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提供进化的原材料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阐明遗传变异的本质,但解释了进化的实质C.野生型红眼果蝇群体出现了白眼突变个体,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长期使用抗生素会诱导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变异,进而使细菌产生较强的耐药性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B.正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D.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会因自我调节能力丧失而难以恢复3.2017年诺贝尔获奖者在研究果蝇的羽化(从蛹变为蝇)昼夜节律过程中,克隆出野生型昼夜节律基因per及其三个等位基因pers、perL、perOl,通过实验验证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野生型昼夜节律24h,即表现为正常节律,突变基因pers、perL、perOl分别导致果蝇的羽化节律的周期变为19h、1h和无节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果蝇的羽化节律性状和红眼白眼性状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B.四种品系自由交配若干代后种群中果蝇的基因型共有14种C.per及pers。perL、perOl分别控制了不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D.perOl突变体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交配,若子代雄果蝇都表现为无节律,则无节律为显性性状4.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字母A~E表示信息分子,数字表示相关的生理变化。据此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信息分子A是神经递质,E是胰岛素B.人体内信息分子B的分泌量受到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调节C.信息分子C是抗利尿激素,图中发生的生理变化①是肾小管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弱D.信息分子D是淋巴因子,图中发生的生理变化②是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5.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制作装片的正确顺序是A.染色→解离→漂洗→压片 B.解离→漂洗→染色→压片C.漂洗→解离→染色→压片 D.解离→染色→漂洗→压片6.水稻的基因型为Aa,自交后代中的纯合体占总数的()A.100% B.75% C.50% D.25%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亚洲飞蝗属于群居性昆虫,其繁殖能力强、数量多,是主要的农业害虫之一。探索防治亚洲飞蝗的措施,有利于农作物增产。回答下列问题:(1)在生态系统中,亚洲飞蝗属于消费者,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为评估亚洲飞蝗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往往需要调查其种群密度﹐调查时采用标记重捕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2)亚洲飞蝗的雌虫能利用前翅发声,吸引雄虫前来交尾繁殖后代,该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功能。请据此原理设计一个降低亚洲飞蝗种群数量的方案:______________。(3)请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防治亚洲飞蝗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8.(10分)探究植物激素对根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以菊花为实验材料进行以下实验:对菊花幼苗施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10天后对主根长度和侧根数目分别进行计数,结果如表。测定项目生长素浓度(10﹣6mol/L)050100150200主根长度(相对值)10.90.70.50.3侧根数目(个)46863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生长素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一类化合物。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______(极性/非极性)运输。(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生长素浓度为150×10﹣6mol/L时,_______(促进/抑制)生长侧根,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生长素浓度会_____(促进/抑制)主根伸长。(3)某同学由于操作疏忽,未对某浓度生长素溶液做标记,用该生长素溶液作用于菊花幼苗后侧根的数目是6,为确定该生长素的实际浓度,最简便的方法是将生长素溶液______(处理)后作用于插条,若_____,则生长素浓度为150×l0﹣6mol/L;反之则生长素浓度为50×10﹣6mol/L。9.(10分)已知钙离子及钙信号转导对根的向重力性有着重要作用,但是钙信号转导对根的负向光性有何影响?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进行了探究。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1)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钙(CaCl2)处理水稻幼苗根尖24h后,测量根的负向光性弯曲度及根生长速率,结果见图1。(注:不同浓度的CaCl2对水稻幼苗根生长速率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结果未显示)向溶液中添加CaCl2后发现,低于100µmol·L-1CaCl2对水稻幼苗根的负向光性弯曲具有_____________效应,50•mol·L-1CaCl2对水稻幼苗根的生长速率和负向光性弯曲度促进程度最大,但当CaCl2浓度高于100µmol·L-1时,对水稻幼苗根的负向光性的影响为__________________。(2)用不同浓度的钙离子通道阻断剂氯化镧(LaCL3)处理水稻幼苗根尖24h后,测量根的负向光性弯曲度及根生长速率,结果见图2。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水培溶液中的LaCL3浓度的升高,水稻幼苗根___________。当LaCL3浓度达12µmol·L-1时,__________________。(3)为验证LaCL3对水稻种子根负向光性和生长速率的抑制作用与Ca2+信号有关,向LaCL3溶液中加入了100µmol·L-1CaCl2,结果发现,100µumol·L-1CaCl2能使水稻幼苗根负向光性弯曲有所恢复,苗根的生长速率也有相似的效果。为研究CaCl2、LaCL3对根向光侧和背光侧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在进行上述实验时,还测定了生长素浓度数据,结果见表。CaCl2、LaCL3分别及组合处理24h对水稻幼苗根向光侧和背光侧生长素含量的影响处理生长素浓度向光侧/(ng·g-1)背光侧/(ng·g-1)水14237750µmol/LCaCl21183986µmol/LLaCl32292886µmol/LLaCl3-100µmol/LCaCl2176351结果表明,50µmol·L-1CaCl2和6µmol·L-1LaCl3单独处理对IAA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的影响分别为_______________。添加100µmol·L-1CaCl2可_______________LaCL3的作用。(4)其他实验证据表明,光受体接受单侧光信号后可调节生长素载体基因的表达和载体的极性分布,请结合此证据并综合上述研究结果,请完成对单侧光照引发根的负向光性弯曲生长的可能机制的阐述。单侧光照→_________________→促进生长素载体基因表达,增加生长素载体数量并形成极性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造成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细胞伸长,根出现负向光性弯曲生长。10.(10分)为应对温室气体急增引起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威胁。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即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达到二氧化碳零增长。下图1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图中面积大小代表其同化能量的多少。图2为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中能量的流动情况,字母代表能量值,松毛虫摄入的能量为2.2×109kJ,c中能量为6×108kJ,b中能量为1.2×109kJ,杜鹃同化能量为2.4×108kJ。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的①过程主要为_________,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_。食物网可表示为_________。(2)引起全球温室气体急增的主要原因_________,要实现“碳中和”,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3)图2中的马尾松对应图1中成分为_________(填符号),c中的能量是_________同化的能量。(4)图2中b表示松毛虫用于_________的能量,松毛虫到杜鹃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为_________(用图2中字母表示)。11.(15分)玉米是生物实验的好材料,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顶部生雄花序,侧面生雌花序),玉米的染色体有20条,下面以玉米为材料来完成相关的实验。(1)将发芽的玉米种子研磨液过滤置于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并55℃水浴加热2min,试管中如果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有__________的存在。(2)将玉米幼苗培养,欲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需用显微镜观察根尖__________区处于_________期的细胞,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晰。(3)在一个育种实验中,采用植株A、B玉米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种授粉所获得的玉米粒色如下表授粉紫红粒玉米/粒黄粒玉米/粒Ⅰ587196Ⅱ0823Ⅲ412386①在进行以上三种传粉实验时,常需要将雌、雄花序在人工授粉前和授粉后用袋子罩住,目的是__________。②用G代表显性性状,g代表隐形性状,则植株A基因型为__________,授粉Ⅰ的子代中,紫红色玉米粒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只进行授粉Ⅲ一种实验,根据表Ⅲ中实验结果,如何进一步设计实验确定玉米粒色的显隐性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迁入和迁入、自然选择、遗传漂变等。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详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A错误;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阐明遗传变异的本质,也不能解释进化的实质,B错误;C、野生型红眼果蝇群体出现了白眼突变个体,说明发生了突变,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正确;D、细菌产生的抗药性变异是在自然选择起作用之前就已产生的,抗生素只是起了选择作用,D错误。故选C。2、D【解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详解】A、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物种丰富度低,故抵抗力稳定性相对较弱,A错误;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错误;C、同等强度干扰下,由于草原气候适宜,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速度快,C错误;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会因自我调节能力丧失而难以恢复,D正确。故选D。3、B【解析】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两对或两对以上的染色体上的控制生物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其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3、基因突变的特点:(1)普遍性,即所有的生物都能发生基因突变;(2)随机性,即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任何一个DNA分子中,DNA分子任何部位;(3)不定向性,即基因可以向任意方向突变,但都是变为其等位基因;(4)低频性;(5)多害少利性。【详解】A、因为节律基因和红眼白眼基因都在X染色体上,而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故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不能用果蝇的羽化节律性状和红眼、白眼性状,A错误;B、四种品系自由交配若干代后种群中雌果蝇的基因型有10种,雄果蝇的基因型有4种,共14种,B正确;C、per及其三个等位基因pers、perL、perOl分别控制了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即相对性状,C错误;D、判断显隐性,可选择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所表现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由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当选择到隐性雌性和显性雄性杂交时,后代会表现出雌性与父本的表现型一致,雄性与母本的表现型一致的现象,此时可判断亲本雄性的表现型为显性,D错误。故选B。4、C【解析】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其中A能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应为神经递质;B能作用于甲状腺,应为促甲状腺激素;C能作用于肾小管,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应为抗利尿激素;D能作用于B淋巴细胞,应为淋巴因子;E能作用于组织细胞,降低血糖浓度,应为胰岛素。【详解】A、据试题分析,信息分子A是神经递质,E是胰岛素,A正确;B、B为促甲状腺激素,其分泌量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调节,B正确;C、信息分子C是抗利尿激素,图中发生的生理变化①是肾小管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强,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C错误;D、淋巴因子能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因此②处的生理变化是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该过程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故选C。5、B【解析】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首先剪取培养好的洋葱根尖2~3mm(取材);然后放在酒精和盐酸的混合液中进行解离,使组织细胞分散开(解离);解离后放在清水中漂洗10min,以洗去解离液,防止影响染色的效果(漂洗);染色用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溶液(染色);最后一步是压片,即制片。【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和观察。因此,制作装片的正确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压片,故选B。6、C【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水稻基因型为Aa,其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a=1:1,因此该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其中AA和aa均为纯合体,因此自交后代中的纯合体占总数的50%,C正确。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等②.亚洲飞蝗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2)①.信息传递②.模拟雌虫前翅发声来吸引雄虫并将其杀灭,改变亚洲飞蝗种群的性别比例,使该种群的出生率下降,从而达到降低其种群数量的目的(3)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小问1详解】亚洲飞蝗属于消费者,可以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由于亚洲飞蝗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小问2详解】亚洲飞蝗的雌虫能利用前翅发声(物理信息),吸引雄虫前来交尾繁殖后代,该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功能,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据此,可以模拟雌虫前翅发声来吸引雄虫并将其杀灭,改变亚洲飞蝗种群的性别比例,使该种群的出生率下降,从而达到降低其种群数量的目的。【小问3详解】防治亚洲飞蝗,使得植物的能量不会流入亚洲飞蝗,是为了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点睛】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量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8、①.非极性②.促进③.抑制④.适当稀释⑤.生根数目大于6【解析】根据不同浓度下主根长度、侧根数目与生长素浓度为0时的比较,可判断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还是抑制。据表可知,促进侧根生成的最适浓度在50×l0-6mol/L~150×l0-6mol/L之间。【详解】(1)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它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在幼嫩组织中,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2)据表可知,生长素浓度为150×l0-6mol/L时,与生长素浓度为0时相比,侧根数目增加,但主根长度减小,说明该浓度促进侧根生成,但抑制主根伸长。(3)若某同学由于操作疏忽,未对某浓度生长素溶液做标记,用该生长素溶液作用于菊花幼苗后侧根的数目是6,据表可知该溶液的浓度为150×l0-6mol/L或50×l0-6mol/L,为确定该生长素的实际浓度,最简便的方法是将生长素溶液适当稀释后作用于插条,根据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若生根数目大于6,则该生长素溶液原浓度为150×l0-6mol/L;若生根数目小于6,则该生长素溶液原浓度为50×l0-6mol/L。【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考查对生长素作用、运输、作用特点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明确生长素的作用:是调节生命活动,而不是催化生化反应。(2)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当生长素溶液浓度超过最适浓度时,促进作用减弱,但稀释该溶液后,浓度更接近最适浓度,促进作用会增强。9、(1)①.促进②.均表现出抑制效应(2)①.负向光性弯曲度变小,水稻幼苗根的生长速率也降低②.负向光性完全消失,根的生长也严重地受到抑制(3)①.促进和抑制②.部分抵消(部分对抗)(4)①.激活光受体,将信号传到核内②.在钙离子的参与下完成生长素的背光运输【解析】分析数据,不同浓度的氯化钙处理对于水稻的幼根负向光性弯曲的影响不同,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小问1详解】根据图1分析,发现加入氯化钙以后与对照组相比较(不加入的组)在低于100µmol·L-1CaCl2的情况下,加入组要比不加组负向光性弯曲度大,所以说明有促进效应,而当CaCl2浓度高于100µmol·L-1时,对水稻幼苗根的负向光性的影响为抑制,此时加入组的纵坐标低于了不加入组的;【小问2详解】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水培溶液中的LaCL3浓度的升高,与不加入组比较,水稻幼苗根负向光性弯曲度变小,水稻幼苗根的生长速率也降低,负向光性完全消失,根的生长也严重地受到抑制;【小问3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分析,50µmol·L-1CaCl2单独处理时,幼苗根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较加水组是减少了的,而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升高了,说明50µmol·L-1CaCl2单独处理时对IAA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的影响是促进作用,而单独使用6µmol·L-1LaCl3处理的时候幼苗根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较加水组是增加了的,而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降低了,说明而单独使用6µmol·L-1LaCl3处理时对IAA从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的影响是促进作用有抑制作用;添加100µmol·L-1CaCl2后对于LaCL3的作用有部分抵消;【小问4详解】题干信息表明光受体接受单侧光信号后可调节生长素载体基因的表达和载体的极性分布,所以可以推测单侧光照→激活光受体,将信号传到核内→促进生长素载体基因表达,增加生长素载体数量并形成极性分布→在钙离子的参与下完成生长素的背光运输→最终造成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细胞伸长,根出现负向光性弯曲生长。【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相关实验,考生要能够对于题干信息进行梳理分析,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解题。10、(1)①.光合作用②.含碳有机物③.(2)①.二氧化碳增多②.大量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3)①.乙②.杜鹃(4)①.生长、发育、繁殖②.15%③.d、f【解析】分析图1:甲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乙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分析图2:a表示松毛虫同化的能量;b表示松毛虫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表示松毛虫的粪便量,d表示松毛虫流向分解者的能量,e表示杜鹃的同化量,f是杜鹃的粪便量。【小问1详解】结合分析可知,图中甲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乙是生产者,故①过程主要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②表示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该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含碳有机物;丙代表各级消费者,其中A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B、C相当,D最少,所以图1中可能存在捕食食物链(网)为:。【小问2详解】引起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增多;要实现碳中和,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大量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等。【小问3详解】图2中的马尾松属于生产者,对应图1中成分为乙;c中的能量是杜鹃摄入的能量-粪便的能量,为杜鹃同化的能量。【小问4详解】图2中的b是松毛虫同化作用除去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表示松毛虫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能量传递效率为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故松毛虫到杜鹃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a×100%=2.4×108/(2.2×109kJ-6×108kJ)×100%=15%;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其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和下一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故包括图中的d和f。【点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