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小测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1B/01/wKhkGWcgdVeAR-oBAAFa-fNFUus036.jpg)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小测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1B/01/wKhkGWcgdVeAR-oBAAFa-fNFUus0362.jpg)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小测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1B/01/wKhkGWcgdVeAR-oBAAFa-fNFUus0363.jpg)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小测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1B/01/wKhkGWcgdVeAR-oBAAFa-fNFUus0364.jpg)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小测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1B/01/wKhkGWcgdVeAR-oBAAFa-fNFUus03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第三单元【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1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A.箪(dān)怫然(fó)休祲(jìn)B.俟(sì)徒跣(xiǎn)加冠(ɡuàn)C.蹴(cù)韩傀(ɡuī)绮绣(yǐ)D.谒(yè)缟素(ɡǎo)叱咄(duō)【答案】D【解析】A.怫fú。B.“冠”是多音字,此处应读ɡuān。C.绮qǐ。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贤者蹴尔不辨礼义妻妾之奉B.安陵庸夫故不措意流血千里C.流辈畅达以衾拥覆缊袍蔽衣D.叱咄硕师执经叩问援疑质理【答案】D【解析】A.不辩礼义;B.故不错意;C.缊袍敝衣。3.下面加点字说明有误的一项是(3分)()A.故患有所不辟也(祸害、灾难)秦王怫然怒(生气的样子)B.是亦不行以已乎(已经)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曾经)C.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援疑质理(引、提出)D.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姑且,暂且)【答案】B【解析】“已”在此处应说明为“停止”。4.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答案】C【解析】A.“辟”同“避”,躲避。B.“错”同“措”。D.“辩”同“辨”,辨别。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所欲有甚于生者受地于先王B.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徒以有先生也C.行道之人弗受无奔跑之劳矣D.言和而色夷挺剑而起【答案】C【解析】C项中两个“之”都是助词,的。A.“于”依次为:介词,比/介词,从。B.“以”依次为:介词,用/介词,因为。D.“而”依次为:连词,表并列,不译/连词,表承接,不译。6.下列加点字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腰白玉之环A.天下缟素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手自笔录D.轻寡人与【答案】A【解析】例句中的“腰”名词活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A.“缟素”名词活用作动词,指穿白色丧服,用法与例句中的“腰”相同。B.“生”是动词活用作名词,指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C.“笔”是名词做状语,用笔。D.“轻”是形容词做动词,轻视。7.下列句子翻译不精确的一项是(3分)()A.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译:夸耀自己的际遇好而在同乡面前显示傲慢。)B.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译:秦王神色变得懊丧,直身跪着,向唐雎道谢。)C.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译:从前<为了“礼仪”>,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万钟”>。)D.日侍坐备顾问。(译: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打算接受询问。)【答案】B【解析】句中的“谢”应翻译为“致歉”。B项译句中的“道谢”有误。8.依据提示默写。(每空2分,共10分)(1)马作的卢飞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2),八年风味徒思浙。(《满江红》秋瑾)
(3),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词人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答案】(1)弓如霹雳弦惊(2)四面歌残终破楚(3)会挽雕弓如满月(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解析】(1)—(3)属于干脆型默写题,留意“霹雳”“残”等字词的正确写法即可。(4)是理解型默写题,要抓住“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提炼出相应句子。留意:“赢得生前身后名”中的“赢”是难写字,不要写成“嬴”或“羸”。二、课内精读(46分)(一)【2024年中考云南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14分)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来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9.请对“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作简要赏析。(7分)10.“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分)【答案】9.运用“八面受敌”的典故(或运用比方的修辞手法),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逆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10.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实力。在阅读古诗词中要通过联系写作背景、作家风格,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意思。“四面歌残终破楚”意思是列强靠近,中国前途危殆。此处引用了《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的故事。写作诗歌时诗人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于是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因此在这里引用这个典故,一方面写出了国家八面受敌的逆境,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担忧国家命运的爱国之情。10.本题考查学生揣摩诗歌情感的实力。此类题目一般由两部分构成答案:内容+情感。做答时既要理解诗句大意,又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揣摩诗歌情感。“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秋瑾的自我写照,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改变,来表达她的理想、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身不得,男儿列”表明自己是女儿身,“心却比,男儿烈”则干脆抒发了诗人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一腔爱国热忱。(二)(2024·浙江省湖州中考真题)疫情期间,一位同学线上学习《送东阳马生序》。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12分)(1)学习时,他发觉了文中“加冠”“耄老”等特地用来指代年龄或年龄段的词语,于是联想到下面的词语。请问,下面哪一项是不能归入这一类的?()(6分)A.始龀(《愚公移山》“始龀,跳往助之”)B.垂髫(《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C.多髯(《核舟记》“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感佩之余,他觉得下面这副对联能概括宋濂其人,但他区分不出上下联。你认为上联和下联分别是哪一句?(填字母)(6分)A.厚实养德世称贤B.勤艰求学书为上提示1对联要求平仄相谐……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摘自《语文作业本》)提示2:从上下联关系看,对联可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串对,下联的内容往往是紧承上联而发的。(摘自《名联鉴赏辞典》)【答案】(1)C(2)上联:B;下联:A【解析】(1)这道题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了解。A.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B.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C.髯: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故选C。(2)这道题考查对联的基本常识。依据“提示1”的“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可知,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A的尾字“贤”声调是二声,属于平;B的尾字“上”声调是四声,属于仄。故上联是B,下联是A。也可以依据“提示2”的“下联的内容往往是紧承上联而发的”来判定。B句“勤艰求学书为上”是“A”句“厚实养德世称贤”的前提,正是因为宋濂年轻时的“书为上”,才有了成年后的“世称贤”。故上联是B,下联是A。(三)【2024年中考四川成都卷】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20分)甲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康肃问曰:“单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的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共口,徐以构的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丙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1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5分)A.元方入门不顾(照看)B.吾射不亦精乎(精湛)C.康肃笑而遣之(遣:打发)D.故不错意也(同“措”,安放)1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5分)A.下车引之/介冑之士不拜B.以钱覆其口/醒能述以文C.而钱不湿/博学而笃志D.且秦灭韩亡魏/年且九十1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5分)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A.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能干脆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B.即使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C.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轻易(答应),哪里只是用五百里的土地(就交换)呢?D.虽然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能干脆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18.下列对文段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5分)A.三组对话皆聚焦冲突。三组选文中的人物对话,分别围绕“谁未守信”“本事是否值得炫耀”“要不要听从秦国要求”进行、B.三组对话均呈现应答才智。甲文元方有理有据,睿智回应;乙文卖油翁现身说法,类比说理;丙文唐雎据理反诘,沉稳应对。C.三组选文皆用对比。甲文客人冲动无礼对比元方有礼有节,乙文康肃神闲气定对比卖油翁傲慢自信,丙文唐雎不卑不亢对比秦王不行一世。D.三组选文语言简练。甲文仅“引”字就写出友人惭愧示好,乙文只用“安敢”就显出康肃居高临下,丙文以一“否”字就表现出唐雎看法显明。【答案】15.A16.B17.B18.C【解析】15.A.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16.A.代词,指代元方/结构助词,的。B.都是介词,用。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D.连词,况且/副词,将近。故选C。1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关键词语:虽:即使。易:交换。直:只是。故B正确。18.C项分析有误。乙文应是:卖油翁神闲气定对比康肃傲慢自信。参考译文:【甲】挚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挚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挚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乙】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超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娴熟罢了。”陈尧咨(听后)生气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事)!”老翁说:“凭我倒油的阅历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渐渐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娴熟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丙】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我,这是为什么呢?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缘由,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办法。现在我用十倍于安陵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反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像你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并且保卫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是五百里呢?”三、拓展阅读(23分)【2024年中考河南卷】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一)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二)何易于为益昌令。盐铁官榷取茶利①,诏下,所在②毋敢隐。易于视诏书曰:“益昌人不征茶且不行活,矧③厚赋毒之乎?”命吏阁诏④,吏曰:“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窜⑤邪?”对曰:“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视察使素贤之,不劾也。(节选自《新唐书·何易于传》)注:①榷取茶利: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榷(què),专卖。②所在:这里指盛产茶叶的地方。③矧(shěn):况且,何况。④阁诏:搁置诏书。⑤窜:这里指被流放。19.说明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6分)(1)丈夫之冠也冠:________(2)得志,与民由之由:________20.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1.善用修辞增加雄辩力气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点,请结合语段(一)其次段的内容简要分析。(6分)22.依据你对语段(一)中“大丈夫”的理解,你认为语段(二)中的何易于能否称得上“大丈夫”?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7分)【答案】19.(1)行冠礼(2)遵从20.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胆怯 ;他们宁静下来,天下就安然无恙。21.①运用反问,以不行辩驳的语气否定景春的观点。②运用排比(反复),阐明大丈夫的精神实质及特点,义正词严,气概磅礴。22.能。①为茶民和小吏着想,讲仁德,有仁心。②焚诏(抗诏),不惧权势。【解析】1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丈夫之冠也:男子行加冠礼时。冠:行冠礼。(2)得志,与民由之: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从。2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精确。留意:惧,胆怯 。安居,宁静。熄,同“息”,平静,指斗争停息,天下太平。21.本题考查修辞赏析。(1)“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运用反问,以不行辩驳的语气否定景春的观点,增加语势。(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运用排比和反复,阐明大丈夫的精神实质及特点,义正词严,气概磅礴,排比句式增加了语势且富有节奏感。22.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结合“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可知,何易于为茶民和小吏着想,讲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监控训练题
- 信息安全运维月报
- 志愿填报指南
- 英语全球通行
- 传媒融合电商
- 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职中学生会申请书
- 银行评级申请书
- 二级建造师之二建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题库【全国】
- 初级银行管理-银行专业初级《银行管理》模拟试卷2
- CB/T 102-1996锡基合金轴瓦铸造技术条件
- 罗森便利店QSC标准课件讲义
- 售后服务的流程图
- 急诊科进修汇报课件
- DL∕T 617-2019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技术条件
- 信息技术基础ppt课件(完整版)
- 弘扬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课件(共16张PPT)
- 钢琴基础教程教案
- 电子课件-《饭店服务心理(第四版)》-A11-2549
- 糖基转移酶和糖苷酶课件(PPT 111页)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