方法:

①如图示,将4棵发芽成功的豆苗放在4个杯子里,使豆苗的根完全浸入水中,上面盖上

硬纸板。

②在其中两个杯子里分别滴入2滴液体肥料,并做好标记。

③把4个杯子都放在窗台上。

④一周后比较豆苗的生长情况。

4.活动中发芽成功的豆苗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再读一读旁边紫色底纹的文字,初步了解使豆子发芽的方法。

①将选好的豆子放在装有温水的容器中,使其软化24小时。

②在另一个容器中铺一些湿润的纱布,将软化后的豆子放入。

③每天要保持纱布的湿润。几天后幼芽就长出茎了。

5.我们刚刚放进杯子中的4颗刚刚发芽成功的豆苗,他们的生长条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之处?

相同之处:4颗豆苗的根都浸入了水中,上面都盖着硬纸板,而且都放在窗台上,所受

的阳光也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其中两个杯子中分别滴入了两滴液体肥料,而另外两个杯子没有加任何肥料。

6.请同学们预测一下,一周之后4个杯子中的豆苗的生长情况是不是都一样呢?有什么

不同之处呢?

学生进行预测,预设:滴入两滴液体肥料的豆芽长势很好,长得比较粗壮;而没有加任

何肥料的豆苗长势不好,缺少营养。

7.教师出示一周之前用同样方法栽培的4颗豆苗,学生观察这4颗豆苗,比较一下这4

颗豆苗的生长情况,看看跟我们预测的是否一样。

预设:滴入两滴液体肥料的豆芽长势很好,没有加任何肥料的豆苗缺少营养,长势不好。

8.这个实践活动说明了什么?

预设:

说明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肥料,说明液体肥料也能够为作物提供营养物质,促进作

物的健康生长。

9.出示课本52页下面的一段文字:

人造肥料可以是固态的,也可以是液态的。无土栽培也叫营养液栽培,就是用非土壤基质

或栽培容器固定植株,用营养液浇灌的栽培方法。

10.学生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初步了解人造肥料的分类,认识什么是无土栽培。

11.全班交流

(1)人造肥料有哪些种类?

人造肥料可以是固态的,也可以是液态的。固态的人造肥料有化肥、复合肥等等,液态

的人造肥料有营养液等等。

(2)什么是无土栽培?

无土栽培,也叫营养液栽培,就是用非土壤基质或栽培容器固定植株,用营养液浇灌的

栽培方法。

(3)无土栽培有什么特点?

无土栽培的一个特点是不用土壤栽培,而改用非土壤基质或者容器固定植株;另一个特

点是用营养液浇灌。

活动四:选择一种无土栽培方式栽种一种植物。

1.教师引导:刚刚我们了解了什么是无土栽培,知道了无土栽培的特点和优点。下面我

们选择一种无土栽培方式来栽种一种植物。

2.选择一种栽培基质

出示课本53页上面的三种栽培基质,学生观察这三张图片,知道栽培基质有泥炭、珍

珠岩、岩棉三种,了解三种栽培基质的特点。

学生选择一种栽培基质。

3.配置营养液

出示一瓶营养液母基液,强调:我们的营养液是根据母基液说明书按比例稀释出来的。

学生对照母基液说明书按比例稀释营养液。

4.种植

出示课本53页种植植物的一组图片,学生观察这组图片,初步了解无土栽培种植的方

法。

预设:

①将营养液倒入栽培容器。

②在容器中均匀放入栽培基质。

③将发芽后的植株种在合适的位置。

5.日常管理

教师引导:经过刚才的几个步骤,我们已经使用无土栽培方式将一种植物栽种好了,剩

下来的就是日常管理了。要想种植出一盆长势喜人的植物离不开我们日常精心的管理。

出示课本53页日常管理的要求:

①保持栽培基质的水分,注意有的植物喜干,不能多加水。

②光照要适量,有的植物喜阴,要注意遮阴。

③注意防治病虫害。

学生仔细阅读日常管理要求,并按照这份要求去管理自己种植的植物。

6.教师小结:经过刚才的几大步骤,我们已经把我们的植物用无土栽培的方式栽种好了。

老师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够进行日常管理,细心的管理自己栽种的植物。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无土栽培,懂得无土栽培也叫营养液栽培,就是用非土壤

基质或栽培容器固定植株,用营养液浇灌的栽培方式栽培。在无土栽培中,我们一般使

用营养液栽培。课后,请同学们按照管理要求认真管理自己栽种的植物,希望大家能够

栽种出令人满意的植物。

17.钢筋混凝土与现代建筑业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了解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的不同之处。

2.认识到高层建筑的出现,离不开钢筋混凝土的发明。

3.通过比较,了解普通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的不同之处。

4.做普通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的承重对比实验,懂得钢筋混凝土的承重能力要比普通混

凝土强的多,了解钢筋混凝土中的铁丝起到的作用。

5.了解钢筋混凝土的发明,懂得在生产生活中钢筋混凝土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教学重点

通过比较普通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的组成成分、承重对比,懂得钢筋混凝土的承重能力

强,并且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普通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的组成与承重,体会钢筋混凝土的特点,懂得钢筋混

凝土承重强与其中的铁丝有着重要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学生活动手册。

做普通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承重对比实验材料:长方形塑料盒、食用油、刷子、铁丝、

沙子、石子、石膏粉、水、木棒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当我们走在城市的街道上,会看到周围有无数的高楼大厦。大家知道这些高楼大厦是

用什么建起来的呢?

钢筋混凝土。

2.钢筋混凝土又由哪些东西组成?有什么特点?与现代建筑有什么关系呢?今天这节

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3.板书课题:17.钢筋混凝土与现在建筑业

二、新课学习

活动一:比较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的不同之处

1.出示课本54页上面的两幅图片,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比一比这两幅图片中的现代

建筑与古代建筑有什么不同之处?

预设:

古代建筑一般是两种结构,全木结构、砖木结构,国外还有全石结构,这些结构有优点,

就是取材方便,造价低廉,但它们有共同的缺点就是抗拉性能差,抗剪性能差,抗压也不

是很大,这样就不能做大跨度的建筑、高层建筑。

现代建筑一般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弥补以上的不足,钢筋混凝土结构充分利用了钢

筋和混凝土的物理性能,(钢筋抗拉性能好、混凝土抗压性能好)用这种结构建设各种建

筑物,一般都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如跨度太大,人们又发明了绳索结构,网架结构等。另

外钢筋混凝土结构还有优点是取材方便,造价也比较适中!

2.教师小结:建筑工人能够建起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离不开钢筋混凝土的发明。

活动二:比较普通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的不同之处

1.教师引导:在钢筋混凝土发明之前,人们使用普通混凝土建造建筑物。那么普通混凝

土与钢筋混凝土有什么不一样呢?

2.出示课本54页下面的两幅图片,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片,初步了解普通混凝土和钢筋

混凝土的不同之处。

预设:

混凝土是由石子、砂子、水泥和水按一定比例均匀拌合,灌注在所需形体的模板内(如框

架柱模板内),捣实,经凝结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钢筋混凝土就是放有钢筋的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砂子、石子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各类外加剂与矿物混合材料组

成的。在普通混凝土中加入钢筋网、钢板或纤维就构成了钢筋混凝土,这是一种组合材

料,通过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来改善混凝土力学性质。

活动三:做普通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的承重对比实验

1.教师引导:为什么在普通混凝土中加入钢筋之后变成钢筋混凝土,就能够建造高楼大

厦了呢?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对比实验来进行探究。

2.出示课本55页普通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承重对比实验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

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说明,初步了解本次对比实验所需的材料、实验方法及步骤。

全班交流

3.实验材料:

长方形塑料盒、食用油、刷子、铁丝、沙子、石子、石膏粉、水、木棒等等。

4.实验方法:

①准备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塑料盒,在塑料盒内壁抹上食用油。

②把铁丝弯成能放进塑料盒的S形,备用。

③将各占三分之一的石子、沙、石膏粉倒入杯中,加水搅拌成混合物。

④在一个盒内倒满混合物,在另一个盒内倒入一半混合物,放入两根S形铁丝,再倒满混

合物。

⑤用小棒将两个塑料盒里的糊状物抹平,放置一天。

⑥轻轻倒扣塑料盒,取出其中的长方形硬块做承重对比实验。

5.学生分小组活动,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操作,制作普通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并比较普

通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的承重能力。

6.实验说明:用这种方法制成的普通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需要放置一天的时间,才能成

功。老师需要课前为同学们准备事先制作好的普通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让学生可以利

用他们来做承重对比实验。

4.全班交流,普通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的承重能力究竟谁更强谁更弱呢?

预设:钢筋混凝土的承重能力更强一些,普通混凝土的承重能力更弱一些。

8.为什么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之后,他的承重能力就比普通混凝土的承重能力更强了呢?

钢筋在中间起到了什么作用?

预设:

在钢筋混凝土中,钢筋主要起到抗拉的作用。工人们在建筑的时候,在混凝土里加入钢

筋,这样建筑的抗拉性就会更好,承重的能力也会更强,人们住进去的时候就会更加安

全。

活动四: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和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教师引导:钢筋混凝土的作用如此之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