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濮阳市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濮阳市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濮阳市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濮阳市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濮阳市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如图表示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量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IAA在成熟组织中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B.与施用10-4mol·L-l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多C.IAA对侧根的诱导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D.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肯定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2.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可以有效减少互花米草的数量。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互花米草的入侵可能会导致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下降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发生了群落演替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通过种间关系,应用外来生物来治理入侵生物都是非常安全且有效的方法3.滩涂地带的鱼礁在退潮后形成的小水坑可为底栖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因此在长江口海域投放人工鱼礁并底播底栖生物,可保护水生生物,修复长江口海域生态环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鱼礁周围的小水坑中所有水生生物构成一个微生态系统B.投放鱼礁并底播底栖生物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复杂C.底播生物最好选择本地物种以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投放鱼礁并底播底栖生物可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4.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粮食产业要向绿色优质转型。有关农作物增产措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松土可能成为水土流失的一种诱发因素B.利用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C.立体农业运用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D.防治棉铃虫时,利用赤眼蜂比喷洒农药更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睾酮(Ts,一种雄性激素)能够影响雄性动物的生长,生长激素(GH)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某研究小组选择生长状况相同、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家兔若干,将其均分为两组,记为甲组和乙组,其中对甲组家兔进行手术,切除性腺,作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通过测定和记录每只家兔血液中Ts和GH的浓度,探究家兔体内睾酮含量对生长激素含量的影响,得到如表所示结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测定时间Ts浓度/(µg/mL)GH浓度/(µg/mL)甲组乙组甲组乙组实验前m1m1n1n1实验后<m2m2>n2n2A.实验结果说明,Ts含量的减少能促进GH的分泌B.为了使实验更具说服力,实验后需再给甲组和乙组家兔分别注射适量且等量的Ts溶液和生理盐水C.乙组家兔作为对照组,不应做任何处理以使实验更严谨D.由该实验可推知,对雄性动物适时阉割可以促进其生长6.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如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参与丁过程的都是异养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C.当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2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7.激动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干旱缺水环境下使用激动素可影响棉花产量。为探究干旱环境下不同浓度的激动素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棉花生产早期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激动素直接从植物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B.该实验存在两组空白对照,不符合对照原则C.可进一步探究棉花生长不同时期激动素的作用效果D.缺水环境下,激动素的作用体现出了两重性8.(10分)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可以采用抽样检测法B.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C.培养后期,酵母细胞之间的竞争压力在减弱D.转速150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二、非选择题9.(10分)研究种群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着重要意义。图甲为某家鼠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乙为某种昆虫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将家鼠种群置于有限的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是图甲中的曲线____________(填“A”或“B”)。(2)调查家鼠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____________法,若家鼠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估算的种群密度__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3)图乙表明由于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昆虫种群数量往往也有差别。在偏离最适条件时,昆虫种群数量会____________。(4)图乙的实验常选择封闭性较好的小岛而不是更开放的环境作为试点,主要是考虑到了种群数量特征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5)“蚂蚁森林”是支付宝的一项公益活动用通过步行、乘公交等“低碳”生活方式获取一定的“能量值”,用以在“蚂蚁森林”里养一棵虚拟的树。这棵“树”长大后,蚂蚁生态伙伴们就会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真正的树。据统计这项公益活动目前已经在荒漠化地区种植了约1亿棵树,包括胡杨、樟子松、沙棘等,这些树种都是防风固沙的好品种,明显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以上事实说明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演替朝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进行。10.(14分)乙酰胆碱和NO都是重要的神经递质,图1为二者作用机理示意图。(1)如图1,乙酰胆碱以________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结合后发挥作用;NO进入突触后神经元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催化GTP生成________,后者是重要的胞内信号分子,发挥多种作用。(2)为研究NO是否在学习记忆过程中发挥作用,研究人员将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海马区注射微量L-NA(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以Y型电迷宫(图2)检测学习记忆能力。一支臂不通电并有灯光信号表示安全区,另外两支臂通电。两组均于注射后第4天进行测试。Ⅰ.学习测试:将大鼠放入迷宫箱,适应环境后训练其逃至安全区,记录学习达标所需次数。Ⅱ.记忆测试:学习测试24小时后,测试大鼠记忆达标所需次数。测试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区NO含量。组别学习达标所需次数(次)记忆达标所需次数(次)NO含量(pmol/mg蛋白)A组55.7828.1164.33B组29.5012.7090.20①实验开始时,电迷宫中的灯光是________刺激,当动物移动至迷宫通电臂时,足底受到电击,引起神经元Na+________,形成动作电位,兴奋传导到________产生痛觉。多次重复后动物学会分辨信号逃避电击,即形成了________反射。②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3)有研究表明,NO也可由突触后神经元释放,作用于突触前神经元,作为一种“逆行信使”发挥特定作用。NO可以“逆行”的原因是________。11.(14分)(一)如图为种群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1)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需要建立如图所示的____________(填“数学”“物理”或“概念”)模型。(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________型曲线。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处于________段。(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___________(填“K1”或“K2”)。(二)某一草地生态系统,图甲表示践踏对草地群落的影响。图乙表示某同学绘制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图丙表示此生态系统中的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1)图甲中在离小路远近不同的地方,杂草的分布和种类是不一样的,说明人类活动往往会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_。(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__________、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3)图乙中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_;图解可以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图丙中的_____________表示b的同化能量,______________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12.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______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_______,A基因频率为_______。(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题图分析:左图中IAA浓度为0时为对照,低于100%的长度即为抑制生长,显然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浓度对于主根的伸长均低于100%;中图IAA溶液浓度为0时的每株侧根数为对照,IAA溶液超过一定的浓度对于侧根的诱导起抑制作用;右图中为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方向,由图可知芽和幼叶产生的生长素会运输到根,若除去部分芽和幼叶,则地上向根部运输的IAA量会减少,此时运输到根部的IAA将会低于中图的对照组,由此图可知,当施用IAA浓度高于10-5mol•L-1时对于侧根的诱导呈下降趋势,即导致侧根数目减少。【详解】A、IAA在幼嫩组织中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IAA在成熟组织中可以发生非极性运输,即可以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A错误;B、对照前2幅图中IAA浓度为0和10-4mol•L-1分析,未施用IAA的植株主根长、侧根数少,B错误;C、从图中分析,在IAA溶液浓度为0-10-5mol•L-1时,每株侧根数起促进作用,IAA溶液超过10-5mol•L-1时时,对于侧根促进降低,甚至起抑制作用,C正确;D、参照右图中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方向,若除去部分芽和幼叶,则地上向根部运输的IAA量会减少,此时运输到根部的IAA将会低于中图的对照组,由此图可知,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时,对于侧根的诱导将低于中图的对照组,即导致侧根数目减少,D错误。故选C。2、D【解析】1、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2、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3、种间关系:(1)共生是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数量曲线呈平行关系,两曲线是“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代表互利共生关系。(2)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数量曲线分析有时相反,有时平行,两曲线是“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代表捕食关系。(3)竞争是两种生物生活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中,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竞争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甚至会被消灭,两曲线是“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代表竞争关系。(4)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寄生关系对宿主有害,但是对寄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物都难以单独生存,而宿主生活的更好。如蛔虫与人。【详解】A、与低矮的本地植物相比,互花米草高大,其在光照、养分等方面占有竞争优势,故互花米草的入侵可能会导致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下降,A正确;B、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来减少互花米草的种群数量,故该地区利用生物防治技术恢复了本地植物群落,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发生了群落演替,B正确;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正确;D、引进外来物种时,应充分评估风险后再行引种,否则可能导致生物入侵,D错误。故选D。3、A【解析】1、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和周围的非生物一起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称为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详解】A、鱼礁周围的小水坑中所有水生生物构成一个群落,A错误;B、投放鱼礁并底播底栖生物后,生物种类增加,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多,故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复杂,B正确;C、底播生物最好选择本地物种,可以避免出现生物入侵,而且可以增加生物的组成成分,使营养结构更复杂,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C正确;D、投放鱼礁并底播底栖生物可以使得海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均有所增加,可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D正确。故选A。4、B【解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应用:(1)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产量。(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详解】A、由于作物种植过程中的松土,可能成为水土流失的一种诱发因素,A正确;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B错误;C、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立体农业运用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C正确;D、防治棉铃虫时,利用赤眼蜂进行防治属于利用了种间关系进行的生物防治,比喷洒农药进行的化学防治更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为化学防治在杀伤害虫的同时也会导致其天敌以及其他生物的死亡,降低生物的多样性,D正确。故选B。5、C【解析】题意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家兔体内睾酮含量对生长激素含量的影响,据此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睾酮的有无(性腺的有无),因变量是生长激素的含量变化。【详解】A、实验结果说明,在Ts含量的减少的情况下,GH含量却上升了,显然Ts含量的减少能促进GH的分泌,A正确;B、若在实验后再增加给甲组和乙组家兔分别注射适量且等量的Ts溶液和生理盐水的操作,然后再检测GH含量的变化,这样实验结果会更有说服力,B正确;C、乙组家兔作为对照组,应做不切除性腺的假手术会使实验更严谨,C错误;D、实验结果显示,Ts含量的减少能促进GH的分泌,而GH能促进生长,因此,对雄性动物适时阉割可以促进其生长,D正确。故选C。6、C【解析】A、图示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其中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A正确;B、丁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散失,分解者是异养型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B正确;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值,C错误;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还来自A生物(B粪便中的能量,是B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A),D正确。故选C。7、C【解析】A、激动素是一种植物生产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植物不能产生,A错误;B、根据实验的对照性原则,水分充足组与缺水组对照,激动素0单位与其他单位对照,因此该实验存在两组空白对照,B错误;C、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干旱环境下不同浓度的激动素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可进一步探究棉花生长不同时期激动素的作用效果,C正确;D、据图分析,与0单位相比,其他单位都表现为促进作用,因此不能体现激动素作用的两重性,D错误。故选C。8、A【解析】分析题图:图示是摇瓶培养中酵母菌种群变化曲线,随着转速的增加,酵母菌种群密度升高。三种转速下,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都是先升高后保持相对稳定。【详解】A、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应该采用抽样检测法,A正确;B、培养初期,酵母细胞之间的竞争弱,酵母菌因基数小而生长缓慢,B错误;C、培养后期,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酵母细胞之间的竞争压力在增强,C错误;D、由图可知,转速150r/min时,可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9、(1)A(2)①.标志重捕②.偏高(3)①.(相对)湿度②.温度③.减少(4)①.迁入率②.迁出率(5)方向和速度【解析】分析图甲,B是“J”型曲线,A是“S”型曲线,A和B之间的差值表示因环境阻力而被淘汰的个体数目;分析图乙,自变量是相对湿度和温度,因变量是种群数量。【小问1详解】若将该种群置于有限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增长曲线为图甲中的A(S型曲线)。【小问2详解】家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调查家鼠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标记总数/N=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重捕总数。若家鼠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会偏小,所得调查数值比实际数值偏高。【小问3详解】图乙中,自变量是相对湿度和温度,因变量是种群数量,表明由于受(相对)湿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昆虫种群数量往往也有差别。在偏离最适条件时,昆虫种群数量会减少。【小问4详解】图乙的实验常选择封闭性较好的小岛而不是更开放的环境作为试点,主要是考虑到了种群的迁入率和迁出率对种群数量的影响。【小问5详解】从信息“这些树种都是防风固沙的好品种,明显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可知,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演替朝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调查种群密度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0、(1).胞吐(2).相关受体(3).cGMP(4).无关(5).内流(6).大脑皮层(神经中枢)(7).条件(8).海马区NO含量较高则有助于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提高(9).NO能够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解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据图分析,乙酰胆碱以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NO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后神经元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催化GTP生成cGMP,发挥多种作用。在研究NO是否在学习记忆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实验中,分析A组(实验组)和B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差异,可知海马区NO含量较高,则有助于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提高。【详解】(1)据图分析,乙酰胆碱以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NO由突触前膜释放,经过突触间隙进入突触后神经元,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催化GTP生成cGMP。(2)在实验中,两组小鼠在通电的臂中受到电击,逃到没有电的有灯光的臂中,经过多次训练,形成条件反射。实验开始时,电迷宫中的灯光是无关刺激,当动物移动至迷宫通电臂时,足底受到电击,引起神经元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产生痛觉。多次重复后动物学会分辨信号逃避电击,即形成了条件反射。②A组小鼠在海马区注射微量L-NA(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B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A组学习达标所需次数和记忆达标所需次数均多于B组,说明A组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测试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区NO含量,A组小鼠NO含量低于B组小鼠,实验结果表明海马区NO含量较高则有助于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提高。(3)有研究表明,NO也可由突触后神经元释放,作用于突触前神经元,是因为NO是气体,能够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点睛】本题主要通过实验考查神经兴奋的传递过程,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学会对实验的分析能力。11、①.数学②.J③.d④.K1⑤.速度和方向⑥.传递⑦.D1/W1×100%(D1=A2+B2+C2+D2,W1=A1+B1+C1+D1)⑧.单向流动,逐级递减⑨.甲⑩.乙【解析】1、据上图分析,曲线a表示J型曲线;J型曲线: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2、分析图乙: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1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1代表未利用的能量,C1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D1代表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3、分析图丙:图丙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其中甲表示b的同化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丙表示呼吸作用散失;丁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散失;图中d为分解者。【详解】(一)(1)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需要建立如图所示的曲线图,属于数学模型。(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J型曲线。自然界中,大多数种群处于动态平衡,即图中的d段。(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时且处于动态平衡,即K1。(二)(1)图甲中在离小路远近不同的地方,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