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聚落 同步练习_第1页
3.3 聚落 同步练习_第2页
3.3 聚落 同步练习_第3页
3.3 聚落 同步练习_第4页
3.3 聚落 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三节聚落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1城市和乡村聚落是人们的居住地,是人类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集聚定居的场所。读聚落景观图,完成1—2题。1.(2023北京门头沟期末)属于乡村景观,且以种植业生产方式为主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2023北京门头沟期末)城市与乡村的根本差别在()A.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不同 B.现代运输方式的不同C.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不同 D.环境卫生优劣的不同读“某聚落俯瞰景观”,完成3—4题。3.(2021北京四十三中月考)图中聚落景观的特点为()A.低矮房屋居多 B.建筑密度较小 C.交通方式单一 D.用地规模较大4.(2021北京四十三中月考)该聚落()A.商业活动多在临时集市 B.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C.没有休闲、娱乐的场所 D.自然景观保护程度较高5.(2022北京门头沟一模)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东南地区的撒马尔罕,是中亚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史书中曾这样描绘撒马尔罕“异方宝货,多聚此国”“西南诸蕃之货皆聚于此”“善于商贾,诸夷交易,多凑其国”。当时的撒马尔罕城是()①乡村聚落②种植为主③林业为主④城市聚落⑤商业为主⑥制造业为主A.①② B.①③ C.④⑤ D.④⑥知识点2聚落与环境6.(2021北京延庆期末)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①优越的位置②平坦的地形③高山、峡谷④气候湿热⑤靠近河流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⑤读图,完成7—8题。7.(2022湖南岳阳临湘期末)观察上图,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规模较大的聚落多分布在()A.山麓地带 B.山谷地带 C.河流上游 D.冲积平原8.(2022湖南岳阳临湘期末)图中规模较大的聚落分布,主要考虑的环境因素是()A.冲积平原地区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B.平原地带遭遇灾害,便于疏散C.山区多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 D.沿河分布,便于利用河流的水能资源聚落是人们为生产生活的需要而集聚定居的场所。图Ⅰ为我国某地聚落景观,图Ⅱ为自然环境对聚落形成的影响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图Ⅰ图Ⅱ9.(2023北京石景山期末)该聚落景观()①位于山区,聚落分布稀疏 ②气候温和湿润,梯田种植为主③交通发达,旅游资源丰富 ④附近河湖密布,引水灌溉便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0.(2023北京石景山期末)照片中的聚落可能位于图Ⅱ的()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被誉为“梦幻之都”的通布图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尼日尔河北岸,由于风沙侵蚀以及越来越多的游客参观,面临着被损毁的威胁。下图为通布图古城景观图。据此,完成11—12题。11.(2022北京朝阳期末)图中反映出当地()A.地势平坦 B.河网密布 C.气候干旱 D.土壤肥沃12.(2022北京朝阳期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从传承和保护角度考虑应该()①整修古建筑②限制游客人数③古城内修建酒店④使用当地木材修葺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知识点3城市化(选学)读长江三角洲1985年与2015年城市发展变化图,完成13—14题。13.从图上得不出的结论是()A.城市数量在增加 B.城市人口增加 C.城市更加密集 D.城市就业机会更多14.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①促进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②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③使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 ④割裂了城乡之间的联系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15.(2022陕西安康石泉期末)读“某聚落发展变化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上图反映了由形成的过程。

(2)读图可知,该聚落的人口总数不断(填“增加”或“减少”),占地规模不断(填“缩小”或“扩大”),聚落的建筑群不断增多,聚落的交通越来越便利。

(3)城市的形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十分突出。下列地区容易形成城市的有(多选)()A.河流附近 B.山顶地带 C.公路、铁路附近 D.高山高原地区E.热带雨林地区F.南极大陆 G.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4)在该聚落内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古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保护这些古建筑我们应该(任答一点)。

能力提升全练图a、图b为深圳市深南大道不同时期景观图。读图,完成16—17题。 a b16.(2023北京东城期末)与图a相比,图b()①建筑密度大②自然景观的保护程度高③交通线密集④服务设施数量多且齐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7.(2023北京东城期末)造成两图景观差别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变化 B.地域文化的变化 C.生产方式的变化 D.交通方式的变化下图为《清明上河图》的苏绣作品(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繁华风貌。读下图,完成18—19题。18.(2019北京中考)图中景观反映的是()A.城市聚落 B.工业生产 C.乡村聚落 D.农业生产19.(2019北京中考)由图中景观可推断当时该地()A.水运发达 B.商业落后 C.水流湍急 D.全年少雨罗弗敦群岛位于挪威北部,以独特的渔村景色闻名于世。这里气候干冷,海风强烈,人们通过晾晒风干保存鱼货。因平地有限,渔村小木屋多依山临海而建,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下图为罗弗敦群岛位置及渔村小木屋景观图。读图,完成20—21题。渔村小木屋20.(2023北京丰台期末)木屋建筑特点及目的是()①木柱支撑,扩展用地②木质结构,通风散热③石板铺顶,抵御强风④石板厚重,稳固地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1.(2023北京丰台期末)木屋旁搭建了许多木架,其主要用途是()A.风干海鱼 B.晾晒衣物 C.堆放木柴 D.圈养牲畜为了解浙江省安吉县昔日污染严重的余村转变为绿水青山美丽乡村的过程,某校师生开展了研学考察。下图为余村及周边等高线地形图和景观图。读图,完成22—23题。22.(2020北京中考)余村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过程中,合理的做法是()A.村北山区开辟采石场 B.村东南兴建水泥厂 C.村西北发展生态旅游 D.鼓励村民外出务工23.(2020北京中考)与杭州相比,余村()A.规模较大,高楼林立 B.公路纵横,车流不息 C.港口众多,商贸发达 D.农田片片,竹林满山读图,完成24—25题。24.(2023河南安阳林州期中)图中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A.a B.b C.c D.d25.(2023河南安阳林州期中)促使其形成城市的主要因素是()①文化中心②自然资源丰富③地形开阔④河流交汇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传统民居是反映地方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下图为我国两地传统民居的简笔画。读图,完成26—27题。 甲地 乙地26.(2021北京中考)两地民居中()A.甲—屋顶坡度较小 B.甲—临河流而建 C.乙—建材多用竹木 D.乙—窗户均朝南27.(2021北京中考)据图可推断乙地()A.位于秦岭—淮河以北 B.终年高温湿润 C.位于东南沿海地区 D.河流湖泊众多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图为中国福建省泉州景观图。读图,完成28—29题。28.(2022北京海淀期末)泉州()①为城市聚落②旅游业发达③农业人口比重大④基础设施完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9.(2022北京海淀期末)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意义有()①留存和保护地域文化 ②利于历史研究和文化交流③增加旅游和商业收入 ④还原人们旧时的生活方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0.[2022北京中考]不同比例尺地图表示的地域范围和内容详略程度不同,认识区域应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下图是不同比例尺的区域简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A 图B(1)图A中,中部平原的总体地势特征为高低。该平原为重要的农业区,分析当地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完成框图C。①,②,③.图C(2)图B所示区域城市集中分布在。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该区域城市密集的原因(至少答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素养探究全练31.(2023北京海淀期末)同学们在地理课上探究人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图Ⅰ为世界人口分布图、图Ⅱ为西亚传统民居、图Ⅲ为西亚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图Ⅰ 图Ⅱ 图Ⅲ探究问题一: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读图可知,世界人口分布具有(均匀/不均匀)的特点。甲、乙、丙三地人口稠密:从纬度位置看,都分布在(中低纬度/高纬度)地区;从海陆位置看,多分布在(沿海/内陆)地区;从(自然因素)看,多分布在平原。丁地人口稀疏,主要原因是该地(选择填空)。A.极端干旱B.气候湿热C.终年严寒D.地势高峻探究问题二: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分析西亚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关系。当地自然环境西亚传统民居特点全年①(炎热/寒冷)为减少热量的传递,墙体较厚降水②(多/少)屋顶形状为③(斜顶/平顶)风沙较大为防止风沙侵入,窗子较④(大/小)树木、野草等地表植被⑤(多/少)材料就地取材,形成土砖、泥房探究问题三: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资料萨那古城地处西亚地区,历史悠久,处在从印度洋经苏伊士运河到达地中海的咽喉地带,隔红海和曼德海峡与非洲相望。其老城区1986年就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古城的楼堂屋宇用石头垒砌而成,石墙上雕刻着精美图案和花纹,窗户上半部为圆拱形,镶嵌彩色玻璃。清晰可辨的住宅塔楼、挺拔的宣礼尖塔,掩映在周围的群山中,组合成完美的整体,宛若仙境。(3)下面是对萨那古城三句精彩评语,请仿照示例,从资料中提取出对应的文字信息。【示例】评语1: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文中信息:清晰可辨的住宅塔楼、挺拔的宣礼尖塔,掩映在周围的群山中,组合成完美的整体,宛若仙境。评语2:建筑风格独特文中信息:。评语3:交通位置重要文中信息:。(4)面对别具特色的传统民居,正确的做法是(双项选择)。

A.全部拆除后建设现代化高楼大厦 B.在原有基础上合理维护开发C.加强保护,有效推动其传承发展 D.大力商业化,提高经济收入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三节聚落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全练1.C从图中看出,甲、丙房屋分散,规模较小,田野面积广阔,应是乡村聚落;乙、丁高楼林立,为城市景观。丙地势平坦,农田广大,以种植业生产方式为主;甲地草场广阔,以畜牧业为主。2.A城市与乡村是两种不同的聚落形式,城市和乡村的本质区别是乡村的生产活动主要是农业,城市的生产活动主要是非农业,如工业、商业、服务业等;生活方式也有区别,城市生活节奏快,乡村生活节奏慢等。3.D据图可知,图中聚落多高楼大厦,建筑密度大,用地规模大,交通方式多样,属于城市聚落。4.B城市聚落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有固定的市场,休闲、娱乐的场所多,但自然景观破坏严重,保护程度较低。5.C古丝绸之路繁盛时期,撒马尔罕城“异方宝货,多聚此国”说明以商贸交易闻名,⑤符合题意;读资料可知,撒马尔罕城历史悠久,商贸发达,居民从事非农业生产,当地为城市聚落。6.D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有:优越的位置、地形平坦、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经济发达、气候适宜、靠近河流、水源充足等。7.D该地区规模较大的聚落多分布在冲积平原,这是由于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合人类居住和发展,其余地区自然条件较差。8.A从图中看,不同地区的聚落规模是不一样的,地势低平的冲积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区聚落规模小。这是因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人类生活、生产条件优越,而山区地势起伏较大,多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不利于人们大规模聚居。平原地区灾害较少。沿河分布主要是便于利用河流的水资源,平原地区水能资源少。9.A结合所学知识,图中的聚落位于山区,聚落分布稀疏,气候温和湿润,降水较为丰富,以梯田种植为主,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该地区主要位于山区,交通不便,旅游资源缺乏;图中少有河流分布,并且引水灌溉不便。10.A照片中的聚落类型为乡村,位于山区,图Ⅱ中的甲地聚落类型为乡村,位于山区;乙地聚落类型为乡村,位于海拔较低的高原地区;丙地和丁地都位于平原地区,聚落类型为城市。11.C据文字材料和图可知,通布图古城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缘,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且建筑多小窗,多受风沙侵蚀,因此可以判断当地气候干旱。12.A对于面临被损毁威胁的古城,应该进行修缮保护,故①项正确;限制游客人数有利于保护古城,故②项正确;古城内修建酒店不利于古城的保护,故③项错误;当地气候干燥少雨,建筑材料主要使用泥土,故④项错误。13.D从图上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地区1985—2015年间,城市数量增加,大城市数量增加,说明城市人口数量增加;由此推断,城市密度增加,城市更加密集。从图中无法判断城市就业机会是否增加。14.B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会促进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大量乡村人口涌入城市,没有带来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城市的发展带动了乡村的发展,不会割裂城乡之间的联系。15.(1)乡村城市(2)增加扩大(3)ACG(4)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前提下,修缮古建筑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第(1)题,图中反映了由乡村成为城市的过程。第(2)题,该聚落的人口总数不断增加,占地规模不断扩大,聚落的建筑群不断增多,聚落的交通越来越便利。第(3)题,河流附近、公路铁路附近和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容易形成城市,山顶地带、高山高原地区、热带雨林地区和南极大陆不容易形成聚落。第(4)题,保护这些古建筑我们应该做到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前提下,修缮古建筑;加强宣传教育,减少人为破坏;等。能力提升全练16.C与图a相比,图b城市建筑更加高大、密集,交通线路更加密集、多样,继而推断其功能区、服务设施数量更多且齐全。但城市自然景观破坏明显。17.C造成两图景观差别的根本原因是生产方式的改变,深圳市原来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后来主要以非农业生产为主。18.A图中商铺、熙熙攘攘的人群等景观符合城市聚落的特点,且根据材料“北宋都城”可知,图中景观反映的是城市聚落。19.A据图可知,该地区多依靠河流进行运输,水流平稳、航运发达;该地区人口密集,商业繁荣;该地区地势平坦,水流平稳;该地区地处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多。20.B该地平地有限,地势起伏大,房屋底部以木柱支撑主要目的是扩展平整的用地空间;该区域四面环海,风力强劲,屋顶用厚重石板铺设,目的是抵御强风,防止屋顶被掀翻。21.A岛上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为捕鱼,搭建许多木架用来晾晒风干海鱼;晾晒衣物不会搭建许多木架,结合木架的形状分析不用来堆放木柴、圈养牲畜。22.C余村北面是陡坡,开辟采石场容易引发滑坡和泥石流;村东南有河流流经,兴建水泥厂会造成水污染;村西北是坡地,适合发展林果种植业、生态旅游;鼓励村民外出务工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23.D余村是乡村,杭州是城市,与杭州相比,余村规模小,房屋较矮,公路少,车辆少,商贸不发达。农田片片,竹林满山是余村的景象。24.A图中a、b、c、d四地相比较,a处地形最为平坦宽阔,又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便于物资的集散,最有可能形成城市。25.Da处平坦开阔,交通便利,便于物资的集散;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用水方便;是否为文化中心和自然资源的多少无法从图中直接体现。26.B甲地民居屋顶坡度较大,乙地民居屋顶坡度较小;甲地民居沿河流而建;乙地民居建材多用土、砖;乙地民居正房的窗户多朝南,偏房的窗户朝东、朝西。27.A乙地民居屋顶坡度小,墙体厚,窗户较小,利于避寒保暖,说明该地降水较少,冬季寒冷,可能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28.B图中显示的是城市聚落景观,泉州临海,旅游业发达,从事非农业人口比重大,基础设施完善。29.A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意义是留存和保护地域文化,有利于历史研究和文化交流。但绝不仅仅是增加旅游和商业收入。30.(1)北南种植业平坦水源(2)沿海地区(或交通线路沿线地区或平原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区,气候适宜;位于沿海地区,海陆交通便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