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红吸浆虫综合防治技术规范DB41-T 1059-2015_第1页
麦红吸浆虫综合防治技术规范DB41-T 1059-2015_第2页
麦红吸浆虫综合防治技术规范DB41-T 1059-2015_第3页
麦红吸浆虫综合防治技术规范DB41-T 1059-2015_第4页
麦红吸浆虫综合防治技术规范DB41-T 1059-201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41/T1059—2015

ICS65.020

B16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1059—2015

麦红吸浆虫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Rulesforintegratedmanagementoftheorangewheatblossommidge

2015-05-15发布2015-08-15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1/T1059—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武予清、张国彦、苗进、巩中军、段云、蒋月丽、李彤。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赵文新、彭红、刘顺通、段爱菊、高新国、刘德坡、李迎刚。

DB41/T1059—2015

麦红吸浆虫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麦红吸浆虫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防治措施和防治效果的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麦红吸浆虫的综合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501.2-2009小麦条锈病、吸浆虫防治技术规范第2部分:小麦吸浆虫

NY/T616-2002小麦吸浆虫测报调查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麦红吸浆虫orangewheatblossommidge

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mosellanaGehin为以幼虫口器锉破正在灌浆的小麦果皮,吸食浆液,造成籽

粒秕瘦甚至空壳的双翅目瘿蚊科害虫。

3.2

抗虫品种insectresistantvariety

经田间抗虫性鉴定,确认对麦红吸浆虫抗性水平为中抗以上程度的小麦品种。

3.3

成虫密度adultdensity

在小麦孕穗至扬花期,每块黄色或白色粘板诱集到麦红吸浆虫成虫的数量,或者在早晨或傍晚时网

捕数量或目测到的数量。

3.4

穗期化学保护chemicalprotectionduringearingstage

田间小麦抽穗70%至扬花前,喷洒杀虫剂防治麦红吸浆虫成虫和卵,以保护麦穗免受为害的防治方

法。

3.5

防治指标controlthreshold

麦红吸浆虫种群数量达到经济允许损失水平而必须进行防治时的种群密度临界值,常用幼虫和蛹的

密度、抽穗期成虫发生量表示。

4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和种植抗虫品种为基础,以穗期化学保护为

重点,在小麦不同生育期采取不同监测和防治措施,有效控制麦红吸浆虫为害,确保小麦生产安全。

5防治措施

5.1播种前

1

DB41/T1059—2015

5.1.1在小麦播种前,对麦红吸浆虫基数开展大面积挖方普查,调查方法参见附录A,样方虫量超过5

头的地块达到防治指标,应列入化学防治计划。

5.1.2农业防治措施应在整地时深耕细耙,杀伤土中越夏幼虫。

5.1.3适时播种,不宜晚播。

5.2播种期

按照NY/T616-2002,在麦红吸浆虫发生程度2级以上的地区,选择种植抗虫品种。

5.3拔节至孕穗期

麦红吸浆虫发生程度3级以上的地块,在蛹期每667m2用40%毒死蜱或50%辛硫磷乳油150mL,对水

5kg,喷在20kg干土上拌匀制成毒土,或用3%辛硫磷颗粒剂每667m23kg或5%毒死蜱颗粒剂2kg与20~

30kg的干土混合,顺麦垄开沟撒施,用竹竿或扫帚敲掉粘附在麦叶上的毒土,浇浅水。

5.4孕穗至扬花前

5.4.1在孕穗到抽穗初期(抽穗率16%以内)早晨或傍晚10网复次10头成虫,或手扒麦垄发现2有

成虫在飞,或10块粘板累计1头成虫时,即可进行穗期化学保护。

5.4.2抽穗70%~齐穗期(扬花前)每667m2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40%毒死蜱乳油,或者20%呋

虫胺15mL~20mL,对水30L进行喷雾。扬花盛期(扬花84%)以后不再进行化学防治。

5.5收获期

跨区作业的收割机转场前清理干净,防止麦红吸浆虫幼虫随机械扩散及远距离传播。

6防治效果的评价

小麦扬花后2周,幼虫脱离麦穗前,剥穗调查防治区和不防治对照田麦穗中幼虫数量。在防治区选

择有代表性麦田2块~3块,另选未防治的对照麦田一块,每块田面积不少于667m2。每块田对角线5

点取样,每点任选20穗,调查百穗虫量。

防治效果按公式(1)计算。

CK−A

EC(%)=×100

CK………(1)

式中:

EC——防治效果,%;

CK——对照区平均百穗虫量,头;

A——防治区平均百穗虫量,头。

2

DB41/T1059—2015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麦红吸浆虫的调查方法

A.1土壤中虫量的调查方法

一般在播种前、拔节期和孕穗期间开展调查,

2

取土样器截面积为100cm,高20cm的取土方法按照NY/T616-2002进行。

取土样器为直径为3.57cm(截面积10cm2),高20cm的取土方法:在选取的地块进行10个点棋盘式取

样,样点之间间距≥10m。将直径为3.57cm的圆形取土器取20cm深的土壤。将直径为3.57cm的圆形取土

器取按照NY/T616-2002规定的淘土方法进行土样处理并检查虫量。

A.2成虫调查方法

成虫扫网和目测方法按照NY/T616-2002进行。

黄色或白色粘板法:粘板规格10cm×15cm,固定在木杆上。在孕穗期设置,粘板下沿与旗叶齐。每

块田10块,双行。粘板之间距离10m,行距20m。自孕穗开始每三天检查一次粘板上成虫数量并记载相应

的小麦生育期,直至扬花期结束(参见表A.1)。

A.3品种抗性分级方法

按照GB/T24501.2-2009的规定,品种抗虫性应经过2年~3年田间抗虫性鉴定评价。在小麦扬花后2

周(老熟幼虫入土前),每个鉴定品种随机取20穗以上,每穗放入一纸袋内。在室内去除纸袋后在白色

搪瓷盘内轻敲麦穗,从麦穗中脱落出幼虫即定为虫穗。统计该品种的虫穗率。根据虫穗率,对照吸浆虫

抗性分级标准(参见表A.2),评价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的田间抗虫性。

3

DB41/T1059—2015

4

DB41/T1059—2015

表A.2小麦品种材料对吸浆虫抗性分级

等级代表抗性虫穗率(ISP)

0免疫0

1高抗>0,<20%

2中抗≥20%,<40%

3中感≥40%,<60%

4感虫≥60%,<80%

5高感≥80%

5

DB41/T1059—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武予清、张国彦、苗进、巩中军、段云、蒋月丽、李彤。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赵文新、彭红、刘顺通、段爱菊、高新国、刘德坡、李迎刚。

DB41/T1059—2015

麦红吸浆虫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麦红吸浆虫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防治措施和防治效果的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麦红吸浆虫的综合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501.2-2009小麦条锈病、吸浆虫防治技术规范第2部分:小麦吸浆虫

NY/T616-2002小麦吸浆虫测报调查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麦红吸浆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