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白萝卜制作泡菜时,添加已经腌制过的泡菜汁可缩短腌制时间B.家庭自制酸奶、自酿米酒等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C.酿制米酒时,将糯米蒸熟后立即加入酒曲,有利于防止杂菌污染D.自制黄豆酱时黄豆煮熟沥干与面粉混匀盖上纱布,长出的“毛”主要为毛霉2.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球性问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包括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B.生物圈内的所有生物及其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C.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D.大自然可以供人们旅游观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3.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下一神经元产生兴奋C.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4.激动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干旱缺水环境下使用激动素可影响棉花产量。为探究干旱环境下不同浓度的激动素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棉花生产早期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激动素直接从植物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B.该实验存在两组空白对照,不符合对照原则C.可进一步探究棉花生长不同时期激动素的作用效果D.缺水环境下,激动素的作用体现出了两重性5.某种动物(2n=6)的基因型为AaBbRrXTY,其中A、B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R、r基因位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该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甲、乙、丙、丁四个精细胞,甲和乙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丙和丁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其中甲的基因型为AbRXTY,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含5条染色体B.乙的基因型为AbRXTYC.丙含2条常染色体D.丁的基因型不是aBr就是ABr6.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系统可对癌变细胞进行监控和清除B.在神经调节中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C.神经细胞、内分泌细胞和免疫细胞均可释放化学物质D.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神经系统发育7.下列关于达尔文进化理论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提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一般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无影响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条件,隔离必然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达尔文通过观察兰花细长的花矩和为其传粉的蛾,提出共同进化理论8.(10分)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酶具有高效性B.酶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C.酶在细胞内或细胞外均能发挥作用D.高温和低温对酶空间结构的影响相同二、非选择题9.(10分)某昆虫的翅可按长度分为残翅、中翅和长翅,且残翅昆虫不能飞行,翅越长运动能力越强,如图表示某地区该种昆虫的翅长与个体数量的关系。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该种昆虫翅长差异的根本来源是____________。(2)如果有两个较小的此种昆虫的种群迁入了甲、乙两个岛屿,其中甲岛屿食物匮乏,运动能力强的昆虫更容易获得食物,乙岛屿经常有大风浪,飞行的昆虫容易被吹入大海淹死。我们能从这一事实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干年后,甲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A与乙岛屿形成的昆虫种群B再次相遇,但它们已不能进行相互交配,说明两种群的______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它们之间形成了______,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有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4)现有1000只该种昆虫迁入丙岛屿,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550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300只,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150只,如果不考虑自然选择和突变,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且每只昆虫的繁殖能力相同,则繁殖3代以后,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10.(14分)利用遗传变异的原理培育作物新品种,在现代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水稻的穗大(A)对穗小(a)显性。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子一代中,基因型为______的个体表现出穗小,应淘汰;基因型为___________的个体表现出穗大,需进一步自交和选育。(2)水稻的晚熟(B)对早熟(b)显性,请回答利用现有纯合体水稻品种,通过杂交育种方法培育纯合大穗早熟水稻新品种的问题。①培育纯合大穗早熟水稻新品种,选择的亲本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两亲本杂交的目的是___________。②将F1所结种子种下去,长出的水稻中表现为大穗早熟的几率是___________,在这些大穗早熟植株中约有___________是符合育种要求的。11.(14分)某农场为防治鼠害做了一些调查:甲组研究人员调查了某牧场边界区域内田鼠的种群密度和年龄组成,并以体重作为划分田鼠年龄的标准,体重≤40g的为幼龄鼠,体重≥90g的为老龄鼠,其余为中龄鼠,结果如下表所示;乙组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坐标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体重(g)<1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10数量(只)32571027261717968102112859531(1)甲组研究人员选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牧场边界区域内的田鼠种群密度,是因为田鼠的_________。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该区域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___。年龄组成可以通过影响________来影响种群密度。(2)甲组认为若要控制该区域田鼠的种群数量,应捕杀体重大于90g的个体,乙组认为这样做不正确,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你认为乙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控制该区域田鼠种群数量时所采取的减少食物来源、毁灭巢穴和养殖天敌等措施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3)乙组图示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12.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细胞计数板(又名血球计数板,计数室为1mm×1mm方格,由400个小格组成)、滴管、显微镜等。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①血细胞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d,并记录每天的数值。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该实验是否需要重复实验?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2)如果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细胞时进行如下图所示的操作,统计出来的数据比实际值偏__________。(3)1mL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计数,在计数前常采用______________染色,若细胞被染成蓝色,则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统计。(4)上述实验所用血细胞计数板以及观察到计数室一个小方格中的酵母菌分布如图2所示。以此小方格中酵母菌数作为平均数进行计算,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为_______个。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1、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2、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详解】A、泡菜汁中含有一定量的发酵菌种,所以在腌制过程中,加入一些已经腌制过泡菜汁可缩短腌制时间,A正确;B、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泡菜都没有进行严格的灭菌,因此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B正确;C、酿制米酒时,将糯米蒸熟冷却后再加入酒曲,有利于防止杂菌污染,同时避免高温杀死菌种,C错误;D、黄豆煮熟沥干与面粉混匀盖上纱布,长出的“毛”主要为毛霉,D正确。故选C。2、B【解析】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详解】AC、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包括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AC正确;B、生物圈内的所有生物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还包括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错误;D、大自然可以旅游观赏,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有关知识,识记能力生物多样性的种类和价值。3、D【解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详解】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若该刺激很弱不能引起神经元兴奋或该刺激使神经元兴奋被抑制时,则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不会被释放出来,A错误;B、神经递质种类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因此神经递质作用到下一个神经元会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B错误;C、神经元的静息电位的大小与细胞内外的钾离子浓度差有关,与钠离子浓度无关,C错误;D、兴奋传导方向是兴奋部位传到非兴奋部位,局部电流在神经纤维膜外是非兴奋部位传到兴奋部位,D正确。故选D。4、C【解析】A、激动素是一种植物生产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植物不能产生,A错误;B、根据实验的对照性原则,水分充足组与缺水组对照,激动素0单位与其他单位对照,因此该实验存在两组空白对照,B错误;C、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干旱环境下不同浓度的激动素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可进一步探究棉花生长不同时期激动素的作用效果,C正确;D、据图分析,与0单位相比,其他单位都表现为促进作用,因此不能体现激动素作用的两重性,D错误。故选C。5、C【解析】某种动物(2N=6)的基因型为AaBbRrXTY,由于A、B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且甲的基因型为AbRXTY,则该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详解】A、根据题中信息可知,A和B位于一条染色体上,说明经过交叉互换产生的A和b基因也位于同一条染色体,因此AbRXTY含有4条染色体,A错误;B、甲的基因型为AbRXTY,含有同源染色体,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异常,同时根据题干信息,A和B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且甲的基因型为AbRXTY,说明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交叉互换,若发生在B与b之间时,在产生AbRXTY的同时,乙细胞的基因型ABRXTY,若发生在A与a之间时,在产生AbRXTY的同时,乙细胞的基因型abRXTY,因此乙的基因型为ABRXTY或abRXTY,B错误;C、根据B的解析可知,丙和丁细胞的基因型为aBr或abr,a基因和b(或B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因此丙和丁细胞中中含有2条染色体,C正确;D、交叉互换可能发生在A与a之间,也可能是B与b之间,故丁的基因型可能为aBr、abr、ABr,D错误。故选C。6、D【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免疫系统的功能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有: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详解】免疫系统可及时的监控和清除体内癌变、衰老的细胞,A正确;在神经调节中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包括5个环节,B正确;神经细胞可分泌神经递质,内分泌细胞可分泌激素,免疫细胞可分泌抗体、淋巴因子等,C正确;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细胞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患呆小症,D错误。故选D。7、B【解析】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1)过度繁殖: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2)生存斗争:过度繁殖是引起生存斗争的主要原因,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3)遗传和变异: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能够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4)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被淘汰。(5)联系:①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和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②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生物进化的因素包括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非随机交配、遗传漂变等;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详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A错误;B、不同的种群一般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无影响,B正确;C、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条件,但隔离不一定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自然选择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错误;D、达尔文通过观察兰花细长的花矩,认为一定存在为其传粉的昆虫,但并没有提出共同进化理论,共同进化理论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之一,D错误。故选B。8、D【解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所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2、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3、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详解】A、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更显著,酶具有高效性,A正确;B、酶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B正确;C、酶既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如呼吸酶,也能在细胞外甚至体外发挥作用,如消化酶,C正确;D、高温和低温对酶空间结构的影响不同,高温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失活,而低温下会抑制酶的活性,但酶的空间结构不变,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9、(1)基因突变(2)基因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3)①.基因库②.生殖隔离③.A、B两种群存在地理隔离,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④.甲、乙两岛自然选择的作用不同,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不同(4)①.70%②.42%【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是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自由交配基因频率不变,和第一代中基因频率相同。【小问1详解】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导致生物性状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小问2详解】飞行能力强的昆虫在甲岛容易生存,而在乙岛不容易生存,由此可知基因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小问3详解】种群A、种群B不能相互交配表明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很大差异,已经产生生殖隔离,形成了两个新的物种;两个种群基因库存在差异的原因有:A、B两种群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不同以及A、B两种群存在地理隔离,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或者甲、乙两岛自然选择的作用不同,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不同。【小问4详解】根据遗传平衡定律,不考虑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昆虫个体进行自由交配,则种群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不变,因此A的基因频率=(550×2+300)/2000=70%,Aa的基因型频率=2×70%×30%=4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及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较为简单,要求学生对相关知识要理解、记忆,并灵活运用。10、①.aa②.AA或Aa③.AABB④.aabb⑤.将基因A和b集中到同一个体⑥.3/16⑦.1/3【解析】(1)根据分离规律,子一代Aa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有1/4aa小穗要淘汰掉,大穗的基因型有两种AA、Aa,需要进一步进行连续自交然后逐代淘汰小穗aa,慢慢就能获得纯化的大穗品系。(2)水稻的晚熟(B)和早熟(b)和大小穗的Aa属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属于自由组合规律在育种上的应用。①育种目标是获得大穗早熟的品系AAbb,纯合亲本的选择是AABB和aabb,杂交得F1AaBb,这样A、b基因就集中到子一代个体上。②F1所结种子为F1自交所得F2,F2中分离比为:9:3:3:1,其中1/16AAbb、2/16Aabb属于重新组合的大穗早熟植株,因此大穗早熟植株中有1/3AAbb是符合育种要求的纯合品系。【点睛】本题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杂交育种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11、(1)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②.稳定型③.出生率和死亡率(2)①.捕杀体重大于90g的田鼠,会导致种群的年龄结构部变为增长型,导致出生率上升,死亡率下降,种群数量易恢复②.降低田鼠的环境容纳量(K值)(3)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食物增加【解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故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分析曲线图,与曲线Ⅱ相比,曲线I体现树桩之间的距离更小,这样可以为田鼠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同时也为猛禽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猛禽的密度会更大,捕食更多田鼠。【小问1详解】田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因此调查该牧场边界区域内田鼠种群密度的方法可采用标记重捕法;体重≤40g的为幼龄鼠,体重≥90g的为老龄鼠,其余为中龄鼠,根据表格中数据,幼龄鼠的数量为32+57+102+72+61=324只,中龄鼠的数量为71+79+68+102-320只,老龄鼠的数量为112+85+95+31=323只,各个年龄段数量差不多,说明该区域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年龄组成可以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