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高级中学2025届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高级中学2025届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高级中学2025届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高级中学2025届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高级中学2025届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高级中学2025届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小麦育种专家育成的“小麦二体异附加系”,能将长穗偃麦草的抗病、高产等基因转移到小麦中。普通小麦6n=42,记为42W;长穗偃麦草2n=14,记为14E。如图为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选育“小麦二体异附加系”示意图。根据流程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为同一个物种,杂交产生的F1为四倍体B.①过程可用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C.乙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不能联会,产生8种染色体数目的配子D.丁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有两条来自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占1/22.细胞代谢的过程需要酶的催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的代谢活动B.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酶与底物混合前要调节pHC.在线粒体的基质中存在着大量的分解葡萄糖的酶D.在真核细胞中,核外没有DNA合成酶与RNA合成酶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型为Rr的圆粒豌豆逐代自交,纯合圆粒逐渐增加,但豌豆并未发生进化B.某森林中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是自然选择作用下由一个物种进化成的两个种群C.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生物间形成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D.有害基因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基因频率会逐渐降为零4.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需分别用35S、32P对不同噬菌体进行标记B.搅拌目的是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C.用35S标记的噬菌体进行实验,保温时间过长会使沉淀物中出现较强的放射性D.该实验能证明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但不能直接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5.下列关于在探索遗传物质过程中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格里菲思实验中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既有S型菌也有R型菌B.艾弗里的实验中出现S型菌落的原因是R型细菌发生基因重组的结果C.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32P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会变强D.烟草花叶病毒的重建实验中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6.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子代A系鼠的浆细胞裂解了移植的B系鼠皮肤B.C系鼠的皮肤没有引起子代A系鼠的免疫应答C.B系鼠和C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A系鼠是抗体D.注射淋巴细胞使子代A系鼠的基因型发生改变7.非洲猪瘟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双链DNA,2019年年底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遗传物质是单链RNA。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非洲猪瘟病毒DNA两条链的脱氧核甘酸序列不相同B.新型冠状病毒的RNA都是具有遗传效应的基因片段C.可以用加有动物血清的液体培养基来培养这两种病毒D.两种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可以得到5种相同产物8.(10分)如图为细胞内某些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整个DNA分子转录形成的mRNA含有多个起始密码子B.图中两核糖体最终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不同C.图示过程可能发生在洋葱根尖细胞核内D.图示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都为A与T配对、G与C配对二、非选择题9.(10分)草莓比较耐阴,若将其栽种在光照强度较弱的温室大棚里可能更加适宜生长。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了遮光处理对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材料用具:二叶期草莓幼苗若干、遮阳网(网内光强为自然光强1/3左右)、光合分析测定仪等。实验步骤与分析:选取生长状况相似的草莓幼苗若干,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用遮阳网进行处理。将两组草莓幼苗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至植株长出6片叶左右,测得其净光合速率如图甲所示。(1)据图甲分析,实验组有机物累积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与预期不符,判断依据为__________。(2)有同学推测遮阴可能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反应,并据此继续进行实验得到图乙的结果。由图乙可知,实验组利用CO2的效率降低,可能的原因是遮阴使叶片温度降低,导致__________。(3)某同学推测,适当遮光可能导致叶绿素含量增加,以适应弱光环境。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该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简单的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4)综上所述,欲提高草莓的光合速率,可改变__________(填“CO2浓度”或“遮光比例”)再作进一步研究。10.(14分)我国从东北到西北基本上都有大麦的分布,尤其是在陕西、山西、甘肃、宁夏等地更是大麦的主产区。大麦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二倍体(2n=14)。因杂交去雄工作很不方便,科学家培育出一种如图所示的6号染色体三体新品系,该三体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I和II分离,染色体III因结构特殊随机分配。含III号染色体的花粉无授粉能力,雄性可育(M)对雄性不育(m)为显性(雄性不育指植株不能产生花粉),椭圆粒种子(R)对长粒种子(r)为显性。请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大麦雄性是否可育和种子形状的两对等位基因_________(填“遵循”、“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欲测定正常的大麦基因组的序列,需要对__________条染色体的DNA进行测序。(3)该三体新品系自交产生的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其中形状为_______种子种植后方便用来杂交育种。(4)在稳定遗传的大麦群体中由于隐性突变出现一株高产植株(研究发现高产与低产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为判断该突变是否发生在6号染色体上(不考虑基因R、r和染色体的交叉互换),请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来判断(所选择的亲本需写明其基因型和表现型)。①实验基本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预期结果与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干扰素是动物体内的一种蛋白质,可用于治疗病毒的感染和癌症。长期以来,人们利用相关病毒诱导白细胞产生干扰素再从血液中提取,但每升血只能提取0.05μg。1982年,我国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等技术开发研制出我国首个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干扰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相对于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取干扰素基因,从已病毒免疫的白细胞中提取mRNA,再反转录并构建的cDNA文库中获取的干扰素基因,更易在大肠杆菌中合成正常干扰素。从基因表达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2)天然的干扰素很难在体外保存,但通过蛋白质工程可得到“可保存的干扰素”。蛋白质工程以_____和_____的关系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3)在构建该基因表达载体时,需同时用限制酶HindⅢ和BstⅠ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主要目的是_____。(4)质粒中LacZ基因编码的半乳糖苷酶,能催化生成蓝色物质从而将细菌染成蓝色。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中,未被转化的大肠杆菌的生长现象是_____,含有质粒载体的大肠杆菌的生长现象是_____,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的生长现象是_____,从而获得所需重组细胞。(注:若能正常生长需要写出菌落特征)(5)转基因细菌产生的干扰素可能会成为某些人的过敏原,存在潜在风险。有科学家将干扰素基因转入小鼠基因组,获得膀胱生物反应器,最终在尿液中获得干扰素。在该操作中,应使干扰素基因在_____细胞中特异性表达。12.有机农药苯磺隆是一种除草剂,长期使用会污染环境。科研人员通过人工筛选获得高效的苯磺隆降解菌,将其扩大培养后投入污染土壤中,可将土壤中的苯磺隆降解。请回答下列问题:(1)欲选择性获得能降解苯磺隆的降解菌,可在被有机农药苯磺隆污染的土壤中取样,并在含有_______、________及水和无机盐等的基本培养基上添加_______进行选择培养。(2)若要测定培养液中选定菌种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也可选用________方法统计活菌数目。(3)将筛选的苯磺隆降解菌固定在一定的空间内定殖于土壤中能提高降解效率,固定苯横隆降解菌的一般方法为包埋法,不使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4)研究人员从苯磺隆降解菌中分离出苯磺隆降解酶,分离该降解酶的常用方法有凝胶色谱法和__________。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根据____________进行分离。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选育小麦新品种的过程。先将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得到F1,①表示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获得甲,再将甲和普通小麦杂交获得乙,乙再和普通小麦杂交获得丙,经选择获得丁,最终获得染色体组成为42E的戊。【详解】A、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杂交产生的后代F1不育,存在生殖隔离,不是同一个物种,A错误;B、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不是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B错误;C、分析题图可知,乙中来自燕麦草的染色体组是一个,因此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不能联会,产生的配子的染色体数目是21+0~7E,共8种染色体数目的配子,C正确;D、丁体细胞中含有一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自交后代中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情况是2条:1条:0条=1:2:1,因此含有两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的植株戊占1/4,D错误。故选C。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遗传与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B【解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有催化功能的物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称为核酶。酶活性受强酸、强碱、高温、重金属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酶的特点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详解】A、激素调节细跑代谢既可以通过影响靶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也可以通过影响靶细胞内某些酶基因的表达来调节酶的数量,从而调节细胞代谢,A错误;B、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酶与底物混合前要调节pH,以保证酶和底物都处于同一pH,B正确;C、在细胞质基质中存在着大量的分解葡萄糖的酶,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C错误;D、DNA和RNA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合成,因此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DNA合成酶和RNA合成酶,D错误。故选B。3、A【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基因型为Rr的圆粒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基因型频率改变了,但是基因频率不变,说明豌豆未发生进化,A正确;B、一片森林中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属于同一个物种,B错误;C、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D、有害基因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不一定会降为零,D错误。故选A。【点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4、C【解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分别用35S、32P对不同噬菌体进行标记,其中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A正确;B、搅拌的目的是使细菌外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B正确;C、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经过搅拌离心后,蛋白质外壳分布在上清液中,因此用35S标记的噬菌体进行实验,保温时间过长不会影响沉淀物中放射性的强弱,C错误;D、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因此该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直接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5、A【解析】

在探究遗传的分子基础道路上,有很多科学家做了相关的实验,其中著名的三大实验为: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为活体转化和离体转化,活体转化得到S型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使得R型转成S型;离体转化实验分别将S中的物质转入到R型中,得到DNA是S型菌的遗传物质的结论。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同位素示踪法分别标记噬菌体外壳和噬菌体的DNA,得出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的结论。③烟草花叶病毒实验:分别将烟草花叶病毒的外壳和RNA去感染烟草,得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的结论。【详解】A、格里菲思实验中,只注射活的S型菌的病死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的病死小鼠体内可分离出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A错误;B、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所以艾弗里的实验中出现S型菌落的原因是R型细菌发生基因重组的结果,B正确;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32P标记组若保温时间过短,则部分噬菌体未侵入大肠杆菌,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变强;若保温时间过长,则部分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也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变强,C正确;D、烟草花叶病毒的重建实验是将RNA和蛋白质分开,重新构建新的病毒,观察下一代病毒的类型,可以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正确。故选A。6、B【解析】

据图分析,抽取C系鼠的淋巴细胞,注射给A系鼠的胚胎,形成的子代A系鼠,被移植C系鼠的皮肤,未出现免疫排斥现象;而移植B系鼠的皮肤,会发生免疫排斥现象。【详解】A、子代A系鼠的效应T细胞裂解了移植的B系鼠的皮肤,浆细胞不能裂解移植的皮肤细胞,A错误;B、子代A系鼠对C系鼠的皮肤没有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说明C系鼠的皮肤没有引起子代A系鼠的免疫应答,B正确;C、B系鼠和C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A系鼠是抗原,C错误;D、注射淋巴细胞使子代A系鼠出现了C系鼠的淋巴细胞,但没有改变A系鼠的基因型,D错误。故选B。7、A【解析】

两种核酸的比较:英文缩写基本单位五碳糖含氮碱基存在场所结构DNA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A、C、G、T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一般是双链结构RNA核糖核苷酸核糖A、C、G、U主要存在细胞质中一般是单链结构【详解】A、非洲猪瘟病毒DNA两条链间的相应脱氧核苷酸是互补配对的,因此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A正确;B、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错误;C、培养病毒不能用普通培养基直接培养,而要用相应的活细胞来培养,C错误;D、D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和A、G、C、T四种碱基,R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核糖和A、G、C、U四种碱基,可见两种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可以得到4种相同产物,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核酸分子的结构、基因的概念以及病毒的培养等,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8、A【解析】

图示为DNA的一条链转录形成RNA的过程,同时已转录出的mRNA部分结合了核糖体正在合成多肽链,属于边转录边翻译的过程。【详解】A、一个DNA分子包括多个基因,每个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均含有起始密码子,所以整个DNA分子转录形成的mRNA含有多个起始密码子,A正确;B、图中两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的模板相同,其最终合成的多肽链氨基酸序列相同,B错误;C、图示过程表示边转录边翻译,发生在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叶绿体中,真核细胞的核基因属于转录完成后,再开始翻译,C错误;D、图示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其中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转录特有的配对方式T-A在翻译过程中没有,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遗传信息表达过程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核基因和拟核中基因以及细胞器中基因的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区别,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二、非选择题9、在实验时间内,实验组吸收的CO2总量少于对照组暗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降低提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遮光和未遮光情况下的草莓等量叶片中的色素,观察并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遮光比例【解析】

由题意呈现的实验目的(研究遮光处理对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与反映实验结果的曲线图和柱形图为切入点,明辨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而对比分析图甲中两曲线的变化趋势、图乙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固定CO2的效率和CO2的补偿点的差异,并围绕“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相关知识,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详解】(1)对比分析对照组和遮荫组的曲线变化趋势可推知,实验组(遮荫组)有机物累积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原因可能是:在实验时间内,遮阴组吸收的CO2总量少于对照组。(2)图乙显示,实验组(遮荫组)固定CO2的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O2的补偿点却高于对照组,说明遮阴使实验组的CO2的利用率降低,可能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究其原因是:遮阴使叶片温度降低,导致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酶的活性降低,进而引起实验组利用CO2的效率降低。(3)欲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适当遮光可能导致叶绿素含量增加、以适应弱光环境的推测是否正确,其实验思路为:提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遮光和未遮光情况下的草莓等量叶片的色素,观察并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4)综上分析,左右自然光强,降低了草莓叶片利用CO2的效率,因此欲提高草莓的光合速率,可改变遮光比例再作进一步研究。【点睛】本题以反映“遮光处理对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的实验结果的曲线图与柱形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10、不遵循7雄性可育椭圆形∶雄性不育长粒=1∶1长粒低产雄性不育植株(mmBB)与高产可育植株(MMbb)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种植F2各植株,最后单株收获F2的种子并统计其数量比若F2低产量植株∶高产植株=2∶1,则高产突变发生在6号染色体上;若F2低产量植株∶高产植株=3∶1,则高产突变发生在其他染色体上。【解析】

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两对基因应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图示中两对基因连锁,故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雄性不育植株不能产生花粉,故可用mm基因型的个体做母本进行杂交实验,可免去了对母本去雄的操作。【详解】(1)由图示可知,控制大麦雄性是否可育(M、m)和种子形状(R、r)的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6号染色体上,表现为连锁,故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大麦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二倍体农作物,没有性染色体,染色体数为2n=14,故测定大麦基因组的序列,需要对7条染色体的DNA进行测序。(3)该三体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Ⅰ和Ⅱ分离,染色体Ⅲ因结构特殊随机分配。可知该个体产生的花粉为MmRr、mr,由于含Ⅲ号染色体的花粉无授粉能力,故能参与受精的花粉为mr,该个体产生的雌配子为MmRr∶mr=1∶1,且都能参与受精,故该三体新品系自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MmmRrr∶mmrr=1∶1,由于雄性可育(M)对雄性不育(m)为显性(雄性不育指植株不能产生花粉),椭圆粒种子(R)对长粒种子(r)为显性,故F1表现型及比例为雄性可育椭圆形∶雄性不育长粒=1∶1。其中形状为长粒的种子由于雄性不育,故种植后杂交时无需去雄,即方便用来杂交育种。(4)设控制高产的基因为b,则突变体高产的基因型为bb,则题(3)中方便用来杂交育种的植株基因型为mmBB,其与高产植株(MMbb)杂交得到F1(MmBb),F1自交得到F2,单独种植F2各植株,最后统计F2的产量(不考虑交叉互换)。若高产突变发生在6号染色体上,则F1(MmBb)产生的雌雄配子均为Mb:mB=1∶1,F2的基因型为1MMbb∶2MmBb∶1mmBB,由于mm表现雄性不育,故mmBB不能产生后代,F2植株MMbb、MmBb分别表现为高产、普通产量,比例为1∶2,所以若F2普通产量植株:高产植株=2:1,则高产突变发生在6号染色体上;若高产突变发生在其他染色体上,则后代配子比例不受雄性不育的影响,F1(Bb)产生的雌雄配子均为b∶B=1∶1,F2的基因型为1b∶2Bb∶1BB,F2植株表现为高产、普通产量,比例为1∶3,所以若F2普通产量植株:高产植株=3:1,则高产突变发生在其它染色体上。【点睛】本题考查三体杂交的情况以及连锁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判断,最后一小题实验设计需要学生对连锁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较熟悉。11、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得的干扰素基因有内含子,在大肠杆菌中干扰素基因的转录产物中与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不能被切除,无法表达出干扰素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生物功能防止目的基因和载体任意连接(或自身环化或反向连接)无法生长正常生长,菌落呈蓝色正常生长,菌落呈白色(或无色)膀胱上皮【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得的干扰素基因有内含子,在大肠杆菌中干扰素基因的转录产物中与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不能被切除,无法表达出干扰素。因此相对于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取干扰素基因,从已病毒免疫的白细胞中提取mRNA,再反转录并构建的cDNA文库中获取的干扰素基因,更易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