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2_第1页
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2_第2页
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2_第3页
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2_第4页
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绍兴市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中期末调测高二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四部分,全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奥尔特曼被誉为“ChatGPT之父”。2022年11月,OpenAI推出大语言模型ChatGPT,掀起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热潮。近日在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上,奥尔特曼发表了哪些关于人工智能的最新观点?人工智能会降低我们对彼此的关注吗?1997年,当IBM公司研制的人工智能系统“深蓝”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时,有评论员预测“这将是国际象棋的终结”,此后没有人会再费心看棋或下棋。但时至今日,“我们仍对人类所做的事情非常感兴趣,几乎没人观看两个人工智能对弈,”奥尔特曼说,他在读完自己喜欢的书后,第一件事就是了解作者的生活,“我想感受到与那个引起我共鸣的人之间的联系”。奥尔特曼说,人类始终在获得更好的工具,但有一点不会改变,那就是“今天我们仍然非常关注彼此”。需要担心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工作吗?奥尔特曼认为,人工智能将对人类工作产生巨大影响。如今,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令人难以置信的生产力工具”,但尚未以经济学家担心的规模取代工作岗位。人类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奥尔特曼以自己为例说,“我并不是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我的角色是弄清楚我们将做些什么,然后与其他人合作并实现目标。”他认为,未来,人类将在更高的抽象层次工作,也将获得更多能力。比技术更难的问题……奥尔特曼指出,对人工智能进行“迭代部署”意味着社会可以逐渐习惯这项技术,并让“我们的机构有时间展开讨论,以弄清楚如何监管”。奥尔特曼认为,GPT3和GPT4在对价值观保持一致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他认为,比技术更难的问题是:谁来决定这些价值观、默认价值观是什么、界限是什么?它在不同国家如何运作?用它可以做什么以及不可以做什么?“这是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他说。(新华社《“ChatGPT之父”关于人工智能有哪些新观点》,有删改)材料二:近日,“多所高校规范大学生用AI写论文”的新闻上了热搜。据媒体报道,今年毕业季不少国内高校先后发文,就“学生如何在毕业论文中使用生成式AI”“AI代写在论文中的比例”等问题作出规范。湖北大学本科生院2024年4月10日发布通知,宣布在本科毕业论文审核过程中,试行加入对论文使用生成式AI风险情况的检测;4月28日,福州大学也发布通知,决定对2024届本科论文进行AI代写的检测,并以此作为评奖评优的参考依据;天津科技大学则对“生成式AI检测结果超过40%”的学生发出警示并要求自查自纠;也有学校规定了AI的合理使用情形、超标后的复检办法。如何看待“AI写论文”,是应当如一部分高校一样“检测、警示”,还是像另一部分高校与学生一样“合理使用与复检”?这个问题其实可以拆分为“代写”与“论文”两个层次,同时,“AI写论文”的问题应跳出简单的“代写”与“论文”的层次,从人类知识生产与知识传授的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论文”与“考试”还不大一样,可以视之为特殊的“开卷考试”,写作者本来就应该去广搜博采文献、引证前人成果、提出自身新说。一个人写出一篇论文,至少可以向外界显示两点:其一,此人已经学习掌握了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公共知识;其二,此人还已经创造出了新的知识。基于这两点,高校才会颁发给他学位,作为他的知识与智力水平的证明。进一步说,如果将“通过考试”定性为“掌握已有公共知识”,并将“论文写作”拆分为“知识传授的证明”与“知识生产的成果”这两部分的话,那么AI在其中的角色就更值得辨析了,这也将影响到我们对“如何看待AI代写论文”这一问题的答案。2023年3月15日,美国媒体报道,刚刚发布的GPT4以高分通过了各种标准化考试。SAT拿下700分,GRE几乎满分,在律师模拟考试中,GPT4也考到了前10%左右。GPT4在标准化考试中的无往不利显示,AI模型展现了自己在“掌握已有公共知识”上的强大威力。毫不客气地说,AI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只会死记硬背、只能掌握已有公共知识的学生,“知识传授”的模式面临颠覆。而从“知识生产”的角度来看,真正称得上“为人类创造新的知识”的论文其实少之又少,类似“牛顿开创多个学科范式”“维特根斯坦难倒答辩教授”的情况极为少见,绝大多数论文至多只能证明这个学生“学会了已有知识”、可以从事相关工作了。而如果有代写的话,甚至连这一点都未必能够证明:“记问之学”尚且“不足以为人师”,遑论连这记问之学都是抄来或是求助于AI得来的。AI大模型未必能像一些后现代狂想一样“让大部分人失业”,但在目前“迅速学会人类已有知识”的前景已经愈来愈清晰,对人类传统意义上知识传承与知识生产的模式形成挑战。AI已经能够威胁一部分职业,也显现出至少是“协助知识生产”的能力。写论文与评论文的人如果不能适应这种挑战,恐将落入在知识传承上“连AI都不如”的窘境。如果学生在AI的协助下可以创造新的知识,那么AI就无愧“副驾驶”(copilot)之位;但若是学生使用AI只是在重复堆砌已有知识或者说“AI来传承已有知识更快更好”的话,那么不仅“AI代写论文”并不足取,论文背后的这门学科是否还需要设置专业、招聘教师、招收学生,本身都已经是问题了。至此,“AI写论文”的问题就可以化约为另一个问题:旧有的知识传承与知识生产模式,如何适应AI模型带来的冲击。全球高校都或多或少地面临“精英过剩”“博士危机”的现实,旧有的学科设置与教学科研体系如何不至于沦落为“还不如交给AI”,将是比“如何看待AI写论文”更为重要的问题。美国沃顿商学院伊桑·莫利克就在2023年要求“我的学生必须用AI写作业”,展现了主动求变的前瞻性。(王競《多所高校规范大学生用AI写论文:应重新思考知识的生产与传授模式》,有删改)1.下列对奥尔特曼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在不断获得更好的工具,人工智能是人类获得的一种工具,人们并不会因此降低对彼此的关注。B.人工智能虽然对人类工作产生巨大影响,但不会规模化地取代人类的工作岗位,人们无需过多担心。C.人工智能促使人类思考自己将做什么,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人类在更高的抽象层次工作,去获得更多能力。D.面对人工智能的迭代更新,人类应该积极思考如何对其进行监管,为其确定正确的价值观,厘定价值边界。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A.论文写作可以视之为特殊的考试,能写作论文表明写作者已学习掌握了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公共知识,并能创造出新的知识。B.GPT4在标准化考试中的无往不利,显示目前AI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只会死记硬背、只能掌握已有公共知识的学生。C.美国沃顿商学院伊桑·莫利克教授要求学生必须用AI写作业,显示了中西方大学在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和观念的不同。D.目前AI对人类传统意义上知识传承与知识生产的模式已经形成了挑战,写论文与评论文的人要适应这种挑战,否则将落入在知识传承上“连AI都不如”的窘境。3.下列同学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与运用,跟材料的主张不相符的一项是()A.王同学在论文创作中使用AI来搜集文献、处理数据。B.李同学在运用AI协助写作时,主动识别并处理AI生成的错误信息。C.赵同学起草了一份倡议,呼吁同学们“理智并清醒地认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局限性”。D.徐同学运用AI生成论文观点,修改、完善相关论据。4.在AI对人类传统意义上知识传承与知识生产的模式形成挑战的背景下,大学生和高校应该如何合理应对?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现代人工智能领域的奠基人之一李飞飞教授认为,“人应当是人工智能的核心”,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橘颂(节选)张炜劈柴燃烧的声音真好。在这个特殊的月份,屋外比屋内暖和得多,特别是入夜之后,屋里有些冷。他坐在桌前,拥着橘颂,把灯苗捻大。端详了一会儿屋子,觉得墙上光光的,应该贴点什么。“我要写一张大字了。”橘颂跳到铺好的宣纸上,他不得不把它抱到一边去。蘸饱了墨,想想要写的字。最后他写了八个字:“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署上名字,盖了印章。贴在墙上,退远些看。意犹未尽,再写一张:“青黄杂糅,文章烂兮。”橘颂站在刚贴好的大字下面,仰脸看着。老文公念了两遍,对它说:“这是战国大诗人屈原的诗啊,他在赞美一棵橘树。”夜深了。难以入睡。老文公发现橘颂今夜像自己,毫无困意。他知道这是为什么——明天就是那个大日子,河两岸的槐花要开了。“我们早些睡吧,攒足精神,去看那片槐花。我们不是一直在等这一天吗?”他率先躺下,拍拍橘颂。老文公睡着了。醒来太晚。他对睡眼惺忪的橘颂说:“咱们得抓紧点,今明两天有重要的事情啊!”早餐过后,他去书架上取来请柬。看过槐花后有一个重要事项,就是要亲自把它们交到两人手中。他在请柬上填写具体时间:明晚七点。“走吧,今明两天有我们忙的哩。”他将请柬放进内衣口袋,按了按。一出门就是熏人的花香。“这可非比寻常啊!河边的槐花是有名的,听说那些采蜜的人,每年春天都来河岸搭帐篷。当然了,这是从前,时代已经发生了变迁。”他揪着橘颂的两只胖爪,迈下石阶。上午十点,多好的太阳,天上没有一丝云彩。河北岸,那一片树冠一夜间变得雪白,银色披挂,堆积得像小山,又像浪涌。他站在最后一级石阶上,屏住呼吸。“颂啊,你该从背上下来了,你要就近看,好好看。这是春天的高潮!一个连一个的高潮!前些天咱们看过了迎春、连翘、桃李、山樱、丁香、梧桐和紫藤!顺着石墙哗哗流下来的紫藤啊!你得记住!”橘颂一边走一边嗅,眯起双眼。它轻手轻脚,像惧怕,像害羞,走到一棵高大的槐树跟前。它仰脸,纵身一跳,向上爬去。它一口气爬到了树顶。老文公从繁花中寻找它的脸庞。好密的花冠。“橘颂,你在哪里?”为了一个盛隆的夜晚,老文公精心准备。这是第一次宴请。他觉得自己正代表亲人,举行一场迟到的宴会。赴宴的只有两户,三人。但这是整个的山村,所有的乡亲。条件所限,菜肴只能如此。他认为这场晚宴既要丰盛,还要讲究。橘颂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它在树顶折下一些槐花,当槐花扑扑落地时,老文公就把它们兜在怀中。那将在最后作为主菜端上:槐花饼,外焦里嫩,香气扑鼻,微咸,有一点蜜的味道。他庆幸自己带来几只高脚酒杯。“我这穷讲究的毛病一辈子都改不了,不过,多尊贵的客人!”他把杯子找出,擦得锃亮。餐具不错。他特别满意的是三叉青铜烛台和一包蜡烛。“我们今晚要点蜡烛了!”他对橘颂说。橘颂跳上桌子,嗅着刚铺上的桌布。他把每一道菜肴写在纸上:腌小黄瓜、火腿、香椿鸡蛋、蒲菜汤、煎鱼、炖蘑菇、肉片白菜。最后:槐花饼。他看着排成诗行一样的菜单,点点头:“不错。”半下午时分,杯子和白瓷碟一一摆上。一瓶上好的干红、一瓶老酒。五点多钟,门敲响了。李转莲提前来到,带来几只松花蛋。她要帮厨,老文公说:“这可不行。您是客人。”李转莲的另一只手里有个布卷,一直没有放下。“那是什么宝贝?”李转莲把布卷放下。随着一点点展开露出了斑斓的颜色——一棵橘树。大伞一样的树冠,墨绿的叶子,累累硕果缀满枝头,而且是上下左右对称生出。老文公站在桌前,一直没有出声。橘颂跃上桌子,老文公赶紧将它搅住。他深吸一口气:“多么棒!这就是我要的那棵橘树!”李转莲两手合在胸前。“咱这就贴在墙上!有了它,才是真正的晚宴啊!待会儿我们要敬它一杯!”他放下橘颂,寻找贴画的地方。它被贴在了墙的正中,桌子对面。老文公摆好凳子,将五个瓷盘端正一下,又加了白色的餐巾。他去灶屋完成最后的菜肴,让李转莲坐在桌前。天就要黑下来,蜡烛插上了青钢三叉烛台。晶莹的杯子和瓷盘映着烛光。一股香气溢出,李转莲坐不住了。她想推开灶屋,可门是合上的。“哎呀,太香了!”李转莲在门外喊。老棘拐一手扯着水根,一手提着布袋出现了。老文公端出一张又大又圆的槐花饼。“老哥啊!”他叫着,放下饼,拍打老棘拐的肩膀,抚摸水根的头发。“我没别的好东西,就带来这个吧。”老棘拐打开布袋,取出一串蘑菇,还有一个很大的玻璃瓶,是一瓶水。“这是最好的,再没有比它们更好的!”老文公双手捧住。大家入座。橘颂坐在垫高的凳子上,在老文公身侧,对面是老棘拐。它和大家一样,大瓷碟上放了一个小碟,不同的是里面盛满鱼丸。老文公举杯站起,看着墙上的橘树。烛光闪闪,枝叶摇动,金色的果实一伸手就能摘下。“尊敬的女士,先生们!在这个槐花盛开的夜晚,请接受我们——我和橘颂我们俩的祝福!”(有删改)[注]小说《橘颂》讲述了86岁的老文公在冬日将尽之时,为奔赴与故乡春天的约会,带着名叫橘颂的猫住进祖上留下来的山间石屋,专心整理自己的书稿,并与石头村留守的村民交往的故事。文本二:橘颂(节选)屈原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纷缊宜脩,姱而不丑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劈柴燃烧声音真好”既指劈柴燃烧悦耳好听,也指这声音给人带来内心的温暖感觉。B.虽然只有两户三人赴宴,但老文公精心备宴,郑重其事地发出请柬,生活简单却有仪式感。C.李转莲是老文公晚宴迎来的第一位客人,她带来了一幅画——一棵橘树,礼虽轻情谊却重。D.邻居一一送来礼物,老文公对礼物逐个赞美,体现出乡村社会人与人之间繁琐的礼仪规范。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看槐花、做槐花饼、槐花盛开夜晚的春日宴,“槐花”在小说中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B.小说的环境描写,既有如劈柴、槐树的正面描写,也有如迎春、连翘等通过人物语言进行的侧面描写。C.小说中划线句描画的那棵橘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照应材料二中屈原对橘树的描写与歌咏。D.小说并没有一波三折的情节和浓墨重彩的人物刻画,恬淡平和的叙述使文本呈现出散文化的特质。8.“橘颂”“橘树”在文中多次出现,请简要分析标题“橘颂”中隐含的多重意蕴。9.《橘颂》“能让人于极淡处去体味生活的极简情境”。校文学社刊拟将本小说推介给全校师生,请你结合小说内容撰写一则文学短评,对小说的这一艺术特色作简要赏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①,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②,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节选自苏轼《留侯论》,有删改)材料二: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③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节选自苏轼《贾谊论》,有删改)[注]①鼎镬:即鼎锅,杀人刑具。②贲、育:指孟贲、夏育,古代勇士。③灌婴:西汉初大臣。与绛侯周勃等共同平定诸吕,拥立文帝。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子房A受书B于圯上C之老人也D其事甚怪E然F亦安知其非秦之世G有隐君子者H出而试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彼其能有所忍也”与“非子房其谁全之?”中的“其”意义和用法不同。B.孺子,小子的意思,与《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的“竖子”意思用法相同。C.“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与“夫谋之一不见用”中的“见”意义和用法不同。D.遽,指急、突然,与《促织》中“遽扑之”的“遽”意义和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人将张良受书于圯上老人看做奇闻怪事,而苏轼却认为,这是圣贤故意用态度傲慢无理、言语粗恶的方式深深羞辱他,从而使他能有忍耐之心。B.项羽因为不能忍耐,所以虽百战百胜却轻易消耗了兵力;而刘邦能忍,所以保存了全部兵力等待项羽的衰亡,最终取得楚汉之争的胜利。C.贾谊,作青年,应该向上得皇帝信任,向下从容、深交周勃、灌婴等老臣,而不应抛弃元老和既定国策,在一朝一夕间另搞一套,这样运用才华实在不宜。D.大智大勇之人,胸怀极大抱负、志向高远,故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无故受到侮辱也不愤怒,像张良、刘邦一直是这样的,项羽、贾谊就没能做到。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2)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14.两段材料都提到了“忍”,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张良的“忍”与贾谊的“不忍”。(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辛弃疾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①,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②惨。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注]①传说宝剑落到水里,用普通灯光在水中照明不行,只有用犀牛角点燃在水中才不致被熄灭。②鱼龙:指水中怪物,暗喻朝中阻遏抗战的小人。15.下面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倚天万里须长剑”用倒装笔法和夸张手法,表达出诗人渴望用万里倚天长剑驱除占踞西北中原的金人,豪情壮志,扑面而来,词境豪壮。B.“人言”紧扣双溪楼引出双剑落水传说,“我觉”写出高山阻隔而来的飕飕寒意,“怕”“怒”“惨”三字相承,从静止转而进入到惊心动魄的境界。C.下片“峡束”三句明写苍江之水回旋激荡,暗写爱国抗金势力受到重重阻挠,由此引出“元龙老矣,不妨高卧”的感慨,渐生消极隐退的思想。D.全词线索清晰,多处用典,由“登览”而生“千古兴亡”,思想情感和艺术表现手法均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基本相同。16.结合全词简要赏析尾句“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的多重喻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生动的比喻宣扬民本思想,来告诫、警醒统治者。(2)《蜀道难》中,李白多次借“水”来渲染蜀道之艰难:以“____________”来写水浪拍击山石后的回旋;以“____________”渲染大石在瀑布冲击下滚落,山崖间声若雷鸣的惊心动魄。(3)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明快的字眼描写明媚的春光,却深蕴了诗人内心的郁闷与惆怅。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景点中的文物建筑应最大限度向公众开放,鼓励开展公众参与、体验、互动式活动。近日,绍兴鲁迅故里撤除部分围栏的举动,正是“最大限度向公众开放”的具体化措施,恰好也与鲁迅先生本人开放的思想观念不谋而合。游客在不设隔离的这些旧居游览时,也许更能体会鲁迅先生的独立精神与自由意志,体会他“立人”为核心的思想,可谓过去与今天互为照应。景区在撤掉围栏的同时,提醒游客游览时先行的应该是规则意识,我们应懂这背后的期待,别再把文物逼回“远远围观”的状态,景区尊重公众了解、接触和利用文物的权利,公众也应尊重文物古迹,一切拍照打卡行为都是需要“克制”的。18.下列材料中引号的作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最大限度向公众开放” B.“立人”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