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地区高一下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地区高一下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地区高一下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地区高一下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地区高一下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南省南阳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下)。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法国学者在论及古希腊时说:“城邦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空间——一个以市政广场及其公共建筑为中心的公共空间,在这里人们就涉及共同利益的问题进行讨论。权力不再限于王宫之中,而是置于这个公共的中心。”据此可知,古希腊城邦公共空间的布局()A.彰显了建筑的实用性 B.有助于公民意识培养C.确保了民主政体的稳固 D.标志着黄金时期的来临〖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城邦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空间——一个以市政广场及其公共建筑为中心的公共空间,……权力不再限于王宫之中,而是置于这个公共的中心。”可知,古希腊公民可以在公共空间共同直接参与城邦事务讨论,有利于城邦公民主体意识的发挥,增强公民参政意识,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公共建筑对民主政治的影响,并不是彰显建筑的实用性功能,排除A项;古希腊城邦公共空间的布局并不能确保民主政体的稳固,表述有误,排除C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是在伯里克利执政期间,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公元14世纪,波斯神话中的神鸟西摩格由萨珊王朝时期的犬首孔雀尾形象转化为中国的风凰形象,大量出现在陶器和细密画上。这反映了()A.古代文明的交流交融 B.波斯帝国文化政策的开放性C.波斯文明程度的提升 D.波斯文化与中华文化的趋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14世纪(波斯)。据材料可知,公元14世纪,波斯神话中的神鸟西摩格由原来的形象转化为中国凤凰的形象,并大量出现在陶器和细密画上,这体现了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得文化元素相互传播、借鉴,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波斯的文化政策,不能推断其开放性,排除B项;神鸟形象的转变不能直接说明波斯文明程度的提升,排除C项;这种形象的转变只是文化交流中的个别现象,不能代表两种文化整体趋同,选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3.13世纪末,西欧很多国家仍然实行“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而英国却转变为“我的附庸的附庸是我的附庸”。这反映了()A.西欧专制王权的普遍确立 B.英王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C.英国进入君主立宪制时期 D.近代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3世纪的西欧。根据材料可知,13世纪末,英国形成了“我附庸的附庸,仍然是我的附庸”的政治制度,说明国王加强了对地方和贵族的控制,王权有所加强,B项正确;此时西欧很多国家仍然实行“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政治制度,说明专制王权并未普遍确立,排除A项;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使英国进入君主立宪制时期,排除C项;材料中封建王权的加强只是为近代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选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4.下图所示是关于某一古代文明成就的描述。据此可知,该文明是()以种植玉米为主,城市建筑精美,城内有众多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A.埃及文明 B.希腊文明C.玛雅文明 D.印加文明〖答案〗C〖解析〗本题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据材料“以种植玉米为主,城市建筑精美,城内有众多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可知,这是玛雅文明的成就,C项正确;埃及文明有象形文字、金字塔和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希腊文明以雅典民主政治而著称,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印加文明有著名的马丘比丘遗址,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5.15世纪后期,佛罗伦萨学者托斯堪内里告诉哥伦布说:“我把发现香料的那些地区叫‘西方’,虽然它们通常被称为‘东方’。”并在附上的地图中标明,从里斯本往西航行到中国约11000公里,在这中间横躺着日本和安蒂利亚(传说中大西洋上的岛屿)。材料可以用于说明()A.好望角被发现的原因 B.大帆船贸易的路线C.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D.新航路开辟的条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后期(欧洲)。托斯堪内里向哥伦布提供的关于西方和东方的称呼,以及地图中标明的从里斯本往西航行到中国的距离和中间可能存在的岛屿等信息,这些信息为哥伦布等航海家提供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想象空间,激发了他们探索新航线的欲望和勇气,可以用于说明新航路开辟的条件,D项正确;好望角是向东的航线,与材料中航线的方向不符,排除A项;大帆船贸易主要是指16世纪中期至19世纪,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与菲律宾之间的贸易,材料中未涉及大帆船贸易的路线,排除B项;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而材料主要是为新航路开辟提供的条件和依据,排除C项。故选D项。6.16世纪到17世纪,尼德兰政府通过发布公告的方式,将不同国家的货币兑换手续费公布出来,一旦某种货币的价值发生变化,就会马上更新货币兑换收费表,从而使贵金属或货币价值的每一次变化都可以在安特卫普交易所准确而迅速地显示出来。这一现象()A.由殖民者发现美洲所致 B.反映了商业革命的影响C.表明西、葡丧失了殖民优势 D.凸显尼德兰的商业霸主地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6至17世纪的尼德兰。根据材料“将不同国家的货币兑换手续费公布出来,一旦某种货币的价值发生变化,就会马上更新货币兑换收费表”及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贸易商路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16世纪,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并且对不同国家的货币兑换手续费实时进行更新,体现了商业革命的影响,B项正确;该现象并不是由殖民者发现美洲所引起的,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西班牙和葡萄牙丧失殖民优势的相关信息,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材料无法直接得出尼德兰的商业居于霸主地位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7.霍乱本是恒河三角洲地区的地方病,但后来则成了“19世纪的世界病”,在近一个世纪时间内霍乱在全球范围内六次爆发。对这一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A.殖民扩张加速了疾病在全球的传播 B.与工业革命辐射至世界密切相关C.迫使西欧贩卖黑奴缓解劳动力不足 D.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霍乱是恒河三角洲地区的地方病,19世纪在全球范围内六次爆发,结合所学19世纪的知识可知,殖民扩张加速了疾病在全球的传播,A项正确;工业革命的进行推动了殖民扩张,因而,殖民扩张是主要原因,工业革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黑奴贸易逐渐废除,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国际问题,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8.某位思想家是连接欧洲某场运动与革命的桥梁,他是一位典型的社会运动煽动者,而正是其政治宣言点燃了民众之火,为人民提供了激情动力,导致了革命的爆发。据此推知,该思想家所投身的思想解放运动()A.得到多国的积极支持 B.使理性思维开始形成C.已具备一定的公共性 D.缺乏经济学研究成果〖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他是一位典型的社会运动煽动者,而正是其政治宣言点燃了民众之火,为人民提供了激情动力,导致了革命的爆发。”及所学可知,题干强调的是启蒙思想家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主要是一场知识分子运动,他们依靠各种社会文化机制,展开广泛的交流活动,表现在社会名流和知识精英经常组织学术聚会活动;许多国家建立了科学院和学术社团组织;一些大学成为研究和传播新思想的重镇,体现了启蒙运动具有一定的公共性,C项正确;启蒙运动得到多国政府积极支持的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理性思维开始形成”的说法不准确,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启蒙思想家在经济学方面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例如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被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他也是启蒙思想家,排除D项。故选C项。9.19世纪末期,作为德意志帝国首脑的皇帝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皇帝手中集中了“过多的、无论整体上还是部分的都不受影响的权力”。造成此种现象主要是缘于德国()A.地方实行松散联邦制 B.专制王权的高度强化C.公民教育的发展滞后 D.统一道路的特殊方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9世纪末的德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德国的统一是普鲁士以王朝战争手段完成的,使得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D项正确;联邦制较好的协调了中央和地方关系,松散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此时的德国属于君主立宪制国家,王权高度强化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公民教育的发展滞后是影响因素之一,非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10.“这个时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实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这一现象最早出现于()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C.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世界)。据材料“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实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可见,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科学与技术相结合,B项正确;A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发明多是工匠,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C是体现的世界大战,没有体现材料的内容,排除C项;D是20世纪40年代,据材料的最早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早于D项,排除D项。故选B项。11.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现代的工业劳动,现代的资本压迫,无论是在英国和法国,无论是在美国和德国,都是一样的,都使无产者失去了任何民族性。为此,他们主张()A.革命活动应结合本国具体国情 B.无产阶级斗争走向国际联合C.效仿巴黎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 D.革命指导理论必须与时俱进〖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现代的工业劳动,现代的资本压迫,……都使无产者失去了任何民族性。”可知,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劳动都使无产阶级失去了民族性,说明他们意在主张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开展斗争,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革命活动与本国国情之间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武装暴力直接夺取城市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学说,但题干并未涉及效仿巴黎公社的相关主张,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但材料未涉及革命指导理论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12.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列强压迫与剥削下,亚洲各国人民陷入极度的苦境。另一方面,在古老社会毁坏的基础上产生了许多新的非亚洲传统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和理论等因素。这些“因素”()A.使亚洲快速走上了民主道路 B.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依附C.加剧了亚洲各国局势的动荡 D.客观上促进了亚洲的觉醒〖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列强的压迫与剥削下,亚洲各国虽然陷入极度苦境,但在古老社会毁坏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非亚洲传统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和理论等因素,这些新因素包括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政治理念和文化思潮等。它们冲击了亚洲传统的社会结构和观念,激发了亚洲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的追求,客观上促进了亚洲的觉醒,D项正确;“使亚洲快速走上了民主道路”这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这些新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西方影响的一种回应和抗争,排除B项;这些新因素在短期内可能会带来一些社会变革的动荡,但从长远看,是推动亚洲进步和觉醒的力量,排除C项。故选D项。13.1922年5月22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一般定为三年;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但主人必须同雇工一起劳动;允许农民自由选择使用土地的形式,采取村社的、个体经济的或集体经济的形式。这一举措有助于()A.苏俄农业恢复和发展 B.保证苏俄工业化的开展C.推动苏俄国内战争的胜利 D.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2年(苏俄)。据材料可知,1922年5月22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的《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使用雇佣劳动力以及农民自由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等规定,这些灵活的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得土地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A项正确;斯大林模式的集体农庄有利于苏联工业的发展,排除B项;1922年苏俄国内战争已经基本结束,此时的政策重点是恢复经济,而非推动战争胜利,排除C项;材料中的新经济政策是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排除D项。故选A项。14.1938年3月18日,墨西哥总统拉萨罗•卡德纳斯颁布征用外国石油公司法令,将美、英、荷等国垄断资本所有的17家石油企业收归国有,分10年偿清。此举旨在()A.推动墨西哥民族经济的发展 B.瓦解拉丁美洲殖民体系C.加快墨西哥民族独立的步伐 D.维护墨西哥与西方关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墨西哥)。据材料“墨西哥总统拉萨罗•卡德纳斯颁布征用外国石油公司法令,将美、英、荷等国垄断资本所有的17家石油企业收归国有,分10年偿清”可知,这些举措推动了外资企业国有化,打击了外国垄断资本对墨西哥经济的控制,推动了墨西哥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拉美地区殖民体系瓦解是在二战后,时间不符,排除B项;1938年以前墨西哥已经独立,排除C项;材料中墨西哥政府的举措只是打击了外国垄断资本对墨西哥经济的控制,并非是维护墨西哥与西方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5.1952年5月22日,美国各海外新闻处流通的《迈向败亡的共产主义》描述了“成千上万惨遭蹂躏的人们逃离了所谓的‘工人的天堂’”的“残酷事实”。新闻署出版的连环漫画《逃向自由的他们》描述了13名东德工人“大胆逃离共产主义压迫,奔向自由”的故事。这一系列举措()A.摧毁了社会主义阵营的联合基础 B.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C.服务于美国对苏联形象的解构 D.表明苏联在美苏冷战中处于劣势〖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1952年的美国。根据材料“《迈向败亡的共产主义》描述了‘成千上万惨遭蹂躏的人们逃离了所谓的‘工人的天堂’’的‘残酷事实’。”“《逃向自由的他们》描述了13名东德工人‘大胆逃离共产主义压迫,奔向自由’的故事。”及所学可知,美苏冷战时期,美国通过漫画的形式虚假宣传共产主义走向败亡的故事,大肆渲染资本主义世界的自由主义精神。由此可见,美国的这些措施凸显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其目的是解构苏联的世界形象,C项正确;这些措施并不能摧毁社会主义阵营的联合基础,表述过于夸大了漫画的作用,排除A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它是通过论证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合理性、资本主义民主的普遍性等观念来实现其维护职能的。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材料无法直接得出苏联在美苏冷战中处于劣势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16.据统计,2021年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经济总量约占世界25.24%,贸易总额占世界的17.9%。2022年,五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占比14.06%,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总量占比为14.15%。据此可知()A.国际力量对比实现了平衡 B.金砖国家引领全球经济变革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金砖国家)。据材料可知,2021年金砖国家的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额在世界占有一定比重,2022年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投票权和份额总量也有一定占比,这表明金砖国家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项正确;“国际力量对比实现了平衡”这种说法不准确,当前国际力量对比仍存在不平衡的情况,排除A项;说金砖国家引领全球经济变革有些夸大,金砖国家对全球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不能说是引领,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金砖国家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力,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在材料中体现不明显,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东罗马帝国时代,拉丁语成为帝国境内各民族共同语言。公元5世纪后期以来,罗马人和西欧当地人、新入主西欧的蛮族(主要是日耳曼族,也有匈奴族、突厥族等)相互混血,拉丁语、西欧各地区的本地语言和蛮族语言互相影响、融汇,逐渐形成罗曼斯语族的各语种。6、7世纪以后,拉丁语在西欧各蛮族国家逐渐脱离了口语,受基督教世界最高领导权、东罗马与西欧蛮族国家争夺地中海霸权等复杂因素影响,拉丁语在东地中海地区也逐渐脱离了口语。在查士丁尼统治时期,6世纪20—30年代编纂的《民法大全》,由四部文献组成,前三部用拉丁文,最后编成的一部《新律》则用希腊语。所以东罗马帝国这个带有拉丁味的国家也被时人和后人更多地称为带有希腊味的拜占庭帝国。——摘编自张箭《论古代中世纪的世界通用语》(1)根据材料,概括公元5—7世纪东罗马帝国疆域内语言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5—7世纪东罗马帝国疆域内语言变化的原因。〖答案〗(1)变化:拉丁语逐渐与西欧各地区的本地语言和蛮族语言相互影响、融汇,形成罗曼斯语族的各语种;拉丁语在西欧各蛮族国家逐渐脱离口语;拉丁语在东地中海地区也逐渐脱离口语;东罗马帝国从带有拉丁味更多地被称为带有希腊味。(2)原因:罗马人和西欧当地人、新入主西欧的蛮族相互混血,促进了语言的融合;基督教世界最高领导权的争夺以及东罗马与西欧蛮族国家对地中海霸权的争夺等政治因素的影响;东罗马帝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使得希腊语的地位相对上升;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使得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发生了改变。〖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5—7世纪东罗马帝国。变化:据材料“罗马人和西欧当地人、新入主西欧的蛮族(主要是日耳曼族,也有匈奴族、突厥族等)相互混血,拉丁语、西欧各地区的本地语言和蛮族语言互相影响、融汇,逐渐形成罗曼斯语族的各语种”可知,拉丁语逐渐与西欧各地区的本地语言和蛮族语言相互影响、融汇,形成罗曼斯语族的各语种;据材料“6、7世纪以后,拉丁语在西欧各蛮族国家逐渐脱离了口语”可知,拉丁语在西欧各蛮族国家逐渐脱离口语;据材料“拉丁语在东地中海地区也逐渐脱离了口语”可知,拉丁语在东地中海地区也逐渐脱离口语;据材料“所以东罗马帝国这个带有拉丁味的国家也被时人和后人更多地称为带有希腊味的拜占庭帝国”可知,东罗马帝国从带有拉丁味更多地被称为带有希腊味。【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5—7世纪东罗马帝国。原因:据材料“公元5世纪后期以来,罗马人和西欧当地人、新入主西欧的蛮族(主要是日耳曼族,也有匈奴族、突厥族等)相互混血”可知,罗马人和西欧当地人、新入主西欧的蛮族相互混血,促进了语言的融合;据材料“受基督教世界最高领导权、东罗马与西欧蛮族国家争夺地中海霸权等复杂因素影响”可知,基督教世界最高领导权的争夺以及东罗马与西欧蛮族国家对地中海霸权的争夺等政治因素的影响;据材料“由四部文献组成,前三部用拉丁文,最后编成的一部《新律》则用希腊语。所以东罗马帝国这个带有拉丁味的国家也被时人和后人更多地称为带有希腊味的拜占庭帝国”可知,东罗马帝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使得希腊语的地位相对上升;结合所学可知,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使得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发生了改变。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88年,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在英国发生了。通过这次政变,英国成功地实现了政治权力的转移和分配,保障了国家的稳定和繁荣。这个和平过渡的范例,成为后来许多国家政治改革所效仿的对象。——摘编自张彩凤《英国法治研究》材料二1789年爆发的法国革命风暴,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垮了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的统治。在革命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英勇斗争推动了革命的发展。在这一革命的进程中,阶级斗争异常激烈,革命和反革命力量反复较量,资产阶级各派纷纷登台表演,政体也随之更迭不断,经过了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及帝制再到共和制的演变。——摘编自柳仕超《法国革命与政治制度的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88年英国“政变”的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88年英国“政变”与法国大革命的不同及历史启示。〖答案〗(1)意义:为英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资产阶级确定了统治地位;和平过渡的方式,为社会变革提供了参考。(2)不同:方式不同,法国是暴力的革命方式,1688年政变是不流血的和平方式;法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而英国1688年是自上而下的;法国以人民群众为革命的主体,英国的主体是资产阶级;法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启示:政体确立模式要结合本国的国情;政治的民主化是近代革命斗争的方向;经济基础决定政治的发展方向。〖解析〗小问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88年(英国)。意义:据所学知识得出为英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知识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据材料“通过这次政变,英国成功地实现了政治权力的转移和分配,保障了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可得出英国资产阶级确定了统治地位;据材料“这个和平过渡的范例,成为后来许多国家政治改革所效仿的对象。”可得出和平过渡的方式,为社会变革提供了参考。【小问2】本题第以问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世纪-19世纪(英国和法国)。不同:据材料一“1688年,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在英国发生了。”和材料二“1789年爆发的法国革命风暴,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垮了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的统治。”可得出方式不同,法国是暴力的革命方式,1688年政变是不流血的和平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法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而英国1688年是自上而下的;据材料“在革命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英勇斗争推动了革命的发展。”可得出法国以人民群众为革命的主体,英国的主体是资产阶级;据材料“政体也随之更迭不断,经过了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及帝制再到共和制的演变。”结合所学可得出法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本题第二问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世纪-19世纪(英国和法国)。〖答案〗不固定,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示:政体的确立模式要结合本国的国情;政治的民主化是近代革命斗争的方向;经济基础决定政治的发展方向。19.[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形成初期,由于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力量发展不平衡,必然导致它们之间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新争夺,于是在激烈的军备竞赛和军事结盟的基础上,终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根源于由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造就的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对外侵略和扩张。——摘编自李建国《略论两次世界大战之差异》材料二由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造成了空前浩劫。在这场持续多年、涉及当时大部分国家的全球性大厮杀中,军民伤亡1亿多人,消耗军费13000亿美元,物资损失高达42700亿美元,精神创伤难以用数字计算。以反法西斯力量的最后胜利而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打乱了旧的世界秩序,冲击了腐朽落后势力,开辟了国际性社会进步的新道路,对世界军事史和人类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二战结束以来,人类社会在政治方面的进步,国际关系的发展,社会经济的飞跃,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战后的军事革命,都在不同程度上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相关。——摘编自彭训厚、徐新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发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答案〗(1)原因:两次世界大战都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的结果。一战: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世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萨拉热窝事件;二战:经济危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法西斯势力扩张,英法美等国的绥靖政策。(2)影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巨大;世界政治格局重塑;促进了科技发展;削弱了帝国主义,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发展;促进了联合国的诞生;推动了军事理论和战略的发展。〖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原因:首先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原因,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形成初期,由于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力量发展不平衡”并结合所学可知,两次世界大战都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的结果。然后分别分析不同的原因,先分析一战,据材料“必然导致它们之间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新争夺,于是在激烈的军备竞赛和军事结盟的基础上”可知,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世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结合所学可知,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事件;再分析二战,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根源于由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造就的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对外侵略和扩张”可知,经济危机;法西斯势力扩张;结合所学可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和英法美等国的绥靖政策。【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影响:据材料“这场持续多年、涉及当时大部分国家的全球性大厮杀中,军民伤亡1亿多人,消耗军费13000亿美元,物资损失高达42700亿美元”可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巨大;据材料“以反法西斯力量的最后胜利而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打乱了旧的世界秩序,冲击了腐朽落后势力,开辟了国际性社会进步的新道路”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政治格局重塑;削弱了帝国主义,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发展;据材料“二战结束以来,人类社会在政治方面的进步,国际关系的发展,社会经济的飞跃,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战后的军事革命,都在不同程度上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相关”并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了科技发展;促进了联合国的诞生;推动了军事理论和战略的发展。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据联合国统计,在全球范围内,跨国迁移的人口从1965年的7500万增至1990年的1.2亿,到2007年,约有2亿人在出生国以外生活。其中,多数移民流向欧美发达国家并对其人口特别是劳动力增长影响甚大。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外来移民占美国新增劳动力的57.5%、德国的45.5%、加拿大的25.7%、澳大利亚的24.1%。相比之下,以前不知名的西北欧小国更是令人刮目相看。例如,芬兰的外来移民增幅高达163%,奥地利为151.7%,爱尔兰为114.8%,丹麦是80.6%,冰岛和挪威在50%—62%之间。从移民来源看,在2006年迁入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永久移民中,欧洲占33.8%,亚洲占33%,拉丁美洲占19.7%,非洲占8.8%,美洲占3.2%,其余是大洋洲移民。在迁入欧洲的移民中,56.8%是欧盟成员国的公民,亚洲移民仅占15.2%,拉丁美洲占13.4%,非洲占14%,北美洲占6.3%。这就是说,各国人口的迁移呈现出一种很强的地缘性特征。欧洲移民主要在欧洲流动。非洲移民中85%流向欧洲,亚洲移民中有2/3以上流向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拉丁美洲移民主要流向北美洲。——摘编自梁茂信《全球化视野下亚洲科技人才移民美国的历史透视》提取材料中的一条或多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信息明确具体,阐述从原因(背景)、影响角度进行,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主题:全球化视野下亚洲科技人才大量移民美国。阐述:二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口迁移的全球化趋势和规模日新月异,流向美国的亚洲移民与日俱增,其中以技术移民尤为突出。从1970年代起,亚洲就成为当代美国技术移民的首要来源。这既与美国移民政策变化所产生的拉力作用相关,也源于战后亚洲国际关系中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由于许多亚洲国家曾长期遭受欧美列强的殖民统治,它们在战后也因为工业化的发展而进入社会转型时期,其人口压力、经济落后和生活水平低下等因素合力发酵,使亚洲各国都出现了其人口在国内、国际和洲际三个层次上的大规模迁移与流动。在二战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亚洲国家特殊的历史环境、不同的国情和各国共同面临的现代化建设的挑战以及各国和地区与美国之间的亲疏关系,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技术人才移民美国的区域格局及其起伏变化。由此可见,大批技术移民流向美国,既是亚洲各国人口流动的组成部分,也是亚洲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亚洲作为经济发展最富有活力的地区,其吸引人才回流的道路还很漫长,这是多数亚洲国家面临的共同任务与挑战。河南省南阳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下)。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法国学者在论及古希腊时说:“城邦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空间——一个以市政广场及其公共建筑为中心的公共空间,在这里人们就涉及共同利益的问题进行讨论。权力不再限于王宫之中,而是置于这个公共的中心。”据此可知,古希腊城邦公共空间的布局()A.彰显了建筑的实用性 B.有助于公民意识培养C.确保了民主政体的稳固 D.标志着黄金时期的来临〖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城邦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社会空间——一个以市政广场及其公共建筑为中心的公共空间,……权力不再限于王宫之中,而是置于这个公共的中心。”可知,古希腊公民可以在公共空间共同直接参与城邦事务讨论,有利于城邦公民主体意识的发挥,增强公民参政意识,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公共建筑对民主政治的影响,并不是彰显建筑的实用性功能,排除A项;古希腊城邦公共空间的布局并不能确保民主政体的稳固,表述有误,排除C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是在伯里克利执政期间,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公元14世纪,波斯神话中的神鸟西摩格由萨珊王朝时期的犬首孔雀尾形象转化为中国的风凰形象,大量出现在陶器和细密画上。这反映了()A.古代文明的交流交融 B.波斯帝国文化政策的开放性C.波斯文明程度的提升 D.波斯文化与中华文化的趋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14世纪(波斯)。据材料可知,公元14世纪,波斯神话中的神鸟西摩格由原来的形象转化为中国凤凰的形象,并大量出现在陶器和细密画上,这体现了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得文化元素相互传播、借鉴,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波斯的文化政策,不能推断其开放性,排除B项;神鸟形象的转变不能直接说明波斯文明程度的提升,排除C项;这种形象的转变只是文化交流中的个别现象,不能代表两种文化整体趋同,选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3.13世纪末,西欧很多国家仍然实行“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而英国却转变为“我的附庸的附庸是我的附庸”。这反映了()A.西欧专制王权的普遍确立 B.英王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C.英国进入君主立宪制时期 D.近代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3世纪的西欧。根据材料可知,13世纪末,英国形成了“我附庸的附庸,仍然是我的附庸”的政治制度,说明国王加强了对地方和贵族的控制,王权有所加强,B项正确;此时西欧很多国家仍然实行“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政治制度,说明专制王权并未普遍确立,排除A项;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使英国进入君主立宪制时期,排除C项;材料中封建王权的加强只是为近代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选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4.下图所示是关于某一古代文明成就的描述。据此可知,该文明是()以种植玉米为主,城市建筑精美,城内有众多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A.埃及文明 B.希腊文明C.玛雅文明 D.印加文明〖答案〗C〖解析〗本题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据材料“以种植玉米为主,城市建筑精美,城内有众多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可知,这是玛雅文明的成就,C项正确;埃及文明有象形文字、金字塔和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希腊文明以雅典民主政治而著称,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印加文明有著名的马丘比丘遗址,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5.15世纪后期,佛罗伦萨学者托斯堪内里告诉哥伦布说:“我把发现香料的那些地区叫‘西方’,虽然它们通常被称为‘东方’。”并在附上的地图中标明,从里斯本往西航行到中国约11000公里,在这中间横躺着日本和安蒂利亚(传说中大西洋上的岛屿)。材料可以用于说明()A.好望角被发现的原因 B.大帆船贸易的路线C.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D.新航路开辟的条件〖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后期(欧洲)。托斯堪内里向哥伦布提供的关于西方和东方的称呼,以及地图中标明的从里斯本往西航行到中国的距离和中间可能存在的岛屿等信息,这些信息为哥伦布等航海家提供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想象空间,激发了他们探索新航线的欲望和勇气,可以用于说明新航路开辟的条件,D项正确;好望角是向东的航线,与材料中航线的方向不符,排除A项;大帆船贸易主要是指16世纪中期至19世纪,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与菲律宾之间的贸易,材料中未涉及大帆船贸易的路线,排除B项;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而材料主要是为新航路开辟提供的条件和依据,排除C项。故选D项。6.16世纪到17世纪,尼德兰政府通过发布公告的方式,将不同国家的货币兑换手续费公布出来,一旦某种货币的价值发生变化,就会马上更新货币兑换收费表,从而使贵金属或货币价值的每一次变化都可以在安特卫普交易所准确而迅速地显示出来。这一现象()A.由殖民者发现美洲所致 B.反映了商业革命的影响C.表明西、葡丧失了殖民优势 D.凸显尼德兰的商业霸主地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6至17世纪的尼德兰。根据材料“将不同国家的货币兑换手续费公布出来,一旦某种货币的价值发生变化,就会马上更新货币兑换收费表”及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贸易商路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16世纪,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并且对不同国家的货币兑换手续费实时进行更新,体现了商业革命的影响,B项正确;该现象并不是由殖民者发现美洲所引起的,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西班牙和葡萄牙丧失殖民优势的相关信息,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材料无法直接得出尼德兰的商业居于霸主地位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7.霍乱本是恒河三角洲地区的地方病,但后来则成了“19世纪的世界病”,在近一个世纪时间内霍乱在全球范围内六次爆发。对这一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A.殖民扩张加速了疾病在全球的传播 B.与工业革命辐射至世界密切相关C.迫使西欧贩卖黑奴缓解劳动力不足 D.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霍乱是恒河三角洲地区的地方病,19世纪在全球范围内六次爆发,结合所学19世纪的知识可知,殖民扩张加速了疾病在全球的传播,A项正确;工业革命的进行推动了殖民扩张,因而,殖民扩张是主要原因,工业革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黑奴贸易逐渐废除,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国际问题,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8.某位思想家是连接欧洲某场运动与革命的桥梁,他是一位典型的社会运动煽动者,而正是其政治宣言点燃了民众之火,为人民提供了激情动力,导致了革命的爆发。据此推知,该思想家所投身的思想解放运动()A.得到多国的积极支持 B.使理性思维开始形成C.已具备一定的公共性 D.缺乏经济学研究成果〖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他是一位典型的社会运动煽动者,而正是其政治宣言点燃了民众之火,为人民提供了激情动力,导致了革命的爆发。”及所学可知,题干强调的是启蒙思想家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主要是一场知识分子运动,他们依靠各种社会文化机制,展开广泛的交流活动,表现在社会名流和知识精英经常组织学术聚会活动;许多国家建立了科学院和学术社团组织;一些大学成为研究和传播新思想的重镇,体现了启蒙运动具有一定的公共性,C项正确;启蒙运动得到多国政府积极支持的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理性思维开始形成”的说法不准确,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启蒙思想家在经济学方面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例如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被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他也是启蒙思想家,排除D项。故选C项。9.19世纪末期,作为德意志帝国首脑的皇帝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皇帝手中集中了“过多的、无论整体上还是部分的都不受影响的权力”。造成此种现象主要是缘于德国()A.地方实行松散联邦制 B.专制王权的高度强化C.公民教育的发展滞后 D.统一道路的特殊方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19世纪末的德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德国的统一是普鲁士以王朝战争手段完成的,使得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D项正确;联邦制较好的协调了中央和地方关系,松散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此时的德国属于君主立宪制国家,王权高度强化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公民教育的发展滞后是影响因素之一,非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10.“这个时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实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这一现象最早出现于()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C.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世界)。据材料“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实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可见,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科学与技术相结合,B项正确;A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发明多是工匠,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C是体现的世界大战,没有体现材料的内容,排除C项;D是20世纪40年代,据材料的最早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早于D项,排除D项。故选B项。11.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现代的工业劳动,现代的资本压迫,无论是在英国和法国,无论是在美国和德国,都是一样的,都使无产者失去了任何民族性。为此,他们主张()A.革命活动应结合本国具体国情 B.无产阶级斗争走向国际联合C.效仿巴黎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 D.革命指导理论必须与时俱进〖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现代的工业劳动,现代的资本压迫,……都使无产者失去了任何民族性。”可知,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劳动都使无产阶级失去了民族性,说明他们意在主张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开展斗争,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革命活动与本国国情之间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武装暴力直接夺取城市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学说,但题干并未涉及效仿巴黎公社的相关主张,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但材料未涉及革命指导理论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12.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列强压迫与剥削下,亚洲各国人民陷入极度的苦境。另一方面,在古老社会毁坏的基础上产生了许多新的非亚洲传统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和理论等因素。这些“因素”()A.使亚洲快速走上了民主道路 B.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依附C.加剧了亚洲各国局势的动荡 D.客观上促进了亚洲的觉醒〖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列强的压迫与剥削下,亚洲各国虽然陷入极度苦境,但在古老社会毁坏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非亚洲传统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和理论等因素,这些新因素包括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政治理念和文化思潮等。它们冲击了亚洲传统的社会结构和观念,激发了亚洲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的追求,客观上促进了亚洲的觉醒,D项正确;“使亚洲快速走上了民主道路”这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这些新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西方影响的一种回应和抗争,排除B项;这些新因素在短期内可能会带来一些社会变革的动荡,但从长远看,是推动亚洲进步和觉醒的力量,排除C项。故选D项。13.1922年5月22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一般定为三年;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但主人必须同雇工一起劳动;允许农民自由选择使用土地的形式,采取村社的、个体经济的或集体经济的形式。这一举措有助于()A.苏俄农业恢复和发展 B.保证苏俄工业化的开展C.推动苏俄国内战争的胜利 D.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2年(苏俄)。据材料可知,1922年5月22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的《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使用雇佣劳动力以及农民自由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等规定,这些灵活的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得土地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A项正确;斯大林模式的集体农庄有利于苏联工业的发展,排除B项;1922年苏俄国内战争已经基本结束,此时的政策重点是恢复经济,而非推动战争胜利,排除C项;材料中的新经济政策是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排除D项。故选A项。14.1938年3月18日,墨西哥总统拉萨罗•卡德纳斯颁布征用外国石油公司法令,将美、英、荷等国垄断资本所有的17家石油企业收归国有,分10年偿清。此举旨在()A.推动墨西哥民族经济的发展 B.瓦解拉丁美洲殖民体系C.加快墨西哥民族独立的步伐 D.维护墨西哥与西方关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墨西哥)。据材料“墨西哥总统拉萨罗•卡德纳斯颁布征用外国石油公司法令,将美、英、荷等国垄断资本所有的17家石油企业收归国有,分10年偿清”可知,这些举措推动了外资企业国有化,打击了外国垄断资本对墨西哥经济的控制,推动了墨西哥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拉美地区殖民体系瓦解是在二战后,时间不符,排除B项;1938年以前墨西哥已经独立,排除C项;材料中墨西哥政府的举措只是打击了外国垄断资本对墨西哥经济的控制,并非是维护墨西哥与西方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5.1952年5月22日,美国各海外新闻处流通的《迈向败亡的共产主义》描述了“成千上万惨遭蹂躏的人们逃离了所谓的‘工人的天堂’”的“残酷事实”。新闻署出版的连环漫画《逃向自由的他们》描述了13名东德工人“大胆逃离共产主义压迫,奔向自由”的故事。这一系列举措()A.摧毁了社会主义阵营的联合基础 B.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C.服务于美国对苏联形象的解构 D.表明苏联在美苏冷战中处于劣势〖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1952年的美国。根据材料“《迈向败亡的共产主义》描述了‘成千上万惨遭蹂躏的人们逃离了所谓的‘工人的天堂’’的‘残酷事实’。”“《逃向自由的他们》描述了13名东德工人‘大胆逃离共产主义压迫,奔向自由’的故事。”及所学可知,美苏冷战时期,美国通过漫画的形式虚假宣传共产主义走向败亡的故事,大肆渲染资本主义世界的自由主义精神。由此可见,美国的这些措施凸显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其目的是解构苏联的世界形象,C项正确;这些措施并不能摧毁社会主义阵营的联合基础,表述过于夸大了漫画的作用,排除A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它是通过论证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合理性、资本主义民主的普遍性等观念来实现其维护职能的。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材料无法直接得出苏联在美苏冷战中处于劣势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16.据统计,2021年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经济总量约占世界25.24%,贸易总额占世界的17.9%。2022年,五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占比14.06%,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总量占比为14.15%。据此可知()A.国际力量对比实现了平衡 B.金砖国家引领全球经济变革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金砖国家)。据材料可知,2021年金砖国家的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额在世界占有一定比重,2022年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投票权和份额总量也有一定占比,这表明金砖国家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项正确;“国际力量对比实现了平衡”这种说法不准确,当前国际力量对比仍存在不平衡的情况,排除A项;说金砖国家引领全球经济变革有些夸大,金砖国家对全球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不能说是引领,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金砖国家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力,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在材料中体现不明显,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东罗马帝国时代,拉丁语成为帝国境内各民族共同语言。公元5世纪后期以来,罗马人和西欧当地人、新入主西欧的蛮族(主要是日耳曼族,也有匈奴族、突厥族等)相互混血,拉丁语、西欧各地区的本地语言和蛮族语言互相影响、融汇,逐渐形成罗曼斯语族的各语种。6、7世纪以后,拉丁语在西欧各蛮族国家逐渐脱离了口语,受基督教世界最高领导权、东罗马与西欧蛮族国家争夺地中海霸权等复杂因素影响,拉丁语在东地中海地区也逐渐脱离了口语。在查士丁尼统治时期,6世纪20—30年代编纂的《民法大全》,由四部文献组成,前三部用拉丁文,最后编成的一部《新律》则用希腊语。所以东罗马帝国这个带有拉丁味的国家也被时人和后人更多地称为带有希腊味的拜占庭帝国。——摘编自张箭《论古代中世纪的世界通用语》(1)根据材料,概括公元5—7世纪东罗马帝国疆域内语言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5—7世纪东罗马帝国疆域内语言变化的原因。〖答案〗(1)变化:拉丁语逐渐与西欧各地区的本地语言和蛮族语言相互影响、融汇,形成罗曼斯语族的各语种;拉丁语在西欧各蛮族国家逐渐脱离口语;拉丁语在东地中海地区也逐渐脱离口语;东罗马帝国从带有拉丁味更多地被称为带有希腊味。(2)原因:罗马人和西欧当地人、新入主西欧的蛮族相互混血,促进了语言的融合;基督教世界最高领导权的争夺以及东罗马与西欧蛮族国家对地中海霸权的争夺等政治因素的影响;东罗马帝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使得希腊语的地位相对上升;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使得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发生了改变。〖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5—7世纪东罗马帝国。变化:据材料“罗马人和西欧当地人、新入主西欧的蛮族(主要是日耳曼族,也有匈奴族、突厥族等)相互混血,拉丁语、西欧各地区的本地语言和蛮族语言互相影响、融汇,逐渐形成罗曼斯语族的各语种”可知,拉丁语逐渐与西欧各地区的本地语言和蛮族语言相互影响、融汇,形成罗曼斯语族的各语种;据材料“6、7世纪以后,拉丁语在西欧各蛮族国家逐渐脱离了口语”可知,拉丁语在西欧各蛮族国家逐渐脱离口语;据材料“拉丁语在东地中海地区也逐渐脱离了口语”可知,拉丁语在东地中海地区也逐渐脱离口语;据材料“所以东罗马帝国这个带有拉丁味的国家也被时人和后人更多地称为带有希腊味的拜占庭帝国”可知,东罗马帝国从带有拉丁味更多地被称为带有希腊味。【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5—7世纪东罗马帝国。原因:据材料“公元5世纪后期以来,罗马人和西欧当地人、新入主西欧的蛮族(主要是日耳曼族,也有匈奴族、突厥族等)相互混血”可知,罗马人和西欧当地人、新入主西欧的蛮族相互混血,促进了语言的融合;据材料“受基督教世界最高领导权、东罗马与西欧蛮族国家争夺地中海霸权等复杂因素影响”可知,基督教世界最高领导权的争夺以及东罗马与西欧蛮族国家对地中海霸权的争夺等政治因素的影响;据材料“由四部文献组成,前三部用拉丁文,最后编成的一部《新律》则用希腊语。所以东罗马帝国这个带有拉丁味的国家也被时人和后人更多地称为带有希腊味的拜占庭帝国”可知,东罗马帝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使得希腊语的地位相对上升;结合所学可知,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使得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发生了改变。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88年,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在英国发生了。通过这次政变,英国成功地实现了政治权力的转移和分配,保障了国家的稳定和繁荣。这个和平过渡的范例,成为后来许多国家政治改革所效仿的对象。——摘编自张彩凤《英国法治研究》材料二1789年爆发的法国革命风暴,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垮了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的统治。在革命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英勇斗争推动了革命的发展。在这一革命的进程中,阶级斗争异常激烈,革命和反革命力量反复较量,资产阶级各派纷纷登台表演,政体也随之更迭不断,经过了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及帝制再到共和制的演变。——摘编自柳仕超《法国革命与政治制度的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88年英国“政变”的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88年英国“政变”与法国大革命的不同及历史启示。〖答案〗(1)意义:为英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资产阶级确定了统治地位;和平过渡的方式,为社会变革提供了参考。(2)不同:方式不同,法国是暴力的革命方式,1688年政变是不流血的和平方式;法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而英国1688年是自上而下的;法国以人民群众为革命的主体,英国的主体是资产阶级;法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启示:政体确立模式要结合本国的国情;政治的民主化是近代革命斗争的方向;经济基础决定政治的发展方向。〖解析〗小问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88年(英国)。意义:据所学知识得出为英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知识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据材料“通过这次政变,英国成功地实现了政治权力的转移和分配,保障了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可得出英国资产阶级确定了统治地位;据材料“这个和平过渡的范例,成为后来许多国家政治改革所效仿的对象。”可得出和平过渡的方式,为社会变革提供了参考。【小问2】本题第以问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世纪-19世纪(英国和法国)。不同:据材料一“1688年,一场不流血的政变在英国发生了。”和材料二“1789年爆发的法国革命风暴,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垮了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的统治。”可得出方式不同,法国是暴力的革命方式,1688年政变是不流血的和平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法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而英国1688年是自上而下的;据材料“在革命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英勇斗争推动了革命的发展。”可得出法国以人民群众为革命的主体,英国的主体是资产阶级;据材料“政体也随之更迭不断,经过了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及帝制再到共和制的演变。”结合所学可得出法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本题第二问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世纪-19世纪(英国和法国)。〖答案〗不固定,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示:政体的确立模式要结合本国的国情;政治的民主化是近代革命斗争的方向;经济基础决定政治的发展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