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德市重点中学2025届语文高三上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呼兰河传(节选)萧红邻居家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园。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都种着倭瓜、西葫芦或是黄瓜等类会爬蔓子的植物;倭瓜爬上墙头了,在墙头上开起花来了,有的竟越过了高墙爬到街上去,向着大街开了一朵火黄的黄花。因此那磨房的窗子上,也就爬满了那顶会爬蔓子的黄瓜了。黄瓜的小细蔓,细得像银丝似的,太阳一来了的时候,那小细蔓闪眼湛亮,那蔓梢干净得好像用黄蜡抽成的丝子,一棵黄瓜秧上伸出来无数的这样的丝子。丝蔓的尖顶每棵都是掉转头来向回卷曲着,好像是说它们虽然勇敢,大树,野草,墙头,窗棂,到处的乱爬,但到底它们也怀着恐惧的心理。太阳一出来了,那些在夜里冷清清的丝蔓,一变而为温暖了。于是它们向前发展的速率更快了,好像眼看着那丝蔓就长了,就向前跑去了。因为种在磨房窗根下的黄瓜秧,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根,等到第三天就在窗根上开花了。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的,成群结队地就都一齐把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从此那磨房里边的磨倌就见不着天日了。磨房就有一张窗子,而今被黄瓜掩遮得风雨不透。从此那磨房里黑沉沉的,园里,园外,分成两个世界了。冯歪嘴子就被分到花园以外去了。但是从外边看起来,那窗子实在好看,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满窗是黄瓜了。还有一棵倭瓜秧,也顺着磨房的窗子爬到房顶去了,就在房檐上结了一个大倭瓜。那倭瓜不像是从秧子上长出来的,好像是由人搬着坐在那屋瓦上晒太阳似的。实在好看。夏天,我在后园玩的时候,冯歪嘴子就喊我,他向我要黄瓜。我就摘了黄瓜,从窗子递进去。那窗子被黄瓜秧封闭得严密得很,冯歪嘴子用手扒开那满窗的叶子,从一条小缝中伸出手来把黄瓜拿进去。有时候,他停止了打他的梆子。他问我,黄瓜长了多大了?西红柿红了没有?他与这后园只隔了一张窗子,就像关着多远似的。祖父在园子里的时候,他和祖父谈话。他说拉着磨的小驴,驴蹄子坏了,一走一瘸。祖父说请个兽医给它看看。冯歪嘴子说,看过了,也不见好。祖父问那驴吃的什么药?冯歪嘴子说是吃的黄瓜子拌高粱醋。冯歪嘴子在窗里,祖父在窗外,祖父看不见冯歪嘴子,冯歪嘴子看不见祖父。有的时候,祖父走远了,回屋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磨房的墙根下边坐着玩,我听到了冯歪嘴子还说:“老太爷今年没下乡去看看哪!”有的时候,我听了这话,我故意的不出声,听听他往下还说什么。有的时候,我心里觉得可笑,忍也不能忍住,我就跳了起来了,用手敲打着窗子,笑得我把窗上挂着的黄瓜都敲打掉了。而后我一溜烟地跑进屋去,把这情形告诉了祖父。祖父也一样和我似的,笑得不能停了,眼睛笑出眼泪来。但是总是说,不要笑啦,不要笑啦,看他听见。有的时候祖父竟把后门关起来再笑。祖父怕冯歪嘴子听见了不好意思。秋天,大榆树的叶子黄了,墙头上的狗尾草干倒了,园里一天一天地荒凉起来了。这时候冯歪嘴子的窗子也露出来了。因为那些纠缠缠的黄瓜秧也都蔫败了,舍弃了窗棂而脱落下来了。于是站在后园里就可看到冯歪嘴子,扒着窗子就可以看到在拉磨的小驴。那小驴竖着耳朵,戴着眼平。走了三五步就响一次鼻子,每一抬脚那只后腿就有点痛,每一停下来,小驴就用三条腿站着。冯歪嘴子说小驴的一条腿坏了。这窗子上的黄瓜秧一干掉了,磨房里的冯歪嘴子就天天可以看到的。冯至嘴子喝酒了,冯歪嘴子睡觉了,冯歪嘴子打梆子了,冯歪嘴子拉胡琴了,冯歪嘴子唱唱本了,冯歪嘴子摇风车了。只要一扒着那窗台,就什么都可以看见的。一到了秋天,新鲜粘米一下来的时候,冯歪嘴子就三天一拉磨,两天一拉粘糕。黄米粘糕,撒上大云豆。一层黄,一层红,黄的金黄,红的通红。三个铜板一条,两个铜板一片的用刀切着卖。愿意加红糖的有红糖,愿意加白糖的有白糖。加了糖不另要钱。冯歪嘴子推着单轮车在街上一走,小孩子们就在后边跟了一大帮,有的花钱买,有的围着看。祖父最喜欢吃这粘糕,母亲也喜欢,而我更喜欢。母亲有时让老厨子去买,有的时候让我去买。不过买了来是有数的,一人只能吃手掌那么大的一片,不准多吃,吃多了怕不能消化。祖父一边吃着,一边说够了够了,意思是怕我多吃。母亲吃完了也说够了,意思是怕我还要买。其实我真的觉得不够,觉得再吃两块也还不多呢!不过经别人这样一说,我也就没有什么办法了,也就不好意思喊着再去买,但是实在话是没有吃够的。当我在大门外玩的时候,推着单轮车的冯歪嘴子总是在那块粘糕上切下一片来送给我吃,于是我就接受了。当我在院子里玩的时候,冯歪嘴子一喊着“粘糕”“粘糕”地从大墙外经过,我就爬上墙头去了。因为西南角上的那段土墙,因为年久了出了一个豁,我就扒着那墙豁往外看着。果然冯歪嘴子推着粘糕的单轮车由远而近了。来到我的旁边,就问着:“要吃一片吗?”而我也不说吃,也不说不吃。但我也不从墙头上下来,还是若无其事地呆在那里。冯歪嘴子把车子一停,于是切好一片粘糕送上来了。1.下列对小说划线部分语言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黄瓜蔓蓬勃的生命活力。B.句式上长短交错,使语言生动活泼。C.每句都用“了”字,反复强调黄瓜生长迅速。D.语调轻快,传达出叙述者的喜悦之情。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命名为“呼兰河传”,从这篇节选部分看,基本上是由零碎的细节和片段的画面组成的,作者寓情于景,使作品富有诗情画意。B.磨坊交代故事发生空间,富有深刻意蕴。磨坊内外是个童话般的美好世界,我和冯歪嘴子能够友好相处。C.小说中“我”是一个友善、乖巧、调皮可爱,有时候又表现出矜持的一面的小姑娘形象。D.通过对冯歪嘴子这一人物的塑造,寄托了作者对善良又寂寞的底层劳动者的亲近和同情。3.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金庸的小说属于作为“成人童话”的武侠天地。这个天地显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直面相逄,而是对一种理想人生的虚拟。以金庸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携带着正宗小说传统的基因,在那些江湖侠客的英雄业绩里,孕育着超越现实、实现人生这一为所有小说文本所一致向往的理想。因为虽然这样一种人生愿望能为每一个凡夫俗子所拥有,但只有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超人们,才能够付之实现。我们所能做的,只是以一种“移情”的方式去分享他们的胜利与光荣。这就为武侠小说的成功铺平了道路:因为它所表现的是一个“人类的神界”——超人王国中的恩怨纠葛,它能为我们对小说的永久期待一过一种想过的生活,提供一种独特的满足。正像一位法国教授所说:“小说中的武侠小说,好比诗中史诗,两者都是要在英雄没落的时代中再现英雄。”(摘编自徐岱《论“成人童话”的艺术精神》)材料二:武侠文学作品的意义核心是什么?就是“侠”这个概念在具体叙述中被赋予的意义。从司马迁的游侠和刺客故事起直到现代武侠小说,“侠”都不仅仅是一种身份,它同时也包含着一种道德品质“义”。传统侠客故事的意义核心是“义”,是通过侠客的行为动机展现出来的道德内涵,如一诺千金、济困扶危、扬善惩恶等等。至于侠客以什么方式行动乃至达到什么效果并不重要一“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并不比“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逊色。但在金庸的作品中,“武”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传统侠客文学。“金迷”们最热心谈论的话题之一就是各个作品中人物的武功问题,从“华山论剑”那样的高下名次比较排名,到对周伯通双手互搏术具体而微的分析都有。金庸的“武”不是一种单纯的肢体行为,而是他的想象江湖中的道德体系:从低级的武术搏击,到内外兼修的武艺较量,再到属于社会道义规范的武德表现,然后到属于更高精神境界的“武学”研修,最后的指向是无招无为无惧无敌的武圣至境。传统侠客文学的侠义精神在金庸小说中都成为“武学”精神的附庸。传统故事中的“义”是通过人物行为动机表现的,是社会意义上的道德标准。而金庸的“武”最重要的不是人际冲突的行为,而是侠客内在能力与心智的修为。他对武功的描写总是以“道”和“气”为最高层次一武艺高妙必合于《易》,内力深厚必运于气。这样玄幻的武功境界是个人的颖悟和机缘际会的结果。这样的“武”所表现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道德标准,而更多地属于个人的内省觉悟。(摘编自高小康《金庸:一个非文本研究的对象》)材料三:武侠小说之所以说是成人的童话,是因为它反映出来的读者心态多半是不成熟的儿童心态,最突出的作用就是鼓动读者进入一种“快意恩仇”、似真似幻的白日梦状态,却不需要任何常识。现代西方与这种体裁大致相当的,一个是侦探小说,一个是科幻小说。但侦探小说完全是一种常识推导和逻辑的训练,科幻小说则是基于当前科技水平对未来人类命运的思考,包括道德伦理的思考。比较之下,中国武侠小说的伦理思想基本上是既定的,而对常识的扼杀则是全方位的。武侠小说着意刻画的是主人公如何凭借长久练就的功力、用什么名目的招式制服了敌手,一瞬间的过招动作,就可以极尽能事地写上洋洋千言。单就这种描写来看,其中没有任何道德元素,纯粹是一种虚拟的技术分析;但这种技术分析所使用的却又是一整套玄而又玄的文学、哲学术语,全无可操作性,只有一种超越常识的、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秘性。那么,为什么武侠小说对常识的干扰如此严重?从文化心理上来看,这要归责于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与常识是格格不入的。所谓常识,首先是主客观要分得清楚,不要一厢情愿地把主观想象混同于客观事物。相反,天人合一的思维则处处用主观感受代替客观事物,这种思维方式被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称为“互渗律”,即主客互相渗透,甚至万物都互相渗透,属于一种比较原始和幼稚的思维模式。从这一角度反观武侠小说,可以看出它不过是互渗律的一种体现。那些江湖英雄之所以能够在广大的客观世界中来去自由、横行无忌,无非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内心与天道直接相通。这种相通不仅体现在对于自己本心的原始正义感能够“代天立言”“替天行道”的自信上,更体现在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冥冥中与自然法则暗合的内在体验上。前者在武侠小说中只是一个旗号,一种大原则;后者才是作者所津津乐道的看点,这就是人的内在之“神”与万物之“精”或自然之“气”的合一。具体到作品中,便是那些玄而又玄的武功与内力。然而,对于法制尚未健全的旧时期来说,老百姓在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与其相信制度规范的正义,还不如相信高人和神技,或者希望自己能够练就一身真功夫,御敌防身。这种心态反过来又阻止了他们去努力追求一种公平合理的制度设计,而助长了他们盼望一位义士侠客为他们打抱不平的幻想。综上所述,武侠小说所透露出来的文化信息,在于中国人传统思维方式偏重于直观感性和切身利害,而疏于对超越个人行为之上的普遍规范的探索,也缺乏对这种规范的信念和追求这些规范的动力。正是这种传统思维方式,在今天成了我们走向民主法制和科学发展的绊脚石。什么时候中国人不再迷恋于武侠了,中国文化的出路才会展现出来。(摘编自邓晓芒《武侠小说与常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之所以武侠小说受到读者的欢迎,是因为读者可以将自己代人到小说的世界中,以虚拟的方式体验江湖侠客的英雄业绩与荣光。B.不管是在《史记》等传统的史传文学中,还是在现在的武侠小说中,“侠”既是对人物身份的确定,又是对其精神品质的界定。C.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武”发展成具有道德体系的“武学”精神,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了传统侠客故事中作为意义核心的“义”。D.与西方现代的侦探小说与科幻小说相比较,中国的武侠小说对道德伦理的思考是固定的,对常识的推导和逻辑的训练是缺失的。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武侠小说中的侠客与西方史诗中的英雄具有相同的审美价值,他们都展现了超越现实的艺术精神。B.司马迁笔下的游侠、刺客虽然身份、地位、成败各不相同,但是都展现了作为侠客的基本的道德内涵。C.从“武术”“武艺”到“武德”“武学”,再到“武圣至境”,可以看出从传统侠客故事到现代武侠小说中“武”的变迁。D.金庸之所以能够想象出一整套的玄妙而有层级性的武学体系,与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密不可分。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A.“武侠小说正在经历从写神到写人的创作变化,让主人公逐渐走下神坛,回归普通人的行列,这也是对‘文学应是人学’的一种回应。”B.“作为人的侠客并不完美,新的武侠小说通过对侠者形象所进行的无情揭露,揭破了潜伏于人身上的精神毒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人的精神进化。C.“武侠小说将传统文化中‘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浪漫化,制造出了侠义文化的幻觉,给世俗社会的实际上只是封建之鸩,而当代人却诚心地用来止渴。”D.“慕侠尚义作为千百年来中国的重要精神传统和文学主题,值得我们去发掘和总结,以去芜存菁,发扬光大,让优良的文化传统服务当今。”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材料一和材料三都将武侠小说当作“成人童话”,但材料一认为武侠小说是对“理想人生的虚拟”,材料三却认为武侠小说是对“常识的干扰”。你认同哪种观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霍乱之乱(节选)池莉霍乱发生的那一天没有一点预兆。天气非常闷热,闪电在遥远的云层里跳动,有大雨将至的迹象。那天是我和秦静在防疫站值夜班。流行病科室里的人都走了,只有科室主任闻达在伏案写他永远也写不完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他对各种流行病怀有着巨大的兴趣和热情。写报告使他每天都要推迟一小时下班。他的妻子认定他这么做是为了逃避做晚饭,有一次吵到单位来了,闻达闻讯仓皇地向楼顶逃窜。他的妻子在顶楼逮住了他,将他的一只皮鞋扔了下去。第二次闻达又逃到了顶楼,他的妻子又将他的一只皮鞋扔了下去,凑巧的是,这两只皮鞋正好都被扔在了飞驰的大卡车上。从此闻达只好穿一双两只不同的皮鞋,但他还是照样在下班之后写他的报告。闻达头发凌乱的脑袋在满满一桌的书本、卡片和资料堆中微微摇晃,嘴唇嚅动,口中念念有词。从油漆斑驳的办公桌底探出老远的,是他瘦骨伶仃的长腿和那双穿着不配套皮鞋的大脚。这哪里像马来西亚的归国华侨,新中国第一代科班出身的流行病学专家?闪电穿过了云层,接近了我们抬头可见的天空,暴风雨就要来了。闻达骑上他那破旧的自行车,摇晃不定地回家去了。秦静幽幽地叹了一口气,我说:“难怪人家说:远看是个要饭的,近看是个烧炭的,一问才知道是防疫站的。”闪电如游蛇窜行在楼房的玻璃窗之间,雷声冷不丁在耳边爆响,密集的大雨从远处忽隆隆黑压压地横扫了过来。大马路上的汽车都大开车灯,纷纷地揿喇叭。晚上八点多,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是第十九医院肠道门诊的洪大夫打来的,她战战兢兢地说:“我们发现一例霍乱。”我和秦静不约而同地对着电话大叫:“什么?请大声重复一遍!”洪大夫扯着嗓子说:“我们发现一例霍乱!”霍乱来了,在一个天气恶劣的夜晚,在它的踪影在中国消失了几十年之后。我们对它的一点认识仅限于知道它的厉害和可怕。我们傻了眼。大学教材告诉我们,我国在解放后不久便消灭了天花、霍乱和鼠疫,我们也就把书本上的这几种病哗哗地翻了过去。幸好秦静好学,总是随身带着当年的教材,她把课本翻到霍乱这一章,我们俩急急地浏览,高频率地摆动着头。我们终于冷静下来,叮嘱洪大夫赶快把病人隔离,把疫情卡和粪样送到我们站里来,有情况及时打电话。秦静守电话,我另找电话向站领导报告。张书记和祈站长接到电话都大吃一惊,都说马上赶到站里来,并且都问闻达知道不知道。张书记说:“你赶快去医院的车库带车,把闻主任立刻接到站里来。”五层楼的防疫站蓦然间灯火通明,各个科室的人马全都连夜冒雨赶到了站里,大家对霍乱除了满怀恐怖感,其他一无所知。一百多号人在站里挤来挤去,雨水在地上被踩得吧叽作响。张书记和祈站长被大家大呼小叫地扯去询问,答非所问地应付着。大家都非常地不满意,到处是寻找闻达的声音:“闻主任呢?老闻呢?闻达呢?闻老师呢?”大雨喧哗着下个不停,站里比大雨更加喧哗。我大喊一声:“闻主任来了。”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了过来,有人自动地往后传达说:“闻主任来了!”“闻主任来了!”“闻主任来了!”张书记和祈站长见到闻达如见救星,与他紧紧地握手:“现在就看你的了。”闻达看见一把椅子,便一把拖过来,不假思索地蹬了上去。闻达的举止并没有像平日一样遭到大家的嘲笑,所有的人都仰望着他,心情悬悬地等待他说话。闻达首先表扬了我和秦静,说我们作为年轻医生,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对疫情处理得既迅速又正确。然后说:“如果大家都沉着冷静,一切行动听指挥,以最快的速度扑灭这次疫情,祖国和人民将会感谢你们,历史将会铭记你们,我闻达一定为你们请功!”大厅里爆发出的掌声掩盖了外面的雷雨声。闻达站在椅子上,脚上两只不同的皮鞋显得格外醒目,不过依然没有人发出嘲笑。他一口气宣布了八条意见:第一,以流行病室为核心,组成一个紧急行动小组;其他各科室都听从紧急行动小组的分管班长指挥,有令则行,无令则止。第二,化验室立刻复查粪样培养基的菌落,再一次确认霍乱弧菌,具体操作由闻达指导。第三,流行病室连夜出发,追踪病人,隔离病人并确定疫点。第四,消杀科立刻准备好所有的喷雾器和充足的百分之五的来苏消毒液,同时准备大量漂白粉和生石灰。第五,党办负责接待领导,上传下达,发出红头文件。协调车辆,保障疫情用车。第六,站办负责后勤,协同专业部门购买一切所需的用品以及保证值班人员食物和冷饮的供应。第七,指定专人二十四小时守候电话,疫情立刻上报国家卫生部,对外严守秘密。第八,在处理霍乱疫情期间,各科室全部三班倒,一律严格实行无菌操作。闻达说完,大家都像吃了定心丸。祈站长有心思开玩笑了,他说:“老闻好像经过了多少次霍乱似的,出口成章啊。好比老母鸡,屁股一撅就下了一个蛋。”大家开心一笑,各就各位,回到自己的科室去做准备工作。(注)小说《霍乱之乱》的主要情节是武汉郊区一场霍乱的发生和消灭,背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里节选的是小说的开头部分。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人公闻达总是穿着一双两只不同的皮鞋这一细节在文中多次出现,从侧面强化了闻达的处境和性格,使人物形象更为生动饱满。B.“闻主任呢?老闻呢?闻达呢?闻老师呢?”同一个人用多种称谓呼唤闻达,语无伦次中透露出急切,从侧面显现出闻达的重要。C.小说借“我”之口所提到的顺口溜,既是防疫人员的自嘲,也是对防疫工作不被重视、防疫人员社会地位不高的状况的客观反映。D.听了闻达的安排,祈站长开玩笑,大家开心地笑,这表明从领导到群众都对闻达的工作安排十分满意,对他的专业水平高度信任。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有多处生动的景物描写,这些描写既自然形成了时间推移的线索,也营造了霍乱发生之夜特有的混乱、恐怖和紧张的氛围。B.当闻达到单位后,文中接连用了四个“闻主任来了!”,这种重复,艺术地表现了大家内心对闻达的期待和听到他来后的极度喜悦。C.前半部分采用反面衬托的手法,极力写闻达的生活窘迫、形象寒酸,为后文表现他在疫情到来时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作了很好的铺垫。D.张书记和祁站长在霍乱疫情发生之时紧张无措,完全依赖闻达,这既是对他们官僚作风的讽刺,也揭露了外行领导内行的社会弊端。3.作者不惜用较大篇幅把闻达的“八条意见”一一列出,有哪些用意?4.小说《霍乱之乱》的结尾处有段表达作者对人生看法的话:“有些自己热爱的事情,值得一个人‘为了不可知的结果而长久地等待,为了保存内心而放弃外壳’”。请根据上面节选部分的内容,分析小说主人公闻达身上是怎样体现这一观点的。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答张十一①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未报恩波④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⑤觉霜毛一半加。(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公元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起被贬。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筼筜(yúndāng):竹名,生长于水边。③踯躅:杜鹃花科。④恩波:皇帝的恩泽。⑤斗:通“陡”。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写出春山明净,春江空阔。寥寥几笔,描绘出一幅清晰鲜明的水墨画。B.颔联“竞”写活了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闲”解释出花儿清闲自得的意态。C.颈联没有怨恨之情,只有诗人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对建功立业的渴望。D.尾联诗意婉转,韵味浓厚,其中“斗觉”二字用得奇崛,把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2.诗歌的前四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5.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题扬州禅智寺唐·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注)开成二年,杜牧任监察御史,得知弟弟患眼病,寄居在扬州东北的禅智寺。杜牧赶去扬州给弟弟治病,病没治好,但假期已满。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他毅然放弃官位留了下来,此时写了这首诗。1.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A.《乐府诗选》 B.《律诗集萃》 C.《诗余选粹》 D.《古诗菁华》2.下列关于本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寓情于景物之中 B.视觉听觉相结合C.叙述与写景结合 D.炼字又不失自然3.此诗首联和尾联的写作手法有相同之处,请对此进行赏析。6.按要求填空。(1)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2)___________________,青楼梦好,难赋深情。(__________)《扬州慢》)(3)《登金陵凤凰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陆贾《新语•慎微篇》中“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之意来表达自己的忧虑。7.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俞平伯品评《红楼梦》时说“钗黛虽然并秀,性格却有显著不同:如黛玉直而宝钗曲,黛玉刚而宝钗柔,黛玉热而宝钗冷,黛玉尖锐而宝钗圆浑,黛玉天真而宝钗世故。……”你认同这个说法吗?请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阐述你的理由。8.微写作。下面是主席讲话中用的典故,请你从这句话中提炼一个观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不超过100字)“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出自《尚书》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是日本舞鹤市给友好城市大连捐赠抗疫物资时写在箱子上的话。“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是日本医药NPO法人仁心会等四家机构联合捐赠给湖北的物资上面写着的诗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是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所支援湖北高校物资外包装的标签上写着的八个字。“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这是日本富山县捐赠给辽宁的物资上,直接原创的一首中文诗。疫情当前,困难之中,日本人士不仅送来了救命的物资,还送来了温暖雅致的中国诗句。而前三个诗句,分别是王昌龄、《诗经》中和盛唐时中日佛法交流之际的诗句。据说这是日本人士请教了精通汉语的研究者,用心挑选出的他们认为最恰当、最治愈的话语。日本人士在援助箱上写的那些诗句,为什么打动人?它们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除诗歌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1、1.A2.B3.①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②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③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④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品味文学作品句子中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什么情感。此题题干要求“下列对小说划线部分语言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文中划线句子含有多种修辞手法,考生可通过排除法选出最佳答案。A项,“使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述有误,句子“一天爬上了窗台,两天爬上了窗棂”,使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出黄瓜蔓蓬勃的生命活力。句子“再过几天,一不留心,那黄瓜梗经过了磨房的窗子,爬上房顶去了。”句式上长短交错,使语言生动活泼。句子中有“快了”、“长了”“跑去了”、“开花了”等,每句都用“了”字,反复强调黄瓜生长迅速。句子“后来那黄瓜秧就像它们彼此招呼着似得,成群结队地就都一起把那磨房的窗给蒙住了。”语调轻快,传达出叙述者的喜悦之情。划线句子没有比喻的修辞。故选A。2.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小说阅读的选择题往往涉及小说内容(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和艺术特色(怎样写的)两个方面。内容方面包括对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对主旨的理解等;特色方面主要是解读艺术手法。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考生抓住两点(内容+艺术特色)去读文,速解小说选择题,题干要求选出“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做此题,要着重了解选项的常见错误类型和题干中的敏感点,并注意把握二者间的关系。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项,“磨坊内外是个童话般的美好世界”表述错误,依据原文“从此那磨房里边的磨倌就见不着天日了。磨房就有一张窗子,而今被黄瓜掩遮得风雨不透。从此那磨房里黑沉沉的,园里,园外,分成两个世界了。冯歪嘴子就被分到花园以外去了”可以得知,在作者的眼中、心中,磨坊外的后园是个童话般美好的世界,磨坊内则是艰难的现实世界。故选B。3.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然后回顾小说叙述的答题角度,再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小说叙述方面有如下特点: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方式等。先看叙述人称。具体分析,本文所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我”,这就让小说故事情节显得真实自然;再看叙述视角,文中的“我”是一个孩子,小说从儿童视角来叙事,儿童感受到的世界往往更能接近事物的真相,能看到成人看不到或不愿看到的隐秘世界,也能看到被成人忽略或遮蔽的生活细节,而且“我”又是有限视角,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这就给了读者思考的空间;从叙述的方式来看,小说是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的,从春到秋,展现了“我”眼中平凡温馨、趣味横生的家常生活图景。情节发展脉络清晰分明。除了这些,本文应属于散文化小说,兼具散文的特点,如文中注重对场景的细节描绘,生动展现景物的特点。如“我”和祖父的笑,如冯歪嘴子给我一片粘糕,作者注重细节描写,有女作家特有的笔触和敏锐。【点睛】本题考查理解把握文学类文本叙述手法的能力。要全面把握叙述上的特点,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去考虑,才能全面覆盖,不遗漏答案要点。一、叙述人称和视角: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有限视角)。二、叙述方式和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平叙。三、情节安排技巧:悬念、抑扬、照应、伏笔、对比、衬托、铺垫、突转、线索。解答此类题型时,第一步就是要掌握常见的情节结构技巧;第二步是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情节安排的技巧;第三步是利用答题模板,规范作答。本文中是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进行写作的,“我”的身份是一个天真、纯真的儿童,透过我的视角,展现出的是一个只有儿童才能观察到的、充满童趣的世界。从写作顺序来说,文章以时间为线,从春到秋,展现了“我”眼中平凡温馨、趣味横生的家常生活图景。从写作技巧来说,文章的场面描写非常细腻,如“我”和祖父的笑,如冯歪嘴子给我一片粘糕,作者注重细节描写,有女作家特有的笔触和敏锐。2、1.D2.C3.C4.①采用层进式的论证结构,由果溯因,逐层展开论证;②论证中综合运用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等论证手法,方法灵活多样;③立足当下,着眼未来。5.观点一:认同材料一的观点。①以金庸为代表的武侠小说通过对江湖侠客的英雄业绩的展现,孕育了超越现实、实现人生的理想;②读者通过阅读武侠小说,可以以一种“移情”的方式分享江湖侠客的胜利与光荣,武侠小说满足了读者“过一种想过的生活”的阅读期待;③材料一从文学的角度充分肯定了武侠小说的审美价值,具有合理性。观点二:认同材料三的观点。①武侠小说着力刻画的功力、招式有违常识,反映出传统的将主观想象混同于客观事物的原始思维方式;②武侠小说反映出读者不成熟的儿童心态,鼓动读者“快意恩仇”,导致读者缺少追求.规范的信念和动力,成为走向民主法制和科学发展的绊脚石;③材料三从哲学的角度否定了武侠小说的社会价值,具有合理性。【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项,“中国的武侠小说对道德伦理的思考是固定的”理解错误,原文是“中国武侠小说的伦理思想基本上是既定的”,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故选D。2.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C项,“可以看出从传统侠客故事到现代武侠小说中‘武’的变迁”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二段,从“武术“武艺”到“武德”“武学”,再到“武圣至境”是金庸小说中的武学体系,并非从传统侠客故事到现代小说中“武”的变迁。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材料三认为武侠小说所反映出来的传统思维方式和心态阻碍了读者对公平合理的制度设计的追求。这一观点从哲学的角度否定了武侠小说的社会价值。A项指出武侠小说的主人公走下神坛,回归普通人,主要是从文学创作的角度阐述了武侠小说的变迁,并没有评价武侠小说的价值。B项指出新的武侠小说人物形象的不断丰富、多元,同样是从文学创作的角度阐述武侠小说的变迁。C项指出武侠文化价值取向的消极意义,以及当代读者的误解,符合材料三的论点。D项从积极的角度肯定了武侠小说“慕侠尚义”的文化价值,与材料三观点相反。故选C。4.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材料三在论证上的特点分析概括如下:①采用层进式的论证结构,由果溯因,逐层展开论证。文章先提出武侠小说是成人童话,读者不需要任何常识便可以感受其情境。再提出“为什么武侠小说对常识的干扰如此严重?”然后指出“反观武侠小说,可以看出它不过是互渗律的一种体现”。最后指出,“武侠小说所透露出来的文化信息,在于中国人传统思维方式偏重于直观感性和切身利害,而疏于对超越个人行为之上的普遍规范的探索”,是有害的。②论证中综合运用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等论证手法,方法灵活多样。“那些江湖英雄之所以能够在广大的客观世界中来去自由、横行无忌,无非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的内心与天道直接相通”这是例证法。选文第二段把中国的武侠小说与西方的侦探小说与科幻小说进行对比,从而突出武侠小说的特点。这是对比法。“这种思维方式被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称为‘互渗律’,即主客互相渗透,甚至万物都互相渗透,属于一种比较原始和幼稚的思维模式”这是引证法。③作者在论证过程中,能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文章从干扰常识的角度分析了武侠小说的特点,最后指出“正是这种传统思维方式,在今天成了我们走向民主法制和科学发展的绊脚石。什么时候中国人不再迷恋于武侠了,中国文化的出路才会展现出来。”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从文本出发,就某个问题让考生来谈自己的观点,这是实用类文本常考的题目。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读懂题干要求,明确探究方向,然后从文本中梳理出相关信息,再从分析这些信息入手,联系现实谈自己的见解。解答本题需要先表明观点,再进行详细分析。无论支持哪种观点都可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支持第二种观点,即“武侠小说是对常识的干扰”。理由分析如下:①从武侠小说描写的内容上有违常识,如主人公如何凭借长久练就的功力、用什么名目的招式,一瞬间的过招动作制服了敌手。反映出传统的将主观想象混同于客观事物的原始思维方式。②从武侠小说塑造的主人公往往能够在广大的客观世界中来去自由、横行无忌,鼓动读者“快意恩仇”,导致读者缺少追求规范的信念和动力,成为走向民主法制和科学发展的绊脚石。③从哲学的角度看,武侠小说是几千年封建统治下被压迫的普通民众的精神寄托,在当今的法治社会,其社会价值是负面的。【点睛】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3、1.B2.D3.①凸显人物形象。“八条意见”显示出闻达的沉稳、睿智、干练,与他平时处境尴尬、受人嘲笑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②呼应相关情节。前文说闻达是流行病专家,霍乱疫情出现后从领导到同事都对他充满期待,“八条意见”使这些都得到了验证落实。③强化小说主旨。“八条意见”充分体现出主人公的业务能力、敬业精神和可贵品质,这正是小说所要表达的主旨所在。4.①闻达长年坚持对流行病的研究,每天都要写流行病学报告,虽然他并不知道这种“等待”究竟有什么结果;②他不追求外在的名利,不计较别人的嘲笑,虽处境困窘仍始终“保存”自己内心对防疫事业的热爱。③他在霍乱发生、众人无所适从的关键时刻展现出自己对社会的巨大价值,用事实证明他以前的“等待”和“保存”都是值得的。【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分析每一个选项时,要回归原文,结合语境,仔细甄别选项中对文章的内容、人物、主旨等的分析概括是否恰当。本题选“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B项,“‘闻主任呢?老闻呢?闻达呢?闻老师呢?’同一个人用多种称谓呼唤闻达”说法有误。结合语境可知,这里是多个人用多种称谓呼唤闻达,体现当时人们的急切、慌乱。故选B。2.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手法、主旨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选“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D项,“这既是对他们官僚作风的讽刺,也揭露了外行领导内行的社会弊端”说法有误。张书记和祁站长在霍乱疫情发生之时紧张无措,完全依赖闻达,突出主人公“闻达”的形象。闻达平时对专业执着,对工作热情,霍乱突然来临时,这个平时被人们不屑的人却成为了大家的主心骨,这种反差,是引导读者对人生意义进行反思。选项偏离主题。故选D。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重要内容的写作意图或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读并理解题干所给文段的内容,把握其特征;然后结合语境,从人物、情节、主旨等角度,全面思考其作用,揣摩作者用意;最后分点整理,概括答案。原文中作者详细的分条列出闻达的“八条意见”,从人物塑造上来看,霍乱突然来临,大家紧张慌乱的时候,闻达再不是大家眼中那个嘲笑的对象,他冷静且有条不紊的安排好各方工作,突出他的干练和能力。从文章结构上来看,与前文“流行病科室里的人都走了,只有科室主任闻达在伏案写他永远也写不完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他对各种流行病怀有着巨大的兴趣和热情”“马来西亚的归国华侨,新中国第一代科班出身的流行病学专家”,以及大家对他的期待形成了照应。从小说主题来看,“八条意见”充分展现主人公的工作能力和人格魅力,突出作品主题。4.本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审题,理解题干作者所说的话的内涵;然后根据理解,回归原文找出人物身上与之对应的表现;最后结合原文内容,选择准确的词句概括形象特点并加以分析。题干中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有几个关键点:(1)有些自己热爱的事情,(2)为了不可知的结果长久地等待,(3)为了保存内心而放弃外壳,(4)值得。首先,主人公闻达有自己热爱的事情,并长久地等待,“他永远也写不完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他对各种流行病怀有着巨大的兴趣和热情”。其次,主人公闻达为了保存内心而放弃外壳,妻子的不理解,同事的嘲笑,从未动摇他内心的坚持。最后,霍乱突然来临,他用自己的能力证明一切付出、等待都是值得的。据此整理作答即可。4、1.C2.①远近结合,点面结合。第一联勾勒了阳山地区的全景,并且第一句为远景;第二联则是两组近景特写。②色彩浓淡相宜。有淡墨涂抹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深淡相宜,形象突出。③动静结合,以声衬静。山村是宁静的,但是猿的哀啼打破了宁静,反而更突出此处环境的幽静。【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没有怨恨之情”说法不当,从诗歌中可以看出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能力。赏析诗歌表达技巧,首先指出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歌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点出诗歌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诗歌的前四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题干已经确定答题范围为诗歌的前四句,要赏析的表达技巧为景物描写特点。仔细阅读诗歌的前四句,首联“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意思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清澈得以见到江底的沙粒,悲伤哀怨的猿啼声处处可听。用寥寥数笔勾画出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悲伤哀怨的猿啼声处处可听,还传递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是用猿的啼叫声来衬托春山的寂静,淡淡几笔,生动地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山净江空水见沙”属于远景。接下来是两组近景镜头,“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筼筜是一种粗大的竹子。踯躅,植物名,即羊踯躅,开红黄色的花,生在山谷间,二月花发时,耀眼如火,月余不歇。这一联是说:粗大的筼筜与纤纤嫩笋争相滋长,羊踯躅清闲自得,随处开放出鲜艳的花朵。可以说是作者为前面一联的冷落景象又点缀了一些鲜艳、明快的色彩,增添了些许春天的生气。上句的“竞”字把嫩笋争相滋长的蓬勃景象写活了;下句的“闲”字则把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托写出来。属于近景,具体写到“筼筜”“嫩笋”“踯躅”。这四句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先写全景,再写局部景色,远近结合,点面结合,层次分明。有淡墨涂抹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浓淡相宜,形象突出。再加上哀猿的啼叫,真可谓诗情画意,交相辉映。根据以上分析,具体作答时,可先指出前四句景物描写上的特点:远近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声衬静;色彩浓淡相宜,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诗歌前四句是如何运用这些描写描写技巧的,并点出运用这些描写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即可。【点睛】诗歌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意思要读懂文章,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诗歌表达技巧上,主要考核内容主旨表达、情感抒发、诗句作用等。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选择题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5、1.B2.C3.都用到了衬托的写法。首联“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秋雨秋风则烘托出禅智寺的冷寂。尾联以乐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具体考查诗歌的体裁。诗歌的体裁按照形式可以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词、曲等;还要会区分各种体裁的不同,分析判断属于哪种。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所以选入《律诗集萃》合适。A项,《乐府诗选》属于乐府;C项,《诗余选集》中诗余是词的别称;D项,《古诗菁华》是古体诗。故选B。2.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C项,“叙述与写景结合”错。本诗前三联是描写,写禅智寺环境清幽;最后一联是议论抒情,缅想扬州城内的繁华,反衬出寺院的静寂,也反映了诗人孤独落寞的心情。故选C。3.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判断时,考生一定要立足全诗整体,首先从抒情方式、结构、构思等方面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的描写、修辞技巧。答题时,也应尽可能把意境、情感、手法、效果等要素分析解说清楚。“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题思路为首先明确手法,尽量找全,然后结合诗句解释。比喻修辞首先指出本体喻体,效果也要点出来,最后总括情感。首联“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一蝉噪”,说明音色的凄咽;在风中摇曳的松枝、桂树也露出了萧瑟秋意。诗人在表现这一耳闻目睹的景象时,用意遣词十分精细。“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静中见闹,闹中见静。秋雨秋风则烘托出禅智寺的冷寂。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禅智寺在扬州的东北,静坐寺中,秋风传来远处扬州的歌吹之声,诗人感慨系之:身处如此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凄凉度日,“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伤感油然而生,不可遏止,写景中暗含着诗人身世感受、凄凉情怀。此句以乐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这首诗写扬州禅智寺的静,开头用静中一动衬托,结尾用动中一静突出,一开篇,一煞尾,珠联璧合,相映成趣,艺术构思十分巧妙。【点睛】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③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6、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纵豆蔻词工姜夔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和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考查情境默写和直接默写两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考生要注意在平时背诵文章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授”“蔻”“夔”“蔽”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文学常识题需要学生识记、积累,根据朝代、流派等有条理地学习。《扬州慢》是课本上的诗歌,作者姜夔,难度较小,需要学生注意不要写错别字。7、认同。薛宝钗八面玲珑、事事力求周全,是知世故而又最世故的人了。宝钗的妥帖和世故,让她得到了王夫人的喜爱、丫鬟们都称赞她,她的风头压过了黛玉。宝钗的圆滑世故,获得了王夫人的好感,让孤苦无依的湘云把她当亲姐姐看待,收买了袭人。但是宝钗却始终得不到贾母的喜爱,除了贾母偏心自己的外孙女黛玉之外,重要的是贾母对宝钗这个人的否定。如果说宝钗是知世故而世故,那么黛玉便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宝钗宝钗无论做什么都是为己之利而为之,而黛玉永远站在道德的制高点。黛玉知道自己在贾府中尴尬的地位,所以事事小心谨慎、不肯多走一步路,多说一句话。怕下人多嘴多舌,她宁愿自己委屈些,也不肯麻烦别人。宝钗和她推心置腹的说了一番话,她便不再对宝钗设防,还坦然的告诉宝钗自己以前误会了她。贾母对她的宠爱和宝玉是一个层次,她却从来不曾恃宠而骄。王夫人对她心存偏见,她从不违心的讨好。金钏儿被王夫人逼得跳井,王夫人自己都觉得过分了。可宝钗却借机讨好了王夫人,觉得拿几两银子打发金钏儿就尽了主仆之情了。【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林黛玉是封建家庭的孤臣孽子,薛宝钗是它的肖子宠儿。作者借了抑扬褒贬进行批判,对于钗黛有所抑扬,即扬黛抑钗。《红楼梦》写宝钗,其性格、容貌、言语、举止、学识、才能无一不佳,合于过去对建家庭中女子的“德、容、言、工”四德兼备的标准。本书虽肯定黛玉为群芳中的第一人,却先用第一等的笔墨写了宝钗,又用什么笔墨来写黛玉呢?作者是用双管齐下的方法来写钗黛的,然而这两枝笔却能够有差别,表现作者的倾向来。双管齐下并不妨碍他的“一面倒”,反而使这“一面倒”更艺术化,也更加复杂深刻了。黛玉是出了名的伶牙俐齿,她若是嘲讽一个人,那是比拿刀子刺人还要疼一些。可是偏偏小性儿的黛玉不仅有贾母的疼爱、宝玉的宠爱、王熙凤李纨甚至三春都跟她相处的十分融洽,就连湘云也重新亲近她而疏远宝钗。宝钗最后失了人心,只因为她从未真心待人,而黛玉则不同,她知世故却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点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8、有志者事竟成。凡能有所成就者,无不是有志之人。“志”让项羽破釜沉舟,一举击败秦军;“志”让詹天佑砥砺奋进,成为中国铁路之父;“志”让鲁迅毅然弃医从文,拯救万民于水火。【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文章可以围绕“志”或“勤”来写,观点准确,有论据分析,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如天道酬勤。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古往今来,多少成功之人,无不是通过挥汗如雨的付出才开启了通向成功与真理的大门。所以只要勤劳,自有酬报。【点睛】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00到300字以内。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议论性微写作。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说明类微写作的对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视作品,可以是场所、建筑、时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画等。事物说明文的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重在准确、全面。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严谨。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9、参考例文:文化传承,大国利器浩瀚苍穹,蔚蓝天空,孕育了华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历史与文明。“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教诲激励和成就了多少中华伟丈夫,民族大英雄。中华传统文化有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它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因此我们有必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其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那么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呢?我们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清茶,一句贴心的问候,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处处体现着我们礼仪之邦的风范;我们努力学习,“敬业乐群、臻于至善”,不断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虽然我们现在能做的只是一些简简单单的平凡之事,但是我坚信,润物细无声,终有一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定会深入人心。我们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熏陶下,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这碰撞与融合中,各自焕发出新的的生机。科技赋予传统文化科学特性和创造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而科技发展中形成的科技精神,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念等,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传统文化。在科技条件下,传统优秀文化经过现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创造活力,它既蕴含了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导着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发挥科技优势,改造传统文化,是保持传统文化生机的不二法门。文化传承,大国利器。弘扬传统文化,解决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也指引着科技的发展。【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审题命题方式:材料作文审题要点:审题立意的关键是要理解这些诗句的内涵,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出自王权昌龄的《送柴侍御》,意思是: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同受雨露润泽,你看到的那个月亮正是我看到,虽然分隔两地,但“千里共婵娟”版,我们的心意是相通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出自《诗经·秦风·无衣》,两句诗表达的意思是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披一件战回袍;“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尽管我们不在同一个地方,未享同一片山川。但当我们抬头时,看到的是同一轮明月;疫情当前,困难之中,同气连枝,共盼春来,日本人士不仅送来了救命的物资,还送来了温暖雅致的中国诗句,这些诗句表达中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吊车使用安全协议2篇
- 钢筋交易双方2024年度合作协议3篇
- 酒类购销合同范本
- 《票据基础》课件
- 托育入职培训
- 个人的合作协议书范本
- 《线路保护介绍》课件
- 体机电脑定制化采购与安装2024年度合同
- 2024年度乳制品冷链仓储服务合同3篇
- 《案例之凡客》课件
- 小学六年级数学趣味竞赛试题(课堂PPT)
- 小学作文假如我是(课堂PPT)
-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真题作文及参考范文
- 课件-秋妈妈和果娃娃
- 中国银行境外汇款申请书打印模板(新)
- 《交互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项目安防消防防雷计划书
- 人武部年终工作总结
- 肾内科疾病诊疗常规
-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学管理难点及应对措施_1
- 半导体专业术语(中英对照)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