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行业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环境影响评价行业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环境影响评价行业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环境影响评价行业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环境影响评价行业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行业作业指导书TOC\o"1-2"\h\u5526第1章引言 4155551.1研究背景 486711.2编制依据 4179401.3研究目的与意义 4298311.4研究范围与内容 55861第2章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法律法规 5270942.1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5146742.1.1项目立项与申报 5201282.1.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 5116192.1.3公众参与 6305372.1.4环境影响评价审批 6246962.1.5环境影响后评价 692072.2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 685162.2.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6172002.2.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6318502.2.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6282692.2.4《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639002.3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与规范 662672.3.1环境质量标准 623432.3.2污染物排放标准 7254962.3.3技术导则与规范 766112.3.4环境影响评价行业规范 71449第3章项目概况与分析 7145993.1项目简介 748653.2项目建设规模与组成 7242603.3项目建设地点与环境特征 732223.4项目环境影响识别与分析 813633第4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 8134564.1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8234594.1.1定量预测方法 811724.1.2定性预测方法 9183514.2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9151724.2.1环境影响识别与筛选 914754.2.2环境影响评估 9252784.2.3环境保护措施 9209504.3环境风险评价方法 9394.3.1风险识别与源分析 964874.3.2风险评估 9236894.3.3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 1013601第5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065305.1生态系统特征分析 10255595.1.1生物多样性分析 1063005.1.2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 1042055.1.3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 10128775.2生态环境影响识别 1034945.2.1影响因子识别 10250585.2.2影响范围与程度识别 10304105.3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0301855.3.1短期影响预测 1099695.3.2长期影响预测 1143175.3.3影响评价 118965.4生态保护措施 11256185.4.1生物多样性保护 11317065.4.2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保护 1179975.4.3生态系统稳定性保障 11284975.4.4监测与管理 118463第6章水环境影响评价 11296546.1水环境特征分析 1165776.1.1地表水环境特征 1128146.1.2地下水环境特征 1156756.1.3水环境敏感区域 12836.2水环境影响识别 12255976.2.1水环境影响源识别 12171656.2.2水环境影响途径识别 12303136.2.3水环境影响类型识别 12242236.3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28456.3.1预测方法与参数 1242966.3.2水环境影响预测 12316046.3.3水环境影响评价 12125496.4水环境保护措施 12252886.4.1废水处理与回用 12318816.4.2地下水保护 12283736.4.3水环境风险防范 13131136.4.4水环境保护管理 1318025第7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1354297.1大气环境特征分析 13213527.1.1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 1335747.1.2大气质量现状 13245867.1.3大气污染物来源 132637.1.4大气环境敏感区 13171697.2大气环境影响识别 1335577.2.1影响范围 13150427.2.2影响因素 1329597.2.3影响程度评估 13216757.3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4168337.3.1预测方法 14287857.3.2预测结果 14217547.3.3评价标准 1477457.3.4评价结论 14173377.4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14239617.4.1污染源控制 1416837.4.2传输路径控制 14101137.4.3敏感区保护 14128217.4.4监测与管理 1418288第8章声环境影响评价 14124268.1声环境特征分析 14246858.1.1声环境现状调查 1469418.1.2声环境监测与分析 14102918.1.3声环境功能区划 15135568.2声环境影响识别 15287568.2.1噪声源识别 15246308.2.2声环境影响途径分析 1555648.2.3声环境影响程度评估 15256208.3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5289298.3.1声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15215838.3.2声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分析 15302958.3.3声环境影响评价 15117378.4声环境保护措施 15271868.4.1声源控制措施 1565238.4.2传播途径控制措施 15306748.4.3敏感目标保护措施 1632398.4.4声环境监测与管理 168524第9章社会影响评价 164799.1社会环境特征分析 16319559.1.1人口结构分析 1634199.1.2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1644289.1.3文化教育分析 16306719.1.4医疗卫生分析 16298069.1.5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分析 1662819.1.6社会组织与居民生活水平分析 1679379.2社会影响识别 17125969.2.1正面影响识别 17204719.2.2负面影响识别 17248399.3社会影响预测与评价 17239299.3.1影响程度分析 17128499.3.2影响范围分析 1728379.3.3影响持续时间分析 1770889.4社会补偿措施 17303939.4.1经济补偿措施 17253509.4.2社会保障措施 17312569.4.3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措施 17256989.4.4文化传承与保护措施 1832489.4.5社会矛盾化解与和谐稳定措施 1815668第10章环境保护措施与监测计划 182113310.1环境保护措施 182976910.1.1污染防治措施 18983810.1.2生态保护措施 182147410.2环境监测计划 18871910.2.1监测内容 18342410.2.2监测频次与点位 193214610.3环境保护设施与措施的实施 191523110.3.1实施主体 191008010.3.2实施程序 191618010.4环境保护效果评估与反馈完善 191638510.4.1评估内容 19528910.4.2评估频次与反馈完善 19第1章引言1.1研究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显著。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预防因建设项目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简称EIA)在项目审批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和技术规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部分评价工作仍存在不足,亟需进一步规范与指导。1.2编制依据本指导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行业现状,旨在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者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作业指导。1.3研究目的与意义本指导书旨在规范环境影响评价行业作业流程,提高评价质量,降低项目对环境的潜在风险。其主要目的与意义如下:(1)明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要求,保证评价工作依法依规进行;(2)指导评价人员掌握各类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3)提高环境影响评价行业整体水平,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4)促进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1.4研究范围与内容本指导书主要针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研究范围包括:(1)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规范;(2)环境影响评价的作业流程、技术方法和评价标准;(3)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要求及审查要点;(4)环境影响评价成果提交及后续监管。本指导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与技术规范概述;(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与方法;(3)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与审查要点;(4)环境影响评价成果提交与后续监管;(5)典型案例分析及经验总结。第2章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法律法规2.1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简称EIA)是一项旨在评估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措施的系统工作。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2.1.1项目立项与申报项目单位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应按照国家及地方的规定,对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项目进行立项审查。审查通过后,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部门申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2.1.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项目单位应根据法律法规和技术导则的要求,组织专业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文件应包括项目概况、环境现状、影响预测与评价、环境保护措施等内容。2.1.3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项目单位应通过公众参与环节,征求社会公众、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以保证评价的公开、公正、公平。2.1.4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环境保护部门收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后,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审查,并根据审查意见作出审批决定。2.1.5环境影响后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单位应定期对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价,保证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完善环境保护措施。2.2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法律法规:2.2.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法律,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程序、法律责任等内容。2.2.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明确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具体要求,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审批、实施等。2.2.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对建设项目进行分类管理,明确各类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要求。2.2.4《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公众参与的程序和要求,保障公众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2.3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与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与规范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2.3.1环境质量标准如《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等,用于评价建设项目对环境质量的影响。2.3.2污染物排放标准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用于指导建设项目污染物的排放控制。2.3.3技术导则与规范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行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提供技术指导。2.3.4环境影响评价行业规范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以保证评价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第3章项目概况与分析3.1项目简介本项目旨在对某拟建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保证工程在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本项目涉及行业领域、工程类型及规模等,均需遵循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保证工程建设的合规性、环保性和可持续性。3.2项目建设规模与组成(1)建设规模本项目拟建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和环保设施。具体建设规模如下:1)主体工程:年产产品吨;2)辅助工程:包括原料仓库、成品仓库、维修车间等;3)公用工程:包括供电、供水、供气、排水、通信等;4)环保设施:包括废气处理设施、废水处理设施、噪声治理设施等。(2)建设组成1)主体工程:包括生产车间、生产线、生产设备等;2)辅助工程:包括办公用房、宿舍、食堂等;3)公用工程:包括室外供配电、给排水、供热等;4)环保设施:包括各类环保处理设施及监测设备。3.3项目建设地点与环境特征(1)建设地点本项目位于省市区,地处流域,占地面积亩。(2)环境特征1)地理位置:项目地处平原,地势平坦;2)气候特点: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3)水环境:项目周边有河流,地下水丰富;4)生态环境:项目区域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5)社会经济:项目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密度较大。3.4项目环境影响识别与分析(1)大气环境影响1)施工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燃油机械排放的尾气等对周边大气环境的影响;2)运行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的废气,对周边大气环境的影响。(2)水环境影响1)施工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等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2)运行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等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3)声环境影响1)施工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噪声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2)运行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设备噪声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4)生态环境影响1)施工期: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影响;2)运行期:项目占地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5)社会经济影响1)施工期:施工过程中对周边交通、居民生活的影响;2)运行期:项目运行对周边就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第4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4.1环境影响预测方法4.1.1定量预测方法本节主要介绍定量预测方法,包括数学模型法、统计分析法和动态模拟法等。数学模型法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对环境因子进行定量预测;统计分析法基于历史数据,运用统计学原理进行预测;动态模拟法则通过模拟项目实施过程,对环境影响进行动态预测。4.1.2定性预测方法定性预测方法主要包括专家咨询法、类比分析法和灰色预测法等。专家咨询法通过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评估,预测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类比分析法借鉴类似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类比预测;灰色预测法则通过灰色系统理论,对环境因子进行预测。4.2环境影响评价方法4.2.1环境影响识别与筛选本节主要介绍环境影响识别与筛选的方法,包括矩阵分析法、网络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等。这些方法有助于识别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并筛选出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4.2.2环境影响评估环境影响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定量评估法、定性评估法和综合评估法。定量评估法通过具体数据和指标,对环境影响进行量化评估;定性评估法则从环境质量、生态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价;综合评估法则将定量和定性评估相结合,进行全面评价。4.2.3环境保护措施根据环境影响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污染治理、生态修复、节能减排和环保宣传教育等。4.3环境风险评价方法4.3.1风险识别与源分析风险识别与源分析是环境风险评价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方法:故障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和危险可操作性研究法等。4.3.2风险评估针对识别出的环境风险,采用定量或定性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定量评估方法包括概率风险评价法、蒙特卡洛模拟法等;定性评估方法则包括专家评分法、风险矩阵法等。4.3.3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这些措施包括风险防控、应急预案和救援资源配置等。本章对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介绍,旨在为行业从业人员提供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导。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项目特点和评价需求,灵活选用和调整相关方法。第5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5.1生态系统特征分析5.1.1生物多样性分析对本项目影响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详细分析,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重点考察特有物种、珍稀濒危物种以及关键种等的分布状况。5.1.2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分析项目影响区域内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群落结构、种群结构和空间结构等,评估其功能,如生产力、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5.1.3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评估项目影响区域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和恢复力,分析可能导致生态系统不稳定的主要因素。5.2生态环境影响识别5.2.1影响因子识别识别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的因子,包括生物、非生物和人为因素,如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生物入侵等。5.2.2影响范围与程度识别根据影响因子的性质和强度,识别其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5.3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3.1短期影响预测预测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的短期影响,如施工期噪声、振动、扬尘等对生物的影响。5.3.2长期影响预测预测项目长期运行过程中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如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5.3.3影响评价结合短期和长期影响预测,对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价,重点关注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变化。5.4生态保护措施5.4.1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定针对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如保护特有物种、关键种和珍稀濒危物种,保证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维护。5.4.2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保护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如优化土地利用布局、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等。5.4.3生态系统稳定性保障制定措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降低人为干扰等。5.4.4监测与管理建立健全生态监测体系,对项目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长期监测,及时发觉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加强生态管理,保证生态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第6章水环境影响评价6.1水环境特征分析6.1.1地表水环境特征分析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表水环境特征,包括流域范围、河流水系、湖泊与水库分布、水文条件、水质现状等。阐述地表水体在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的水文特征及水质变化。6.1.2地下水环境特征分析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水环境特征,包括地下水类型、水位、水质、流向等。重点关注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6.1.3水环境敏感区域识别项目所在区域的水环境敏感区域,如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渔业资源保护区等,分析其保护要求和敏感性。6.2水环境影响识别6.2.1水环境影响源识别识别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水污染的各种影响源,如废水排放、固体废物淋溶、化学药剂使用等。6.2.2水环境影响途径识别分析项目对地表水、地下水、海洋等不同水环境的影响途径,如渗漏、地表径流、大气沉降等。6.2.3水环境影响类型识别识别项目可能导致的水环境影响类型,如水温变化、pH值变化、富营养化、生物毒性等。6.3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3.1预测方法与参数选择适当的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如数学模型、物理模型、类比分析等,明确预测所需的各种参数。6.3.2水环境影响预测根据预测方法与参数,对项目在不同工况下的水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影响范围、程度和持续时间。6.3.3水环境影响评价结合水环境现状、预测结果和环境保护目标,对项目的水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判断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6.4水环境保护措施6.4.1废水处理与回用针对项目产生的废水,提出相应的处理工艺和回用方案,保证废水排放满足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6.4.2地下水保护制定地下水保护措施,如防渗措施、水位监测、地下水质量监测等,防止地下水污染。6.4.3水环境风险防范分析项目可能产生的水环境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如应急预案、风险监测、池等。6.4.4水环境保护管理建立完善的水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制定环境保护规章制度,保证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第7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7.1大气环境特征分析7.1.1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分析项目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季节变化等,掌握大气环境的基本特征。7.1.2大气质量现状调查项目周边区域的大气质量状况,包括污染物浓度、空气质量指数等,评估现状大气质量。7.1.3大气污染物来源分析项目所在地区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包括工业排放、交通排放、生活排放等。7.1.4大气环境敏感区识别项目周边的大气环境敏感区,如居民区、学校、医院等,为后续影响识别提供依据。7.2大气环境影响识别7.2.1影响范围根据项目特点,确定大气环境影响范围,包括近区和远区。7.2.2影响因素分析项目对大气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污染物排放、气象条件、地形地貌等。7.2.3影响程度评估结合大气环境特征和影响范围,评估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程度。7.3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7.3.1预测方法选择合适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如模式计算、经验模型等。7.3.2预测结果根据预测方法,对项目实施后的大气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包括污染物浓度、扩散范围等。7.3.3评价标准依据国家及地方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评价预测结果。7.3.4评价结论根据预测结果和评价标准,得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7.4大气环境保护措施7.4.1污染源控制制定合理的污染源控制措施,包括排放浓度控制、排放量控制等。7.4.2传输路径控制通过优化布局、设置防护距离等措施,减少污染物传输。7.4.3敏感区保护针对大气环境敏感区,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保证环境质量。7.4.4监测与管理建立健全大气环境监测体系,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管理,保证措施有效实施。第8章声环境影响评价8.1声环境特征分析8.1.1声环境现状调查对评价区域内的声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包括噪声源种类、数量、分布特征、发声机理及发声时段等。同时收集评价区域内现有的噪声敏感目标,如居住区、学校、医院等。8.1.2声环境监测与分析依据相关标准,对评价区域内的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获取等效声级、噪声频率分布等数据。结合现状调查结果,分析评价区域内声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8.1.3声环境功能区划根据国家和地方声环境功能区划规定,对评价区域进行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明确各功能区的声环境质量目标。8.2声环境影响识别8.2.1噪声源识别识别建设项目中可能产生噪声的设施和活动,分析其噪声特性、发声强度、发声时段等。8.2.2声环境影响途径分析分析建设项目噪声源对周边环境及敏感目标的影响途径,包括噪声传播、反射、散射等过程。8.2.3声环境影响程度评估根据噪声源识别和影响途径分析,评估建设项目对周边声环境及敏感目标的影响程度。8.3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8.3.1声环境影响预测方法选择合适的声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如几何发散法、声线跟踪法、数值模拟法等,对建设项目实施后的声环境影响进行预测。8.3.2声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分析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包括噪声级、噪声频率分布、噪声时空分布等,评估建设项目对声环境质量的影响。8.3.3声环境影响评价结合声环境质量目标、功能区和敏感目标,对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判断是否满足相关标准要求。8.4声环境保护措施8.4.1声源控制措施从源头上采取措施,降低噪声产生强度,包括优化设计、选用低噪声设备、隔声降噪等。8.4.2传播途径控制措施针对噪声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设置声屏障、隔声窗、绿化带等。8.4.3敏感目标保护措施对评价区域内的敏感目标,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保证其声环境质量达标。8.4.4声环境监测与管理建立健全声环境监测体系,对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的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第9章社会影响评价9.1社会环境特征分析本节主要对项目所在区域的社会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包括人口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组织、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9.1.1人口结构分析分析项目所在地区的人口总量、人口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了解当地人口的基本特征。9.1.2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分析项目所在地区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速度、就业情况、居民收入水平等,评估地区经济发展状况。9.1.3文化教育分析分析项目所在地区的教育资源、文化设施、文化活动等,了解当地文化教育水平。9.1.4医疗卫生分析分析项目所在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医疗服务水平、公共卫生状况等,评估当地医疗卫生条件。9.1.5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分析分析项目所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社会保障体系等,了解当地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状况。9.1.6社会组织与居民生活水平分析分析项目所在地区的社区组织、民间团体、宗教信仰、居民生活水平等,评估当地社会组织与居民生活质量。9.2社会影响识别本节主要识别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包括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9.2.1正面影响识别分析项目对当地经济增长、就业、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的积极影响。9.2.2负面影响识别分析项目可能导致的居民搬迁、土地征用、生态环境破坏、社会矛盾、文化冲突等方面的负面影响。9.3社会影响预测与评价本节对项目实施后的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与评价,分析影响程度、范围和持续时间。9.3.1影响程度分析评估项目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程度,包括影响的大小、强度和深度。9.3.2影响范围分析分析项目影响所涉及的区域范围,包括直接影响范围和间接影响范围。9.3.3影响持续时间分析评估项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