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9/22/wKhkGWcea1qAWPjdAAD7SpGuHVg049.jpg)
![2024-2025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9/22/wKhkGWcea1qAWPjdAAD7SpGuHVg0492.jpg)
![2024-2025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9/22/wKhkGWcea1qAWPjdAAD7SpGuHVg0493.jpg)
![2024-2025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9/22/wKhkGWcea1qAWPjdAAD7SpGuHVg0494.jpg)
![2024-2025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及答案指导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9/22/wKhkGWcea1qAWPjdAAD7SpGuHVg04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个朝代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2、在下列历史事件中,哪一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3、题干: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千年一帝”?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4、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进入成熟阶段?A.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目的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B.辛亥革命成功后,袁世凯成为了共和国的首任总统。C.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D.辛亥革命是由农民阶级领导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6、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B.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5月4日。C.五四运动的主要力量是工人阶级和青年学生。D.五四运动导致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7、在古代中国,以下哪位思想家主张“仁政”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8、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期?A.古罗马帝国的灭亡B.奥斯曼帝国的兴起C.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D.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9、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辛亥革命B.辛丑条约签订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10、以下哪位学者被誉为“中国近代地质学之父”?A.丁文江B.李四光C.郭沫若D.陈省身11、以下哪个选项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指南针B.造纸术C.印刷术D.以上都是12、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南昌起义D.土地革命13、下列关于《三国演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B.《三国演义》以历史为背景,但作者罗贯中在创作过程中有所夸张和虚构C.《三国演义》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故事D.《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被尊为“武圣”14、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小说B.《红楼梦》描绘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C.《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小说的精髓D.《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15、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唐朝后期,有人用“坊巷桥门通衢市,河渠漕运连南北”来形容某一手工业繁华的城市,这座城市应该是A.洛阳B.长安C.成都D.扬州16、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A.飞矢不动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C.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D.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二十六年,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材料二:《资治通鉴》载:“(秦始皇)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材料三:秦始皇时期,推行一系列制度变革,包括统一度量衡、货币、书写文字,修建驰道和长城等。问题:1.根据材料一,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重要措施。2.结合材料二,分析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3.结合材料三,指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两项制度。第二题题目: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增设了殿试,使得选拔官员的权力更加集中。材料二:宋代,科举考试科目减少,重视经义,同时出现了“糊名考校”和“誊录”制度,提高了考试的公正性。问题:1.唐朝和宋代的科举制度有哪些不同之处?2.分析宋代科举制度变化的原因。第三题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的口号。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从此,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开始,实现了国共两党共同抗日的历史任务。材料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展大生产运动,使抗日根据地度过了难关。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参加劳动,以身作则,带动根据地军民努力生产,确保了根据地供应和人民生活。材料三: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于1945年8月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问题:1.结合材料一,简述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意义。2.结合材料二,分析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的作用。3.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举措及其意义。第四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市场,爆发了一系列战争。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和德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崛起,但他们的政治地位却相对较弱。材料二:20世纪初,美国和德国在科技、工业、农业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他们的政治体制和对外政策存在明显差异。美国实行联邦制,注重国内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德国则实行君主立宪制,对外积极扩张,试图成为世界霸主。问题:1.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和德国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共同特点。2.分析美国和德国在政治体制和对外政策上的差异及其原因。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国家实力与政治地位之间关系的认识。2024-2025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个朝代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答案:C解析: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灿烂,被誉为“盛唐”。唐朝的疆域辽阔,对外交往频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2、在下列历史事件中,哪一项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1840-1842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场战争导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其他选项虽然也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但不是开端。3、题干: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千年一帝”?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答案:A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的统治手段和成就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因此,正确答案是A。4、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进入成熟阶段?A.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答案:C解析: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这一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进入成熟阶段。因此,正确答案是C。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目的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B.辛亥革命成功后,袁世凯成为了共和国的首任总统。C.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D.辛亥革命是由农民阶级领导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其主要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B选项错误,袁世凯是在辛亥革命后通过政变夺取了权力,并非首任总统。C选项错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并未使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D选项错误,辛亥革命并非由农民阶级领导。6、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B.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5月4日。C.五四运动的主要力量是工人阶级和青年学生。D.五四运动导致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答案:D解析:D选项不正确。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爆发于1919年5月4日,主要力量是工人阶级和青年学生。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新文化运动并不是由五四运动直接导致的,两者有密切联系,但并非因果关系。A、B、C选项均正确描述了五四运动的相关内容。7、在古代中国,以下哪位思想家主张“仁政”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答案:B解析: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主张“仁政”,认为国家的根本在于民众的幸福,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孔子主张仁爱、礼治;荀子主张法治;韩非则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法治和权术。因此,正确答案为B。8、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期?A.古罗马帝国的灭亡B.奥斯曼帝国的兴起C.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D.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答案:D解析: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中世纪结束,近代社会开始。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标志,它强调人文主义,崇尚古典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罗马帝国的灭亡是中世纪的开端;奥斯曼帝国的兴起是拜占庭帝国灭亡后的新势力;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则是宗教改革运动的代表事件,与文艺复兴运动有所关联,但并非文艺复兴的标志。因此,正确答案为D。9、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辛亥革命B.辛丑条约签订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答案:B解析:辛丑条约签订(1901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外交失败,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1911年)推翻了清朝统治,但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五四运动(1919年)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北伐战争(1926-1927年)是国共合作的第一次军事行动,这两者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但不是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因此,正确答案是B。10、以下哪位学者被誉为“中国近代地质学之父”?A.丁文江B.李四光C.郭沫若D.陈省身答案:B解析:李四光是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近代地质学之父”。他在地质学、古生物学、地震学等领域都有重要贡献。丁文江是中国地质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但并非被誉为“中国近代地质学之父”。郭沫若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主要成就在文学和考古学领域。陈省身是著名数学家,对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有重要贡献,但与地质学无关。因此,正确答案是B。11、以下哪个选项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指南针B.造纸术C.印刷术D.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因此,选项D“以上都是”是正确答案。12、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南昌起义D.土地革命答案:B解析: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此,选项B“五四运动”是正确答案。其他选项虽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但它们并非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3、下列关于《三国演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B.《三国演义》以历史为背景,但作者罗贯中在创作过程中有所夸张和虚构C.《三国演义》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故事D.《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被尊为“武圣”答案:C解析:《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主要讲述了曹操、刘备、孙权三个势力争夺天下的故事。选项A、B、D都是关于《三国演义》的正确表述,而选项C中的“西晋初年”表述错误,应该是“三国时期”。因此,选项C是不正确的。14、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小说B.《红楼梦》描绘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C.《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小说的精髓D.《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答案:B解析:《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选项A、C、D都是关于《红楼梦》的正确表述。而选项B中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表述错误,应该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因此,选项B是不正确的。15、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唐朝后期,有人用“坊巷桥门通衢市,河渠漕运连南北”来形容某一手工业繁华的城市,这座城市应该是A.洛阳B.长安C.成都D.扬州答案:D解析:根据“唐朝后期”“坊巷桥门通衢市,河渠漕运连南北”可知,该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交通便利,商品经济繁荣,根据史实可知,唐朝后期扬州符合这一特征,故D正确;洛阳在唐朝时期不是漕运中心,排除A;长安在唐朝后期坊市界限依然严格,排除B;成都不是唐朝的漕运中心,排除C。16、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A.飞矢不动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C.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D.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答案:D解析:王夫之的观点强调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选项A,“飞矢不动”只看到了相对静止,否认了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故A不符合题意。选项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认为绝对运动是唯一的,否认了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故B不符合题意。选项C,“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同样只看到了绝对运动,否认了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故C不符合题意。选项D,“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既看到了绝对运动,又看到了相对静止,即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故D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二十六年,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材料二:《资治通鉴》载:“(秦始皇)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材料三:秦始皇时期,推行一系列制度变革,包括统一度量衡、货币、书写文字,修建驰道和长城等。问题:1.根据材料一,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重要措施。2.结合材料二,分析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3.结合材料三,指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两项制度。答案:1.重要措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重要措施包括更改国号,自称皇帝;制定新的制度,如制、诏;使用“朕”作为自称。2.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秦始皇通过收缴天下兵器,铸造成金人十二,削弱民众的武装力量,以此加强中央集权。3.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度量衡、货币、书写文字等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解析:1.第一问考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政治措施,答案要点包括更改国号、制定新的制度、使用“朕”作为自称。2.第二问考查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答案要点是通过削弱民众武装力量来加强中央集权。3.第三问考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答案要点包括度量衡、货币、书写文字等制度。这些制度在秦朝统一后得以推广,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题题目: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增设了殿试,使得选拔官员的权力更加集中。材料二:宋代,科举考试科目减少,重视经义,同时出现了“糊名考校”和“誊录”制度,提高了考试的公正性。问题:1.唐朝和宋代的科举制度有哪些不同之处?2.分析宋代科举制度变化的原因。答案:1.唐朝和宋代的科举制度不同之处:唐朝增设了殿试,使得选拔官员的权力更加集中;宋代科举考试科目减少,重视经义;宋代实行“糊名考校”和“誊录”制度,提高了考试的公正性。2.宋代科举制度变化的原因:政治原因: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需要选拔出更加忠诚于中央的官员,因此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社会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士人阶层日益壮大,对科举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宋代科举制度的变化反映了这一趋势。文化原因:宋代重视儒家经典,科举考试内容以经义为主,反映了当时文化发展的特点。制度原因:宋代为了防止徇私舞弊,实行“糊名考校”和“誊录”制度,这是对科举制度的一种完善。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唐朝和宋代科举制度差异的理解,以及对宋代科举制度变化原因的分析能力。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学生需要把握唐朝和宋代科举制度的具体措施和特点,并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宋代科举制度变化的原因。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第三题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的口号。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从此,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开始,实现了国共两党共同抗日的历史任务。材料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展大生产运动,使抗日根据地度过了难关。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参加劳动,以身作则,带动根据地军民努力生产,确保了根据地供应和人民生活。材料三: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于1945年8月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问题:1.结合材料一,简述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意义。2.结合材料二,分析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的作用。3.结合材料三,说明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举措及其意义。答案:1.意义: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为实现全民族抗战提供了政治基础;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础。2.作用:大生产运动提高了抗日根据地的自给自足能力,确保了根据地供应和人民生活;增强了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实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培养了根据地军民的劳动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为后来的建设事业奠定了基础。3.举措及意义:举措:派毛泽东等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意义:为国共两党实现和平共处、合作建国创造了条件,避免了内战的爆发,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第四题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国际快递运输与时效跟踪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屋顶租赁合同附屋顶广告权益共享协议
- 2025年度时尚女鞋品牌全国代理权购买合同样本
-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美术教学计划
- 激活团队潜力的成功经验计划
- 学校年度班级工作计划表目
- 区域仓库布局的设计原则计划
- 2025年港物运输项目合作计划书
- 主管的职业素养与榜样作用计划
- 2025年激光转速测量仪项目建议书
- 初中数学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探讨
- 特殊教育导论 课件 第1-6章 特殊教育的基本概念-智力异常儿童的教育
- 2022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题(四川县乡卷)
- 辞职申请表-中英文模板
- 公司管理培训《5S管理》精美课件
- 07J501-1钢雨篷玻璃面板图集
- 23J916-1:住宅排气道(一)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家乡的方言
- 浙江省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
- 母亲健康快车可行性报告
- 护理质量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