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0322中国行政史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_第1页
2024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0322中国行政史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_第2页
2024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0322中国行政史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_第3页
2024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0322中国行政史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_第4页
2024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0322中国行政史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2024年高等教育法学类自考-00322中国行政史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第I卷一.参考题库(共100题)1.试分析中国古代行政体制发展中的稳定因素。2.母系氏族公社与后来国家这种政治共同体对社会的管理有所不同,这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3.简述唐代中书门下政事堂与以前正事堂在体制上有所不同,这主要表现为哪几点?4.试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设计的责任内阁制?5.1938年的国民党临时大会决定改变领导体制,实行()A、总统制B、总裁制C、委员合议制D、首长负责制6.唐代决策文书的形式有()A、册书B、制书C、敕D、诏E、令7.考试院院长须经总统提名后,()同意后任命。A、行政院B、监察院C、司法院D、立法院8.简述苏区的行政决策?9.试论西周王朝的行政决策与联络方式?10.简述清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制度?11.简述中国工农民主政权创造的行政管理经验?12.简述苏区行政监督主管部门监督所采取的主要形式?13.金熙宗时中央行政机构中最重要的是()A、勃极烈B、中书省C、枢密院D、尚书省14.在中国封建社会,可能对中央构成威胁的地方行政层级是()A、保甲乡里、乡治组织B、县级基层组织C、郡、州、府等地方政权中坚组织D、州、道、路、行省等连接中央与地方的中介组织15.夏、商、西周整个奴隶制时代行政管理呈现出的特征是()A、神权政治色彩浓重B、等级君主制国家结构形式C、专制君主制国家行政体制D、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E、残留有原始民主遗风16.简述皇权的主要内容?17.简述清朝“百日维新”期间行政执行遭遇的主要阻力?18.简述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执行的基本情况?19.鉴于魏晋南北朝州郡长官权重失控的历史教训,唐代初年在州郡之上设置监察区域是()A、道B、台C、路D、方镇20.试述秦朝时期军相制度的变迁?21.简述为解决政权建设迅速发展和行政干部严重不足的矛盾,人民民主政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22.宋代最重要的入仕途径是()A、科举选士B、荫补入仕C、军功入仕D、流外补职23.简述战国时期各国中央政府官员的分类?24.行政管理形式的直接决定性制约因素是()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力水平D、国家的国体、政体25.试述明朝行政决策的主要方式?26.隋唐对前代地方行政体制的主要调整措施。27.简述明代乡村的自治管理形式。28.试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行政执行的基本趋向和行政执行混乱的原因?29.简述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的权力?30.简述明朝行政官员的主要考核形式?31.简述晚清时期的行政监督制度?32.简述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决策?33.军机处机构组织的特殊性表现在哪里?34.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内容有()A、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B、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制C、颁布法律,出现依法治民的倾向D、废除世卿世官制,实行官僚制E、奖励耕战35.清代养廉银的发放对象是()A、总督B、巡抚C、京官D、地方官36.试析南京临时政府强化行政执行的主要措施。37.简述汉代相府诸曹分曹理事制度与隋唐六部制在体制上的差异?38.简述近代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演变的历程。39.简述秦汉中央政府的行政监察制度?40.南京临时政府的最高行政决策机关国务会议的组成者包括()A、临时大总统B、各部总长C、总参谋长D、国务总理E、大元帅大本营41.简述清朝的回避制度?42.试述1948年“行宪国大”后,南京政府中央行政体制的变化?43.简述明六部构成及其主要职权。44.简述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决策?45.试评析唐代差遣任职法。46.简述战国时期主要的选官方式?47.清代作为府的分防单位,后来逐渐成为固定的行政单位的机构是()A、直隶制B、属州C、直隶厅D、厅48.简述政事堂的演变过程及前后政事堂的不同。49.唐玄宗时设置翰林学士,其身份和职掌是()A、皇帝的文学侍从B、国子学教授C、皇帝的顾问D、皇帝的秘书并拥有草诏权50.简述隋唐时期中央政府主要的职能机构?51.简述宋代的行政决策制度?52.简述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五院的构成及性质。53.试述清朝的行政监察制度?54.试述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55.试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行政执行方面采取的改进措施?56.简述秦汉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体制?57.简述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提高军事委员会地位的措施?58.秦汉管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哪些灵活方式?59.简述直系军阀统治时期的行政决策?60.简述《陕甘宁边区级政府干部管理暂行通则》根据统一管理和明确分工负责的原则所具体规定的各级干部的管理权限和管理形式?61.试述清末行政执行的新变化?62.试述宋代为适应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集权需要而对监察制度进行的一系列改革?63.简述南京临时政府行政建制的特点?64.简述抗日民主政权行政管理的独创性经验?65.简述西周的行政监督形式?66.试述清朝的官员考核制度?67.解放区干部考核和奖惩方面有哪些主要特点?68.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执行对于今天的借鉴意义有哪些?69.简述南京临时政府的议会监督制?70.述夏商西周时期原始氏族公社痕迹对君主权力的影响?71.简述唐代启敕的草拟和颁行过程?72.简述清朝议政的会议形式?73.简述造成五代时期行政执行随意性和混乱性的原因。74.为什么说五代时期中枢体制具有过渡性质?75.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军政一体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76.春秋时期赋税改革的原因是什么。77.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政权对地方行政体制进行调整的主要表现有哪些?78.比较南京国民政府的五院制与孙中山设想的五院制有哪些区别。79.简述春秋时期各国赋税改革对行政体制的影响?80.试述明朝的科举制度?81.试述夏商西周时期原始氏族公社痕迹对君主权力的影响。82.简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积累的行政管理经验?83.《苏维埃政权组织问题决议案》84.清代雍正之后,中央中枢机构中的核心机构是()A、内阁B、翰林院C、军机处D、理藩院85.试述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行政决策体系?86.唐代翰林学士开始设置于()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87.以下大解放区政权中,成立最晚的是()A、陕甘宁边区政府B、华北人民政府C、东北人民政府D、中原人民政府88.宋代行政执行的严格性和程序化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89.保持中国封建社会行政体制系统稳定的因素主要包括哪几方面?90.简述清政府„维新新政‟有关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91.简述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92.简述唐代的行政决策形式?93.隋唐对前代地方行政体制的调整主要在哪些方面?94.简述秦汉时期的官员考课制度?95.试述魏晋面北朝时期的行政决策方式?96.简述秦汉中央政府的列卿制度?97.中国古代通过考试手段选取官员的制度是()A、举荐制B、辟除制C、科举制D、捐纳制98.简述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99.簡述1947年南京國民政府改組後與抗戰期間國民政府的不同及其性質?100.辽朝南面官系统中尚书省的权力仅有()A、行政任免权B、司法执行权C、军事执行权D、财政、赋税权第I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1)中国封建社会所形成的一套管理官员的制度是中央集权体制得以延续和遭到破坏后得以再生的组织保证。中国封建社会官员的管理制度与中央集权管理管理体制的需要相适应,这一套管理制度既控制官员本身,又为专制统治服务,封建统治者以之来调节封建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矛盾,弱化社会内部的摩擦,使官僚队伍按封建统治的要求形成合力。 (2)监察机关的人事监督有利于封建国家肌体的健全。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监察制度是一种具有双重职能的特殊制度,既是皇帝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体现的是专制皇帝个人的意志,此乃监察制度的主导方面,同时又是地主阶级维护封建法制、进行自我调节的机关,反映着整个地主阶级的利益。总之,监察制度为维护封建秩序和保证中央政令的执行以及整个封建国家的正常运转起到了一定作用。 (3)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着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①在施政程序上有一套尽可能促使皇帝正确决策的制度,即‘人主莅权、大臣议权’。 ②为防止皇权的滥用,中国封建社会还有一些其它的办法:(通过教育提高君主的素质。(通过神权来抑制君权。 (大臣可利用皇帝生前上“尊号”、死后加“谥号”或“庙号”的尊褒贬意来对皇帝造成心理压力,促使其刷新政治。(开国帝皇所制定的一些制度对后世君主往往有较大的防微杜渐作用,也可以被用来充当大臣制止皇帝越轨行为的工具。2.参考答案:(1)母系氏族公社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和生活单位。由于生产力低下,不可能出现剩余产品,因而不会产生剥削现象,只能通过平等占有生产资料和平等分享劳动成果来维护共同体的存在。(2)这时的社会组织形式主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氏族、胞族和部落,而不是像后来的国家那样按地域划分其国民,也不同于后来的经济、文化组织,以行业来组织成员。(3)它实行原始民主族管理,氏族成员一律平等,氏族全体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重大事务由全体成年男女讨论决定。3.参考答案:(1)唐初宰相多为兼职,除三省长官外,还以他官居宰相位,加“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名目,让他们进入政事堂分任宰相之事,以削弱三省长官的权力,共同充任兼职宰相。 (2)中书门下政事堂在正厅之后设吏、枢机、兵、户、刑五房,对口指挥尚书六部,使宰相的办事机构逐渐完备,政事堂逐渐从单纯的会议场所演变为重要的办事机构。 (3)中书门下体制下存着宰相权力的分散和集中两种倾向。中书门下体制本是一种分散相对的集体宰相制,但也有个别宰相因受皇帝宠信而擅权。4.参考答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法律文献,是南京临时政府立法建制方面最重要的成果。《临时约法》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相比较,有一个很大的区别点,即不是采取总统制,而是采取责任内阁制。(1)根据《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由临时参议院选出,享有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发布命令、统率军队、制定官规官制、任免官员、和战、戒严、荣典、赦免等权力,但是这些权力的行使,要受到四个方面的限制:①参议院决议的限制,参议院可以通过决议弹劾总统和否决总统的提案;②参议院同意权的限制,总统上述权力的行使大多都要经参议院同意;③国务员副署的限制,总统公布法律及命令时,须有国务员副署;④事实上的限制,如军政、军令权等事实上都是由专门机关行使的,总统难以与闻。可风,依《临时约法》,临时大总统只是一种负实际行政责任的单纯的国家元首。(2)《临时约法》赋予了国务总理和国务员以实际的行政责任:①从国务员的产生看,国务总理由大总统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其余国务员则由总理提名,经参议院同意后由总统任命。所以,国务员实际上并不对总统负责,而是对参议院负责。②在国家行政活动中,“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大总统公布法律、发布命令均须国务员副署,如认为发布的命令不合适,国务员有权驳回。③从国务员总理的地位看,他是国家的实际行政首长,也是国务员的首领,对于国家行政事务负有全面责任。国务总理不仅是国务会议的主席,而且有权中止各部总长的命令和处分,并可对地方长官发布调令和指令。可见,《临时约法》所设计的行政体制不再是总统制而是责任内阁制。(3)《临时约法》将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是有其现实原因的。当时,南北议和已经告成,孙中山按协议即将让位于袁世凯,将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显然是包含着限制袁氏专权以保民国的目的的。5.参考答案:B6.参考答案:A,B,C7.参考答案:B8.参考答案:(1)中国共产党是苏维埃政权的领导者。党对苏维埃的领导主要表现在决策问题上。苏区党组织对苏区政府的行政决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苏区政府的决策行为,主要是根据党组织的有关决议制定具体的执行性方案。(2)苏区政府行政机关的决策,主要采取议制和首长负责制两种形式:一、中央人民委员会和地方各级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均实行合议制。中央人民委员会设常务会议,属人民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各项重要事宜,都要经由合于法定人数的常务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地方各级苏维埃执行委员会组织主席团,并依照法定期限召开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属于各自权限内的重大事务。二、中央人民委员会所属各部和地方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所属各部,则实行首长负责制。这种首长负责制与一般意义上的“一长制”并不相同,而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上,同集体领导相结合的首长负责制。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首长制”与“合议制”的有机结合。9.参考答案:由于西周王朝是等级君主的国家结构,在行政决策与行政联络上分为上下级纵向的行政决策与联络和平级间的横向决策与联络两种方式:(1)纵向的行政决策与联络纵向的行政决策,指中央朝廷、诸侯和卿大夫小朝廷的层层行政决策,其共同特点是实行君主专制,即最后决策权由君主儿独掌。中央朝廷行政决策的最后决断权掌握在周天子或其代理人手中,其核心精神是国务由一人裁定以示天下一主。决策地点除朝廷以外,还可以在宗庙、效野、军旗以及巡狞之地。参加决策会议的人数亦无一定限制,通常是辅贵族,由他们协助王作出决策。涉及四方诸侯的事务,常要利用“巡狞”或“朝觐”待礼仪形式,在征询意见的基础上经过祭天的仪式将政令加以发布。巡狞是周王在效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朝廷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式,朝觐则是诸侯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述职的一种礼仪。涉及个别国家的问题,天子可在述职后立刻决断。如有涉及多国的共同问题,则在朝觐后奉行“殷同”之礼,即天子带领诸侯群臣在效外设坛,经协商后向诸侯发布政令。诸侯与卿大夫间的决策与联络方式大体与此相似,上级对下属均有巡狞之权,且其巡狞范围依其实力而定。上下级的纵向联络除巡狞、朝觐的述职以及天子发布政令这种直接联络沟通方式外,还可间接联络沟通,即由天子派使臣慰问诸侯,或诸侯遣使臣朝见天子,称为聘。(2)横向的行政决策与联络诸侯之产是、卿大夫之间的联系与决策,按照“朝会”、“聘问”等礼仪形式进行。朝会是诸侯间直接拜访,细分为“朝”和“会”两种形式。朝指诸侯国君彼此到对方宫廷去拜会,会则是诸侯彼此在国都之外的效野拜会。无论是朝还是会,各方君主均可达成某些协议。此外,还要奉行一种在神前发誓的杀牲饮血议式,称为“盟”。会盟成为西周时期诸侯之间、卿大夫间进行决策的重要形式。朝会乃是一种直接沟通方式,另有“聘问”这一间接沟通方式,即诸侯派使臣互相访问。其中“问”是一种小聘,礼节规格不高,可随时奉行。大聘称“殷聘”定期举行,且礼仪隆重。诸侯通过聘问达到沟通感情,协商关系的目的。10.参考答案:(1)在蒙古族聚居区实行盟旗制度。旗是行政单位,盟是旗上的监察机构,盟旗长官均由蒙古王公担任,职务世袭。为加强对蒙古地区的控制,清朝在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库伦、塔尔巴哈台、西宁等地设置将军、参赞大臣、办事大臣等,他们作为皇帝的特派大员掌握各有关地区的军政大权,盟旗官员必须接受他们的监督。 (2)清朝今新疆地区实行伯克制度,设总理回务扎萨克郡王一人,以下大小城池则分置大、小伯克,他们均分别由朝廷派驻新疆的特派大员伊犁将军、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统辖。 (3)清朝将东北封闭起来,实行军事统治、设置盛京将军、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统治东北,东北各族人民均被编入八旗制度下的基层军事组织牛录之中。康熙、雍正以后,大批关内流民涌入东北,清政府不得不在东北设置了一些府州县以官辖流民。这样,在东北地区八旗成员与府州县所属“民人”以不同形式同受清统治者的统治和役使,即所谓“旗民分治” (4)清朝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制度,达赖、班禅同为西藏宗教僧侣领袖,中央派驻藏内事务,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具有同等权力和地位,藏内一切政务均应通过驻藏大臣。 (5)在面方少数民族地区,清初仍沿袭土司制度,实行间接统治。雍正年间以后,清朝大规模推行土归流政策,即废除世袭土官,改设和内地相同地地方官,进行直接统治,这反映出清朝中央集权的统治已深入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11.参考答案:(1)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各级代表大会,由代表大会选举或任命行政机关领导成员,实行议行合一的管理制度。(2)行政机关贯彻精简廉洁的原则,实行首长职数限额制和大体平均的供给制。(3)实行中央和地方适当分权,调动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4)贯彻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干部政策,严格挑选行政机关工作人员。(5)实行调查研究、典型试验、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等工作方法。12.参考答案:(1)由中央政府发布命令,规定统一时间和要求,各自进行自上而下的工作检查。(2)上级领导机关的主要负责人深入基层,实地检查和指导下级政府的工作。(3)下级行政机关按时间向上级领导机关报告工作。13.参考答案:D14.参考答案:D15.参考答案:A,B,D,E16.参考答案:总的来看,皇权的范围几乎无所不包,所有的行政管理都是以皇帝为轴心进行的。具体地说,皇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立法权,皇帝的意志就是离高的法律;(2)最高司法权,即在司法上享有最高审判权,并有大赦权;(3)最高军事权;(4)行政决策中的最后决断权和对中央、地方官员执行政务情况的考察权。17.参考答案:(1)、最高决定权的二元化。戊戌变法是在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与光绪皇帝为首的维新派之间的激烈斗争中进行的。尽管光绪名义上已是“权归于一”的皇帝,但慈禧太后几十年垂帘听政所形成的最高决策者的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由于最高决策权不统一,政令往往前后相左,使下级执行起来无所适从,行政效率自然低下。 (2)、改革缺乏军事力量的保证。当时清政府的军事大权被慈禧的亲信荣禄所掌握,光绪仅仅靠几个没有实权的维新派推动改革,显然是难奏其效的。 (3)、顽固派的顽强抵抗。慈禧先是迫使光绪将支持改革的大学士翁同和开缺回籍,后是规定新授二品以上官员须向太后谢恩,再后来是怂恿后党官员多方掣肘改革,致使新政令难以落实。 (4)、地方官员的敷衍塞责。在地主,除湖南巡抚陈宝箴外,其余督抚或借诩推诿;或粉饰应付。18.参考答案:(1)严格办事规程,保证决策的贯彻执行。为了保证决策的贯彻执行,南京临时政府要求各级行政机关大胆负责,在职责明确的前提下,直接办理各自职责范围内应办之事,坚决摒弃“呈请转饬”的言文牍主义。据此,临时政府具体规定了政府工作的办事规程。(2)改革文书制度,提高行政效率。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南京临时政令对前清的文书制度作了一些重大改革:①简化文书种类,统一公文程序。②规范公文处理程序,加速公文处理。③革除封建称谓,使用公元纪年。(3)行政执行中的种种阻力。尽管南京临时政令为保证决策的贯彻执行作了许多努力,但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所限,临时政府的行政执行仍然是步履蹒跚,遇到了种种阻力。首先,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破坏。其次,是临时政府内部成分复杂,意见极不统一。第三,是“次长内阁”难以有效动作。第四。是临时政府没有控制地方政权,难以将决策健全和监察贯彻下去。19.参考答案:A20.参考答案:秦汉时期的宰相制度经历了从丞相制到三公宰相制,再到尚书台的演变过程,这一演变过程是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斗争的产物。 (1)丞相制: 丞相制是秦至西汉初年的宰相制度,实际上是一种独相制,虽个别时期曾设立左、右丞相,但其中也仅有一个负主要责任。这一时期的丞相权力十分广泛,主要有以下几点:在立法上负责草拟或组织草拟法律;在司法上有劾案查官及行诛罚权;在军事上可充当皇帝的军事顾问,特别是在不设太尉期间更是如此;在行政上有参与行政决策,总领百官,处理日常政务之权。 (2)中外朝制 随着皇权的上升,汉武帝开始贬低丞相,不仅在礼仪上贬低丞相,而且在组织机构上也蓄意分割相权。其方式是实行中外朝制,以架空相权。中外朝制是指中外相所形成的两套处理政务的官员系统。汉武帝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让他们充任自己的高级侍从,担任侍中、给事中、尚书等官职,出入宫廷,组成皇帝的私人秘书班子,形成中朝决策的格局。从此中枢体制发生变化,军国大事由皇帝先交内廷议决,再交外朝官执行。这样由宫廷侍从官组成的中朝掌握国家政务的决策权,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退居执行政务的地位,国家的行政管理重心由朝廷向宫廷转移,中朝官对外朝官处于压倒优势的地位。中外朝官制的实行,起到了削弱相权的作用,确保了皇帝作为国家行政首脑的地位,皇帝通过中朝可以更直接、更有效地指挥国家的行政活动。 (3)三公宰相制 汉成帝时,从宰相制度本身入手,用三公宰相制代替丞相制,即改丞相为大司徒、太尉为大司马、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以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官,三公共同担任相职,分别直接对皇帝负责。三公宰相制使全国政务被一分为三,一相制为三相制所取代。 (4)尚书台 中外朝制形成后,中朝机构地位崇高,成为事实上的中枢决策机构,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并未因此完全解决,皇帝在削夺丞相的中枢决策权后,又蓄意削夺其事权。这导致了内廷办事机构尚书台的成立。 秦及西汉初年,尚书是少府属员,并无特殊权力。从汉武帝时起,尚书的事权逐渐扩大,并随之成立机构。东秦及西汉初年,刘秀建立起庞大的尚书机构,并正式称尚书台。尚书台长官总典纪纲,无所不统,从制度上取代了三公宰相的行政决策参与权,自此以后,尚书台成为事实上的国家行政机关。 尚书的职权远高于三公,但在国家机关体系中,尚书台仍隶属于三公属下九卿之一的少府,以尚书指挥三公必然在行政运行中产生矛盾,影响政令的推行。为解决这一矛盾,又创立领或录尚书事的制度,即用内廷高官领或录尚书事,总揽朝政,以使尚书台所作出的决策在三公府得以顺利执行。这样,领或录尚书事成为真正的宰相,三公仅是名义上的宰相而已。21.参考答案:(1)结合民主选举,大量选拔工农积极分子,充实各级基层政权。(2)从军队中抽调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干部战士留在新解放区担任行政干部。(3)通过增设副职,为夺取全国政权储备干部。(4)通过举办各种干部学校和培训班,为新政权培养和造就干部。(5)争取和改造旧政权人员,特别是旧政权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以解决新政权建设的需要。(6)吸收党外民主人士参加民主政权,发挥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22.参考答案:A23.参考答案:(1)中枢官员。这包括: ①相。相是战国时期文官系统的首脑,即辅佐君主、执掌政务的百官之长,以后逐渐演变为秦汉时期的丞相,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宰相制度的开端。战国时期的这种相与春秋及其以前的辅弼大臣在体制上有原则区别,它不再由世卿所把持,一般平民也可以充任。 ②国尉、柱国。国尉、柱国是战国时期各国中枢机构中的武职人员。 ③御史。御史是国君的秘书,朝会时负责记录并兼管文书的收发,后发展成为国君耳目之官,负责监察百官。 (2)职能官员。文武分职使官僚制度得以迅速发展,各国官员的名称较以前大增,各种从事具体行政管理的职能官员的设置格局基本形成。秦汉时期的九卿制初具规模。24.参考答案:C25.参考答案:(1)会议制度作为皇帝酝酿决策的会议形成很多,明初皇帝用得最多的是内廷会议。废除宰相制后,内阁会议日趋重要,这种会议在„朝房举行,有时皇帝亲赴内阁议事。遇有军国大事或大典,依历代王朝的传统,在“朝堂”举行朝议或廷议。主持廷议的大臣因事而异。 (2)票拟与批红 明中期以后行政决策主要是中枢机构官员紧密围绕协助皇帝处理奏章并代拟谕旨的过程,奏章的进呈和相应制诏的下达是决策者和执行者之间最主要的沟通方式。内阁就是皇帝手下协助处理奏章并代拟谕旨的工作班子,司礼监太监则充当皇帝代理人。因此,部院题请、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构成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程序。 明初设中书省、百官奏事必须经过中书省。废中书省后,一切政务由皇帝亲裁,批答奏章之权由皇帝牢牢掌握。从宣德年间起,内阁开始有了票拟权。明正统初年,因皇帝幼冲,太皇太后委全权于内阁,由专职阁臣对奏章提出处理意见,称„票拟„,票拟从此成为内阁最大的特权。 内阁票拟后由皇帝作出最高裁决,即用红笔在奏章上批答,称为批红。对票拟内容不同意时,皇帝可加以改动或发还内阁令其重拟,称为改票。明宣宗以后,司礼监秉笔太监取得代皇帝批红的权力,成为皇帝处理机务最为帖近的助手。 (3)封驳制度 内阁在行政决策过程中除有票拟权外,还有封驳之权,即内阁如认为皇帝诏书因不合时宜而不便下达时,可将诏书封还并加以驳正。但明代内阁并非执行部门,也没有下属的施政机构,因而皇帝下诏并非非要经过内阁不可,故内阁封还诏书的权力和效果十分有限。除内阁外,六科也有封驳权。26.参考答案:针对两汉以来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中的弊端,隋唐时期进行了以下调整。首先是对地方行政层级进行简化。鉴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州郡设置冗杂繁多情况,隋之初将原地方管理中的州、郡、县三级体制改为州(郡、县两级体制,以此简化行政层次,节省财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唐初,又在州之上设置作为监察区的道,以加强中央对全国的行政管理。其次是削弱地方的自主权。隋朝以前,西汉代以来,地方长官有自辟属吏的权力,属吏与主官之间关系亲密,其权势甚至超过中央直接委派的佐官,这种辟用制,使官员掌握用人权,很容易造成官吏勾结,形成地方势力。所以隋统一后,为强化中央集权,控制地方官员,废除了地方官自辟属吏的制度,将官吏的任免权一律收归中央。这一举措强化了中央集权,地方的自由权则大为缩小。第三,在地方采取军民分治,分散州级权力。唐初,州设刺史负责民政,只是在边远重镇设总管(后改名为都督)兼管军民要政。州之行政事务由六曹负责,六曹参军统称为判司,诸曹分工与中央六部对口。这样各判司既要对本州长官负责,又要对中央相应部门负责,州刺史的权力因此被削弱和分散。但安史之乱后,刺史多兼军职握有军权,再次重复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27.参考答案:明对乡村的管理采取乡老人制和里甲制并行的统治方法。每乡挑选一名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老人”。“老人”是乡村非公职人员,协助地方官吏管理广大乡村,负责教化乡民和处理乡民的诉讼事务,只有重大案件才诉诸官府。 和老人制度并行于乡村的是里甲制度。一一百一十户为一里,每里设里长十人,轮流为首,十年一轮,剩下一百户分为十甲,各设甲长一人。里长的职责是督促生产、征收钱粮、摊派徭役。 由此可见明朝就是利用里甲制度和老人制度这两个系统来实现乡村自治的。28.参考答案:(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各届政府,基本上都是军人控制下的政府,因而其行政执行必受到军阀势力的影响,呈现出如下两个基本的趋向:一、决策能否执行往往以掌权军阀的意志为依归。符合掌权军阀意志的决策,即使完全违背民意也能畅通无阻;不符合掌权军阀意志的决策,即使完全符合民意也是寸步难行;二、决策能否执行往往以掌权军阀的实力消长为依归。当掌权军阀得势时,即使是错误的决策也能够顺利执行;当掌权军阀失势时,即使是正确的决策也无人去执行它。(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行政执行,从总体上来说是相当混乱的,造成混乱的原因十分复杂,仅从行政管理的层面看,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体制混乱,权限不清。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由于体制不断变化,各种机构职责权限十分混乱,到皖系军阀统治时,府院权限纷争已到了兵戒相见的地步。二、政出多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袁世凯统治时期,北京政府的政令尚能保持基本的统一。袁世凯死后,各派军阀各自为政,纷纷以军事实力干预政府事务,造成政出多门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混乱书面。三、内阁派系复杂,互相牵制。袁世凯死后,段祺瑞任国务总理,组成联合内阁,除北洋派阁员外,段祺瑞很难控制其它阁员。四、内阁更迭频繁,政局动荡。在北洋军阀统治的16年中,内阁迭了40余次,平均每年更迭近3次,内阁最长的不过年余,最短的只有几天。内阁的频繁更迭,无疑给行政执行带来了消极的影响。29.参考答案:临时大总统是南京临时政府的核心,临时大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最高行政首长,拥有广泛的职权:(1)军权。大总统统率全国海陆军;(2)和战权。大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可以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3)创制权。大总统有制定官制、官规之权。(4)任免权。大总统有任免文武职员之权。(5)复议权。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不同意,可于10日内交回复议。(6)设置法院权。大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设立中央裁判所之权。30.参考答案:(1)考满。考满是针对每一个任职到一定期限的官员进行的一般性考核,主要是考核官员的从政资历和政绩,办法是三年一考,三考为满,考满之日,由有关部门量其功过,分成上、中、下三等,以此为据决定其升降去留。 (2)考察。考察是针对全体在职官员而言的,由朝廷定期举行。除考核各级官员的政绩外,着重对官员的违法行径和渎职行为进行清理和处置。在考察中把官员的不称职行为按其轻重程度的不同分为八个等级,考察分为京察和外察两种。31.参考答案:(1)都察院行政监督功能的强化。晚清,由于时局变迁,都察院的行政监督功能无从发挥。因此,清政府在宣布预备立宪的同时,即决定整顿都察院,强化都察院的行政监督功能。1907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都察院整顿变通章程》,主要内容如下:一、改革都察院内部机构;二、简化监督程序;各部院只须就紧要事体向都察院陈奏,不必每事必报。三、改革御史推荐办法。通过整顿,都察院的行政监督功能有所加强。 (2)资政院、咨议局的行政监督资政院、咨议局是作为清朝中央和地方议会的预备机关而设立的,所以,它们对于行政的监督与议会监督行政相类似,也是通过议事权、咨询权和纠核权来实现的。 (3)弼德院的行政监督清政府在成立仿“责任内阁”时,设立了弼德院,作为皇帝的咨询机构,并用以制约内阁。 (4)行政裁判院和审计院的筹建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曾准备设立行政裁判院和审计院,分别作为中央行政司法机构和审计监督机构。行政裁判院和审计院的筹建,是近代中国行政管理中的大事,它说明了行政监督的法制化已是大势所趋。由于清政府很快就被辛亥革命推翻,上述两个行政监督机构也就胎死腹中了。32.参考答案:(1)临时大总统在决策中的地位。南京临时政府采取总统制,不设国务总理,临时大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最高行政首长,直接统辖中央行政各部。临时政府的最高行政决策机关是由临时大总统与各部总长组成的国务会议。临时政府的重大决策,几乎都是在国务会议上作出的。临时大总统作为国务会议主席,在决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临时参议院对行政决策的影响。临时参议院是南京临时政府的离高立法机关,不是行政机关,但是由于实行总统制,临时大总统的行政决策有着密切关系。(3)参谋本部在中央决策中的作用。南京临时政府的军事机关是大元帅大本营和参谋本部。大元帅大本营是最高军事指挥机关。参谋本部是军令机关,不入政府系列,直接隶属大总统。参谋本部实际上掌握着军事决策权和部分行政决策权。33.参考答案:和其他衙门机构相比,军机处在机构组成上有以下特殊之处: (1)军机处设有书吏人员,体现严格的保密性。军机处职官包括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军机章京之下,再无书吏人员。 (2)军机处官员都是兼职,且无定员,初设3人,多至11人。 (3)军机大臣和首席等军机互不为属,均直接对皇帝负责。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军机处是一个绝对听命于皇帝,附属于皇帝的御用秘书机构,是君主专制极端发展的产物。34.参考答案:A,B,C,D,E35.参考答案:D36.参考答案:(1)严格办事规程,保证决策的贯彻执行。为了保证决策的贯彻执行,南京临时政府要求各级行政机关大胆负责,在职责明确的前提下,直接办理各自职责范围内应办之事,坚决摒弃“呈请转饬”的言文牍主义。据此,临时政府具体规定了政府工作的办事规程。 (2)改革文书制度,提高行政效率。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南京临时政令对前清的文书制度作了一些重大改革: ①简化文书种类,统一公文程序。 ②规范公文处理程序,加速公文处理。 ③革除封建称谓,使用公元纪年。37.参考答案:汉代相府诸曹分曹理事的内容与隋唐六部的分工已基本相同,但两者从体制上讲是有很大差异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相府诸曹仅是丞相的幕僚机构,诸曹人员不是国家正式公职人员。而隋唐六部则是中央主要行政职能部门,六部尚书是朝廷命官,是都省办公会议的法定参加者,吏、兵两部尚书在唐初还常兼任宰相。 (2)、相府诸曹仅是丞相的秘书班子,诸曹人员仅协助丞相处理公务,其分曹的方法因时代、社会需要、机关结构调整以及主官政见不同而发生变化。而隋唐六部作为正式的国家职能部门,拥有法定的职权,并在处理、执行政务上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其机构设置也相对稳定得多。38.参考答案:(一)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建立。 (二)从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到1928年6月奉系军阀统治垮台。 (三)从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9.参考答案:(1)秦汉初年,御史大夫是中央最高监察官员,既掌管监察,又担任副丞相。这时的监察权和行政权胶着在一起,副丞相的身份使御史大夫也受丞相的统制,并未成为独立于行政之外的政治实体。御史大夫的属官分为两部分,一是以御史丞相为首,在御史府协助御史大夫处理政务,二是以御史中丞为首的设于宫内的部分官员。从职责分工来讲,御史丞侧重于协助处理御史大夫副丞相职务的事项及施政过程的行政监察,御史中丞则分管皇帝直接交办的监察工作。 (2)从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宰相制度的变更也使监察组织发生变化。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后,不再担任监察的任务。与此同时,专门设立了以御史中丞为首的御史台。御史台虽名义上仍隶属于少府,但实际已独立执行监察的职能,这标志着监察权开始同行政权相分离。御史中丞纠察百官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一是通过督部刺史纠察地方官员,二是通过侍御史、殿中执法纠察中央官员,三是通过公卿奏章,纠察百僚。40.参考答案:A,D41.参考答案:(1)亲族回避。凡有祖孙、父子、叔侄和兄弟关系的人不能在同一机构中任职,由职务较低者回避。地方官的回避要求更严,凡有五服以内亲属关系及外姻亲属关系、师生关系者均要回避。 (2)职务回避。如户、刑两部中负责各省事务的司级机构长官必须回避,即处理某省业务的机构中不能有本省籍的官员。 (3)地区回避。地方官必须回避籍贯所在的本省、且不允许在邻省五百里以内地区任地方官。42.参考答案:1948年“行宪国大”选出总统、副总统后,国民政府改为总统府。新政府的行政体制有较大的变化: (1)设立国民大会国民大会为全国最高权力机关,由依法选出的国民大会代表组成,代表全国国民行使职权。其职权有:选举和罢免总统和副总统;修改立法院提出的宪法修正案。从表面上看,国民大会是按照孙中山权能分开的思想,将国家权力交还给人民。但是真正决定国家一切内政外交方针,并对这些方针的贯彻执行监督的并不是国民大会,而是国民党中央及由国民大会选出的总统蒋介石。国民大会不过是很秉承国民党中央和蒋介石的旨意,粉饰独裁专制的御用工具而已。 (2)设立总统和总统府 1948年5月蒋介石任总统后,为了所谓“行宪”,对政府机构进行了改组,取消了过去的国民政府主席和国民政府委员会,代之以总统和总统府。总统为国家元首,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统依法行使如下职权: ①统率全国陆海空军; ②宣布法律,发布命令; ③行使缔结条约及宣战,媾和之权; ④公布戒严; ⑤行使大赦、特赦、减刑及复议之权; ⑥任免文武官员; ⑦授予荣典; ⑧国家遇有天灾人祸或财政经济上有重大变故时发布紧急命令之权; ⑨解决院与院之间争执问题。 尽管总裁权力十分广泛,但依据宪法的规定,总统的权力要受产法院的限制,总统仅是礼仪上的国家元首。这是蒋介石所不能接受的。于是,行宪国大在宪法之外又制定了《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约》,明确规定总统在动员戡乱时期,为避免国家或人民遭遇紧急剧危难或应付财政经济上重大变故,经行政院会议决议为紧急处分,不受宪法有关条款限制。这就为总统实行独裁开了方便之门。 总统为行使职权,设总统府以代国民政府。总统府下设资政、参议若干人和国策顾问委员会、战略顾问委员会,就国家大事向总统府提出意见,并备咨询。总统府下设秘书长和参军长,协助总统处理日常事务。 (3)五院行政体制的变化 “行宪国大”后,按照宪法的规定,重新设立了五院。五院的行政体制与从前也有所变化。 行政院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行政院长由总统提名,经立法院同意任命。原行政院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现主要对立法院负责。立法院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有议决法律案、预算案、戒严案、大赦案、宣战案、媾和案、条约案及国家其它重要事项之权。 表面上看,立法院有较大的权威性、独立性和民主性,但实际上立法权仍操在国民党中常会和总统蒋介石手中。司法院为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掌理民事、刑事、行政诉讼的审判及公务员的惩戒等事项。考试为国家最高考试机关,掌理考试、任用、铨叙、考绩、级俸、升迁、保障、褒奖、抚恤、退休、养老等事项。监察院为国家最高监察机关,行使同意、弹劾、纠举及审计权。43.参考答案:吏部执掌全国人事大权,负责核定各级机构的编制,选拔、任免、考核各级官吏;户部执掌财权,掌管全国户口、土地和赋税事宜,同时也负责管理漕运、茶马、赈济和盐政等事务;礼部执掌礼仪、祭祀、宴飨、科举、外交和官印制造等事务,还兼管皇族事务;兵部主管武官人事、军用物资的管理和供给;刑部为司法机关,专主审判,其职能和唐宋刑部不同;工部主管营造制作、农田水利诸事务。44.参考答案:(1)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抗日民主政权的组织者,而且也是其行政决策的领导者;(2)抗日民主政权自身的行政决策活动,采取集体决策的方式进行,凡属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决定,而不能由个人决断。在边区和县级政府中,均设有进行集体决策的机关-----政府委员会。(3)为了保证行政决策的正确性,减少失误,抗日政权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十分重视征询和采纳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45.参考答案:唐代除一般任用制外,还有一种特殊任职法即使职差遣。这种官吏任用方法具有两面性,它既是皇帝为控制政权直接插手国家庶务的一种手段,造成国家庶务管理的随意性;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客观上也要求统治者用临时置使、随事订补的方法,在保证行政管理体制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增加整个行政管理体制的应变能力,使职差遣正是在不改变整个行政管理体制的情况下对原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唐代任命莱官负责处理专门事务,称为差遣。被差遣者如果是职事官,事毕即回原任。差遣可分为“置使”和“检校”两大类。总之,差遣是皇帝针对临时性任务所拥有的非程序任官的权力,这种任官方式既有为事择人的优点,也有破坏制度的弊端。46.参考答案:(1)荐举之法。春秋时期就有荐举之法,战国时期逐渐形成制度,当时各国贵族、官僚竞相养士,推举人才,朝中大臣和郡县官员也有义务定期向国君推荐人才,并实行荐举连坐,即推举者对被举者是否称职承担法律责任,以确荐举制度的有效实施。(2)自荐。战国时期游说纵横遍布天下,这些士凭着自己的才能和学到的知识在列国之间择主而事,他们通过直接给国君上书或游说等方式自己推荐自己。(3)除掌握知识和拥有能力的士阶层外,一般庶民还可以通过耕战而“因功授官”,功较能更容易掌握,故此标准更易为大多数人所掌握,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也具有重要意义。(4)、也应看到的是,在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的残余仍有很大程度的残留,以血缘关系作为选拔官吏的依据,在战国时期官员选拔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47.参考答案:D48.参考答案:唐代宰相议政的办事场所叫政事堂。在唐代初年唐太宗在位时,尤其重视门下省的谏议封驳职能。所以政事堂设在门下省,唐高宗时又移至中书省,到唐玄宗时,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称中书门下政事堂。中书门下政事堂和以前的门下政事堂、中书政事堂相比,在体制上有以下不同。首先,唐初宰相多为兼职,除三省长官外,还以其品级较低的官员加上“参与朝政”“同中书门下三品”等名号,让其进入政事堂分任宰相之事,以削弱三省长官的权力。这些兼职宰相上午在政事堂议政,下午回本署办公。中书门下政事堂则不同,凡挂衙“同三品”或“同平章事”者均为专职宰相,不再回本署办公。其次,中书门下政事堂在正厅之后设吏、枢机、兵、户、刑五房,对口指挥尚书六部,使宰相的办事机构逐渐完备。第三,中书门下体制存在着宰相权力的分散和集中两种倾向。中书门下体制原来是一种分散相权的集体宰相制,但宰相中的首席宰相号称“执政事笔”会因受皇帝宠信而擅权。唐肃宗时,鉴于李林甫,杨国忠专权的教训,实行诸宰相十日一轮流秉笔承旨的制度,唐德宗时实行宰相一日一值守。北宋也延续这种制度。49.参考答案:D50.参考答案:(1)隋唐中央政府职能机构以尚书六部为主,以诸寺、监为辅,形成相互平行,既有分工,又有制衡的行政职能部门体系。从分工上看,六部执掌政令,九寺五监分掌具体事务,两者之间形成总领和具体分管的关系。从制衡上看,六部与诸寺、监形成双层制约的关系。六部执掌政令而不管具体事务,而具体管理各项事务者又无政令之权,形成一层制约关系。具体分管各项事务的诸寺监要接受六部的指导和监督,但诸寺、监长官也可以直接听从皇帝的指示,并在对六部指令有不同看法时可直接上奏请示皇帝,形成又一层制约关系。(2)六部十十四司。隋唐尚书省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人事、财经、文教礼议、军事、司法监察和建设等事务,是执掌政令的重要中央职能部门。六部每部之下各辖四司,共二十四司。各司之间分工清楚,职责分明。(3)九寺、五监。九寺五监与尚书六部在职能上基本上处于平行地位,与六部无法定隶属关系,但职权与六部重迭之处甚多。九寺各设卿一员、少卿二人为正、副长官,寺丞管理寺内日常事务。各监职官设置情况则较为复杂。51.参考答案:宋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程度较前代有较大提高,皇帝在行政决策中的独断地位亦大幅上升。但在个体的决策程序上,宋朝皇帝还是按“兼听”的原则,采用各种会议制度来集思广益。故宋代决策程序基本沿袭前代,分为会议和皇帝裁决两个阶段。(1)宋代会议制度可分为例行常朝、便殿议政和临时朝议三大类。例行常朝由皇帝主持,其目的是疏通君臣关系,为皇帝决策提供信息。便殿议政是皇帝在便殿召见宰相、枢密使等中枢官员商议军国大事的一种会议形式,临时朝议是皇帝就某问题临时召集会议进行商讨,向大臣征示决策方案的会议形式,主要有皇帝亲自主持的朝议和皇帝授权宰相等高级官员主持的廷议。(2)以上各种会议形式只是为皇帝作出决断提供具体材料,起到沟通信息的任用,至多也只是提出一个供皇帝参考和选择的决策方案。各级官员所享有的只是决策的建议权,最后能否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决议还有待于皇帝的决断。52.参考答案:1、立法院,国民政府最高立法机关。设置法制、外交、财政、经济、军事等常设委员会和其他临时委员会。2、司法院,国民政府最高司法机关。下设司法行政部、最高法院、行政法院、公务员惩戒委员会等。3、考试院,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每逢考试设有典试委员会和试务处。4、监察院,国民政府最高监察机关。设有审计部监督国民政府所属各机关预算、计算、收支及稽查财政上不法行为。5、行政院,下设九部、两个委员会、一署和其他机构。53.参考答案:(1)清朝监察系统基本承袭明代制度,以都察院为最高监察机关。都察院主要职责是监督政治得失、弹劾不法官吏和对各级行政机构的政务执行情况实施监督。除拥有上述权限外,都察院长官可参与议事,有决策参议权,又可参加重大案件的会审,故有司法权。 (2)清访明制制设置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清初六科尚为独立机构。雍正元年六科并入都察院,成为督察院的下属机构。六科主要任务有二,一是掌发“科抄”,即每科每日派级事中一人到内阁接收题本,然后抄给有关部门分别承办;二是监察六部等职能机构执行政务,监察方式是注销各部文卷,以审查各部门处理政事有无违反有关规定。此外,六科还拥有封驳权,但已远较明代为小,它所封驳的仅是内阁发出的一般文件,对军机处发出的机密谕旨则无权封驳。 (3)都察院下设有十五道监察御史。监察御史职权范围非常广泛,除负责监察所辖省区外,还有监视中央各机构、弹劾京官之权。内阁、都察院、翰林院、詹事府、太医院、步军统领衙门和六科由十五道分别负责稽查,其余机构由六科和十五道双重稽查。中央各机构每月两次将文件送往相应科、首衙门进行注销,只有军机处不在监察机构的监察范围内。除注销文卷外,还有照刷文件的制度,即对各机构的财政情况实行检查。实施这种检查的是十五道中的河南道,主要是审察财务单中的各种违反规定之处,以有无侵挪款项为检查重点。 (4)清朝对地方的监察采取双轨制。一方面由十五道监察御史按道对地方政府实行监控,对各级地方官员执行监督。另一方面,清朝还有一系列地方监察系统。总督、巡抚例兼右都御史和右副都御史,对所辖地区地方政务有监察责任。各省按察司是专管一省的司法与监察机构,也有行使监察的职权。省、府间的道也有监察省内某一区政务或某一具体业务的权力,故又称道的长官道员为监司。 (5)清朝还设有两个特殊的监察机构,即宗室御史处和内务府御史处。宗室御史处专门负责监督宗人府,内务府御史处专门负责对内务府府的监察。 (6)从上述可以看出,清朝监察系统在机构设置上较前代更为严密和完整,在稽查制度上也更为详密。但清朝监察制度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产物,其弊端极其明显。清朝监察机构和作为专制皇权工具的职能表现特别突出,监察制度是皇权高度发展的产物,其弊端极其明显。清朝监察机构和作为专制皇权工具的职能表现特别突出,监察机构的维护封建法制、进行自我调节的职能效果甚微,皇帝控制下的决策机关军机处不在监察机构的监督范围内,科、道合一虽使监察系统减少了重迭和机构间的牵制,却使给事中对皇权有一定程度牵制的封驳权也基本被取消,监察官员的弹劾结果取决于皇帝的喜怒,为保住禄位而视腐败于不顾的监察员越来越多,致使监察机构的调节能力丧失殆尽,吏治日益腐败。54.参考答案:尽管近代中国行政管理走过的是一条荆棘丛生、坎坷不平的道路,但其改革和进步的趋势仍然清晰可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清晰度越来越明显,最后终于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标志,翻开了中国行政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1)旧的管理体制已经崩坏,改革成为时代潮流。 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对原有的行政体制进行了局部的改革。甲午战争后,伴随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旧的行政体制又得到较大范围的改革。但是这次改革的成果与变法运动一起很快被顽固派扼杀了。在随后的“新政”和预备立宪中,传统的行政体制在保证皇权至上的前提下,又作了尽可能的改革。尽管这些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装潢门面,却也显示出历史进步的不可抗拒性。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将行政体制改革大大地推进一步。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南京临时政府的确有许多新的东西,行政体制是新的,行政管理的方式方法是新的,行政管理的思想和原则也是新的。所有这些,都给以后历届政府的行政管理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辛亥革命后历由统治地位的政府尽管并没有认真按这些新的东西去办,有的甚至又重新举起帝制的旗帜,但在大多数场合下,还得打着这些东西作为招牌,并不断地对旧的管理体制作些修改和改革。因为改革已成为历史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谁要逆历史潮流而动,拒绝改革,不仅不能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而且将会被历史潮流所吞没。 (2)新的社会因素逐步壮大,行政管理日趋民主化和科学化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内无民主,而受封建主义压迫,长期的闭关自守导致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但是,近代中国毕竟不同于古代中国,由于经济基础的变化,新的社会因素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的夹缝中逐步成长起来: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形成,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民主和科学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等,再加上世界大潮的推动,中国社会终于跨入了近代化的门坎,国家行政管理也日益趋向民主化和科学化。在行政体制方面,自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国家行政机构从名称到职能都发生了变化。辛亥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虽然时间不长,但孙中山确立的总统制、内阁制、国会制形式,三权分立、五权宪法等政权组织原则,以及权力合理配置、职能合理划分等管理思想,对后世行政管理都有很大影响。至于国民党统治时期,更是以高扬孙中山民主共和国的旗帜,鼓吹通过军政、训政达到宪政,最后实现孙中山“还政于民”的民主政治理想而号召的,其中不乏虚假和变形的成分,但在形式上确有一些新的色彩。在施政过程方面,随着封建专制政体的被推翻,延续了几千年“干纲独断”、“腾即国家”的寡头决策体制被抛弃,代之而起的是集体讨论、集体决策的委员会议制。尽管实际运用中常常变形走样,但这种变化的意义不可低估,它是行政决策民主化的先兆。 在人事行政方面,清末的废科举、兴学堂,终于结束了已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以“八股取士”为中心内容的科举制度,为人事管理的现代化创造了前提条件。国民党统治时期,考试院的成立和公务员制度的出台,标志着人事管理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3)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政权,为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近代中国,政权林立,进步政权和反动政权同时存在于中国这块土地上,在这诸多的政权中,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政权异军突起,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在行政管理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不仅有力地推动了革命根据地行政管理活动的开展,促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展,而且代表了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方向,为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对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55.参考答案:(1)在国防最高委员会中设立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经委员长指定可以列席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务会议。国防最高委员会作出决义后,即交执行委员负责执行,这保证了决定执行的及时性和准确性。(2)推进行政三联制。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国防最高委员会根据蒋介石的指示,从1940年开始推行行政三联制,即按照行政运行的顺序,将一切工作过程分为计划、执行、考核三个阶段。国防最高委员会是将三者统一和联系起来的最高指挥机关。按这一框架,国防最高委员会增设中央设计局和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于是形成这样的运行系统:中央设计局管设计,党政军原有机关管执行,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考核。国防最高委员会利用中央设计局和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一方面严格控制各级政府的施政计划及预算,另一方面密监督其计划的执行。行政三联制是蒋介石集党政军大权于国防最高委员会,加强对各级行政机关控制和监督的重要手段,其结果是进一步增加了党政军机构的重迭和矛盾。(3)实行分层负责制。即将各机关人员分成若干层级,明确规定各层级的职责权限,使各级人员都明确责任,做到职责专一,功过分明,便于查核。具体层次及责任如下:第一级即各机关最高长官,主要掌握本部门的决策权;第二级即各级机关幕僚长,其职责主要是参与起草以及组织实施一级长官的决策;第三级即幕僚长以下司、局、处、科长等,其主要职责是落实一、二级长官交办事项;第四级即文书、科员、书记员、办事员等,各按具体情况确定其责任。(4)推行幕僚长制。这是一种机关工作制度。国民政府将机关工作分为政务工作和事务工作,主管长官负责政务工作,而常务次长、秘书长、主任秘书、支部书记等官吏则着重负责事务工作。这些负责事务工作的长官就称为幕僚长。提倡幕僚长的目的,是要各级幕僚长负起责任,不要事事推给主管长官,妨碍主管长官对重要政务的筹划和处理。(5)改进公文处理办法。强调文书处理“贵在快捷”,要求各机关切实做到“层层节制”,“级级负责”。尽管国民政府三令五申,但是由于官僚机构臃肿,吏治腐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56.参考答案:针对各少数名族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具有不同的风俗民情的现实,秦汉中央政府采取了非常灵活的管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在杂居区,采取郡下设道的方法。道相当于县,其长官秦称啬夫,西汉称道长。这种道当是郡下的一种与县有所不同的特殊行政区域,所采取的是既直接统治,又在一定程序上承认其内部特殊的管理方法。(2)在南方归附地区,采取虽置郡县和汉人长官,但对归附少数民族首领仍赐侯、王印,保持内部原有统治方式的双轨制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方式当是一种高度内部自治的方式。(3)对内属迁入边郡的北方少数民族,一方面保留原有的国号和建制,称属国,另一方面,朝廷直接派出官吏加以监督。成帝以前实行的是大鸿胪-----典属国-----属国都尉三级管理,成帝以后减省为水鸿胪----属国都尉两级管理制。这种管理方式当属于一种有限度的内部自治方式。(4)持节护官。这是汉政府对北部叛服无常的少数民族派出的进行羁縻的一类武官,这些武官对各少数民族政府政权只采取武装护而不干预其内部事务。这种管理方式以中央政府自身实力强大为前提,一旦自身实力衰落,前世经营的成果也全付诸东流。57.参考答案: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政府授权军事委员会长执行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的“统帅陆海空军”的职权,指挥全民,负国防全责。同时,军事委员会内部领导体制及机构也作了较大调整,大大地提高了军事委员会的地位。(1)改变领导体制。抗战前,军事委员会会除委员长外,设立副委员长和常务委员。抗战开始后,军事委员会取消了副委员长和常务委员,只设委员长1人,由陆海空军大元帅兼任,行使“统率陆海空军”职权。(2)进一步扩大编制。抗战开始后,不仅平时直属国民政府的军事机构,如参谋本部、训练总监部、军事参议院等移归军事委员会管辖,而且行政院的军政部,海军部也归其兼领,另外,还添设了政治部,战地党委员会等机构。军事委员会堪称国民政府直属机关中最庞大的机关。(3)进一步加重职权。抗战开始后,军事委员会不仅是最高军事机关,而且是统辖全国军民作战的大本营,凡军令、军政、军法、后勤、海军、空军、抚恤、军事人员铨稳衡考绩及奖惩、部队政治训练、政治农救会、民众军事训练等,均为其职权范围。此外,通过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还控制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人事安排和调动。可见,军事委员在抗战期间也发展成为国民政府中地位最高、权势最重的机关,它名义上直属国民政府,但实际权力远在国民政府之上。58.参考答案:(1)在杂居区,采取郡下设道的方法。(2)在南方归附地区,采取虽置郡县和汉人长官,但对归附少数民族首领仍赐侯、王印,保持内部原有统治方式的双轨制管理模式。(3)对内属迁人边郡的北方少数民族,一方面保留原有的国号和建制,称属国,另一方面,朝廷直接派出官吏加以监督。(4)汉政府对北部叛服无常的少数民族派出“持节领护官”。59.参考答案:1920年7月直皖战争后,直系军阀控制了北京政府。在直系军阀统治的4年中,北京政府的行政决策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直奉联合控制决策权。直皖战争后徐世昌仍为大总统,靳云鹏于1920年8月9日组阁,但实权操在直系曹锟、吴佩和奉系张作霖等军阀手中。大总统和内阁仅为奉命执行机构而已。(2)、直系利用兵权支配决策权。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完全控制北京政府。鉴于袁世凯和段祺瑞的教训,直系军阀并不公开拒绝《临时约法》和国会,反而以“恢复法院”相标榜。在“恢复法统”的口号下,他们撵走了安福国会选举的总统徐世昌,抬出黎元洪为大总统,并恢复旧国会,组成以王宠惠为总理的新内阁,但是,总统、国会、内阁并不能依法行使职权,而必面仰军阀鼻息,听从军阀指挥。(3)、曹锟以大总统名义直接掌握决策权。曹锟上台后,一方面运用军事力量和金钱继续操作议会,另一方面以大总统名义直接控制内阁,牢牢掌握着行政决策权。但是,曹锟的贿选已经将自己搞得名声扫地,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将领凭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终于将他赶下了台。60.参考答案:(1)、边区政府民政厅直接管理的人员包括边区政府各厅、处的秘书、科长和直属机关负责人;专员公署专员、秘书、科长;县长、县政府委员会和县政府秘书、科长,区公署区长等。 (2)、民政厅委托专员公署管理的人员主要是政府科长级干部。 (3)、有关部门分别管理并向民政厅备案的人员包括边区政府各厅、处、股级以下干部;各直属机关科长以下干部;各类文化技术干部;专署和县政府股长以下干部;区助理员,乡长和乡政府委员及文书等。以上三种形式构成了边区干部管理制度的基本模式。61.参考答案:(1)清末,随着“新政”和“预备立宪”期间行政体制改革的进行,在行政执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①中央各部实行了专任之法,做到权责一致。中央各部长官采取一正二副制,在尚书的统一领导下,分工协作,权责分明,克服了以往满汉尚书互相推诿的弊端,有利于政令执行的统一;②加强各部尚书的行政权力;③建立办公会议制度。1970年制定的《各省官制通则》规定,各省督抚设会议厅,定期召开司道以下官员的办公会议,讨论重要政令的实施办法;④行政执行逐步规范化、标准化。清末,各部都比较重视行政建设,初步改变了过去行为的随意性。(2)1911年仿„责任内阁‟成立后,行政执行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①统一了事权。中央一切行政事务均由内阁负责;②改变越级奏报的惯例。除按照内阁官制须由内阁国务吕臣奏报事体外,其余各衙门不行越级奏报;③明确各部的自行处置权。各部的例行事务以及职权范围内的事务,由各部自行处理,不必上奏朝廷,也不必事事向内阁总理大臣汇报。(3)上述变化是进势使然,且多为官样文章,因而其实际意义是十分有限的,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渴清政府行政管理逐渐颓败的局面。62.参考答案:(1)台谏趋于合一亲仿唐制设御史台,下设台、殿、察三院,仅负责监察在京机构官员。谏院作为一种独立的机关,其设置始于北宋时期。宋代以前的御史、谏官职责分明,宋代开始出现台谏合一趋势,南宋时台谏合为一符。 (2)皇帝直接控制台谏官北宋末年形成定制,宰相不得推荐台谏官,台谏官的任免“必由中旨”。台谏官由此脱离了相权的控制,成为皇帝加强专制权力的工具,其权力得到强化。御史有“风闻弹人”的权力,弹劾不当也不加惩罚。 (3)轻重相制,交叉监督宋代不仅加强了对各级官吏的监察,而且还加强了对监察人员本身的监察,形成轻重相制,交叉监督的格局。元丰六年,宋代在尚书都省设置御史房,“主行弹纠御史案察失职”。这使御史台一方面有对各级官员实施法律监督的权力,但另一方面它又被置于作为其监察对象的行政机关的监察和控制之下。在地方行政监察上,路之各监司不仅相互监临,而且还要受到下属府、州、府一级设置通判,一方面使通判监督知州,另一方面又使知州和通判之间互相制约。以京师文官出任知县,也起到监督州府的作用。从上述可以看出,宋代监察网络十分严密,这一方面适应了强化专制集权的需要,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些弊端。台谏官员风闻弹人的权力使许多官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循苟且。对相权的威慑使决策过程出现混乱局面,对地方监察中过分的分权,也使各级地方政府的活力消失殆尽。63.参考答案:(1)、机构的设置比较合理和集中。尽管当时要对当前清官僚和立宪派作出平衡照顾,但实际设置的机构非“因人而立”,而是根据客观需要,将能合在一起的机构尽量归并。 (2)、实行总统垂直领导制。总长直接受总统指挥,次长也由总统“简任”,总长、次长各为1人,形成总统—总长---资长三层独任制的领导方式,避免了副职过多,纠缠不清的矛盾。 (3)、行政各部建制的顺序适应了当时形势的要求。因当时正处在战火末熄的非常时期,故各部顺序的排列以陆、海军部为首,尤以陆军部的地位最为重要。但是,由于受时代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建制并不很完善,权限划分也比较粗放,带有较多的“临时”色彩。当然,与历代封建王朝的六部建相比,这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近代化的中央行政体系。64.参考答案:(1)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充分发挥政权机关的积极性。(2)按照“三三制”原则组成行政机关,吸收各阶层人民参加行政事务的管理。(3)实行民主决策,重视征询和采纳各方面人士的意见了建议。(4)实行精兵简政和逐级负责制,提高工作效率。(5)建立相对完善的监督体系。(6)严格干部标准,加强干部的教育和考核奖惩,干部的福利待遇以不高于熟练劳动者的所得收入的俸以养廉的原则。65.参考答案:西周的行政监督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天子、诸侯各自对其下属“邦国”的监督,二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各自对其直接辖区的监督。 (1)对邦国的监督。由于等级君主制国家结构的限制,上级无法在下属的领地设置专门监察机构执行监察任务,于是利用朝觐、巡狩方式进行,或委派监国、上卿进行。 (2)天子、诸侯对其辖区的监督和检查主要依靠官员进行。西周初年,对王畿实行分片管理制,陕西以东由周公负责,陕以西由邵公主管,以“巡行”视察的方式监督地方政务。此外,各高级职能官员如司徒、司空等以“循行”方式对其主管的部门工作进行监督。66.参考答案:清初官员的考核基本承袭明代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种,后将考满、考察合为一体,形成划一的制度。(1)清初考满方式基本承袭明代,但改为一年一考,三考为满。其具体方式是三品以上官员由本人先自我裁定,四品以下则先由吏部会同都察院一起审查,最后均上报皇帝审定。考满是一般性考核,在某一官员任职届满时进行,主要是考核官员的从政经历和政绩,作为未来仕途升降的依据。(2)考察与考满合为一体后,规定每三年考核一次,由吏部考功司主持。①对京官的考察称京察。京察四格,即守、政、才、和年作为考察的标准,根据考核情况分为称职、勤职、供职等级别。对不称职和行为不端的官员要纠以八法,即用八条标准决定其升降去留。②对地方官的考察称大计。其标准也是政、守、才、年四格,主要以政绩的多少和任职地区的发展状况为根据评定等级。各级政府属吏的考察由本衙门长官负责,然后上报督抚,最后由吏部考功司复审。(3)清朝考核官员名义上由吏部负责,但实际上吏部仅负责办理手续而已,考察大权分散于各级长官手中,总之,清朝吏部的考核之权比明代吏部大为下降。67.参考答案:(1)把对敌斗争的表现作为干部考核和奖惩的主要条件;(2)重视司法干部的考核和奖惩;(3)严厉惩治干部的贪污行为。68.参考答案:(1)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充分发挥政权机关的积极性。(2)按照“三三制”原则组成行政机关,吸收各阶层人民参加行政事务的管理。(3)实行民主决策,重视征询和采纳各方面人士的意见了建议。(4)实行精兵简政和逐级负责制,提高工作效率。(5)建立相对完善的监督体系。(6)严格干部标准,加强干部的教育和考核奖惩,干部的福利待遇以不高于熟练劳动者的所得收入的俸以养廉的原则。69.参考答案:南京临时政府传统封建王朝相比,在行政监督方面最大的区别是创建了议会监督制。(1)根据1912年1月2日颁布的《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规定,临时参议院对政府的监督方式有:议决临时政府的预算;检查临时政府的出纳;议决临时大总统交议事件;答复临时大总统咨询事件;并对临时大总统的宣战、媾和、缔约、制定官制、任免官员、设立法院等行为行使同意权。(2)1912年3月11日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随后颁布的《参议院法》,进一步扩大了参议院的行政监督权。根据两法规定,参议院对政府的监督方式有四种:质问;弹劾;查办;建议。(3)议会监督制的建立,为使行政管理进入法制化的轨道奠定了基础。遗憾的是,这一制度在实践中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70.参考答案:1、盛行于部落联盟时代民主制的某些残留使得诸侯国君和宗室贵族对朝政拥有相当的参与权,制约着王权的发展。2、贵族议事制度的影响。据文献记载,禹征三苗,启伐有扈氏都曾召开贵族议事。3、王权受到宗教信仰的限制,如商神权盛行,处理政务须事事向上帝请示占卜,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王权的发挥。7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