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业指导书_第1页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业指导书_第2页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业指导书_第3页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业指导书_第4页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业指导书TOC\o"1-2"\h\u18561第1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概述 4177431.1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4302941.2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目的与意义 42143第2章安全生产组织与管理 5206292.1安全生产组织机构设置 5296802.1.1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的全面工作。 5289512.1.2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应包括以下职责部门: 5292882.1.3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应根据企业规模、生产特点和安全生产需要,合理配置安全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 5145482.2安全生产责任制 6103372.2.1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部门及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职责。 6275132.2.2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包括以下内容: 677852.2.3企业应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定期对各级管理人员、部门及员工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情况进行考核。 6155212.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6311792.3.1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610372.3.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和针对性,保证各项规定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有效执行。 6175302.3.3企业应定期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需要。 6144042.3.4企业应保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到全体员工知晓,并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61444第3章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 629443.1安全生产培训体系 6141863.1.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培训体系,明确培训目标、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效果评估等环节,形成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 694393.1.2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培训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工作。 7194123.1.3制定安全生产培训制度,保证培训工作有序开展,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7393.1.4落实培训责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训职责。 7168993.2安全生产培训内容与要求 742593.2.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组织学习国家和地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提高员工法律意识,保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在企业内部的贯彻执行。 756593.2.2安全生产知识: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生产基本原理、安全生产技术、防范与应急处置等方面。 7265883.2.3安全生产技能:针对不同岗位特点,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7270233.2.4安全生产意识:通过案例教育、安全文化活动等形式,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生产观念。 7264353.2.5安全生产要求:对员工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培训,保证员工熟悉并遵守相关规定。 7283333.3安全生产教育 7317533.3.1新员工入职安全教育:新员工入职时,应进行系统的安全生产教育,使其了解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7147473.3.2在职员工安全教育:定期对在职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强化安全操作技能。 778493.3.3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针对特种作业人员,开展专门的安全培训,保证其掌握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措施。 7271683.3.4安全生产月活动:每年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安全生产,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7235543.3.5安全生产教育活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应急预案演练、安全演讲比赛等活动,丰富安全生产教育形式,提高员工参与度。 7319943.3.6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对发生的安全生产进行深入剖析,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警示教育,吸取教训,防止类似的再次发生。 77145第4章安全生产投入与设施 8185684.1安全生产投入保障 8147444.1.1企业应制定安全生产投入计划,并将其纳入企业年度预算,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820614.1.2安全生产投入应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8257154.1.3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投入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生产投入的审批、使用、监督等环节,保证投入的合理、有效使用。 8127694.2安全生产设施配置 8132914.2.1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生产规模、作业环境和安全生产要求,配置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生产设施。 8307864.2.2安全生产设施配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8285564.2.3企业应定期对安全生产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保证其正常运行。 845254.3安全生产设施管理 8216314.3.1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设施管理制度,明确设施的使用、维护、检修等职责,保证设施的安全、可靠运行。 832914.3.2安全生产设施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9112634.3.3安全生产设施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 921981第5章安全生产风险识别与评价 9252345.1安全生产风险识别 9319855.1.1风险识别范围与方法 935995.1.2风险识别内容 953655.2安全生产风险评价 91735.2.1风险评价方法 9283445.2.2风险评价程序 10147695.3安全生产风险控制 10244285.3.1风险控制措施 10185545.3.2风险控制实施 1029700第6章应急预案与救援 1074166.1应急预案编制 10164656.1.1编制原则 10227416.1.2编制程序 10123006.2应急预案演练 1137936.2.1演练目的 11125976.2.2演练范围 1125976.2.3演练频次 1126706.2.4演练组织与实施 11179046.3应急救援 1113486.3.1应急救援原则 11155976.3.2应急救援组织 1249806.3.3应急救援流程 1215370第7章安全生产检查与整改 1240217.1安全生产检查 12303667.1.1检查制度 12321507.1.2检查内容 12208057.1.3检查方式 1324057.1.4检查记录 13165607.2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13205447.2.1整改责任人 13173897.2.2整改措施制定 13311667.2.3整改期限 13322407.3安全生产整改效果评估 13142937.3.1整改效果评估 13205847.3.2评估方法 1399507.3.3评估结果处理 13107807.3.4持续改进 145875第8章安全生产绩效与考核 1434368.1安全生产绩效指标体系 14207258.1.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4142538.1.2指标体系内容 14156098.2安全生产绩效考核 14226398.2.1考核原则 14155998.2.2考核方法 15327568.2.3考核流程 15260548.3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15262078.3.1奖励制度 15210768.3.2惩罚制度 15310808.3.3奖惩实施 1626308第9章安全生产信息与档案管理 16196049.1安全生产信息管理 16205889.1.1信息收集 16103039.1.2信息处理 16115589.1.3信息传递与沟通 1656359.1.4信息反馈与改进 16242309.2安全生产档案管理 16320599.2.1档案分类与归档 16290379.2.2档案保管与利用 17145169.2.3档案更新与销毁 17318029.3安全生产统计分析 1758319.3.1统计分析 17174579.3.2隐患统计分析 17326309.3.3安全生产指标分析 174878第10章持续改进与创新发展 17621010.1安全生产持续改进 172255810.1.1工作原则 171531310.1.2改进措施 171275910.1.3改进流程 17297110.1.4持续改进成果 181158110.2安全生产创新实践 182156410.2.1创新理念 181267210.2.2创新技术与装备 1828610.2.3创新管理方法 1837210.2.4创新实践成果 1865610.3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成果分享与交流 181889510.3.1成果分享 182497310.3.2行业交流 181083310.3.3合作与共建 182220510.3.4案例展示 18第1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概述1.1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企业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自身生产特点,建立并实施一套系统的、科学的、规范化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它涵盖企业安全生产的目标、组织、制度、管理、技术、装备、培训、评价等各个方面,旨在实现企业生产过程中人员、设备、环境的安全和谐。1.2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目的与意义(1)目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控制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2)意义①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标准化促使企业全面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全员安全意识。②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通过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规范企业生产行为,使企业生产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③降低风险。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助于企业识别和评价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和治理,降低发生的可能性。④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助于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⑤增强企业社会形象。企业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企业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⑥促进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安全生产标准化推动企业采用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和装备,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科技水平。⑦提升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生产标准化关注员工职业健康,通过改善劳动条件,降低职业病发生率,保障员工身心健康。⑧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实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实际行动,有利于企业获得政策支持和优惠。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努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将为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提供有力保障。第2章安全生产组织与管理2.1安全生产组织机构设置2.1.1企业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的全面工作。2.1.2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应包括以下职责部门:(1)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工作;(2)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措施落实;(3)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员工安全培训与考核;(4)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5)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检查。2.1.3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应根据企业规模、生产特点和安全生产需要,合理配置安全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2.2安全生产责任制2.2.1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部门及员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职责。2.2.2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包括以下内容:(1)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安全生产职责;(2)各级管理人员、部门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3)岗位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2.2.3企业应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定期对各级管理人员、部门及员工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情况进行考核。2.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3.1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2)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制度;(3)安全生产检查与隐患排查制度;(4)安全生产报告与处理制度;(5)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制度;(6)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7)安全生产奖惩制度。2.3.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和针对性,保证各项规定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有效执行。2.3.3企业应定期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需要。2.3.4企业应保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到全体员工知晓,并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第3章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3.1安全生产培训体系3.1.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培训体系,明确培训目标、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效果评估等环节,形成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3.1.2设立专门的安全生产培训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工作。3.1.3制定安全生产培训制度,保证培训工作有序开展,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3.1.4落实培训责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训职责。3.2安全生产培训内容与要求3.2.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组织学习国家和地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提高员工法律意识,保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在企业内部的贯彻执行。3.2.2安全生产知识: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生产基本原理、安全生产技术、防范与应急处置等方面。3.2.3安全生产技能:针对不同岗位特点,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3.2.4安全生产意识:通过案例教育、安全文化活动等形式,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生产观念。3.2.5安全生产要求:对员工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培训,保证员工熟悉并遵守相关规定。3.3安全生产教育3.3.1新员工入职安全教育:新员工入职时,应进行系统的安全生产教育,使其了解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3.3.2在职员工安全教育:定期对在职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强化安全操作技能。3.3.3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针对特种作业人员,开展专门的安全培训,保证其掌握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措施。3.3.4安全生产月活动:每年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安全生产,提高员工安全意识。3.3.5安全生产教育活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应急预案演练、安全演讲比赛等活动,丰富安全生产教育形式,提高员工参与度。3.3.6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对发生的安全生产进行深入剖析,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警示教育,吸取教训,防止类似的再次发生。第4章安全生产投入与设施4.1安全生产投入保障4.1.1企业应制定安全生产投入计划,并将其纳入企业年度预算,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4.1.2安全生产投入应主要用于以下方面:a)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及培训;b)安全生产设备、设施的购置、维修及更新改造;c)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d)安全生产管理及监督检查;e)安全生产应急与处理;f)安全生产奖励及处罚;g)其他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事项。4.1.3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投入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生产投入的审批、使用、监督等环节,保证投入的合理、有效使用。4.2安全生产设施配置4.2.1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生产规模、作业环境和安全生产要求,配置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生产设施。4.2.2安全生产设施配置应满足以下要求:a)防止发生;b)减轻损失;c)保障人员安全;d)提高生产效率;e)符合环保要求。4.2.3企业应定期对安全生产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保证其正常运行。4.3安全生产设施管理4.3.1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设施管理制度,明确设施的使用、维护、检修等职责,保证设施的安全、可靠运行。4.3.2安全生产设施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a)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b)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c)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4.3.3安全生产设施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a)设施的日常检查、维护和保养;b)设施的定期检测、检验和评估;c)设施的故障排除和处理;d)设施的更新改造和技术升级;e)设施的档案管理及信息反馈。第5章安全生产风险识别与评价5.1安全生产风险识别5.1.1风险识别范围与方法(1)范围: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识别。(2)方法: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现场观察法、安全检查表法、故障树分析法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开展风险识别工作。5.1.2风险识别内容(1)设备设施风险:识别设备设施在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修等过程中的安全隐患。(2)作业活动风险:识别作业活动中的危险源,包括作业步骤、操作方法、作业环境等。(3)人员行为风险:识别员工在作业过程中可能导致的行为风险。(4)环境风险:识别企业周边环境、自然灾害等因素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5.2安全生产风险评价5.2.1风险评价方法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树分析法、概率风险评估法等。5.2.2风险评价程序(1)确定评价对象:针对已识别的风险,确定评价的具体对象。(2)建立评价标准: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风险评价标准。(3)开展风险评价: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4)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5.3安全生产风险控制5.3.1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以下风险控制措施:(1)技术措施:改进生产工艺、设备设施,提高安全生产水平。(2)管理措施: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3)应急措施: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5.3.2风险控制实施(1)责任落实: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的风险控制责任。(2)监督检查:加强对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措施落实到位。(3)持续改进:根据风险控制效果,不断完善和优化风险控制措施,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第6章应急预案与救援6.1应急预案编制6.1.1编制原则应急预案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编制:(1)合法性原则: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政策要求;(2)实用性原则: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保证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3)预防为主原则:强化预防,降低发生的可能性;(4)应急联动原则:加强与相关部门及社会力量的协同配合,形成应急联动机制。6.1.2编制程序(1)成立预案编制小组,明确编制任务和职责分工;(2)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确定预案编制依据;(3)制定预案框架,明确预案的目标、范围和主要内容;(4)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5)组织专家评审,完善预案内容;(6)企业负责人审批,发布实施预案;(7)定期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6.2应急预案演练6.2.1演练目的通过应急预案演练,检验和提升企业应对突发的能力,提高员工应急意识和技能,保证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6.2.2演练范围应急预案演练应涵盖以下范围:(1)企业内部可能发生的类型;(2)企业重要部位、关键岗位和易发生的环节;(3)应急预案所涉及的应急组织、应急资源、应急措施等。6.2.3演练频次企业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至少每年开展一次综合演练,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专项演练。6.2.4演练组织与实施(1)制定演练计划,明确演练时间、地点、内容、参演人员等;(2)组织参演人员进行培训,保证熟悉应急预案内容和操作流程;(3)开展演练,记录演练过程,评估演练效果;(4)总结演练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完善应急预案。6.3应急救援6.3.1应急救援原则(1)迅速反应原则: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救援;(2)以人为本原则:保证人员安全,优先开展生命救援;(3)科学施救原则:根据特点和现场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救援措施;(4)统一指挥原则: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保证救援工作有序进行。6.3.2应急救援组织(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应急救援工作;(2)设立专门的应急救援队伍,定期开展应急救援培训;(3)加强与相关部门及社会救援力量的协同配合,形成应急救援合力。6.3.3应急救援流程(1)接警与响应:接到报告,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人员;(2)救援力量调度: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调度应急资源;(3)现场救援:根据特点和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4)信息报告与沟通:及时向上级报告救援进展,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5)救援结束与总结:确认得到有效控制,总结应急救援经验,完善应急预案。第7章安全生产检查与整改7.1安全生产检查7.1.1检查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明确检查的目的、内容、方式、频次、责任人等,保证检查工作有序开展。7.1.2检查内容安全生产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公司安全生产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2)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4)安全生产投入及设施设备维护情况;(5)安全风险防控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6)应急预案及演练情况;(7)员工安全培训及教育情况;(8)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7.1.3检查方式采用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定期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等多种方式,全面掌握安全生产状况。7.1.4检查记录检查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检查时间、地点、内容、发觉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等,形成检查记录,以便跟踪整改情况。7.2安全生产整改措施7.2.1整改责任人对检查中发觉的问题,应明确整改责任人,制定整改措施,并跟踪整改落实。7.2.2整改措施制定根据检查发觉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完善安全生产制度;(2)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3)增加安全生产投入;(4)改善生产作业环境;(5)更新、维护设备设施;(6)加强安全风险防控及隐患排查治理;(7)优化应急预案;(8)其他必要的整改措施。7.2.3整改期限根据问题严重程度,明确整改期限,保证问题及时得到解决。7.3安全生产整改效果评估7.3.1整改效果评估在整改期限结束后,对整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保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7.3.2评估方法采用现场查看、查阅资料、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7.3.3评估结果处理对评估中发觉的问题,应重新制定整改措施,并纳入下一轮整改计划。对整改效果良好的措施,纳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持续改进。7.3.4持续改进根据整改效果评估结果,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措施,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第8章安全生产绩效与考核8.1安全生产绩效指标体系8.1.1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根据企业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构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安全生产绩效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涵盖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2)针对性:针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和薄弱环节设置指标;(3)可操作性:指标设置应便于量化、考核和评价;(4)动态性:根据企业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变化,适时调整指标体系。8.1.2指标体系内容安全生产绩效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内容:(1)安全生产目标:明确企业安全生产总体目标,包括控制目标、隐患治理目标、安全生产投入目标等;(2)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部门及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培训、设备设施管理、安全检查等;(4)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安全生产投入,保证安全生产措施得到有效实施;(5)控制:降低发生率,提高处理能力;(6)隐患治理:加强隐患排查治理,预防发生;(7)安全生产创新:鼓励安全生产技术创新,提高安全生产水平。8.2安全生产绩效考核8.2.1考核原则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应遵循以下原则:(1)客观公正:保证考核结果真实、准确、客观、公正;(2)激励约束:通过考核,激发员工安全生产积极性,约束不安全行为;(3)持续改进:以考核为契机,发觉问题,持续改进安全生产管理。8.2.2考核方法安全生产绩效考核采用以下方法:(1)定量考核:通过量化指标,对安全生产绩效进行评价;(2)定性考核:对无法量化的安全生产管理环节进行评价;(3)综合评价:结合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结果,对企业安全生产绩效进行综合评价。8.2.3考核流程安全生产绩效考核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制定考核方案:明确考核目标、内容、方法、时间等;(2)实施考核:按照考核方案,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考核工作;(3)汇总分析:对考核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4)反馈整改: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单位,督促其整改;(5)持续改进:对考核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持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8.3安全生产奖惩制度8.3.1奖励制度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个人或单位,给予以下奖励:(1)通报表扬;(2)物质奖励;(3)晋升职务或职称;(4)其他形式的奖励。8.3.2惩罚制度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导致发生的个人或单位,给予以下惩罚:(1)通报批评;(2)经济处罚;(3)降职或撤职;(4)追究法律责任;(5)其他形式的惩罚。8.3.3奖惩实施奖惩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公正:保证奖惩对象、奖惩幅度与事实相符;(2)及时准确:及时对安全生产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单位进行奖励,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3)教育引导:通过奖惩,引导员工树立安全生产意识,规范安全行为。第9章安全生产信息与档案管理9.1安全生产信息管理9.1.1信息收集本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信息收集制度,明确信息收集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及收集范围。信息收集内容主要包括:国家及地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安全生产政策措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会议记录、安全培训资料等。9.1.2信息处理安全生产信息应及时整理、分类、归档。各部门应按照职责范围,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提出相应的安全生产措施和建议。9.1.3信息传递与沟通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信息传递与沟通机制,保证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至相关部门和人员。信息传递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安全生产会议、公告栏、企业内部网络、移动通讯等。9.1.4信息反馈与改进企业应设立安全生产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