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方案_第1页
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方案_第2页
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方案_第3页
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方案_第4页
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庭农场经营管理方案TOC\o"1-2"\h\u25339第1章家庭农场概述 417251.1农场基本情况分析 478121.1.1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4115741.1.2土地资源 485751.1.3农场基础设施 4154171.1.4农场人力资源 4151651.2农场发展目标定位 4283621.2.1产业定位 5101811.2.2市场定位 545141.2.3经济效益目标 598691.2.4社会效益目标 5321191.3农场经营策略制定 5205211.3.1种植业发展策略 5185531.3.2养殖业发展策略 5272061.3.3休闲农业发展策略 543111.3.4营销策略 5134831.3.5管理策略 54167第2章土地资源管理 5161542.1土地资源评估与规划 6268482.1.1土地资源现状分析 659472.1.2土地利用需求预测 6240192.1.3土地利用规划 6222752.2土地改良与保护 6324422.2.1土壤改良 679882.2.2水土保持 6170492.2.3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699542.3土地利用与轮作制度 6142862.3.1轮作制度设计 641342.3.2作物布局优化 7226482.3.3休闲观光用地规划 729542第3章农业生产管理 7202563.1农业种植结构与布局 7240243.1.1种植结构规划 755473.1.2种植布局优化 795193.2农业生产技术指导 7268463.2.1育种与种子处理 7167813.2.2栽培管理 774183.2.3病虫害防治 7102913.3农业生产成本控制 810813.3.1生产资料采购管理 8134473.3.2生产过程成本控制 8241133.3.3资金管理 823137第四章农业机械化与设施建设 8162434.1农业机械化配置 8296424.1.1农机具选择 868664.1.2农机具配置数量 8198454.1.3农机操作人员培训 887614.2农业设施规划与建设 8289624.2.1设施类型选择 989674.2.2设施布局规划 9246844.2.3设施建设标准 9251404.3设施设备维护与管理 9218634.3.1设施设备维护 9242824.3.2设施设备管理 9295124.3.3设施设备更新改造 921979第五章农产品市场分析与营销 9307205.1农产品市场调研 9306325.1.1市场调研目的 9151895.1.2市场调研内容 924435.1.3市场调研方法 10285825.2农产品品牌建设 10137795.2.1品牌定位 10311655.2.2品牌传播 10109695.2.3品牌形象设计 1082985.3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 10262965.3.1传统渠道拓展 1065865.3.2电子商务渠道拓展 10159115.3.3社区营销渠道拓展 10273865.3.4直销渠道拓展 1024289第6章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11312266.1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 11211096.1.1基本原则 11248646.1.2制定流程 11277716.1.3标准内容 11259276.2农产品生产过程监控 12101066.2.1原料管理 1290996.2.2生产过程管理 12199786.2.3检测与监控 12323596.3农产品质量认证与追溯 12312196.3.1农产品质量认证 12196666.3.2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 12347第7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1290257.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12271967.1.1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 1335107.1.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1328827.1.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3125737.1.4生态补偿机制 13242327.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13134147.2.1化肥、农药减量使用 1394717.2.2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 1358627.2.3河道、水源地保护 13272757.2.4农业清洁生产 13220827.3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推广 13304927.3.1生态循环农业 13247667.3.2休闲观光农业 1458187.3.3生态农业品牌建设 14219657.3.4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 142156第8章农场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 14102968.1农场人力资源规划 14195338.1.1人力资源需求分析 1457168.1.2人力资源供给分析 1449538.1.3人力资源规划策略 14207758.2农场员工招聘与培训 14262648.2.1招聘流程 14126478.2.2招聘渠道 1421838.2.3培训体系 1445328.2.4培训方法 15273818.3农场员工激励机制 15244578.3.1薪酬激励 1593968.3.2奖金制度 15165578.3.3晋升机制 15281008.3.4企业文化建设 1522827第9章农场财务管理与投资分析 1576519.1农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15240969.1.1财务管理原则 15186079.1.2财务管理组织架构 15173729.1.3预算管理制度 15111939.1.4会计核算与报告制度 1626019.1.5资金管理制度 1615879.1.6内部控制制度 16326989.2农场成本分析与控制 16284559.2.1成本构成分析 16240729.2.2成本控制策略 1698199.2.3成本分析与监控 16269249.3农场投资风险评估与应对 16320739.3.1投资风险识别 16234149.3.2投资风险评估 1783999.3.3投资风险应对措施 1725299第10章农场可持续发展与创新能力 17449410.1农场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 172617010.1.1明确农场发展目标 171844610.1.2优化产业结构 171529310.1.3加强资源利用与保护 171103410.1.4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173173510.2农场创新能力提升 172917610.2.1技术创新 171788410.2.2管理创新 18650410.2.3市场创新 18775210.2.4服务创新 18244710.3农场经营管理优化建议 181247110.3.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81541210.3.2增加投入与政策支持 18897410.3.3拓展融资渠道 182815810.3.4强化品牌建设 183184010.3.5推进信息化建设 18第1章家庭农场概述1.1农场基本情况分析1.1.1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家庭农场位于我国某地区,地处平原,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具备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1.1.2土地资源农场占地面积亩,其中耕地面积亩,林地面积亩,水域面积亩,其他用地面积亩。耕地主要用于粮食、经济作物种植,林地主要用于植树造林,水域主要用于水产养殖。1.1.3农场基础设施农场基础设施完善,包括农田水利设施、农用机械、仓储设施、办公和生活设施等。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1.1.4农场人力资源农场拥有稳定的劳动力资源,主要包括家庭成员、长期雇工和季节性雇工。家庭成员具备一定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管理经验,长期雇工和季节性雇工负责辅助劳动。1.2农场发展目标定位1.2.1产业定位以粮食、经济作物种植为基础,发展特色养殖、休闲农业等多元化产业,实现农业产业链的拓展和优化。1.2.2市场定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生产优质农产品,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健康、安全的需求,开拓国内外市场。1.2.3经济效益目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场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保证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1.2.4社会效益目标发挥家庭农场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民增收等方面的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1.3农场经营策略制定1.3.1种植业发展策略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发展粮食、经济作物种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质量。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抗病抗逆能力,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1.3.2养殖业发展策略发展特色养殖,如家禽、家畜、水产等,提高养殖效益。采用生态养殖技术,保障产品质量,降低环境污染。1.3.3休闲农业发展策略充分利用农场资源,开发休闲农业项目,如农家乐、亲子游、采摘园等,提高农场知名度,增加农场收入。1.3.4营销策略建立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开展农产品营销,扩大市场份额。1.3.5管理策略完善农场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员工素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第2章土地资源管理2.1土地资源评估与规划家庭农场经营管理的首要任务是进行土地资源的评估与规划。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2.1.1土地资源现状分析对农场内的土地资源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了解土地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肥力、水资源、植被状况等自然属性,以及土地的权属、利用现状、周边环境等社会经济属性。2.1.2土地利用需求预测根据农场的经营目标、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土地利用的需求,包括种植、养殖、休闲观光等不同功能用地的需求。2.1.3土地利用规划结合土地资源现状分析和需求预测,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明确各类用地的面积、位置、布局和规划用途,保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2.2土地改良与保护为了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需要对土地进行改良和保护。以下是土地改良与保护的主要措施:2.2.1土壤改良针对不同土壤类型和肥力状况,采取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如施用有机肥、调整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结构等,提高土壤肥力和适宜性。2.2.2水土保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采取植被恢复、梯田建设、坡面防护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2.2.3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灌溉排水能力,保证作物生长所需水分,降低自然灾害对土地的影响。2.3土地利用与轮作制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建立科学的轮作制度,有助于提高土地产出、改善土壤质量和维护生态平衡。2.3.1轮作制度设计根据当地气候、土壤、作物生态特性,设计合理的轮作制度,包括轮作周期、作物种类和种植顺序等,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2.3.2作物布局优化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作物生长周期和土地资源条件,优化作物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益。2.3.3休闲观光用地规划结合农场特色和市场需求,规划休闲观光用地,发展休闲农业,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通过以上措施,实现对家庭农场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为农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3章农业生产管理3.1农业种植结构与布局3.1.1种植结构规划家庭农场的种植结构应根据市场需求、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特性以及农场自身资源等因素综合考虑。在种植结构规划中,应优先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经济效益高的农作物,同时注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合理搭配,以提高农场经济效益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3.1.2种植布局优化根据农场地形、土壤肥力、水资源等条件,合理规划作物种植布局。采用分区种植、轮作倒茬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应注重作物间作、套作等多样化种植模式,以降低单一作物风险,提高农场生态系统稳定性。3.2农业生产技术指导3.2.1育种与种子处理选择适宜当地种植、具有较高产量和抗病性的优良品种。加强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催芽等,保证种子质量,提高发芽率。3.2.2栽培管理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需求,制定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包括:整地、播种、施肥、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收割等环节,保证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技术指导。3.2.3病虫害防治采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等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优先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3.3农业生产成本控制3.3.1生产资料采购管理加强生产资料的采购管理,通过集中采购、比价采购等方式降低生产资料成本。同时严格把控生产资料质量,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3.3.2生产过程成本控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包括:合理规划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栽培管理,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合理调配人力资源,降低劳动力成本;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降低水资源消耗。3.3.3资金管理加强农场资金管理,合理规划资金使用,降低融资成本。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合理安排资金支出,保证资金合理利用,提高农场经营效益。第四章农业机械化与设施建设4.1农业机械化配置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家庭农场农业机械化配置。4.1.1农机具选择根据家庭农场的种植结构和生产需求,选择适宜的农机具。主要包括播种机、收割机、植保机械、耕作机械、秸秆还田机等。应充分考虑农机具的功能、质量、价格及售后服务等因素,保证农机具的适用性和经济性。4.1.2农机具配置数量根据农场生产规模和作业需求,合理配置农机具数量。保证主要作业环节农机具充足,避免因农机具不足导致生产进度延误。4.1.3农机操作人员培训加强对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保证农机具在使用过程中发挥最大效益,降低故障率和维修成本。4.2农业设施规划与建设农业设施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农产品品质的重要保障。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家庭农场农业设施规划与建设。4.2.1设施类型选择根据农场生产需求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农业设施类型。如温室、大棚、喷灌设施、冷库等,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4.2.2设施布局规划合理规划农业设施布局,充分考虑地形、水源、光照等因素,保证设施间相互协调,提高设施利用效率。4.2.3设施建设标准农业设施建设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保证设施质量。同时应注重设施内配套设施的建设,如供电、供水、排水等,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条件。4.3设施设备维护与管理为保证农业设施设备正常运行,降低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益,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设施设备维护与管理。4.3.1设施设备维护制定设施设备维护计划,定期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对于关键设备,应实行预防性维护,降低故障风险。4.3.2设施设备管理建立健全设施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和管理职责。加强设备操作规程培训,保证设备安全、高效运行。4.3.3设施设备更新改造根据农业生产需求和技术发展,及时对设施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提高设施设备功能,降低能耗,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五章农产品市场分析与营销5.1农产品市场调研5.1.1市场调研目的通过对目标市场的深入调查分析,掌握农产品市场供需状况、消费者需求特点、竞争对手动态等关键信息,为家庭农场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及品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5.1.2市场调研内容(1)市场供需分析:调查分析农产品市场的总体供需状况,了解各类农产品的消费趋势和潜力。(2)消费者需求分析:深入了解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特点、购买习惯和消费心理,为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制定提供依据。(3)竞争对手分析:研究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价格策略、销售渠道等,找出差距并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5.1.3市场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手段,全面、客观地收集和整理市场信息。5.2农产品品牌建设5.2.1品牌定位根据农产品的特点和市场需求,明确品牌的核心价值,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5.2.2品牌传播利用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5.2.3品牌形象设计设计符合品牌定位的视觉元素,包括品牌名称、标志、包装等,提升品牌形象。5.3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5.3.1传统渠道拓展与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传统销售渠道建立合作关系,保证农产品销售的稳定性。5.3.2电子商务渠道拓展利用电商平台、自建网站等网络渠道,拓展农产品线上销售市场,提高销售额。5.3.3社区营销渠道拓展通过社区团购、社区体验店等形式,深入社区开展农产品销售,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健康农产品的需求。5.3.4直销渠道拓展建立农产品直销店,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提高农产品销售利润。同时加强与餐饮企业、企事业单位等大客户的合作,实现批量销售。第6章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6.1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为保证家庭农场生产的农产品质量符合市场需求和消费者期望,需制定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农产品质量标准。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6.1.1基本原则(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农业政策;(2)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符合人体健康需求;(3)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消费者期望;(4)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和监管;(5)鼓励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6.1.2制定流程(1)收集国内外相关农产品质量标准资料;(2)分析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关键质量指标;(3)开展农产品质量风险评估;(4)结合实际生产条件,确定农产品质量标准;(5)组织专家评审,完善标准内容;(6)报批、发布和实施。6.1.3标准内容农产品质量标准应包括以下内容:(1)产品品种、规格、等级;(2)感官指标;(3)理化指标;(4)卫生指标;(5)包装、储运、销售要求;(6)检测方法;(7)其他需规定的内容。6.2农产品生产过程监控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家庭农场应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6.2.1原料管理(1)选择优质种子、种苗,保证品种纯正;(2)加强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的管理,严格执行使用规定;(3)加强土壤、水源、空气质量监测,保证生产环境符合要求。6.2.2生产过程管理(1)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明确生产任务和责任;(2)实行标准化生产,保证生产过程规范化;(3)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4)建立生产记录,如实记录生产过程相关信息。6.2.3检测与监控(1)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定期对农产品进行检测;(2)加强对生产环节的监控,保证农产品质量符合标准;(3)对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及时采取整改措施,防止流入市场。6.3农产品质量认证与追溯为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家庭农场应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和追溯体系建设。6.3.1农产品质量认证(1)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认证;(2)按照认证要求,规范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3)加强认证标志的管理,保证认证的真实性和有效性。6.3.2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1)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共享;(2)采用信息化手段,对农产品进行标识和追溯;(3)加强追溯体系的管理和运行,保证农产品质量问题的及时发觉和处理。第7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7.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策略7.1.1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建立完善的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对土壤、水资源、大气和生物多样性等进行定期监测,及时掌握农业生态环境变化趋势。7.1.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植结构,推广适应性强、生态效益高的农作物种植,降低化肥、农药使用强度,提高农业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7.1.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对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畜禽粪便等)的收集、处理和利用,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7.1.4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保护成效显著的地区和农户给予奖励,激发农民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积极性。7.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7.2.1化肥、农药减量使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7.2.2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推动农业废弃物还田、制肥、生物质能源等循环利用方式,减少农业废弃物对水体的污染。7.2.3河道、水源地保护加强对河道、水源地的保护,设置隔离带,禁止在河道、水源地周边从事污染农业活动。7.2.4农业清洁生产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7.3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推广7.3.1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建立“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利用率。7.3.2休闲观光农业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7.3.3生态农业品牌建设加强生态农业品牌建设,提高生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引导消费者选择绿色、环保的农产品。7.3.4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加大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农业企业和农户走绿色发展道路,推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深入开展。第8章农场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8.1农场人力资源规划农场人力资源规划是保证家庭农场高效运营的关键环节。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8.1.1人力资源需求分析根据农场的业务发展目标,分析各岗位的人力资源需求,包括专业技能、工作经验、学历要求等,以保证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8.1.2人力资源供给分析调查分析农场周边人力资源市场,了解各类人才供给状况,为招聘和培训提供依据。8.1.3人力资源规划策略结合农场发展战略,制定长期和短期的人力资源规划,包括招聘、培训、薪酬福利、员工晋升等。8.2农场员工招聘与培训8.2.1招聘流程制定明确的招聘流程,包括发布招聘信息、筛选简历、组织面试、考察试用等环节,保证招聘到合适的人才。8.2.2招聘渠道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招聘渠道,如招聘网站、社交媒体、人才市场等,扩大招聘范围,提高招聘效率。8.2.3培训体系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8.2.4培训方法采用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等多种培训方法,满足员工个性化培训需求。8.3农场员工激励机制8.3.1薪酬激励建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合理设定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年终奖等,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8.3.2奖金制度设立全勤奖、优秀员工奖、创新奖等,对表现优异的员工给予奖励,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8.3.3晋升机制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晋升机制,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空间,激励员工努力提升自身能力。8.3.4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通过组织团队活动、员工关怀等措施,增强员工之间的凝聚力。第9章农场财务管理与投资分析9.1农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本节主要探讨农场财务管理制度的构建,旨在保证农场财务运作的规范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以下是农场财务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9.1.1财务管理原则遵循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原则,保证农场财务管理的合规性。9.1.2财务管理组织架构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明确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实行财务分级管理。9.1.3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对农场各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计划、执行和监控,保证农场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9.1.4会计核算与报告制度遵循国家会计法规,建立农场会计核算和报告制度,保证农场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9.1.5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规范资金运作流程,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9.1.6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防范农场财务风险,保证农场财产安全。9.2农场成本分析与控制本节主要分析农场成本的构成,探讨成本控制措施,以提高农场经济效益。9.2.1成本构成分析分析农场成本主要包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管理成本和财务成本等,了解各项成本构成及变化趋势。9.2.2成本控制策略(1)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2)采购成本控制,通过比价、谈判等手段降低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成本;(3)销售成本控制,合理制定销售策略,降低销售费用;(4)管理成本控制,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5)财务成本控制,合理运用财务杠杆,降低融资成本。9.2.3成本分析与监控建立成本分析与监控机制,定期对农场成本进行核算、分析和评价,为农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9.3农场投资风险评估与应对本节主要分析农场投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9.3.1投资风险识别(1)市场风险:市场需求变化、竞争对手等因素对农场投资回报的影响;(2)政策风险: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变动对农场投资的影响;(3)技术风险:新技术应用、技术更新换代等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