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一轮复习
第19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标要求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综合思维:对于给定的地理事实,能够独立辨析其与多个自然要素的关系,并能确定主导的相关性因素。区域认知:在具体区域环境中,能够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实践力:能够独立开展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并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知识点Knowledgepoints
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1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考点一(一)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和生物等是地理环境的基本组成,每种自然地理要素都有各自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A水土壤岩石大气地貌生物1.自然环境的要素组成
自然地理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水循环大气大气陆地海洋水汽输送径流输送降水蒸发降水蒸发生物循环植物微生物环境动物岩石圈物质循环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太阳能→动能→重力势能
太阳能→生物能(化学能)→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
(一)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2.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2.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实例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地貌气候→地貌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环境中;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环境中地貌→气候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差异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气候与水文气候→水文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水文→气候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一)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气候与生物气候→生物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动物耐寒生物→气候森林茂密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加剧干旱程度气候与土壤气候→土壤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土壤→气候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2.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实例(一)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要素相互影响典例地貌与水文地貌→水文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泊,由冰川地貌积水形成水文→地貌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表是流水侵蚀的结果;长江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与生物地貌→生物阴坡与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分布在阳坡,冷杉分布在阴坡生物→地貌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剧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2.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实例(一)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要素相互影响典例水文与生物水文→生物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的环境中;芦苇生长在水湿的环境中生物→水文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水的化学成分土壤与生物土壤→生物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合茶树的生长生物→土壤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实例(一)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在自然环境要素的共同作用下,拥有了整体功能。自然环境的功能既包括自然要素的功能,也包括整体功能。生产功能稳定功能(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光照(有机物)6CO2+6H2OC6H12O6+6O2叶绿素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大气圈(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生产功能: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
②稳定功能: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的能力。O2CO2碳酸钙(沉淀)CO2溶解钙CO2光合作用海-气相互作用把大气碳保存在植物体及土壤中CO2和海水中溶解的钙相结合削减CO2例如:大气中CO2的含量长期保持稳定。(二)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1.白洋淀具有的生态功能有(
)①提供栖息地
②净化水质③旅游观光
④提供动植物产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对白洋淀实施的生态补水工程可以(
)A.扩大白洋淀流域面积B.使营养物质滞留时间长C.增加湖泊生物多样性D.使华北的地下水位回落白洋淀是雄安新区发展的重要生态水体,2017年起,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过曲逆中支、蒲阳河、瀑河、北易水等退水闸向白洋淀及上游河流实施生态补水,2022年底,累计补水8.49亿立方米,有力推动了白洋淀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改善。白洋淀水质由劣Ⅴ类提升至Ⅲ类,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AC对点演练(2023·新课标全国卷)青藏高原常见的草毡层(下图),由交织缠结的植物活、死根系与细颗粒物混杂而成。草毡层的厚度约20~30厘米,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与下伏物质(粗碎屑或基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草毡层对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真题演练3.青藏高原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主要来自(
)A.基岩风化 B.流水搬运C.冰川搬运 D.风力搬运4.草毡层中植物死根分解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低 B.大气含氧量低C.蒸发弱
D.太阳辐射强烈DA(2023·新课标全国卷)青藏高原常见的草毡层(下图),由交织缠结的植物活、死根系与细颗粒物混杂而成。草毡层的厚度约20~30厘米,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与下伏物质(粗碎屑或基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草毡层对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1~3题。真题演练5.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草毡层可(
)①增加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②减少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③增加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④减少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C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考点二(一)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自然环境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要素的可变性)高原的峡谷不断拓宽高原面萎缩山地丘陵平原流水侵蚀这个过程中,坡面变缓,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减弱,在成土作用下土壤逐渐变厚,植被也更为发育,大气湿度也有所增加。花岗岩岩体沿节理风化,造就“怪石”山体高大陡峭,气流抬升强烈,形成“云海”在缺水少土的峭壁岩缝间,发育不良的黄山松成为“奇松”岩浆上涌加热地下水,形成“温泉”黄山“四绝”组合就是花岗岩、断块山形成与演化过程中特定阶段的组合②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环境要素组合。(要素的统一性)(一)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
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受到外部干扰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了该要素与其他要素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使得其他要素发生连锁变化,最终导致整个自然环境发生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一)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影响大气中co2增多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滥伐森林地壳中碳元素减少气温升高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地质植被大气水地貌①陡峭山地逐步侵蚀为浑圆丘陵的演化过程中,植被同步由灌草演化为森林,这一过程可能需要上千万年②而遭受火灾干扰后,损毁植被由灌草演化为森林可能只需几十年
与自然环境普遍存在着的演化相比,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多为快速的,各要素变化也不同步。自然演化与干扰演化的差异性(一)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一)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要素分析法—环境特征的一致性(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一般由地貌和气候决定并体现。第一步,根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确定气候的类型和特征。第二步,概括出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第三步,与环境总体特征相联系,逐一分析其他要素的特征。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关系图。
(一)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要素分析法—要素的内在关联性(2)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况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明确发生变化的要素(所牵的“一发”),然后逐一分析该要素变化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发生怎样的变化。以滥伐森林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例:
(一)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要素分析法—发生发展的统一性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首先要明确这一区域发生的变化体现在哪些要素上,然后分析这一区域与其他区域存在哪些要素上的联系,最后分析出其他区域发生的具体变化。(青藏高原隆起对东亚、南亚、中亚、西亚的自然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分析角度答题思路分析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成因由于区域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不同自然环境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厘清要素间的因果关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进,完整呈现因果关系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区域内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主要从自然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逻辑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规范学科语言的使用自然环境整体性类问题的分析角度和答题思路(一)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018·全国卷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真题演练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况1253.0无明显洪峰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73.2无明显洪峰5290.7洪峰流量6254.4洪峰流量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减小降水变率 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B
(2018·全国卷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真题演练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况1253.0无明显洪峰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73.2无明显洪峰5290.7洪峰流量6254.4洪峰流量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B
(2018·全国卷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局限性
- 呼伦贝尔学院《蒙古文字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呼伦贝尔学院《呼伦贝尔民族民间歌曲演唱》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呼伦贝尔学院《冰雪运动损伤与康复》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大学动物学圆口纲》课件
- 青年员工职业发展问题研究
- 《社会转型》课件
- 2024干挂石材合同
- 地中海贫血健康教育
- 2024美容加盟店的合同范本
- 小区物业消防安全职责与日常检查
- 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
- 烟草专卖许可证新办申请表(国)
- 玩转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原理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青岛大学
- 安全隐患排查台账(附排查表)
- 核安全工程师-核安全综合知识-辐射防护基础-辐射防护剂量限值
- 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
- 小学二年级期中家长会课件
- 第六届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初赛笔试试题
- 质量通病防治施工措施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 英语作业纸打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