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独流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天津市静海区独流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天津市静海区独流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天津市静海区独流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天津市静海区独流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静海区独流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与哺乳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均有核膜和核仁的消失和重建B.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两次,但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C.形成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异常精子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D.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会发生一种或两种类型的基因重组2.下列关于草原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一般小于热带雨林B.草原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分层现象C.草原上的生物可通过捕食等种间关系共同进化D.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3.生长素可通过处于根中央部位的中柱细胞被运送到根尖,到达根尖质,生长素会重新分配到围绕中柱的组织中,且自上往下(远离根的方向)地被运送到根的伸长区,这与根尖的造粉体密切相关,上述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作用于根的伸长区,可调节细胞的伸长生长B.根尖水平放置时,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到抑制C.图中造粉体的重新定位引起了IAA的横向运输D.在重力和造粉体的作用下,根尖附近生长素的浓度会发生改变4.下列关于激素和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激素不组成细胞结构B.激素调节具有微量高效性C.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D.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5.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膜的运输方式主要有自由扩散(单纯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如图曲线表示的运输方式是()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 D.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B.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肾上腺、胰岛、卵巢和唾液腺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D.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来源于体液,但不属于内环境7.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的特点决定诱变育种时需要处理大量的材料B.杂交育种能产生新基因C.六倍体小麦的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是三倍体D.三倍体无子西瓜高度不育的原因是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8.(10分)下图为人体内几种免疫细胞参与机体免疫的机制图解,其中①表示病原体,②③表示某种物质,④⑤⑥⑦⑧⑨代表某种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抗原呈递细胞膜表面可能含有多种抗原识别受体B.⑤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作用C.⑥在抗原作用下细胞周期缩短,核糖体活动增强D.⑧裂解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是人体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婴儿可以无意识排尿,成人在适宜的环境下才排尿。据图回答问题:(1)婴儿排尿反射神经中枢位于方框_________内,产生尿意的神经中枢位于方框__________内。(2)兴奋传到D某一处时膜内外电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神经中枢有__________个突触,兴奋在C处的传递(导)速度__________于D处。(4)婴儿排尿无意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引起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退耕还林”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图是科研人员对某地不同退耕年限植物群落的物种数目变化的调查结果,请分析作答:(1)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___________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发生在退耕地上的演替为___________,其演替速度快的原因是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了________。(3)该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决定植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而决定动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4)如果第2年在该地区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并加以保护,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将_______(填“不发生变化”“提前”或“推后”)。与自然演替相比,退耕还林与禁牧使得该山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填“变快”或“变慢"),这说明人类活动________。(5)若干年后发现该群落出现了分布比较均匀的山毛榉种群,调查该物种种群密度时,采取如下操作:①选择山毛榉分布比较均匀长5千米宽1千米的长方形地块;②将该地块分成三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样方;③样方为边长5米的正方形;④每个样方内山毛榉的数量记录如下:样方第一样方第二样方第三样方个体数354①根据该同学的调查,该原始森林中山毛榉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②该调查结果并不可靠原因是___________。11.(14分)T细胞可以识别并杀死肿瘤细胞。研究发现,肿瘤细胞通过改变自身而产生免疫逃逸。为应对免疫逃逸,研究者分离出患者的T细胞,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使T细胞表达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CAR),培养后再输回患者体内,即可进行肿瘤免疫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1)T淋巴细胞是骨髓造血干细胞经分裂、_________产生,在________中发育成熟。由图1可知,通过___________的特异性结合,可刺激CAR-T细胞释放颗粒酶、穿孔素及多种细胞因子,高效杀伤肿瘤细胞。(2)研究发现,输入人体的CAR-T细胞,一部分转变为另一种非特异失去杀伤能力的细胞,导致其杀灭肿瘤的功能减退。为了研究这一变化的原因,研究者构建体外模型,设计一种针对胰腺癌等癌细胞表面特有抗原M的CAR-T细胞,简称M-CAR-T,开展如下实验:将制备的M-CAR-T细胞与胰腺癌细胞共培养不同时间,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将与胰腺细胞接触过0天、28天的M-CAR-T细胞即M-CAR-T(0天)、M-CAR-T(28天)及不能特异性识别胰腺癌细胞抗原M的另一种CAR-T细胞(CD19CAR-T)分别与胰腺癌细胞共培养一定时间后,检测胰腺癌细胞的存活率,结果如下表。实验组别M-CAR-T(0天)CD19CAR-TM-CAR-T(28天)胰腺癌细胞存活率(%)0110%90%注:细胞存活率=处理组/对照组①图1、2和上表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②进一步研究发现,M-CAR-T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一段时间后,M-CAR-T细胞中S基因表达增加,同时其结构功能更倾向于非特异细胞。欲验证S基因的表达与非特异细胞形成之间的关系,请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3)结合上述实验,解释M-CAR-T失效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4)M-CAR-T细胞免疫作用减弱除了(2)中提到的原因,推测实际使用中还可能会有哪些因素导致M-CAR-T作用减弱或者无法在治疗中使用?___________(至少写出2点)12.独脚金内酯是新发现的一类植物激素﹐在根部合成向上运输,影响侧枝生长。为了研究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对侧枝生长发育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1)科研人员用GR24处理拟南芥的野生型和突变体植株,结果如图1。据实验结果推测,GR24的作用是______侧枝产生,不同浓度GR24处理突变体植株后侧枝数目变化不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2)为了进一步研究GR24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用野生型植株进行了图2所示实验,结果如图3。据图3分析,GR24对侧枝生长___________,推测GR24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3)据图3的结果,科研人员提出了一个假设;在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沿主茎极性运输时,GR24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外运输。为验证该假设,采用与图2相同的切段进行实验。①实验组:用NAA处理主茎,在侧枝处施加___________,在固体培养基___________中施加适量的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检测主茎下端放射性强度。②对照组:用NAA处理主茎,在侧枝处施加与实验组等量的相同物质,相应的固定培养基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检测主茎下端放射性强度。若该假设正确,则预期结果为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由分析可知,核膜和核仁的消失和重建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共有的特征,A正确;B、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此后停止分裂,因此减数分裂过程中没有细胞周期,B正确;C、形成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异常精子是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开的染色体没有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导致的异常,C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都属于基因重组,因此,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会发生一种或两种类型的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C。2、B【解析】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中的动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现象,且其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也不同,草原群落在垂直方向也有分层现象,只是没有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明显。【详解】A、草原所处的环境条件使其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要小于热带雨林,A正确;B、草原群落在垂直方向上也有分层现象,B错误;C、草原生物间可通过捕食等种间关系相互选择,共同进化,C正确;D、取样器取样法可用来调查草原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D正确。故选B。3、C【解析】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总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不能颠倒。横向运输就是指生长素由茎(光源)的一侧横向移动到另一侧(背光)的运输方式,由此造成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实际上应与电荷分布有关。非极性运输是通过韧皮部进行运输的。【详解】A、生长素是由根尖分生区合成并分泌,作用于伸长区,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使细胞体积增大,调节细胞的伸长生长,A正确;B、根尖水平放置时,由于重力的作用是生长素在尖端部位横向运输,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高,由于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到抑制,B正确;C、据题意可知,生长素自上往下(远离根的方向)地被运送到根的伸长区,与根尖的造粉体密切相关,因此图中造粉体的重新定位引起了IAA的极性运输,IAA的横向运输与重力等因素有关,C错误;D、在重力和造粉体的作用下,根尖附近生长素的浓度会发生改变,因此根尖水平放置时,根向地生长,D正确。故选C。4、C【解析】1.激素既不组成细胞成分,又不提供能量,只起调节细胞的代谢的作用,激素是由动物的内分泌腺分泌的,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激素分泌后随着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作用于靶细胞,调节靶细胞的代谢,激素在人体内含量很少,但是作用很大。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1)微量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详解】A、激素既不组成细胞成分,又不提供能量,只起调节细胞的代谢的作用,A正确;B、激素调节具有微量高效性,B正确;C、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C错误;D、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D正确。故选C。5、A【解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也需要消耗能量。【详解】据图分析,被转运分子的浓度越大,运输速率越快,完全取决于浓度差,没有出现饱和现象,说明该物质的运输不需要载体的协助,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A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平时学生中要善于去总结.①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②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a.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b.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③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a.载体(核糖体);b.能量(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6、D【解析】1、体液的概念和组成:在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体液中除含有大量的水以外,还含有许多离子和化合物,它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是体液的一部分。2、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详解】A、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约占1/3,A错误;B、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并不是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比如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B错误;C、肾上腺、胰岛、卵巢属于内分泌腺,分泌物直接进入细胞外液,唾液腺是外分泌腺,其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流入口腔,C错误;D、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这些液体直接与外界相通,虽然来源于体液,但不属于内环境,D正确。故选D。7、A【解析】1、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2、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只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形成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详解】A、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所以诱变育种时需要处理大量的材料才能得到需要的新性状,A正确;B、杂交育种不能产生新基因,只能将已有优良性状集合到同一个体上,B错误;C、六倍体小麦的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该单倍体细胞内含有三个染色体组,C错误;D、三倍体无子西瓜高度不育的原因是细胞同源染色体为奇数,联会过程中发生紊乱,难以形成正常配子,D错误。故选A。8、C【解析】该图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图中①表示抗原,②表示抗体,③表示细胞因子,④表示辅助性T细胞,⑤表示B细胞,⑥表示浆细胞,⑦表示记忆B细胞,⑧表示细胞毒性T细胞,⑨表示记忆T细胞。【详解】A、抗原呈递细胞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因此抗原呈递细胞膜表面可能含有多种抗原识别受体,A正确;B、⑤B细胞的活化需要抗原直接刺激和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的变化并与之结合的两个信号刺激和辅助性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作用,B正确;C、⑥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不能分裂,因此不存在细胞周期,C错误;D、⑧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过程受基因的控制,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9、①.乙②.甲③.外负内正④.5⑤.慢⑥.大脑发育不完善⑦.兴奋或抑制【解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反射及反射弧、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明确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从题意和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1)分析图示可知: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方框乙内的神经中枢代表(婴儿)脊髓中的排尿反射神经中枢;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其中含有的神经中枢是产生尿意的神经中枢;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2)兴奋传到D(传出神经)某一处时,其兴奋部位膜内外的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3)突触是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图中方框甲代表的大脑皮层中的神经中枢有2个突触,方框乙代表的脊髓神经中枢内有3个突触,共计5个突触。C处为突触,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变化,而兴奋在D所示的传出神经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因此兴奋在C处的传递(导)速度慢于D处。(4)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因婴儿大脑发育不完善,所以婴儿排尿无意识。(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需借助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来完成。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其中兴奋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抑制性神经递质能抑制突触后膜的兴奋。可见,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引起乙兴奋或抑制。【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不能准确判断反射弧的各部分组成。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①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如图中的“”)判断: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②根据效应器与感受器判断:与感受器相连的是传入神经,与效应器相连的是传出神经。③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脊髓灰质前角(较大的一边)相连的是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是传入神经。10、(1)物种组成(2)①.次生演替②.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3)①.光照②.食物条件(4)①.提前②.变快③.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5)①.0.16株/m2②.选取的样方数目过少,每个样方的面积太小【解析】1.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

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小问1详解】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小问2详解】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其中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发生在退耕地上的演替,正因为退耕地保留了原有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其演替速度才较快。【小问3详解】该群落在演替的过程中,植物主要竞争阳光,因此决定植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而动物主要竞争食物,因此决定动物优势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食物条件。【小问4详解】如果人为种植一些灌木和乔木,会加快自然演替的速度,则草本植物的丰富度达到最大的时间将提前。与自然演替相比,退耕还林与禁牧可以帮助群落重建,使演替速度加快,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小问5详解】①根据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法计算各样方的种群数量平均值,即(3+5+4)÷3=4(株),即边长5米的正方形样方中平均有4株山毛榉,则种群密度为4÷25=0.16(株/m2)。②由种群密度计算结果可见,该调查结果并不可靠。因为样方选取数目太少、面积太小,导致在所取样方中山毛榉数量少。对此可以扩大样方面积,增加样方数目,以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并能准确区分不同演替类型,再结合种群密度的调查要求进行作答。11、(1)①.分化②.胸腺③.CAR与肿瘤抗原(2)①.随着M-CAR-T细胞与肿瘤细胞培养时间的延长,M-CAR-T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减少,逐渐失去杀伤能力②.敲除(抑制)M-CAR-T细胞中的S基因(的表达),检测非特异性细胞的数目或占比,与对照组相比,若占比下降,说明S基因表达升高,促进M-CAR-T细胞向非特异性细胞转化(3)CAR-T与肿瘤细胞接触时间延长,导致S基因表达提高,使M-CAR-T细胞向非特异性细胞分化,杀伤力下降(4)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改变;对正常细胞的有较强的杀伤力【解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B);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一种免疫防护作用。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异常时,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若该功能异常,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机体内的细胞因物理、化学或病毒等致癌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癌变,这是体内最危险的“敌人”。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识别这些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小问1详解】T淋巴细胞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经分裂、分化产生的,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免疫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中心细胞。由图1可知,通T细胞表面的CAR与肿瘤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后,可刺激CAR-T细胞释放颗粒酶、穿孔素及多种细胞因子,从而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小问2详解】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将制备的M-CAR-T细胞与胰腺癌细胞共培养时间的延长,M-CAR-T细胞中能表达M-CAR受体的比例越来越低,据此结合表中的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如下:①图1、2和上表的实验结果是随着M-CAR-T细胞与肿瘤细胞培养时间的延长,M-CAR-T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减少,逐渐失去杀伤能力。②进一步研究发现,M-CAR-T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一段时间后,M-CAR-T细胞中S基因表达增加,同时其结构功能更倾向于非特异细胞。实验目的是验证S基因的表达与非特异细胞形成之间的关系,据此可知实验设计的自变量是S基因的有无,因变量是非特异性细胞的数目,据此实验设计思路如下:敲除(抑制)M-CAR-T细胞中的S基因(的表达),然后与为处理的细胞分别与肿瘤细胞培养适宜时间,然后检测非特异性细胞的数目或占比;相应的结果和结论应该为:与对照组相比,若占比下降,说明S基因表达升高,促进M-CAR-T细胞向非特异性细胞转化【小问3详解】根据上述实验推测M-CAR-T失效的原因应该是随着CAR-T与肿瘤细胞接触时间延长,导致该细胞中S基因表达提高,进而使M-CAR-T细胞向非特异性细胞分化,导致杀伤力下降。【小问4详解】题中显示,肿瘤细胞通过改变自身而产生免疫逃逸,据此可推测,M-CA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