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信、序言、奏疏、跋未命名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南园诗存》序[清]姚鼐昆明钱侍御沣①既丧,子幼,诗集散亡。长白法祭酒式善、赵州师令君范为搜辑,仅得百余首,录之成二卷。侍御尝自号南园,故名之曰《南园诗存》。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今上既收政柄,除慝扫奸,屡进畴昔不为利诱之士,而侍御独不幸前丧,不与褒录,岂不哀哉!君始以御史奏山东巡抚国泰秽乱,高宗命和珅偕君往治之。君在道衣敝,和珅持衣请君易,君卒辞。和珅知不可私干,故治狱无敢倾陂,得伸国法。其后,君擢至通政副使,督学湖南。时和珅已大贵,媒糵②其短不得,乃以湖北盐政有失,镌君级。君旋遭艰归。服终,补部曹。高宗知君直,更擢为御史,使值军机处。君奏和珅及军机大臣常不在值之咎,有诏饬责,谓君言当。和珅益嗛君。而高宗知君贤,不可谮,则凡军机劳苦事,多以委君。君家贫,衣裘薄,尝夜入暮出,积劳成疾以殒。方天子仁明,纲纪犹在,大臣虽有所怨恶,不能逐去,第劳辱之而已。而君遭其困,顾不获迁延数寒暑,留其身以待公论大明之日,俾国得尽其才用,士得尽瞻君子之有为也。悲夫!悲夫!余于辛卯会试分校③得君,四年而余归,遂不见君。余所论诗、古文法,君闻之独喜。君诗尤苍郁劲厚,得古人意。士立身如君,诚不待善诗乃贵。然观其诗,亦足以信其人矣。余昔闻君丧,既作诗哭之,今得其集,乃复为序,以发余痛云。(有删改)(注)①钱沣:字东注,号南园,云南昆明人。清代书画家。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官侍御、通政司副使等。②媒糵:比喻挑拨是非,陷人于罪。③分校:科举考试时校阅试卷的官,时姚鼐以礼部员外郎任分校。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B.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C.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D.当乾隆之末/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州师令君范,即赵州人师范县令,按照古代称谓习惯,“赵州”是其籍贯,“师”是其姓,“令君”是其官职,“范”是其名。B.御史,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名。春秋战国时期设有御史,秦以御史监郡,汉以后御史职衔累有变化,职责则专司纠弹、查案。C.军机处,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军机处有官无吏,军机大臣按皇帝意旨拟写各种诏令,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D.会试,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名目之一,因考试在春天,又称春试或春闱,由礼部主持,在京城举行,参加考试的主要为各省乡试中考中的举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钱沣诗集散落。钱沣去世之后,诗集散落、遗失,法式善等人也只找到了一百多首,辑录为两卷。B.钱沣很受皇帝信任。高宗皇帝一向了解钱沣正直贤良,知道他不会诬陷别人,于是加以重用,把军机处很多重要的事务交给他去办理。C.钱沣的遭遇令人惋惜。本文着重记述了钱沣与权臣和珅的斗争,作者哀叹他不能等到公论天下大白之时而死,惋惜人才之意溢于言表。D.钱沣的诗如其为人。本文把重点放在表现他忠直敢言的品质上,其目的是让读者由其人而见其诗,领会钱沣的诗“苍郁劲厚”的特点。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侍御独不幸前丧,不与褒录,岂不哀哉!(2)大臣虽有所怨恶,不能逐去,第劳辱之而已。5.钱沣是一个刚直不阿的人,文中哪些事件体现了他的这一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答案】1.A2.B3.B4.(1)可是钱侍御偏偏在这之前不幸去世了,不能得到嘉奖录用,这难道不令人悲痛吗?(2)朝中大臣虽然对钱沣怀有怨恨,但也没办法驱赶他离开朝廷,只能让他受劳累、受屈辱罢了。5.①只有钱沣敢在奏章中直言和珅的过失;②钱沣和和珅一起处理山东巡抚国泰的案件,和珅示好,钱沣拒绝,和珅不敢不公正处理。【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本句意为:正值乾隆末年,和珅掌权,作威作福。朝廷官员中有耻于奔赴其门下企求得到提拔重用的,已经难能可贵了。至于刚直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能够在奏章中公开批评他的过失的人,只有钱侍御一人罢了。“和珅秉政”主谓宾结构完整,后面应断开,排除B、D两项。“其失”是“言”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汉以后御史职衔累有变化,职责则专司纠弹、查案”错误,汉以后,御史专司纠弹。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B.“高宗皇帝一向了解钱沣正直贤良,知道他不会诬陷别人,于是加以重用,把军机处很多重要的事务交给他去办理”曲解了原文“不可谮,则凡军机劳苦事,多以委君”一句的含意,此句的意思应为“他们用谗言诬陷钱沣不成,于是把军机处中凡是劳累辛苦的事,大多交给钱沣去做”。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关键词:“独”,唯独;“褒录”,嘉奖录用;“岂”,难道。(2)关键词:“逐去”,驱赶离开;“第”,只是;“劳辱”,使……受劳累屈辱。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先要阅读全文,明确文中写了钱沣哪些事件。然后分析这些事件,看这些事件反映了钱沣怎样的性格特点。最后结合题干中的“刚直不阿”,对事件进行筛选,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根据原文“和珅秉政,自张威福,朝士有耻趋其门下以希进用者,已可贵矣,若夫立论侃然,能讼言其失于奏章者,钱侍御一人而已”可见,在和珅掌握权势的情况下,敢在奏章里直接说和珅过失的,只有钱沣,足见他刚直不阿。“高宗命和珅偕君往治之。君在道衣敝,和珅持衣请君易,君卒辞。和珅知不可私干,故治狱无敢倾陂,得伸国法”钱沣和和珅一起处理山东巡抚国泰的案件,和珅示好,钱沣拒绝,和珅不敢不公正处理。【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参考译文:昆明人钱沣侍御去世后,他的儿子还年幼,他的诗集也散落遗失。长白人法式善祭酒、赵州人师范县令为他搜集整理,只找到一百多首,辑录成两卷。钱侍御曾经为自己取号叫作“南园”,所以为它取名叫《南园诗存》。正值乾隆末年,和珅掌权,作威作福。朝廷官员中有耻于奔赴其门下企求得到提拔重用的,已经难能可贵了。至于刚直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能够在奏章中公开批评他的过失的人,只有钱侍御一人罢了。如今皇上已经即位执政,收回政权,扫除奸邪佞臣,多次提拔从前不受利益诱惑的官员,可是钱侍御偏偏在这之前不幸去世了,不能得到嘉奖录用,这难道不令人悲痛吗?钱沣当初凭御史的身份上奏山东巡抚国泰的淫乱罪行,高宗皇帝命令和珅与钱沣一起前往处理。钱沣在路途中衣服破了,和珅拿来衣服请他换上,钱沣最终拒绝了。和珅知道不能私自干预,所以审理案件时不敢不公正,国法得以伸张。那以后,钱沣被提拔为通政副使,任湖南提督学政。这时和珅已经位高权重,想陷害钱沣却找不到钱沣的缺点,就借湖北盐政有过失,降钱沣的官级。钱沣不久遭丧事回乡。服丧期满,补任部曹。高宗皇帝知道钱沣正直,又提拔他做御史,让他在军机处当值。钱沣上奏和珅和军机大臣常常旷职的过错,皇帝就下诏责备他们,认为钱沣说得对。和珅就更加记恨钱沣。可是高宗皇帝知道钱沣贤良,他们用谗言诬陷钱沣不成,于是把军机处中凡是劳累辛苦的事,大多交给钱沣去做。钱沣家中贫穷,衣服单薄,常常天不亮就入朝当值,天黑才离去,最后积劳成疾而去世。当时皇帝仁爱明察,国家法纪还在,朝中大臣虽然对钱沣怀有怨恨,但也没办法驱赶他离开朝廷,只能让他受劳累、受屈辱罢了。而钱沣遭遇这样的困窘,却不能再多活几年,留下自己的性命来等待公论大白天下之时,使国家让他发挥出所有聪明才智,士人都能看到他的作为。悲痛啊!悲痛啊!我在辛卯年做会试阅卷官的时候认识了钱沣,过了四年,我就回去了,于是没能再见到钱沣。我对诗、古文的观点,钱沣听到以后很喜欢。钱沣的诗特别苍郁劲厚,深得古人为诗之道。士人如能像钱沣一样立身行事,自然不必等到善于作诗才显贵。可是阅读钱沣的诗,也足够用来信任他的为人了。我从前听到钱沣去世的消息,已经作诗哭祭他了,如今看到钱沣的诗集,就又为它写序言来抒发我的悲痛之情。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陶庵梦忆序张岱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故旧见之,如毒药猛兽,愕窒不敢与接。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因思昔人生长王谢,颇事豪华,今日罹此果报:以笠报颅,以蒉报踵,仇簪履也;以衲报裘,以苎报絺,仇轻暖也;以藿报肉,以粝报粻,仇甘旨也;以荐报床,以石报枕,仇温柔也;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以烟报目,以粪报鼻,仇香艳也;以途报足,以囊报肩,仇舆从也。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昔有西陵脚夫为人担酒,失足破其瓮。念无以偿,痴坐伫想曰:“得是梦便好!”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恍然犹意未真,自啮其臂曰:“莫是梦否?”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6.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B.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C.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D.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7.下列对文中加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谢,东晋时的王导、谢安两大望族,他们的生活都很豪华。后世因以代指高门世族。B.果报,遭到因果报应。佛教说法,认为人做了什么样的事情,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后果。C.志林,指的是《东坡志林》。有人认为是后人整理苏轼的笔记分类编辑而成的一本书,这里借指一般分类编排的笔记书。D.鹿鸣宴,唐代、明清会试后,州县长官宴请考中举子的宴会。因宴会时歌唱《诗经·小雅·鹿鸣》之章,称鹿鸣宴。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简述国破家亡后,自己的思想矛盾和贫困生活。B.第二段以铺陈细腻的描写,将早年的豪华生活与今日的蔽败潦倒作种种对比,认为这都是现世的因果报应。C.第三段用黄粱梦、槐安国的典故,点明“五十年来,总成一梦”的主旨,自比“痴人”,犹喜说梦。D.末段承认,自己虽大梦将醒,仍旧难舍名根,故有种种记叙。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绳报枢,以瓮报牖,仇爽垲也。(2)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10.文章第二自然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6.B7.D8.B9.(1)以绳枢作为优良的户枢的报应,以瓮牖作为明亮的窗的报应,用来跟干燥高爽的居室相对。(2)偶尔拿出一则来看看,好像是在游览以前到过的地方,遇见了以前的朋友,虽说城郭依旧,人民已非,但我却反而自己高兴。10.排比,连用七个排比句,节奏短促,一气呵成;对比,今昔生活的对比,使作者对盛衰荣辱巨大反差顿生因果轮回的惋叹。【分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译文:在枕上听到鸡的啼声,纯洁清静的心境刚刚恢复。因而回想我的一生,繁华靡丽于转眼之间,已化为乌有,五十年来,总只不过是一场梦幻。“鸡鸣枕上”是“鸡鸣于枕上”的省略句,且“夜气方回”为主谓结构,所以应在“夜气方回”前断句,排除AC;“余生平”是“想”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唐代、明清会试后”错误,鹿鸣宴是科举制度中规定的一种宴会。起于唐代。明清沿此,于“乡试”放榜次日,宴请新科举人和内外帘官等,歌《诗经》中《鹿鸣》篇,司称“鹿鸣宴”。宋代殿试文武两榜状元设宴,同年团拜,亦称“鹿鸣宴”。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细腻的描写”错误,第二段没有描写,应是议论。故选B。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赋分点:(1)以……报……,用……作为……的报应;仇,报答、报应;爽垲,指明亮干燥的房子。(2)旧径,以前到过的地方;故人,以前的朋友;翻用,反而。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修辞手法上,本段采用了排比与对比的修辞。作者连用七个排比句,句式整齐,节奏短促,一气呵成,增强了语势。而排比中的每一个句子都是今昔生活的对比,从吃、穿、用、住等多角度体现过去与现在盛衰荣辱的巨大反差。对比、排比连用,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因果轮回的惋叹。参考译文:陶庵国破家亡,无可归宿之处。披头散发进入山中,形状可怕地变成了野人。亲戚朋友一看到我,就象看到了毒药猛兽,愕然地望着,不敢与我接触。我写了《自挽诗》,屡次想自杀,但因《石匮书》未写完,所以还在人间生活。然而瓮中经常无米,不能煮饭疗饥。我这才懂得首阳山的伯夷、叔齐二老实在是饿死的,说他们不愿吃周粟,还是后人夸张、粉饰的话。由此而想到以前生长于王、谢之家,很享用过豪华的生活,今日遭到这样的果报:以竹笠作为头的报应,以草鞋作为足跟的报应,用来跟以前享用过的华美冠履相对;以衲衣作为穿皮裘的报应,以麻布作为服用细葛布的报应,用来跟以前又轻又暖的衣服相对;以豆叶作为食肉的报应,以粗粮作为精米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美好食品相对;以草荐作为温暖床褥的报应,以石块作为柔软枕头的报应,用来跟温柔之物相对;以绳枢作为优良的户枢的报应,以瓮牖作为明亮的窗的报应,用来跟干燥高爽的居室相对;以烟熏作为眼睛的报应,以粪臭作为鼻子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享受香艳相对;以跋涉路途作为脚的报应,以背负行囊作为肩膀的报应,用来跟以前的轿马仆役相对。以前的各种罪案,都可以从今天的各种果报中看到。在枕上听到鸡的啼声,纯洁清静的心境刚刚恢复。因而回想我的一生,繁华靡丽于转眼之间,已化为乌有,五十年来,总只不过是一场梦幻。现在黄粱都已煮熟,车子已从蚁穴回来,这种日子应该怎样来打发?只能追想遥远的往事,一想到就写下来,拿到佛前一桩桩地来忏悔。所写的事,不按年月先后为次序,以与年谱相异;也不按门类排比,以与《志林》相差别。偶而拿出一则来看看,好象是在游览以前到过的地方,遇见了以前的朋友,虽说城郭依旧,人民已非,但我却反而自己高兴。我真可说是不能对之说梦的痴人了。以前西陵地方有一个脚夫,为人挑酒,不慎跌了一交,把酒坛子打破了。估计无从赔偿,就长时间呆坐着想道:“能是梦便好!”又有一个贫穷的书生考取了举人,正在参加鹿鸣宴,恍恍忽忽地还以为这不是真的,咬着自己的手臂说:“别是做梦吧!”同样是对于梦,一个唯恐其不是梦,一个又唯恐其是梦,但他们作为痴人则是一样的。我现在大梦将要醒了,但还在弄雕虫小技,这又是在说梦话了。因而叹息具有慧业的文人,其好名之心真是难改,正如卢生在邯郸梦已要结束、天就要亮的时候,在其遗表中还想把其摹榻二王的书法流传后世一样。因此,其一点名根,实在是象佛家舍利子那样坚固,虽然用猛烈的劫火来烧它,还是烧不掉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①苏辙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蒣芋②,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常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注)①这是苏辙为其兄苏轼《和陶诗一百二十首》写的序言。序而称为引,是为了避其祖父苏序之讳。②蒣芋:即薯蓣,通称山药。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B.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C.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D.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追和,指根据古人所写某首诗或词的格律或内容作诗词。B.冠,古代男子十八岁时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C.先,已故的,多用于尊长。文中的“先君”指已故的父亲。D.子美,是杜甫的字。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深服渊明、立志学陶的原因。B.苏辙说到苏轼半生为官,频遭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C.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缩短读者与苏轼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D.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认为陶渊明本人是“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2)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15.请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答案】11.A12.B13.D14.(1)但是我对于渊明,哪里是单单喜爱他的诗呢?对于他的为人,我确实是很有感触的。(2)这就是我十分佩服渊明,想在晚年学得他万分之一的长处的原因。15.指出苏轼写作追和陶渊明的诗的原因,赞美苏轼的为人和为学。【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子意思是:而子瞻做了三十多年的官,被狱吏置于屈辱、困顿的地位,最后还是不能改悔,以致陷入大难之中,才想起在晚年从渊明身上求得寄托,哪里有人肯相信呢?“自托于渊明”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C两项。再结合上下文句意可知,“其谁”中的“其”在这里作疑问语气词,应置于句首,排除D项。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古代男子十八岁时行加冠礼”说法错误,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苏轼……陶渊明本人是‘性刚才拙’”说法错误,原文第二自然段说“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由此可知,“性刚才拙”非苏轼的评价,是陶渊明的自谓。故选D。1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1)“然”,但是;“岂……哉”,固定句式,译成“难道……吗”或“哪里……呢”;“感”译为“感触”。(2)“……也”是判断句的标志;“所以”译成“为什么”或“……的原因”;“万一”,万分之一。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题目要求学生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仔细阅读课文,从文章题目“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一文中引用苏轼的信的内容来看,本文是作者为其兄苏轼的《和陶诗一百二十首》专门创作的序言。作为一篇序文,其写作目的是说明集结诗集、苏轼追和陶渊明诗作的原因。从原文“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等内容来看,苏辙不只是停留在说明的层面,还表达了对苏轼为人为学的赞美。具体作答时,根据以上分析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即可。【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参考译文:东坡先生被贬谪到儋耳,他把家安置在罗浮山下,只和幼子苏过挑着东西过海,用茅草、竹子修房屋居住。每天吃的是山药,心中没有那种住室堂皇、食物精美的想法。他平日没有什么特殊的爱好,只是把古书当作园囿来游览,把文章当作音乐来欣赏,到了这时也全都停下来了。只是喜欢写诗,他写的诗精深华妙,并未显出老年人那种衰老疲惫的精神状态。这时,我也被贬谪到海康,他来信对我说道:“古代的诗人写过模拟古人的作品,却没有人追和古人的诗。追和古人的诗,便从我开始。我对诗人没有特别喜爱的,唯独喜爱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上去朴质而实际上却很华美,看上去很瘦而实际上很肥美。即使是曹植、刘桢、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众位诗人,都赶不上他。我前后和渊明的诗共一百多首,至于那些得意之作,自认为在渊明面前并不觉得很惭愧。现在我要把它们编成集子并且抄录下来,为的是把它们送给后世的君子,你为我把这些记下来。但是我对于渊明,哪里是单单喜爱他的诗呢?对于他的为人,我确实是很有感触的。渊明临死前写信给(子女)陶俨等人说:‘我年轻时生活穷苦,常常因为家里贫穷东奔西跑。我性子刚烈,才智笨拙,和事物多有抵触,自己估量照我的性子干下去,一定会给你们留下祸患。于是尽力辞去世事,使你们很小就过着挨饿受冻的生活。’渊明这些话,说的是实际情况。我现在真的有了他这种毛病,由于自己没有早早知道,做了半辈子官,却招来了世间的灾祸。这就是我十分佩服渊明,想在晚年学得他万分之一的长处的原因。”唉!陶渊明不肯为了五斗米而穿戴整齐去拜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做了三十多年的官,被狱吏置于屈辱、困顿的地位,最后还是不能改悔,以致陷入大难之中,才想起在晚年从渊明身上求得寄托,哪里有人肯相信呢?即使这样,子瞻做官,出入朝廷、官职或升或降的原因还是可以考究出来的。后世君子,一定会从中总结出一些立身处世的教训来。我年轻时没有老师,子瞻成年以后,学问也有成就了,先父便要我向他学习。子瞻常称赞我的诗具有古人的风貌,我自己认为比不上古人。然而子瞻自从被贬谪(黄州)住在东坡之后,他的学问日益长进,如同河水奔流般充沛盛大,他的诗和杜子美、李太白比起来,是要超过他们的,于是就和陶渊明相比。我虽然随着他奔驰不已,总是落在他的后面。对于他追和陶渊明的诗,我跟着写了和诗,也不过是他的十分之一二罢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1)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2)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庐陵欧阳修序。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B.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C.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D.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序,也作“叙”或称“引”,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B.荫补,旧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子孙因前辈功勋而得官为“荫”,官吏或缺被选充职为“补”。C.进士,古代科举乡试及第者之称,根据成绩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三等,一甲第—名叫状元。D.六经,即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欧阳修为亡故的挚友梅尧臣的诗集写的序文,不仅高度赞扬了梅尧臣的诗歌,还对他一生壮志难酬表示不平与同情。B.本文通过对梅尧臣坎坷仕途的叙述,抒发了诗人的感慨,提出了“穷而后工”的论点,即诗人只有经历了坎坷才能写出好诗。C.本文擅长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充分肯定了梅尧臣诗歌方面的高度成就,用细腻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老朋友的深挚感情。D.本文符合序文的文体特色,既交代了《梅圣俞诗集》的基本情况,也介绍该书有关思想,还包含欧阳修“穷而后工”的创作思想。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2)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20.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然而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的理解。【答案】16.A17.C18.B19.(1)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2)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20.“诗穷而后工”深刻地概括了古代作家生活境遇与诗歌创作的关系,即诗人受到困厄环境的磨砺,幽愤郁积方能写出内容精美的诗歌作品。【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徒”是副词,修饰“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项;“贤愚”是两类人,是并列关系,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A。17.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进士,古代科举乡试及第者之称”错。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根据成绩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三等,一甲第—名叫状元。故选C。18.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诗人只有经历了坎坷才能写出好诗”错,原文内容是“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注意“盖”字是“大概”的意思,是作者的感慨,因此“只有……才……”用法太绝对。故选B。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本题关键词有:(1)少达,畅达的少;岂,难道;盖,大概;穷人,困厄之士。(2)嗜,酷爱;患,担心;类次;分类编排;序,作序。20.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要点的能力。“然而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意思是“并非写诗使人穷困潦倒,大概是穷困潦倒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年级上册语文科教学工作计划范本
- 2024年秋季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 学期学生工作计划范文
- 临沂大学《民族民间舞-藏族舞蹈》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聊城大学《语文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幼儿园体育教学计划开头范例
- 聊城大学《基础写作一文学文体写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聊城大学《动画基础创作》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初一心理健康教学计划书
- 六年级教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锦集
-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2024年) 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试试卷(一)
- TZGCSC 009-2024 数字道路路侧雷视一体机技术规范
- 中职汽修专业《汽车维修基础》说课稿
- 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
- 叉车定期自行检查记录表
- 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第8部分:能源化工类园区
- 2024年警辅人员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 煤炭投标书范本范文
- 财务审计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质保金返还合同范本
- 《无人机驾驶基础》课件-项目三、无人机操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