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1 第1章 机械运动【考点清单】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1 第1章 机械运动【考点清单】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1 第1章 机械运动【考点清单】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1 第1章 机械运动【考点清单】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1 第1章 机械运动【考点清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1第1章机械运动清单01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比米大的单位有,比米小的单位有、、、、等。它们同米的关系是1km=m,1dm=m,1cm=m,1mm=m,1μm=m,1nm=m。2.长度的测量: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叫做。测量长度前,应观察刻度尺,认清刻度尺的和。在测量长度时,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不能歪斜。读数时,视线要刻度线;读数时,首先要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读出满足整数个刻度的值,然后再读出值,即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3.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常用的单位还有h、min,1h=min,1min=s。4.误差:与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都可以减小误差,但消除误差。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另一个物体作为,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作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的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一般也不一样。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三、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1)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多少;(2)运动相同路程,比较的长短。2.速度(1)物理学中,把与之比叫做物体运动的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公式:变形公式:,。(3)单位及换算: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符号是。在交通运输中,速度的单位常用表示。这两个单位换算关系是:1m/s=km/h。3.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其时间成。(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大小在发生,这种直线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3)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等于物体运动的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之比。计算公式:,s是总路程,t指总时间。四、速度的测量1.原理:。2.测量工具:用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s,用测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3.实验结论: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实验一速度的测量1.实验思路:我们可以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s,用秒表测量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依据公式,就可以算出小车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我们可以将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搭建一个斜面,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小车可在这个斜面上运动。2.实验原理:3.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斜面、小车、金属片、木块。4.实验步骤:(1)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要通过的路程。(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3)根据测得的、,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到金属片的距离;(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所用的时间,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6)将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填入下表中路程s/cm时间t/s平均速度v/(cm·s-1)s1=t1=v1=s2=t2=v2=4.实验结论:小车在斜面上做直线运动,在不同的路程段,小车平均速度大小不同。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三次平均速度的大小依次是。5.交流与评估:(1)金属片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搭建斜面时,坡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测量小车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可以把小车从斜面的中部开始释放,进行测量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当小车过了起始位置才开始计时或小车未达终点就停止计时,速度偏大还是偏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当小车到达终点后才停止计时或小车未开始运动提前计时,速度偏大还是偏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1】(23-24八年级上·江西上饶·期中)学习物理量后对客观世界有了正确的认知,请给以下物理量填上正确的单位:人的脸皮厚度大约为2.5;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练习2】(23-24八年级上·山东德州·期中)如图甲所示,刻度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填“A”或“B”),该物体的长度为,图乙是小刚在一次长跑比赛到达终点时停表的位置示意图,所表示的时间为s。【练习3】(23-24八年级上·河北承德·期中)“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对接,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选填“相同”或“不同”),此时,以“神舟九号”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这说明运动和静止是(选填“相对”或“绝对”)。【练习4】(23-24八年级上·重庆长寿·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中,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B.,则甲一定比乙运动的时间短C.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不一定长D.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练习5】(23-24八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小明坐车从江门大道某路段到会城,看到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如图所示),距离会城还有12km,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最快的速度是多少km/h?到达会城至少要多少h?【练习6】(23-24八年级上·山东烟台·期中)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的原理是;实验中所需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选填“较大”或“较小”),目的是;(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则AB段的平均速度;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为,则BC段的平均速度;(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选填“大”或“小”);(5)由实验看出,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6)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选填“正确”或“不正确”)。1.(23-24八年级上·河北承德·期中)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 B.人步行的速度可达2.1m/sC.初中物理课本厚度约为0.8m D.课桌的高度约为1.2m2.(23-24八年级上·湖北武汉·期中)在学习了刻度尺的使用后,小华同学想测量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的宽度,他一共测了5次,结果分别为18.52cm、18.52cm、18.20cm、18.50cm、18.5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华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B.5次测量的结果不同是因为所选的刻度尺分度值不同C.根据小华的测量数据,物理书的宽度大约为18.45cmD.只要小华认真操作,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3.(23-24八年级上·河南南阳·阶段练习)国庆期间,小聪和他的几个同学一起坐火车去旅游,妈妈前往送行。小聪看到妈妈逐渐向后退,而妈妈对着远去的火车挥手作别。妈妈看到“远去的火车”、小聪同学看到“后退的妈妈”。他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A.火车、地面 B.地面、火车C.火车、火车 D.地面、地面4.(23-24八年级上·安徽合肥·期中)如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如图飘扬。在河面上的两艘船上旗帜如图状态,则关于两条船的运动状态的说法错误的是()A.乙船可能是向右运动的 B.甲船一定是向右运动的C.甲船肯定是静止的 D.乙船可能是静止的5.(23-24八年级上·湖南益阳·期中)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可知()A.路程一定,速度越大,时间越长B.时间一定,速度越大,路程越小C.在同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定值,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均无关D.在同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运动时间成反比6.(23-24八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1h,前2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60km/h,后4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90km/h,则该汽车在这一小时的平均速度是()A.65km/h B.70km/h C.75km/h D.80km/h7.(23-24八年级上·安徽铜陵·期中)小明用一根金属丝紧密缠绕20圈在铅笔上(如图1),用刻度尺量出20圈的宽度,则这根金属丝的直径为mm。如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缠绕不紧密,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如图2所示是某种表的实物图,图中的时间为s。8.(23-24八年级上·上海·期中)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图是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纸带运动情况如图所示,第一个打下的是a点,观察纸带上点的分布状况,可以判断纸带在向(选填“左”或“右”)做(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如果计时器振针每秒振动50次,则纸带上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秒。a、c两点的时间间隔e、g两点的时间间隔(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9.(23-24八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小军将照相机固定在马路边连续拍了两张照片,如图甲、乙所示。如果以树木为参照物,自行车是向运动的,卡车向运动;如果以轿车为参照物,卡车在向运动。(填“左”或“右”)10.(23-24八年级上·四川德阳·期中)甲车上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实际上乙车向(选填“南”或“北”)运动,且速度比甲车(选填“快”或“慢”)。11.(23-24八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短跑比赛正在激烈进行中。那么,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均选填“观众”或“裁判”)12.(23-24八年级上·重庆长寿·期中)如图所示,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原理是(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3)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4)测得从B滑到C的时间,cm,则BC段的平均速度;(5)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可能是。A.0.30m/s

B.0.28m/s

C.0.25m/s

D.0.20m/s13.(23-24八年级上·广东佛山·期中)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小车由A点所示位置静止释放,经过电子表显示的时刻(h:min:s)(1)该实验的原理是,确定计时的电子秒表后,为了方便测时间并减小误差,在实验中应(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倾斜程度;(2)实验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和;(3)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下半程BC的平均速度是;(4)小车在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判断依据是;(5)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AC段的平均速度会(选填“偏大”或“偏小”);(6)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上半程的vAB、全程的vAC、下半程的vBC的大小关系是:。A.vAB>vAC>vBCB.vAB<vAC<vBCC.vAB<vBC<vACD.vAB>vBC>vAC14.(23-24八年级上·河南新乡·期中)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8: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7: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3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0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专题01第1章机械运动清单01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或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或dm)、(厘米或cm)、(毫米或mm)、(微米或μm)、(纳米或nm)等。它们同米的关系是1km=(1000或103)m,1dm=(0.1或10-1)m,1cm=(0.01或10-2)m,1mm=(0.001或10-3)m,1μm=(10-6)m,1nm=(10-9)m。2.长度的测量: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叫做(刻度尺)。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前,应观察刻度尺(零刻度线),认清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在测量长度时,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首先要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读出满足整数个刻度的(精确)值,然后再读出(估计)值,即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3.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h、min,1h=(60)min,1min=(60)s。4.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二、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作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时,结论一般也不一样。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三、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1)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路程)的多少;(2)运动相同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2.速度(1)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物体运动的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公式:(v=st)变形公式:(s=vt),((3)单位及换算: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在交通运输中,速度的单位常用(km/h)表示。这两个单位换算关系是:1m/s=(3.6)km/h。3.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大小在发生(变化),这种直线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3)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等于物体运动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计算公式:(v=st),s是总路程,四、速度的测量1.原理:(v=st2.测量工具: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s,用(停表)测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3.实验结论: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实验一速度的测量1.实验思路:我们可以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s,用秒表测量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依据公式,就可以算出小车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我们可以将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搭建一个斜面,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小车可在这个斜面上运动。2.实验原理:3.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斜面、小车、金属片、木块。4.实验步骤:(1)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要通过的路程。(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3)根据测得的、,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到金属片的距离;(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所用的时间,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6)将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填入下表中路程s/cm时间t/s平均速度v/(cm·s-1)s1=t1=v1=s2=t2=v2=4.实验结论: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在不同的路程段,小车平均速度大小不同。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三次平均速度的大小依次是。5.交流与评估:(1)金属片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小车停止运动,便于测量时间)。(2)搭建斜面时,坡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坡度太小,小车可能达不到底部;坡度太大,小车运动的速度大,时间短,导致测量难度大)。(3)测量小车在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可以把小车从斜面的中部开始释放,进行测量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到达中部的速度并不为零,所以让小车从中部由静止释放,到达底端的时间,并不等于下半程的时间)。(4)当小车过了起始位置才开始计时或小车未达终点就停止计时,速度偏大还是偏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测量时间偏小,平均速度偏大)。(5)当小车到达终点后才停止计时或小车未开始运动提前计时,速度偏大还是偏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测量时间偏小,平均速度偏大)。【练习1】(23-24八年级上·江西上饶·期中)学习物理量后对客观世界有了正确的认知,请给以下物理量填上正确的单位:人的脸皮厚度大约为2.5;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答案】mmkm/h【详解】[1][2]人的脸皮厚度大约为2.5mm;人步行的速度约1.1m/s=1.1×3.6km/h≈4km/h【练习2】(23-24八年级上·山东德州·期中)如图甲所示,刻度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填“A”或“B”),该物体的长度为,图乙是小刚在一次长跑比赛到达终点时停表的位置示意图,所表示的时间为s。【答案】B3.15cm228.7【详解】[1]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所以图甲中的B是正确的。[2]由图甲可知一大格是1cm,一个大格分成10个小格,所以分度值是1mm。物体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2.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5.15cm,物体长度为L=5.15cm﹣2.00cm=3.15cm[3]填表进行读数时,先从内盘开始,内盘是3min,因为内盘已经过了3.5min,所以外面应该是48.7s,即应该是3min48.7s=228.7s【练习3】(23-24八年级上·河北承德·期中)“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对接,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选填“相同”或“不同”),此时,以“神舟九号”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这说明运动和静止是(选填“相对”或“绝对”)。【答案】相同静止运动相对【详解】[1]在“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对接过程中,两者在空中的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相同,两者相对静止更容易对接。[2]“天宫一号”相对于“神舟九号”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九号”飞船是静止的。[3]由于“天宫一号”是绕地球运行的,它的位置相对于地球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以地球为参照物,“天宫一号”是运动的。[4]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同样是“天宫一号”,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时,它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它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练习4】(23-24八年级上·重庆长寿·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中,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B.,则甲一定比乙运动的时间短C.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不一定长D.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答案】C【详解】A.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速度v的大小可由计算,故A错误;B.由知,在路程一定时,物体运动速度越大,运动的时间才越短,故B错误;C.由可知,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速度大小和时间有关,因此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一定长,故C正确;D.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运动方向不变,并且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故D错误。故选C。【练习5】(23-24八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小明坐车从江门大道某路段到会城,看到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如图所示),距离会城还有12km,在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下,最快的速度是多少km/h?到达会城至少要多少h?【答案】60km/h,0.2h【详解】解:如图所示,“60”表示限速为60km/h,即最快的速度是60km/h,则到达会城至少要的时间为答:最快的速度是60km/h,到达会城至少要0.2h。【练习6】(23-24八年级上·山东烟台·期中)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的原理是;实验中所需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2)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选填“较大”或“较小”),目的是;(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则AB段的平均速度;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为,则BC段的平均速度;(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选填“大”或“小”);(5)由实验看出,小车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6)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答案】秒表较小便于测量时间0.250.4小大不正确【详解】(1)[1][2]本实验通过测量物体运动路程与运动时间之比,来间接测量平均速度,所以实验原理是,由于实验中需要测量物体运动路程和运动时间,所以需要运动路程的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2)[3][4]斜面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较少,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3)[5][6]刻度尺分度值为1cm,则AB段的路程为测得时间,则AB段的平均速度为BC段的路程,BC段的时间为则BC段的平均速度为(4)[7]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所测时间偏大,根据可知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5)[8],小车通过上半程的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速度,所以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大,小车做加速运动。(6)[9]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所测的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该做法不正确。1.(23-24八年级上·河北承德·期中)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 B.人步行的速度可达2.1m/sC.初中物理课本厚度约为0.8m D.课桌的高度约为1.2m【答案】A【详解】A.平时在升旗仪式或重要场合都会听到国歌,对其演奏时间有一定的了解。一般来说,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这是符合实际的,故A符合题意;B.人步行的速度通常不会太快,一般成年人的步行速度在1.1m/s左右,而2.1m/s的速度已经接近慢跑的速度了,故B不符合题意;C.初中物理课本的厚度通常不会太大,以方便学生携带和翻阅,一般来说,一本初中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5mm=0.5cm,故C不符合题意;D.课桌的高度需要适合学生的身高,以便学生能够舒适地学习和写字,一般来说,课桌的高度约为0.8m,即80cm,而1.2m偏高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23-24八年级上·湖北武汉·期中)在学习了刻度尺的使用后,小华同学想测量八年级上册物理书的宽度,他一共测了5次,结果分别为18.52cm、18.52cm、18.20cm、18.50cm、18.51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华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B.5次测量的结果不同是因为所选的刻度尺分度值不同C.根据小华的测量数据,物理书的宽度大约为18.45cmD.只要小华认真操作,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答案】A【详解】ACD.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只要测量就一定存在误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五组数据中,18.20cm为错误数据,故物理课本的宽度为故A正确,CD错误;B.刻度尺使用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析数据可知,5次次测量的刻度尺的分度值都为0.1cm,故B错误。故选A。3.(23-24八年级上·河南南阳·阶段练习)国庆期间,小聪和他的几个同学一起坐火车去旅游,妈妈前往送行。小聪看到妈妈逐渐向后退,而妈妈对着远去的火车挥手作别。妈妈看到“远去的火车”、小聪同学看到“后退的妈妈”。他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A.火车、地面 B.地面、火车C.火车、火车 D.地面、地面【答案】B【详解】妈妈看到“远去的火车”,火车开动后,火车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妈妈以地面为参照物火车是运动的;小聪同学看到“后退的妈妈”,火车开动后,火车与妈妈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小聪以火车参照物为妈妈在后退,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4.(23-24八年级上·安徽合肥·期中)如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如图飘扬。在河面上的两艘船上旗帜如图状态,则关于两条船的运动状态的说法错误的是()A.乙船可能是向右运动的 B.甲船一定是向右运动的C.甲船肯定是静止的 D.乙船可能是静止的【答案】C【详解】图中河岸上的旗杆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小旗向右飘。乙船上旗帜向右,有三种可能:一是乙船不动;二是乙船向左运动,风把旗帜刮向右,三是乙船向右运动,船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旗帜刮向右。对于甲船来讲情况相对简单,风向右刮,旗帜向左飘,只有使甲船向右运动,且速度大于风速。故ABD正确,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5.(23-24八年级上·湖南益阳·期中)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可知()A.路程一定,速度越大,时间越长B.时间一定,速度越大,路程越小C.在同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定值,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均无关D.在同一个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运动时间成反比【答案】C【详解】A.由可知,路程一定,速度越大,时间越短,故A不符合题意;B.由可知,时间一定,速度越大,路程越大,故B不符合题意;C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个定值,它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以及运动时间的长短无关,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C。6.(23-24八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1h,前2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60km/h,后40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90km/h,则该汽车在这一小时的平均速度是()A.65km/h B.70km/h C.75km/h D.80km/h【答案】D【详解】根据可知,前20min汽车行驶的路程后40min内汽车行驶的路程汽车行驶总路程s=s1+s2=20km+60km=80km汽车在这1h内的平均速度故选D。7.(23-24八年级上·安徽铜陵·期中)小明用一根金属丝紧密缠绕20圈在铅笔上(如图1),用刻度尺量出20圈的宽度,则这根金属丝的直径为mm。如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缠绕不紧密,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如图2所示是某种表的实物图,图中的时间为s。【答案】1偏大187.6【详解】[1]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螺线管左端与10.00cm刻度线对齐,螺线管右端与12.00cm刻度线对齐,螺线管的长度这根金属丝的直径为[2]如在将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缠绕不紧密,中间存在缝隙,导致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3]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指针在“3”和“4”之间,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1s之间有5个小格,指针在7.6s处,即秒表的读数为8.(23-24八年级上·上海·期中)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下图是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纸带运动情况如图所示,第一个打下的是a点,观察纸带上点的分布状况,可以判断纸带在向(选填“左”或“右”)做(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如果计时器振针每秒振动50次,则纸带上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秒。a、c两点的时间间隔e、g两点的时间间隔(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左匀速0.02等于【详解】[1]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纸带运动情况如图所示,第一个打下的是a点,向右字母依次增加,说明纸带在向左运动。[2]纸带上每两个点间的距离相同,间隔时间相同,由可知,纸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3]打点计时器1秒钟上下振动50次,则打点计时器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4]由图可知,a、c两点之间有2个时间间隔,e、g两点之间有2个时间间隔,所以它们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9.(23-24八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中)小军将照相机固定在马路边连续拍了两张照片,如图甲、乙所示。如果以树木为参照物,自行车是向运动的,卡车向运动;如果以轿车为参照物,卡车在向运动。(填“左”或“右”)【答案】右左右【详解】[1]由图甲到乙,相对树木,自行车有位置变化,且离左端第一棵树的距离越来越大,是向右运动的。[2]卡车相对右端第一棵树的距离越来越远,是向左运动的。[3]轿车离右端第一棵树的距离越来越远,是向左运动的,但轿车的速度比卡车的大,以车辆为参照物卡车是向右运动的。10.(23-24八年级上·四川德阳·期中)甲车上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实际上乙车向(选填“南”或“北”)运动,且速度比甲车(选填“快”或“慢”)。【答案】南快【详解】[1][2]甲车上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北运动,以地面或地面上的房屋为参照物,甲车一定是向南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向南行驶,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还向南行驶,说明乙车一定是向南比甲车更大的速度运动,故乙车向南,速度更快。11.(23-24八年级上·湖南永州·期中)短跑比赛正在激烈进行中。那么,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均选填“观众”或“裁判”)【答案】观众裁判【详解】[1]比赛时,观众看到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得快,说明了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员的路程越大,运动员跑得越快,观众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2]比赛进行到终点时,裁判是看谁最先到达终点,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跑得快,裁判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12.(23-24八年级上·重庆长寿·期中)如图所示,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原理是(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3)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4)测得从B滑到C的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