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_第1页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_第2页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_第3页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_第4页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后限时集训(三十二)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1.(2024·资阳一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最初的史官是巫祝者的兼职,占卜、祭祀、记事,各项职事集于一身,史官来回于神事与人事之间。史官一身多职的状况在秦汉以后渐渐发生了变更,专职的史馆史官始设于曹魏。魏晋时期著作官制确立,修史机构、组织编制、撰注制度均已形成,经过唐太宗的改革,别置史馆于禁中,宰相监修国史,置兼修国史、直馆等史职,另设起居郎、金人记事记言,集注起居,形成完善的史馆修史制度。从汉到唐,私家修史之风极盛,但是,在私家修史之风盛行的同时,国家正式的修史机构也在不断发展,撰修正史的权力渐渐地由民间转入官府,最终完全由官府所垄断。——刘元德《中国古代史官制度及文化》(1)依据材料,概括古代史官制度改革的特点。(8分)(2)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古代史官制度改革的意义。(7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最初的史官”“秦汉以后渐渐发生了变更”“唐太宗的改革……形成完善的史馆修史制度”可知,史官的设置经验了一个漫长的探究过程;由材料“各项职事集于一身”到“专职的史馆史官始设于曹魏”可知,由兼职史官到特地史官,史官由一官多职到专职修史;由材料“别置史馆于禁中”可知专设史馆修史;依据材料“撰修正史的权力渐渐地由民间转入官府,最终完全由官府所垄断”可得出由民间、官府皆可修史到官府垄断修史。第(2)问,结合所学学问从史官的职能“记录历史”,史官的原则“秉笔直书”,史官的作用“以史为鉴”“惩恶扬善”可得出史官制度改革的意义。[答案](1)史官的设置经验了一个漫长的探究过程;由兼职史官到特地史官;史官由一官多职到专职修史;专设史馆修史;由民间、官府皆可修史到官府垄断修史。(2)保留传承古代历史文化;强化、制约王权;点评时政,惩恶扬善,推动社会主流价值观形成,增加民族凝合力;秉笔直书、书法无隐的著史风格影响后世。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江南地区是明代的重赋区,耕种官田的农夫大批逃亡,逋赋日益严峻,仅“苏州一郡,积逋至八百万石”。1430年,周忱受命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推行朝廷首肯的“平米法”,广设“济农仓”。仓米除通过官钞籴买、劝借富人等方式收储粮,还充分利用依据田赋均征的固定耗米和调拨后的余米,使济农仓的米谷保持稳定性。济农仓的米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用途:赈济灾民、借给运粮耗失者、发给服役贫民口粮、用于地方公益建设和地方行政开支、调拨外地调剂市场等。济农仓制度施行后,“诸府余米,多至不行校,公私饶足,施及外郡”,“终忱在任,江南数大郡,小民不知凶荒,两税未尝遭负”。周忱离任后,“余米”上缴朝廷,使地方官府无以“济农”和应对各种公费,竭泽而渔的征输,又使人口逃亡,逋赋现象复原如前。至明中后期,济农仓制度渐渐被废弃。——摘编自钟永宁《明代江南济农仓初探》(1)依据材料,概括明代江南济农仓设置的特点。(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明代江南济农仓设置的意义。(9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周忱受命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推行朝廷首肯的‘平米法’,广设‘济农仓’”可知由官府主持;依据材料“仓米除通过……还充分利用……使济农仓的米谷保持稳定性”可知具有稳定来源;依据材料“济农仓的米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用途……调剂市场等”可知用途广泛;依据材料“济农仓制度施行后,‘诸府余米,多至不行校,公私饶足,施及外郡’,‘终忱在任,江南数大郡,小民不知凶荒’”可知效果显著。第(2)问,依据材料“终忱在任,江南数大郡,小民不知凶荒,两税未尝遭负”可知,使灾民得到赈济;依据材料“周忱离任后,‘余米’上缴朝廷,使地方官府无以‘济农’和应对各种公费,竭泽而渔的征输,又使人口逃亡,逋赋现象复原如前”可知,削减了人口逃亡和逋赋现象,有利于社会稳定;依据材料“两税未尝遭负”可知,保证了国家的税收;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此次改革为后世地方财政改革供应了借鉴。[答案](1)由官府主持;具有稳定来源;用途广泛;效果显著。(2)使灾民得到赈济;削减了人口逃亡和逋赋现象,有利于社会稳定;保证了国家的税收;为后世地方财政改革供应了借鉴。3.(2024·重庆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抗战前的中国乡村,以血缘宗法为基础的乡村治理与世俗的政治权力相结合,构成了乡村社会的基本政治秩序,1941年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中、苏北等依据地建立起县、区、乡各级农抗会或农教会,青年、妇女、职工各种抗敌协会也接连建立,这些团体取代了过去地主士绅的地位,团结领导群众进行艰苦的抗日斗争,在陕甘宁边区,“党经过政权、军队及各种民众团体的联带作用,与边区人民特殊是与工农劳动大众亲密联系起来”,到1942年,敌后依据地起先建立“抗日人民代表会议的市乡民主制度”,在淮北的7个县参议会共计议员458人中,雇工12人,贫农71人,中农119人,富农70人,地主130人,商民17人,其他39人。由此,集“官授权力、地主士绅、家长”于一体的传统乡村权威被取代。——摘编自杨丹伟《抗日斗争与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等(1)依据材料,概括抗日依据地乡村治理模式的主要特点。(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抗日依据地乡村社会治理调整的意义。(9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1941年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中、苏北等依据地建立起县、区、乡各级农抗会或农教会,青年、妇女、职工各种抗敌协会也接连建立”可得出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领导作用;各人民团体成为乡村力气的重要形式;依据材料“党经过政权、军队及各种民众团体的联带作用,与边区人民特殊是与工农劳动大众亲密联系起来”可得出政权建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依据材料“到1942年,敌后依据地起先建立‘抗日人民代表会议的市乡民主制度’”可得出以抗日救国为中心,具有民族民主革命性质。第(2)问,依据材料“由此,集‘官授权力、地主士绅、家长’于一体的传统乡村权威被取代”可得出瓦解了传统的乡村宗法秩序;依据材料“党经过政权、军队及各种民众团体的联带作用,与边区人民特殊是与工农劳动大众亲密联系起来”可得出调动了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巩固了抗日依据地,为抗战成功奠定了基础;依据材料“1941年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中、苏北等依据地建立起县、区、乡各级农抗会或农教会,青年、妇女、职工各种抗敌协会也接连建立”可得出扩大了党的社会基础,巩固了党的领导地位;为基层社会治理积累了阅历。[答案](1)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领导作用;各人民团体成为乡村力气的重要形式;政权建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以抗日救国为中心,具有民族民主革命性质。(2)瓦解了传统的乡村宗法秩序;调动了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巩固了抗日依据地,为抗战成功奠定了基础;扩大了党的社会基础,巩固了党的领导地位;为基层社会治理积累了阅历。4.(2024·北京石景山区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德川幕府逐一地断绝了同西方世界的联系,要使日本与世隔绝、一成不变,以便使他们的统治永存。但日本还是有了某些发展,这些发展渐渐变更了这个国家的力气对比,打破了现状。日本社会正处于转变之中。它正经验着深刻的经济变更和社会变更,而这又酿成了政治上的惊慌局势;这种惊慌局势在海军准将佩里迫使日本打开贸易大门时达到极限。日本人中的许多人已充分相识到这个社会须要改造。——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述明治维新前的日本面临的深刻变更。(8分)(2)结合所学学问,谈一谈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是如何进行社会改造的。(7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德川幕府逐一地断绝了同西方世界的联系,要使日本与世隔绝、一成不变,以便使他们的统治永存。但日本还是有了某些发展,这些发展渐渐变更了这个国家的力气对比,打破了现状”并结合所学学问可得出明治维新前,德川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日本经济有肯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渐渐形成,引起了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封建等级秩序的变更;依据材料“日本社会正处于转变之中。它正经验着深刻的经济变更和社会变更,而这又酿成了政治上的惊慌局势”“日本人中的许多人已充分相识到这个社会须要改造”并结合所学学问可得出社会各阶层对幕府剧烈不满,社会动荡担心,尤其是中下级武士,迫切希望变更现状;依据材料“这种惊慌局势在海军准将佩里迫使日本打开贸易大门时达到极限”并结合所学学问可得出1853年美国军舰叩关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纷纷侵入日本,国门被打开,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第(2)问,结合所学学问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角度入手即可,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心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同等;经济: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废除封建领主土地全部制,土地私有,允许买卖;文化:提倡“文明开化”;军事: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进行武士道教化。[答案](1)明治维新前,德川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日本经济有肯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渐渐形成,引起了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封建等级秩序的变更;社会各阶层对幕府剧烈不满,社会动荡担心,尤其是中下级武士,迫切希望变更现状;1853年美国军舰叩关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纷纷侵入日本,国门被打开,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2)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心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同等。经济: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废除封建领主土地全部制,土地私有,允许买卖。文化:提倡“文明开化”。军事: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进行武士道教化。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村社是俄国长期存在的一种农村基层管理机构,在农奴制改革前已经存在了一千多年。1861年改革后,村社发生了新变更,农村成年男子大批外出打工,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妇女参与村社大会愈益具有普遍性;家长代表制原则日益受到减弱,进一步扩大了村社内部民主的基础。村社开展各种文化教化活动,甚至在一些村社还提出开放初等教化、中等教化,改革高等学校的申请。村社制度,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古老传统,正是1917年政治文化的基础。——摘编自[俄]普·思·兹里亚诺夫《十月革命与农村村社》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后村社发展的新特征。(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村社改革的意义。(9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妇女参与村社大会愈益具有普遍性”可得出妇女的社会作用增加;依据材料“进一步扩大了村社内部民主的基础”可得出村社管理更加民主;依据材料“村社开展各种文化教化活动”可得出重视文化教化的开展。第(2)问,依据材料“农村成年男子大批外出打工”可得出有利于工人阶级的壮大;依据材料“妇女参与村社大会愈益具有普遍性”可得出有利于女性地位的提升;依据材料“农村成年男子大批外出打工”可得出有利于为资本主义供应劳动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依据材料“进一步扩大了村社内部民主的基础”可得出有利于民主思想的发展;依据材料“村社开展各种文化教化活动”可得出有利于提升文化素养;依据材料“正是1917年政治文化的基础”可得出为十月革命的发生奠定经济和阶级基础。[答案](1)妇女的社会作用增加;村社管理更加民主;重视文化教化的开展。(2)有利于工人阶级的壮大;有利于女性地位的提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民主思想的发展;有利于提升文化素养;为十月革命的发生奠定经济和阶级基础。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国教化体制的形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系列制度创新中的一项重要内容。1949年12月,教化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教化工作会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化是新民主主义的教化,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育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和新政府的领导下,在苏联的详细帮助下,我们完成了对旧教化的接受、整顿、改造,收回了教化主权,制订了学校规程;进行课程及教材改革;改革了学制,充溢了教学内容,逐步实现了初等教化的普及;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变更过去的“通才”教化目标,“以培育工业建设干部和师资为重点,发展特地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高校”,确立了“专才”教化思想。在新中国教化体制形成过程中,苏联教化体制产生了重大影响。——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教化体制改革的背景。(7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教化体制改革的意义。(8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1949年12月……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化是新民主主义的教化,它的主要任务是……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可得出新中国成立,旧的教化体制不适应时代发展须要;依据材料“1949年12月……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化……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可得出人民文化教化水平低;依据材料“在新中国教化体制形成过程中,苏联教化体制产生了重大影响”可得出苏联对中国的帮助和支持;依据材料“以培育工业建设干部和师资为重点,发展特地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高校”可得出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须要。第(2)问,依据材料“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可得出促进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化向新民主主义教化转变;依据材料“我们完成了对旧教化的接受、整顿、改造,收回了教化主权,制订了学校规程;进行课程及教材改革;改革了学制,充溢了教学内容,逐步实现了初等教化的普及”可得出起先逐步形成适合中国特点的新的教化体制;依据材料“逐步实现了初等教化的普及;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