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技术与科学方法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实验技术与科学方法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实验技术与科学方法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实验技术与科学方法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实验技术与科学方法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技术与科学方法作业指导书TOC\o"1-2"\h\u20571第1章实验技术与科学方法概述 449241.1实验技术的基本概念 494501.1.1实验设计 464321.1.2实验操作 4225761.1.3数据采集与处理 5167911.2科学方法及其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5257391.2.1观察 595751.2.2实验 5205071.2.3验证 62261第2章实验设计原则 6292042.1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65782.1.1科学性原则 670102.1.2对照原则 6109332.1.3随机原则 614332.1.4重复原则 6203622.1.5统计原则 6169732.2实验设计的类型与选择 758682.2.1预实验设计 7302802.2.2正式实验设计 7216942.3实验方案的制定 7182212.3.1明确研究目的 7317702.3.2选择实验设计类型 7224192.3.3确定实验因素和水平 7147462.3.4制定实验分组和随机化方案 7196132.3.5设计实验操作步骤 7258532.3.6制定数据收集和记录方法 7290742.3.7制定数据分析方法 711499第3章实验材料与仪器 8289363.1实验材料的选取与处理 8137963.1.1实验材料选取原则 863063.1.2实验材料处理方法 8280653.2实验仪器的选择与操作 88763.2.1实验仪器选择原则 877833.2.2实验仪器操作方法 810323第4章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9271744.1实验数据收集方法 9300454.1.1观测法 9213344.1.2调查法 996014.1.3实验法 9271184.2数据处理的基本技巧 9118524.2.1数据清洗 994554.2.2数据整合 10193924.2.3数据可视化 10300324.3实验误差分析 1092254.3.1系统误差 10177484.3.2随机误差 1025584.3.3人为误差 1028564第5章实验结果分析 11236875.1实验结果的可视化 11213085.1.1图表可视化 11128995.1.2图像可视化 1159655.2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11155845.2.1描述性统计分析 11319765.2.2假设检验 11249565.2.3相关性分析 11248095.3实验结果的有效性与可靠性评价 11188405.3.1实验设计合理性 11203135.3.2数据质量 12247295.3.3结果的可重复性 12244545.3.4结果的适用性 12153985.3.5结果的对比分析 121472第6章科学实验报告撰写 1219076.1实验报告的结构与内容 12122956.1.1封面 1245286.1.2摘要 12279586.1.3引言 12248506.1.4实验材料与仪器 1267596.1.5实验方法 12304876.1.6结果与分析 12124616.1.7讨论与结论 1261266.1.8参考文献 13238866.1.9附录 13138756.2实验报告的撰写技巧 1384866.2.1语言表达 13279896.2.2逻辑结构 13224986.2.3数据处理 1321446.2.4文献引用 13200056.2.5审视角度 13163966.3实验报告的修改与完善 1315046.3.1语言润色 13292416.3.2结构调整 136106.3.3数据核实 13261696.3.4文献核对 134916.3.5求教于他人 143235第7章案例分析:经典实验研究 14309147.1案例一:孟德尔的遗传实验 14241927.1.1实验背景 145487.1.2实验方法 14243347.1.3实验结果 14239417.1.4实验意义 1472777.2案例二:居里夫人的放射性研究 147627.2.1实验背景 14120237.2.2实验方法 14286097.2.3实验结果 14297147.2.4实验意义 1451887.3案例三:光速测量实验 15268017.3.1实验背景 15222877.3.2实验方法 15268657.3.3实验结果 15318857.3.4实验意义 151382第8章现代实验技术发展趋势 153888.1跨学科实验技术 15256288.1.1跨学科实验技术的概念与意义 1599028.1.2跨学科实验技术的应用实例 1546978.2人工智能在实验技术中的应用 1576518.2.1人工智能与实验技术的结合 1555308.2.2人工智能在实验技术中的应用实例 1534918.3网络实验技术 16157258.3.1网络实验技术的概念与特点 1615528.3.2网络实验技术的应用实例 1612938.3.3网络实验技术的发展趋势 166807第9章实验室安全与环保 1627959.1实验室安全规范 16117209.1.1基本原则 1655229.1.2实验室安全要求 16105619.2实验室处理与应急预案 1762729.2.1处理 17270249.2.2应急预案 172339.3实验室环保措施 1798439.3.1废弃物处理 1744859.3.2污水处理 1786839.3.3节能减排 1735429.3.4环保教育与培训 1731984第10章实验技能训练与考核 171446710.1实验技能训练方法 181812810.1.1基本操作训练 18147810.1.2数据处理与分析训练 181753510.1.3实验设计与改进训练 181074310.2实验技能考核标准与流程 18597910.2.1考核标准 181170210.2.2考核流程 182642910.3实验技能提升策略与实践建议 181544210.3.1加强基本操作练习 18454710.3.2注重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的培养 191800110.3.3积极参与实验设计与改进 191259910.3.4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19第1章实验技术与科学方法概述1.1实验技术的基本概念实验技术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核心,它是通过对实验对象进行操作、测量和分析,以验证或证伪科学假说的一套方法。实验技术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本节将重点介绍实验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1.1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技术的首要环节,其目的是保证实验结果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合理的实验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对照原则:设置对照组,以便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从而判断实验结果是否由实验处理引起。(2)重复原则:重复实验,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3)随机原则:随机分配实验对象,以消除实验对象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4)分层原则:根据实验对象的特征进行分层,保证每层内的实验对象具有相似性,从而提高实验的准确性。1.1.2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实验技术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实验装置的搭建、实验参数的调整、实验过程的控制等。实验操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准确性:保证实验操作的准确性,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的实验结果失真。(2)可重复性:实验操作应具有可重复性,以便其他研究者能够复制实验过程。(3)规范性:遵循实验操作的规范,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1.3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是实验技术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实验数据的测量、记录和整理。数据采集应遵循以下原则:(1)客观性:客观、真实地记录实验数据,避免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全面性:全面收集与实验研究相关的数据,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完整性。(3)准确性: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减小测量误差。数据采集后,需进行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等。数据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保证分析结果的科学性。(2)严谨性:对数据进行严谨的统计分析,避免因数据处理错误导致的结论偏差。1.2科学方法及其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观察、假设、实验和验证等环节。本节将介绍科学方法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1.2.1观察观察是科学研究的起点,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发觉问题并提出假设。在实验研究中,观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研究背景:了解研究领域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为实验研究提供依据。(2)发觉问题:通过观察,发觉值得研究的问题,为实验设计提供方向。(3)提出假设:根据观察结果,提出科学假说,指导实验研究。1.2.2实验实验是验证或证伪假设的关键环节。在实验研究中,科学方法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实验设计:根据假设,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保证实验结果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2)实验操作:按照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保证实验过程符合科学规范。(3)数据采集与处理:采集实验数据,并进行严谨的数据处理,为结果分析提供依据。1.2.3验证验证是科学研究的最后环节,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归纳、总结和推广,检验假设的正确性。在实验研究中,验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果分析:分析实验结果,判断假设是否得到支持。(2)结论推广:将实验结果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验证假设的普遍性。(3)论文撰写:撰写科研论文,将研究成果分享给学术界,接受同行评议。通过以上环节,科学方法在实验研究中得到充分应用,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有力保障。第2章实验设计原则2.1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合理的实验安排,使研究结果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以下是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2.1.1科学性原则实验设计应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明确研究目标,保证实验方案的科学性。2.1.2对照原则实验设计中应设立对照组,以便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排除非研究因素的干扰。2.1.3随机原则实验设计应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使实验结果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2.1.4重复原则实验应进行重复,以验证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1.5统计原则实验设计应运用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2.2实验设计的类型与选择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条件,实验设计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2.2.1预实验设计预实验设计主要用于摸索性研究,旨在发觉问题、提出假设。预实验设计通常采用单因素设计,对实验条件进行初步探讨。2.2.2正式实验设计正式实验设计主要用于验证假设,其结果具有较高可靠性。正式实验设计可分为以下几种:(1)完全随机设计:实验因素各水平随机分配给受试对象。(2)随机区组设计:将受试对象按一定条件分为若干区组,实验因素各水平随机分配到各区组。(3)析因设计:同时研究两个或多个实验因素的交互作用。(4)多因素设计:研究两个或多个实验因素的主效应及其交互作用。2.3实验方案的制定实验方案的制定包括以下步骤:2.3.1明确研究目的根据研究问题,明确实验目的,确定研究变量和观测指标。2.3.2选择实验设计类型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类型。2.3.3确定实验因素和水平分析研究问题,确定实验因素及其水平。2.3.4制定实验分组和随机化方案根据实验设计类型,制定实验分组和随机化方案。2.3.5设计实验操作步骤详细描述实验操作步骤,包括实验材料、仪器设备、实验方法等。2.3.6制定数据收集和记录方法明确数据收集和记录方法,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3.7制定数据分析方法根据实验设计类型,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第3章实验材料与仪器3.1实验材料的选取与处理在进行科学实验之前,合理选择与处理实验材料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基础。本节将详细阐述实验材料的选取原则及处理方法。3.1.1实验材料选取原则(1)目的性原则:实验材料需与实验目的紧密相关,保证实验结果具有实际意义。(2)典型性原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验材料,以便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3)可比性原则:实验材料之间应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以便进行对照实验。(4)易得性原则:在满足实验要求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易于获取和处理的实验材料。3.1.2实验材料处理方法(1)预处理:根据实验需求,对实验材料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清洗、消毒、切割等。(2)分组:将预处理后的实验材料随机分组,保证实验的可比性。(3)编号:对实验材料进行编号,便于实验过程中进行观察和记录。3.2实验仪器的选择与操作实验仪器的选择与操作对实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本节将介绍实验仪器的选择原则及操作方法。3.2.1实验仪器选择原则(1)适用性原则:选择适用于实验目的的仪器,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2)精确性原则:选择具有高精度和稳定性的仪器,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3)安全性原则:保证所选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和环境无害。(4)简便性原则:在满足实验要求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操作简便的仪器。3.2.2实验仪器操作方法(1)熟悉仪器:在使用仪器前,了解其工作原理、功能指标和操作规程。(2)校准仪器:在使用前对仪器进行校准,保证其显示数据和实际值相符。(3)操作规范: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实验误差。(4)维护保养: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行。(5)记录数据:在实验过程中,准确记录仪器显示的数据,为后续分析提供依据。第4章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4.1实验数据收集方法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实验数据的收集是的一环。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实验数据收集方法:4.1.1观测法观测法是指研究者直接观察实验对象,记录其行为、表现或现象。观测法包括:(1)定性观测:描述性记录实验现象,如颜色、形状、状态等。(2)定量观测:使用测量工具对实验对象进行量化描述,如长度、重量、温度等。4.1.2调查法调查法是指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应注意问题设置的合理性、明确性和无诱导性。4.1.3实验法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实验对象进行操作,以研究因果关系。实验法包括:(1)前实验:在实验开始前收集数据,用于后续分析。(2)后实验:在实验结束后收集数据,用于分析实验结果。4.2数据处理的基本技巧收集到的原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以便更好地进行分析和解释。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数据处理技巧:4.2.1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指去除原始数据中的错误、异常值和重复值。数据清洗的方法包括:(1)删除错误数据:识别并删除明显的错误数据。(2)填充缺失值:对缺失的数据进行合理填充,如使用平均值、中位数等。(3)转换数据格式:将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格式,便于后续分析。4.2.2数据整合数据整合是指将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合并,以便进行综合分析。数据整合的方法包括:(1)横向整合:将不同时间点或条件下的数据合并。(2)纵向整合:将不同研究对象的数据合并。4.2.3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指将数据以图表、图像等形式展示,以便直观地观察和分析数据。常见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包括:柱状图、折线图、散点图等。4.3实验误差分析实验误差是指实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实验误差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4.3.1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指由于实验方法、仪器设备、操作者等因素导致的恒定偏差。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包括:(1)校准仪器:保证仪器设备的准确性。(2)改进实验方法:优化实验设计,减少误差来源。(3)增加样本量: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4.3.2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是指由于偶然因素导致的不可预测的偏差。减小随机误差的方法包括:(1)重复实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2)提高实验技能:提高操作者的实验技能,减少操作失误。(3)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评估误差大小。4.3.3人为误差人为误差是指由于实验者主观因素导致的偏差。减小人为误差的方法包括:(1)规范操作: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保证实验的一致性。(2)盲法实验:实验者不知道实验条件,以减少主观影响。(3)培训实验者:提高实验者的专业素养,降低误差发生。第5章实验结果分析5.1实验结果的可视化实验结果的可视化是理解和解释数据的关键步骤。在本节中,我们将采用图表、图像等手段对实验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以便更直观地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5.1.1图表可视化通过绘制柱状图、折线图、散点图等图表,可以直观地展示实验数据的变化趋势、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在绘制图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以清晰表达数据特点。(2)保证图表中的数据准确无误,避免误导。(3)添加图例、坐标轴标签、标题等,使图表更具可读性。5.1.2图像可视化对于具有空间分布特性的实验数据,可以通过绘制等高线图、热力图等图像形式展示。图像可视化有助于我们观察数据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5.2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是评估实验结果可信度的重要手段。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5.2.1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包括计算实验数据的均值、标准差、方差等统计量,以描述实验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5.2.2假设检验通过假设检验,可以判断实验结果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ANOVA)等。5.2.3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用于探讨实验中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常用的方法包括皮尔逊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等。5.3实验结果的有效性与可靠性评价在本节中,我们将对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5.3.1实验设计合理性评价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包括实验分组、样本量、实验条件等方面。5.3.2数据质量考察实验数据的质量,包括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一致性等。5.3.3结果的可重复性评价实验结果是否具有可重复性,即在不同时间、地点、操作者条件下,实验结果是否一致。5.3.4结果的适用性分析实验结果的适用范围,探讨其在不同条件下的普遍性和局限性。5.3.5结果的对比分析将实验结果与其他相关研究进行对比,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第6章科学实验报告撰写6.1实验报告的结构与内容科学实验报告是对实验过程、结果及分析的系统描述。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应包含以下基本结构与内容:6.1.1封面包括实验报告题目、实验者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验日期等基本信息。6.1.2摘要简要概述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字数一般在200字以内。6.1.3引言介绍实验背景、研究意义、实验目的和任务,以及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6.1.4实验材料与仪器详细列出实验中所用的材料、设备、仪器及其型号、规格和来源。6.1.5实验方法详细描述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和实验条件,保证其他研究者可以重复实验。6.1.6结果与分析呈现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进行必要的图表绘制、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6.1.7讨论与结论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差异,探讨可能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总结实验结论。6.1.8参考文献列出实验报告中引用的文献资料,按照规范的引用格式进行排列。6.1.9附录提供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原始数据、图表、计算公式等辅助性材料。6.2实验报告的撰写技巧为使实验报告更具科学性和可读性,以下撰写技巧:6.2.1语言表达使用规范的学术语言,保证表述清晰、准确、简洁。6.2.2逻辑结构保证实验报告的结构层次分明,内容逻辑性强,避免出现混乱或重复。6.2.3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采用图表、计算等方式展示,提高报告的可信度。6.2.4文献引用正确引用相关文献,体现学术诚信,增强实验报告的权威性。6.2.5审视角度从多角度审视实验结果,客观评价实验的价值和局限性。6.3实验报告的修改与完善在完成初稿后,应对实验报告进行多次修改与完善,以下方面需重点关注:6.3.1语言润色检查语法、用词、标点等,保证语言表达准确、流畅。6.3.2结构调整调整章节结构,使报告内容层次清晰,逻辑严密。6.3.3数据核实核对实验数据,保证无误,修正图表绘制和计算错误。6.3.4文献核对检查引用文献是否齐全,格式是否符合规范。6.3.5求教于他人请教同学、老师或同行,听取意见,吸收有益建议,提高实验报告质量。第7章案例分析:经典实验研究7.1案例一:孟德尔的遗传实验7.1.1实验背景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植物的遗传特征进行观察和实验,提出了遗传学的基本定律,奠定了遗传学的基础。7.1.2实验方法孟德尔采用豌豆植物为实验材料,观察和记录了豌豆的七个性状,运用假说演绎法对遗传现象进行分析。7.1.3实验结果孟德尔发觉遗传性状遵循分离和独立分配的规律,提出了基因的概念,并总结出了遗传学的基本定律。7.1.4实验意义孟德尔的遗传实验揭示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为现代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7.2案例二:居里夫人的放射性研究7.2.1实验背景居里夫人通过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发觉了钋和镭两种新元素,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7.2.2实验方法居里夫人采用矿石样品为实验材料,运用放射性测量、化学分离等方法,研究放射性物质的性质和来源。7.2.3实验结果居里夫人成功提取出了钋和镭,证实了放射性现象与原子核结构的关系,为放射性研究奠定了基础。7.2.4实验意义居里夫人的放射性研究推动了原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发展,为放射性治疗和核能应用奠定了基础。7.3案例三:光速测量实验7.3.1实验背景光速测量是物理学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对光速的精确测量有助于揭示光的本质和宇宙的奥秘。7.3.2实验方法科学家们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光速测量,如旋转齿轮法、迈克尔逊干涉仪法、激光测距法等。7.3.3实验结果经过多次实验,科学家们得出了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299,792,458米/秒,为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7.3.4实验意义光速测量实验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物理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为光纤通信、激光技术等应用领域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本章内容结束,未包含总结性话语。)第8章现代实验技术发展趋势8.1跨学科实验技术8.1.1跨学科实验技术的概念与意义跨学科实验技术是指将不同学科领域的实验方法、技术手段和理论体系相互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这种实验技术能够有效拓展科研工作的深度与广度,提高研究效率,为解决复杂科学问题提供有力支持。8.1.2跨学科实验技术的应用实例本节通过列举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领域的跨学科实验技术实例,分析其原理、方法及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8.2人工智能在实验技术中的应用8.2.1人工智能与实验技术的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验科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实验技术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本节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验设计、数据处理、模型构建等方面的应用。8.2.2人工智能在实验技术中的应用实例本节通过具体实例,展示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信息学、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等领域的应用,探讨人工智能如何助力实验技术研究。8.3网络实验技术8.3.1网络实验技术的概念与特点网络实验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远程通信等技术,实现实验设备、实验数据和实验人员的共享与协同。这种技术具有跨地域、高效、低成本等特点,为科研工作提供了便利。8.3.2网络实验技术的应用实例本节介绍网络实验技术在环境监测、生物医药、物理学研究等领域的应用,探讨网络实验技术如何提高科研效率、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8.3.3网络实验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网络实验技术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网络实验技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科研需求。第9章实验室安全与环保9.1实验室安全规范9.1.1基本原则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实验参与者都应严格遵守以下基本原则:(1)重视安全,预防为主,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2)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实验室安全的规定和标准。(3)明确实验室安全责任,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9.1.2实验室安全要求(1)实验室设施与设备安全实验室应保持通风、照明、消防设施完好。实验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保证安全运行。高压、高温、易燃易爆等危险设备应采取特殊安全措施。(2)化学品安全管理化学品应分类存放,明确标识,剧毒、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应专柜存放、双人双锁管理。使用化学品时应了解其性质,遵循安全操作规程。(3)生物安全管理实验室应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对生物样本进行风险等级划分。操作生物样本时,应采取相应防护措施,防止生物危害。(4)辐射安全管理辐射源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审批、备案、监管。实验室应配备辐射防护设施,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资质。9.2实验室处理与应急预案9.2.1处理(1)发生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2)对受伤人员采取急救措施,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3)保护现场,及时报告,配合调查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