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第三框:社会历史的主体0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英雄之能事在造时势而已。”——梁启超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英雄史观群众史观思考:究竟谁才是历史的创造者?√××钟南山院士驰援灾区的消防官兵电信诈骗份子台独份子驰援火灾的摩托骑士抗击疫情的志愿者√√√√以下图片反映的人物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吗?什么是人民群众呢?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的含义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劳动群众是主体部分。全体公民人民群众劳动群众(主体)(1)性质:人民群众是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相对概念:敌人(2)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内涵不同。(3)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劳动群众。包括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
(4)我国人民(群众)的内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相关链接P67)(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2)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的观点(人民群众的地位)P66-1“没有普天下劳动者的劳动,你吃啥?没有劳动者的劳动你喝啥?吃喝都没了,你还臭美啥?”
提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情境探究思考
:从赵本山说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得出我们一切的物质财富都是谁创造的?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表现)穿住行用吃A.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必需的生活资料。B.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P67-1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P67-2材料2: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只会饿死在东篱旁边,怎么可能还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呢?”材料3:《诗经》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这些没有记录姓名的民间作者的作品,占据诗经的多数部分。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材料1:作者蒲松龄在写这部《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不付茶钱,听完之后再作修改写到书里面去,不断积累,终成此书。3、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表现)判断:人民群众是创造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材料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都是伟大的人民战争,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三大战役的胜利。——毛泽东材料二:在所有资产阶级大起义中,如果没有自耕农和城市平民,单靠资产阶级决不会把斗争进行到底。——恩格斯材料三: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纵观历史,每一次社会的变革,无论是以前的太平天国运动,还是现在的改革开放,都是由人民群众作为主力军推动的。提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情境探究思考
:下列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①地位: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②表现:在阶级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③实现方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P68-13、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表现)易错易混:关于“决定”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人民群众决定社会历史人民群众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生产方式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基本矛盾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人\人民群众实践√√√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的作用体现在:(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0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1、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原因P69-1二、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1)基本内容:(2)地位:二、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2、群众观点(思想上)P69-2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1)基本内容:
(2)地位: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决策指导群众实践为群众办实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二、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3、群众路线(行动上)P69-2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4、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要求
P70知识拓展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区别唯物史观唯心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谁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客观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不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历史领域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类社会现象是没有规律的、不可捉摸的、社会历史仅仅是个人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1.人民是历史主体,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2.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3.人民是推动发展的唯一动力。4.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5.群众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6.人民群众是创造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7.人民的需要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8.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领导力量。9.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易错易混辨析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实践观非唯一,矛盾是根本动力,人民是决定力量社会两大基本矛盾运动实践的生活和实践根本利益是主体,非领导力量群众观点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群众观点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含义、范围与地位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基本内容地位群众路线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基本内容地位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课堂小结1、(2021高考真题·浙江1月卷·32)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电视剧《石头开花》用10个故事向观众展示:各族干部群众以及社会扶贫力量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战胜贫困,并形成了“就算是石头,也要让它开出花来”的脱贫攻坚精神。这生动地说明,人民群众是()①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变革生产关系的主力军④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A2.(2022·浙江卷)党员干部始终要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回应民生关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蕴含的哲理是()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③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④人民群众能够主宰社会发展趋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A3.(2024·北京·高考真题)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末梢,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身边有什么问题线索,对基层减负有哪些意见建议,都可以到“留言板”说说。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公开征集问题线索和减负建议,坚持了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②直面基层工作难点,为基层减负,要以征集的意见建议作为行动出发点③理顺基层事务职责,要坚持问题导向,勇于面对矛盾,善于化解矛盾④形式是事物存在的基础,要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以形式减量促服务增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要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B4.从《尚书》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再到今天“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民本思想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观念中,这种深层次的文化是我们在作出选择时无形的“指挥棒”。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之所以坚持这样的理念,其哲学依据是(
)①人民群众是创造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③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物质资料的生产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D5、(2023·山东·高考真题)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李大钊的“为大多数人谋幸福”,从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习近平的“为民造福”,共产党人始终心怀人民群众,把群众的事一件一件办好。下列表述与材料主旨相同的是(
)①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③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④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该选项强调人民对历史的作用,而材料强调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幸福
典例精练6、(2023湖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粟(小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农作物之一。约16000年前,黄河流域的先民发现了青狗尾草的天然变异现象,于是选出穗大、不落粒的青狗尾草驯化出小米。随着小米的广泛种植,先民逐渐形成以小米种植兼渔猎采集的生活方式。约公元前4500年,小米经中亚传入印度,又沿地中海北岸及多瑙河流域传到希腊、荷兰等地,从而走向世界。从此,在世界历史上,小米在农业生产、日常烹饪、医药服用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漫长的农耕社会里,粟演化成一种文化符号,被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诗经》中有“黄鸟黄鸟,无集于穀,无啄我粟”的咏叹,苏东坡更赋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诗句。小米在梵语、波斯语中分别被称为Cinaka和Shu-shu,与“秦”“粟”谐音。英语称小米为millet,它来自中古法语,中古法语又来自拉丁语milium,所以小米的拉丁学名叫Miilacium,源自印欧语mele,是“压碎”“磨碎”的意思,由于磨成的粉很细小,无法计数,于是有了million(百万)一词。这不仅能够反映外国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具有一定联系,也可以佐证小米由我国传播出去的历史事实。
从青狗尾草华丽转身而成的小米,是中华民族贡献给全人类的珍贵礼物。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6、(2023湖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粟(小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农作物之一。约16000年前,黄河流域的先民发现了青狗尾草的天然变异现象,于是选出穗大、不落粒的青狗尾草驯化出小米。随着小米的广泛种植,先民逐渐形成以小米种植兼渔猎采集的生活方式。约公元前4500年,小米经中亚传入印度,又沿地中海北岸及多瑙河流域传到希腊、荷兰等地,从而走向世界。从此,在世界历史上,小米在农业生产、日常烹饪、医药服用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漫长的农耕社会里,粟演化成一种文化符号,被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诗经》中有“黄鸟黄鸟,无集于穀,无啄我粟”的咏叹,苏东坡更赋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诗句。小米在梵语、波斯语中分别被称为Cinaka和Shu-shu,与“秦”“粟”谐音。英语称小米为millet,它来自中古法语,中古法语又来自拉丁语milium,所以小米的拉丁学名叫Miilacium,源自印欧语mele,是“压碎”“磨碎”的意思,由于磨成的粉很细小,无法计数,于是有了million(百万)一词。这不仅能够反映外国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具有一定联系,也可以佐证小米由我国传播出去的历史事实。
从青狗尾草华丽转身而成的小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