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哈尔滨市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2025学年)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0E/14/wKhkGWcdG5aARvUsAAHukXUpv0U857.jpg)
![黑龙江哈尔滨市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2025学年)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0E/14/wKhkGWcdG5aARvUsAAHukXUpv0U8572.jpg)
![黑龙江哈尔滨市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2025学年)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0E/14/wKhkGWcdG5aARvUsAAHukXUpv0U8573.jpg)
![黑龙江哈尔滨市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2025学年)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0E/14/wKhkGWcdG5aARvUsAAHukXUpv0U8574.jpg)
![黑龙江哈尔滨市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指导(2024-2025学年)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1/0E/14/wKhkGWcdG5aARvUsAAHukXUpv0U85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市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题目:《秋水共长天一色》秋意渐浓,万物逐渐收敛起夏日的热烈与张扬,转而向内,沉静下来。这天,我独自漫步于郊外的一条小径上,脚下落叶沙沙作响,头顶蓝天白云悠悠。不经意间,一抹夕阳斜照在不远处的湖面上,波光粼粼,仿佛一片金色的绸缎铺展在水面之上,美得令人心醉。走近湖边,只见那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的鹅卵石清晰可见。一群群小鱼儿穿梭其间,偶尔跃出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湖边的树木倒映在水中,与天空中的云朵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这句话,此刻在我眼前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我坐在湖边的一块石头上,静静地享受着这份宁静。这时,一只白鹭从远处翩然而至,它轻盈地落在了水面上,然后低头觅食。我不禁感叹自然界的和谐美好,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此刻,我明白了,生活不只是忙碌与竞争,更有那些静静流淌的时光,它们如同这秋水一般,平静而深远。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注】文章改编自原创作品,作者虚构,文中引用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题目:1.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A.忙碌与竞争的压力感B.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敬畏C.对城市生活的向往D.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2.“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出自哪里?A.《离骚》B.《春晓》C.《滕王阁序》D.《长恨歌》3.作者在文中提到“落霞与孤鹜齐飞”,其目的是什么?A.描述湖面景色的美丽B.比喻人生道路的曲折C.表现个人情感的波动D.强调自然界的变化无常4.文中画线句子“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A.生活的美好在于发现与欣赏B.生活的美好在于物质的丰富C.生活的美好在于事业的成功D.生活的美好在于社会的地位5.下列哪一项最能概括本文的主题?A.描述了秋天湖边的景色B.表达了对忙碌生活的不满C.倡导人们要放慢脚步,享受生活D.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秋日私语》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感恩的时刻。当第一缕凉爽的秋风吹过,便预示着炎热夏季的终结。树叶从绿转黄,再由黄变红,最终飘落在地面上,给大地披上了一层五彩斑斓的外衣。走在这样的街道上,脚下沙沙作响的声音让人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与舒适。在这个季节里,我总会想起小时候和爷爷一起度过的日子。那时候,每到秋天,爷爷都会带我去果园采摘苹果。那些苹果又大又圆,色泽鲜艳,咬一口下去,清脆多汁,甜中带酸,令人回味无穷。而更重要的是,在那片果林之中,我和爷爷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虽然现在他已经离开了人世,但每当这个时节来临之时,我总是忍不住想要回到那个充满回忆的地方。秋天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现象,它更像是一位智者,在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生命中的变化。正如落叶归根一样,人们也应当学会放下过去,勇敢地迎接未来。也许正是这样的一种精神,使得秋季成为了许多艺术家灵感的源泉吧。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描写秋天景色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季节的喜爱之情。B.作者借由回忆与爷爷共度的美好时光来表达对亲人的怀念之情。C.在文中,“秋天”被赋予了象征意义,代表了人生的智慧以及成长的过程。D.整篇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感染力。6.根据原文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爷爷在世时每年秋天都会带着作者去摘梨子。B.作者认为秋天是最适合进行户外活动的季节。C.对于作者来说,秋天的到来意味着可以再次品尝到家乡特有的水果。D.文章提到的果园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7.文章开头部分对于秋天景象的描绘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其作用。8.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最后一段话“也许正是这样的一种精神,使得秋季成为了许多艺术家灵感的源泉吧”的理解。三、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原文】《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问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传授)B.惑而不从师(惑:困惑)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固:本来)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道路)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A.两个“乎”相同,两个“也”不同B.两个“乎”不同,两个“也”相同C.两个“乎”相同,两个“也”相同D.两个“乎”不同,两个“也”不同3.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即提出了中心论点:古人学习必定有老师。B.第二段通过古今对比,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人们轻视师道的现象。C.作者认为那些教授儿童读书断句的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D.文章结尾,韩愈表达了对于士大夫们不耻相师的态度的赞同。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5.本文反映了韩愈怎样的教育思想?四、古代诗歌阅读(第1题3分,第2题6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选择题)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从高处眺望所见的壮丽景色。B.“白日依山尽”一句表明诗人是在夜晚观景。C.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的恐惧。D.“欲穷千里目”意味着诗人希望自己的视力可以无限延伸。2.(简答题)请解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的深层含义,并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1.默写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请完整默写出此句,并简要分析这句话的艺术特色与历史意义。(5分)六、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以下是《红楼梦》中的一段描写,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原文】话说宝玉听了,便说:“原来姐姐竟不知道。林妹妹前儿在那棵大槐树底下不是丢了一串珍珠么?我昨日才听妈妈说起,原来那串珠子是外头小厮们拾了去,拿去卖了钱喝酒了。那日林妹妹正为此事烦恼,我还劝她来着。”宝钗听了,低头不语,半晌方笑道:“我道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是这个。那有什么要紧,不过一时不见了罢了。倒是你们府上的事,我也不好说什么。”宝玉道:“我原说姐姐是个明白人,自然知道轻重的。倒是林妹妹那性子,什么事都要往心里去,这会子还不知怎么难受呢。”【问题】1.宝玉提到的“林妹妹”是指谁?A.贾母B.林黛玉C.薛宝钗D.史湘云2.“那串珠子是外头小厮们拾了去,拿去卖了钱喝酒了。”这句话反映了当时府中的什么现象?A.府内人员关系和睦B.家仆们的生活困苦C.府内财物管理混乱D.宝玉对家仆们的宽容3.“林妹妹那性子,什么事都要往心里去”,这句话体现了林妹妹怎样的性格特点?A.性格开朗大方B.性格敏感脆弱C.性格刚烈果断D.性格圆滑世故1.宝玉提到的“林妹妹”是指B.林黛玉。2.这句话反映了C.府内财物管理混乱。3.这句话体现了林妹妹B.性格敏感脆弱。七、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七、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材料】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影响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然而,在这股数字化浪潮中,纸质书籍依然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许多人来说,手捧一本书,翻阅书页所带来的触感与气味,都是电子设备无法复制的体验。书籍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文化的传承者。它们记录了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保存了历代文人的智慧结晶。在数字化时代,虽然电子书方便快捷,但纸质书籍以其独特的魅力继续吸引着读者。更重要的是,纸质书籍的存在有助于保持文化的多样性,防止知识的同质化。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电子化带来的便利性。电子书可以随时随地阅读,无需携带沉重的书本;同时,搜索功能使得查找信息变得异常简单。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在享受这些便利的同时,也要保护好传统文化的根基,让纸质书籍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题目】1.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作者为什么认为纸质书籍在数字化时代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不超过150字)2.结合你的个人经历或者观察,谈谈你对纸质书籍与电子书的看法,并举例说明。(不超过200字)八、写作题(60分)题目要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4-2025学年黑龙江哈尔滨市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及答案指导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题目:《秋水共长天一色》秋意渐浓,万物逐渐收敛起夏日的热烈与张扬,转而向内,沉静下来。这天,我独自漫步于郊外的一条小径上,脚下落叶沙沙作响,头顶蓝天白云悠悠。不经意间,一抹夕阳斜照在不远处的湖面上,波光粼粼,仿佛一片金色的绸缎铺展在水面之上,美得令人心醉。走近湖边,只见那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的鹅卵石清晰可见。一群群小鱼儿穿梭其间,偶尔跃出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湖边的树木倒映在水中,与天空中的云朵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这句话,此刻在我眼前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我坐在湖边的一块石头上,静静地享受着这份宁静。这时,一只白鹭从远处翩然而至,它轻盈地落在了水面上,然后低头觅食。我不禁感叹自然界的和谐美好,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此刻,我明白了,生活不只是忙碌与竞争,更有那些静静流淌的时光,它们如同这秋水一般,平静而深远。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注】文章改编自原创作品,作者虚构,文中引用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题目:1.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A.忙碌与竞争的压力感B.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敬畏C.对城市生活的向往D.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2.“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出自哪里?A.《离骚》B.《春晓》C.《滕王阁序》D.《长恨歌》3.作者在文中提到“落霞与孤鹜齐飞”,其目的是什么?A.描述湖面景色的美丽B.比喻人生道路的曲折C.表现个人情感的波动D.强调自然界的变化无常4.文中画线句子“只有懂得欣赏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A.生活的美好在于发现与欣赏B.生活的美好在于物质的丰富C.生活的美好在于事业的成功D.生活的美好在于社会的地位5.下列哪一项最能概括本文的主题?A.描述了秋天湖边的景色B.表达了对忙碌生活的不满C.倡导人们要放慢脚步,享受生活D.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参考答案:1.B2.C3.A4.A5.C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秋日私语》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感恩的时刻。当第一缕凉爽的秋风吹过,便预示着炎热夏季的终结。树叶从绿转黄,再由黄变红,最终飘落在地面上,给大地披上了一层五彩斑斓的外衣。走在这样的街道上,脚下沙沙作响的声音让人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与舒适。在这个季节里,我总会想起小时候和爷爷一起度过的日子。那时候,每到秋天,爷爷都会带我去果园采摘苹果。那些苹果又大又圆,色泽鲜艳,咬一口下去,清脆多汁,甜中带酸,令人回味无穷。而更重要的是,在那片果林之中,我和爷爷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虽然现在他已经离开了人世,但每当这个时节来临之时,我总是忍不住想要回到那个充满回忆的地方。秋天不仅仅是一个自然现象,它更像是一位智者,在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生命中的变化。正如落叶归根一样,人们也应当学会放下过去,勇敢地迎接未来。也许正是这样的一种精神,使得秋季成为了许多艺术家灵感的源泉吧。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描写秋天景色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季节的喜爱之情。B.作者借由回忆与爷爷共度的美好时光来表达对亲人的怀念之情。C.在文中,“秋天”被赋予了象征意义,代表了人生的智慧以及成长的过程。D.整篇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感染力。答案:C(解释:“秋天”确实被给予了深层含义,但它更多体现为一种关于放手与前进的人生哲学,并非直接指向“成长的过程”。)6.根据原文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爷爷在世时每年秋天都会带着作者去摘梨子。B.作者认为秋天是最适合进行户外活动的季节。C.对于作者来说,秋天的到来意味着可以再次品尝到家乡特有的水果。D.文章提到的果园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答案:C(解释:根据文章内容,作者提到秋天会让他想到与爷爷一起去果园摘苹果的情景,说明秋天对他而言有特别的意义,特别是能够享受到家乡美味的果实。)7.文章开头部分对于秋天景象的描绘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其作用。答案:开头使用了拟人化(将秋天比作能吹风的人)和比喻(将落叶覆盖的地表比作五彩斑斓的外衣),这种写法不仅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了秋天的独特魅力,还成功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为下文情感抒发奠定了基调。8.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最后一段话“也许正是这样的一种精神,使得秋季成为了许多艺术家灵感的源泉吧”的理解。答案:这句话意指秋天所蕴含的那种关于接受变化、勇于向前看的精神特质,激发了许多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它强调了自然界规律与人类生活哲理之间的联系,暗示着无论是艺术还是个人发展,都需要具备顺应自然法则的态度,即适时地让旧事物消逝,同时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新开始。这种观点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积极向上的态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原文】《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问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传授)B.惑而不从师(惑:困惑)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固:本来)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道路)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A.两个“乎”相同,两个“也”不同B.两个“乎”不同,两个“也”相同C.两个“乎”相同,两个“也”相同D.两个“乎”不同,两个“也”不同3.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即提出了中心论点:古人学习必定有老师。B.第二段通过古今对比,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人们轻视师道的现象。C.作者认为那些教授儿童读书断句的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D.文章结尾,韩愈表达了对于士大夫们不耻相师的态度的赞同。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5.本文反映了韩愈怎样的教育思想?答案1.D(此处的“道”是指学问、道理,而非道路)2.B(第一个“乎”是介词,相当于“于”,第二个“乎”是语气助词,表示反问;两个“也”都是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3.D(作者实际上是批评士大夫们不耻相师的态度)4.不懂得断句,疑惑得不到解决,有的向老师请教,有的却不向老师请教,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地方。5.本文反映了韩愈重视师道、强调教育重要性的教育思想。他认为无论身份贵贱、年龄大小,只要谁掌握了正确的道理,谁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同时也批评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轻视教师的现象。四、古代诗歌阅读(第1题3分,第2题6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选择题)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从高处眺望所见的壮丽景色。B.“白日依山尽”一句表明诗人是在夜晚观景。C.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的恐惧。D.“欲穷千里目”意味着诗人希望自己的视力可以无限延伸。2.(简答题)请解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的深层含义,并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1.(选择题)正确答案是A.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从高处眺望所见的壮丽景色。“白日依山尽”表明诗人是在白天观景;“欲穷千里目”意味着诗人希望看到更远的景色,而不是仅仅视力上的延伸;整首诗并没有表达对于自然的恐惧,而是展现了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2.(简答题)“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的深层含义在于表达了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和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字面上看,诗人想要看到更远的风景,就必须再登上一层楼;实际上,这是在告诉人们,如果想要达到更高的理想和目标,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只有不断努力提升自我,才能达到更高的成就和视野。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1.默写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请完整默写出此句,并简要分析这句话的艺术特色与历史意义。(5分)【答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解析】这句话出自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句话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自然景观来象征历史的流逝与英雄人物的更迭。“大江东去”不仅描绘了长江奔腾不息的景象,也隐喻着历史的滚滚洪流;“浪淘尽”则表达了时光如流水般冲刷过的历史痕迹;“千古风流人物”更是点出了在历史长河中那些杰出的人物,虽然他们已成过去,但其事迹却如同江水中的浪花一样,虽瞬息万变却永不消逝。整句话通过壮阔的自然景象与深邃的历史思考相结合,展现了词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英雄豪杰的敬仰之情。此外,这句话还体现了宋词中常见的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自然景象来抒发个人情感,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对时代背景和个人命运的深刻认识。六、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以下是《红楼梦》中的一段描写,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原文】话说宝玉听了,便说:“原来姐姐竟不知道。林妹妹前儿在那棵大槐树底下不是丢了一串珍珠么?我昨日才听妈妈说起,原来那串珠子是外头小厮们拾了去,拿去卖了钱喝酒了。那日林妹妹正为此事烦恼,我还劝她来着。”宝钗听了,低头不语,半晌方笑道:“我道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是这个。那有什么要紧,不过一时不见了罢了。倒是你们府上的事,我也不好说什么。”宝玉道:“我原说姐姐是个明白人,自然知道轻重的。倒是林妹妹那性子,什么事都要往心里去,这会子还不知怎么难受呢。”【问题】1.宝玉提到的“林妹妹”是指谁?A.贾母B.林黛玉C.薛宝钗D.史湘云答案:______2.“那串珠子是外头小厮们拾了去,拿去卖了钱喝酒了。”这句话反映了当时府中的什么现象?A.府内人员关系和睦B.家仆们的生活困苦C.府内财物管理混乱D.宝玉对家仆们的宽容答案:______3.“林妹妹那性子,什么事都要往心里去”,这句话体现了林妹妹怎样的性格特点?A.性格开朗大方B.性格敏感脆弱C.性格刚烈果断D.性格圆滑世故答案:______请根据上述文段完成以上三个问题,并写出正确答案。【答案】1.宝玉提到的“林妹妹”是指B.林黛玉。2.这句话反映了C.府内财物管理混乱。3.这句话体现了林妹妹B.性格敏感脆弱。七、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七、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材料】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影响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然而,在这股数字化浪潮中,纸质书籍依然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许多人来说,手捧一本书,翻阅书页所带来的触感与气味,都是电子设备无法复制的体验。书籍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文化的传承者。它们记录了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保存了历代文人的智慧结晶。在数字化时代,虽然电子书方便快捷,但纸质书籍以其独特的魅力继续吸引着读者。更重要的是,纸质书籍的存在有助于保持文化的多样性,防止知识的同质化。当然,我们不能否认电子化带来的便利性。电子书可以随时随地阅读,无需携带沉重的书本;同时,搜索功能使得查找信息变得异常简单。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在享受这些便利的同时,也要保护好传统文化的根基,让纸质书籍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题目】1.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作者为什么认为纸质书籍在数字化时代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不超过150字)2.结合你的个人经历或者观察,谈谈你对纸质书籍与电子书的看法,并举例说明。(不超过200字)参考答案:1.作者认为纸质书籍在数字化时代的存在价值在于它们提供了独特的阅读体验,如手捧书籍的感觉以及翻页的声音和纸张的味道,这些都是电子设备无法提供的。此外,纸质书籍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有助于维持文化的多样性,并且它们的存在提醒我们要保护传统文化的根基。2.示例答案:从个人角度来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五章统计与概率5.3.2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课时作业新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
-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第1单元走进化学工业课题2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
-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专题3常见的烃微专题突破2液溴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各类烃反应比较学案苏教版选修5
- 电影市场的消费者心理与消费行为研究报告
- 18 古诗三首 浪淘沙(其一)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 《失智老年人照护》模块 7:失智症照护体系及照护计划制订-技能 24 睡眠管理(SZ-24)
- 《失智老年人照护》模块 5:异常行为的处理-技能 18 游走行为应对(SZ-18)
- 现代技术如何提升口护教育质量
- 《用字母表示数》(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主题二 生活物品小改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辽师大版
- 模块建房施工方案
- 多域联合作战
- 生理产科学-正常分娩期的护理(助产学课件)
- 中国商贸文化 货币简史
- 高中校本课程-网络营销概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煤场用车辆倒运煤的方案
- PPK计算模板完整版
-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 居民自建房经营业态不超过三种承诺书
- 河南省陕州区王家后乡滹沱铝土矿矿产资源开采与生态修复方案
- 2015-2022年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语文/数学/英语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