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下河北安新中学
刘大立二战结束前后,社会主义从一国扩展到多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社会主义从一国扩展到多国,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8个东欧国家和中国、蒙古等4个亚洲国家在内的社会主义阵营,成为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伟大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这些国家经历了快速发展与艰难曲折的改革。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示意图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中外历史纲要(下)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重难点:
1、二战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与问题、改革的曲折与剧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及生命力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壹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一)苏联的发展(1945-1953)1、成就1949年苏联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第四个五年计划(1946-1950)二战后,苏联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相继爆炸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1946年,苏联开始实行第四个五年计划,其重点是恢复重工业领域。到1950年苏联的铁、钢、煤、原油产量和发电量都大大超过战前水平,国防工业取得巨大突破。1946年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又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农业的恢复虽然比工业缓慢得多,但也渡过了难关并有一定恢复。1947年,苏联取消了粮食、日用品的配给制,连续三次降低食品和日用品的价格,城市和工人区修建住房1亿多平方米,农村建房270多万所。同时城乡居民从国家得到各种优惠,使职工的实际工资和集体农民的收入均有所提高。与此同时,教育也获得发展。2、问题1946年3月,苏联通过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四个五年计划,计划要求首先恢复、发展重工业和铁路运输业,其次大量生产主要消费品。
到50年代,虽然工业发展很快,从1913年到1950年增加了12倍,但是农业却只提高了40%,人民生活水平在某些方面还有所降低。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产量仅为432公斤,低于1913年的540公斤。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改观;(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的必需品缺乏;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个人崇拜盛行科教:科教文化事业发展缓慢前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继续遭到破坏,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1939年以后就没有开过党的代表大会,中央全会自1947年2月起也不再举行,许多重大问题都是在斯大林别墅的晚宴上决定的。——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僵化的苏联模式(二)苏联的改革改革契机:斯大林逝世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参加斯大林追悼会的人们他接手的是一个犁耕手种的、落后的俄国,而留下的却是装备有原子武器的苏联!留下了世界一流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赫鲁晓夫(1953--1964)
勃列日涅夫(1964--1982)
戈尔巴乔夫(1985--1991)叶利钦(1991-1999)1、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在1960年联大会议上,毫不掩饰地表达愤怒,用皮鞋敲桌子,有辱斯文,丑态百出赫鲁晓夫(1894~1971年),原苏联领导人。从1953年9月7日至1964年10月14日,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美苏核对抗,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通过秘密报告的方式,揭露了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行为,引起震惊。1971年9月11日,曾经叱咤一时、下台后郁郁寡欢的苏联前领导人赫鲁晓夫在沉寂中病逝,当时的俄罗斯各大报纸在报道中甚至没有明显突出他的名字。有人说他是“鲁莽的改革家”。
赫鲁晓夫,这是一个无法被苏联历史遗忘的人物,尽管克里姆林宫的红墙下容不得他孤寂的灵魂。这是一个试图改写“斯大林版”苏联历史的人物,尽管他最终成了斯大林及其主义的守墓人。……他给后世留下的最大遗产不是深邃致远的理论,而是改造世界的勇气。——历史学家张建华(1)改革内容
二十大后,对30年代以来的政治性案件作了全面的重新审査,大部分冤案得到平反,同时释放了90%以上尚在押的政治犯,西伯利亚2/3的劳改营被取消。……赫鲁晓夫对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及其运行机制也作了一定程度的调整,恢复了党代会和中央全会定期召开的正常制度,地方苏维埃的权限也有所扩大。此外,对各级领导干部(中央最高层除外)的任期和定期更新也作了规定。……使集权体制恢复到比较正常的运行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民主气氛有所増强,政治环境趋于宽松。——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政治上:①平反冤假错案②强调集体领导(反对个人崇拜)③改革干部制度(实行轮换制、任期制)美国人多恩伯格在1974年出版的《克里姆林宫的明争暗斗》一书中这样评价赫鲁晓夫:“一个在斯大林死后集体领导口号叫得最响的人,却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新的专制暴君,变成了肉麻的个人迷信的焦点,其程度甚至要超过已故的独裁者。
赫鲁晓夫工业改革的主要措施是把中央在物质、生产、工资等方面的权限下放给加盟共和国,把许多中央直属企业下放给地方管理……1953年起,开始对义务交售制进行改革,提高收购价格,国家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并采取措施扶植和鼓励个人副业的发展。
——王铁群《赫鲁晓夫的“揭盖”与“解冻”:在犹豫中寻找出路》经济上:①农业(重点):加大农业投入(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大面积垦荒和种植玉米运动;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②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企业自主权)三和路线即“和平过渡”“和平竞赛”“和平共处”,是苏联在赫鲁晓夫任内主张的外交政策。其实际基本构想是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避免战争;而在和平的竞争中超越美国;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议会道路取得政权,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制度;对亚非拉尚未或未完全实现民族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则积极渗透共产主义思想,以便使这些国家也和平过渡到自己的战略轨道内,扩大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力。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
赫鲁晓夫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在客观上对于破除对斯大林和苏联传统模式的迷信,解放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努力寻求适合本国实际的建设道路,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全盘否定斯大林,没有对斯大林的功绩和失误及其历史原因作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甚至对斯大林进行人身攻击,搞乱了人们的思想,造成了严重的后遗症。
——齐世荣廖学盛《20世纪的历史巨变》
农业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1953-1964年,苏联谷物年均产量为1.175亿吨,与1945-1953年相比增加了62%。但改革并没有改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落后地位,也没有触及依靠行政命令进行管理的集体农庄制度。同时,由于不顾自然条件,盲目在苏联各地种植玉米,导致“玉米运动”最终失败。大规模的垦荒还破坏了生态环境。农业领域的改革未能产生长远效果。1963年,苏联粮食大幅度减产,不仅被迫实行粮食定量供给制,而且动用了黄金储备从国外大量进口粮食。
赫鲁晓夫执政11年中推行的主要政策与路线,基本上亦是斯大林的那一套。赫鲁晓夫上台后,继续推行斯大林长期坚持的优先发展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重工业政策。……虽然赫鲁晓夫执政期间一直在进行改革,但并没从根本上脱离斯大林的体制模式,仍是坚持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摘编自陆南泉《赫鲁晓夫有没有全盘否定斯大林》(2)评价积极:①经济体制: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一些成效;②推动了农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增加;③思想: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④工业: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局限:①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严重失调;②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评价,导致思想领域的混乱。(2)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和启示①改革没有结合国情,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②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缺乏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实验③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只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小修小补。④赫鲁晓夫主观专断、急躁冒进。启示:改革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循序渐进、敢于突破僵化模式的束缚。有学者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模式的守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墓碑上半白半黑的对比,“其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因素之间的斗争。……在彼此斗争中相互咬合”
——墓碑的设计者涅伊兹维斯特2、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勃列日涅夫:
1964年,参与推翻赫鲁晓夫的政变,继任苏共最高领导人。执政期间,苏联军事实力大增,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并出兵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和阿富汗。恐怖的“苏共总书记之吻”(1)改革内容①经济上: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在企业中实行利润为核心的管理制度)②军事上:发展科技军备竞赛,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继续坚持把科技发展重心倾斜到军事和国防建设领域。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世界现代史》③政治上: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勃列日涅夫时期),理论上的教条化和宣传上的形式化盛行起来。在意识形态宣传中,“改革”竟成了一个忌讳的词语。
——《抑制创新——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体制的致命缺陷》(2)评价改革
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中,从未进行过裁减冗员、提高行政效率的改革。自上而下的高度集中的行政权力像要求各级行政部门一样对社会下达各种指令和指标,为社会活动的各个环节规定行为的标准。70年代苏联基本上达到了与美国的军事平衡,甚至在诸如战略核武器等领域还超过了美国。但是,其代价也是巨大的,过高的军事投入必然影响其他领域的投资。——摘编自《抑制创新——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体制的致命缺陷》勃列日涅夫晚年开始大搞个人崇拜,嗜好勋章成癖,一生获得至少114枚勋章是“世界上获得勋章最多的人”。积极:前期取得一些成效,军事实力达到与美国相抗衡水平。消极:①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②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更加畸形发展;③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④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原因?①勃列日涅夫后期保守专断,国家政治生活与意识形态僵化;②改革重点仍集中于重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③军备竞赛加剧,制约发展;④未从根本上触动和打破斯大林模式。安德罗波夫,1982年11月接任总书记,1984年2月逝世,享年70岁契尔年科,1984年2月接任总书记,1985年3月逝世,享年74岁14名政治局委员中,60岁以上者占92.9%,其中70岁以上的占57.1%,平均年龄比1964年时提高了近10岁。勃列日涅夫去世时,苏共政治局成员平均年龄70岁,书记处成员为68岁,核心成员的平均年龄高达75岁,就连各部部长的平均年龄也达到了65岁。1982年11月10日,在多年痼疾之后爆发心脏病,勃列日涅夫于莫斯科库图佐夫大街自己的寓所内突然逝世,享年76岁戈尔巴乔夫:1985年3月当选总书记(54岁)年轻的改革家,能否力挽狂澜?3、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1)改革内容经济上:①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②实行“加速发展战略
”;③承认企业经营自主权。政治上: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等。思想上: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造成思想混乱。多元化,实质上是指苏联共产党不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不再把共产主义作为苏联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提倡“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上推行多党制和议会政治是戈尔巴乔夫全盘西化的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以所谓多党制取代共产党的领导,以议会制度取代苏维埃制度。(2)评价改革1990年3月召开会议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在“公开性”、“民主化”和“政治多元化”的口号下,无政府状态在全国迅速蔓延,社会日益动荡。新成立的非正式组织有6万多个……党内思想混乱,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历史,反对列宁和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经济秩序混乱。1989年和1990年1—4月因族际冲突和罢工造成的工时损失分别达到700万和950万人次;生产急剧下降。1989年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许多指标没有完成,1990年经济出现负增长;商品短缺。1990年苏联能够提供的各种日用品、食品等商品仅仅能够满足居民需求12.9%;通货膨胀更是达到天文数字的增长,老百姓多年积攒的存款一夜之间变成一堆废纸……
——吴恩远《苏联改革与中国改革缘何结果迥异》
有人曾形象地说:戈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戈改革不是去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改革虽然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但否定了党的领导,脱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知识小结】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比较项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不同点时间1953-19641964-19821985-1991侧重结果败因相同点农业工业前期经济,后期政治取得一定的成就,最后失败失败未改变原有体制,对苏联模式进行修修补补进行根本性改革,但背离社会主义方向①目的: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②内容: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③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最后,戈尔巴乔夫决定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于是苏联解体了。“赫鲁晓夫把苏联搞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搞僵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搞没了”。
(三)苏联的解体
八一九事件(又称苏联政变,1991年8月19日-21日)由于戈尔巴乔夫一系列政治上的举措引起了苏共强硬派的不满,副总统亚纳耶夫等软禁戈尔巴乔夫并发动政变,但在叶利钦和俄罗斯联邦其他领导人的号召下,戈尔巴乔夫恢复苏联总统权力,政变仅持续三天便宣告失败。
此次事件大大削弱苏联共产党的力量,宣告了挽救苏联企图的彻底失败,并粉碎了戈尔巴乔夫想要使苏联至少在较松散体制下维持一体的希望。1、标志:
1990年,立陶宛率先独立。随后,俄罗斯发表主权宣言,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纷纷效仿。
1991年8月,试图阻止分裂的“八一九”政变失败;12月26日,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时,苏联社会科学院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能够代表工人的只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仅占7%,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贪污腐败,特权成为苏共丧失民心的主要原因。2、解体原因:①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②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③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3、启示①社会主义建设应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中心;②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国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③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注重执政党的建设;④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⑤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有效途径;⑥要警惕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贰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1、东欧社会主义建设东欧原是地理概念,一般指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以东至欧洲和亚洲分界线的区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东欧国家”则成为一个政治地理概念,是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八个国家,这些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经按照苏联模式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与苏联结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民主德国(东德)(1)背景:二战胜利前后,东欧各国人民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的人民民主国家(2)成就:战后各国恢复了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3)问题:东欧各国大多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国家措施结果局限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导致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后来国家分裂埋下了隐患。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独立制定对外政策。出现“布拉格之春”苏联出兵,扼杀改革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经济迅速发展实施“新经济体制”,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国民收入递增,人民消费水平提高,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经济稳步增长,经济水平据东欧国家之首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到20世纪80年代,经济陷人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2、东欧社会主义改革扩大地方和企业经营自主权,国家只下达利润指标布拉格之春被莫斯科严寒所摧毁布拉格之春布拉格之春是1968年1月5日开始的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一场政治民主化运动。主张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独立制定对外政策等。这场运动直到当年8月20日,苏联及华约成员国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才告终。杜布切克在国内政治改革的过程中,提出了“带有人性面孔的社会主义”,这个方案并不像1956年匈牙利事件一样,完全抛弃了旧有的社会主义传统。然而,苏联依然将这视为对其领导地位的挑战,也是对于东欧地区政治稳定的一种威胁。捷克斯洛伐克的这段民主化进程,在8月20日深夜开始的20万华约成员国军队和5000辆坦克的武装入侵后宣告失败。事实上,在一个工厂里,捷共通过了改革方案,但是入侵者将这一切努力都付之东流。3、东欧剧变(1989-1992年)①根源:东欧各国的改革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束缚;②内部:20世纪80年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③外部: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及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④思想:东欧执政的领导人迷失社会主义方向,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1)背景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各国的剧烈变化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其中,长期以来困扰东欧国家的苏联模式体制的弊端和要求冲破旧体制的改革潮流所构成的矛盾、苏联用强制手段对东欧实行霸权统治和东欧要求民族独立自主所构成的矛盾是酿成东欧变局的历史根源和深层原因,而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是把上述两对矛盾所蕴含的能量释放出来的催化剂,同时,西方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2)实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化,由社会主义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方式主要表现相对平稳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流血冲突罗马尼亚国家并入民主德国并入了联邦德国国家分裂捷克斯洛伐克分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独立国家;南斯拉夫经过激烈内战,一分为五(3)概况
波兰变化用了10年,匈牙利用了10个月,民主德国用了10周,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而罗马尼亚仅用了10个小时。
叁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1949.101954确立起点19562018探索转折新征程19781964195819922012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抗美援朝胜利一五计划开始实施1954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宪法》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参加万隆会议1956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58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1964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四个现代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年级上册语文科教学工作计划范本
- 2024年秋季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 学期学生工作计划范文
- 临沂大学《民族民间舞-藏族舞蹈》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聊城大学《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幼儿园体育教学计划开头范例
- 聊城大学《基础写作一文学文体写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聊城大学《动画基础创作》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初一心理健康教学计划书
- 六年级教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锦集
-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期友》
- 培训课程开发流程管理SOP(完整版)
- 物业客服交房流程图
- OKR与KPI区别分析课件
- 兵种介绍之空军-军事知识教学课件
- 医院护理培训课件:《护理科研论文的撰写》
- 2024届高三英语二轮复习读后续写专题课件:五四三法则课件
- 生活中的新能源-生物质能源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东北林业大学
- 国开管理英语1学习行为表现的心得
- 精益生产导入培训(经典的纸飞机游戏)
- 院感自查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