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在人体中,由A、T、C三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共()A.2种 B.4种 C.5种 D.6种2.资料①:生长素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ABP1是生长素的受体蛋白,在ABP1过量表达的烟草叶片中,处于G2期的细胞核比率是野生型的2倍。在实验条件下,离体的植物细胞在只有生长素没有细胞分裂素的条件下,会形成大量多核细胞。在有细胞分裂素的条件下,生长素才能促进细胞分裂。资料②:生长素可使植物形成顶端优势现象,若施加细胞分裂素,则可促进侧芽发育,形成侧枝。分析资料①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足量时,ABP1的过量表达,可使生长素的作用增强B.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分裂,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质分裂C.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共同作用能更好地促进植物的细胞分裂D.在影响植物顶端优势方面,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表现为协同作用3.如图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结构是aB.c分子的特点是具有亲水的脂肪酸尾部和疏水的磷酸头部C.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基础是组成细胞膜的b、d分子是流动的D.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d的种类和数量有关4.图甲表示置于生理盐水中的离体神经纤维,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变化情况;图乙表示用电流计测定神经纤维膜外电位差的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A、B之间的任意一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电流计指针将会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该离体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原因是钠离子内流C.实验过程中,若提高生理盐水中钠离子浓度,则图中c点对应的膜电位将会增大,若用KCl溶液代替生理盐水,则给予神经纤维相同强度刺激时能产生神经冲动D.在图乙M处滴加适量的某种药物,N处给子适宜强度的电刺激,若电流计指针发生1次偏转,则说明该药物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5.下列有关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水量为50%左右的豆腐适于制作腐乳B.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量C.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21%左右D.制作成功的腐乳应具有的特点是色泽基本一致,味道鲜美,咸淡适口6.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常情况下,一种B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异性病原体,活化、增殖后只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B.B细胞活化后,开始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小部分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C.靠细胞毒性T细胞和B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作战”方式称为细胞免疫D.病原体首次进入机体时,浆细胞发挥作用,再次进入机体时,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作用7.下列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的是()A. B. C. D.8.(10分)下列属于群落研究水平的是()A.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B.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C.水池中大鲈鱼和小鲈鱼的分布D.性别、大小、年龄二、非选择题9.(10分)图1为某湿地生态系统主要物种之间的食物关系,图2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3表示该草原中能量流经蛇种群的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据图回答:(1)图1中表示生产者的物种是________(用图中的英文字母表示),该食物网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还有________。(2)从空中俯瞰图1湿地生态系统,发现芦苇、菖蒲、碱茅等植物呈散乱、交错分布状态,从群落的结构角度看,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结构。这样的分布给该湿地生态系统增添了旅游观光等多方面的资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3)图2中的草原生态系统曾经发生火灾,一段时间后才逐渐恢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火灾过后草原生物群落发生的_______演替过程的真实写照。(4)图2中,假设鹰和蛇从每条食物链获得的能量相等,鹰种群增加的能量为60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至少需要消耗草的能量是________kJ。(5)图2食物网中,鹰与蛇的关系是对应下图中的________(填标号)。(6)图3中⑦所对应的能量来自________同化的能量,字母c的含义是指________。10.(14分)图1、图2是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图1中Ⅱ3和Ⅱ4为同卵双胞胎,图2中Ⅱ4不含致病基因,且两个家系都相互没有对方的遗传病患病史。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的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该夫妇再生育的男孩与Ⅱ3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_。如果Ⅱ3与一女子结婚,该女子正常但有一个患甲病的弟弟(其父母正常),则生育一个男孩患甲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2)图2所示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其中Ⅱ3和Ⅱ4再生育一个患乙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3)如果图1中的Ⅱ4和图2中的Ⅲ8结婚,他们的孩子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不考虑基因突变)。如果你是一个医生,则建议该夫妇生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男孩”或“女孩”)。11.(14分)红耳龟原产于美洲,作为宠物引入我国。由于宠物弃养和放生行为,红耳龟野外种群数量逐渐增大,这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为研究红耳龟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科研人员对某地区红耳龟的种群数量和食性进行了调查。请回答问题:(1)红耳龟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其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__________过程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可用于自身的___________等生命活动。(2)红耳龟的____________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其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直接因素。调查描述、解释和预测红耳龟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常常需要建立____________。(3)研究人员调查了该地区龟鳖类的种群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红耳龟乌龟中华花龟中华鳖蛇鳄龟数目(只)14820841调查结果发现,目前该地区龟鳖类的优势种是______。由于红耳龟的入侵,影响当地的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这种变化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4)为研究红耳龟的食性,研究人员解剖了红耳龟和本地龟类--中华花龟,统计它们胃内残余食物种类及出现次数,发现中华花龟胃内仅有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三种食物。红耳龟的残余食物统计结果如图所示。①红耳龟与中华花龟的种间关系属于_______,判断依据___________。②红耳龟入侵后,由于当地物种中缺少_____的制约,得以迅速繁殖。红耳龟的捕食行为还可能会引起本地的鱼类、贝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下降,严重时会使当地的物种_____降低,影响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5)为了防控红耳龟的生态入侵,请为当地生态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___。12.彩色棉与白色棉相比,在纺织过程中减少了印染工序,减少环境污染,彩色棉制品有利于人体健康。基因型BB的植株为白色棉,基因型Bb、bO的植株为粉红色棉,基因型bb的植株为深红色棉。育种工作者将一正常纯合白色棉植株经诱变后,可能发生如下变异,从而获得彩色棉。回答下列问题:(1)棉的粉红色和深红色与酶的作用有关,这体现了基因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经过①过程的自交,出现性状分离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2)①中发生的是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经过②过程的的出现是__________(填变异类型)的结果。(3)若用秋水仙素适时处理①过程后的,则可获得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四倍体,该四倍体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bb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4)已知基因B/b所在染色体都缺失的植株不育(不结果),欲验证粉红色棉的产生是过程②的变异类型,将粉红色棉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单株种植,并严格自交,观察统计可育子代表型及比例,预期结果为__________。(5)②过程后的自交所得F2植株全部自交,F3中粉红色棉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详解】人体中的核酸有DNA和RNA,所以A、C有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T只有脱氧核苷酸,共5种故选C2、D【解析】根据题意,生长素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ABP1是生长素的受体蛋白,在ABP1过量表达的烟草叶片中,处于G2期的细胞核比率是野生型的2倍。说明生长素可促进细胞核的增长,在实验条件下,离体的植物细胞在只有生长素没有细胞分裂素的条件下,会形成大量多核细胞。说明生长素可促进细胞核的分裂,而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质的分裂,从而促进细胞的分裂。生长素可使植物形成顶端优势现象,若施加细胞分裂素,则可促进侧芽发育,形成侧枝。说明细胞分裂素可缓解生长素对侧芽的抑制作用。【详解】A、生长素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生长素足量时,ABP1的过量表达,可使生长素的作用增强,A正确;B、根据分析可知,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分裂,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质分裂,B正确;C、只有生长素没有细胞分裂素的条件下,会形成大量多核细胞。在有细胞分裂素的条件下,生长素才能促进细胞分裂。说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共同作用能更好地促进植物的细胞分裂,C正确;D、根据资料②可知,细胞分裂素可缓解生长素对侧芽的抑制作用,因此在影响植物顶端优势方面,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表现为相反的作用,D错误。故选D。3、B【解析】分析题图:图示是桑格和尼克森在1972年提出的关于生物膜分子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其中a为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据此可以判断物质是进细胞还是出细胞;b为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c为磷脂分子;d为蛋白质。【详解】A、a是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A正确;B、c磷脂分子,具有疏水的脂肪酸尾部和亲水的磷酸头部,B错误;C、构成生物膜的b磷脂双分子层、d蛋白质大多是可以运动的,故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基础,C正确;D、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d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D正确。故选B。4、D【解析】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兴奋向前传导,受刺激处恢复为静息电位,即内负外正。【详解】A、若在A、B两电极中点位置,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兴奋双向传导同时到达A、B两两电极,电流表两电极的电位相等,电流表不发生偏转;故在A、B之间的任意一点,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电流计指针不一定会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A错误;B、该离体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B错误;C、钠离子内流属于协助扩散,若提高生理盐水中钠离子浓度,钠离子内流速度增大,动作电位增强,图中c点为动作电位的峰值,因此峰值电位将会增大;钾离子外流形成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没有关系,因此若用适宜浓度的KC1溶液代替生理盐水,将不会产生动作电位,给予神经纤维相同强度刺激时,不能产生神经冲动,C错误;D、在图乙M处滴加适量的某种药物,如果该药物能阻断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刺激N,当兴奋传导到电极B处,电位发生改变,电流计偏转1次,随后B处恢复静息电位,但兴奋不能传到A处,故电流计不再偏转,D正确。故选D。点睛】5、D【解析】腐乳的制作过程主要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1、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并保持在一定的湿度。约48h后,毛霉开始生长,3d之后菌丝生长旺盛,5d后豆腐块表面布满菌丝。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2、加盐腌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高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加盐研制的时间约为8d左右。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3、加卤汤装瓶: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的酒可以选用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香辛料种类很多,如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可据个人口味配置卤汤。

4、密封腌制。【详解】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制作腐乳,A错误;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增加盐量,B错误;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C错误;制作腐乳成功标志是腐乳色泽基本一致、味道鲜美、咸淡适口、无异味,D正确。故选D。6、A【解析】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组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详解】A、人体的淋巴细胞种类很多,通常情况下,一种B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异性病原体,活化、增殖后只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A正确;B、B细胞活化后,开始增殖分化,小部分分化为记忆细胞,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B错误;C、靠细胞毒性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作战”方式称为细胞免疫,C错误;D、病原体首次或再次进入机体时,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会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A。7、B【解析】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间期DNA复制,DNA含量加倍,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减半一次;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又减半一次。【详解】DNA加倍的原因是DNA的复制,减数分裂中DNA复制一次,故DNA加倍一次;DNA减半的原因是细胞分裂,细胞分裂两次,故DNA减半两次,即DNA加倍一次,减半两次。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DNA加倍的原因:DNA的复制;染色体加倍的原因:着丝点的分裂;DNA和染色体减半的原因均为细胞分裂。8、B【解析】群落指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也可以说是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详解】A、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是种群的特征,A错误;B、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属于群落的特征,B正确;C、水池中大鲈鱼和小鲈鱼的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C错误;D、性别、大小、年龄是个体的特征,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9、①.B和F②.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或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③.水平④.直接⑤.次生演替⑥.8500⑦.①和②⑧.鼠和青蛙⑨.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净同化量)【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部分。(1)生态系统的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流动的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一个营养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的能量,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利用。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的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死亡;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动物的同化量等于摄入量减去粪便中的能量即粪便量,各级动物的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的消耗和用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的去向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题图分析,图1中B和F位于第一营养级,故图中生产者为B和F;图2中,食物网中含有4条食物链,草属于生产者,其他属于消费者;图3中,a表示蛇的摄入量,b表示蛇的同化量,c表示蛇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蛇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详解】(1)图1中的生产者是B和F,食物网中含有的生物类群是生产者和捕食者,没有体现的成分是消费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其中水平结构是由于地形等因素形成的镶嵌分布现象,该生态系统芦苇、菖蒲、碱茅等植物呈散乱、交错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旅游观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火灾过后草原生物群落发生的次生演替过程的真实写照。(4)图2中,共有四条食物链,假设鹰和蛇从每条食物链获得的能量相等,鹰种群增加的能量为60kJ,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若求得所需要草的最少量则需要用20%来计算,则至少需要消耗草的能量为2×20÷20%÷20%+20÷20%÷2÷20%÷20%+20÷20%÷2÷20%÷20%÷20%=8500kJ。(5)图2食物网中,鹰与蛇有共同的食物,且鹰以蛇为食,因此鹰与蛇的关系为捕食和竞争,对应与图中①和②。(6)图3表示该草原中能量流经蛇种群的示意图,其中⑦所对应的能量来自蛇的粪便,蛇的食物有青蛙和鼠,因此⑦所对应的能量来自青蛙和鼠同化的能量,结合分析可知,字母c的含义是指蛇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净同化量)。【点睛】熟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分析图示的相关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其种间关系的辨析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0、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②.3/4③.1/9④.伴X隐性遗传⑤.1/4⑥.1/8⑦.女孩【解析】分析遗传系谱图,图1中I-1号和I-2号正常,后代女儿患病,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图2中Ⅱ-3号和Ⅱ-4号正常,且Ⅱ-4号不携带致病基因,后代Ⅲ-7儿子患病,所以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据此解答。【详解】(1)图1中Ⅰ1和Ⅰ2正常但生育了一个患病的女儿,据此可判断该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和Ⅰ2生育的男孩不患病的概率是3/4。用基因A和a表示,Ⅱ3的基因型是1/3AA.2/3Aa,与之结婚的女子的基因型也是1/3AA、2/3Aa,所以生育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2/3×2/3×1/4=1/9。(2)因为图2中Ⅱ4含致病基因,但生有一个患病的儿子,所以图2所示的遗传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用基因B和b表示,则Ⅱ3和Ⅱ4的基因型分别是XBXb、XBY,所以他们再生育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3)由于两个家庭都相互没有对方的遗传病患病史,所以图1中的Ⅱ4和图2中的Ⅲ8结婚不会生育出患甲病的孩子,只考虑乙病即可:图2中Ⅲ8的基因型是1/2XBXB、1/2XBXb,图1中Ⅱ4的基因型是XBY,孩子患病的基因型组合为1/2XBXb×XBY,后代产生XbY的几率为1/2×1/4=1/8,所以不考虑基因突变,他们结婚只能生育出患病的男孩,因此建议他们生育女孩。【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的传递方式的判断,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遗传系谱图,获取信息解决遗传问题的能力,难度适宜。11、①.消费者②.呼吸作用③.生长、发育和繁殖④.出生率、死亡率⑤.数学模型⑥.红耳龟⑦.演替⑧.竞争⑨.红耳龟和中华花龟均可以久雨花科、苋科和鱼类为食⑩.天敌⑪.丰富度⑫.开展关于红耳龟生态入侵的民众科普教育;监管放生行为【解析】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3、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特征,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以及年龄组成等。4、常见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详解】(1)红耳龟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其同化的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2)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包括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常用数学模型。(3)根据表中数据红耳龟的数量占绝对优势,可知红耳龟是该地区龟鳖类的优势种。红耳龟的入侵可能造成本地物种灭绝,造成物种丰富度降低,物种数目减少,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红耳龟的入侵,当地的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