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协调联动促进调解工作深化有效第一篇:协调联动促进调解工作深化有效协调联动促进调解工作深化有效
长期以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各类调解相互孤立,“各弹各的调,各吹各的号”,未能顾全向前、向后、向外的延伸工作,由此影响调解功能的全面发挥,妨碍了矛盾纠纷的及时有效化解。因此,实现各类调解组织各司其职,优势互补,无缝对接,整体联动,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是做好调解工作的最有效途径。
一、统一思想,正确认识“大调解”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矛盾纠纷增长迅速,情况日趋复杂,企业改制、职工下岗、交通事故、劳动关系、征地拆迁和物业管理等各类新型矛盾纠纷不断涌现,多数纠纷涉及部门多,领域广,呈现化解周期长,处理难度大,易激化的特点,这些矛盾纠纷的处理仅靠单个部门或组织的力量已经难以应对。因此,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积极探索与当前发展相吻合的多元化、多途径解决民事纠纷的有效机制,对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节约纠纷解决的社会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深入推进大调解工作,也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重大举措,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是推动科学发展,服务保障民生的迫切要求,实践表明,大调解是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治本之策,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长远之计。我们应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认识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的重要意
1义,把开展大调解工作的过程作为体察民情,维护民利,促进民和的有效途径。努力营造全社会都来理解、关心、支持大调解工作的良好局面。不断完善和创新“大调解”工作机制,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衔接的体系。
“大调解”工作,应成为各级党政的“一把手”工程,纳入党政目标管理,记入领导干部政绩档案,为“大调解”提供“大马力”。进一步理顺党政统一领导,社会各方参与的大调解管理体制。
(一)建立健全各级调解组织。
要按照“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
1.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第一道防线”的作用.要依托司法所建立的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立健全街道、社区调委会,在街道综治办的框架下隶属街道司法所领导。大力加强司法所建设,把司法所作为指导和参与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阵地,作为促进“大调解”工作顺利运作的有效载体。同时司法所要加强与加强综治办、派出所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实现对矛盾纠纷的联防、联动、联调。在村居(社区)层面,要健全村居调委会,配齐配强村级人民调解员,在吸收有文化、素质高、有调解经验的年轻人的同时,特别要吸收一些德高望重,有群众威信的人员参加,调优民调组织结构。
2.要积极探索和发展200人以上企事单
位,集贸市场、流动人口聚居区以及城乡接合部、“城中村”区域性人民调解组织,并根据实际人数选拔和聘用“楼院调解员”“十户调解员”以及“车间调解员”等。将人民调解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把社会管理和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使其形成一个无缝隙、无空白、全覆盖,纵向延伸到村居社区,横向覆盖各区域、各行业的“大调解”组织网络。
(二)联调联动,搞好调解组织的有效对接。
在调解工作中,我们深深感触到,许多民间纠纷涉及到多个部门,单靠人民调解一种方式,一种解决机制难以得到圆满解决。因此,大力推广“联调联动,多调对接”,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强大合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坚持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衔接配合,逐步建立起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联调联动机制。
主动协调有关行政机关,在涉及企业改制、医患纠纷、征地拆迁、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交通事故等易发矛盾纠纷领域,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组织,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形成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多元解决矛盾纠纷的联调联动机制,及时化解发生在这些领域的矛盾纠纷。同时,应注重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在大调解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他们联系面广、号召力强的优势,努力压降民转刑案件,预防群体性事件打牢坚实的基础。
2.坚持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配合,积极探索运用和解等方式解决问题的机制。
要加强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有效衔接配合,进一步落实“调解优先原则”。积极探索利益协调机制,创新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大调解工作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法律工作者的专业优势,逐步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调处的能力和水平。
3.建立接边地区联调组织,积极开展联谊、联调、联动活动。
近年来,各种跨界纠纷逐步增多,这些纠纷单靠一个村(社区)或自治调解组织调很难调解。为有效的预防化解由此产生的各种矛盾纠纷,应采取感情上联谊、机制上联防、力量上联动、处理上联调的工作机制。大力加强区域性联合调委会建设,建立联防联调组织。
三、积极探索,进一步完善大调解的运行机制。
(一)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制度。
街道和社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应坚持每月排查一次,乡镇司法所以及乡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应坚持15天排查一次,村级调委会坚持每周排查一次,重大节假日、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应组织集中排查,切实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变被动调处为主动化解。
(二)坚持矛盾纠纷的联动调处机制。
强化整体合力,做到分工负责与联合调处相结合,属地管理和集中调处相结合,力求信息联通、纠纷联排、力量联动、矛盾联调,着力提高疑难矛盾纠纷的调处能力。应定期
召开各级调处中心的联席会议,明确各单位的职责任务,切实发挥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保证联席会议各项工作的落实;针对重大的社会矛盾纠纷,明确牵头部门,指定责任单位,相互配合,抓好落实。要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衔接机制,整合调解资源,规范调解程序。
(三)建立人民调解工作的经费保障和人民调解员的培训机制。
多年来,街道、村居(社区)调委会和人民调解员,立足基层,默默奉献,将大量的民间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和始发阶段,为维护基层社会的稳定做好了积极贡献。但由于人民调解经费和补贴不能得到及时保障,影响了调委会和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制约了调解工作深入有效开展。为保障人民调解制度的运转,各地应将调解经费作为专项资金列入年度预算。人民调解员的补贴可采取“以奖代补”和“以案定补”的形式发放。同时,要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现有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素质。
(四)健全责任考核机制。
实行矛盾纠纷调处责任制和分级负责制,贯彻落实首问负责制、领导接待包案制度和督办回访制度,切实保障调处中心的分流指派、调度、督办及责任追究权落到实处,逐步提高调处中心的威信和地位,防止少数部门敷衍了事、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层层建立工作考核奖惩制度。把各级调处中心调处工作作为领导班子年终、任期考核的重要内容,层
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组织检查考核,对调处工作不力引起重大矛盾激化的予以责任追究,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调处中心和调委会也要加强对专兼职调解人员的考评,建立良好的奖惩机制。同时,要弘扬奉献社会、为民服务的精神,积极开展“争当人民调解能手”活动,在调解员队伍中形成学有典型、比有目标、赶有方向的良好风尚,努力营造有利于大调解工作长效、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三调联动”大调解工作“三调联动”大调解工作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三调联动”大调解工作的要求,从源头上化解商务系统内部矛盾纠纷,维护全局平安稳定,全面落实***市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制度,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机构
经研究,成立局“三调联动”调解委员会,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商务局“三调联动”调解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工作职责
1、根据上级精神和本单位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局“三调联动”工作规划和组织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2、负责全局内部矛盾纠纷排查指导、管理和调处工作,及时向市“三调联动”调解委员会汇报情况。
3、对于需要实行科室配合调处的矛盾纠纷应及时向局“三调联动”调解委员会汇报,在局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指导委员会的具体指导下,积极协调各科室共同调处。
4、及时办理局“三调联动”调解委员会交办的各类矛盾纠纷调查处置工作。
-1-
三、工作措施
1、全局职工涉及土地、山林、宅基地权属,伤害事故赔偿等民事纠纷依照属地管理原则进行,将矛盾纠纷向局“三调联动”调解委员会汇报(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牵头协调),并在其具体指导下妥善调处矛盾纠纷;重大民事矛盾纠纷需要商务局与政府其他职能部门共同解决的或在当地政府多次调处下不能协商一致的向局“三调联动”调解委员会申请,局“三调联动”调解委员会在市人民调解指导委员会、司法调解指导委员会(分别由司法局、市人民法院负责牵头组成)的指导下,按相关文件要求与有关职能部门协商,共同调处纠纷。涉及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行政纠纷,各单位将情况上报局“三调联动”调解委员会,局“三调联动”调解委员会与信访调解指导委员会(设市信访局)协调,由信访局统筹安排,在市商务局特聘调解指导员指导下与相关责任单位共同处理。
2、局“三调联动”调解委员会办公室和信访办公室统一受理涉及全局内部的矛盾纠纷(包括上级交办的和各单位上报的矛盾纠纷),并依据局各科室职能进行分类交办。规划财务科主要负责对涉及人事调配、职工工资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人事科主要负责调处涉及安全事故、人身伤害事故、周边治安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局办公室和文明办主要负责涉及政务公开及职工家庭、婚姻等方面的矛盾纠纷。接到交办纠纷的相关科室,在3—5天内办理,重大疑难纠纷应在30日内办理,如三次以上调解不成的,引导当事人进入诉讼程序,办结后将情况报局“三调联动”调解委员会办公室,上级交办的矛盾纠纷按规定期限处理,并向有关部门汇报。需各相关科室共同办理的,由局“三调
联动”工作委员会组织相关科室调处办结。根据实际情况,局“三调联动”调解委员会办公室和信访办公室可将接到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较小的涉及科室内部的民事纠纷交办到科室办理。各单位要在30日内办理,并制作调解协议书,写出书面回复。如在期限内不能办理,须书面向局“三调联动”调解委员会申请调处,同时要说明不能及时办理原因和理由等。
3、督办回访。局“三调联动”调解委员会办公室对纠纷的调解履行情况,应在一个月内进行跟踪回访,确保调解效果。
四、工作要求
1、加强联动。对于全局矛盾纠纷处理既要有各科室的横向联系,又要注重与市“三调联动”调解委员会及市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报指导委员会纵向合作,更要发挥全局各单位纠纷调解组织的作
用,要特别注重相互之间的协调,整合资源,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
2、严格纪律。凡对局“三调联动”调解委员会交办的及属于各单位职能范围受理纠纷,应及时受理,时限内调处,凡被交办或移送的矛盾纠纷,应主动承担,不得推诿,凡需协助解决的矛盾纠纷,应积极参与,不得推脱。在解决矛盾纠纷中应坚持依法、公正、自愿的原则,注重调查研究,不得主观臆断或接受当事人的宴请和礼品礼金。
3、强化责任。要明确各科室科长、主任为各单位“三调联动”调
解工作第一责任人,明确一名综合素质好的干部为调解员,将调解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做到调解工作“有班子、有牌子、有桌子”。局将对在调解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将给予表彰奖励,对于对局“三调联动”工作委员会交办的或本单位发生和受理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控制
不力,导致矛盾纠纷激化,发生恶性群体事件,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要实行责任倒查,要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年**月**日
第三篇:加强部门联动深化推进工伤预防工作促进企业社会和谐发展加强部门联动,深化推进工伤预防工作
促进企业社会和谐发展
(杨继杰副局长讲话摘要)
一、前阶段工伤预防工作的回顾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建立部门联动机制。2008年10月,原市劳动保障局和市安监局联合发出了《关于建立工伤预防联动机制的通知》(甬劳社险〔2008〕214号),由此标志着市级工伤预防联动机制的建立,并逐步扩大到县(市)区。2010年初市总工会的加入,使工伤预防联动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通过建章立制,加强了对工伤预防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强化了工伤预防的管理责任,明确了联动各方的工作职责。各县(市)、区人社部门和安监、总工会等部门也高度重视工伤预防工作,目前全市所有的县(市)、区均已建立了联动机制,各部门明确了相应责任,制定了工作计划,并联手开展了一系列工伤预防工作。
二是抓好宣传教育,强化安全生产意识。为督促企业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减少和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安监部门和总工会近年来将联合组织对企业的安全警示和宣传培训教育活动作为工伤预防的常态性工作来抓,每年组织一次,既组织工矿商贸行业安全死亡和工伤事故多发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开展警示教育,又选择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工伤预防意识强的企业介绍经验做法。警示会议讲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工伤保险政策,剖析工伤事故案例,宣传工伤预防知识。工会则以组织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的方式,推动参赛企业加强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进一步夯实了安全生产管理基础。
三是加强联合检查,督促安全隐患整改。2005年起,原市劳动保障局和市安监局就开始对工伤事故多发和工伤基金赔付率较高的企业进行联合检查,至2010年,已先后开展四次联合检查行动,共检查45家企业。通过听取企业汇报、查看规章制度及安全生产台帐、深入事故现场实地察看了解等方式,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暴露出来的如执行法律法规不力、忽视上岗培训等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给予必要指导,帮助企业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同时,每年还注重对被检查企业实施跟踪回访,上述45家企业中有41家企业的工伤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各县(市)、区几年来也相继开展了联合检查服务,共计走访289家企业。
四是重视信息交流,夯实基础管理工作。为满足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和安监部门的信息采集需要,原市劳动保障局对原有的工伤保险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市安监局开发完成了工伤事故管理信息系统并与市人社局顺利对接,2010年5月1日起正式启动数据即时传送。各县(市)、区工伤事故信息数据均按照统一内容格式、统一终端接口、统一输录要求、统一传送规定的原则进入信息交换平台,做到市区、县(市)一天两次传送,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指导工作提供了依据。
五是探索工伤保险费率浮动办法,发挥经济调节作用。针对工伤保险费率浮动政策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去年下半年以来,原市劳动保障局由分管局长带头,组成调研小组,对全市各地工伤保险费收支情况和工伤事故发生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有关工伤保险政策的调整,对工伤保险浮动费率进行了多方案测算,经比较论证,现已形成工伤保险浮动费率与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收支、工伤发生率、职业病危害程度挂钩的调整思路方案。
二、工伤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形势
我市工伤预防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有些方面还走在了全省、全国的先列,但从推进工作的要求及实际效果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各县(市)、区在建立工伤预防联动机制的进程上速度不一,差别较大,相关工作也存在不平衡情况。
二是工作内容针对性不够强,工作手段单一。如经济回暖、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后,未能及时指导企业加强对新招用员工的上岗前培训和安全措施防范;又如目前联合检查单位多限于重伤事故较多企业,较少将事故多而理赔少、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纳入检查范围;此外各地区之间缺少交流沟通和互相取长补短渠道,联动工作方式单一。
三是信息传送规范性有待完善。工伤事故管理信息平台经过一段时间试运行,数据的传送运作基本正常,但还存在着统计项目不完全、字段短缺等问题。
在看到问题的同时,我们要对当前的形势有清晰的认识。目前,推动工伤预防工作面临着有利时机:
一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为工伤预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去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工伤保险条例(修正案)》已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社会保险法》也将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法规政策的相继出台实施,为推动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开展工伤预防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国家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我市十二五规划提出“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深化政府、社会、企业多方参与的企业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市政府将亿元生产总值安全生产事故人员死亡率继续下降列为2011年政府实事工程之一,千人重伤事故发生率纳入《XX市和谐产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等等,都为工伤预防联动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
二是工伤预防联动工作意义重大,大有作为。2004年以来,我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成倍增加,至2010年底,参保人数从2004年的60.6万人增加到238万人,增加了292.7%,同期工伤事故发生数也从9976起增至56500起,增加了466.4%,年平均增长率达77.7%;工伤保险基金支付额也由3948.89万元/年上升至26578.87万元/年,增加了573.1%,年平均增长率达95.5%。上述数据表明,在工伤保险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撑点、越来越多的职工受到工伤保险庇护的同时,工伤保险基金赔付人数、基金支付额逐年增长,开展工伤预防工作意义重大。
三是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任重道远。我市工伤预防联动工作已经具备良好合作基础,并积累了不少经验,在此基础上,只要各级人社部门、安监部门和工会组织继续加大合作深度,进一步保持、整合和发挥部门联动优势,强化源头控制,必然会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好转。
三、下步工作打算
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六个加快”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安全生产法》、《工伤保险条例》和国家、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我市《关于建立工伤预防联动机制的通知》要求,围绕“扩面、提升、优化”的工作目标,全面完善工伤预防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联动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促进工伤预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切实减少各类工伤事故和安全事故发生,努力为保障职工健康、促进企业和社会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部门联动、深化工伤预防重要性的认识
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深入推进工伤预防联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一是联动开展工伤预防工作,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减少经济损失的重要途径。二是联动开展工伤预防工作,有利于增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意识,提高企业安全预防管理水平,改善劳动保护条件。三是联动开展工伤预防工作,有利于减少工伤事故发生,降低基金支出,保障工伤保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工伤预防联动机制,明确各自职责,扎实推进工作
要进一步完善各地已经建立的工伤预防联动机制,总结先进经验并推广应用,力求在实效上下功夫。一是制度落实。各地可参照市里制定的相关制度,结合当地实际,制订相关办法。二是责任落实。按“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分别做好指导检查考核工作。各级人社部门要继续开展工伤保险扩面工作,努力做到依法全覆盖,同时配合做好对企业的警示教育培训、政策宣传以及对企业服务检查的准备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伤事故基础信息的完整准确性,尽早介入工伤治疗和事故处理;各级安监部门要引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做好工伤预防工作,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及时对事故企业进行督查,确保工伤发生率总体逐年稳步下降;各级工会组织要主动参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机制的建立,稳步推进“安康杯”竞赛活动,强化班组安全管理,夯实工作基础。三是工作规范落实。深层次研究工伤预防联动机制开展的内容、形式、措施等,落实联动工作的各项例会、通报、培训、检查、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等制度,明确工作的组织、职责和流程,做到有章可循。对联合执法检查要严格程序,有检查的主要内容,有检查表记录,有检查意见书。对隐患严重企业,必须发出《安全生产隐患限期整改指令书》,督促企业抓紧消除事故隐患;对重伤以上的事故企业,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四不放过原则,对执行不到位的依法严肃查处。
(三)进一步完善信息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平台对工伤预防的基础性作用
为了充分利用和发挥工伤事故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人社部门和安监部门均应及时采集所需信息,并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善于从基础数据中获取、提炼有用信息。安监部门要做好分类指导工作,对重伤事故企业及时督促检查,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监管企业做好工伤预防及安全生产工作;人社部门要及时提供完整、准确的工伤事故信息,研究疑难工伤认定案例、重伤医疗管理、工亡善后处理等,做到及时介入。各级工会也要善于利用信息数据强化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对本地的生产企业要根据事故发生情况和发生率,排列出a、b、c三类企业,进行全面剖析,实行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分级分类管理,确保“抓两头,促中间”目标的实现。
(四)推广先进经验,创新工作思路,采取切实措施,力求工伤预防联动机制求得实效
要善于总结分析近年来工伤预防联动工作开展情况,完善各部门间的联席会议交流制度,做好对事故多发企业的联合执法检查,对发现的不安全因素,督促企业及早整改。各县(市)、区之间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拓展视野,创新思路;市级部门也将视情适时组织召开全市会议,总结推广各地经验做法,推动全市工伤预防联动工作全面、持续、深入开展,力求取得新成效。
(五)结合国家新近出台的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工伤保险浮动费率办法
对前阶段通过调研形成的工伤保险费率调整方案,市人社局已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分别听取了市安监局、卫生局、财政局、总工会、企业代表以及人社系统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对原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突出了企业应缴工伤保险费率的高低与其工伤事故发生率挂钩的关联性,更好地体现了利用经济手段上提高企业对工伤预防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整改事故隐患的自觉性。这一政策将适时报市政府同意后实施。
(六)加强联系,及时研究解决实施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各地工伤预防联动三个职能部门之间要加强有关工作和信息的横向交流,市级三部门还要加强与各地各部门的联系,及时发现和解决联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要时召开跨地区联席会议,共同解决矛盾。
第四篇: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联动构建大调解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联动构建大调解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区司法行政会议精神,切实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综合调解优势,根据《关于加强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联动构建大调解工作的安排意见》文件精神,现就我街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衔接联动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
坚持科学发展观,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坚持调解优化的原则。建立健全在党委、政府领导下,以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为依托,以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办公室为中枢的大调解工作新机制,充分发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成员单位、行政执法机关和审判机关在大调解体系中的工作作用,努力实现“三个下降”、“三个提高”、“三个防止”(民转刑案件下降,民事诉讼案件下降,涉法涉诉和越级上访下降;人民调解成功率提高,民事诉讼调解率提高,行政诉讼案件调解率提高;防止恶性事件发生,防止重大民转刑案件发生,防止赴京、赴省、赴市上访案件发生)的工作目标,为我街的平安建设、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二、整合行政调解工作资源,以人民调解手段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力争实现以调促和。
充分发挥信访、司法、公安、民政、国土资源、劳动与社会保障、农业、卫生、城建、环保、工商、税务等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将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两种矛盾纠纷化解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调处化解矛
盾纠纷的合力。每个成员单位需设立一名固定的工作联络员,县、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统一受理的案件,原则上根据受理矛盾纠纷的性质类别和区域管辖,可以《矛盾纠纷移交单》的形式分流指派有管辖权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成员单位的联络员组织进行调解。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办公室对调解案件办理情况实行检查督办,对调解成功的案件在履行期限结满后进行跟踪回访。对成员单位调解的纠纷案件成功与否都要以《矛盾纠纷报告函》的形式提交到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对末调解成功的案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办公室通过召开联系会议集体讨论解决,确需联合调解处理的矛盾纠纷,要协调相关部门进行联合调处。对现场处理,交办转办,提交会办的案件,当事人不接受处理的,均进行登记中时告诉当事人正确的救济途径和诉讼程
序。
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衔接的案件主要包括医患纠纷、劳资纠纷、征地拆迁、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矛盾纠纷,司法所与派出所、调委会与村(社区)警务配合联动调解工作机制,积极参与各司法所辖区社会热点、难点纠纷化解工作,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治安案件和民转刑案件的发生。要积极拓展人民调解与工会、妇联等组织的工作对接,发挥工会、妇联在调处劳资纠纷、婚姻家庭纠纷方面的优势和作用。
三、加强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对接联系,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关口前移,努力做到减纷息诉。
加强与区人民法院的协调联系,积极开展民事审判诉前、诉中与人民调解的对接工作。人民法院要设立一名工作联络员,对于常见、多发性的简单民事纠纷,在当事人起诉时或立案前,可以引导当事人通过人民调解解决矛盾纠纷,
并负责做好与各辖区的调解组织的对接联系工作。对于进入诉讼程序的民事案件,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后,可以委托人民调解组织对案件进行调解。
对刑事自诉案件和其他轻微刑事案件,可以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参照民事调解的原则和程序,尝试委托当事人和解,尝试委托调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并负责做好与人民调解组织的对接联系工作。针对上述三种类型案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办公室可统一接办受理,并按照归口调解的原则分流到基层调解组织(行政调解或人民调解)进行调解,调解组织在结案后将《委托人民调解反馈函》连同《人民调解协议书》一并移送人民法院备案。基层调解组织调解不成的应当将《委托人民调解反馈函》连同相关证据材料移送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
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的案件主要以简明的离婚、追索赡养费、扶养费、继承、邻里矛盾纠纷和小额的债务、损害赔偿、宅基地、土地承包纠纷以及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明确、标的小的民间借货、借用、租赁等一般合同纠纷案件为主。与人民法院协商将设立"人民调解窗口"或"人民调解工作室”,人民法院可邀请诉讼当事人辖区的调解组织共同调解,调解组织与人民法院开展对接联系工作。
四、建立衔接联动机制,提高调解效能。
(一)建立行之有效,能互为约束的衔接联动机制,规范指派分流、协调调度、监督检查、考核等具体工作运行程序。街道矛盾纠纷排查中心办公室要从完善衔接机制、明确工作职责、落实联动责任入手,建立健全必要的联系会议制度、联络员制度、重大矛盾纠纷会诊制度、信息反馈制度、案件移送制度、调查取证协作制度、案件监督回访制度和档
案管理制度等。与司法调解衔接还要建立对应的调解协议书确认制度、协助执行制度等。要以制度抓落实,切实实现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根本意义上的衔接联动。要立足长远建立健全考核奖惩等长效机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负责的要对相关部门或责任人予以处罚;对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后果的按综治维稳责任的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坚决杜绝衔接联动过程中推诿、扯皮等问题发生。
(二)举办人民调解员培训班。街道党委、政府组织举办调解员培训班,就调解工作程序、方式、方法进行培训,提高调解技能和水平。
(三)人民法院聘请调委会的调解员为人民陪审员,鼓励人民调解员积极参与案件审理,保证“三调”联动工作的实效性。
五、工作要求。
各成员单位、各部门特别是"一把手"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认真分析调解工作的实际特点,以推进人民调解与公安、信访、法院、民政、国土、劳动、建设等矛盾纠纷相对比较集中的部门和机关的衔接联系为切入点,将社会矛盾纠纷纳入大调解工作体系,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组织网络和工作机制建设,积极参与社会热点难点、群体性上访等重大疑难矛盾纠纷调解处理,严格按工作进度表的责任分解和日程安排,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抓好落实,各村、各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将开展督查工作。
我街将在全街范围内全面开展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工作,各村、成员单位要尽快选派业务水平高、协调
能力强的领导负责的具体实施工作,边总结、边推进,有步骤、有实效的抓好各项具体工作措施的落实。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将不定期对各乡镇、成员单位的此项工作进行督查。各乡镇、各成员单位在开展此项工作的同时要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将阶段性、经验性、总结性的各类信息及时报送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七日
第五篇:XX省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联动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联动工作的实施意见
(湘综治委〔2007〕7号)
各市州、县市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人民内部矛盾凸现,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特别是跨地区、跨行业、跨单位、多主体的矛盾纠纷越来越多,成因越来越复杂,调处难度越来越大,成为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局面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致使一些社会矛盾纠纷得不到及时有效化解。开展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联动(以下简称“三调联动”)工作,有利于整合调解职能,及时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利于强化调解职能,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效率;有利于减少群众诉累,节约司法成本。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建立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和依托,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联动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湖南”中的职能作用,使人民群众把调解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选择,行政执法和司法部门、人民调解组织推崇并综合运用三大调解手段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我省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开展“三调联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开展“三调联动”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湖南”、服务富民强省这个目标,以创新调解机制为动力,以健全调解制度为保证,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牵头实施,相关部门协作联动”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新格局,逐步健全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和依托,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既各自发挥作用、又相互衔接配合的调解工作体系,不断整合、强化调解职能,提高预防和调处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二)开展“三调联动”工作的目标任务。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既发挥各自独特的作用,又有机衔接、紧密配合,运行机制规范高效;调解人员运用法律、政策的能力和调解技能明显增强,调解质量和调解成功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自觉把调解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选择,各级各部门能够及时把矛盾纠纷消除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努力实现“四下降、三提高、两不出现、一个确保”,即:民转刑案件、民事诉讼案件、行政复议案件、信访案件下降,人民调解成功率、民事诉讼案件调解率、行政信访案件调解率提高,通过调解的社会矛盾纠纷不出现重大群体性事件、不出现民转刑命案,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二、开展“三调联动”工作的基本原则
(三)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协调配合原则。坚持党委、政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委政法委的领导优势和司法行政部门的职能优势,积极组织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以及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时研究并统筹解决“三调联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合力。
(四)坚持依法调解与以德调解相结合的原则。要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在法律框架内开展调解工作,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能背离国家法律、政策,无原则地调和,片面追求调解率。同时,在调解过程中,要教育引导当事人用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遵循公序良俗,自觉消
除隔阂,达成和解。
(五)坚持引导调解与当事人自愿调解相结合的原则。在调解工作中,一方面引导当事人把调解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首要选择,另一方面,绝不能利用公共权力压制当事人接受调解,充分尊重双方当事人的意愿,充分尊重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强迫当事人接受调解方式和调解结果。
(六)坚持公正效率的原则。各级调解组织在调解工作中必须坚持公道中立、平等协商,注重兼顾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要严格调解工作纪律,完善工作制度和监督机制,确保调解结果公平、公正。要加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调解,确保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
三、关于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
(七)诉前告知人民调解。人民法院在立案接待时,向当事人宣传人民调解的优势、特点,告知诉讼风险,将一些未经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案情简单、争议不大,双方当事人均在同一个辖区的民事纠纷,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暂缓立案,告知当事人选择所在地(所在单位)或纠纷发生地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的,应以人民调解委员会名义出具人民调解协议书。调解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审查立案。对于不符合起诉条件、法院不予受理的民事纠纷,也应当及时将案件转移至当事人所在地(所在单位)或纠纷发生地人民调解委员会做好调解息诉工作。诉前经人民调解组织主持调解达成协议,并制作了人民调解协议书,一方当事人到期不履行义务且符合《民事诉讼法》关于申请支付令条件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八)诉中委托人民调解。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对于有可能通过人民调解解决的,司法机关可以委托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
对于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在立案后庭审前,或审理中,将有可能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纠纷,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后,可中止诉讼,出具委托人民调解书,将案件委托当事人所在地(所在单位)或纠纷发生地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经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诉,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如双方达不成协议,则恢复诉讼,由人民法院依法审判。
对于轻微刑事案件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实、充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悔罪,并且对主要事实没有异议,被害人愿意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达成刑事和解的,在不损害国家、集体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德的前提下,司法机关可以出具委托人民调解书,委托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人民调解组织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将调解结果送达司法机关。经调解达成人民调解协议的,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批准逮捕,或者不起诉,或者起诉后从轻、减轻判处;如双方达不成协议,则依照刑事诉讼程序依法处理。诉中委托人民调解组织主持调解达成协议,并制作了人民调解协议书,一方当事人到期不履行具有给付内容的义务,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九)吸收人民调解员参与诉讼调解。对于一般的民事纠纷,人民法院可以选聘人民调解员参与诉讼调解。人民调解员要充分发挥扎根群众、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积极协助人民法院提高诉讼调解效率。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受阻,需要人民调解员协助的,人民调解员应积极支持配合。
五、关于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衔接
(十)公安机关引导当事人选择人民调解。矛盾纠纷当事人寻求公安机关帮助解决纠纷的,接警人员经审查认为不够治安处罚或不属于治安调解范围的,应主动告知或建议当事人由其所在地或纠纷发生地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对民事纠纷引起的治安案件中民事损害赔偿事项,也可以告知和引导当事人选择人民调解。当事人接受建议的,公安机关接警人员应
与所在乡镇(街道)、村(居)或社区、单位人民调解委员会取得联系,出具矛盾纠纷移交人民调解书,将纠纷交由乡镇(街道)、村(居)或社区、单位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十一)部分轻伤害治安案件可引入人民调解机制。对于因民间纠纷引发的轻伤害治安案件,应给予有关当事人相应处罚,但受害方表示愿意放弃追究对方当事人的治安处罚责任,且双方表示愿意接受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由公安派出所出具轻伤害治安案件委托人民调解书,委托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对于调解成功的案件,由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公安派出所与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监督人民调解协议的履行。履行完毕的人民调解协议书由公安派出所与人民调解委员会各留档一份。
(十二)在公安派出所建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在民间纠纷较多、群众习惯于求助公安机关的乡镇(街道)公安派出所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由乡镇、街道人民调解组织和公安派出所各派一名同志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公安机关接受人民群众报警后,将经审查不够治安处罚的民间纠纷,或治安纠纷中的民事事项出具矛盾纠纷移交人民调解书,移交驻所人民调解工作室处理。驻所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务派遣项目招标要求
- 苏宁旗舰店供应商
- 医药产品航空物流协议
- 专业涂料采购合同
- 2024年度货物运输合同国际集装箱海运货物运输协议
- 智能仓储物流系统招标文件
- 高速公路劳务分包合作合同
- 2023年武汉新洲区人民医院招聘笔试真题
- 2023年青海省第三人民医院编外招聘笔试真题
- 2023年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招聘笔试真题
- 2023-2024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光的反射及折射(含答案)
-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3.2《世界的地形》精美课件
- 2024年中考英语试题分类汇编:短文填空之选词填空(解析版)
- 山东省烟台市2024年中考英语真题【附真题答案】
- GB/T 44186-2024固定式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
-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磁极的秘密》 青岛版
- JGJ104-2011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 船体结构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交通学院
- AQ 1117-2020 煤矿井下注浆用高分子材料安全使用管理规范(正式版)
- 《中医药文献检索》课件
- 平衡记分法与关键绩效指标(KPI)(中国联通思茅分公司实际操作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