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安徽省舒城县龙河中学生物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二倍体生物(2N=10)的某细胞刚刚完成着丝粒的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不含染色单体B.该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是体细胞的2倍C.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可能含同源染色体D.着丝粒分裂形成的子染色体上基因不同是交叉互换导致的2.某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24%,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1.562.843.34.485.54A.表中所示的能量总和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若土壤中含有一定浓度的重金属铬,则甲生物比乙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铬含量低C.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6.4%D.该生态系统内实现了物质循环,碳元素在各种群间循环的主要存在形式是CO2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生态系统,不需要从外界获得物质补给就能长时间维持稳定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指的是能量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进行传递的过程C.如果生产者净初级生产量为零时,它的生物量不一定为零D.人工鱼塘中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固定的总初级生产量4.下列关于新物种形成的叙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异地的物种形成需要种群间遗传差异的积累B.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得到的三倍体是新物种C.新物种可以在亲本物种所在地区产生D.一个新物种可以扩展形成多个基因库5.干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干重最初因大分子物质的水解而增加,然后又因呼吸消耗而减少,并且需要大量酶参与。下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使萌发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B.种子萌发过程中水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C.③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D.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中存在形式不同6.下图表示某动物一个精原细胞分裂时染色体配对时的一种情况,A~D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该变异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故属于基因重组B.该细胞减数分裂能产生3种基因型的精细胞C.C1D2和D1C2转录翻译产物可能发生改变D.C1D2和D1C2可能成为C、D的等位基因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为了应对“垃圾围城”的困局,很多大型城市启动了近城区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目前推广的做法是将填埋场改造成生态公园。请回答下列问题:(l)垃圾填埋场内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____演替。(2)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后,杂草丛生的垃圾填埋场可以在2年时间内变身生态公园,这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更好地做好生态修复工作,前期的调查研究必不可少。①若要调查填埋场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有些小动物用肉眼难以识别,可用镊子或吸管取出,放在载玻片上,借助______进行观察。②某时期有一批田鼠迁入该填埋场,该田鼠以草根为食,田鼠的种群数量可以通过________法测得。预计该田鼠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是____。8.(10分)已知果蝇的红眼与白眼受一对等位基因(W/w)控制。同学甲为了确定该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X染色体还是XY染色体同源区,设计了以下杂交实验:将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杂交,F1全为红眼,F1雌雄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雌∶红眼雄∶白眼雄=2∶1∶1。回答相关问题:(1)依据同学甲的杂交结果能否做出准确判断____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2)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同学乙用X射线处理F1后继续进行同学甲的实验,发现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雌∶白眼雌∶红眼雄=1∶1∶2,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同学丙在重复同学甲实验过程中,发现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雌∶白眼雌∶红眼雄∶白眼雄=9∶1∶6∶4,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我国很多地区春季干旱少雨,为春季园林绿化带来很大的影响。为挑选较耐早园林植物,研究人员对东北玉簪、大萼铁线莲、蛇莓三种当地常见园林植物进行一系列研究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甲可推测随着干旱天数的增加,不同植物叶肉细胞内________化合物的合成量均呈现减少趋势,从而导致净光合速率降低。与正常条件下的同种植物相比,干旱条件下叶肉细胞中积累的有机物有________________(答出三种)。(2)分析图甲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适于在较干旱地区做园林植物的是________,结合图乙的实验数据可知,这种植物通过增加可溶性糖等物质的含量,来提高________________以达到保水抗旱的目的。由于蛇莓细胞中可溶性糖的含量比大萼铁线蕨的含量低,而净光合速率却比较高,说明蛇莓还可能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提高暗反应速率,进而达到增加光合速率的目的。10.(10分)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即被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201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和2007-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及比重如图所示。201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达24090万,占总人口数量的1.3%。为缓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2015年开始,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请回答下列问题:(1)种群(人口)的特征中__________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201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达24090万,占总人口数量的1.3%。你认为我国老年人口比例还会继续升高吗?_______________。(3)据图分析,201年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型,由此可预测_______________。(4)若我国某地区人口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人口数量在一定时期内一定能保持稳定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就人口的数量特征而言,会直接改变我国人口的____________。11.(15分)酸雨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来研究酸雨对茶树光合作用的影响,用硫酸和硝酸混合配制成pH分别为7.3、2.3.4.3的模拟酸雨,用自来水(pH5.6)作为对照,对茶树全株喷淋66天后,获得部分数据如下。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pH值叶绿素a(mg/g)叶绿素b(mg/g)类胡萝卜素(mg/g)pH5.67.79±6.636.94±6.676.33±6.67pH4.37.27±6.666.93±6.676.33±6.62PH2.37.74±6.696.86±6.696.49±6.64pH7.37.47±6.686.52±6.676.47±6.67(7)茶树叶中含量最多的色素呈__________色,其作用包括捕获__________光中的能量。(7)pH=7.3的环境中,茶树叶片光合速率大幅下降,一方面,从表中数据可知,由于__________明显减少,导致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减少;另一方面,pH过低导致细胞中__________降低,从而使光合速率显著降低。(2)研究发现,茶树在pH=4.3环境中的净光合速率大于对照组,试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
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粒分裂时,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都是体细胞的两倍;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都与体细胞相同。【详解】A、二倍体细胞完成着丝粒断裂,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为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个染色体组,无染色单体,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2个染色体组,无染色单体,A错误;B、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和核DNA数是体细胞的2倍,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和核DNA数与体细胞一样,B错误;C、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C正确;D、着丝粒分裂形成的子染色体上基因不同可能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导致的,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C【解析】
根据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3%~24%以及表格中的数据,可写出相应的食物网:。【详解】A、表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错误;B、根据生物富集的特点,有害物质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含量逐渐升高,若土壤中含有一定浓度的重金属铬,则甲生物比乙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铬含量高,B错误;C、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同化总量是2.8+3.1=21.1,第三营养级同化总量是1.56,故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6÷21.1×34%=6.4%,C正确;D、该生态系统内实现了物质循环,碳元素在各种群间循环的主要存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D错误。故选C。3、C【解析】
生产者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直接利用无机环境的CO2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也能通过细胞呼吸直接将CO2释放到无机环境中;消费者只能通过细胞呼吸向无机环境释放CO2但不能直接利用CO2;物质循环应是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进行的;物质循环是在整个生物圈中进行的,而比生物圈小的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不能独立进行物质循环。【详解】A、物质是循环的,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不需要从外界获得物质补给就能长时间维持稳定,但人工生态系统需要额外补给,A错误;B、能量流动是指是指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错误;C、生产者的生物量就是净初级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即生产者的光合量除去生产者自身的呼吸量,故生产者净初级生产量为零时,它的生物量不一定为零,C正确;D、人工鱼塘中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固定的总初级生产量和人工补偿输入的饲料等的能量,D错误。故选C。4、B【解析】
物种是生物最小的分类单位,判断生物是否属于同一个物种,关键看它们是否存在生殖隔离,即能够交配并且后代可育的,属于同一个物种。种群,是指同一时间和空间同一物种的集合体,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也是进化和繁殖的单位。物种的形成方式有同地和异地之分,异地即地理隔离,同地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变为四倍体,也可以产生新的物种。【详解】A、异地的物种形成需要种群间遗传差异的积累,致使两种群基因库差异较大,再也无法进行交流,即产生新的物种,A正确;B、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得到的三倍体不育,不能称为一个物种,B错误;C、新物种可以在亲本物种所在地区产生,如二倍体加倍变成四倍体,四倍体即是一个新的物种,C正确;D、一个新物种在不同的区域可以形成不同的种群,可以扩展形成多个基因库,D正确。故选B。5、C【解析】
分析题图:题图是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图,分析可知①为种子晒干的过程,②为种子烘干的过程,③为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分(即无机盐),其中④为自由水,⑤为结合水。【详解】A、种子的干重在增加,这说明脂肪在不断转变成糖类等其他形式的有机物,糖类物质中O含量大于脂肪,因此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元素,A正确;B、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水解需要水,而蛋白质、RNA合成产生水,B正确;C、③为无机盐,在生物体内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C错误;D、据分析可知,④为自由水,⑤为结合水,故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不同,D正确。故选C。6、A【解析】
A、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含等位基因的片段)发生交叉互换会产生基因重组,分析图中交换的片段所含的基因不是对应的等位基因,而是非等位基因所在的片段,所以不是基因重组,A错误;B、该细胞减数分裂能产生3种基因的细胞,分别是ABCD、ABC1D2、ABC2D1,B正确。C、由于C、D基因的部分片段交换,所以产生的新的C1D2和D1C2基因在转录和翻译后,其产物可能发生改变,C正确;D、根据图示分析,C1D2与C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相同,而D1C2与D在染色体上位置相同,所以它们可能成为染色体上的新等位基因,D正确。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次生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取样器取样放大镜、实体镜标志重捕先增大后减小【解析】
1、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2、种群数量“S”型增长实现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有限的,资源和空间有限、存在敌害等,各阶段的增长速率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种群增长速率在K/2达到最大。【详解】(1)垃圾填埋场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者其他繁殖体,故在垃圾填埋场内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3)①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有些小动物用肉眼难以识别可用镊子或吸管取出,放在载玻片上,借助放大镜、实体镜进行观察。②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数量;田鼠迁入垃圾填埋场后,种群增长一般接近于“S”型增长,其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应是先增大后减小。【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S型增长曲线、群落的演替、群落中丰富度的调查,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要点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8、不能因为当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和XY染色体同源区时均会出现上述杂交结果F1红眼雄果蝇(产生配子过程中)X染色体上含W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了Y染色体F1红眼雄果蝇产生配子过程中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解析】
根据“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杂交,F1全为红眼”可判断红眼为显性性状,根据“F2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雌:红眼雄:白眼雄=2∶1∶1”,即只有雄果蝇出现了白眼,可说明该性状与性染色体有关,但不能判断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肯定不在常染色体上。假设W/w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XWXW×XwY→F1:XWXw、XWY,均表现红眼,F1雌雄交配,F2的基因型为XWXW、XWXw、XWY、XwY,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雌∶红眼雄∶白眼雄=2∶1∶1。假设W/w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上,亲本基因型为XWXW×XwYw→F1:XWXw、XWYw,均表现红眼,F1雌雄交配,F2的基因型为XWXW、XWXw、XWYw、XwYw,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雌∶红眼雄∶白眼雄=2∶1∶1。由于当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和XY染色体同源区时均会出现上述杂交结果,所以不能据此做出准确判断。(2)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同学乙用X射线处理F1(XWXw、XWY)后继续进行同学甲的实验,发现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雌∶白眼雌∶红眼雄=1∶1∶2,由该比例可推知,F1产生的雄配子中Y染色体上应含有W基因,而含有X的雄配子应不含W基因,这样子代的雌性才会出现两种表现型,且雄性均为红眼,所以可推测X射线处理F1时,使红眼雄果蝇(产生配子过程中)X染色体上含W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了Y染色体上。(3)若基因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则F1的基因型为XWXw、XWYw,若不发生变异,由于雄性个体产生的含X染色体的配子基因型为XW,所以子二代不会出现白眼雌性果蝇,而丙同学在重复同学甲实验过程中,发现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雌∶白眼雌∶红眼雄∶白眼雄=9∶1∶6∶4,即出现了一定比例的白眼雌性个体,说明F1红眼雄果蝇产生配子过程中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产生了XW的雄配子。【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推理过程,要求学生能利用假说演绎法进行假设和推理。9、C3(三碳)ATP、[H](NADPH)、C5(五碳化合物)蛇莓细胞液浓度(细胞液渗透压)提高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调节气孔开度增加二氧化碳吸收量等)【解析】
分析题图:随着干旱天数的增加,为防止水分过度蒸发,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造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图甲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适于在较干旱地区做园林植物的是蛇莓;图乙的实验数据可知,植物通过增加可溶性糖等物质的含量,来提高细胞液浓度以达到保水抗旱的目的。【详解】(1)随着干旱天数的增加,为防止水分过度蒸发,气孔关闭,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叶肉细胞内C3化合物的含量下降,ATP、[H]、C5化合物造成积累。(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蛇莓的净光合速率一直高于其他两种植物,比较适于做干旱地区的绿植。归根结底,干旱条件不光合速率降低是由于细胞内水分减少造成的,增加细胞液浓度可提高细胞的保水能力。从图乙中可以看出,蛇莓细胞中可溶性糖浓度并不是最高,但是净光合速率最高,说明除了通过增加细胞液浓度提高细胞的保水能力进行抗旱外,还应该有其他机制:如通过提高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改变脱落酸等激素的含量(来调节气孔开度)、利用酶促和非酶促系统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膜结构的完整性、保护色素不被分解,光反应速率加快,也会间接影响暗反应速率等)。【点睛】利用实验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中不同植物同一环境下的不同表现的可能原因,本题主考查信息提取和分析处理能力。10、种群密度会增长我国人口数量仍然呈增长趋势不一定,因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即出生率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组成,还受人口政策、医疗水平、自然灾害等其它因素的影响。此外,人口数量还与迁入率、迁出率直接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目录设计排版方案
- 家政物料补充方案
- 大班健康活动:哭的奥秘
- 小儿护理考试题及答案
- 维护电工考试题及答案
- 油库节约管理方案(3篇)
- 2026版《全品高考》选考复习方案生物1057 课时作业(五十二) 动物细胞工程 含答案
- 消防中队考试题及答案
- 物业车辆维护管理方案
- 面神经麻痹考试题及答案
- 公司安全隐患排查记录表
- 粮食的形态与化学组成第二节粮食的主要化学成分下64课件
- 儿科护士考试试题及答案
- 农药 知识培训课件下载
- 创新社区管乐团活动方案
- 中国农田水利行业发展前景及发展策略与投资风险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鸵鸟养殖场管理制度
- 余料使用管理制度
- 小学生自信成长的课件
- 农业面源防治课件
- 设计院培训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