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分子热运动(考点解读)(原卷版)_第1页
131分子热运动(考点解读)(原卷版)_第2页
131分子热运动(考点解读)(原卷版)_第3页
131分子热运动(考点解读)(原卷版)_第4页
131分子热运动(考点解读)(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1分子热运动(考点解读)(原卷版)1、分子的热运动(1)自然界中与物体冷热程度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利用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我们说物体吸热和放热,这里的热指的是能量。(2)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大量分子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3)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4)不管温度高低,分子都在无规则运动,只是运动的快慢不同;(5)扩散运动是分子热运动的宏观体现。※注意分子的热运动是永不停息的,物体的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缓慢,但并没有停止,不要误以为温度低时,分子的热运动就停止!!2、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1)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剧烈。3、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如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表明分子间存在引力;②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③当分子距离很小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④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4、扩散现象(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物质的分子互相进入对方的现象就叫扩散现象。①进入鲜花店时,香气扑鼻而来,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墙皮内部会变黑,把冰糖放入水中,过段时间水会变甜等现象都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②气体、液体、固体之间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①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半杯凉水和半杯热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一滴红墨水,结果热水中的红墨水扩散得快,这是因为装热水的杯子中水温高,分子运动快,所以水先变红,这实际上说明了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考点1分子的热运动】【典例11】(2023•连云港一模)观察下列四组图片,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美味佳肴香气扑鼻 B.用鼻子嗅气味来鉴别醋和酱油 C.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D.用手捋过的塑料细丝张开【典例12】(2023•千山区模拟)阳春三月,游客漫步在荷兰花海中,穿行于满地的郁金香间,田埂上“香气袭人知昼暖”,这是因为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有关,高楼下“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在油菜花上发生了(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变式11】(2023•无为市二模)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动车进站时,旅客不能越过安全黄线,原因是流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大 B.茶壶、锅炉水位计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 C.高空抛物是违法行为,重物从高空下落时重力势能会转化为巨大的动能 D.雾霾天气有大量细微尘粒悬浮在空中,此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变式12】(2023•焦作一模)春天桃花盛开,同学们能闻到桃花的香气,这是由于,还能从不同的角度欣赏美丽的桃花,是由于光在花的表面发生了;蜜蜂落在花朵上,压弯了花瓣,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考点2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典例21】(2023•沙坪坝区校级二模)关于如图所示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雪花飞扬,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图乙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 C.图丙中注射器中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D.图丁中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时,水的温度越高墨水扩散越快【典例22】(2023春•盐城期中)如图甲所示,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可以看到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说明了分子间存在,如图乙所示,把一块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向上慢慢地提起玻璃板,可以观察到在玻璃板离开水面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于/等于/大于)玻璃板的重力,从而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变式21】(2023•亳州三模)科学研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A.甲图,该实验说明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B.乙图,用黄豆和芝麻混合实验不能证明分子间有空隙 C.丙图,通过该实验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D.丁图:该实验说明浮力大小随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变式22】(2023春•如皋市期中)2023年春季爆发的甲型流感,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1)在甲流防控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是用酒精消毒。在使用酒精前要进行稀释,在稀释过程中发现等体积的酒精和水放在一起时,总体积(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此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若将针管的一头堵住,推动活塞发现药液被压缩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压缩,是因为液体分子间存在力。(2)甲流病人咳嗽所产生的飞沫直径约为0.001mm~0.005mm,由此可以判断飞沫的运动(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运动;飞沫离开口腔后,由于仍然向前飞行一段距离,因此要佩戴口罩并保持一定距离。【考点3分子间的作用力】【典例31】(2023•柳南区二模)如图的不同现象中,说明分子有引力的现象是()A.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混合小于100mL B.注射器里的水很难被压缩 C.带有细线的铁丝圈上的肥皂液膜一侧被弄破时细线被拉到另一侧 D.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比在冷水中快【典例32】(2023•庐阳区二模)如图所示,把两块铅柱挤压在一起,悬挂于真空罩内,下端挂上重物。当逐渐抽出真空罩中的空气时,两块铅柱仍然没有被重物拉开,则说明它们受到了的作用。【变式31】(2023•淅川县一模)在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主要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A.如图甲,滴在热水中的墨水使热水很快变色 B.如图乙,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大 C.如图丙,铅板和金板长时间压紧在一起,铅和金会互相渗透 D.如图丁,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变式32】(2023•虹口区二模)小王在观看“天宫课堂”时,观察到宇航员将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插入水槽后,管中水面会上升。于是他在实验室中开展研究,过程如下。①他先将塑料管甲插入水槽,如图(a)所示,管内外水面相平,这是由于塑料管与水槽构成了一个。②他换用塑料管乙、丙进行实验,发现插入水槽后乙、丙两管内水面上升到不同位置,如图(b)所示。比较塑料管乙、丙的粗细和管内水面上升的高度,可得:,管内外水面高度差越大。③他在“天宫课堂”中看到的实验现象如图(c)所示,对比图(b)发现:太空中管内水面上升比在地球上显著,丙管中水喷出。为了探究原因,他查阅资料后得知:(a)液体分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形成向上的合力F;(b)“天宫课堂”的实验处于微重力环境。请结合上述信息分析造成图(c)所示现象的原因:。【考点4扩散现象】【典例41】(2023春•江阴市期中)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如图所示。抽掉玻璃板一段时间后,两种气体会在两个瓶子内均匀混合。针对上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 C.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 D.颜色变得相同后,上方瓶中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典例42】(2023•前郭县校级三模)春暖花开竞娇妍,春风拂柳絮飘扬;闻到花香是现象,以地面为参照物,飘扬的柳絮是的。【变式41】(2023•江岸区模拟)近段时间由于天气逐渐转暖,致病的细菌、病毒等随之生长繁殖,因而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脑膜炎、猩红、肺炎等传染病频繁发生,学校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消毒杀菌。如图所示,工作人员正在教室喷洒消毒液,桶内的消毒液压出形成“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喷洒过程中,喷出的“白雾”说明液体和气体之间可发生扩散现象 B.喷洒过程中,看到的“白雾”是由于消毒液放出热量形成的 C.喷洒区域附近能闻到消毒液的刺激性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消毒液喷洒出来后过一会就消失了,这是一种升华现象【变式42】(2023•上蔡县校级模拟)随着疫情防控“新十条”的实施、个人戴口罩防护尤为重要。如图所示,打喷嚏时数万个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的小液滴(气溶胶),组成高密度喷射物,最远可达8米,大量病毒随产生的小液滴传播开来,有人认为病毒随小液滴向四周飞散是扩散现象。你认为他的说法是否正确(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你判断的依据是。一、选择题。1.(2023•镇江一模)炒菜时能闻到香味,这是因为()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空隙 C.分子间有引力 D.分子间有斥力2.(2023•陕西模拟)鲸鱼沟内自然风光秀丽,是西安一处盛夏避暑的风景区,如图为鲸鱼沟瀑布,湍急的流水从山顶悬崖喷涌直下小红同学一家乘车自驾游,耗时1h12min到达,全程30k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红乘车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她的惯性 B.瀑布周围“烟雾弥漫”是分子不停地无规则运动 C.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5m/s D.汽车匀速直线上坡时处于平衡状态3.(2023春•武汉期中)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序号实验目的实验操作①探究分子间是否存在空隙如图甲,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酒精至一半位置后,再注入水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将玻璃管反复翻转后观察液面位置。②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将物体置于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③探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否是相互的小车A上固定磁体,小车B上固定铁块,将它们靠近一定距离后,固定A,释放B。④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压在铅笔两端。A.① B.② C.②③ D.①④4.(2023•济南二模)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2022年3月23日下午,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开展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航天员王亚平老师用水将两个塑料板连接起来,搭建了一座液体桥,这说明()A.分子间有间隙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出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5.(2023春•利通区校级期中)一些诗句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学原理,以下诗句对应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液体升华 B.“潭清疑水浅”是光的折射 C.“日照香炉生紫烟”是光的反射 D.“满城尽带黄金甲”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二、填空题。6.(2023•顺城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是母亲节小丽用积攒的零花钱给妈妈买了一束鲜花。美丽的鲜花散发着芳香,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妈妈欣喜的将鲜花放入圆形的玻璃花瓶中,小丽发现花根茎看起来变粗了,这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像。7.(2023春•邗江区期中)课堂上师生共同进行探究,向试管中注水50mL,然后再注入酒精50mL至充满,封闭管口,将试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能够证明分子间有空隙的现象是。另一小组用的是乙图所示的上小下大的容器完成上述实验;通过比较,你觉得(填“甲”或“乙”)图的实验效果更好,理由是。8.(2023•巧家县二模)夏天的清晨,漫步在昆明翠湖公园,看到荷叶上的露珠靠近慢慢形成一滴大的露珠,如图所示,说明分子间存在;清澈的湖水让游人体验到“潭清疑水浅”的意境,“水浅”是光的(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形成的虚像。9.(2023•白云区一模)小明在校园科技节中展示了自己的两件作品。(1)如图1所示,塑料瓶内装入少量的液态乙醚,待乙醚充满整个塑料瓶后,启动电子打火器,活塞瞬间向前飞出一段距离,同时闻到了乙醚的气味。“闻到气味”属于现象;活塞飞出的过程相当于热机的冲程;活塞离开瓶口还可以继续向前飞出一段距离,因为它具有。(2)展示竹蜻蜓的飞行,如图2所示。当旋转时,流过叶片上方的气流速度较,在叶片上下表面产生压强差,形成对叶片向的压力差,推动竹蜻蜓飞行。三、实验探究题。10.(2023春•沭阳县期中)观察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其中一个瓶子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个装有空气,在演示扩散现象时应该把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