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布局作业指导书_第1页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布局作业指导书_第2页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布局作业指导书_第3页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布局作业指导书_第4页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布局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布局作业指导书TOC\o"1-2"\h\u25716第1章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概述 473091.1知识产权与企业竞争力 4129341.1.1知识产权的概念与特点 411521.1.2知识产权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 599421.2知识产权战略的核心要素 5151621.2.1知识产权创造 5325871.2.2知识产权布局 553891.2.3知识产权运用 5155711.2.4知识产权保护 575691.2.5知识产权管理 5311301.3知识产权战略的类型与选择 559881.3.1成长型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 6251581.3.2成熟型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 6100031.3.3转型升级型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 6291211.3.4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选择 627175第2章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 6196032.1国内外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概述 69332.1.1国外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6163542.1.2国内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6126742.2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框架 6188262.2.1专利法 7232672.2.2商标法 7312212.2.3著作权法 7176892.2.4反不正当竞争法 7178072.3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国际合作 7198962.3.1国际知识产权条约 7192162.3.2双边和多边知识产权合作协议 7149112.3.3国际知识产权执法合作 731992第3章知识产权布局策略 7292273.1知识产权布局原则 8204543.1.1目标导向原则 8241693.1.2系统性原则 8237353.1.3前瞻性原则 8167643.1.4动态调整原则 873113.2知识产权布局流程 8137943.2.1知识产权现状分析 8220733.2.2制定知识产权布局策略 8113763.2.3确定布局重点 8203593.2.4专利挖掘与布局 8211843.2.5评估与优化 8108943.3知识产权布局关键环节 9189213.3.1技术创新与保护 9220083.3.2专利分析与监控 961663.3.3知识产权申请与维护 9288733.3.4知识产权运用与转化 9214333.3.5知识产权风险防控 917724第4章专利战略与布局 9157234.1专利申请策略 9234664.1.1确定专利申请目标 9260404.1.2选择专利类型 9280614.1.3制定专利申请计划 998354.1.4专利申请地域策略 96344.1.5专利申请文件撰写 10130774.2专利挖掘与布局 1026564.2.1技术创新与专利挖掘 10253094.2.2专利布局原则 10125994.2.3构建专利组合 1097054.2.4专利布局策略 10130594.3专利分析与运用 10273494.3.1专利信息收集与分析 1010094.3.2专利风险评估 1074424.3.3专利运用策略 10291224.3.4专利价值评估 10274354.3.5专利培训与文化建设 1120852第5章商标战略与布局 11154225.1商标注册策略 1190565.1.1商标选择原则 11138675.1.2商标类别规划 11105355.1.3商标检索与分析 115825.1.4商标注册申请 1110595.2商标使用与管理 11114065.2.1商标使用规范 11266765.2.2商标许可与转让 1165905.2.3商标监控 1136175.3商标维权与保护 12129705.3.1商标侵权识别 12107295.3.2证据收集与固定 1260905.3.3法律途径维权 1232585.3.4防御性注册 121509第6章著作权战略与布局 1259836.1著作权登记策略 1274746.1.1登记范围及对象 1224066.1.2登记时点选择 1216476.1.3登记地域策略 12231296.2著作权使用与许可 1235136.2.1使用策略 12301296.2.2许可合同管理 13187376.2.3许可方式选择 13141906.3著作权维权与保护 13209076.3.1监测侵权行为 13139556.3.2证据收集与保全 1315366.3.3维权途径选择 1349716.3.4防御侵权风险 1321942第7章商业秘密保护战略 13298617.1商业秘密的确定与保护范围 13138477.1.1商业秘密的定义 13266117.1.2商业秘密的认定标准 13156107.1.3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 13221457.2商业秘密保护措施 14304047.2.1建立完善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 14274967.2.2加强物理防护措施 14310757.2.3提高员工保密意识 1418337.2.4加强商业秘密的日常管理 1411217.3商业秘密侵权行为与维权 14286877.3.1商业秘密侵权行为 14159277.3.2商业秘密维权途径 14119317.3.3证据收集与保全 1424966第8章知识产权风险防控 15159828.1知识产权风险识别 152358.1.1定义知识产权风险 15161968.1.2识别知识产权风险类型 15323818.1.3收集知识产权风险信息 15284098.2知识产权风险评估 15318038.2.1建立知识产权风险评估体系 15155548.2.2开展知识产权风险评估 15299428.3知识产权风险防控策略 1517748.3.1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15270028.3.2建立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机制 16245588.3.3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16112608.3.4建立知识产权风险应对机制 1623678第9章知识产权运营与管理 16256389.1知识产权运营模式 16153869.1.1知识产权交易模式 16307609.1.2知识产权合作模式 1615819.1.3知识产权融资模式 16111999.2知识产权价值评估 16188399.2.1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内涵与原则 1630939.2.2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方法 17229079.2.3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实践 17142979.3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 17310999.3.1知识产权战略制定 17197319.3.2知识产权组织架构 17155569.3.3知识产权制度完善 17211059.3.4知识产权信息化建设 17139849.3.5知识产权培训与文化建设 17246089.3.6知识产权风险防控 1720581第10章企业知识产权培训与文化建设 171138910.1知识产权培训体系建设 173070410.1.1培训目标与原则 1878810.1.2培训组织与管理 181308810.1.3培训资源与保障 18839010.2知识产权培训内容与方式 181840010.2.1培训内容 18156310.2.2培训方式 182605010.3企业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与实践 18639410.3.1知识产权文化理念 182591510.3.2知识产权文化活动 193108010.3.3知识产权文化实践 19第1章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概述1.1知识产权与企业竞争力知识产权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企业市场地位、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将从知识产权的概念、特点及其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1.1.1知识产权的概念与特点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科学、文学、艺术、发明等领域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法律权利。其具有以下特点:(1)无形性: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不同于有形资产,它不能直接观察和触摸。(2)专有性:知识产权具有排他性,即权利人对其知识产权享有独占的使用权。(3)地域性:知识产权的保护受地域限制,一般只在授予该知识产权的国家或地区内有效。(4)时限性: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是有限的,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保护期限有所不同。1.1.2知识产权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1)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激发企业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2)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知识产权可以为企业提供市场竞争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3)构建企业品牌形象:知识产权中的商标、版权等元素有助于塑造企业品牌形象。(4)拓展企业市场空间: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有助于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全球竞争力。1.2知识产权战略的核心要素知识产权战略是企业为实现自身发展目标,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制定的一系列策略和措施。其核心要素包括:1.2.1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创造是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包括研发投入、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1.2.2知识产权布局知识产权布局是指企业在不同技术领域、地域和市场进行知识产权部署,形成有针对性的知识产权组合。1.2.3知识产权运用知识产权运用是指企业通过许可、转让、投资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1.2.4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企业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包括法律手段、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等。1.2.5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组织保障,涉及知识产权政策制定、组织架构、流程优化等方面。1.3知识产权战略的类型与选择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行业特点、市场环境等因素,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战略。1.3.1成长型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成长型企业应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注重知识产权的创造和积累,提高市场竞争力。1.3.2成熟型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成熟型企业应在保持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加强知识产权布局和管理,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1.3.3转型升级型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转型升级型企业应关注产业前沿技术,通过知识产权战略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开拓新的市场空间。1.3.4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选择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市场环境、行业特点、竞争态势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知识产权战略,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第2章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2.1国内外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概述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是保障企业知识产权权益的基础,其目的在于鼓励创新、保护创新成果、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本节将从国内外两个层面,对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进行概述。2.1.1国外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国外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起源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目前已形成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为核心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主要内容包括: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各国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需要,对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进行了丰富和完善。2.1.2国内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以宪法为根本,以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为主体的知识产权法律框架。还包括相关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和国际条约等。2.2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框架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法律法规:2.2.1专利法我国专利法规定了对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专利的保护。专利权的取得、行使和保护等方面,体现了国家鼓励创新、保护创新成果的立法宗旨。2.2.2商标法商标法旨在保护商标专用权,防止他人未经许可使用相同或近似的商标,造成市场混淆。我国商标法规定了商标注册、使用、管理和保护等方面的内容。2.2.3著作权法著作权法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了著作权的内容、取得、行使和保护等方面的规定。2.2.4反不正当竞争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旨在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该法律规定了虚假宣传、商业秘密侵权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补充。2.3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国际合作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在国际间的合作日益紧密。我国积极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等国际组织,参与制定和实施国际知识产权条约,推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2.3.1国际知识产权条约我国已加入的主要国际知识产权条约包括《巴黎公约》、《伯尔尼公约》、《马德里协定》等。这些条约规定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标准,为各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完善提供了依据。2.3.2双边和多边知识产权合作协议我国与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双边和多边知识产权合作协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2.3.3国际知识产权执法合作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执法合作,与世界各国共同打击跨国知识产权侵权犯罪行为,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第3章知识产权布局策略3.1知识产权布局原则知识产权布局原则是指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指导下,对企业知识产权进行系统、全面、有序的规划和部署。以下是知识产权布局应遵循的原则:3.1.1目标导向原则知识产权布局应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结合企业业务发展、市场竞争和科技创新等因素,明确知识产权布局的方向和重点。3.1.2系统性原则知识产权布局应充分考虑各类知识产权之间的关联性,实现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多种知识产权的协同保护,形成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3.1.3前瞻性原则知识产权布局应具备前瞻性,关注行业发展趋势、技术演进方向和市场竞争态势,提前布局具有潜在价值的关键技术和核心领域。3.1.4动态调整原则知识产权布局应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布局策略,保持知识产权布局的灵活性和适应性。3.2知识产权布局流程知识产权布局流程包括以下环节:3.2.1知识产权现状分析对企业现有知识产权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企业知识产权的优势和不足,为后续布局提供基础。3.2.2制定知识产权布局策略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市场环境和现状分析,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布局策略。3.2.3确定布局重点在布局策略指导下,明确知识产权布局的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3.2.4专利挖掘与布局针对布局重点,开展专利挖掘,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利组合,构建专利布局网络。3.2.5评估与优化对知识产权布局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优化调整,保证布局策略的有效性。3.3知识产权布局关键环节知识产权布局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3.1技术创新与保护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注重核心技术保护,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知识产权。3.3.2专利分析与监控定期开展专利分析,关注行业动态和竞争对手专利布局,为企业知识产权布局提供决策依据。3.3.3知识产权申请与维护加大知识产权申请力度,保证知识产权质量,同时加强知识产权维护,防范侵权风险。3.3.4知识产权运用与转化推动知识产权运用,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3.3.5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体系,提高企业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第4章专利战略与布局4.1专利申请策略4.1.1确定专利申请目标企业在制定专利申请策略时,首先应明确专利申请的目标,包括保护核心技术、市场竞争优势、拓展市场份额等方面。4.1.2选择专利类型根据企业技术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专利类型,如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等。4.1.3制定专利申请计划结合企业研发进度和资金状况,制定合理的专利申请计划,包括申请时间、申请数量和申请领域等。4.1.4专利申请地域策略根据企业市场布局和竞争对手情况,合理选择专利申请地域,保证专利保护范围覆盖目标市场。4.1.5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保证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质量,清晰、准确地描述技术方案,提高专利授权率和保护力度。4.2专利挖掘与布局4.2.1技术创新与专利挖掘鼓励企业内部技术创新,挖掘具有专利价值的技术点,为专利布局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成果。4.2.2专利布局原则遵循系统性、前瞻性、差异化、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导向等原则,进行专利布局。4.2.3构建专利组合围绕企业核心技术,构建层次分明、相互支撑的专利组合,提高专利防御和进攻能力。4.2.4专利布局策略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竞争态势,制定专利布局策略,包括核心技术保护、周边技术拓展和空白领域布局等。4.3专利分析与运用4.3.1专利信息收集与分析收集企业所在行业及相关领域的专利信息,进行专利技术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和市场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4.3.2专利风险评估对专利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专利侵权风险、专利无效风险等,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4.3.3专利运用策略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竞争需求,制定专利运用策略,包括专利许可、转让、交叉许可和专利联盟等。4.3.4专利价值评估建立专利价值评估体系,对专利价值进行量化评估,为企业专利交易、投资和融资提供参考。4.3.5专利培训与文化建设加强企业内部专利培训,提高员工专利意识,营造尊重知识产权的企业文化氛围。第5章商标战略与布局5.1商标注册策略5.1.1商标选择原则在商标注册策略中,首先要遵循显著性、独特性和易于识别的原则。企业应选择具有创意、与企业业务相关且易于消费者识别的商标。还需避免与已注册商标产生冲突,保证商标的合法性。5.1.2商标类别规划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范围和发展规划,合理选择商标类别。在注册主商标的基础上,可考虑对关联类别进行注册,以扩大商标保护范围。5.1.3商标检索与分析在注册商标前,企业需进行商标检索,了解拟注册商标的竞争状况。通过分析同类别已注册商标的情况,评估注册成功率,为商标注册提供依据。5.1.4商标注册申请企业应按照我国商标法规定,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商标注册申请。在申请过程中,要保证申请材料的真实、完整和准确,以便顺利通过审查。5.2商标使用与管理5.2.1商标使用规范企业应制定商标使用规范,明确商标的使用范围、方式、颜色等,保证商标的统一性和一致性。5.2.2商标许可与转让企业可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对商标进行许可或转让。在许可或转让过程中,要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证商标权益不受侵害。5.2.3商标监控企业应建立商标监控机制,定期关注同类别其他企业的商标注册情况,防止他人恶意注册相似或相同商标。5.3商标维权与保护5.3.1商标侵权识别企业应了解商标侵权的类型和表现,提高商标侵权识别能力。一旦发觉侵权行为,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5.3.2证据收集与固定在商标维权过程中,企业需收集侵权证据,包括侵权商品、销售渠道、侵权规模等。同时要保证证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5.3.3法律途径维权企业可依法采取行政投诉、民事诉讼等途径,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维护自身商标权益。5.3.4防御性注册为防止他人在不同类别或相关领域注册相似或相同商标,企业可采取防御性注册策略,提前注册相关商标,保证商标权益的稳定。第6章著作权战略与布局6.1著作权登记策略6.1.1登记范围及对象企业应根据其业务范围和作品特点,明确著作权登记的范围和对象。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文字作品、美术作品、音乐作品、影视作品等。6.1.2登记时点选择企业应在创作完成后尽快办理著作权登记,保证著作权得到及时保护。对于重要作品,可考虑在创作过程中进行分阶段登记。6.1.3登记地域策略企业应根据作品的使用地和潜在市场,选择合适的登记地域。在我国,著作权登记具有全国效力,但跨国界的著作权保护需遵循国际条约和双边协议。6.2著作权使用与许可6.2.1使用策略企业应制定合理的著作权使用策略,包括作品的使用方式、范围、期限等。在许可他人使用时,应明确许可范围、许可方式、许可费用等。6.2.2许可合同管理企业应加强著作权许可合同的管理,保证合同条款明确、合理。在合同中应明确许可范围、许可期限、许可费用、违约责任等内容。6.2.3许可方式选择企业可根据著作权作品的类型、市场前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许可方式,如独占许可、排他许可、普通许可等。6.3著作权维权与保护6.3.1监测侵权行为企业应建立著作权监测机制,定期监测市场上可能存在的侵权行为。对于发觉的侵权行为,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6.3.2证据收集与保全企业应重视著作权侵权证据的收集与保全,包括作品创作时间、发表时间、使用记录等。在必要时,可通过公证、保全证据等方式予以固定。6.3.3维权途径选择企业可根据侵权行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维权途径,如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在维权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著作权法律制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6.3.4防御侵权风险企业应加强著作权法律培训和内部管理,提高员工著作权意识,降低侵权风险。同时可通过购买著作权保险等方式,转移部分侵权风险。第7章商业秘密保护战略7.1商业秘密的确定与保护范围7.1.1商业秘密的定义商业秘密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具有实际或潜在经济价值,并因其保密性而未公开的信息。其包括技术信息、经营信息和管理信息等。7.1.2商业秘密的认定标准(1)实用性:商业秘密应具有实际或潜在的经济价值。(2)保密性:商业秘密应处于未公开状态,且企业已采取相应保密措施。(3)合法性:商业秘密的获取、使用和处分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7.1.3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1)技术秘密:包括产品配方、生产工艺、设计图纸等。(2)经营秘密:包括客户名单、销售策略、采购渠道等。(3)管理秘密:包括组织结构、人事安排、薪酬体系等。7.2商业秘密保护措施7.2.1建立完善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制定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规定,明确商业秘密的认定、分类、保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等。7.2.2加强物理防护措施设立专门的保密区域,限制无关人员进入,对涉密设备进行加密处理,保证商业秘密不被非法获取。7.2.3提高员工保密意识加强员工保密教育,签订保密协议,明确员工的保密义务和违反保密协议的法律责任。7.2.4加强商业秘密的日常管理对商业秘密进行定期评估,更新保密等级和保密期限,保证商业秘密始终处于有效保护状态。7.3商业秘密侵权行为与维权7.3.1商业秘密侵权行为(1)非法获取商业秘密。(2)非法使用、披露或允许他人使用商业秘密。(3)违反保密协议或竞业禁止协议。7.3.2商业秘密维权途径(1)行政途径: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知识产权局举报,要求查处侵权行为。(2)民事途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3)刑事途径:涉嫌犯罪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侵权人的刑事责任。7.3.3证据收集与保全在发觉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时,应立即收集相关证据,如侵权行为产生的文件、资料、证人证言等,并及时进行证据保全,以便在诉讼中占据有利地位。第8章知识产权风险防控8.1知识产权风险识别8.1.1定义知识产权风险知识产权风险指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中可能面临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失效等潜在威胁,影响企业正常运营和核心竞争力。8.1.2识别知识产权风险类型(1)外部风险:主要包括竞争对手的侵权行为、行业内的知识产权诉讼、政策法规变化等。(2)内部风险: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不规范、研发人员的流动、技术秘密泄露等。8.1.3收集知识产权风险信息(1)监测行业动态,关注政策法规变化。(2)分析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状况,了解其专利布局、商标注册等。(3)评估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现状,查找潜在风险点。8.2知识产权风险评估8.2.1建立知识产权风险评估体系(1)确定评估指标:包括知识产权侵权可能性、侵权后果严重程度、风险概率等。(2)制定评估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知识产权风险进行综合评估。8.2.2开展知识产权风险评估(1)对企业内部风险进行评估,查找管理漏洞,制定整改措施。(2)对外部风险进行评估,分析竞争对手及行业风险,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8.3知识产权风险防控策略8.3.1加强知识产权保护(1)专利保护: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专利质量,加强专利布局。(2)商标保护:注册防御商标,防止恶意抢注。(3)著作权保护:加强软件、作品等著作权登记,保证企业合法权益。8.3.2建立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机制(1)建立风险监测系统,实时关注行业动态和竞争对手动态。(2)设立风险预警指标,及时识别潜在风险。8.3.3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1)制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规范企业内部管理。(2)加强知识产权培训,提高员工知识产权意识。(3)建立知识产权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创新活动。8.3.4建立知识产权风险应对机制(1)制定应急预案,明确风险应对流程。(2)建立知识产权维权团队,提高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3)加强与部门、行业协会等合作,共同应对知识产权风险。第9章知识产权运营与管理9.1知识产权运营模式本节主要探讨企业知识产权的运营模式,以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9.1.1知识产权交易模式分析知识产权的买卖、许可、转让等交易模式,以及国内外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9.1.2知识产权合作模式探讨企业间通过知识产权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等目标,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9.1.3知识产权融资模式介绍知识产权质押、知识产权证券化等融资方式,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9.2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本节从理论和方法论角度,探讨企业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内涵、原则和主要方法。9.2.1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内涵与原则阐述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概念、目的、意义,以及评估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9.2.2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方法介绍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等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方法,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9.2.3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实践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企业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9.3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本节围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设,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以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9.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