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烧变岩含水层保护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1页
矿区烧变岩含水层保护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2页
矿区烧变岩含水层保护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3页
矿区烧变岩含水层保护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4页
矿区烧变岩含水层保护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矿区烧变岩含水层保护技术规范本文件规定了矿区烧变岩含水层保护的勘查评价、保护要求、同层回补和地下水监测。本文件适用于矿区烧变岩含水层保护。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件中的规范引用而构成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2719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GB/T42362矿区地下水含水层破坏危害程度评价规范GB/T51040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标准T/GRM054保水采煤技术规范T/GRM078保水采煤术语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烧变岩burntrock受煤层自燃火烧形成的破碎岩体。3.2烧变岩含水层burntrockaquifer以烧变岩为含水介质的岩层。3.3封闭状烧变岩closedburntrock孤立于封闭空间的隐伏烧变岩体。3.4烧变岩分类classificationofburntrock按岩石受到火烧、烘烤程度划分的烧变岩类型。分为烘烤岩、烧变岩和烧熔岩。3.5烧变岩含水层原位保护insituprotectionofburntrockaquifer采煤过程中不损伤烧变岩含水层原始赋存状态的保护。23.6地下水转移储存groundwatertransferandstorage将含水层中水资源转移到其他岩层或地表保护并利用。3.7矿井水同层回补rechargeofminewaterinthesamelayer将矿井水回补到同一来源的非同一区域含水层,不形成新的矿井突水危险源的工程措施。4总则4.1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应为烧变岩分布面积超过1平方公里且富水性中等及以上,并具有供水或生态价值的含水层。4.2保护原则保护不应损伤烧变岩含水层结构,不应改变烧变岩地下水流场,不应改变烧变岩地下水水质。4.3保护方法烧变岩含水层保护宜以原位保护为主。无法原位保护且采煤扰动强烈时,应采用转移储存方法。5勘查评价5.1烧变岩含水层勘查a)勘查目标。查明烧变岩分布、厚度、构造、赋存地质条件以及烧变岩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b)勘查方法。采用水文地质调查、遥感解译、磁法、槽探、抽水试验、测试化验等方法。c)勘查要素。包括烧变岩出露地点、范围、出露层位、厚度,燃烧煤层编号及自燃情况,围岩性质及物理力学特征,烧变岩颜色、节理裂隙与孔洞发育状况、烧变岩泉及其分布、流量、泉水物理感官性状,同时应采样化验烧变岩水水质等。d)勘查资料。编绘烧变岩含水层与煤层火烧边界平面图、烧变岩厚度等值线图、烧变岩含水层厚度等值线图、拟开采煤层之间隔水层厚度等值线图、烧变岩含水层底界等高线图、烧变岩含水层地下水系统相关图件等。e)烧变岩含水层勘查应符合GB12719的规定。5.2烧变岩含水层损害程度评价烧变岩含水层分布区采煤前,应开展煤层开采对烧变岩含水层损害程度评价,评价应按GB/T42362执行。6保护要求36.1一般要求a)烧变岩含水层附近采煤时,应在查明煤层与烧变岩含水层空间关系基础上,按T/GRM054的规定,评价煤层开采对含水层的扰动强度,采用对烧变岩含水层扰动程度最低的开采方法。b)涉及帷幕注浆的,应采用绿色注浆材料,不得污染烧变岩或其他含水层地下水。6.2烧变岩含水层下采煤a)烧变岩含水层下煤层开采时,应抑制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不导通烧变岩含水层底界。b)保水采煤可采用分层开采、条带开采、充填开采和连采连充技术。6.3烧变岩含水层侧方采煤a)采用保水煤柱保水采煤技术,开采烧变岩含水层同一水平的煤层时,应留设足够的煤柱,采煤工作面侧方产生的裂隙不应导通烧变岩含水层。煤柱宽度可参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范》(安监总煤装[2017]66号)有关规定留设。b)采用帷幕注浆保水采煤技术,开采烧变岩含水层同一水平的煤层时,可在烧变岩含水层与实体煤层之间进行钻孔注浆,形成隔水帷幕。6.4封闭状烧变岩含水层周围采煤保护封闭状烧变岩含水层富水性中等及以上的,可采用烧变岩含水层外边界周围帷幕注浆的保护方法。6.5烧变岩含水层转移储存利用a)对于采煤无法原位保护的烧变岩含水层,可采用转移储存方式利用烧变岩水资源。b)烧变岩水资源转移储存地,应具有储水空间和隔水边界。c)新储存的烧变岩水资源与储存地的地下水水质应为同一类,不应储存到高矿化度的含水层中。d)烧变岩地下水转移过程中,不宜采用通过涌入矿井形成矿井水后的转移方式,新储存的水资源可就近利用。7同层回补富水性弱或中等的烧变岩含水层,采煤区无法实现原位保护,形成矿井水后,在充分利用烧变岩矿井水的条件下,可就近实现烧变岩矿井水的同层回补,并应满足下列要求:a)回补应在保障煤矿安全条件下进行,不得在工作面上方或邻近烧变岩含水层回补。b)回补不应形成新的矿井水。c)回补层位应为烧变岩含水层或水质类似的其他含水层。d)回补前应进行矿井水的水质全分析、微量元素、重金属等成分分析,并评估回补对接受层位地下水环境的影响。e)回补过程中,不得造成接受层位地下水和邻近含水层的串层污染。8地下水监测8.1烧变岩地下水监测宜纳入国家或省级地下水监测工程。48.2未纳入国家或省级地下水监测工程,属于矿业权范围内的,应由煤矿企业监测。未设置矿业权的,应由地方政府根据需要进行监测。8.3地下水监测参数应包括水位、水温、泉流量和水质。水质采样化验每年不应少于1次。地下水监测应符合GB/T51040的规定。5参考文献[1]GB/T42362-2023.矿区地下水含水层破坏危害程度评价规范.[2]DB61/T1295-2019.保水采煤技术规范.[3]T/GRM054-2022.保水采煤技术规范.[4]T/GRM078-2023.保水采煤术语.[5]陈其祥,王永岩主编.陕北侏罗纪煤田榆(北)神(西)大保当区普查地质报告[R].榆林:陕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质勘探队,1991.[6]林文英,刘子勋,陈全福等.陕北侏罗纪煤田神木北部矿区详查地质报告[R].榆林:陕西省一八五煤田地质勘探队,1987.[7]范立民.生态脆弱区烧变岩研究现状及方向[J].西北地质,2010,43(3):57-66.[8]范立民,仵拨云,向茂西等.我国西部保水采煤区受保护烧变岩含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