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2地质灾害课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2地质灾害课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2地质灾害课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2地质灾害课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2地质灾害课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7-地质灾难(20分钟·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2019年4月12日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旁边海疆,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1.震中距不同的地区受到的破坏程度不同,这说明同一次地震 ()A.震级不同,烈度不同 B.震级相同,烈度不同C.震级相同,烈度相同 D.震级不同,烈度相同2.山区发生地震后,可能引发的次生灾难有 ()①泥石流 ②台风③冻害 ④滑坡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1选B,2选D。第1题,同一次地震震级相同,但烈度不同。第2题,山区地震发生后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难。下图所示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读图回答3、4题。3.若人们急功近利,大肆采伐本区林木,则夏季暴雨后最可能出现的地质灾难中,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①地震 ②泥石流③滑坡 ④沙尘暴A.① B.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假如发生地质灾难,受灾最严峻的村落最有可能是 ()A.甲村 B.乙村C.丙村 D.丁村【解析】3选B,4选B。第3题,据题干及图中等高线分析,该地为山地丘陵地区,并且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大肆采伐本区林木,夏季暴雨后极易出现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难。第4题,假如发生地质灾难,图中乙村位于山谷谷口处,受灾最严峻。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灾难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5、6题。5.下列关于该地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全年降水少,年际改变大②地表坎坷,地势起伏大③地表森林广布④地表岩石破裂,松散碎屑物多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6.该地夏季泥石流发生次数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的缘由是 ()A.降水量大 B.地震活动频繁C.气温高 D.植被覆盖率低【解析】5选C,6选A。第5题,滑坡和泥石流形成的共同条件是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率差,地表岩石破裂、松散碎屑物多。降水量少,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不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灾难。第6题,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地6~8月泥石流灾难发生的频率高,泥石流的发生必需有水的参加,6~8月为我国的夏季,降水量多,易引发泥石流灾难。下图为我国泥石流主要分布区,据此完成7、8题。7.图中甲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下列属于形成泥石流的人为缘由是()A.气候改变 B.滥砍滥伐C.降水增多 D.地质灾难8.防卫上述灾难的主要措施有 ()①植树造林 ②护坡拦土③围湖造田 ④河流裁弯取直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解析】7选B,8选A。第7题,图中甲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属于形成泥石流的人为缘由是滥砍滥伐,破坏了地表植被,导致地表水土保持实力弱;气候改变、降水增多、地质灾难是自然缘由。第8题,上述灾难是泥石流灾难,防卫泥石流灾难的主要措施有植树造林,提高保持水土实力,①对。护坡拦土,削减水土流失,②对。围湖造田,调蓄实力差,不能防卫泥石流灾难,③错。河流裁弯取直,使河道通畅,不能削减泥石流灾难发生,④错。(2024·大连高一检测)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下表完成9、10题。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沟谷编号集水面积/km2平均坡度/°流域落差/m植被覆盖率/%①5.324.3537.215.7②2.730.1670.319.6③20.040.81353.713.2④4.526.1384.720.59.依据表中参数推想,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A.① B.② C.③ D.④10.为了更刚好、精确发布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亲密关注 ()A.气温凹凸 B.风力强弱C.光照强度 D.降水量大小【解析】9选C,10选D。第9题,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与集水面积、坡度、落差、植被覆盖率亲密相关。集水面积越大,河流水越大;坡度、落差越大,径流速度越快,侵蚀实力越强,携带泥沙实力越强;植被覆盖率越低,越易被侵蚀,易发泥石流。依据表中参数推想,③地集水面积大、水量丰富,且坡度陡、落差大、植被覆盖率低,最易发生泥石流。第10题,泥石流的形成和坡度、植被覆盖率等有关,还和流域内降水量大小有关。为了更刚好、精确发布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亲密关注降水量大小,降水量干脆影响集水量大小。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阅读中国和日本两国地震死亡人数比较图,完成下列要求。(20分)(1)中国历次大地震中死亡人数差异较大,除震级和震源深度外还受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请指出其他主要的自然因素。(2)比较图示时间内中国和日本地震死亡人数特点的差异,并分析缘由。【解析】第(1)题,地震死亡人数的差异,与地震发生的时间、震中位置、地质构造等亲密相关。唐山地震发生在夜晚,人们多数在睡觉,死亡人数多。发生在白天的地震,死亡人数相对较少。第(2)题,对比两图分析,中国地震死亡人数多,日本死亡人数少。中国地震死亡人数波动较大,日本在关东地震后,死亡人数波动小。这种差异主要是日本地震预报技术、防震技术水平高;日本地震频繁,人们的防震意识强;日本是发达国家,国家的救援机制完善。答案:(1)地震时间、震中位置、地质构造等。(2)中国死亡人数多(日本死亡人数少);中国地震死亡人数波动较大(日本在关东地震后,死亡人数波动小)。缘由:日本地震预报技术、防震技术水平高;防震意识强;救援机制完善。(20分钟·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2020年2月3日0时5分在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30.74°N,104.46°E)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21千米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岩石圈 B.上地幔C.下地幔 D.地核2.有关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横坐标向右增大,则反映出烈度越来越大B.横坐标向右增大,则反映出震级越来越大C.越靠近震中,纵波与横波到达时的时间差越小D.a线表示纵波走时曲线,b线表示横波走时曲线【解析】1选A,2选C。第1题,震源深度21千米,陆壳的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其中上地幔的顶部和地壳构成岩石圈,地壳位于岩石圈内;地壳与地幔的界面是莫霍界面,约在地下平均33千米深处。从地球表面往下,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幔与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界面,约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第2题,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纵波速度快。图中横坐标向右增大,表示离震中越来越远,在其他条件相同的状况下,烈度越来越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a线表示横波走时曲线,b线表示纵波走时曲线下图为北京市泥石流危害区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3.甲、乙两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达 ()A.49 B.99C.149 D.1994.依据泥石流的发生条件,推想乙地区 ()A.地势平坦,降水丰富B.地势陡峻,降水丰富C.降水丰富,植被茂密D.地势平坦,植被稀有【解析】3选C,4选B。第3题,图中相邻两条等降水量线的差值为50,则甲地降水量为700~750mm,乙地降水量为800~850mm,两地差值为50~150mm。第二、非选择题(共10分)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倒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积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多发生在大于60°~70°的斜坡上。高山峡谷区内的倒塌称为山崩。我国西南地区特别的自然地理地质环境,导致倒塌多发,是我国地质灾难高易发区。(1)请阐述我国西南地区倒塌简单发生的主要自然条件。(2)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倒塌可能产生哪些危害。【解析】第(1)题,结合倒塌的概念,联系图示信息主要从陡坡、土地松散、植被稀有,加上降水等外力作用即可分析倒塌产生的主要自然条件。第(2)题,图示信息显示倒塌时岩体、碎石落下,会毁坏建筑物及居民点,危害人的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