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谏逐客书未命名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谏逐客书李斯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注释:①纤离:骏马名。②鼍,亦称扬子鳄,爬行动物。皮可以蒙鼓。③駃騠:骏马名。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过:错误②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举:攻占③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渐侵占、侵吞④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服:服饰,饰品⑤而陛下说之,何也说:说到,提及⑥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让:拒绝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赍:给予,送给⑧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宝:珍视A.①⑧ B.②⑦ C.③⑥ D.④⑤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B.孝公用商鞅之法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C.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今逐客以资敌国D.江南金锡不为用非秦者去,为客者逐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废黜穰侯,追赶华阳君,加强王室的权力,杜绝了以公肥私现象B.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从这些情形去看,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C.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无非是为了取乐于当前,满足观赏的需要罢了D.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现在就是放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列举大量历史事实证明来自他国的客卿曾对秦国的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不能驱逐客卿。B.作者极力铺陈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音乐,表面是赞美秦国富足,实则是在批评秦王声色误国。C.作者将秦王取物与取人的态度做了对比,指出秦王重色乐珠玉而轻人民,认为这样不能使秦国强大。D.作者认为秦王辞退客卿,使得天下士子不敢向西人秦、与诸侯结怨的做法会使秦国处于危难之中。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①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②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6.秦王看了李斯这篇《谏逐客书》后,“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请从所持立场、文章内容、语言运用、论证方法等角度各选一点分条简述李斯这篇文章能够令秦王接受的原因。【答案】1.D2.B3.A4.B5.①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使他们面朝西方来侍奉秦国,功业一直延续到今天。②这不是能用来驾驭海内、制服诸侯的方法啊。6.①李斯的这篇文章是从秦国的立场出发,为秦国能“跨海内、制诸侯”着想而发的言论,使秦王乐于接受。②文中列举了秦国发展史上四位君王通过任用客卿而取得成功的历史事实,说服力强,令秦王信服。③在语言运用上,李斯能够注意到秦王的感受,文章开头不说秦王逐客,而说“吏议”,使秦王易于接受。④在论证上,使用对比论证法,使秦王能够清晰地认识到用客之利与逐客之弊,令秦王折服。【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④“服”名词用作动词,佩戴;⑤“说”同“悦”,高兴。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A.第一个“而”,表转折,但是;第二个“而”,表并列;B.两个“之”,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助词,的;C.第一个“以”,介词,凭借;第二个“以”,连词,表目的,来;D.第一个“为”,介词,给;第二个“为”,表被动;故选B。3.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A.“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翻译错误,应译为: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故选A。4.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B.“实则是在批评秦王声色误国”说法错误。目的是同秦王对待客卿的态度进行比较,指出秦王用物跟用人态度的矛盾。故选B。5.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一句得分点:“遂”,于是;“西”,名词用作状语,向西;“事”,侍奉;第二句得分点:“跨”,驾驭;“制”,制服;“术”,方法。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首先,从立场上看,李斯从秦王的角度思考问题,只有重用客卿,秦国才能“跨海内、制诸侯”;
从内容上看,李斯列举秦国发展史上四位君王通过任用客卿而取得成功的历史事实,“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说明先祖就是重用客卿,才换来了秦国的强大,说服力强;
从语言的运用上看,李斯李斯能够注意到秦王的感受,文章开头不说秦王逐客,而说“吏议”,使秦王易于接受;
从论证上看,使用对比论证法,首先由回顾历史入题从秦始皇十九代祖的穆公到五代祖以下的孝公、惠文君、昭襄王举出四个秦国的先君重用客卿而致富变强的事例说明重用客卿对秦国有利,又讲当初如果四个君主拒绝客卿而不忙乱纳他们疏远有才之士而不用这就不可能使秦国民富国强。这是从反面假设和推论。在列举史实层层渲染的基础上又反复论证就把客卿对秦国的重要作用阐述得极为透彻。在第二段里设下了许多比喻用来说明秦王对不是秦国产的物品的喜爱对人却持另一种态度是不对的,这里以成就统一大业作为出发点,说明重物轻人驱逐外来人才是错误的。第三段论述驱逐客卿有利敌国而不利于秦国。先从正面说理,指出土地广大粮食就丰富,国家辽阔人口就众多,兵力强盛军人就勇敢,比喻强调只有胸襟博大开阔才能仓举贤士广罗人才,深一层阐明此意:地不分东南西北人才不论来自哪一个诸候国,这就是五帝三皇所以能够无敌于天下的原因。此处以古证今强调应该不分地域广揽人才。这里不但运用古今对比还有敌我对比,提出两种作法两种后果。以此说明逐客对敌人有利对秦国的统一大业不利论证鞭辟入理雄辩有力。【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译文: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现在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韶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韶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么?可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现在却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魏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李斯《谏逐客书》)7.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内:采纳B.强公室,杜私门杜:杜绝、堵塞C.今陛下致昆山之玉致:得到D.却宾客以业诸侯业:使……成就功业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移风易俗,民以殷盛/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B.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C.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圣人之所以为圣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王下令驱逐所有在秦国任职的“客卿”,在李斯看来,“逐客”之害无异于向敌寇借兵器,给强盗送粮食。B.李斯列举了众多客卿对秦国国家富强所做的贡献,指出“逐客”是因噎废食的行为,必然导致国家灭亡。C.李斯在文中不仅指出“逐客”之祸,还指出延揽人才应有的态度,秦王听取了他的建议,废除了逐客的命令。D.这篇文章运用了恰当的比喻和排比,正反论证的方法,既有气势,又很有说服力,是一篇很好的政论文章。【答案】7.A8.D9.A【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A.“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意思是: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内”,同“纳”,接纳。故选A。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意义及用法的能力。A.“移风易俗,民以殷盛”“以”,连词,因此;“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以”,连词,相当于“而”。B.“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于”,介词,对;“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介词,在。C.“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而”,连词,表承接;“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而”,连词,表并列。D.“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圣人之所以为圣”,两句的“之”,都是助词,的,其中,之所以:……的原因。故选D。9.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在李斯看来,‘逐客’之害无异于向敌寇借兵器,给强盗送粮食”分析错误,原文是“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可知“藉寇兵”意为借兵器给盗匪。故选A。【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参考译文: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侍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韶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韶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官能的需要么?可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侍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李斯《谏逐客书》10.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必固其根本根本:事物的本质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当:做上③今陛下致昆山之玉致:获致,得到④而陛下说之说:说说⑤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实:使……充满⑥西蜀丹青不为采为:“被”⑦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就:成就⑧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是:判断动词,是A.①⑥ B.③⑤ C.②④ D.⑦⑧11.下列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求木之长者制诸侯之术也B.而况于明哲乎?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C.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今取人则不然D.所以饰后宫此非所以跨海内1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保无疆之休永远保持没有止境的休战B.情不胜其欲性情不能控制欲望C.秦不生一焉秦国一个都不出产D.适观而已矣适于观听罢了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魏征认为人君只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就一定能治理好国家。B.李斯委婉地询问秦王为何喜好非秦所产的各类宝物,以引出下文。C.李斯此段写法铺张,气势纵横,历来被认为是全文最精彩的段落。D.两个文段都运用大量理论论据,极力劝谏人君接受自己的建议。1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①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②非秦者去,为客者逐。15.两段文字运用的证论方法多有相同,任选一例简要说明。【答案】10.B11.D12.A13.C14.①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②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15.①都运用了对比论证的,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使说理更透彻。第一段文字先从正面论述“固本浚源”,再从反面论述不这样做的危害;第二段文字用秦王重色乐珠玉而轻人民进行对比,揭示出这样危害,即不能驾驭天下,制服诸侯。②都运用了比喻论证,起到生动、直观的效果。第一段文字用要“木茂”就必须“固其根本”,要“流长”就必须“浚其泉源”的比喻推出要“国安”必须“德厚”。第二段文字用秦王取物的态度为喻,来说明秦王对取人应该抱的态度和不可取的态度。【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实词含义的能力。①中“根本”,指树根;②“当”,处在……(位置);④“说”,通“悦”,喜悦、喜爱,;⑥中“为”,作为;⑦中“就”本义是接近、靠,这里是取用的意思;⑧中“是”,这样;只有③⑤正确。故选B。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求木之长者”的“之”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制诸侯之术也”的“之”是结构助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B.“而况于明哲乎”中“而”连词,表递进,何况;“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中“而”,连词,表并列。意义不同;C.“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中“则”是连词,表顺承,那么;“今取人则不然”中“则”,连词,表转折,却。用法和意义不同;D.“所以”都表示“用来……(的方法)”,意义和用法相同。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A.“休”:美。这里指政权的平和美好。整句的意思是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所以A项错误。故选A。1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A.说法过于绝对,曲解文义,魏征的意思是要治理好国家,需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而不是说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就一定能将国家治理好。B.“委婉地询问”说法不对,是直接设问。D.“两个文段都运用大量理论论据”说法错误,应该是事实论据。故选C。1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得分点:①中“斯”,这;“以”,表目的,来;“塞”,堵塞;“流长”,泉水流得远。②“非”,不是;“去”,离开;“为”,表表判断,是;“逐”,驱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论证方法一般有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事实论证运用真实、可靠,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增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道理论证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比喻论证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这两段文字都运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考生在作答时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分析即可。如第一段文字先从正面论述“固本浚源”,再从反面论述不这样做的危害;第二段文字作者列举秦王的爱好,最后推演到秦王重色乐珠玉而轻人民,“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对比中突出利害关系,正点到秦王要称霸的雄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使说理更透彻。第一段文字从流水、树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说理,就显得亲切、生动,容易为人君所接受。同时,要“木茂”就必须“固其根本”,要“流长”就必须“浚其泉源”,这都是生活中的常识。在这个基础上,作者进一步以“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比做“伐根”“塞源”。这样,不居安思危的危害性不言自明,而作者的观点也鲜明地表露出来了。第二段文字善用比喻,从而增强了议论的形象性和说服力。最突出的例子是用秦王取物的态度为喻,来说明秦王对取人应该抱的态度和不可取的态度。如文中写道:“夫击瓮叩缶……适观而矣已。”这形象地说明了秦王想得意于天下,在任人方面也应该弃退秦国那些平庸之辈,而取用异国的贤能之德。【点睛】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答题技巧: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第七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参考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秦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入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那郑、卫桑间的歌声,《韶虞》《武象》等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韶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功能的需要么?可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段一: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李斯《谏逐客书》)文段二: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于国都市南门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荆之。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B.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C.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D.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山,即泰山,又名东岳、岱宗等,为五岳之一,是世界上第一个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B.五帝三王,五帝即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朝的君主。C.太子,在位君主以法定形式确立的君位继承人,太子所居之处称“东宫”。D.咸阳,秦国都城。地处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一般认为咸阳得名于此。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斯用太山之大、江海之深作比喻,论证了王者治国应当“不却众庶”,广用客卿。B.文段一从正反两方面驳“逐客”之策,阐明“逐客”对秦国的危害,论证有力。C.秦国百姓中有最初说法令不适宜十年后又说法令适宜的,因议论法令而受到了处罚。D.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富民强。周天子赠送祭肉来表达祝贺、臣服之意。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2)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答案】16.A17.B18.D19.(1)物品不出产在秦国,但值得珍视的有很多;人才不出生在秦国,但愿意效忠秦国的也很多。(2)有一个人搬走木头,立即给他五十金,来表明没有欺诈。【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具”做“令”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BD;“国都市”的意思是“国都后边的市场”意思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有能徙置北门者”是“民”的后置定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C。故选A。句子翻译: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恐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后边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百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动。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三王指夏商周三朝的君主”错误,“三王”应该指的是“夏商周开国之君”。故选B。1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D.“周天子赠送祭肉来表达祝贺、臣服之意”错误,由原文“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可知,过了五年,秦国富强,周天子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工程市场推广与营销合同2篇
- 期权协议书1000字模板
- 四方合作经营协议书
- 配电室2024年度电缆线路敷设及接头处理合同
- 小额信用贷款借款合同
- 承包物流合同范本
- 《治疗方法》课件
- 2024年度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与服务合同3篇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分层作业课件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3走进化学实验室课时2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和洗涤分层作业课件
- GB/T 19342-2024手动牙刷一般要求和检测方法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八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
- GB/T 15822.1-2024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1部分:总则
- QC080000培训资料课件
-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课件-学习情境三 研之有方-研学课程教学设计
- 音乐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报告
- 游戏风云:阿里云全球同服游戏方案全面解读
- 35kv线路验收规范
- 薄膜材料 第五章薄膜的形成、生长与结构
- 3--碎石土路基填筑施工工法(完整版)
- 英语四级单词表4500.xls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