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江门市历史初二上学期期中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E.阴阳家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A.推行郡县制B.统一度量衡C.修建长城D.实行科举制度E.焚书坑儒3、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形成?A.春秋战国时期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实行“推恩令”D.隋文帝建立隋朝4、题干:以下哪项不是唐朝时期的科技成就?A.火药的发明B.瓷器的制作C.指南针的发明D.长安城的建造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流派?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E.兵家6、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哪些措施?A.推行郡县制B.统一度量衡C.修筑长城D.焚书坑儒E.以上全部7、下列选项中,标志着我国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是:A.秦始皇统一六国B.唐朝的安史之乱C.辽金宋元时期的多民族并立D.鸦片战争8、以下关于《天工开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天工开物》是明朝末年宋应星所著B.《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C.《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D.《天工开物》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9、下列哪一项不是辛亥革命的主要成果?A.推翻了清朝统治B.结束了封建帝制C.建立了中华民国D.实现了土地公有10、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减租减息”政策主要目的是什么?A.打击地主阶级B.减轻农民负担C.加强军事力量D.推动工业发展11、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南昌起义D.红军长征12、以下哪个思想流派主张“天下为公”?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二、非选择题(本部分有4大题,每大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材料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一方面,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了国家的衰落;另一方面,外国列强的侵略加剧了民族危机。在此背景下,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相继发生,试图改变中国的命运。材料二:辛亥革命后,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新生的民国并没有立即走向稳定与繁荣,国内军阀割据,社会动荡不安。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高潮,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根据材料一,简述戊戌变法的目的及其背景。(5分)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5分)3、依据材料二,概述五四运动的主要特点及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5分)第二题阅读材料:《史记》是我国古代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全书共一百三十篇,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史记》以其严谨的史实、生动的文笔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阅读上述材料,请简述《史记》的作者和主要内容。2、结合材料,说明《史记》在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的重要地位。3、请列举《史记》中的两个著名篇章,并简要说明其特点。第三题背景材料:《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撰写完成。该书共一百三十篇,记载了从黄帝时代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它开创了中国史学的新篇章,对后世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入木三分,对事件的描述生动详实,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题目:1、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述《史记》的主要特点。(5分)2、《史记》对后世有何重要影响?请至少列举两点。(5分)3、为什么《史记》能够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5分)第四题材料一:在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通过改革内政、发展经济、改革军制、实行“尊王攘夷”的政策,使齐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材料二: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奖励耕战,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材料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包括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材料四: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材料五:东汉末年,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导致朝政腐败,社会动荡。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材料一中提到的“尊王攘夷”的政策是指什么?2、材料二中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3、材料三中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2024-2025学年广东省江门市历史初二上学期期中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E.阴阳家答案:E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流派的理解。实际上,阴阳家也是百家争鸣中的重要流派之一,不过在常见的表述中,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更为人们熟知。此题设置意在考察学生对这一时期思想派别全面性的理解。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A.推行郡县制B.统一度量衡C.修建长城D.实行科举制度E.焚书坑儒答案:A、B、C、E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统一后的政策。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推行了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修建长城抵御外敌,焚书坑儒则是为了统一思想。而实行科举制度是在汉朝以后的事情,因此D选项不符合题意。3、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形成?A.春秋战国时期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实行“推恩令”D.隋文帝建立隋朝答案:B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标志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形成。在此之前,中国处于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国家分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了封建社会的政治基础。4、题干:以下哪项不是唐朝时期的科技成就?A.火药的发明B.瓷器的制作C.指南针的发明D.长安城的建造答案:C解析:指南针的发明不是唐朝时期的科技成就。指南针的发明是在北宋时期。唐朝时期的科技成就有火药的发明、瓷器的制作和长安城的建造等。长安城是唐朝的都城,规模宏大,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流派?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E.兵家【答案】E.兵家【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主要指的是学术思想上的争论,而兵家虽然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学派,但它更侧重于军事理论,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哲学或社会思想流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都是这一时期重要的哲学和社会思想流派。6、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哪些措施?A.推行郡县制B.统一度量衡C.修筑长城D.焚书坑儒E.以上全部【答案】E.以上全部【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其中包括推行郡县制来取代分封制,统一度量衡以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修筑长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以及焚书坑儒以消除异己思想,强化思想控制。因此上述所有选项均为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7、下列选项中,标志着我国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事件是:A.秦始皇统一六国B.唐朝的安史之乱C.辽金宋元时期的多民族并立D.鸦片战争答案:D解析: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发生在中国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导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标志着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选项D正确。8、以下关于《天工开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天工开物》是明朝末年宋应星所著B.《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C.《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D.《天工开物》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答案:B解析:《天工开物》确实是明朝末年宋应星所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详细记载了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因此选项A、C和D都是正确的。《天工开物》虽然涉及了农业和手工业,但并非专门关于农业的著作,所以选项B描述不准确。9、下列哪一项不是辛亥革命的主要成果?A.推翻了清朝统治B.结束了封建帝制C.建立了中华民国D.实现了土地公有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成功地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中华民国。然而,“实现土地公有”并非辛亥革命直接达成的目标,土地问题在后来的国民政府时期乃至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才逐渐得到解决。10、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减租减息”政策主要目的是什么?A.打击地主阶级B.减轻农民负担C.加强军事力量D.推动工业发展答案:B解析: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了“减租减息”的政策,旨在减轻农民的地租和债务利息负担,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激发农民参加抗日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政策有效地增强了根据地的社会稳定性和民众的支持度。11、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南昌起义D.红军长征答案:B解析: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但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南昌起义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而红军长征则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重要战略行动。因此,选项B正确。12、以下哪个思想流派主张“天下为公”?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答案:B解析: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主张“天下为公”,即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而不是某个人的私有财产。道家主张顺应自然,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节用等,法家则强调法治和集权。因此,选项B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部分有4大题,每大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材料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一方面,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了国家的衰落;另一方面,外国列强的侵略加剧了民族危机。在此背景下,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相继发生,试图改变中国的命运。材料二:辛亥革命后,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新生的民国并没有立即走向稳定与繁荣,国内军阀割据,社会动荡不安。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高潮,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根据材料一,简述戊戌变法的目的及其背景。(5分)答案:戊戌变法是在甲午战争失败后,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维新派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其目的是通过变法图强,实现富国强兵,抵御外来侵略,挽救清朝统治。背景包括甲午战败导致的民族危机加深,以及西方思想的传入等。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5分)答案: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它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也是社会革命的开端,对后来的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3、依据材料二,概述五四运动的主要特点及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5分)答案:五四运动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爱国民主运动,其主要特点是反帝反封建,提倡科学与民主,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二题阅读材料:《史记》是我国古代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全书共一百三十篇,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史记》以其严谨的史实、生动的文笔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阅读上述材料,请简述《史记》的作者和主要内容。答案:《史记》的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主要内容是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2、结合材料,说明《史记》在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的重要地位。答案:《史记》在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的重要地位体现在: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其严谨的史实、生动的文笔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请列举《史记》中的两个著名篇章,并简要说明其特点。答案:《史记》中的两个著名篇章有:《史记·项羽本纪》和《史记·孔子世家》。《史记·项羽本纪》特点:以项羽为中心,生动描绘了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争霸的历史画卷,展现了项羽英勇善战、豪放不羁的形象。《史记·孔子世家》特点:详细记载了孔子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主张,展现了孔子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第三题背景材料:《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撰写完成。该书共一百三十篇,记载了从黄帝时代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它开创了中国史学的新篇章,对后世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入木三分,对事件的描述生动详实,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题目:1、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述《史记》的主要特点。(5分)答案:《史记》的主要特点包括:它是我国历史上首部采用纪传体编写的通史;内容丰富,涵盖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对人物性格的描绘深刻细致,对事件的叙述具体生动;在文学和史学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巨大。2、《史记》对后世有何重要影响?请至少列举两点。(5分)答案:《史记》对后世的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史学领域,《史记》开创了纪传体这一新的历史编写形式,为后世史书的编纂提供了范例;二是在文学领域,《史记》以其卓越的文笔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被视为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