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视域下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建设路径研究_第1页
共生视域下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建设路径研究_第2页
共生视域下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建设路径研究_第3页
共生视域下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建设路径研究_第4页
共生视域下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建设路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协作共同体建设是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重点任务,对于职业院校与企业全面深度合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协作共同体建设在实践中面临着专业协作缺位、校企壁垒明显、校际沟通困难等现实困境。结合共生理论,提出了协作共同体建设的思路,并从校内协作共同体、校企协作共同体、校际协作共同体三个层面探索了协作共同体建设的路径。[关键词]

共生视域;职业教育;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一、引言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提出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建设,通过增强院校之间、校企之间的人员交流、研究合作与资源共享,在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协同创新,推动院校之间、校企之间开展深度合作。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协同打造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深化高职院校“三教”改革,为职业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协作共同体建设在组织治理方面可以弥补创新团队的共性不足,协作发挥群聚效应,提高创新团队间协同创新能力,对于职业院校与企业全面深度合作、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二、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建设的现实困境随着国家政策不断推出,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建设的目标更加明确,协作共同体建设也越加受到重视,然而协作共同体建设在实践中仍处于探索阶段,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一)专业协作缺位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建设面临的第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同一职业院校专业之间缺少协作,师资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缺少专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和共享共进。新时代,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更加明显,传统依靠单一专业进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方式,已经很难满足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传统单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很难跟上技术创新、企业用人的新要求。然而职业院校普遍还是以专业为单位组建教学团队,部分职业院校专业内部更是“一人一课”,很难调动专业教师参与协作共同体建设的积极性。职业院校各专业普遍形成了专兼结合、相对固定的教师团队,团队内部也分工明确,各自承担着课程建设、教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任务。但是,专业团队与专业团队间也形成了隔阂,难以利用专业互补优势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也很难利用专业互补师资实现人才共培。另外,职业院校对于教师的教学考核、职称评聘等也主要依据教师个人的成果,很少考虑团队的集体成果。这就促使教师更多考虑个人的课程、教材、科研等方面,缺乏团队协作意识,在协作共同体建设过程中也不愿付出更多的精力。(二)校企壁垒明显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其重要特点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然而现阶段职业院校在师资建设、人才培养方面始终无法做到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校企之间师资流动困难,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沟通不畅,校企壁垒明显。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建设也同样面临相同的问题,协作共同体不能给企业增加更多的吸引力,无法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意愿,无法突破校企合作的结构性壁垒。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建设仍然是职业院校主导,建设过程中更多考虑职业院校的利益,企业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参与协作共同体建设的积极性较低。职业院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往往在最后论证阶段才邀请企业参与,而很少让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也容易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产生错位。职业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制定、教学内容实施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偏离了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和经营过程,校企合作中承担了更多的风险,因此也不愿意参与到协作共同体建设中。在打造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过程中,职业院校也更加关注“双师型”教师培养,而较少关注专业教师对企业的实际贡献,这也造成协作共同体建设中职业院校的积极性较高,与企业沟通的积极性不高。(三)校际沟通困难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建设需要不同职业院校之间的分工协作,然后职业院校之间没有从属关系,缺少合作的基础,校际沟通困难。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往往不重视顶层设计,缺乏定期沟通机制,共同体单位之间没有固定的沟通联络人。协作共同体的牵头单位会组织成员单位进行建设任务的分工,但成员单位在协作共同体建设中遇到问题时,很难快速与其他成员单位进行沟通,从而使建设任务进展缓慢。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成员往往以某一职业院校的教师为主,再加上部分行企专家,很少有其他职业院校的教师,这也导致校际沟通不畅。构建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的目的就是增强创新团队之间协同创新,然而协作共同体的组织结构相对松散,沟通效率较低,也无法有效整合利用各创新团队的资源。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也有相应的建设任务,在出现利益冲突时,创新团队会优先完成创新团队自身的任务,再去考虑协作共同体的任务,协作共同体校际沟通缺乏相应的机制和利益激励。三、共生视域下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建设思路(一)协作共同体建设的理论基础开展协作共同体研究是从关注一个创新团队的发展向关注多个同专业领域的创新团队的协同发展,形成共生关系,构建共同体,这与共生理论中的共生单元间互利共生的合作生态一致。共生主要指事物之间或单元之间形成的一种和谐统一、相互促进、共生共荣的命运关系。共生理论普遍应用于教育生态中,主要探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师发展等方面,如基于共生系统的目的性、整体性、开放性和自组织性揭示共生教育的基本属性,提供共生教育新范式。共生理论及其所蕴含的双赢、共存的核心思想和协作共生品质,为协作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指导。(二)协作共同体建设的实践依据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是职业院校和企业等共生单元,以共生界面为媒介,通过多元化共生模式进行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成果示范等共生活动,进而建构的整体系统。通过职业院校内部之间、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以及校际实现全方位紧密合作,产生依赖关系,遵循共生单元向“均衡互利共生”发展的内生性进化逻辑,实现协作共同体建设。协作共同体建设过程中,不同成员单位要在理念互通、发展共进的格局下发挥自身优势,找准自身定位,承担不同功能,从而形成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实现协作共同体的发展与自我完善。协作共同体成员单位要更多强调合作与协调,在发展战略、师资建设、人才培养、教学资源等方面遵循共同的目标导向,完成协作共同体建设的要求。(三)共生视域下协作共同体建设的思路在共生理论视域下,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建设就是要推进各成员单位之间共生关系演化,引导各成员单位互通互助、共同发展,保障协作共同体可持续发展。1.落实理念互通、发展共进。一是以明确共同体各成员单位责任和权利为基础建立协同发展理念。发挥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的作用,主动与企业、政府、科研院所等寻求合作,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确保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相适应。发挥企业作为人才培养联合主体的作用,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为职业院校提供教学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指导。通过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学生实习实训等举措,提升协作共同体内生性进化动力。二是形成协作共同体牵头单位与成员单位同思共进的发展格局。发挥牵头单位统筹协调的作用,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组建理事会、秘书处、专家委员会,厘清各成员单位基本职责、主要任务,制订纵向畅通、横向互通的协同发展目标,共同助力教师能力提升。联合各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协作共同体组织建设,积极开展沟通协调,共同参与决策。2.推进人员互动、资源共享。一是拓展人员互动合作方式。资源要素流动是构建协作共同体的基本前提和重要路径,通过拓展人员互动合作内容和方式,有利于协作共同体成员单位共享成果、共担风险。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课程开发、实习实训等方面加强人员互动,不断创新合作方式,实现资源要素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为持续地有效流动。二是搭建资源共享合作平台。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协同合作,搭建一体化共享平台。依托现有人才培养资源、技术创新资源、教师成长信息资源,打破空间和时间的壁垒,实现资源互联互通,形成工作联动,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化、稳定化、结构化、持续化、开放化。3.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共促。一是健全政策保障制度促进优势互补。制订政府、高校、企业“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保障体系,明确各方利益诉求,细化成员单位角色定位,保障共生关系的正式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协作共同体成员单位利用各自优势,共建产业学院,共创现代学徒制等育人模式,共同承办技能大赛,共同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考核等。同时,根据企业的需求量身定制实用型培训课程,协同开展技术攻关,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建立机制保障特色共促。创造共生环境不仅应制订运行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满足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还应利用协作共同体成员单位之间的竞争关系,保障成员单位既具有互补性又避免同质化。注重协作共同体协同发展的基础上,确保各成员单位特色化发展,在师资队伍、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教科研、社会服务、国内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各自的示范引领作用。四、共生视域下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建设的路径探索基于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建设的现实困境,结合共生理论视域下协作共同体建设的思路,可以从校内协作共同体、校企协作共同体、校际协作共同体三个层面探索协作共同体建设的路径。(一)强化校内协作共同体1.加快机制创新。建立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协同机制,推动创新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协同创新,打破不同专业的成员之间存在的合作壁垒,充分发挥成员各自优势,并通过协同产生更大的效益。基于协同机制,加强校内专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定期开展专业协作研讨,使专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专业之间的协同效应更加明显。健全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果共享机制,推进校内协作共同体辐射校内更多专业,实现创新成果在职业院校内部的共创共享。优化校内协作共同体的利益分配,充分调动校内协作共同体各成员的积极性,平衡各成员与协作共同体之间的利益诉求,在经费使用、项目排名、成果认定等方面制订更加科学的细则。2.加强师资共享。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校内协作共同体可以不断吸纳新的专业,组建更加多样的师资团队,加强不同专业之间的师资共享。校内协作共同体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对各专业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技能,促进团队建设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另外,校内协作共同体也要引导各专业教师积极发挥自己在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学实施、技能培训等方面的优势,为校内协作共同体建设贡献力量。将各专业教师对校内协作共同体的贡献纳入“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师服务校内协作共同体建设的积极性。3.推动人才共培。加强校内协作共同体各专业之间的合作,以专业群的形式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在行业企业中的适应性。推进校内协作共同体各专业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结合师资情况推出特色课程,专业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更加多样的课程,从而使学生掌握更有广度和深度的技术技能。在教材开发、实训基地建设、1+X考证等方面,加强校内协作共同体各专业之间的合作,共同为人才培养提供教学资源。利用校内协作共同体的师资优势,开发基于行业企业最新要求的课程标准,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二)深化校企协作共同体1.共同落实师资互聘。校企协作共同体内加强师资合作,校企共同落实师资互聘,职业院校方聘请企业专家、技术能手担任学生实践指导教师、客座讲师,企业聘请职业院校教师担任培训讲师。引导企业师资为学生讲授专业课程的实践实操部分,为学生以讲座形式开设第二课堂,为学校教师开展实践技能培训。鼓励学校教师主动申请企业挂职实践,进入企业实际岗位,参与企业真实工作,并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协作参与企业业务运营。通过校企互聘,为校企师资制定绩效考核,给校企师资发放“双份薪酬”,促使校企师资互融互通,从而推动校企协作共同体更深发展。2.共同开展技术创新。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将企业生产过程引入学校教学过程,鼓励学校师生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生产流程优化。在企业中设立教师工作站,校企共同制定奖励制度,吸引学校教师与企业研发人员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工作,共同创新生产流程,共同申请专利和软著,共同制定行业标准。校企协作共同体内设立专门的技术创新委员会,由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共同推选委员,定期开展委员会议。委员会负责汇总企业所遇到的技术问题,在校企协作共同体中发布技术创新需求,组建校企团队,共同开展技术创新。3.共同参与资源开发。在校企协作共同体内,校企共同组建资源开发团队,一方面为学校人才培养开发教材资源、实训资源等,另一方面为企业员工培训开发课程资源等。推动校企共建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双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合作平台,通过合作平台进一步将校企师资互聘落到实处。引导企业专家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资源建设,帮助学校教师梳理企业岗位技能,明确专业课程技能点,开发专业课程教学案例。(三)优化校际协作共同体1.定期开展师资交流。加强协作共同体院校之间的师资合作,定期开展院校之间师资交流,鼓励院校之间相互委派教师进修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引导协作共同体各职业院校共同组建教师协同发展中心,推动不同职业院校的教师在教学资源开发、学生考证培训等方面进行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各院校的师资优势。协作共同体内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会和专家讲座,各职业院校定期邀请其他院校专家分享学术研究成果、教育教学经验、团队建设经验等,将协作共同体职业院校之间的交流落到实处。2.联合开展项目研究。推动协作共同体院校之间联合申报各类教科研课题,利用各院校资源优势,联合组建研究团队,开展项目研究。发挥校际协作共同体的作用,联合开展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分工对创新团队建设、模块化教学模式、新形态教材开发等方面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