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指南_第1页
环境影响评价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指南_第2页
环境影响评价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指南_第3页
环境影响评价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指南_第4页
环境影响评价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指南TOC\o"1-2"\h\u24080第1章引言 4129861.1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4224051.2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与意义 419773第2章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与要求 567842.1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 5223712.1.1准备阶段 5253122.1.2评价阶段 5106022.1.3报告书编制阶段 5195792.2环境影响评价的组织与管理 6107972.2.1组织体系 6316382.2.2管理制度 6190242.3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要求 6199522.3.1科学性 624582.3.2客观性 63002.3.3合法性 6246232.3.4公众参与 6250072.3.5持续性 629321第3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 6279323.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6282663.1.1生态环境因素识别 6281913.1.2水环境因素识别 682113.1.3空气环境因素识别 78083.1.4声环境因素识别 726983.1.5土壤环境因素识别 7205323.1.6社会经济因素识别 7252683.1.7环境风险因素识别 7235333.2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732063.2.1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7231963.2.2水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7293553.2.3空气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7321873.2.4声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751863.2.5土壤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8218173.2.6社会经济影响预测与分析 8168033.2.7环境风险预测与分析 8306283.3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821333.3.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843083.3.2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839863.3.3空气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8130113.3.4声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8291993.3.5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8253603.3.6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方法 8181463.3.7环境风险评价方法 828192第4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8232274.1生态环境影响识别 878364.1.1生物多样性影响识别 9255514.1.2生态系统功能影响识别 961134.1.3生态敏感区影响识别 936174.2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 9234694.2.1预测方法 9274084.2.2生态影响评价 9312344.2.3风险评价 9261914.3生态保护措施 993884.3.1生物多样性保护 9132414.3.2生态系统功能保护 9277364.3.3生态敏感区保护 911774.3.4风险防范与应急 1023339第5章水环境影响评价 1021445.1水环境影响识别 103065.1.1评价范围与对象 1071355.1.2影响因素分析 10269105.2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0254705.2.1预测方法 10246255.2.2评价标准 10123025.2.3评价内容 1046805.3水环境保护措施 10192255.3.1防止水污染 10172425.3.2保障水资源 11283935.3.3保护水生态 11312195.3.4监测与管理 114000第6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11190506.1大气环境影响识别 1115466.1.1环境影响源识别 11125166.1.2环境受体识别 11292076.1.3影响途径识别 1162496.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266916.2.1预测方法 12244626.2.2评价标准 12300676.2.3预测与评价内容 12285466.3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12172906.3.1污染源控制措施 12247106.3.2传输途径控制措施 12243926.3.3环境受体保护措施 1216146第7章声环境影响评价 12133017.1声环境影响识别 12243757.1.1声环境现状调查 12111697.1.2声环境影响源识别 13225277.1.3声环境影响受体识别 13270107.2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3201837.2.1预测方法 13307677.2.2预测结果分析 13151797.2.3评价标准与指标 1348587.3声环境保护措施 13198667.3.1声源控制措施 13109197.3.2传播途径控制措施 13140577.3.3受体保护措施 1323907.3.4监测与管理措施 1318469第8章社会影响评价 14221178.1社会影响识别 14176158.1.1人口结构影响识别 146428.1.2经济影响识别 14289978.1.3社会福利影响识别 1495578.1.4社会公平与公正影响识别 14246528.1.5社会治安影响识别 14249308.2社会影响预测与评价 14250578.2.1人口结构影响预测与评价 14184518.2.2经济影响预测与评价 14178208.2.3社会福利影响预测与评价 14181958.2.4社会公平与公正影响预测与评价 14299978.2.5社会治安影响预测与评价 15126258.3社会补偿措施 15204108.3.1人口结构补偿措施 15188038.3.2经济补偿措施 15136018.3.3社会福利补偿措施 1583148.3.4社会公平与公正补偿措施 15267418.3.5社会治安补偿措施 15294118.3.6环境保护与生态补偿措施 1527434第9章环境风险评价 15162769.1环境风险识别 15160709.1.1风险源识别 15284919.1.2风险受体识别 15105279.1.3风险途径识别 15226359.2环境风险预测与评价 16141779.2.1风险预测 1626559.2.2风险评价 16241829.3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 16258369.3.1风险防范措施 16193389.3.2应急预案 16253779.3.3应急设施与设备 16198969.3.4应急演练与培训 16324639.3.5监测与预警 1618986第10章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与审查 163088710.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 163025810.1.1编制依据 162930510.1.2编制内容 171206610.1.3编制要求 172972710.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查 171790210.2.1审查主体 173100810.2.2审查内容 17124710.2.3审查程序 182152010.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的实施与监督 181020910.3.1实施要求 182411210.3.2监督管理 18107010.3.3公众参与 18第1章引言1.1环境影响评价概述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简称EIA)作为一项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措施,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随后,该制度在各国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我国自1979年开始引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至今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措施的科学方法。1.2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与意义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在规划和建设项目初期阶段,识别和分析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为决策者和项目实施者提供科学依据,以避免或减少建设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具有以下意义:(1)预防为主:在项目规划和设计阶段,提前识别潜在的环境问题,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环境影响,降低环境污染风险。(2)科学决策: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果,企业和公众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和调整项目方案,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3)环境保护: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强化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意识,提高项目环保水平,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保障。(4)社会监督: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公开透明,便于公众参与和监督,提高项目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5)法律法规要求: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是建设项目审批的必要条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保证项目合规合法。本章主要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目的与意义,为后续章节阐述环境影响评价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提供基础理论支撑。第2章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与要求2.1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环境影响评价(EIA)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2.1.1准备阶段(1)项目可行性研究:明确项目的性质、规模、建设地点及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2)确定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根据项目特点,确定评价的环境要素、范围和适用的评价标准。(3)收集资料:收集与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规范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所需的基础资料。2.1.2评价阶段(1)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对评价范围内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环境问题及其成因。(2)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根据项目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3)制定环境保护措施:根据环境影响预测结果,提出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2.1.3报告书编制阶段(1)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整理评价过程和结果,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2)公众参与: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公示,征求公众意见。(3)报告书审查: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接受部门的审查。2.2环境影响评价的组织与管理2.2.1组织体系环境影响评价的组织体系包括管理部门、评价机构、建设单位和公众。2.2.2管理制度(1)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对评价机构进行资质认证,保证评价质量。(2)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管理:监督评价过程,保证评价程序的合法性、公正性和透明度。(3)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管理:对评价结果进行审查,保证评价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2.3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要求2.3.1科学性环境影响评价应采用科学的方法,保证评价结果准确、可靠。2.3.2客观性环境影响评价应客观公正,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不正当干预。2.3.3合法性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证评价程序和结果的合法性。2.3.4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应充分征求公众意见,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2.3.5持续性环境影响评价应关注项目的长期环境影响,提出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第3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3.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3.1.1生态环境因素识别本节主要对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识别,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生态脆弱性等方面。分析项目对地表植被、野生动物、水资源等生态环境要素的影响。3.1.2水环境因素识别分析建设项目对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水量等水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水源地保护、水生态保护、水环境质量等方面。3.1.3空气环境因素识别本节主要识别建设项目对空气质量、大气污染、气候等方面的影响,关注项目施工、运营等阶段的大气污染物排放。3.1.4声环境因素识别分析建设项目在施工、运营等阶段产生的噪声、振动等声环境问题,关注影响范围内的敏感目标。3.1.5土壤环境因素识别识别建设项目对土壤质量、土壤侵蚀、土壤污染等方面的影响,重点关注项目施工、运营等阶段的土壤环境问题。3.1.6社会经济因素识别分析建设项目对人口、就业、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结构等方面的影响。3.1.7环境风险因素识别识别建设项目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如自然灾害、泄漏等,分析其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3.2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3.2.1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根据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识别,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预测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分析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3.2.2水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对建设项目可能导致的水环境问题进行预测,分析项目对水环境质量、水生态等方面的影响。3.2.3空气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预测项目在施工、运营等阶段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析其对空气质量、大气环境的影响。3.2.4声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对建设项目产生的噪声、振动等声环境问题进行预测,分析其对周边敏感目标的影响。3.2.5土壤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预测项目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分析可能导致的土壤质量变化、土壤污染等问题。3.2.6社会经济影响预测与分析预测项目对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分析可能引发的社会经济问题。3.2.7环境风险预测与分析对建设项目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进行预测,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影响范围及危害程度。3.3环境影响评价方法3.3.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结合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采用生态学原理、景观生态学等方法,评价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3.2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采用水环境质量评价、水资源评价等方法,对建设项目的水环境影响进行评价。3.3.3空气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运用空气质量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方法,分析项目对空气环境的影响。3.3.4声环境影响评价方法采用噪声预测与评价、声环境质量评价等方法,对建设项目的声环境影响进行评价。3.3.5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依据土壤质量评价、土壤污染评价等方法,评价项目对土壤环境的影响。3.3.6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方法结合社会经济效益分析,运用经济效益评价、社会影响评价等方法,评价项目对社会经济的影响。3.3.7环境风险评价方法采用风险识别、风险预测与评价等方法,对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价。第4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4.1生态环境影响识别4.1.1生物多样性影响识别本节主要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识别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对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分析。4.1.2生态系统功能影响识别分析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碳汇功能等,评估项目对生态功能的潜在损害。4.1.3生态敏感区影响识别针对生态敏感区域,如自然保护区、湿地、重要生物栖息地等,识别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4.2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4.2.1预测方法介绍生态影响预测的方法,包括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定性预测主要采用专家咨询、类比分析等方法;定量预测则包括数学模型、生态模型等技术手段。4.2.2生态影响评价基于预测结果,从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生态敏感区等方面,对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进行评价,分析影响的程度、范围和持续时间。4.2.3风险评价针对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如生物入侵、生态系统退化等,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为制定生态保护措施提供依据。4.3生态保护措施4.3.1生物多样性保护根据生物多样性影响识别结果,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如保护关键物种、恢复生态系统、设立生态廊道等。4.3.2生态系统功能保护针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采取水源涵养、土壤保护、植树造林等措施,保障生态功能的稳定和持续。4.3.3生态敏感区保护在生态敏感区内,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如限制开发强度、优化项目布局、加强生态监测等,降低建设项目对生态敏感区的影响。4.3.4风险防范与应急针对生态风险,制定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保证在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减轻生态损害。第5章水环境影响评价5.1水环境影响识别5.1.1评价范围与对象在本章节中,首先应明确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与对象。针对建设项目,识别受影响的水环境要素,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等,并对周边敏感水体进行重点关注。5.1.2影响因素分析分析建设项目可能导致的水环境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运行期对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的影响;(2)建设项目对水环境质量、水资源量、水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3)建设项目可能引发的水体污染、水源枯竭、生态破坏等问题。5.2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2.1预测方法根据建设项目特点,选择合适的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包括数学模型、物理模型、类比分析等,对水环境影响进行定量或定性预测。5.2.2评价标准参照国家及地方相关水环境质量标准和生态保护目标,制定适用于建设项目的水环境影响评价标准。5.2.3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包括:(1)建设项目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和范围;(2)建设项目对水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等;(3)建设项目对周边敏感水体的影响。5.3水环境保护措施5.3.1防止水污染针对建设项目可能导致的水污染问题,制定以下措施:(1)优化施工期和运行期污水处理设施,保证污水达标排放;(2)加强污染源监管,防止污染物泄漏;(3)建立应急预案,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5.3.2保障水资源为保障建设项目周边水资源,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规划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运行期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建立水资源监测网络,密切关注水资源动态变化;(3)制定水资源保护措施,防止水源枯竭。5.3.3保护水生态为保护建设项目周边水生态系统,制定以下措施:(1)优化项目布局,减少对水生态系统的破坏;(2)采取生态修复措施,促进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3)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5.3.4监测与管理建立健全水环境监测体系,对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运行期进行定期监测,保证各项环保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同时加强水环境保护管理,对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保障水环境安全。第6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6.1大气环境影响识别6.1.1环境影响源识别在本章节中,首先应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大气环境影响源进行识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建设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排放的废气、物料存储与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扬尘、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无组织排放等。6.1.2环境受体识别识别大气环境影响的受体,包括周边居民区、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以及自然保护区、生态红线等生态保护目标。6.1.3影响途径识别分析建设项目对大气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途径,如大气污染物传输、沉降、化学反应等。6.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2.1预测方法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如模式预测、经验模型预测等。6.2.2评价标准依据国家和地方大气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选取适用的评价标准,对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进行评价。6.2.3预测与评价内容(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非正常工况下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6.3大气环境保护措施6.3.1污染源控制措施针对建设项目产生的大气污染源,采取如下控制措施:(1)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2)对废气进行治理,保证排放浓度达到国家和地方标准;(3)加强物料存储与运输管理,减少扬尘污染。6.3.2传输途径控制措施(1)合理布局建设项目,减少对敏感区域的影响;(2)加强绿化,利用植被降低大气污染物传输;(3)优化交通运输方式,减少尾气排放。6.3.3环境受体保护措施(1)针对敏感区域,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措施;(2)加强环境监测,及时掌握大气环境质量状况;(3)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应对突发大气环境污染事件。第7章声环境影响评价7.1声环境影响识别7.1.1声环境现状调查对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进行现状调查,包括声源种类、强度、频率、时间和空间分布等特征。分析现状声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后续影响预测提供基础数据。7.1.2声环境影响源识别识别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声环境影响源,包括固定源、移动源和临时源等。分析各类影响源的声级、频谱、发声机理及可能产生的噪声特性。7.1.3声环境影响受体识别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受体,包括居民区、学校、医院、办公区等敏感目标。评估这些受体对声环境的敏感程度,为后续影响评价提供依据。7.2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7.2.1预测方法选择合适的声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如几何声学法、声线跟踪法、声能量法等。结合建设项目特点,对各类声环境影响源进行预测分析。7.2.2预测结果分析根据预测方法,得出建设项目在不同工况下的声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分析预测结果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和频率特性,评估建设项目对声环境的影响程度。7.2.3评价标准与指标依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标准,选择合适的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结合建设项目特点,选取评价指标,如等效声级、噪声污染级、噪声影响范围等。7.3声环境保护措施7.3.1声源控制措施针对建设项目产生的声环境影响源,提出声源控制措施,包括降低发声强度、优化发声机理、采用隔声降噪设备等。7.3.2传播途径控制措施分析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传播途径,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如设置声屏障、绿化带、隔声窗等。7.3.3受体保护措施针对敏感目标,提出受体保护措施,包括优化布局、搬迁、设置降噪设施等。7.3.4监测与管理措施建立建设项目声环境监测体系,对声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建立健全声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和执行。第8章社会影响评价8.1社会影响识别8.1.1人口结构影响识别本节主要分析建设项目对周边地区人口结构的影响。包括对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方面的影响。8.1.2经济影响识别分析建设项目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就业、收入、产业布局、经济增长等方面。8.1.3社会福利影响识别考察建设项目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福利领域的影响。8.1.4社会公平与公正影响识别分析项目对当地社会公平与公正的影响,包括不同利益相关方的权益保障、弱势群体利益保护等。8.1.5社会治安影响识别评估建设项目对当地社会治安的影响,包括犯罪率、纠纷发生率等方面。8.2社会影响预测与评价8.2.1人口结构影响预测与评价根据项目特点,预测项目对人口结构的影响,并评价其合理性。8.2.2经济影响预测与评价分析项目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预测经济增长趋势,评价项目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8.2.3社会福利影响预测与评价预测项目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影响,评价项目对社会福利的改善作用。8.2.4社会公平与公正影响预测与评价分析项目对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影响,预测项目实施后社会公平与公正状况,评价项目的公平性。8.2.5社会治安影响预测与评价预测项目对社会治安的影响,评价项目对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8.3社会补偿措施8.3.1人口结构补偿措施针对项目对人口结构的影响,制定相应的补偿措施,如就业培训、人才引进等。8.3.2经济补偿措施根据项目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制定经济补偿政策,如税收优惠、产业扶持等。8.3.3社会福利补偿措施为改善项目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制定相应的补偿措施,如增设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等。8.3.4社会公平与公正补偿措施制定针对性的补偿政策,保障不同利益相关方的权益,如弱势群体扶持、权益保障等。8.3.5社会治安补偿措施加强项目周边地区的治安管理,制定相应的补偿措施,如加强警力部署、完善监控系统等。8.3.6环境保护与生态补偿措施针对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制定环境保护与生态补偿措施,如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等。第9章环境风险评价9.1环境风险识别9.1.1风险源识别在本节中,将对建设项目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源进行识别,包括危险物质泄漏、火灾爆炸、交通等。同时分析风险源的特点、潜在影响范围及可能性。9.1.2风险受体识别对建设项目周边可能受到影响的生态环境、居民区、重要设施等风险受体进行识别,明确风险受体的敏感性和承受能力。9.1.3风险途径识别分析建设项目可能导致风险传递的途径,如大气扩散、水污染、土壤污染等,为后续风险预测与评价提供依据。9.2环境风险预测与评价9.2.1风险预测结合建设项目特点,运用相关模型和软件,对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进行预测,包括风险发生的概率、影响范围和强度等。9.2.2风险评价基于风险预测结果,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人体健康等方面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9.3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9.3.1风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