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第3课时:把握关键语句读懂第1~3篇(导学案)高一语文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 必修上册)_第1页
《乡土中国》第3课时:把握关键语句读懂第1~3篇(导学案)高一语文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 必修上册)_第2页
《乡土中国》第3课时:把握关键语句读懂第1~3篇(导学案)高一语文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 必修上册)_第3页
《乡土中国》第3课时:把握关键语句读懂第1~3篇(导学案)高一语文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 必修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时:把握关键语句,读懂第1~3篇——《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导学案学习目标1.阅读第1篇《乡土本色》、第2篇《文字下乡》和第3篇《再论文字下乡》,完成18000字的阅读量,保持对《乡土中国》的阅读期待和兴趣。2.勾画关键语句,研读探究,交流讨论,理解“土气”“熟悉的社会”“面对面社群”“特殊语言”等文本内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力。3.把握段落和篇章的关键语句,理解“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土社会无需文字”等学术观点。整合思维,构建关键语句的概念体系。自读任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第1篇《乡土本色》、第2篇《文字下乡》和第3篇《再论文字下乡》。阅读提示:⑴三篇文章约1.8万字,按500~600字/分钟的阅读速度,30~60分钟即可读完。⑵这是初读,读到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暂时跳过。⑶站着读、坐着读、边走边读;默读、大声朗读、摇头晃脑读……阅读方式不拘一格,自己喜欢就行。⑷建议先看篇名,猜读本篇可能写了哪些内容并把记下来,读完后对照着评判猜读的正确度。学习过程课前学习任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第1篇《乡土本色》、第2篇《文字下乡》和第3篇《再论文字下乡》。课中学习任务一读懂第1篇《乡土本色》观看《县委大院》第十三集片段,运用把握关键词句的策略阅读《乡土本色》。1.2022年热播大剧《县委大院》中,鹿泉乡党委书记李来有说:“乡村呀,还是个熟人社会。”“熟人社会”就是费孝通先生笔下的“‘熟悉’的社会”,《乡土本色》第11—16段对此有较为具体的阐述。请跳读这6个自然段,找出每段的关键语句,理解“熟人社会”的特点。2.《乡土本色》第1段的关键句是“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其中的“基础”,就是“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这“土头土脑”就是第2段第1句的“土气”。费孝通先生笔下的“土气”有特殊含义,甚至令人敬畏:“土”指乡下人心中至高无上的泥土,黏着在土地上的乡下人,依靠土地谋生,世代定居,“土气”是他们的本色。我们现在用把握关键语句的方法来阅读第2~6段,找出每段关键词句并填写下表,交流分享。自然段关键语句“土气”概念第2段“土”指乡下人心中至高无上的泥土。黏着在土地上的乡下人,依靠土地谋生,世代定居,“土气”是他们的本色。第3段第4段第5段第6段3.“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这是第7段第1句话,关键词语“不流动”“人与空间的关系”总领第7~10段。第7段论述乡土社会空间上人与人的关系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即“聚居”。那么第8~10段中,费孝通先生是怎样阐述乡土社会中“人与空间的关系”的?我们用8~10段的关键语句来回答这个问题。课中学习任务二读懂《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晏阳初认为中国农民患有“愚、贫、弱、私”四大病症,应对农民进行文艺、生计、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以培养农民的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从而造就“新民”。他于1923年开始“除文盲,作新民”的平民教育实验。费孝通认为,晏阳初将农民视为需要加以改造的对象,是单向度的思维方式,不仅抹杀了农民的主体性,而且忽略了乡村的社会结构以及由此衍生的历史文化。文字下乡、司法下乡是以西方现代化逻辑为支撑的,不仅不能够拯救农民,反倒有可能贻害农民。从这则段材料看,费孝通先生对晏阳初的“除文盲,作新民”平民教育实验不是很赞成,不同意说农民“愚”。请从《文字下乡》中找出关键语句,概括费孝通反对说乡下人“愚”的原因。(2)从基层上看,中国乡土社会没有文字的原因是什么?筛选并整合《文字下乡》和《再论文字下乡》中的关键关键信息回答。2.“提倡文字下乡的人,必须先考虑到文字和语言的基础。”这是《文字下乡》结尾的最后一句。你能说出“文字和语言的基础”指什么?“考虑到文字和语言的基础”可能包括哪些内容?3.《县委大院》中鹿泉乡李来有书记说:“乡村呀,还是个熟人社会。”除了《乡土本色》,《再论文字下乡》第10段也阐述了“熟人”社会特点。请从熟人社会这个角度阅读、理解这段文字。推荐学习资源[美国]莫提默·J·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学后反思自我测评答案课中学习任务一读懂第1篇《乡土本色》1.第11段: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第12段:在这里我想说明的是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第13段: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第14段: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第15段:这自是“土气”的一种特色。因为只有直接有赖于泥土的生活才会象植物一般的在一个地方生下根,这些生了根在一个小地方的人,才能在悠长的时间中,从容地去摸熟每个人的生活。第16段:不但对人,他们对物也是“熟悉”的。……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这说明了乡土社会中人和人相处的基本办法。第11~16自然段从人与人的关系角度分析,乡土社会是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所以鹿泉乡李来有书记说:要处理好干群关系,乡干部要和乡民们熟悉,“要让每个村的每一条狗都认识咱们的乡干部”。2.自然段关键语句“土气”概念第2段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土”指乡下人心中至高无上的泥土。黏着在土地上的乡下人,依靠土地谋生,世代定居,“土气”是他们的本色。第3段土是他们的命根。第4段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第5段直接靠农业谋生的人士粘着在土地上的。第6段过剩的人口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另辟新地。3.示例:第8段论述“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第9段是分析“聚村而居的原因”。第10段的关键词语是“村落”“地方性”,村落之间是相对孤立、隔膜的,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第7~10段阐述人与空间关系上的“不流动”的内涵,说明乡土社会世代定居的“地方性”。课中学习任务二读懂《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1.(1)明确:①乡下人的“愚”是对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不足,而不是智力不行(第1段)。②乡下人不识字是没机会学习,而不是学习的能力不足(第2段)。③乡村社会居久不变而熟悉,人与人都是直接接触,不需要文字传情达意,因此乡下人不太有识字的需求(第6-12段)。因此,费孝通认为“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2)明确:乡土社会中人们没有使用文字帮助生活的需要。①乡土社会里,人与人面对面接触,语言是表意功能比文字更加完善的工具,而且还有表情、动作等象征体系帮助表达,根本用不着文字传情达意。②乡土社会里,人们的生活是世代定型的,语言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根本用不着文字帮助记忆。2.示例:①“文字和语言的基础”指社会的特性,以及社会中人们交往和表达的特点。②“考虑到文字和语言的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