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 赏析表达效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讲课堂(新高考)_第1页
第12讲 赏析表达效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讲课堂(新高考)_第2页
第12讲 赏析表达效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讲课堂(新高考)_第3页
第12讲 赏析表达效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讲课堂(新高考)_第4页
第12讲 赏析表达效果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讲课堂(新高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文字运用第十二讲赏析表达效果解码高考1.考查频率很高。2021年、2022年、2023、2024年都考查了此考点。2.题型多变,考查角度也不确定。大多要求根据具体的语境赏析词语、标点符号、句式变化、修辞手法等的表达效果。多为主观题,分值较高。考点解读重要说明二、复习任务1.了解某些词语在特殊语境中的内涵或表达效果、标点符号的作用、句式特点、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等,有的放矢,掌握解题的方法。2.强化训练,与现代文阅读理解题挂钩,分类归纳各种试题。突破点二赏析修辞句子的表达效果突破点一赏析词语必备知识赏析表达效果“六角度”突破点二赏析修辞句子的表达效果突破点二赏析标点符号突破点二赏析修辞句子的表达效果突破点三赏析句式突破点二赏析修辞句子的表达效果突破点四赏析修辞手法必备知识赏析表达效果“六角度”赏析表达效果“六角度”角度一:词语运用词语类型表达效果动词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往往能够使语言生动形象。形容词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作者的情感。拟声词运用拟声词可以使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叠词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名词名词罗列,形成多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多个意象叠加,营造出特定的意境。其他还可分析文章中的四字短语等,如连用四字短语,使文章的概括力更强,使文章的语言节奏和谐而富有韵味。赏析表达效果“六角度”角度二:人称代词

从人称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要求考生熟练掌握三种人称的特点和表达效果。人称表达效果第一人称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第二人称增强亲切感,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第三人称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叙述,相对自由灵活。赏析表达效果“六角度”

标点符号的作用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作用解说标明停顿人们说话需要换气,于是有了停顿;言语本身的结构和意义单位有长有短,也表现为停顿。其中,句末点号停顿长度大于句内点号。标明语气口语句子的各种语气可以通过语调和语气助词表达,新式标点符号让书面白话变成鲜活的语言。标明结构层次标点符号标明不同结构的不同组合层次和一定的逻辑关系,使段落篇章一目了然。标明语言

单位标明语言单位的性质、作用及相互关系。赏析表达效果“六角度”

角度四:句式特点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要重点分析语句的句式特点,不同的句式,所强调的内容和所获得的艺术效果都不同。常见的句式类型及其表达效果,有以下几种情况:句式类型表达效果长短句①长句使语言结构严谨,表意细腻。②短句使语言简洁明快,活泼自然,富有节奏感。③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整散句①整句使形式整齐,节奏和谐,富有气势。②散句表意灵活自然,可根据语境灵活运用。③整散句结合,使语句波澜起伏,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设问句引起读者注意,引发读者思考。反问句能给人语气强烈的感觉,引人思考。双重

否定句使肯定的意味更加强烈。双重

否定句使肯定的意味更加强烈。赏析表达效果“六角度”

角度五: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九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借代、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要考虑该语句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要根据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角度六:语言风格、语言特点、语体等

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有时还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言风格、语言特点、语体等,从语言风格、语言特点、语体等是否协调一致的角度进行赏析。突破点一赏析词语知识梳理

某些词语往往具有特殊的语境内涵或表达效果,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就是分析语句中的关键词语的作用。从人称代词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就是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人称代词的特点和作用。考点解读步骤解说借助语感在阅读语段时,借助对词语、句子字面意义的理解,初步感知词语的意义。借助语法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要适当考虑词性、词类活用、句子成分、句式特点等,准确把握词语的语法功能。借助语境①细读语段,揣摩语意,把握词语的含义、词义的侧重点、词的范围以及感情色彩。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其语境义,分析词语在文章结构、表情达意等方面的表达效果。借助语体借助语体色彩、语言风格,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技法点拨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四借助”例1(2023·江苏镇江模拟)下面的文段中有两个重叠形式“翩翩、慌慌张张”,请简要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王熙凤)从里头绕进园子的便门来。但只见:黄花满地,白柳横坡。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石中清流激湍,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翩,疏林如画。西风乍紧,初罢莺啼;暖日当暄,又添蛩语。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纵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笙簧盈耳,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于是凤姐儿方移步前来。将转过了一重山坡,见两三个婆子慌慌张张的走来,见了凤姐儿,笑说道:“我们奶奶见二奶奶只是不来,急的了不得,叫奴才们又来请奶奶来了。”凤姐儿说道:“你们奶奶就是这么急脚鬼似的。”典例分析借助语感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和谐。借助语法使用叠词,不仅传神地描写出枝头红叶的轻盈飞舞以及婆子们内心的焦急,而且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和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借助语体《红楼梦》中大量使用接近口语的通俗浅显的北方官话,质朴自然、平实无华,用词准确生动、新鲜传神、富有立体感。【答案】①用词准确生动:“翩翩”描绘出枝头红叶轻盈飞舞的样子,富有动态美;“慌慌张张”描写了婆子们举止的慌乱,突出人物内心的焦急。②使用叠词:不仅传神地描写出事物的特征、人物的心情,而且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富有音乐美。1.(2023·湖南长沙模拟)下面文段中画横的句子中有三个重叠形式“条条、常常、时时”,说说它们和“每条、经常、不时”相比,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针对训练借助语感借助语法借助语境“条条、常常、时时”这些重叠词的使用,首先给人一种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使得句子读起来更加流畅,富有诗意。这种重复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还加深了读者对杨柳形象的印象。相比之下,“每条、经常、不时”虽然意思相近,但缺乏了这种音韵上的美感和强调效果。(示例)①三个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使语言富有音乐美。②叠词具有强调作用,“条条、常常、时时”强调了枝条之多、频率之繁、时间之久,突出了杨柳高而能下、高而不忘本的可贵品质。从词性上看,重叠形式在这里起到了形容词或副词的作用,强化了描述的程度。如“条条”强调了数量之多且无一例外,“常常”和“时时”则分别强化了动作的频率和持续性,使得杨柳对根的依恋之情显得更为深切和频繁。而“每条、经常、不时”虽也能表达相同的意思,但在程度上显得较为平淡,缺乏了这种强化效果。联系上下文,划线句子描绘的是杨柳对泥土中根本的深情依恋和恭敬之态。使用“条条、常常、时时”这样的重叠词,更加生动地展现了杨柳的这种情感状态,让读者仿佛能看到每一根柳条都在低头顾盼,每时每刻都在向根部致意。这种描绘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立体感,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杨柳之美在于其下垂与不忘根本的品格。而“每条、经常、不时”虽然也能传达这一意思,但在情感表达的细腻度和画面感上略显不足。借助语体该段文字采用了较为文艺化的语言风格,重叠词的使用符合这种语体的特点。2.(2022·全国新高考Ⅱ卷)文中写到自己的祖父,没有一处使用“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针对训练

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在阅读这段文字时,不使用“他”而直接以“祖父”称呼,使得整个叙述过程充满了一种亲昵和直接的情感交流。这种表达方式增强了文本的亲切感,让读者仿佛能够直接感受到作者与祖父之间的深厚情感,从而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从语法的角度来看,第三人称代词“他”通常用于指代与说话者关系不确定的个体,这种指代方式可能带来一定的距离感。而文中通过反复使用“祖父”一词,直接指向了叙述者的直系长辈,强调了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文中不使用这个第三人称代词来指代祖父,在体现作者对祖父的尊重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祖孙二人的亲密关系。联系上下文,我们可以发现“祖父”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这不仅是对祖父身份的直接确认,更是对祖父形象的深刻刻画和情感的强烈表达。通过不断提及“祖父”,作者构建了一个充满家族情感和记忆的语境,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对祖父的思念和尊重。借助语感借助语法借助语境借助语体①“他”通常指交谈双方以外的第三方,文中用“祖父”而不用“他”,体现了作者对祖父的尊重,也表现了二人关系非常亲近。②反复说“祖父”,给人以心心念念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祖父的思念。从语体色彩和语言风格来看,这段文字采用了朴素而深情的叙述方式,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和修辞手法,却能打动人心。不使用“他”而直接用“祖父”称呼,符合这种质朴无华的语言风格,使得文章更加贴近人心,易于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这种表达方式也体现了作者对家族情感的珍视和传承,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温暖而有力的力量。3.(2023·辽宁朝阳联考)文中多处出现“母亲”二字,但没有一处用“她”来代替,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母亲的病还没好透,我也病了,高烧昏睡。弟弟做了汤,父亲切了最细的面条,邻居送来了老母鸡汤。母亲强撑着叫人扶起来,做了我最喜欢的鸡蛋汤,端到我的面前。当母亲那冰冷的手触到我像火一样烫的前额时,我在昏沉中哭了!我的病很快好了,与其说是药物的功效,倒不如说是母爱的滋补。但母亲因受凉、劳累,再度病危,又躺了一个多月才能下地。这次大病,母亲元气大伤,再也没能恢复过来。后来我参军、转业,到县城、省城、京城工作,每每稍有时间,总不由自主地跑回家陪陪母亲。九十年代初“深圳热”时,我得到一个极其难得的工作机会,风烛残年的母亲一听说我要去的深圳在几千公里之外,便寝食难安。我虽真心不舍,却也坚决地放弃了这次调动,相当于放弃了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机遇。朋友每每为我惋惜,我却至今不悔——母亲的安心足以弥补一切。针对训练①“她”是女性第三人称代词,文中均使用“母亲”而不用“她”,体现了“我”对母亲的重视与尊重,表现了“我”与母亲关系的亲密;②文中反复提及“母亲”,给人心心念念的感觉,表达出“我”对母亲的眷恋之情。4.(2023·四川内江模拟)作者在文段甲、乙、丙三处对苏轼用了三个不同的称谓:“苏公”“苏轼”“他”。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这样表达的作用。针对训练

古往今来,诗词中的一些带关键性的警句,往往一语双关或富于多方面的含意,具有十分深广的思想容量,经得住人们反复咀嚼和回味,能引起人们的深思,如苏轼在《定风波》上片结束时,用了这么一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只要想想[甲]苏公饱经沧桑的遭遇,我们就能掂出这句话的分量。确实如此,[乙]苏轼所经受的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实在太多了。[丙]他一生长期被贬在外,尝尽了人世的艰辛。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他对来自各方面的打击和挫折早已习以为常了,不惊恐,不退缩,任其自然,坦然处之。总之,“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非常形象地表现出了苏轼的气度、胸襟以及对人生的态度,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解析]用三个不同的称谓,从行文整体感受上看,可以避免行文的机械呆板,作者写到“只要想想苏公……的遭遇,我们就能掂出这句话的分量”,“苏公”是作者对苏轼的敬称,体现了作者对苏轼的景仰和钦佩。用“苏轼”的称谓,是作者在进行客观的叙述,如“苏轼所经受的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实在太多了”,这是客观描述;后面用“他”也是指代,如“他一生长期被贬在外,尝尽了人世的艰辛”,这里的“他”承前指代苏轼,第三人称的表述显得客观冷静,对苏轼的遭遇进行冷静客观的评价。①用三个不同的称谓,可以让语言更为活泼,避免了行文的呆板。②“苏公”是作者对苏轼的敬称,体现了作者对苏轼的景仰和钦佩。③“苏轼”及“他”是客观指代,表明作者对苏轼的遭遇进行冷静客观的评价。突破点二赏析标点符号一、辨析标点符号作用牢记“七要”方法解释要明确功用明确每一种标点符号的功用,正确地分析其作用要揣摩语气不能只看某一分句,要揣摩整个句子的语气。要分析结构厘清单句、复句以及各分句之间的结构关系要紧扣语境标点在特定语境下有变通,语境不同作用也不同要理解句意辨析标点符号的作用要和正确理解句意结合起来要注意区别某些标点符号的用法易混淆,需细心区别要综合分析正确理解句意,结合句意、语气和作者情感分析技法点拨方法解释第一步把握大意细读原文,揣摩所考查的标点符号前后语言环境,把握有关句子的大意第二步分析作用根据句子大意和分句之间的关系,结合句子的表达效果分析标点的作用第三步验证答案归纳答案,并且从语气、语境、词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等方面验证答案技法点拨二、辨析标点符号作用“三步骤”例2(2023·新课标Ⅰ卷)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①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像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风越大,他的抵抗也越大,似乎是和狂风决一死战。猛的一股风顶得他透不出气,②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仿佛是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打出这个嗝,他继续往前奔走,往前冲进,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住这个巨人;他全身的筋肉没有一处松懈,像被蚂蚁围攻的绿虫,全身摇动着抵御。典例分析第一步:把握大意第①处,“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描述祥子在狂风中拉车的状态,“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是祥子逆着狂风拉车时的动作。第②处,“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是祥子被狂风迎面吹时的反应。第二步:分析作用第①处,叙述时如果中间不做停顿或仅用顿号做停顿便会显得动作连贯,减弱祥子拉车的艰难吃力感,但用两个逗号将三个动作分隔开来做较长的停顿,则更能够显出祥子拉车的艰难吃力。第②处,使用两个逗号将“半天”从句子中独立出来,使这一时间状语更加突出,强调祥子在狂风下“透不出气”“闭住口”的时间之长,而忍了半天才打出一个嗝,也凸显出祥子在狂风中坚持拉车的痛苦与窘态。第三步:验证答案从语境、词义等方面验证,确定答案没有漏掉要点。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从两处画横线的部分中任选一处分析逗号的表现力。第①处:①逗号让画线处成为三个独立语句,对三个动作起到强调作用;

②逗号标示的停顿,使三个动作不再具有流畅性,表现了前行的艰难。第②处:①逗号让画线处成为三个独立语句,强调闭住口和打嗝间隔时间长,打嗝不顺畅;②让“透不出气”的感觉更强烈。1.(2023·山东临沂模拟)标点符号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引号具有怎样的表现力。

要准确而全面地了解鲁迅,不仅需要了解“魏晋文章”,而且需要了解“托尼学说”。正是在这样的上下文中,比较文学显示出了其特别的意义。跨越语言、跨越文化甚至跨越学科,走出固定的语言和文化局限乃至“牢笼”,不仅增加了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视角,它本身也成为理解文学与文化现象的先决条件。针对训练第一步:把握大意原文中提到“要准确而全面地了解鲁迅,不仅需要了解‘魏晋文章’,而且需要了解‘托尼学说’”。这里,“魏晋文章”和“托尼学说”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和西方学术思想,引号的使用意在强调这些概念的非直接性、特定性或引用性质。接着,划线句子“跨越语言、跨越文化甚至跨越学科,走出固定的语言和文化局限乃至‘牢笼’”进一步阐述了理解鲁迅(乃至更广泛的文化现象)所需的广泛视野和突破。第二步:分析作用“走出固定的语言和文化局限乃至‘牢笼’”,这里引号标示特殊含义,“牢笼”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语言、文化的禁锢比喻为牢笼,使表述更加生动形象。同时引号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强调了“牢笼”的语义比“局限”更深,更具有束缚性质。第三步:验证答案从语境、词义等方面验证,确定答案没有漏掉要点。①引号标示特殊含义,“牢笼”在这里指的是语言、文化的禁锢,比喻修辞使表述更加生动形象。②引号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强调了“牢笼”的语义比“局限”更深。2.(2023·广东三校联考)文学作品往往借助标点来增强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引号所具有的表现力。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从原文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在赞美杨柳的美时,与其他花木进行了对比,特别是强调了杨柳的下垂之美。随后,作者提到“红杏”和“古木”的生长特性,即它们都是向上发展的。这里的“出墙”和“参天”被特别用引号标注,说明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描述性词语,而是带有某种特殊含义或情感色彩的。第一步:把握大意针对训练第二步:分析作用“红杏出墙”形容春色正浓,情趣盎然,后多借指妻子有外遇,故“出墙”暗含“红杏出墙,不守正道”之意。“参天”本指(树木等)高耸在天空中,结合“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可知,此处意指“高踞在上,树大忘根”。两处引号都标示所引词语暗含贬义,结合后文“枝叶花果蒸蒸日上……绝不理睬它呢?”分析可知,这里借助引号不仅是说花木长得高,还隐含了对它们向上发展却张扬忘本的批评嘲讽。①两处引号都标示所引词语具有特殊含义。②“出墙”暗含“红杏出墙,不守正道”之意,“参天”意指“高踞在上,树大忘根”。③借助引号不仅说花木长得高,还隐含了对它们向上发展却张扬忘本的批评嘲讽。第三步:验证答案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两个逗号也可以改为顿号,但不如逗号表达效果好,为什么但最先来到人间的春意,总是被雄踞大地的严冬拒绝,稀释,泯灭。正因为这样,每逢这春之将至的日子,人们都会格外兴奋、敏感和好奇。针对训练[解析】句子“总是被雄踞大地的严冬拒绝,稀释,泯灭”中两个逗号将“拒绝”“稀释”“泯灭”三个动词分隔开来,使停顿延长,结合“但最先来到人间的春意,总是被雄踞大地的严冬拒绝,稀释,泯灭”可知,这样更能突出严冬的冷酷无情;如果换成顿号,停顿时间较短,无此表达效果。①两个逗号将“拒绝”“稀释”“泯灭”三个动词分隔开来,使停顿延长,这样更能突出严冬的冷酷无情;②顿号停顿时间较短,无此表达效果。突破点三赏析句式知识梳理

赏析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就是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句式变换前后表达效果的不同。一般与赏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结合在一起考查。考点解读方法解释第一步明要求审清题干,明确要求,找准答题切入口。第二步细分析细读语段,根据语境分析句意与句式特点。第三步赏效果①结合句意,从句式特点和语体色彩方面分析原文与改句表达效果的不同。②)从修辞角度分析原文与改句表达效果的不同。③从用词角度分析原文与改句表达效果的不同。技法点拨赏析句式表达效果“三步骤”例3(2023·全国乙卷)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改成:“年下办年货、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开会、送人情出份子,都一起去。”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

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生产队有事找他们,队长总是说:“去!找找俩老头!”“俩老头”不是“两个老头”的意思,是说他们特别亲密的关系,类似“哥俩”“姐俩”。按说应该叫他“老头俩”,不过没有这么说话的,所以人们只能叫他们“俩老头”。典例分析第一步:明要求本题要求赏析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并与改句进行比较。第二步:细分析整个文段运用的是口语化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俩老头不管干什么,都一起行动的事。分句结构相似,句式整齐。第三步:赏效果①从句式和语体色彩分析,结合“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出份子”等语言特点来看,整个文段运用的是口语化的语言。画线句为短句,改句为长单句,短句属于口语的一种特点。画线句与整个文段短句化的口语特点相符,而改句为一般的长单句,与整个文段的语体不协调。②从修辞角度分析,画线句连用四个“……,一起……”的句式,属于排比修辞。“一起”出现四次,属于反复修辞。改句没有运用修辞,画线句的排比和反复修辞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强调了俩老头关系密切,形影不离。①原文以排比形式列举了生活中的四种情形,让人自然想到俩老头做其他事情也都“一起”。②原文中“一起”反复出现,起到强调作用。③原文与上下文多用短句的风格相一致。1.(2023·江西九江模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你让母亲花白了鬓发,让父亲走进了夕阳,你还在彼岸。”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针对训练

秋天了,谁在岸上等你?野雏菊向着太阳,擎出盛满了果实的托盘。可是一个又一个秋天啊,你让等待的人花白了鬓发,直到那头有金色皮毛的老牛牵着父亲走进了夕阳,你还在彼岸徘徊。

第一步:明要求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题目的要求,即分析为什么原文中的划线句子表达效果比改写后的句子更好。这要求我们不仅要理解两个句子的基本语义,还要深入探究它们在表达情感、细节描绘、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差异。第二步:细分析细读原文和改写后的句子,我们可以发现几个关键差异:句式与节奏、细节与画面感、称谓与情感、第三步:赏效果句式特点:原文通过长短句结合的方式,使句子节奏更加多变,有利于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波动。细节描绘:原文通过具体的细节(如金色皮毛的老牛、父亲走进夕阳等)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和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修辞手法:原文中的“牵着父亲走进了夕阳”不仅描绘了具体的场景,还运用了双关手法,既指父亲的晚归,又暗示了父亲的年迈和生命的黄昏。这种修辞手法丰富了句子的内涵,增强了表达效果。用词准确:原文中的“直到”、“徘徊”等词语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离开故乡之久、父母牵挂之深以及自己内心的愧疚与徘徊不定。这些词语的运用使得句子更加生动、具体、感人。情感表达:原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深深眷恋和愧疚之情。这种情感表达是改写后的句子所无法比拟的。①原文长短句结合,有利于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波动。改句句式虽整齐但显得平淡无味。②称谓不同,细节不同,强调的重点不同。原文把母亲称为“等待的人”,突出了母亲对孩子长久的思念;父亲被“那头有金色皮毛的老牛牵着”,突出了父亲默默地把对孩子的爱放在心里,辛勤耕耘。改句突出的是父母的衰老。③原文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牵着父亲走进了夕阳”既写出了父亲的晚归,有画面感,又写出了父亲的年迈。④原文用词准确,较好地表达了作者的真实情感。“直到”一词写出了作者离开故乡之久,父母对孩子的牵挂之深;“徘徊”从细节上写出作者为追求理想不愿回来的愧疚心理。⑤原文符合文章抒情风格,与上句联系紧密。改句表达过于简洁。(任意三点即可)2.(2023·山东滨州模拟)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成:“蓝得丰富、澄澈而光亮。”从意思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针对训练这是一种不可名状的蓝,只要有一小块这样的颜色,就足以令人赞不绝口了,每抬头看一眼,都要惊呼:哦!有这样蓝的天!而天空是无边无际的,好像九天之外,也是这样蓝着。蓝得丰富,蓝得慷慨,蓝得澄澈而光亮。第一步:明要求第二步:细分析第三步:赏效果审清题干,本题要求分析原文中划线句子为何表达效果更好,相较于改写后的句子“蓝得丰富、澄澈而光亮”。这需要我们从句式、修辞、用词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句式特点:原文句子由三个短句组成,每个短句都以“蓝得”开头,形成了一种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这种句式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还通过重复“蓝得”这一表述,强化了天空蓝色的丰富性、慷慨性和澄澈光亮的特质。相比之下,改写后的句子虽然也包含了这些特点,但作为一个整体的长句,其表达效果显得较为平淡,缺乏原文的层次感和韵律美。语境分析:原文中的这句话出现在对天空之蓝的赞美之中,前文已经通过“不可名状的蓝”、“令人赞不绝口”等表述铺垫了天空蓝色的独特与美丽。因此,原文句子在语境中起到了进一步升华和强调的作用,使读者对天空蓝色的感受更加深刻。①原句是三个短句,反复出现“蓝”,强调了天空“蓝”;而改句是一个句子,只是简单地说明了天空“蓝”的特点。②原句“慷慨”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而改句没有。原文句子之所以表达效果更好,是因为它巧妙地运用了短句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及精准的用词,使得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富有节奏感和感染力。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强化了天空蓝色的丰富性、慷慨性和澄澈光亮的特质,还使得读者对天空蓝色的感受更加深刻和难忘突破点四赏析修辞手法知识梳理

根据表达效果的不同,九种修辞手法可以分为“生动形象类”和“增强语气类”。生动形象类: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增强语气类: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划分,在某些特定语境下,一些修辞手法可能兼有上述两种表达效果。作者运用修辞手法,目的有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等等。应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领会修辞手法的构成和表达效果。考点解读方法解释第一步明手法审清题干,明确要求赏析的修辞手法及内容第二步细分析根据语境,推敲赏析内容的句意与结构第三步赏效果结合修辞手法,赏析语句所用修辞手法的构成和表达效果技法点拨赏析修辞手法“三步骤”4、

(2021·全国新高考Ⅰ卷)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汁醇味正的文明盛宴,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典例分析第一步:明手法题干已经明确“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要求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第二步:细分析画波浪线的句子的结构:“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并列式的名词性词组,且上下两句的意思是相关的,都有关传统民间艺术,对仗非常工整。“描绘城乡风物”和“传播时代精神”都是动宾式结构,动词“描绘”对应“传播”,名词“城乡”对应“时代”,名词“风物”对应“精神”,“城乡风物”“时代精神”都是偏正(修饰+中心词)式结构,词性相同,意思相近,且对仗工整。

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内容上相关,构成一组对偶句。技法演示1(2023·山东济宁模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但网络交流,不是在自我空间里自说自话,需要尊重公序规则;公共空间,也不是锁在抽屉里的日记本,需要保持公共理性。有表达就有责任,有自由就有担当,有言论就有边界,每个人有了这样的媒介素养,才能呵护好我们共同的集体生活,让信息汪洋中的小船,不致被喧嚣的情绪倾覆和吞噬。“有表达就有责任,有自由就有担当,有言论就有边界”,连用三个“有……就有……”的句式,构成排比句,(分析构成)三个“有”分别从表达、自由、言论三个不同侧面,强调网络交流中作为言论主体的我们的责任、担当和边界,使内容更加丰富具体;三句话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从多个角度确定了规则的重要性,增强了语势,增强了表达效果。(赏析效果)题干已经明确“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要求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第一步:明手法第二步:细分析第三步:赏效果①排比,三个整齐的句式增强了语势,多角度确定了规则的重要性。针对训练

2、

(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在所难免的。栾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栾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①设问:一问一答,从多个角度回答了研发失败对栾恩杰等航天工作者产生的影响,引人思考。②排比:用三个“意味着”的语句,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把失败带来的严重后果有层次地表达出来。首先分析设问。设问是先提出问题,之后作出回答。本题中,先问“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之后作出回答“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突然之间换了赛道”。从内容来看,从多个角度回答了研发失败对栾恩杰等航天工作者产生的影响;从阅读效果来看,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接着分析排比。连续使用三个“意味着……”,构成排比。从表达内容来看,排比句有层次地表达了失败带来的严重后果;从句式结构来看,排比句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强化了表达的情感。第一步:明手法题干已经明确“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要求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第二步:细分析第三步:赏效果针对训练

3.(2023·山东潍坊统考)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当天气冷到极致时,大雪终于是落下了。此刻,徘徊在风雪弥漫的田埂上,我似乎看到,紫燕喳喳地已经站在起跑线上憧憬未来了,塘柳也甩动着婀娜的腰肢露出鹅黄了,梅花也欢天喜地地绽放枝头了,翠竹也不甘示弱地临风挺立了。针对训练第一步:明要求第二步:细分析第三步:赏效果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紫燕“站在起跑线上憧憬未来”,塘柳“甩动着婀娜的腰肢”,梅花“欢天喜地”,翠竹“不甘示弱”“挺立”,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些词语赋予了紫燕、塘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