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0B/1F/wKhkGWcafMmAAHluAAHbhHjrm3I166.jpg)
![山西省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0B/1F/wKhkGWcafMmAAHluAAHbhHjrm3I1662.jpg)
![山西省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0B/1F/wKhkGWcafMmAAHluAAHbhHjrm3I1663.jpg)
![山西省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0B/1F/wKhkGWcafMmAAHluAAHbhHjrm3I1664.jpg)
![山西省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0/0B/1F/wKhkGWcafMmAAHluAAHbhHjrm3I16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史实,错误的是:A、秦灭韩、赵、魏、楚、燕、齐,结束了长期的战国纷争B、秦始皇统一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帝制C、秦始皇下令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D、秦始皇时期,中国疆域达到最大,北至长城,南至越南北部2、下列关于三国鼎立局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北方,孙权巩固江东,刘备取得益州和荆州B、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C、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D、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3、下列哪一项是关于商鞅变法的正确描述?A.商鞅变法仅在秦国实施,并未影响其他诸侯国。B.商鞅变法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秦国的军事力量增强。C.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推行儒家思想。D.商鞅变法削弱了贵族权力,但并未得到君主的支持。4、关于宋朝的科举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个?A.宋朝科举制度主要选拔武官。B.宋朝科举考试取消了对于儒家经典的考查。C.宋朝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D.宋朝科举考试只允许贵族子弟参加。5、题干:下列关于秦朝统一六国的史实,表述错误的是()A.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B.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C.秦朝统一后,秦始皇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政策D.秦朝统一后,秦始皇修建了长城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6、题干:以下关于《史记》的描述,正确的是()A.《史记》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的纪传体通史B.《史记》共分为纪、传、表、志四部分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史记》共分为纪、传、表、志、论五部分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说法,正确的是:A.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得纸张成为主要书写材料。B.造纸术最早起源于西汉,并迅速普及至全国。C.唐朝时,造纸术传入欧洲,促进了文化的交流。D.宋代,由于活字印刷的出现,造纸术逐渐被淘汰。8、关于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科举考试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B.明清时期的科举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C.科举考试只允许男性参加,并且内容多为儒家经典。D.清朝末年,科举制度因过于僵化而被废除,改为新式学堂教育。9、以下哪个朝代是北宋时期的直接前身?A.隋朝B.唐朝C.五代十国D.宋朝10、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地球上的昼夜长度会发生变化?A.地球自转速度加快B.地球公转轨道半径增大C.地球赤道倾斜角度改变D.地球自转轴方向改变11、下列哪一项不是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废丞相,设内阁B.实行八股取士C.设立锦衣卫D.推行郡县制12、清朝末年,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哪些新式学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京师同文馆B.福建船政学堂C.北洋水师学堂D.京师大学堂13、下列关于《史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史记》的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C.《史记》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D.《史记》中的“本纪”主要记载了各个朝代的历史。14、以下关于《红楼梦》的说法,正确的是:A.《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原名曹沾。B.《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C.《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D.《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是亲兄妹。15、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自救,下列哪一项不是这一时期清政府采取的改革措施?A.废除科举制度B.推行新政C.预备立宪D.实施洋务运动16、关于抗日战争期间的百团大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一次由八路军发动的大规模对日作战行动B.这场战役的主要目的是破坏日军交通线,打击敌人的后勤补给C.百团大战展现了中国军队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卓越的战略战术水平D.上述所有选项均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间的历史。《春秋》的编纂者孔子认为,历史是治国安邦的镜子,因此他主张记录历史要“慎于名”,即注重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材料二:《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司马迁在编写《史记》时,采用了“纪”、“传”、“表”、“书”等多种体裁,全面、系统、深入地展现了历史的发展。问题:1.请简要说明《春秋》和《史记》的编纂体例有何不同?第二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材料二:西汉初年,陆贾在《新语·无为》中说:“夫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何以言之?昔者晋文公好田而霸,齐桓公好酒而亡;故曰:‘乐不可极,欲不可纵。’”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根据什么理论进行改革,并简述其具体措施。2.结合材料二,分析陆贾的“无为”思想对西汉初期政治的影响。第三题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下是我国某地区部分历史时期的人口分布图。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改善人口分布不均的状况。以下为部分相关措施:1.实施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吸引人口向工业发达地区流动。2.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吸引城市人口返乡。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吸引人口向西部地区转移。问题:1.分析材料一中我国人口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2.结合材料二,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为改善人口分布不均采取了哪些措施。第四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2.材料二中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有哪些内容和影响?3.材料三中的“五四运动”是如何爆发的?这次运动对中国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山西省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史实,错误的是:A、秦灭韩、赵、魏、楚、燕、齐,结束了长期的战国纷争B、秦始皇统一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帝制C、秦始皇下令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D、秦始皇时期,中国疆域达到最大,北至长城,南至越南北部答案:A解析:选项A中提到秦灭韩、赵、魏、楚、燕、齐,结束了长期的战国纷争,这是正确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实结束了战国时期的纷争。选项B、C、D也都是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正确史实。因此,错误的选项是A。2、下列关于三国鼎立局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北方,孙权巩固江东,刘备取得益州和荆州B、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C、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D、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答案:D解析:选项D中提到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这是正确的。选项A、B、C也都是关于三国鼎立局面的正确描述。因此,不正确的说法是D。实际上,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220年曹丕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建立蜀汉,222年孙权建立吴国,而不仅仅是孙权的称王。3、下列哪一项是关于商鞅变法的正确描述?A.商鞅变法仅在秦国实施,并未影响其他诸侯国。B.商鞅变法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秦国的军事力量增强。C.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推行儒家思想。D.商鞅变法削弱了贵族权力,但并未得到君主的支持。【答案】B【解析】商鞅变法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的一次重大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和军功等,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选项B正确地描述了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4、关于宋朝的科举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个?A.宋朝科举制度主要选拔武官。B.宋朝科举考试取消了对于儒家经典的考查。C.宋朝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D.宋朝科举考试只允许贵族子弟参加。【答案】C【解析】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科举制度更加公平开放,不仅面向士族阶层,也向平民开放,成为选拔政府官员的重要途径。同时,考试内容也更加丰富,强化了对于儒家经典的学习和理解。因此选项C正确。5、题干:下列关于秦朝统一六国的史实,表述错误的是()A.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B.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C.秦朝统一后,秦始皇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政策D.秦朝统一后,秦始皇修建了长城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统一六国的相关史实。A选项正确,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B选项正确,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C选项正确,秦始皇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政策,这一政策对古代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D选项错误,长城是秦朝之前的战国时期各国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而修筑的,并非秦始皇修建。因此,正确答案为D。6、题干:以下关于《史记》的描述,正确的是()A.《史记》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的纪传体通史B.《史记》共分为纪、传、表、志四部分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史记》共分为纪、传、表、志、论五部分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史记》的相关知识。A选项正确,《史记》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的纪传体通史。B选项错误,《史记》共分为纪、传、表、志四部分。C选项错误,《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但不是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D选项错误,《史记》共分为纪、传、表、志四部分,没有“论”这一部分。因此,正确答案为A。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说法,正确的是:A.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得纸张成为主要书写材料。B.造纸术最早起源于西汉,并迅速普及至全国。C.唐朝时,造纸术传入欧洲,促进了文化的交流。D.宋代,由于活字印刷的出现,造纸术逐渐被淘汰。【答案】A【解析】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早期的造纸技术,使得生产过程更为简化且成本降低,从而促进了纸张的大规模生产和使用。因此选项A正确。实际上,造纸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早的西汉时期,但它并非立刻普及;而造纸术传入欧洲是在唐代之后,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宋代虽然出现了活字印刷,但并没有导致造纸术的淘汰,反而增加了对纸张的需求。8、关于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科举考试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B.明清时期的科举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C.科举考试只允许男性参加,并且内容多为儒家经典。D.清朝末年,科举制度因过于僵化而被废除,改为新式学堂教育。【答案】C【解析】选项C的描述并不完全准确,虽然科举考试确实只允许男性参加,并且内容主要围绕儒家经典,但这并不是错误的点。真正需要指出的是,在清朝末年,随着新式学堂的兴起和社会变革的需要,传统的科举制度因其僵化性不再适应时代需求,最终在1905年被废止,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科举制度的结束。因此,根据题意寻找错误选项,本题中的误导信息在于对C选项的表述未能突出其作为错误选项的核心错误点。9、以下哪个朝代是北宋时期的直接前身?A.隋朝B.唐朝C.五代十国D.宋朝答案:C解析:五代十国是唐朝灭亡后至宋朝建立之间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国家政权频繁更迭,因此五代十国是北宋的前身。隋朝是唐朝的前身,唐朝又是五代十国之后建立宋朝的朝代。宋朝则是五代十国后的直接继承者。故选C。10、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地球上的昼夜长度会发生变化?A.地球自转速度加快B.地球公转轨道半径增大C.地球赤道倾斜角度改变D.地球自转轴方向改变答案:C解析:地球的昼夜长度变化主要与地球的赤道倾斜角度有关。当地球赤道倾斜角度改变时,不同纬度地区的日照时间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昼夜长度的变化。地球自转速度加快或减慢、公转轨道半径的变化以及自转轴方向的改变都会影响地球的昼夜长度,但它们的影响远不如赤道倾斜角度的改变显著。故选C。11、下列哪一项不是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废丞相,设内阁B.实行八股取士C.设立锦衣卫D.推行郡县制答案:D解析:明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来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实行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以统一思想;设立特务机构如锦衣卫来监视官员和百姓。而推行郡县制则是秦朝开始实施,并非明朝首创或特有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2、清朝末年,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哪些新式学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京师同文馆B.福建船政学堂C.北洋水师学堂D.京师大学堂答案:D解析: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试图通过学习西方技术来增强国力。在此期间,为培养翻译人才和技术人才,设立了多所新式学堂,其中包括京师同文馆(1862年)、福建船政学堂(1866年)以及北洋水师学堂(1880年)。但京师大学堂是后来戊戌变法时期由光绪帝下令创办的,并不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成果。实际上,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后发展成为中国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北京大学。13、下列关于《史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史记》的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C.《史记》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D.《史记》中的“本纪”主要记载了各个朝代的历史。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史记》的相关知识。《史记》中的“本纪”主要记载了各个朝代的帝王事迹,而非各个朝代的历史。因此,D项表述错误。14、以下关于《红楼梦》的说法,正确的是:A.《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原名曹沾。B.《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C.《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D.《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是亲兄妹。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红楼梦》的相关知识。《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原名曹沾;它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然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并非亲兄妹,而是亲表兄妹。因此,只有B项表述正确。15、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自救,下列哪一项不是这一时期清政府采取的改革措施?A.废除科举制度B.推行新政C.预备立宪D.实施洋务运动答案:D解析:实施洋务运动并非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的自救措施。洋务运动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场旨在通过引进西方技术来实现国家富强的改革运动,主要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而废除科举制度、推行新政、预备立宪都是清末为了应对内外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16、关于抗日战争期间的百团大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一次由八路军发动的大规模对日作战行动B.这场战役的主要目的是破坏日军交通线,打击敌人的后勤补给C.百团大战展现了中国军队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卓越的战略战术水平D.上述所有选项均正确答案:D解析: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起的一次大规模对日作战行动,从1940年8月持续到1941年1月。此次战役的主要目标是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削弱其战斗力,并且成功地展示了中国军队的坚强意志和高水平的战略战术运用。因此,上述所有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间的历史。《春秋》的编纂者孔子认为,历史是治国安邦的镜子,因此他主张记录历史要“慎于名”,即注重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材料二:《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司马迁在编写《史记》时,采用了“纪”、“传”、“表”、“书”等多种体裁,全面、系统、深入地展现了历史的发展。问题:1.请简要说明《春秋》和《史记》的编纂体例有何不同?答案:《春秋》的编纂体例是编年体,按年月顺序编排历史事件,注重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史记》的编纂体例是纪传体通史,采用纪、传、表、书等多种体裁,全面、系统、深入地展现历史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对《春秋》和《史记》编纂体例的识记能力。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春秋》以编年体为主,注重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而《史记》则以纪传体为主,采用多种体裁,全面展现历史发展。因此,两者的编纂体例存在明显差异。第二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材料二:西汉初年,陆贾在《新语·无为》中说:“夫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何以言之?昔者晋文公好田而霸,齐桓公好酒而亡;故曰:‘乐不可极,欲不可纵。’”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根据什么理论进行改革,并简述其具体措施。2.结合材料二,分析陆贾的“无为”思想对西汉初期政治的影响。答案:1.秦始皇依据的是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来进行改革。他认为周朝属于火德,而秦朝应该代表能够克制火的水德。因此,他采取了一系列与水德相关的措施,包括改变历法,将一年的开始定为十月,所有的庆祝活动都从十月开始;同时,规定了国家的颜色为黑色,这是与水德相应的颜色。2.陆贾提倡的“无为”思想实际上是一种治国理念,主张统治者应当减少干预、遵循自然规律来治理国家。这种思想对西汉初期的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汉初经历了长期战乱之后,经济凋敝,人民生活困苦。在这种背景下,汉高祖刘邦及其继任者采纳了黄老学派的“无为而治”的政策,减轻赋税徭役,让百姓休养生息。这一政策促进了社会秩序的恢复和经济的发展,为后来汉武帝时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解析:1.材料一提到的“终始五德之传”是关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循环更替的概念。秦始皇利用这一理论来论证自己取代周朝统治合法性的同时,也借此机会推行了一系列象征性及实际性的变革,比如采用黑色作为皇家专用色等,以此强调新王朝的新气象。2.对于材料二的理解,关键在于认识到“无为”并非指完全不做任何事情,而是指统治者应顺其自然,避免过度干预民众的生活和发展过程。在西汉初期,这样的理念帮助缓解了因战争造成的社会紧张局势,通过轻徭薄赋等方式激发了生产力,使得国家得以快速复苏并逐渐走向强盛。这体现了儒家以外另一种重要的中国传统政治智慧——道家哲学对于实际政务管理的有效应用。第三题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下是我国某地区部分历史时期的人口分布图。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改善人口分布不均的状况。以下为部分相关措施:1.实施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吸引人口向工业发达地区流动。2.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吸引城市人口返乡。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吸引人口向西部地区转移。问题:1.分析材料一中我国人口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2.结合材料二,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为改善人口分布不均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案:1.我国人口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有:(1)自然条件的影响: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导致人口分布不均。(2)经济因素的影响:经济发达地区吸引了大量人口,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学日常检查与评估机制计划
- 患者膳食管理经验与总结计划
- 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的计划
- 增强社区环境美化的计划
- 数学-河南金太阳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 2025年专用系统集成电路项目建议书
- 2025年轨道车辆门系统合作协议书
- 2025年火车自动采样设备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金融担保服务项目建议书
- 2025年面板检测系统项目合作计划书
- 七年级数学新北师大版(2024)下册第一章《整式的乘除》单元检测习题(含简单答案)
- 2024年财政部会计法律法规答题活动题目及答案一
- 【高等数学(工专)练习题】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2022年真题测验汇总(附答案解析)
- 施工方案(电缆敷设)
- 国能集团宁夏灵武发电厂-飞轮储能应用示范-研究分析报告
- JJF-1356-2012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释文
- Unit 1 Lesson 1语法-过去完成时态-高中英语北师大版必修第一册
-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神话中的“偷窃者”》
- 班组培训教材
-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表现
- 钢栈桥设计计算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