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课件高二历史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预传播_第1页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课件高二历史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预传播_第2页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课件高二历史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预传播_第3页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课件高二历史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预传播_第4页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课件高二历史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预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课程标准子目逻辑关键导览1.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本课各个子目之间是并列关系。古代印度、古代朝鲜、古代日本、古代美洲处于不同的文化历史环境之下,它们的早期发展相对独立,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这也充分说明了人类早期文化发展的多源性和文化的多样性特点。一个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三大文化区域:南亚印度、东亚日朝和美洲印第安美洲三大文化: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化任务一古代印度文化1.时空定位(1)地理范围:古代印度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________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2)文明兴起:公元前1500年左右,________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巴基斯坦雅利安人2.主要成就制度与宗教①在国家的形成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佛教a.产生:___________b.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印度教:4世纪时开始兴起,后来发展为印度主要宗教印度出现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公元前6世纪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文学①代表作品: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在古代印度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大约定型于2-4世纪②概况:两部史诗都源自民间口头创作,后经人加工而成,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艺术很多与宗教有关,____、____和____是佛教艺术的代表数学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佛塔石柱石窟3.对外传播(1)概况①公元前后,古代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东南亚。②5世纪时,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已经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2)思考:古代印度文化的影响怎样?提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南传佛教的经典主要用古代印度的巴利文书写,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概念阐释印度教是现在印度的主要宗教。它起源于婆罗门教,宣扬世袭等级制度,相信轮回转世。它吸收了婆罗门教的主要经典和信仰,融合了印度各地的诸多原始信仰,因而广泛流行。教材隐性知识阅读教材P26“导入”部分中的图片《印章文字》,思考:你如何理解“牛”大量出现在印章上这种现象?提示:牛在古印度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据着非同寻常的位置。牛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生产动力和食物,而且更代表了一种丰足,成为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心理寄托和希望的象征。对牛的崇拜,构成了印度河流域文明最突出的一道风景线。史料一印度教的代表文化是丰硕的典籍和精彩的神话传说,印度教瑰丽的神庙建筑和精美的雕刻,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独具特色的景观。佛教的经书典籍繁多,佛教的雕刻、建筑和绘画也蔚为壮观。伊斯兰教在莫卧儿帝国时代影响广泛,举世闻名的泰姬陵就建于这个时期。——摘编自郭圣铭《世界文明史纲要》——古代印度文化的特点史料二印度有多种宗教团体,它们有自己的信仰、风俗、习惯、礼仪和语言等,但全印度都拜毗湿奴、湿婆、罗摩和克里希纳等神,他们的故事流传全印度。同样,有些风俗也是如此。如联合家庭从北到南都存在;结婚时总有些复杂的宗教仪式,全印如此。种姓制度不仅存在于印度教徒中,在穆斯林中也有一定影响。——摘编自王树英《中印文化交流》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古代印度文学及佛教艺术的重要成就。提示:文学:《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佛教艺术:佛塔和石柱以及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2)根据史料一、二,概括印度文化的特点。提示:与宗教有密切的关系;多样性中的统一性。素养阐释

古代印度文化的特点(1)变动性。印度民族众多,各民族间的文化互相交错融合,形成了印度独特的文化气质。印度的文化从来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吸收、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状态中。(2)宗教色彩。印度历史上,流行过很多宗教,其中主要的有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等,而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世界性宗教,也在印度拥有自己的信徒。(3)多样性。在漫长的历史中,先后有亚洲、非洲、欧洲等多个种族的人来到这里,他们有自己的文化,又与印度河流域当地的文化融合。(4)包容性。印度民族众多,互相促进融合,印度文化又变得具有包容性。任务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1.古代朝鲜文化(1)思考:古代朝鲜文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提示: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元前5世纪前后,朝鲜出现了青铜器,稍后有了铁器7世纪,修建了观测天象的瞻星台(2)中朝交流①佛教、道教和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朝鲜的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________都受到中国的影响。②汉字长期在朝鲜半岛使用,在学习____的基础上,朝鲜人创制本民族文字。(3)朝鲜半岛的古代文化也传入中国____地区。史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艺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世纪完成的《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音乐、舞蹈源远流长,特色鲜明在学习汉字的基础上,朝鲜人创制了本民族文字风俗习惯汉字中原2.古代日本的文化(1)思考:古代日本文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提示:①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文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建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绘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源氏物语》享誉世界文坛法隆寺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大和绘和浮世绘都是极具特色的日本绘画艺术(2)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①文字:日本人先是直接使用汉字,后来根据日本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________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②其他:来自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楷体笔画概念阐释大和绘大和绘是日本10世纪前后产生的民族绘画。它以贵族的日常生活为题材,追求及时行乐的唯美主义情趣,采用浓艳的色彩,具有华丽的特征。教材隐性知识阅读教材P28“历史纵横”,思考:《高丽史》的体例是什么?全书用汉字写成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体例是纪传体。用汉字写成说明中国文化深刻影响了朝鲜文化。史料一水稻主要是通过秦汉之际人口大流动中迁往朝鲜的大陆移民及后人传至日本的。文字及儒家思想最初主要是通过百济人王仁携《论语》和《千字文》来日,刷新了日本历史,日本从此有了文字,其意识形态也发生改变。随着日本的统一,日本加强了对朝鲜的侵略,4世纪在朝鲜建立任那地方,设“日本府”。但到5世纪末受到势力强大的国家——新罗的排挤,日本在朝鲜逐步失去势力。在国内,部民奴隶制衰落,父家长制兴起,新旧势力斗争激烈。日本需要加快学习中国的步伐,直接派遣大批使节、学问僧和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摘编自王金林《汉唐文化与古代日本文化》——古代日本吸收中华文化的特点史料二自古以来,日本的氏族贵族和大官僚贵族的势力非常强大,一直掌控着日本的政权。而且日本是“万世一系”的国度,家族观念及等级观念很深厚,因此日本统治阶级不希望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纳贤,让外人染指政治。日本没有接受中国世俗“皇帝”的观念。日本人对于中国的臣子暗杀、放逐皇帝,改朝换代的做法很不理解。思考:(1)根据史料一,概括古代日本吸收中华文化的变化,并分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提示:变化:由被动到主动;由间接到直接。原因:国内政治矛盾的尖锐;在朝鲜扩张的失败;隋唐时期的中国国力强盛,对日本有强大吸引力。(2)根据史料二,概括古代日本吸收中华文化的特点,请以天皇制简要说明。提示:特点:有所选择。说明:天皇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日本文化中将天皇赋予神性,天皇制度至今仍旧存在。素养阐释

古代日本吸收中华文化的特点(1)由被动到主动、由间接到直接。早期中华文化主要通过朝鲜输入日本,后来日本统治者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主动派遣使节、学问僧和留学生来中国学习。(2)选择性与主体性。日本将外来文化吸收、选择、融合,在坚持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择其所长,去其所短,进行改造,创立日本特色的文化。(3)实用主义。以儒学为例,儒学传入日本之初,只在小范围内缓慢发展。后来日本统治者企图利用儒家的部分思想来规范统治秩序和加强中央集权,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儒学在日本的发展。幕府建立、武士兴起,由于长期的战乱纷争使人们对现实失去信心,人们开始将希望寄托于来世。于是,儒学成为佛教在日本传播的辅助工具。(4)收放自如。当日本需要中华文化时,则敞开胸怀,如饥似渴地吸收。当它不需要或没有必要时,它则利用天然屏障与外界隔离,开始进行咀嚼、消化,最终形成民族特色的文明。任务三美洲印第安文化1.代表:玛雅文化、____________和印加文化最具代表性。2.成就(1)宗教: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在宗教上是多神崇拜。①玛雅人崇拜的大多是与其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自然神。创造之神伊查姆·纳是最重要的神。②在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的信仰中,______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阿兹特克文化太阳神(2)金字塔和神庙: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建造了金字塔,在塔顶建起祭祀神灵的神庙,祭司也在塔上观察天象。(3)玛雅人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发明了“______”。知道“零”的概念,创造出20进制。(4)印加人建造了驿道和太阳庙;会使用______,能进行人体解剖;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玛雅历麻醉剂(5)阿兹特克人采用天然铜锻造铜器,还会使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制作的____、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都非常精美。3.毁灭: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________遭到了大肆屠杀,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陶器印第安人教材隐性知识阅读教材P30《羽蛇神金字塔》图片及文字说明,思考:印第安金字塔与古埃及金字塔在用途上有何区别?出现这一区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区别:印第安金字塔是神庙的塔基或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古埃及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原因:宗教信仰的不同,印第安人崇拜自然神和太阳神;古埃及人认为来世更为重要。史料玛雅人创造了美洲大陆上最古老的文明……他们独自发展了表意文字,用字母或符号作为表达思想的传统符号。为了计算时间、预言未来和为献祭及主要的丧葬事宜推算吉日,他们还研究了天体的运动。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祭司搜集的天文学知识非常广泛,与当时欧洲的天文学知识不相上下。——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玛雅人的成就思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提及的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提示:发明了独特文字;在天文历法方面成就突出。史料也许是整个地区的气候发生了不利于玛雅农业的骤变,杂草疯长,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丛林日益向城市逼近,像沙漠吞噬绿洲一样,毁坏了玛雅人生存的基础;或者是疫病流行,导致人口锐减,损伤了文化的元气,也逼迫幸存者尽快逃离危险的故园;再或者是外部的威胁,如墨西哥中部居民侵犯,致使玛雅人逃难而去,听任自己繁荣的城市中心倾颓;甚至可能直接由入侵者捣毁了玛雅宗教建筑,发生“犁庭扫穴”的大灾变。——摘编自林大雄《玛雅的智慧》——玛雅文化消失的原因思考:根据史料,分析玛雅文化消失的原因。提示:气候变化毁坏了生存基础;疫病流行导致人口减少;外族侵略与破坏。素养阐释

美洲古代文化消失的原因(1)欧洲侵略者的武力征服和掠夺。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美洲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被当成魔鬼作品焚毁,祭司遭到屠杀,西方殖民者还大肆屠杀印第安人、毁坏神庙、建造基督教堂等。(2)疾病、瘟疫等灾害。欧洲人带来的病原体起了很大的破坏作用,疟疾和黄热病等造成了印第安人口数量和质量的极大倒退。亡族灭种的惨祸,使印第安文化毁灭殆尽。(3)文化自身发展存在孤立性和区域性,缺少与外界的沟通和交往。(4)自然灾害多发,毁坏了生存基础。1.多民族、多语言和多文化的交融,为印度浓厚的多元宗教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注入了活力。2.古代东亚之所以能创造出高度的农业文明,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影响是分不开的。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了朝鲜和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宗教以及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各个方面,所以它成为“东亚文化圈”的一个重要特征。3.欧洲殖民者入侵前,处于隔绝状态的印第安人创造出独特的美洲文化。印第安文化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课堂检测素养测评243题号156√1.史诗是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古代长篇叙事诗,反映人类童年时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或者神话传说。史诗是人类最早的精神产品,对我们了解早期人类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下列关于史诗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吉尔伽美什》叙述乌鲁克国王的活动,反映古埃及人民对生命的态度B.《伊戈尔远征记》创作于13世纪,是基辅罗斯时期杰出的文学作品C.《摩诃婆罗多》源自民间口头创作,集中反映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D.《天方夜谭》源自古埃及和古希腊的民间传说,《神曲》深受其影响243题号156C

[《摩诃婆罗多》在古代印度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源自民间口头创作,后经人加工而成,集中反映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故选C项;《吉尔伽美什》叙述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反映两河流域人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排除A项;《伊戈尔远征记》创作于12世纪,反映了古代斯拉夫民族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是基辅罗斯时期杰出的文学作品,排除B项;《天方夜谭》中的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但丁的《神曲》深受其影响,排除D项。]√243题号1562.古代印度文化丰富多彩,对东南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印度教兴起②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③创造出20进制④《三国史记》是印度现存最早的史书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243题号156A

[印度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兴起了印度教,故①正确;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被称为阿拉伯数字,故②正确;20进制是美洲的玛雅人创造的,故③错误;《三国史记》是朝鲜半岛的史书,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243题号1563.12世纪,高丽王朝组织编撰《三国史记》,按照本纪、表、志和列传等体例编写,记载了高句丽、新罗和百济三个政权的历史,是高丽时期最重要的史学成就。这说明(

)A.文献史料记载真实可信B.朝鲜开始与中国建立联系C.高丽善于学习先进文化D.高丽全盘吸收中国的文化243题号156C

[根据材料“按照本纪、表、志和列传等体例编写”可知,高丽王朝在编写国史的过程中深受中国史书体例的影响,体现了高丽王朝对中原先进文化的学习,故选C项;文献史料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并不完全真实可信,需要反复印证、甄别,排除A项;朝鲜半岛早在先秦时期已经与中国存在联系,排除B项;材料只是介绍了高丽王朝在史书编写方面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借鉴,并不意味着对所有文化的全盘吸收,D项存在以偏概全的错误,排除。]243题号156√4.日本年号皆取于中国典籍,如,“大正”出典于《易经》中的“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昭和”出典于《尚书》中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由此可知,日本年号的制定(

)A.汲取中华文化的道统体系B.蕴含理想化的政治诉求C.沿袭正统的历史文化传承D.推动儒学成为官方哲学243题号156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年号取自中国典籍,“大正”体现恩泽万民、万民顺从,“昭和”体现百姓和善、天下各国和顺,这些都蕴含着理想化的政治诉求,故选B项;日本年号的制定只是汲取中华文化道统体系中符合日本治国理念的部分,排除A项;正统的历史文化传统是日本年号制定的依据之一,但年号的制定一定还会体现日本的特色和政治诉求等,排除C项;年号的制定并不能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