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智能水运与港口系统设计与实施作业指导书_第1页
企业智能水运与港口系统设计与实施作业指导书_第2页
企业智能水运与港口系统设计与实施作业指导书_第3页
企业智能水运与港口系统设计与实施作业指导书_第4页
企业智能水运与港口系统设计与实施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智能水运与港口系统设计与实施作业指导书TOC\o"1-2"\h\u24351第1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436911.1概述 4168141.2企业智能水运与港口系统需求分析 424621.2.1业务流程优化需求 4238251.2.2信息管理需求 4121881.2.3安全与环保需求 495351.2.4智能化技术应用需求 5165741.3技术与市场背景 5277741.3.1技术背景 5215571.3.2市场背景 5274191.3.3行业现状 520344第2章系统设计原则与目标 5116842.1设计原则 576872.1.1统一规划原则 5261412.1.2用户导向原则 5215812.1.3安全可靠原则 6163382.1.4高效运行原则 6324372.1.5兼容性与开放性原则 647772.2设计目标 697622.2.1业务目标 6312732.2.2技术目标 675312.3系统架构设计 6137122.3.1总体架构 619402.3.2数据层 686122.3.3服务层 6176132.3.4应用层 7251392.3.5展示层 79355第3章港口业务流程分析与优化 7164703.1港口业务流程概述 7279503.1.1船舶进出港业务 7112443.1.2货物装卸业务 736023.1.3仓储与配送业务 74993.2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 7140833.2.1信息传递不畅 717053.2.2资源利用不充分 7103423.2.3货物跟踪与监控不到位 8147383.2.4安全生产管理不足 8270313.3业务流程优化措施 868743.3.1构建信息共享平台 8162043.3.2优化资源配置 8298733.3.3加强货物跟踪与监控 8189443.3.4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842383.3.5创新业务模式 8134803.3.6提高人员素质 816250第4章系统模块设计与功能划分 8241454.1系统模块划分 855924.1.1航道管理模块 9320764.1.2船舶管理模块 9323254.1.3货物管理模块 9289454.1.4作业调度模块 993364.1.5安全管理模块 9245904.1.6用户与权限管理模块 9934.1.7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模块 9268604.2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10191274.2.1航道管理模块 10110374.2.2船舶管理模块 10122954.2.3货物管理模块 10186014.2.4作业调度模块 10316354.2.5安全管理模块 10213974.2.6用户与权限管理模块 109604.2.7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模块 10274844.3模块间接口设计 11107804.3.1数据接口 11131364.3.2功能接口 1153194.3.3事件接口 1120701第5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11133425.1数据采集技术 11227845.1.1传感器部署 11324755.1.2通信技术 1137045.1.3数据采集设备 11245765.2数据处理与分析 1178025.2.1数据预处理 11279745.2.2数据融合 11143105.2.3数据分析 12291645.2.4数据可视化 12310615.3数据存储与管理 12310025.3.1数据存储 12216285.3.2数据备份与恢复 1272175.3.3数据安全 12147725.3.4数据更新与维护 1215547第6章智能调度与优化 12134756.1船舶调度策略 12201976.1.1船舶优先级划分 12111046.1.2船舶调度规则 12165416.1.3船舶调度算法 12152406.2货物调度策略 12109586.2.1货物分类与优先级划分 12197386.2.2货物调度规则 1395516.2.3货物调度算法 13289496.3调度优化算法 1370436.3.1遗传算法 1346556.3.2蚁群算法 13119616.3.3粒子群优化算法 13287036.3.4神经网络算法 13237586.3.5多目标优化算法 13251646.3.6混合优化算法 135282第7章信息技术应用 1312497.1自动识别技术 13285017.1.1条码识别技术 14193487.1.2射频识别技术(RFID) 14154777.1.3生物识别技术 1440097.2互联网技术 14165057.2.1网络通信技术 1468967.2.2航运电子商务 14164527.2.3移动互联网技术 14327217.3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 1424317.3.1大数据分析技术 14201347.3.2云计算技术 14263817.3.3物联网技术 1531473第8章系统集成与测试 15107338.1系统集成策略 1559348.1.1系统集成概述 15292448.1.2集成策略制定 1511078.1.3集成关键技术 153118.2系统测试方法 15231058.2.1测试概述 15257148.2.2测试方法 16145038.3测试用例与测试结果分析 1629718.3.1测试用例设计 16276988.3.2测试结果分析 169605第9章系统安全与风险管理 16291769.1系统安全策略 16179949.1.1物理安全 16295699.1.2网络安全 17101849.1.3数据安全 17265919.2风险识别与评估 1778809.2.1风险识别 17109269.2.2风险评估 17293249.3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 1881839.3.1防范措施 18290779.3.2控制措施 1829771第10章系统实施与运行维护 181379810.1系统实施步骤与方法 181704010.1.1实施前期准备 182356510.1.2系统部署 183003710.1.3系统切换与试运行 181937910.2系统运行维护 191015210.2.1运行监控 192599710.2.2系统维护 191069210.3系统持续优化与升级策略 191890610.3.1优化策略 191231110.3.2升级策略 19第1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1.1概述全球贸易的快速发展,水运与港口作为国际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率与智能化水平对企业的运营成本和竞争力产生直接影响。我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对智能水运与港口系统的需求日益迫切。本项目旨在针对企业水运与港口业务,设计一套集成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智能水运与港口系统,提高企业物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港口服务水平。1.2企业智能水运与港口系统需求分析1.2.1业务流程优化需求企业现有的水运与港口业务流程存在一定程度的繁琐和低效,需要进行优化。系统需对货物从装船、运输、卸船到仓储的整个流程进行梳理,实现业务流程的简化和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1.2.2信息管理需求企业对水运与港口业务的信息管理存在不足,如信息孤岛、数据不准确等问题。系统需实现业务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支持。1.2.3安全与环保需求在水运与港口业务中,安全和环保是企业关注的重点。系统需加强对船舶、货物和港口设施的监控,降低安全发生的风险。同时通过优化航线、减少船舶排放等措施,提高环保水平。1.2.4智能化技术应用需求为提高水运与港口业务的智能化水平,企业需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系统需将这些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实现业务智能化、自动化,提高企业竞争力。1.3技术与市场背景1.3.1技术背景我国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智能水运与港口系统提供了技术支持。国家政策也对智能化港口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1.3.2市场背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国际物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通过提高水运与港口业务的智能化水平,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我国港口吞吐量逐年增长,为智能水运与港口系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1.3.3行业现状目前国内外许多港口和企业已经开始摸索和实践智能化港口建设,如自动化码头、智能仓储等。但是总体来说,我国智能水运与港口系统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本项目旨在抓住这一机遇,为企业提供成熟、可靠的智能水运与港口系统解决方案。第2章系统设计原则与目标2.1设计原则2.1.1统一规划原则系统设计应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保证整体系统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在满足当前业务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未来业务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要,保证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2.1.2用户导向原则系统设计应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业务需求,提供友好、便捷、高效的操作界面,保证系统易用性和实用性。2.1.3安全可靠原则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信息安全,采用成熟的技术和可靠的设备,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防止数据泄露、篡改等安全风险。2.1.4高效运行原则系统设计应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保证系统运行的高效性和实时性,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2.1.5兼容性与开放性原则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与其他相关系统的集成,遵循国际和国内相关标准,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保证系统的兼容性和开放性。2.2设计目标2.2.1业务目标(1)提高水运与港口业务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2)实现业务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提升管理水平;(3)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提高客户满意度。2.2.2技术目标(1)构建统一、稳定、高效的数据中心,实现数据资源的整合;(2)采用先进的技术架构,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高可靠性、高功能;(3)实现系统模块化设计,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2.3系统架构设计2.3.1总体架构系统采用分层架构设计,分为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展示层。各层之间通过定义明确的接口进行交互,保证系统的高内聚、低耦合。2.3.2数据层数据层主要负责数据的存储、管理和维护。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相结合的方式,满足不同类型数据的存储需求。2.3.3服务层服务层提供系统所需的各种业务服务,包括数据接口、业务逻辑处理、数据访问等。采用服务化架构,实现业务功能的解耦,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2.3.4应用层应用层主要负责实现具体的业务功能,包括水运与港口业务处理、数据分析与报表、监控与预警等。应用层通过调用服务层提供的服务,实现业务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2.3.5展示层展示层负责向用户提供交互界面,包括Web端、移动端等。采用现代化的界面设计,提供友好的用户体验,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第3章港口业务流程分析与优化3.1港口业务流程概述港口业务流程是港口企业运作的核心,涵盖了从船舶进港到货物装卸、仓储、配送等各个环节。本章将从整体上对港口业务流程进行概述,分析现有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为后续优化提供基础。3.1.1船舶进出港业务船舶进出港业务主要包括船舶预报、引航、靠离泊、装卸货等环节。各环节紧密相连,关系到港口作业效率和船舶安全。3.1.2货物装卸业务货物装卸业务是港口业务流程的核心,包括货物装卸计划、装卸作业、堆存管理等环节。高效、安全的货物装卸对提升港口整体运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3.1.3仓储与配送业务仓储与配送业务主要包括货物在港期间的存储、保管、出库、配送等环节。合理规划仓储与配送流程,有助于提高港口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3.2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在现有港口业务流程中,存在以下问题:3.2.1信息传递不畅港口业务涉及多个部门和环节,信息传递不畅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增加作业成本。3.2.2资源利用不充分港口资源包括泊位、堆场、装卸设备等,现有业务流程中存在资源利用不充分、设备闲置等问题。3.2.3货物跟踪与监控不到位在货物装卸、仓储、配送等环节,缺乏有效的货物跟踪与监控手段,容易导致货物损失、错漏等问题。3.2.4安全生产管理不足安全生产是港口业务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流程中,安全生产管理不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3.3业务流程优化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业务流程优化措施:3.3.1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港口业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实时传递与共享,提高业务协同效率。3.3.2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智能化手段,对港口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3.3.3加强货物跟踪与监控引入先进的货物跟踪与监控系统,实时掌握货物状态,提高货物安全管理水平。3.3.4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加强安全生产培训与监管,降低安全生产风险。3.3.5创新业务模式结合企业实际,摸索新型业务模式,如多式联运、跨境电商等,提升港口业务竞争力。3.3.6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为港口业务流程优化提供人才保障。第4章系统模块设计与功能划分4.1系统模块划分为保证企业智能水运与港口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管理,系统按照功能需求被划分为以下主要模块:4.1.1航道管理模块航道信息管理航道维护计划与调度航道安全监控4.1.2船舶管理模块船舶信息管理船舶动态跟踪船舶调度与优化4.1.3货物管理模块货物信息管理货物存储监控货物装卸与运输4.1.4作业调度模块作业计划编制资源配置优化作业进度监控4.1.5安全管理模块安全规范管理预警与处理应急预案管理4.1.6用户与权限管理模块用户信息管理角色权限分配操作日志审计4.1.7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模块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可视化分析决策支持报告4.2主要功能模块设计4.2.1航道管理模块实现航道基础信息维护,包括航道地理信息、航道设施信息等。支持航道维护计划制定与执行,实现维护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航道安全监控功能,保证航道安全畅通。4.2.2船舶管理模块对船舶基础信息进行管理,支持船舶档案电子化。实时跟踪船舶动态,实现船舶位置的精确监控。根据货物和船舶特点,优化船舶调度计划,提高船舶使用效率。4.2.3货物管理模块管理货物信息,提供货物库存动态查询。监控货物存储状态,保证货物安全。实现货物装卸作业自动化管理,提高作业效率。4.2.4作业调度模块支持作业计划的智能编制,优化作业流程。对作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降低资源浪费。实时监控作业进度,及时调整作业计划。4.2.5安全管理模块制定安全规范,对安全制度进行维护。提供预警机制,快速响应和处理突发事件。管理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理能力。4.2.6用户与权限管理模块维护用户信息,实现用户身份认证。分配角色权限,保障系统操作安全。记录用户操作日志,便于审计和追踪。4.2.7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模块采集系统运行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利用可视化工具展示分析结果,为决策提供直观参考。决策支持报告,辅助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4.3模块间接口设计为保证系统各模块之间的数据流转和功能协同,设计以下接口:4.3.1数据接口定义统一的数据交换格式和协议,保证模块间数据传输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提供数据查询、数据更新和数据同步接口,满足各模块对数据的需求。4.3.2功能接口设计模块间的功能调用接口,实现模块间业务流程的无缝对接。定义接口参数和返回值,保证功能调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4.3.3事件接口设立事件监听和发布机制,实现模块间事件的及时传递和处理。定义事件类型和内容,保证事件处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第5章数据采集与处理5.1数据采集技术5.1.1传感器部署在智能水运与港口系统中,数据采集主要依赖于各类传感器。根据实际需求,部署温度、湿度、压力、速度等传感器,以实时监测船舶、货物及港口设施的状态。5.1.2通信技术利用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常用的通信技术包括:光纤通信、无线局域网、蓝牙、ZigBee等。5.1.3数据采集设备选用具备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功能的设备,如数据采集卡、工业控制计算机等,实现与传感器的数据交互。5.2数据处理与分析5.2.1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去噪、归一化等预处理操作,提高数据质量。5.2.2数据融合将多源数据整合,实现数据互补和优化,提高数据的可用性和准确性。5.2.3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分析、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方法,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5.2.4数据可视化利用图表、报表等形式,将数据分析结果直观展示,便于用户理解和决策。5.3数据存储与管理5.3.1数据存储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和时序数据库等,实现数据的高效存储。5.3.2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以防数据丢失或损坏。当发生故障时,可迅速恢复数据。5.3.3数据安全采用加密、访问控制等技术,保证数据在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5.3.4数据更新与维护定期对数据进行更新和维护,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同时对数据存储系统进行优化,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效率。第6章智能调度与优化6.1船舶调度策略6.1.1船舶优先级划分根据船舶的类型、吨位、装卸效率、目的地等因素,对船舶进行优先级划分,保证高优先级船舶优先得到调度。6.1.2船舶调度规则制定合理的船舶调度规则,包括船舶进港、靠泊、装卸货、离港等环节的调度原则,以提高港口作业效率。6.1.3船舶调度算法结合船舶优先级划分和调度规则,设计船舶调度算法,实现对船舶的智能调度。6.2货物调度策略6.2.1货物分类与优先级划分根据货物的种类、性质、体积、重量、目的地等因素,对货物进行分类和优先级划分。6.2.2货物调度规则制定货物调度规则,包括货物装卸、堆存、配送等环节的调度原则,保证货物高效、安全地完成运输。6.2.3货物调度算法结合货物分类与优先级划分以及调度规则,设计货物调度算法,实现货物的智能调度。6.3调度优化算法6.3.1遗传算法利用遗传算法进行船舶和货物的调度优化,通过模拟自然选择、交叉和变异等过程,寻求最优调度方案。6.3.2蚁群算法采用蚁群算法对船舶和货物的调度问题进行求解,通过模拟蚂蚁的觅食行为,寻找最佳调度路径。6.3.3粒子群优化算法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调度问题进行求解,通过粒子间的相互学习、协作和信息共享,寻求全局最优解。6.3.4神经网络算法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对船舶和货物的调度进行优化,通过学习样本数据,提高调度策略的准确性和适应性。6.3.5多目标优化算法结合多目标优化算法,如帕累托优化算法,对船舶和货物的调度问题进行求解,实现调度目标的多方面优化。6.3.6混合优化算法将多种优化算法进行融合,如遗传算法与粒子群优化算法相结合,提高调度问题的求解效率和准确性。第7章信息技术应用7.1自动识别技术7.1.1条码识别技术条码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成熟、可靠的自动识别技术,在智能水运与港口系统中具有广泛应用。通过对货物、设备等贴上条码标签,结合条码扫描设备,实现快速、准确的自动识别。7.1.2射频识别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具有远距离识别、多标签识别、高速识别等特点。在智能水运与港口系统中,可应用于货物跟踪、车辆管理、人员定位等方面,提高运输与作业效率。7.1.3生物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通过采集生物特征(如指纹、人脸等)进行身份认证,具有高安全性、难以伪造等优点。在港口系统中,可应用于员工身份认证、门禁管理等方面。7.2互联网技术7.2.1网络通信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是智能水运与港口系统的基础。利用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与实时共享,为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保障。7.2.2航运电子商务航运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航运企业、港口企业、货主、物流公司等之间的业务协同,提高航运业务办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7.2.3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将移动设备、互联网和智能水运与港口系统相结合,实现随时随地查询、办理业务,提高工作效率。7.3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7.3.1大数据分析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为智能水运与港口系统提供决策支持。例如,通过对历史运输数据的分析,优化航线规划、货物配载等。7.3.2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为智能水运与港口系统提供弹性、可扩展的计算资源,实现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的高效运行。通过云计算平台,企业可以降低IT基础设施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7.3.3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将各种设备、传感器和系统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在智能水运与港口系统中,物联网技术可应用于船舶监控、航道监测、设备维护等方面,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第8章系统集成与测试8.1系统集成策略8.1.1系统集成概述系统集成是保证企业智能水运与港口系统各组成部分协同工作,实现预期功能的关键环节。本章节主要阐述系统集成的策略和方法,以保证系统整体功能的稳定与高效。8.1.2集成策略制定根据项目需求,制定以下集成策略:(1)采用模块化设计,降低系统各组成部分间的耦合度,便于集成与维护;(2)遵循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数据接口标准,保证各系统间的互联互通;(3)采用分层集成方法,先实现各子系统内部集成,再进行子系统间的集成;(4)制定详细的集成计划,明确集成时间表、责任人及验收标准;(5)建立完善的变更管理机制,保证系统集成过程中变更的可控性。8.1.3集成关键技术(1)数据集成:采用数据交换中间件,实现异构数据源之间的数据同步与整合;(2)服务集成:利用SOA架构,实现各子系统间服务的统一调用与调度;(3)界面集成:采用Web界面集成技术,实现各子系统界面的统一管理和访问;(4)设备集成:通过硬件接口标准化,实现各类设备的集成与控制。8.2系统测试方法8.2.1测试概述系统测试是验证系统功能、功能、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本章节主要介绍系统测试的方法,保证系统满足设计要求。8.2.2测试方法(1)单元测试:对系统中最小的可测试单元进行测试,验证其功能、功能等是否满足设计要求;(2)集成测试:对已通过单元测试的模块进行集成测试,验证各模块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功能是否协同;(3)系统测试: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验证系统功能、功能、稳定性等是否满足需求;(4)功能测试:评估系统在高负载、高并发等极端情况下的功能表现;(5)安全测试:对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渗透测试,保证系统安全可靠。8.3测试用例与测试结果分析8.3.1测试用例设计根据系统功能模块和功能要求,设计以下测试用例:(1)功能测试用例:验证系统各功能模块是否满足需求;(2)功能测试用例:评估系统在高负载、高并发等场景下的功能表现;(3)边界测试用例:检查系统在边界条件下的表现;(4)异常测试用例:模拟异常情况,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5)兼容性测试用例:验证系统在不同操作系统、浏览器等环境下的兼容性。8.3.2测试结果分析通过对测试用例的执行,收集测试结果,分析以下内容:(1)测试通过率:统计测试用例的通过情况,评估系统的质量;(2)缺陷分布:分析缺陷的类型、级别和分布情况,为系统改进提供依据;(3)功能指标:分析功能测试结果,评估系统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4)安全问题:汇总安全测试发觉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安全整改措施。第9章系统安全与风险管理9.1系统安全策略9.1.1物理安全本章节主要阐述企业智能水运与港口系统的物理安全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服务器及网络设备的物理防护措施;b)数据中心及关键设备的防盗、防火、防潮、防雷等安全措施;c)系统运维人员的权限管理及操作规范。9.1.2网络安全针对智能水运与港口系统的网络安全,制定以下安全策略:a)网络架构的安全设计,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b)数据加密传输,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c)网络访问控制,包括用户认证、权限控制等;d)安全审计与监控,对网络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9.1.3数据安全为保障企业智能水运与港口系统数据安全,制定以下策略:a)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b)数据加密存储,防止数据泄露;c)数据访问权限控制,防止未授权访问;d)数据安全审计,对数据操作行为进行监控和分析。9.2风险识别与评估9.2.1风险识别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识别:a)系统硬件设备故障;b)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等安全威胁;c)数据泄露、篡改等安全风险;d)人为操作失误、恶意操作等。9.2.2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以下评估:a)风险概率分析,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b)风险影响分析,评估风险发生后对系统及业务的影响;c)风险等级划分,根据风险概率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