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考点强化练15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_第1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考点强化练15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_第2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考点强化练15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_第3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考点强化练15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_第4页
高考总复习历史(人民版)考点强化练15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强化练(十五)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选择题1.位于石家庄淖沱河畔的南场庄文化遗址迄今六千年左右,遗址内发现了粟和用来加工粮食的石磨盘、石磨棒,还发现了仿照家蚕蛹制作的陶蚕蛹和纺丝用的陶纺轮等。这说明当时淖沱河流域()A.原始农业手工业发展 B.种植经济刚刚起步C.“男耕女织”经济成型 D.已经注重精耕细作解析:选A材料所说“迄今六千年左右”,此时处于原始社会时期,农业手工业有了一定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不仅反映了种植经济,陶蚕蛹的发掘也反映了手工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原始社会时期“男耕女织”并未形成,故C项错误;原始社会时期农业尚未发展到精耕细作,故D项错误。2.(2018·长沙猜题)《大雅·瞻卬(音仰yǎng)篇》指出,“人(指领主)有土田,汝(指幽王)反有(夺取)之;人有民人,汝覆夺之。”这表明当时()A.井田制已开始走向崩溃 B.周王剥夺了土地所有权C.领主享有土地的所有权 D.分封下的领主权力大增解析:选C井田制已开始走向崩溃的主要标志是一方面大量“公田”被抛荒,另一方面则是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材料中没有这方面的信息,故A项错误;在井田制下一切土地的所有权都属于周王,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人(指领主)有土田,汝(指幽王)反有(夺取)之;人有民人,汝覆夺之”可知当时领主享有土地的所有权,故C项正确;材料说的领主享有土地的所有权,没有涉及领主的其他权力,故D项错误。3.(2018·韶关模拟)考古工作者在湖南、江西、河南、陕西、江苏等地区都陆续发现了许多春秋中后期的铁制农具,这表明当时()A.冶炼技术已较为成熟 B.冶铁业规模宏大C.农业生产技术有较大提高 D.南北经济发展平衡解析:选C春秋中后期当时的冶炼技术刚刚起步,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冶铁业规模宏大,故B项错误;春秋中后期在湖南、江西、河南、陕西、江苏等地区已经使用铁制农具,说明此时农业生产技术有较大提高(农业工具的改进),故C项正确;当时中国经济的重心在黄河流域,南北经济发展并不平衡,故D项错误。4.(2018·天津十二区县联考)《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主要用于()A.原始灌溉 B.松土挖土C.除草培土 D.开沟播种解析:选B题干中并未提到灌溉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题干中“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体现了松土挖土的现象,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除草培土的信息,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播种的信息,故D项错误。5.元代王祯《农书》描述曲辕犁:“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阔狭不等,一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这说明曲辕犁()A.在元朝开始用于农业 B.只适合南方水田C.使传统耕作技术成熟 D.变革了耕作方式解析:选C曲辕犁是唐朝时发明并用于农业生产的,故A项错误;曲辕犁虽然出现于长江下游一带,但是技术可以传播与交流,曲辕犁具有普遍适用性,“只”字过于绝对化,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一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可以看出使用曲辕犁的方便性,故C项正确;曲辕犁只是使犁的构造发生改变,并不能改变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故D项错误。6.我国南方原来在农历六月过小年,东汉时政府安排在冬季,唐代才逐渐固定在腊月二十四日。材料中南方小年曾在农历六月的原因最可能是()A.政府的强制 B.南方农作物大多是一年两熟C.人们盼望美好生活的愿望D.尽可能减少了对农时的影响解析:选B材料“东汉时政府安排在冬季”,与政府的强制有关,但不能解释“南方原来在农历六月过小年”,故A项错误;南方农作物大多是一年两熟,在农作物收获后的六月,人们以小年来庆祝,这是南方小年曾在农历六月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C项与选择六月过小年没有必然联系,故C项错误;南方农历六月是农业收获比较繁忙的时候,故D项错误。7.(2018·哈师大附中模拟)《战国策》载:秦得蜀后,益富厚,倾诸侯,造成秦“富厚”的主要原因是()A.重大改革推动发展 B.重要水利工程的修建C.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D.与民休息政策的推行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秦国在经济上“富厚”主要是因为“得蜀”而不是因为重大改革,A项在材料无体现,故A项错误;蜀地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重要水利工程的修建(如都江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据“《战国策》”可知是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是在秦朝,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与民休息政策的推行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错误。8.(2018·贵阳摸底)下表是唐朝灌溉工程数量简表(单位:个)。对表格内容分析正确的是()长江以北长江以南中唐以前中唐以后中唐以前中唐以后982923938A.中唐后北方政局混乱影响农业生产B.江南农业已经超过北方C.长江流域是唐代经济最发达的地区D.唐代北方人口大量南迁解析:选A材料反映出中唐以后南方灌溉工程数量增加,结合中唐时期安史之乱的发生,可知北方灌溉工程数量变少,南方增加的原因是北方战乱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北方水利灌溉工程数量减少,不能反映出江南农业水平超过北方,故B项错误;长江流域成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在南宋以后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故C项错误;唐代北方人口南迁与南北方水利灌溉工程数量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9.(2018·昆明模拟)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农谚云“锄头底下三分泽”;贾思勰曾告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材料意在强调中国古代农业()A.生产技术的成熟 B.粮食产量的稳定C.精耕细作的重要 D.生产效率的低下解析:选C“中国古代‘广种未必多收’已为人熟诵”,可见生产技术无法保障农业生产,故A项错误;“广种未必多收”可见粮食产量不稳定,故B项错误;“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可得出要求农业应该把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而不应该粗放发展,故C项正确;“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其目的就是要追求效率的最大化,故D项错误。10.(2018·濮阳模拟)下图是宋至清(鸦片战争前)我国粮食亩产量的变化情况示意图(据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数据整理)。下图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 B.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C.玉米等高产作物大量引进 D.政府鼓励大量开垦荒地解析:选B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只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条件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是粮食亩产增加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玉米等高产作物大量引进是在明清时期,故C项错误;政府鼓励大量开垦荒地是粮食亩产增加的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11.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A.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 B.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C.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 D.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解析:选D题目中强调的是京杭运河对北宋朝廷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京杭运河是北宋朝廷的生命线,北方的京师依赖南方的粮食,故B项错误;京杭运河属于水利工程,不属于都城防御,故C项错误;北宋时,北方的京师依赖南方的粮食,“苏湖熟,天下足”标志着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故D项正确。12.(2018·黄山模拟)徐光启《农政全书》记载:“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此说法成为土豆传入中国的重要证据。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孤证不立,该书不能成为土豆传入的证据B.土豆传入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C.中外贸易扩大推动了土豆的传入D.当时国人物质生活深受西方影响解析:选B土豆确实是在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的,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正好可以与这段史实相作证,故A项错误;土豆等外来高产经济作物的种植,必然有利于中国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故B项正确;土豆的传入是西方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的结果而非中外贸易扩大的产物,故C项错误;国人物质生活深受西方影响,是发生于近代以后而非古代中国的史实,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耕种方式材料二古代粮食亩产、人均粮食占有量及全国耕地面积简表朝代粮食亩产水平(斤)人均粮食占有量(斤)全国耕地面积(亿亩)总面积北方南方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春秋战国91(全国)314.82.394%秦汉117(全国)1048.355.7294%魏晋南北朝122(北方粟、麦)215(南方稻谷)1167.73.851.9251.92590%隋唐124(北方粟、麦)328(南方稻谷)1450.926.423.213.2190%——摘编自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乡村粮食安全水平估测》材料三(洪武元年)诏曰:“耕者宜验其丁力,计亩给之。使贫者有所资,富者不得兼并。若兼并之徒多占田以为己业,而转令贫民佃种者,罪之。”——摘编自《明太祖实录》(1)材料一所示的农业耕种方式最早出现于何时?其先进之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依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抑制土地兼并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的原因。解析:本题以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入手,考查考生读图、表,提炼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第(1)问,由图片可知这种耕作方式是垄作法,然后结合所学就能准确判断其出现的时间和先进之处。第(2)问,应从粮食产量、人均占有量、耕地面积、种植面积、南北均衡发展等几个方面归纳。第(3)问根据“验其丁力,计亩给之”“富者不得兼并”等即可回答。第(4)问,可以从耕作技术、耕地面积、政府保障、人民的辛勤劳作、社会的稳定等层面分析。答案:(1)时间:春秋战国。表现:休养地力,保苗抗旱。(2)发展趋势:粮食亩产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南方经济逐渐得到发展,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3)措施:按家庭劳动力多少来分田,重惩兼并者。(4)原因:耕作技术先进,耕地面积大,政府政策保障。14.(2018·青岛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环保是古人很重视的问题。《管子·立政》篇中讲到富国立法有五条,其中第一条就是“山泽救(救:即防止之意)于火,草木殖成,国之富也。”《管子·地数》中记载:“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为天下王。”管子根据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环保要求,提出了环保“四禁”概念,其中“春禁”是:“无杀伐,无割大陵,倮大衍,伐大木,斩大山,行大火,诛大臣,收谷赋。”秦《田律》、刘向《说苑·指武》、《唐律·杂律》等都规定不准乱砍乱伐和“禁烧”等法令。据清代黄本骥编纂的《历代职官表》,中国古代早期的“环保部”叫“虞”,其职责包括山、林、川、泽的保护与治理。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相关知识,评述古代人与环境的关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合理。)解析:该论述题在高中教材中所涉及的并不是很多,主要结合材料进行作答;而根据材料不难推断出,材料中所流露和表达的是古代社会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然后,再结合相关材料进行逐级论证,从管仲时代起许多朝代都通过社会机构、制定相关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