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作业指导书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31/14/wKhkGWcbCy2AKma0AAK9AfZupQE069.jpg)
![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作业指导书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31/14/wKhkGWcbCy2AKma0AAK9AfZupQE0692.jpg)
![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作业指导书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31/14/wKhkGWcbCy2AKma0AAK9AfZupQE0693.jpg)
![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作业指导书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31/14/wKhkGWcbCy2AKma0AAK9AfZupQE0694.jpg)
![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作业指导书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31/14/wKhkGWcbCy2AKma0AAK9AfZupQE06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作业指导书TOC\o"1-2"\h\u10192第1章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基本理念 488121.1教育质量监控的意义与目的 489311.1.1教育质量监控的意义 461561.1.2教育质量监控的目的 4160201.2教育评估的理念与原则 4153281.2.1教育评估的理念 4103681.2.2教育评估的原则 420358第2章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构建 511412.1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 5219052.1.1监控目标 522282.1.2监控主体 5228662.1.3监控内容 5207572.1.4监控方法 5301822.1.5监控流程 5185242.1.6监控保障 578532.2教育评估体系的构建 6167172.2.1科学性 6319052.2.2全面性 6259152.2.3动态性 638672.2.4多元化 631062.2.5公平性 6297052.2.6结果运用 6293302.3监控与评估体系的融合 668272.3.1目标融合 692042.3.2内容融合 6320722.3.3方法融合 6255842.3.4流程融合 685722.3.5保障融合 630713第3章教育质量监控的方法与工具 7235703.1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 7313083.1.1数据收集方法 7318723.1.2数据分析方法 7271143.2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应用 7259913.2.1问卷设计原则 718733.2.2问卷应用要点 88963.3观察与访谈法的运用 8194523.3.1观察法 8221073.3.2访谈法 831481第4章教育评估的标准与指标 8134094.1教育评估标准的设计 8315064.1.1教育目标与评估标准的关系 9215564.1.2教育评估标准的内容 9285094.1.3教育评估标准的分类 9244854.2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9269294.2.1系统性原则 977634.2.2层次性原则 999324.2.3可操作性原则 9323094.2.4动态性原则 9113164.2.5指标体系的构建 9126634.3指标权重分配与量化方法 10123144.3.1指标权重分配 1052134.3.2量化方法 1025793第5章教育质量监控的实施与运行 10253425.1教育质量监控的组织与管理 1095305.1.1监控组织架构 10179445.1.2监控管理制度 1044755.1.3监控队伍建设 10141585.2监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10143515.2.1数据收集 101425.2.2数据整理 1088255.2.3数据分析 11305795.3监控结果的反馈与应用 113845.3.1结果反馈 11237715.3.2改进措施 11248245.3.3改进效果评估 11189535.3.4公示与公开 1118123第6章教育评估的过程与方法 1182106.1教育评估的流程设计 11325886.1.1评估准备阶段 11213416.1.2评估实施阶段 11105236.1.3评估反馈阶段 12318736.2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的结合 12258856.2.1自我评估 1283996.2.2外部评估 12295326.2.3结合方式 12307756.3评估结果的分析与报告撰写 1230236.3.1评估结果分析 12254676.3.2报告撰写 1231310第7章教育质量改进策略与措施 1373647.1教育质量问题的诊断与分析 13325787.1.1数据收集与处理 13158967.1.2问题识别 13171127.1.3原因分析 13215687.2教育质量改进策略的设计 13222047.2.1改进策略的制定 13107837.2.2改进策略的内容 14252487.3改进措施的实施与效果评估 1460317.3.1改进措施的实施 14148837.3.2效果评估 1414384第8章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实证研究 14201848.1实证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14209628.1.1研究目标 14182888.1.2研究方法 14122118.1.3研究步骤 1534198.2数据收集与处理 1575538.2.1数据收集 15277448.2.2数据处理 15209238.3研究结果的解读与应用 15317368.3.1研究结果解读 15158178.3.2研究结果应用 152156第9章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的案例解析 16171999.1我国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案例 1687179.1.1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案例 16313449.1.2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案例 16273889.2国际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案例 16251319.2.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质量监测案例 16164729.2.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教育质量评估案例 16164019.3案例分析与启示 164729.3.1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必要性 1627249.3.2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全面性 1648759.3.3国际经验的借鉴与本土化 17107249.3.4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的持续改进 1719423第10章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发展趋势 17365910.1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创新理念 173126210.1.1以学生发展为核心 172273210.1.2强化证据为本的评估 172559510.1.3注重持续改进 172552410.2信息技术在监控与评估中的应用 173172110.2.1数据驱动的评估 171525610.2.2在线评估平台 171442010.2.3人工智能在评估中的应用 182066410.3未来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发展方向 182200210.3.1评估体系多元化 181139410.3.2评估方法综合化 181683610.3.3评估主体多元化 18514410.3.4评估结果应用深化 18410010.3.5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 18第1章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基本理念1.1教育质量监控的意义与目的教育质量监控作为教育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意义和明确的目的。其核心在于保证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1.1.1教育质量监控的意义(1)促进教育公平。教育质量监控有助于发觉和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推动教育公平的实现。(2)提高教育质量。通过监控教育过程和结果,及时发觉问题,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3)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教育质量监控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水平和效能。1.1.2教育质量监控的目的(1)建立完善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标。(2)激发教育主体活力,推动教育创新与发展。(3)为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公众提供教育质量信息,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1.2教育评估的理念与原则教育评估是教育质量监控的核心环节,其理念与原则对于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1.2.1教育评估的理念(1)发展性评估。教育评估应关注个体发展,以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持续改进为目标。(2)多元化评估。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多样性,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全面、客观地反映教育质量。(3)过程与结果并重。教育评估既要关注教育过程,也要关注教育结果,以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1.2.2教育评估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教育评估应基于教育学、心理学、统计学等科学理论,保证评估工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2)公平性原则。保证评估过程和结果的公正、公平,避免主观偏见,尊重评估对象的合法权益。(3)动态性原则。教育评估应关注教育发展变化,适时调整评估指标和方法,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4)实用性原则。教育评估结果应具有实用价值,为教育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促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第2章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构建2.1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是保证教育质量持续改进的关键环节。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2.1.1监控目标明确教育质量监控的目标,包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教育安全等。2.1.2监控主体确定教育质量监控的主体,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力量。2.1.3监控内容制定教育质量监控的内容,涵盖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教育资源、教育成果等方面。2.1.4监控方法运用科学的监控方法,包括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过程监控与结果监控相结合、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等。2.1.5监控流程设计合理的教育质量监控流程,包括制定监控计划、实施监控、收集与分析数据、反馈与改进等环节。2.1.6监控保障建立健全教育质量监控的保障机制,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和人力资源保障等。2.2教育评估体系的构建教育评估体系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其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2.2.1科学性保证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包括合理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2.2.2全面性评估内容应全面反映教育质量,涵盖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成果等方面。2.2.3动态性关注教育质量的动态变化,定期对评估体系进行调整与优化。2.2.4多元化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法,包括自评、互评、外部评估等。2.2.5公平性保证评估过程的公平、公正,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2.2.6结果运用将评估结果作为教育决策、资源配置和改进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2.3监控与评估体系的融合为提高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实效性,应实现监控与评估体系的有机融合:2.3.1目标融合将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的目标相互融合,形成统一的目标体系。2.3.2内容融合整合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内容,实现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2.3.3方法融合运用多种监控与评估方法,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评估效果。2.3.4流程融合优化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的流程,保证信息共享、工作协同。2.3.5保障融合加强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的保障措施,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效能。通过以上措施,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系统的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为提高我国教育质量提供有力保障。第3章教育质量监控的方法与工具3.1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在教育质量监控过程中,科学的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是保证监控有效性的关键。以下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3.1.1数据收集方法(1)文献调研:收集相关政策文件、研究报告、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等,以了解教育质量监控的背景和现状。(2)问卷调查: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问卷,广泛收集学生、家长、教师等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3)观察法:对课堂教学、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实地观察,获取第一手资料。(4)访谈法:有针对性地对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等群体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教育质量的看法。3.1.2数据分析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计算,形成教育质量监控的基本情况。(2)交叉分析:通过对比不同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挖掘教育质量问题的深层次原因。(3)因素分析:对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关键因素。(4)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教育质量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预测教育质量的变化趋势。3.2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应用问卷调查是教育质量监控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介绍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应用要点。3.2.1问卷设计原则(1)目的明确:根据教育质量监控的目标,明确问卷的主题和内容。(2)结构合理:问卷应具有清晰的逻辑结构,问题设置应由浅入深,便于受访者回答。(3)简洁明了:问题表述应简洁、明确,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词汇。(4)适度开放:适当设置开放性问题,以便收集到更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3.2.2问卷应用要点(1)抽样设计:根据调查目的和范围,合理选择抽样方法,保证样本具有代表性。(2)发放与回收:选择合适的渠道进行问卷发放,保证问卷的回收率。(3)数据处理: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和清洗,保证数据的准确性。(4)结果分析: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教育质量监控提供依据。3.3观察与访谈法的运用观察与访谈法是教育质量监控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以下介绍其运用要点。3.3.1观察法(1)观察内容:明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观察内容,如课堂教学、学校管理等。(2)观察方式:可采用参与式观察、非参与式观察等方式,保证观察的全面性和客观性。(3)记录方法:采用详实的记录方法,如文字记录、录音、录像等,保证观察资料的准确性。3.3.2访谈法(1)访谈对象:根据调查目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访谈对象,如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等。(2)访谈提纲:提前准备访谈提纲,保证访谈内容全面、深入。(3)访谈技巧:掌握访谈技巧,如倾听、引导、追问等,保证访谈的有效性。(4)记录与整理:对访谈内容进行详细记录和整理,为教育质量监控提供依据。第4章教育评估的标准与指标4.1教育评估标准的设计教育评估标准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其设计应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可行性和动态性原则。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教育评估标准的设计:4.1.1教育目标与评估标准的关系教育评估标准应与教育目标相一致,以保证评估结果能够真实反映教育质量的水平。在设计评估标准时,需对教育目标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教育目标的具体内容,从而保证评估标准具有针对性。4.1.2教育评估标准的内容教育评估标准应包括以下内容:(1)教育输入:包括教师素质、教学资源、基础设施等。(2)教育过程: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学生参与度等。(3)教育输出: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4.1.3教育评估标准的分类根据评估对象和目的的不同,教育评估标准可分为以下几类:(1)基础性评估标准:适用于所有教育机构和教育项目。(2)专项评估标准:针对特定教育领域或项目的特点制定。(3)发展性评估标准:关注教育机构或项目的长期发展。4.2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是教育评估的核心内容,其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4.2.1系统性原则指标体系应全面覆盖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保证评估结果具有代表性。4.2.2层次性原则指标体系应具有清晰的层次结构,便于评估者理解和操作。4.2.3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应具备明确的评估方法和量化标准,以提高评估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4.2.4动态性原则指标体系应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调整和更新空间。4.2.5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以上原则,构建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如下:(1)一级指标:包括教育输入、教育过程、教育输出三个方面。(2)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进行细化和分解,形成具体评估指标。(3)三级指标:对二级指标进行进一步细化,明确评估内容和标准。4.3指标权重分配与量化方法为了保证教育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需要对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和量化处理。4.3.1指标权重分配指标权重分配应根据各指标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程度进行。可采用专家咨询、实证分析等方法确定指标权重。4.3.2量化方法量化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定量分析:通过统计数据和计算方法,对指标进行量化。(2)定性评价:通过专家评审、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指标进行定性描述。(3)综合评价:将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对教育质量进行综合评估。(4)模糊评价:对于难以精确量化的指标,采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评价。第5章教育质量监控的实施与运行5.1教育质量监控的组织与管理5.1.1监控组织架构在教育质量监控过程中,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应设立专门的教育质量监控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各项监控工作的实施。同时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保证监控工作的高效运行。5.1.2监控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教育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包括监控计划、实施、评估、反馈等环节的具体规定。保证监控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操作。5.1.3监控队伍建设加强教育质量监控队伍建设,选拔具有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的人员担任监控工作。定期对监控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5.2监控数据的处理与分析5.2.1数据收集采用多种方法收集教育质量监控数据,包括但不限于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测试等。保证数据来源的广泛性和代表性。5.2.2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包括数据清洗、分类和编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5.2.3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教育学等学科方法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教育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为改进教育质量提供科学依据。5.3监控结果的反馈与应用5.3.1结果反馈将教育质量监控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等。保证各方了解教育质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5.3.2改进措施根据监控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包括政策调整、资源配置、教育教学改革等。保证改进措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5.3.3改进效果评估对实施改进措施后的教育质量进行持续跟踪和评估,检验改进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优化改进措施,形成良性循环。5.3.4公示与公开将教育质量监控结果和改进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和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价,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第6章教育评估的过程与方法6.1教育评估的流程设计教育评估的过程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其流程设计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原则。以下是教育评估的流程设计:6.1.1评估准备阶段确定评估目的:明确评估的目标、任务和预期成果。制定评估方案:包括评估标准、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和评估周期等。确定评估对象:选择被评估的学校、专业或课程等。培训评估人员:对参与评估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6.1.2评估实施阶段收集数据:通过实地调查、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收集评估所需的数据。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形成评估报告:根据分析结果,撰写初步评估报告。6.1.3评估反馈阶段反馈评估结果:将初步评估报告反馈给被评估单位,让其了解评估情况。整改与改进:被评估单位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整改措施,进行自我改进。评估结果复核:在规定时间内,对被评估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复核。6.2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的结合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评估体系。6.2.1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是教育评估的基础,通过内部检查、自我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自我评估应具有针对性、实时性和连续性,以保证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6.2.2外部评估外部评估由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或部门组织实施,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客观性。外部评估应注重评估过程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保证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6.2.3结合方式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形成“内外联动、互为补充”的评估机制。通过外部评估,验证自我评估的结果,提高评估的准确性。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6.3评估结果的分析与报告撰写6.3.1评估结果分析对评估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教育质量的优势和不足。分析教育质量问题的原因,为制定整改措施提供依据。6.3.2报告撰写撰写评估报告,包括评估背景、评估过程、评估结果、问题分析、整改建议等。报告应具有逻辑性、条理性和可读性,便于被评估单位理解和采纳。通过以上过程与方法,保证教育评估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实用性,为提高我国教育质量提供有力保障。第7章教育质量改进策略与措施7.1教育质量问题的诊断与分析7.1.1数据收集与处理在教育质量问题的诊断与分析阶段,首先应对相关数据进行全面的收集与处理。包括学生学习成绩、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资源配备、课程设置、管理制度等多方面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揭示教育质量问题存在的领域和程度。7.1.2问题识别在数据收集与处理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教育学等学科方法,识别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问题识别应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从整体上审视教育质量问题,避免局部优化而忽视全局;(2)针对性: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诊断,保证改进措施的有效性;(3)深度挖掘: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原因,为后续改进策略的设计提供依据。7.1.3原因分析对识别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内部因素:教师素质、教学资源、课程体系、管理制度等;(2)外部因素:政策环境、社会需求、家庭教育等;(3)互动因素: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等。7.2教育质量改进策略的设计7.2.1改进策略的制定根据问题诊断与分析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教育质量改进策略。策略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保证改进策略与整体教育目标相一致,形成协同效应;(2)可行性:考虑实际条件,保证改进策略能够有效实施;(3)创新性: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教育质量。7.2.2改进策略的内容教育质量改进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成长;(2)教育资源配置:优化教学设施、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3)课程体系改革:调整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4)管理制度优化: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强化执行力。7.3改进措施的实施与效果评估7.3.1改进措施的实施根据教育质量改进策略,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明确责任主体、时间节点和预期目标。措施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1)落实到位:保证改进措施得到有效执行;(2)监控与反馈:建立监控机制,及时收集反馈信息,调整改进措施;(3)持续优化:根据实施效果,不断优化改进措施。7.3.2效果评估建立科学的效果评估体系,对教育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1)学生发展:学生学习成绩、综合素质、满意度等方面;(2)教师发展:教师教学水平、专业成长、满意度等方面;(3)教育质量:课程质量、教育资源利用、管理制度等方面。通过效果评估,为教育质量改进策略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促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第8章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实证研究8.1实证研究的设计与实施8.1.1研究目标本章旨在通过实证研究,对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分析现有监控与评估体系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探讨改进措施。8.1.2研究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案例研究等多种方式,收集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的相关数据。8.1.3研究步骤(1)确定研究框架,明确研究内容与范围;(2)设计研究工具,包括问卷、访谈提纲等;(3)开展数据收集工作,保证数据质量与可靠性;(4)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5)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建议。8.2数据收集与处理8.2.1数据收集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数据收集:(1)问卷调查: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的认知、态度及其效果评价;(2)访谈:对教育行政人员、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进行访谈,获取他们对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的看法和意见;(3)案例研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实践案例,深入分析其运行机制、成效及存在问题。8.2.2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清洗和编码,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以揭示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的现状、问题及原因。8.3研究结果的解读与应用8.3.1研究结果解读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从以下方面进行解读:(1)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的现状与问题;(2)影响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效果的主要因素;(3)不同主体对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的认知与态度差异。8.3.2研究结果应用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完善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提高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2)加强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培训与指导,提高各级主体的认识和能力;(3)优化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的资源配置,提高其运行效率;(4)建立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的长效机制,促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第9章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的案例解析9.1我国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案例9.1.1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案例以我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为例,该中心负责全国范围内基础教育的质量监测工作。通过对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监测,评估各地区基础教育的质量,为政策制定和教育改革提供依据。案例分析:在某次监测中,发觉部分地区学生学业成绩下滑,通过深入分析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教育质量。9.1.2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案例以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为例,该中心负责对全国高等教育质量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案例分析:在某高校评估过程中,发觉该校在科研方面存在不足,经过评估专家组的指导,该校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科研水平,进而提高整体教育质量。9.2国际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案例9.2.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质量监测案例OECD通过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对成员国的基础教育质量进行监测。案例分析:在2018年PISA测试中,我国学生表现优异,特别是在数学、科学和阅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得益于我国对教育质量的重视和持续改进。9.2.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教育质量评估案例UNESCO通过教育质量评估项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制冷设备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行业政策及需求规模预测报告
- 2025年01月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应届毕业生公开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01月北京易华录法务审计部公开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01月云南昆明市富民县图书馆公开招聘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来煤接卸管理标准
-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 Excel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词根词缀》课件
- 小班语言教案及课件
- 《高中理想的班会》课件
- 工伤认定操作实务全攻略
- 产时子痫应急演练文档
- 阴式子宫全切术-手术室护理查房
- 职业健康检查流程图
- EIM Book 1 Unit 7 Learning languages单元知识要点
- 呼吸系统疾病与麻醉(薛张刚)
- 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表
- 5000只淮山羊和波尔山羊杂交良种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GB/T 5534-2008动植物油脂皂化值的测定
- GB/T 12771-2019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
- 测量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