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云南省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南征①杜甫春岸桃花永,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注】①此诗是大历四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了诗人南征途中所见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B.颔联“偷生”“适远”的沾襟泪水把首联中明朗欢快的气息抹洗得干干净净,有先扬后抑的效果。C.颈联“南征日”对“北望心”,为流水对,且两句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更衬托出诗人对国家的失望。D.尾联“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两句正是诗人在晚年对自己一生的思想以及悲剧命运的总结。16.尾联说“百年歌自苦”,诗人在诗中写出了哪些“苦”?请简要回答。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庭芳·促织儿①张镃月洗高梧,露②溥幽草,宝钗楼外秋深。土花③沿翠,萤火坠墙阴。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沉。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注】①这首词是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张在友人张达可家会饮时,听到屋壁间蟋蟀声,有感写下该词。②露:露水多的样子。③土花:苔藓。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月光如洗,照在高高的梧桐树上,浓浓的秋雾打湿了小草,庭外一派夜深人静。B.本词用字传神、巧妙,如“洗”字传达出秋月明净之美,“沿”字化静态为动态。C.“任满身”二句纯用白描语言,写出儿童的天真活泼及带着稚气的小心和淘气。D.如今,任从促织在沟渠、床下孤鸣于深秋的凉夜中,词尾总括全篇,点明题旨。16.本词写促织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相关词句简要赏析。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古意①沈佺期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②。【注】①本诗题目又作《独不见》,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②流黄:褐黄色的绢,可用来做征衣。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以梁上双栖的海燕对独居的卢家少妇,托出绵绵愁绪,奠定全篇基调。B.“催”字用语精妙,既写出女子赶制寒衣的急切,也催动着她的相思之情。C.寒砧声声,秋叶萧萧,明月恼人,无眠女子无奈发出为谁而愁的内心独白。D.诗歌借闺阁生活写边塞战争,表现了女子思夫又盼夫勇立军功的复杂心情。16.请结合全诗分析“木叶”这一意象的作用。云南省曲靖二中云师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卖花声·题岳阳楼张舜民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注释:张舜民是北宋文学家、画家,为人刚直敢言,词作与苏轼风格相近。元丰六年(1083),词人获罪贬往郴州,途经岳阳楼,登楼后写了这首词。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中“木叶”是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给人以落寞之感,营造出凄清的氛围。B.诗人因遭贬来到此地,又将离此南行,内心十分苦闷,听曲自斟全无半点笑容。C.“醉袖”用借代的修辞,以衣饰代人,不言醉脸、醉眼,而言醉袖,富有想象之美。D.词的上阕写楼内宴饮,下阕写楼外远望,词人因醉酒而吐露真情,结构安排自然。16.与杜甫登临而作的《登岳阳楼》相比两首所表达的情感的有何异同。(6分)云南省蒙自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金陵怀古许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①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②高低六代宫。石燕③拂云晴亦雨,江豚④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注]①景阳:陈朝官殿名,陈后主宴饮作乐之地。②《诗经·王风·黍离》小序中说,周大夫行役过故宗庙宫室之地,看见遍地禾黍,感伤王都颠覆,故作此诗。③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石燕,通风雨则飞,风雨停则复还为石。④江豚:传说每于浪间跳跃,风辄起。15.下面对本诗内容和思想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玉树后庭花》曲犹未尽,隋军兵临城下,突出了陈朝灭亡这一金陵盛衰的转折点。B.颔联描写金陵的衰败景象。南朝的繁荣盛况,已为历史的陈迹。作者吊今伤古,触目惊心。C.颈联通过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寄寓了作者对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及社会沧桑变化的感慨。D.诗人尾联化用李白“山似洛阳多”的诗句,委婉展现了对自己所处时代不同于六朝的欣慰。16.诗的尾联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慨?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答案云南省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15.C16.①羁旅悲愁: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②垂老多病:作者已近垂暮,疾病缠身,孤苦伶仃,满怀悲叹。③苦无知音:多年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更衬托出诗人对国家失望”错,颈联第一句写了诗人年老多病向南行进,但“君恩北望心”意为一颗向北的心永念皇恩,可见诗人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一心报国的情怀。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然后按照情感、手法、原因等角度思考作答。如本题“‘百年歌自苦’,诗人在诗中写出了哪些‘苦’”,从诗歌中提取出与“苦”有关的句子,加以翻译,分析出原因和内容即可。从诗歌标题和注释来看,诗人南征离开家乡;“偷生”两句写了诗人为了活命经常到异地去避难,如今又漂泊远方一路上泪洒衣襟,足以表现诗人晚年躲避战乱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的悲辛生活,于是概括其羁旅悲愁之苦。由“老病南征日”和注释“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我们可知诗人已近垂暮,疾病缠身,这一“苦”可概括为垂老多病之苦。尾联诗人发出了“我苦苦地写了一辈子诗歌,可叹至今还没有遇到一个知音”的感叹,可见其孤苦伶仃,为没有知音而神伤之苦。【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⑦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15.D16.①实写:上片写蟋蟀鸣叫,哀婉凄切;词人静听蟋蟀悲鸣,悲秋中含着对现实的担忧。②虚写:下片虚写儿时捕蟋蟀、斗蟋蟀充满童趣,与今日孤独凄苦形成对比,表达了词人孤独寂寞、物是人非的伤感。③虚实结合,丰富了词作的内容,拓展了词作的意境,使词作更具感染力。【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D.“沟渠”错误。“渠”在这里是“它”意思,指促织。“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的意思是任蟋蟀在我的床下发出低吟,在寒冷的夜里陪伴着我这孤独的人哀叹悲吟。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艺术手法的能力。此词上阕实写蟋蟀声及听到蟋蟀声的感受:“静听”五句写蟋蟀的鸣声和听者的感受。“断续”、“微韵”是蟋蟀鸣声的特点,“转”则有音调抑扬顿挫之致。“寒”与“凄咽悲沉”是词人听来的主观感受。“争求侣”与“殷勤劝织”,是词人对蟋蟀鸣声的理解和想象:蟋蟀鸣,一是为了求侣,二是为了促织。“凄咽悲沉”写的是蟋蟀声,同时也是词人内心的写照,悲秋中含着对现实的担忧。下阕虚写,追忆儿时捕蟋蟀、斗蟋蟀的情趣,反衬今日的孤独悲苦情怀,充满不胜今昔之感。“儿时”五句,写捕蟋蟀;“呼灯”二句,刻画入微。“任满身”二句,尤为工细,将儿童的天真活泼以及带着稚气的小心和淘气,纯用白描语言,细细写出,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携向”二句,写斗蟋蟀。整首词虚实结合,贯通今昔,丰富了词作的内容,拓展了词作的意境,使词作更具感染力。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15.D16.①木叶,即秋风中飘落树叶,与诗中寒砧、秋夜、明月等意象,共同营造出凄凉、肃杀的深秋气氛;②木叶,作为女子眼前的深秋景象,烘托了女子思念戍边丈夫时的悲凉心境;③移情于景,将女子的孤单寂寞之情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转移到“木叶”上,使情感集中而深化。【解析】【导语】沈佺期的《古意》通过描写卢家少妇在秋夜中思念征戍在外的丈夫,表达了离别相思的痛苦。诗中以海燕双栖、寒砧催叶、明月照流黄等意象,渲染了孤寂与愁苦的氛围,情感真挚动人。【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又盼夫勇立军功”不正确。原诗无此意。“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谁为含愁独不见”等均是表现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和因此而产生的愁绪。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及作用的能力。“木叶”是营造氛围的物象。诗中带“木叶”的句子是“九月寒砧催木叶”,九月的“木叶”,指的是秋天飘落的树叶,应该是枯黄干燥的叶子。深秋九月正是赶制征衣的季节,这此起彼伏之捣衣的秋声,声声撩人心绪;那阵阵飘落的树叶,更使人触目伤怀,平添萧瑟之感。这“木叶”与诗歌中其他意象,如寒砧、秋夜、明月等,共同营造出凄凉、肃杀的深秋气氛;“木叶”还是烘托女子情感的物象。女子在家中,已经有十年没有见到丈夫了,见到木叶又一次飘落,时序又到了秋季,又该为征人赶制棉衣了,可他何时才能回来?眼前飘落的木叶仿佛是女子因思念丈夫而产生的悲凉心境的象征;诗歌没有直说砧声“催人泪下”,却说“催木叶”,于无理处见妙,于曲折中见奇。树木无心而为之“催”,人何以堪?诗歌不直接写女子的孤单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而把目光集中到木叶上,这是移情于景,比起直接抒情,这样的表达使情感集中而深化。云南省曲靖二中云师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15.B16.相同点:两首诗词都表现了诗人流落江湖,仕途失意、报国(忠君)无门的苦闷。不同点:①张词抒写了对君王的期待和内心的迷茫,又有对自身遭贬的怨愤。②杜诗有初登岳阳楼的喜悦,年老多病漂泊异地的孤独感伤,以及对国家动荡时局的关切与不安。【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内心十分苦闷,听曲自斟全无半点笑容”错误,“十分”二字,写的是歌妓给诗人斟满酒;“敛芳颜”,即敛眉、敛容,写的是歌妓的情态。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赏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相同点:张诗“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这是酒后作者带着几分醉意再次来到楼前,他扶着高楼上的栏杆,放眼远眺,只见淡远的天空,白云在悠闲地飘动。作者的思绪随着这飘动的白云不由猛然惊起:“何人此路得生还?”古时岭南一带素称蛮荒绝域,成了历代贬官的流放之地。概括了古往今来多少迁客的命运,也倾吐了词人压胸底的心声,负载着遭贬的无尽悲哀与痛楚。杜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联想到自己的流离之身、老病之悲,进而抒发了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忧思,报国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联网设备及应用发展趋势研究
- 放射性废物固化材料市场分析与前景展望
- 三星电视中国消费群体研究
- 智慧物流与智能仓储行业发展报告
- 建筑施工教育培训课件
- 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路径
- 排污许可餐饮管理办法
- 提升项目绩效管理办法
- 揭阳市廉租房管理办法
- 支付机构融资管理办法
- 扶贫农产品购销合同协议(农产品购销合同模板)
- 汽车维修高级工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汇总
- 英语音标拼读方法讲解
- MT 113-1995煤矿井下用聚合物制品阻燃抗静电性通用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
- GB/T 5782-2016六角头螺栓
- GB/T 23445-2009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
- GB/T 13451.2-1992着色颜料相对着色力和白色颜料相对散射力的测定光度计法
- GB/T 11264-2012热轧轻轨
- 山东省中小学校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 眼镜镜架知识汇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