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3讲中华文明的面临挑战-明清中国民族国家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3讲中华文明的面临挑战-明清中国民族国家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3讲中华文明的面临挑战-明清中国民族国家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3讲中华文明的面临挑战-明清中国民族国家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3讲中华文明的面临挑战-明清中国民族国家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课时作业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课时作业三一、单选题1.(2024·北京)出身于“灶丁”(煮盐工人)的王艮在经商致富之后潜心学问,成为王阳明的入室弟子,他主见“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王艮所收的弟子也颇多工商业者和市井小民。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①市民人物进入思想家的行列②心学成为市民阶层的思想体系③李贽思想与王艮有相像之处④黄宗羲传承了王艮的思想体系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依据“王艮在经商致富之后潜心学问,成为王阳明的入室弟子”可得出市民人物进入思想家的行列。依据所学,王艮主见“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与李贽主见的“理”在日常生活之中有相像之处,故①③即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心学成为市民的思想体系,②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黄宗羲,解除④。故解除A、B、D三项。2.(2024·天津)阅读如表内容,可以看出(B)938年契丹族建立的辽朝,改幽州为南京作为陪都,又称燕京。1153年女真族建立的金朝迁都燕京,改名中都,成为金朝后期统治中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其次年定都燕京,改为大都。1421年,明成祖下诏正式迁都北京,改金陵应天府为南京,改北京为京师。1644年清顺治帝将都城从盛京迁到北京。A.政治经济中心东移的趋势B.各民族共同创建了中国历史C.专制皇权不断强化的过程D.北京始终是统一国家的都城【解析】依据表格内容可知,从辽朝到清朝,包括契丹族、女真族、蒙古族、汉族、满族等不同民族政权都将都城设立在北京,从而使北京成为重要都市,说明中国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建的,故选B项;表格内容仅反映了北京一地,不能体现政治中心的东移,解除A项;各民族政权定都北京并不能说明专制皇权的强化,解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实际,解除;故选B项。3.(2024·福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将李贽与王莽、安禄山等并列为乱臣贼子,进行口诛笔伐。下列关于其缘由的表述正确的是(D)A.李贽参与了反清复明斗争B.李贽彻底抛弃了儒家学派C.顾炎武鄙视李贽道德品德D.顾炎武意在稳定社会秩序【解析】王莽、安禄山在历史上造成了社会的混乱,而李贽的异端思想也会造成社会的混乱,因此,顾炎武将李贽与王莽、安禄山等并列为乱臣贼子,主要是想稳定社会秩序,D项正确;李贽1602年去世,并没有参与反清复明斗争,解除A项;“彻底”表述太肯定,解除B项;李贽道德品德并没有问题,解除C项。4.(2024·北京)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的前六卷。徐光启评价这本书:“方圆平直之情,尽规则准绳之用也”,“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细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此书为用至广……窃意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可见,该书的翻译(C)①总结了中国的传统科技②有利于中外文化的沟通③批判了清初的社会现实④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解析】《几何原本》是徐光启和利玛窦合作翻译的,这是西学东渐的产物,有利于中外文化的沟通,②符合题意;材料“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细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体现的是《几何原本》对于改善理学造成社会死气沉沉的现状具有主动意义,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④符合题意,因此C项正确;《几何原本》是西学东渐的产物,不属于中国传统科技的总结,①错误,A项解除;徐光启在清王朝建立之前就已逝世,因此,他批判清初社会现实的说法有误,③错误,B、D两项解除。故选C项。5.(2024·四川)与明代地方设三司分理政务不同,清前期设督抚为地方最高长官,集行政、司法、监察、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向上可干脆密折陈奏,向下则可随时弹劾道府州县。这一改变说明(A)A.政府行政效率有所提高B.府州县的权力被督抚替代C.君主统治严峻依靠督抚D.清政府中心集权面临危机【解析】依据清前期设督抚“向上可干脆密折陈奏,向下则可随时弹劾道府州县”,对比明代三司分理地方政务可知,清代督抚制进一步加强了中心集权,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A项正确;督抚加强了对府州县的监督、限制,不是取消了府州县,解除B项;清朝前期督抚“向上可干脆密折陈奏,向下则可随时弹劾道府州县”实质是为君主专制服务,C项与史实不符;通过督抚制度,清朝前期政府加强了中心集权,D项错误。6.(2024·湖南)明初,朱元璋曾谕户部:国家赋税已有定制,撙节用度,自有余饶。轻徭抑末,使得尽力农桑,自然家给人足。嘉靖九年,又将赋役名目统一后折银征收,削减征收环节,使各级官吏难以巧立名目渔利。这些举措的目的是(C)A.减轻贫困以缓和社会冲突B.增加中心政府财政实力C.限制苛扰以促进农业发展D.适应封建商品经济发展【解析】材料“撙节用度,自有余饶。轻徭抑末,使得尽力农桑,自然家给人足”反映了统治者减轻百姓的赋税徭役以促进农业生产,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缓和社会冲突的问题,故A项错误;限制百姓的赋税并不能增加中心政府财政实力,故B项错误;“轻徭抑末,使得尽力农桑”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D项错误。故选C项。7.(2024·湖北)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到:“张载立(理学),朱熹集大成,王(阳明)使之瓦解。……王(阳明)的中心范畴(心)则是潜藏着某种近代趋向的理学末端”。由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D)A.动摇了儒学思想的统治地位B.继承了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C.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思想观念D.扬弃了程朱理学的思想学说【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是对程朱理学的瓦解,同时其中心范畴又是“潜藏着某种近代趋向的理学末端”,这反映了王阳明心学思想对理学的扬弃,因此D项正确。A项错误,王阳明心学思想是对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未动摇儒学的统治地位;B项错误,王阳明的生活时代早于李贽,其并非继承李贽思想;C项错误,“知行合一”指的是相识事物的道理与践行其事密不行分,材料并未体现。故正确答案为D项。8.(2024·湖北)阅读明清时期巡抚、总督官制沿革简表时间督抚设置沿革概略永乐十九年河南水灾,百姓流亡,右都御史王彰巡行河南发放仓米赈济,同年,为安抚军民,朝廷还派多名廷臣巡抚天下,“暂遗即还”。宣德年间(1426-1435)宣德初,命胡概巡抚苏、松、两浙。其后数年,江西、河南诸省依次专设巡抚官。一般说来,“往来远抚”,与布政司合署办公。嘉靖年间(1522-1566)总督、巡抚发展成为凌驾于三司之上的常设机构,三司只是名义上法定的省级机构,但仍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清代前期总督从一品,“掌厘治军民,综制文人,摹举官受,修饬封疆”,总管一省或二三省的地方最高军政大员。巡抚从二品,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下列选项中对巡抚总督制度的相识正确的是(C)A.强化了地方的自主性独立性B.导致官僚体系膨胀效率低下C.有利于完善地方的治理机制D.有利于明清统治疆域的扩大【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明清时期督抚制度由临时派遣发展为常驻久任,成为一级行政机构;由解决临时性事务到职权扩大为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由帮助地方发展为节制地方,这有利于完善地方的治理机制,因此C项正确。A项错误,督抚制度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心集权高度发展的产物,它加强了中心和地方的联系,维护了中心集权,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并非强化地方的自主性和独立性;B项错误,该制度有利于克服权力分散带来的效率低下,提高政策执行力;D项错误,督抚制度是在已有疆域内建立的,不具有开疆拓土的职能。故正确答案为C项。9.(2024·江苏)顾炎武认为:“欲使民兴孝兴弟,莫急于生财。以好仁之君,用不聚敛之臣,则财足而教化行。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矣。”这说明顾炎武强调(C)A.君主要以仁德之心来治理天下B.对财宝的渴望败坏公序良俗C.民间教化须要肯定的物质条件D.儒家道德标准高于财宝积累【解析】依据材料中“欲使民兴孝兴弟,莫急于生财”、“……则财足而化行。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矣”可知,顾炎武认为伦理关系的好坏与经济生活亲密相关,民间教化也须要肯定的财宝积累,因此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财宝积累有利于民间教化的推行,君主实施“仁政”并非材料主旨;B项错误,顾炎武认为有了物质条件更有利于“天下平矣”,而不是破坏公序良俗;D项错误,顾炎武认为财宝积累是儒家道德标准实施的条件之一,但并未比较两者的凹凸。故正确答案为C项。10.(2024·联考)顾炎武是实学思想的闻名代表和集大成者,他认为做学问必需杜绝空谈,要注意理论转化,要提炼总结出匡时济世、救国救民的方略。这一观点(C)A.受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B.抨击了君主专制的腐朽C.继承与发展了儒家思想D.促进了政治制度的改革【解析】明代的顾炎武主见经世致用,事实上仍旧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C项正确;经世致用思想与西学东渐思潮无关,故A项解除;材料中无法体现抨击君主专制,解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政治改革”,故D项解除。故选C项。11.(2024·广东)明清小说中的有些道德化人物,同时又是悲剧性人物。如《水浒传》中的宋江为了保住梁山兄弟们的性命选择招安,但最终被毒死;《说岳全传》中的岳飞忠君报国,却在最高统治者的授意或默许下,为奸臣所害。这些小说中人物的悲剧结局表明其作者(A)A.价值取向具有时代特征B.具有反专制的民主倾向C.力图敬重历史的真实性D.运用艺术加工吸引读者【解析】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清小说中道德化人物的出现说明程朱理学的影响,而悲剧性的一面又体现了作者对当时政局的反叛,说明作者的价值取向具有时代特征,A项正确;小说中人物的悲剧结局并未干脆指向皇权,解除B项;小说中人物是文学形象,不是真实历史,解除C项;D项未凸显明清小说的时代性,解除。12.(2024·江西)经筵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帝王教化制度,在经筵上,儒家学者对帝王宣讲儒家经义,以此“正帝德”,规范皇帝思想。康熙皇帝将经筵程序改革,变成先由皇帝“御讲”,在皇帝阐述自己的理论后,群臣磕头称颂,然后才由大臣主讲经义。经筵的转变,体现了(A)A.皇帝与士大夫争夺经义说明权B.皇帝借助宗教权威强化权力C.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质疑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解析】由儒家学者对皇帝传授经义,是儒生借经义限制皇帝言行,而皇帝主讲,是皇帝试图把持经义说明权,A项正确;儒家不算宗教,解除B项;无论儒生主讲还是皇帝主讲,都是儒家经义,并不会影响儒家的正统地位,解除C项;君主专制的巅峰标记是雍正设置军机处,解除D项。二、非选择题13.(2024·北京)商书明代刊印《一统路程图记》共辑录水陆路引(路程指引)144条,还涉及水马驿站、行程里距、山川险夷、沿途物产风情、名胜古迹等多方面内容。明代刊印《三台万用正宗·商旅门》强调商人要讲求诚信,童叟无欺;商业经营要合乎规范,要有官府核准的票引,“必需合契”,“公道随乡”;要注意自身的修养,戒骄戒奢,勤俭朴实。乾隆后期刊印《商贾便览》《算法摘要》篇讲授算盘定式、变算口诀等常规的算法学问外,还另有钱钞名数、丈尺、斤两、等与经商干脆相关的算法学问,口诀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辨银要谱》篇除了有各成色银的鉴别口诀之外,还对可能掺假银的各种银色,予以具体介绍;对十足成色银的特征也有具体说明。《工商切要》篇:“习商贾者,其仁、义、礼、智、信,皆当教之焉,则及成自然生财有道矣。……虽能生财,断无从道而来,君子不足尚也”。乾隆后期手抄本《生意世事初阶》书前序中指出“出而欲国,与入而居家,无不以理财急务”,表达了手抄此书的干脆动机,是为了将此抄本寄给远在他地的“儿曹”、“子侄”,激励他们学习“挟本居寄,无微不入”的经商本事。明朝后期,由商人编撰的大批传授商业学问的出版物——商书起先出现,乾隆年间发行量剧增。依据表格概括明清商书的主要内容,概述商书反映的明清社会状况。【答案】主要内容:商人的职业道德规范,经商业务学问,全国各地水陆交通及沿途状况。社会状况: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旺盛,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商帮”出现,白银成为主要货币,社会上对经商相关学问的需求增加;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商人经商理念与中国儒家义理相结合;印刷出版业发展,以商人为主体的新阅读群体的形成;社会上经商风气较盛,部分地区商人地位较前代有所提高。【解析】依据“涉及水马驿站、行程里距、山川险夷、沿途物产风情、名胜古迹等多方面内容”、“强调商人要讲求诚信,童叟无欺;商业经营要合乎规范,要有官府核准的票引”、“除了有各成色银的鉴别口诀之外,还对可能掺假银的各种银色,予以具体介绍”等内容可知,明清时期商书的内容主要涉及商人的职业规范、经商的业务学问和全国的交通地理状况。商书的出现说明明清时期商业经济旺盛,长途贩运和“商帮”出现,白银起先成为主要货币,社会对于商业学问的需求增加。而且中国传统社会中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商人经商理念与中国儒家义理相结合,印刷出版业发展和经商风气的盛行都推动了商书的出现和发行量的增加。14.(2024·辽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南方在公元前已经种植甘蔗和制造蔗糖浆。战国诗人屈原在《楚辞》中就有“有柘浆些”之句,柘浆即甘蔗汁。《新唐书》记载唐太宗派专使到印度学习熬糖法。当时制糖规模有限,产量不高,尚属珍贵产品,供少数官僚士大夫享用。宋时驾驭了熬制成白色透亮的白砂糖和冰糖,即所谓糖霜的技术。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和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分别叙述了甘蔗移栽技术,并画出了榨蔗汁和熬糖设备。清中期以后,糖品消费渐渐进入日常生活中。清人李调元《粤东笔记》载,此时糖最白者“售于东西二洋,称为洋糖,次者售于天下。”——摘编自《清代台湾制糖业的发展》等材料二台湾大规模种植甘蔗,榨制蔗糖始于十七世纪上半期。1624年荷兰人占据台湾后,在台湾南部实行贷款、货种等手段推动蔗植业,台湾成为荷属东印度公司产糖的重要基地之一。明末清初,天灾人祸使多数贫民流亡至台,多以从事农业为生,甘蔗的种植面积接着扩大。郑胜利收复台湾后,利用天时地利发展蔗植业。1683年康熙统一台湾后,闽粤等省先进的制蔗糖技术工具很快传入台湾。为追求经济利益,台湾农夫大面积种植甘蔗。甘蔗的广泛种植带动了台湾制糖业的兴起。清代后期,台糖是台湾外销的主要商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摘编自《清代台湾制糖业的发展》等材料三近代以来,欧洲甜菜糖业快速崛起,在20世纪初已占据世界糖品生产总量的半壁江山。古巴、爪哇等地的甘蔗糖业也空前发展,干脆左右着北美及东亚糖品市场的走势。受其影响,东亚传统甘蔗糖业大国——中国主导的前近代东亚糖业旧格局解体,传统的手工制糖技术也渐渐衰落。——摘编自《中国糖业史探讨的新开拓》(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中国古代大陆地区制糖业发展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明清之际台湾地区制糖业快速发展的缘由。(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近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